动物医学中短期优饲名词解释的目的怎么写啊

安徽科技学院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安徽科技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文章正文
“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项目类别:教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
教学研究项目2012年中期检查报告
项目名称:
&“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创新研究与实践”
项目负责人:
&&&&&&& 王 立 克&& &&&&&&&&&&&&&&&&
联系方式:
&& &&&&&&&&&&&&&&&&&&&&&&&
所在单位:
&&&&& 安徽科技学院&& &&&&&&&&&&&&&&&&&
立项时间:
&&&&& 2011年1月&&&&& &&&&&&&&&&&&&&
填表时间:
& &&&&2012年9月&&&&& &&&&&&&&&&&&&&
安徽省教育厅& 财政厅
“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
实践”2012年中期检查报告
一、项目建设的整体情况
动物医学专业是我校优势特色专业,建立于1965年,多年来为畜牧行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2007年动物医学专业被学校确立为首批特色专业立项建设。2008年动物医学专业被确立为省级首批特色专业立项建设。2010年动物医学专业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
学院成立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及结构等具体问题,整体设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坚持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应用教育相融合,探索动物医学专业“3+1”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1”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强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在基层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构建两个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三个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组成的“2+3”课程体系;
3、改革课程内容,减少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整合内容相近的课程,停开与专业方向关系不密切的部分课程;
4、修订了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大纲;
5、构建“三阶段双循环”实践教学模式;
6、改善和提高本专业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技能结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双能型”教师占动物医学专业专任教师70%以上。
7、在2011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中,兽医临床诊疗实习实训中心获批省级实习实训中心、。
(三)经费使用情况
年度经费2.2万元,调研费0.5万元,材料费0.6万元,结余1.1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与绩效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基础实、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基本要求,以“能力”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做”“用”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让企业深入到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建立与“3+1”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制度。“3+1”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
第一阶段:教学时间三年。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主要让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与技术基础(包括英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及相关的基础实践训练。专业教育主要让学生学习动物医学专业学科基础知识、专业与专业前沿知识和相关的学科实践训练。
第二阶段:教学时间一年。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技能训练。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依托,进行专业实践实习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本技能的能力。
在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结束后,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和农业部联合开展的畜牧兽医行业的国家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实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
在专业技术方面将职业教育纳入其中,做到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同时在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兼顾学生的差异性。
(二)改革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由不同的课程平台和课程模块组成,形成“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渗透”的多元课程模式。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总学分为43,占总学分比例为31.3%。
2、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总学分56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42.7%。其中:学科基础课程有5门课程组成,共18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3.7%;专业基础课程有7门,共22.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7.2%;专业核心课程有5门,共15.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1.8%。
3、专业方向课程:设有畜禽疾病防控、动物生产和小动物养殖与疾病三个方向,突出动物生产和动物疾病防控关键应用能力的培养。每个方向有4-6门课程组成,共10个学分,学生任选其中2个方向。
4、个性化拓展课程:设有人文素质和专业拓展两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设有4门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任选2个模块,每个模块任选4个学分。
改革前的原计划共有46门选修课程,内容混杂,没有方向和系统性,学生选修比较盲目,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运行管理。实行模块和方向后,涉及选修课程共有32门,突出了专业方向和应用性的特点。
2010级与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比较
(三)改革课程内容
1、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力求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拓宽上有所突破,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改革课程内容,减少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根据专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更新和补充有关教学内容,突出课程中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如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及手术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等。
3、整合内容相近的课程:(1)将小动物外科学与兽医外科学及外科手术学进行合并;(2)将畜禽代谢病与兽医内科学进行合并;(3)将兽医流行病学原理与兽医传染病学进行合并;(4)将经济动物疾病与小动物疾病学进行合并;(5)将兽医外科学实验与兽医外科手术学进行合并;(6)将动物微生态学与畜牧微生物学进行合并;(7)将饲料卫生与安全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进行合并;(8)将养兔学与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进行合并。
4、停开与专业方向关系不密切的部分课程:高等数学、饲料添加剂、饲料工艺学、饲草生产学、中药资源学、动物组织标本制作技术、畜牧机械、书法、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接近10门课程。
5、修订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大纲。2011年修订了41门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大纲,加强了核心课程的建设。
(四)建设具有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
高级应用型人才面对的技术和工艺更加复杂,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构建“三阶段双循环”实践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课程实习。在完成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课程教学实习和实验实习,其中:课程教学实习时间4周(4学分,兽医临床诊断学和中兽医学),实验教学482学时(26.5学分),占实验实践教学总学分比例为40.7%,安排在第1-6学期进行,地点在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内完成。目的:主要解决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专业综合实习。实习时间18周,占实验实践教学总学分比例为27.7 %,其中兽医诊疗实习8周,动物生产实习6周,毕业设计4周,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地点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目的: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实习时间16周(其中包括毕业设计2周),占实验实践教学总学分比例为24.6 %,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地点在校外实习基地。目的: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本技能的能力。
双循环:两次到企业进行实践,第一次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次通过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岗位综合应用专业基本技能的能力。
2、建立科研促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科研平台和较为固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将实践教育与科研训练、生产运用相结合,建立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的实践平台。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研究工作,多渠道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科技服务中去,提高科研能力。2011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主持的“大学生创新课题”有9项,参加的学生有46人。其中:08级动物医学专业3班学生王岩同学主持的“γ-氨基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获得优秀。
3、探索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横向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本年度与皖北地区各企业签订了10项产学研项目。2011年9月我校与法国梅里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系,这将对我校家禽疫病防控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优秀人才的集聚、业务的拓展及相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训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功能。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在深化与大北农集团、温氏集团等50多家企业建立的长期校企联合办学与共建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校外实践基地,拓展校企合作办学的规模,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层次。推进学生赴企业与联合实验室参与前沿研发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增加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学院积极支持并帮助毕业生创业,我院毕业生吴炜、朱其响、葛文灿3人创业的事例在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和团省委联合主办的青年创业征文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进一步与国家农业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继续开展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国家级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鉴定工作,年参加考核鉴定的学生达到100%,通过率达到96%以上。
(五)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送出去攻读学位或组织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进修班学习,通过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技术人才,通过强化对校级和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通过选派部分优秀中青年教师深入到与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分期安排青年教师到校内外实践基地参加实践环节的培训等方式,改善和提高本专业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技能结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使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职称结构、梯队结构、学历结构、技能结构趋向合理,发展趋势良好。
动物医学专业现有教师30人,承担着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占73.3%;博士、硕士24人,占80.0%;“双能型”教师占动物医学专业专任教师77.5%。同时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比例,充实“双能型”教师队伍。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2、实践教学基地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经费需要加大投入。
3、产学研结合和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改进措施
1、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
(1) “3+1”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建设;
(2)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师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制度建设;
(3)加强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
2、进一步加强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3、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横向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与实践》项目课题组
撰写人:王立克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文章录入:bkzlgc&&&&责任编辑:zlgc&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主办:安徽科技学院教务处 &动物医学专业发展与就业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动物医学专业发展与就业报告
上传于||文档简介
&&此​文​本​是​针​对​当​前​动​物​医​学​专​业​的​现​状​,​与​就​业​方​向​而​作​,​能​够​给​予​更​多​的​人​了​解​动​物​医​学​专​业​,​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动​医​人​,​动​物​医​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动物营养及饲料学》的思考题.doc7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思考题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BV:蛋白质生物学价值CF:粗纤维FCM:乳脂矫正乳HI:热增耗;NPU:净蛋白利用率RDP:瘤胃降解蛋白UDP:瘤胃未降解蛋白SNM:(SCM:固形物校正乳);TDN:总可消化养分TMEn:根据体内氮沉积进行校正后的真代谢能;水溶性维生素:能在水中溶解的维生素,包括VB、VC。
代谢试验:测定饲料代谢能及养分代谢率的试验
代谢能(ME):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可利用氨基酸:指食入蛋白质中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
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母猪喂给与空怀母猪相等水平的日粮时,妊娠母猪除能保证其胎儿和乳腺组织增长外,母体本身的增重高于空怀母猪,表明在同等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想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平衡试验: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量、沉积和产品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的试验。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通常将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必需微量元素:指缺乏该元素将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及结构异常、发生各种病变和疾病的微量元素。
生长试验:也称饲养试验,是通过给动物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粮或饲料,对其增重、产奶、产蛋、耗料、每千克增重耗料、组织及血液生化指标等进行测定,优势也包括观察缺乏症状出现的程度,确定动物对营养需要量或比较饲料或饲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2013年东北农业大学向教育厅推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汇总表 - 动物医学学院社科部的日志,人人网,动物医学学院社科部的公共主页
社会实践报告将于下周三(9.10)晚上6点在主楼328收取 收取内容有社会实践报告电子版纸介版,成员表电子版纸介版,报告需要用透明架子夹上,报告格式和要求已经上传至公邮,报告不能有任何的伪造虚假内容,经审理如果有任何问题将取消评比资格,望各位队长周知。
2013年东北农业大学向教育厅推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汇总表
序号申报学院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负责人参与学生人数项目其他成员信息指导教师项目所属一级学科项目简介(200字以内)
姓名学号姓名职称学科名称学科代码
1农学院水稻苗期耐盐性鉴定及SSR标记关联分析&创新训练项目刘博文&A1 邹德堂教授农学210本研究拟对来源于7个国家的180份水稻自然群体进行苗期耐盐性评价和SSR标记的全基因组扫描,并对其群体结构进行分类,进而对各耐盐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旨在发现与水稻耐盐性紧密连锁的标记,结合前人连锁作图的QTLs定位结果,以期待获得稳定一致的耐盐位点和发现新的耐盐相关位点及连锁标记,同时挖掘耐盐标记位点的优异等位,为水稻耐盐的分子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图位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2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全新抗菌肽的设计、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创新训练项目陈秀丽A5刘璐(A)、李敏(A)、宋垚萱(A)、刘涓涓(A)单安山教授&畜牧学230从抗菌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和抑菌机理出发,来设计一系列全新的抗菌肽,具有一系列较优的特征。
3经济管理学院杜蒙县农村小额信贷环境创新与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毕家豪A2吴闽曦(A)、 张子晗(A)张启文教授经济学790研究杜蒙县农村小额信贷环境。
4生命科学学院SA调控ASA-GSH循环代谢对冬小麦响应低温胁迫的应答机制创新训练项目王宇萌A5高万金(A)、樊玉媛(A)、韩晓云(A)、李嘉煜(A)于晶讲师植物学180逆境下植物体内会产生大量活性氧(ROS),对植物造成氧化胁迫,植物体内为适应各种逆境形成了各种清除活性氧的系统,其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清除由活性氧代谢产生的H2O2来防止细胞伤害,而水杨酸可以将氧自由基转化成H2O2,那么,外源SA是否能通过提高ASA-GSH循环中的酶活性及物质含量来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呢?本实验既是通过研究低温下外施SA后ASA-GSH中的酶活性及物质的含量来解答上述问题。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作物抗寒机理及生产上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5电气与信息学院输电杆塔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创新训练项目赵朝阳A5王会义 (A)、刘墨泉 (A)、吴枕 (A)、王珊 (A)房俊龙教授电气工程470我国地理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输电线路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输电线路的损坏将使供电线路陷于瘫痪,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本课题的目的是研制一套输电杆塔在线监测系统,为输电杆塔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通过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输电杆塔的运行状态,使输电杆塔的监测达到智能化水平;通过故障诊断使得在后续的检修中,巡线人员能够及时有针对性的排除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6园艺学院黑穗醋栗果实和叶片抗坏血酸含量的相互关系研究创新训练项目战歌A3张文远(A)、杨金玉(A)、冯宇& (A)霍俊伟教授园艺学210本项目以东北农业大学黑穗醋栗种质资源圃中8个不同抗坏血酸含量的品种资源为试材,通过摘叶处理和摘果处理,利用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定果实和叶片抗坏血酸、L-半乳糖、D-葡萄糖、抗坏血酸、DHA、GSH、GSSG的含量, APX、L-GaILDH、L-GaIDH、MDHAR、DHAR、GR的活性,探讨了不同品种果实和叶片抗坏血酸的关系。以期为研究黑穗醋栗果实和叶片抗坏血酸的合成积累规律提供科学依据,为选育高抗坏血酸(Vc)的加工专用新品种提供基础数据。
7动物医学学院鸡Selenoprotein 15基因克隆、蛋白结构与功能预测及组织表达谱分析创新训练项目李露洁A5苏海明 (A)、陈蓍薠 (A)、郭景奥 (A)、汪圣晨 (A)李金龙副教授兽医学230硒是家禽营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硒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硒半胱氨酸(SEC)形式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的,所发现的硒蛋白和硒酶已达35种之多,但多数的的奥秘并未解开。Sep15蛋白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将首次获得鸡Sep15蛋白基因序列片段和该蛋白在鸡体内的组织表达谱,并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预测,从而研究Sep15蛋白对于家禽的重要作用以及鸡Sep15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今后禽类Sep15蛋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8工程学院智能餐车创新训练项目高振铭A3张婉娇(A)、刘江波(A)刘立意高级工程师工程与技术410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人均收入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大大促进了餐饮业的迅速发展。在餐饮业,最繁杂的工作莫过于为顾客点餐、送餐等服务。由于人力成本的提高,餐馆在服务人员的人力成本支出越来越高,如在日本、香港,普通服务员的薪资和产业工人的已经不相上下。如果使用机器人代替/部分代替服务员为顾客服务,如送菜,不但能提高服务效率,节约经营成本,更能吸引顾客,建立餐厅特色,打造餐厅品牌,进而提升餐厅的业绩。
9食品科学学院&五味人生&苦瓜小菜&速食小菜研究创新训练项目赵璞A&3齐岩(A)、齐铁兵(A)杜鹏讲师食品科学与工程550本产品是针对人们对苦瓜的认知度低、市场上多数将苦瓜作为辅料生产其他产品的现象等问题,为消费者提供以苦瓜为原材料并保证其营养价值而研发的。乳酸菌是一种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可帮助人体消化吸收。本产品中的酸味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的,食盐和白砂糖不仅可以增添产品的咸、甜味,还与乳酸菌产生协同作用抑制有害杂菌的生长。此外本产品使用红油以增添辣味。将酸甜苦辣咸集于一体,不仅可以改善苦瓜的口感,保留苦瓜的营养价值还可以改良传统腌制使其质量更安全,性状更稳定,让人们放心的食用。
10理学院亚基解离与重聚对大豆蛋白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张向挺A5裴海良(A)、谭景奇(A)、马骁媛(A)、孙一冰(A)许晶副教授食品科学550大豆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对于食品制造和加工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我国目前制备的大豆蛋白产品功能性和稳定性较差,如何提高大豆蛋白产品的功能特性是相关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项目依据亚基解离理论,研究大豆蛋白亚基水平上的改性技术,通过实验确定大豆蛋白亚基离解程度与结构的变化关系,明确热处理和高压处理的作用位点与蛋白功能特性的联系,确定制备高乳化性大豆蛋白的最佳工艺。
11艺术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网络电视台创新训练项目张慧雯A4李恩生(A)、 王舒灏(A)、王振海()、 浦韫鸿(A)郭惠玲研究员广播电视编导760学生通过搭建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网络电视台,可以传播东农的校园文化,发挥教育引导功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用大学生的眼光去发现校园生活的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现东农学生的风采,让大学生成为多彩校园生活的记录者,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时代潮流的追溯者。
12水利与建筑学院学院平原河网区的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研究创新训练项目陈曦A2陈翔凤(A)宫兴龙讲师水利工程815研究适用于平原河网区的分布式建模方法,实现河网、湖泊、圩区等水文结构正确提取和描述,解决非点源过程模型在平原河网区应用的瓶颈问题,开发针对圩区和交叉河网的水文计算及河道演算模型,对SWAT模型进行改进,从而以实证探索适合中国南方平原河网区地域特点的流域尺度氮、磷迁移过程计算机模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13资源与环境学院兽用四环素在黑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创新训练项目赵旭飞A2刘洋荧(A)闫雷副教授环境科学技术610本项目旨在开展四环素在黑土中的吸附解吸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该抗生素在黑土中的环境行为特性和一般规律,为全面评价此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潜在污染风险奠定基础。
14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亚硝酸盐对凯氏定氮测值的影响创新训练项目沈瑶A1 张忠远副教授畜牧学230以凯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含量,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畜牧生产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亚硝酸盐中氮不但不能被凯式定氮法检出,并可能影响凯式定氮测值的准确性,而且饲料中亚硝酸盐对畜禽危害极大,测定其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讨亚硝酸盐对凯式定氮测值的影响规律,并探讨测定常用饲料原料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为补充、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中国饲料成分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15生命科学学院小白鼠环境应激症与瞳孔反射特征关系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刘奕辰A5谢菲(A)、赵天晴(A)、马腾(A)、王永胜(A)徐纯柱副教授生物学180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据联合国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疾病。国内外很多专家、机构已经开展了关于抑郁症治疗的研究,但在快速检测鉴定方面并无十分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慢性应激方法构建小鼠抑郁症模型,并通过测试小鼠的异常行为与瞳孔反射特征、血液生理指标的特殊关系,以期为人类抑郁症的快速检测鉴定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16农学院大豆油分含量重要QTL位点整合与精细定位&创新训练项目齐慧冬A&&2温书乐(A)、饶墨轩(A)&陈庆山&&教授农学210本研究拟利用一套RIL群体进行大豆油分含量性状QTL位点的多年多点分析,并结合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获得一套符合该RIL群体的真实主效QTL位点集;最后利用基于RIL群体的大豆回交后代群体,完成各位点的精细定位,研究结果可为大豆分子辅助育种理论研究奠定基础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17动物医学学院马骨关节炎诊断的生物指标的检测创新训练项目李新A5范瑞威(A)、张佩(A)、冷明扬(A)、吴煦旸(A)高利教授兽医学230马骨关节炎造成的跛行发病率很高,使得马淘汰率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预防、诊断可以降低马的淘汰率,而检测生物指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很有效的手段。基于此,本课题主要开展骨关节疾病早期体内一些血液指标的检测,为临床早期预防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8工程学院基于自适应车载平台的棚室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彭涛&A5徐竟先(A)、田新扬(A)、曹继雄(A)、安思宇(A)刘宏新教授农业机械化工程416研究小组研制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多功能田间智能管理机器人,该机器人集多功能于一体,完成对田间多类监测、管理项目的智能作业,能有效提高喷施作业的质量与效率,缓解人力资源的短缺。
19食品科学学院豆-乳内酯凝胶的流变学特性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徐靓A5刘洋()、于玥(A)、马佳歌(A)、王姣娜(A)
韩翠萍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550在内酯凝胶的制作过程中,胶凝作用可使液态的豆乳转变成凝乳状的食品。(1)结合感官评定等方法研究牛奶和豆浆的比例、凝固剂添加量、预热温度和凝固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制作豆-乳内酯凝胶的影响,确定制作豆-乳内酯凝胶的最佳工艺参数。(2)以大豆内酯凝胶、内酯牛乳凝胶作为对照,对豆-乳内酯凝胶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多糖等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对比混合底物与单独底物的营养成分差别。
20资源与环境学院纳米碳增效肥提高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创新训练项目李丽鹤A4郑成彧 (A)、毛睿麟 (A)、王晓燕 (A)李淑敏教授植物营养学210本项目所应用的纳米增效肥料是一种新型的含纳米碳氮素肥料。该肥料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高端技术产品纳米碳和缓释剂,首次将纳米碳加入到氮素肥料中,利用纳米碳的小尺度效应和吸附作用,能够促进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投入。本项目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纳米增效肥对玉米氮素吸收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农业施用氮肥带来的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如下(1)纳米增效肥对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采用琼脂培养法,在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纳米碳,进行光照培养,研究纳米碳对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2)纳米增效肥对生长和各时期养分吸收的影响(3)纳米碳对玉米氮素吸收的促进作用及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的效果。
21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猪IFIT2基因定点突变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创新训练项目赵希桐A2王梦迪(A)杨秀芹教授畜牧学230获取IFIT2基因完整编码区,构建基因的克隆载体并在此基础上定点突变,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最后在连接入真核表达载体。
22电气与信息学院草坪太阳能LED感应灯创新训练项目张永强A5宋代宗 (A)、齐格 (A)、莫家宝 (A)、李亚明 (A)王润涛讲师电气工程470本项目设计了一款新型太阳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STC12le5608ad芯片对照明系统进行控制,防止过充、过放,根据光照情况和灯周围有无人员及时开关灯。该控制器在实现了多样化的道路照明同时获得了最佳的节能效果。
23园艺学院华北绣线菊中GPX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化烟草创新训练项目刘计璇A5阮芳(A)、姜会锋(A)、金卉(A)、康丽君(A)刘慧民教授风景园林220项目拟通过质谱鉴定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在抗寒的华北绣线菊中克隆该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转化模式植物烟草,再通过不同梯度的低温诱导,研究该基因对烟草抗寒力的影响,鉴定该基因的功能,为提高绣线菊抗寒能力和培育抗寒绣线菊新品种奠定基础,为实施绣线菊抗寒基因工程和开展绣线菊分子育种提供实践依据。
24动物医学学院乳酸乳球菌表达犬γ干扰素及其抗病毒活性的检测创新训练项目张玉娇A5赵经纬(A)、刘& 煜(A)、徐& 颖(A)、李金阳(A)乔薪瑗副教授兽医学230本项目利用乳酸菌分泌表达系统表达犬γ干扰素,乳酸菌作为食品级益生菌,具有益生作用、佐剂效应、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等特点,可以避免包涵体的形成,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分泌蛋白可未经纯化直接应用。本实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优化CaIFN-γ基因,构建可表达CaIFN-γ基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系统,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抗病毒活性方面进行研究,为CaIFN-γ类生物制品的研发及病毒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25工程学院基于植物工厂的立体式智能管理育秧机器人创新训练项目申静朝A5锁佳仁(A)、靳永强(A)、奚肖月(A)、张哲超(A)权龙哲讲师农业机械化工程416本课题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植物工厂化生产的立体式智能育秧机器人平台。该机器人主要由框架式机械平台、分布式多通道数采系统、自适应LED补光系统、双翼式秧架推送机构、网状智能精量滴灌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机器视觉系统、气动和电力等辅助系统组成。可实现秧苗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控、各环境因子(温度、湿度、CO2浓度、土壤PH等)的耦合调控、自适应LED补光、智能补水补肥,通过控制系统、双翼式秧架推送机构、LED补光系统、精量补水补肥系统实施智能应对动作,进而对整个育秧流程中秧苗所需的环境进行优化控制,完成对现代温室中多类植物的工厂化作业。
26理学院发芽小麦种子释放化感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创新训练项目汪梦霞A5任圆(A)、李俊(A)、王瑞瀚(A)、朱开放(A)白靖文副教授植物保护210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指一种活体植物产生并以挥发,淋溶,根分泌和残体分解等方式向环境释放次生代谢物而影响邻近伴生植物或者自身的生长发育的一种化学生态学现象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很多研究表明小麦具有一定的化感潜力,通常研究小麦活体或残株对其他植物的化感作用,忽略了小麦种子发芽过程中释放化感物质研究。由于植物相互竞争光、肥、水等生存条件,在植物萌发时就有竞争存在,后期许多化感物质产生在种子发芽过程中就会生成和释放,本研究以小麦发芽小麦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产生的化感物质种类及其对其他植物产生的抑制作用机理,补充小麦化感研究领域缺少部分。
27农学院不同杀虫剂对大豆蚜防治效果及天敌安全性评价创新训练项目张超宇A4邢旭彤(A)、李梦雪(A)、孙红柳(A)、李爽(A)戴长春讲师农学210大豆蚜是为害大豆的重要要害虫之一,鉴于该类害虫的发生及为害特点,生产上多采用化学防治手段。结果导致其对多种药剂产生不同程度抗性,使防效降低、再增猖獗,同时杀伤大量天敌昆虫。本研究旨为评价杀虫剂对大豆蚜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安全性,为合理利用杀虫剂、保护天敌昆虫、综合治理大豆蚜提供理论基础;对降低大豆生产成本、低碳、环保和人类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对东北地区大豆田中大豆蚜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8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ZEN对猪肠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作用及机理研究创新训练项目于振兴A3霍云建(A)、杨宇(A)李建平副教授畜牧学230本项目针对饲料中普遍污染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以及猪对该毒素高度敏感的现状,以猪肠道上皮细胞(PIEC)为模型,对ZEN与PIEC氧化损伤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揭示与细胞损伤相关的蛋白和酶(bc1-2, p53、Bax、Bak-1及Caspase-3)的变化以及信号传导通路在调节氧化应激造成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29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北细辛水培生根的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张康A3郭宇亮(A)、朴晨宇(A)吴秀菊教授植物学220北细辛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中草药,以地下部分根和根茎为主要用药部位。近年来由于对野生资源的大量采挖,致使野生北细辛数量锐减,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药材紧缺的局面。栽培生产中种子繁殖存在繁殖速度慢等问题,而根茎繁殖则具有苗大和生长周期短优点,因此成为主要的繁殖方式。本研究拟通过水培技术,对多年生北细辛进行生根研究,试图筛选出最佳的水培方案,为提高北细辛根茎繁殖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30电气与信息学院运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大豆QTL数据库创新训练项目景成龙A5王鹏 (A)、李东野 (A)、吴亚东(A)、童健康(A)孙红敏&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20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指的是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 是作物育种研究的重要依据。本项目拟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自动从相关文献中挖掘分析QTL、基因功能等信息,构建信息最全、条目最多的大豆QTL数据库,为大豆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数据资源。
31农学院RNAi介导的大豆食心虫P0基因沉默及转基因大豆抗虫机理研究创新训练项目&杨静&A&3赵晓明(A)、程楠(A)、耿一鸣(A)孟凡立&副教授农学210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表达核糖体蛋白P0基因dsRNA的 RNAi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大豆,获得表达P0基因dsRNA的转基因植株;确定转基因大豆对食心虫幼虫体重、蜕皮、化蛹、羽化等各方面的影响,阐明转基因大豆的抗虫机理。通过本项目获得的转基因大豆,将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种群数量、压低下一代虫口基数,将虫口阈值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保护农田生态平衡,找到高效安全控治大豆食心虫的新方法。
32动物医学学院& 缺硒对雏鸡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理创新训练项目时悦A4徐焱云(A)、&&&&& 王森(A)、刘文瀚(A)徐世文教授畜牧学230本课题通过研究缺硒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Occludin)、肠顶膜Cl-/OH-交换、可能的胞内信号传导通路(MAPK或PI3K)、肠上皮细胞HSPs、乙酰胆碱的动态变化,阐明缺硒对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而为通过分子调控手段早期防治动物肠道疾病奠定试验基础和提供理论依据。
33工程学院助推低碳校园-新型自行车租赁系统规划设计创新训练项目王越A5马梅琼(A)、吕思聪(A)、靳文博(A)、方慧敏(A)马力副教授管理学科630通过对目前校车碳排放量调查分析,以&低碳校园&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为目的,在研究中应用工业工程相关的5S管理、5W1H 、ECRS、重心法、投资回收期、时间研究、标准化管理等方法和WITNESS系统仿真软件进行方案可行性分析、自行车租用点选址及布局研究 、自行车租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实验、电瓶车的运行路线设计,提出以自行车及电动汽车相配合的校车系统替代燃油校车的校园自行车租赁系统方案,达到减少校内碳排放量,推进低碳校园建设。
34食品科学学院可降解大豆蛋白塑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创新训练项目青音格日乐A5姜瑶(A)、李明雨(A)、韦智(A)、程赵锐敏(A)张华江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550随着现代化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称为&白色污染&聚乙烯塑料薄膜的应用逐渐受到挑战,人们&低碳理念&意识逐渐增强。大豆蛋白来源最丰富、价格低廉、蛋白分子结构特点交联度好利于成膜,开发市场潜力大。本项目利用大豆分离蛋白与聚乙烯醇制备的复合膜力求能制备力学性能较优良、能满足生产需要以及降解性能得到很大改善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为以后可降解材料的研制及发展奠定基础。
35农学院稻瘟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创新训练项目李佳宁A 4芮静(A)、覃语思(A)、董丽(A)、曹扬(A)张俊华教授农学210稻瘟病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生产中主要利用抗病品种和化学杀菌剂控制该病害,但由于稻瘟病菌易变异,加上主要栽培品种的遗传同质性,导致抗病品种的抗性大面积种植品种种植几年后丧失抗性,化学防治成为了主要的控制手段,由于用药不合理会产生抗药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生物防治因不污染环境,可以避免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及残留问题,起到防病增产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进行水稻表面微生物分离及对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测定,筛选抗菌谱广的菌株,为开发拮抗菌株防治稻瘟病打下基础。
36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抑制Perilipin1基因表达对鸡脂解代谢的影响创新训练项目张萌A1 王宇祥讲师畜牧学230利用RNAi技术在细胞水平抑制鸡Perilipin1基因的表达,通过检测细胞表型和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分析鸡Perilipin1基因对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37理学院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杂草识别系统设计与开发创新训练项目陈冠达&A&5齐宇宏(A)、宫雪(A)、郭杨(A)、付乔滨(A)吴秋峰讲师数学110(1) 实现杂草识别关键技术,包括杂草数据库的建立、自适应杂草分割技术、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判别学习技术等,为除草机械中的杂草识别研究提供有效参考;(2) 实现杂草自动图像分割与识别平台,为进一步开发图像检索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智能除草设备的研制提供必要的科学支持。
38生命科学学院利用密码子和谐化策略提高牛凝乳酶基因在黑曲霉中的分泌表达创新训练项目孙梦A4周爽(A)、樊玉媛(A)、路畅(A)王多佳讲师遗传学180凝乳酶( chymosin,Cym)是干酪生产中的关键酶,传统的生产方法是从小牛皱胃中提取,而幼牛不能大量屠杀,植物蛋白酶和其他动物蛋白酶的替代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凝乳酶迫在眉睫。而丝状真菌拥有卓越的表达和分泌能力,是表达真核基因的理想系统。本项目拟以牛凝乳酶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不同的密码子和谐化策略,进而通过对原基因和密码子和谐化后的基因在黑曲霉中的表达分析,实现异源蛋白在黑曲霉中的高效分泌表达。
39电气与信息学院教务系统手机客户端创新训练项目喻新凡A2刘雨佳庆(A)徐荻秋助理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20开发基于android的手机教务系统客户端,建立终端与服务器的网络交互模型,实现教务新闻及教务附件下载、考务信息与考务查询、师生教务系统的登录等功能
40资源与环境学院设施栽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创新训练项目李伟丹A5吕强(A)、王君研(A)、姚小桐(A)、李思宇(A)马献发副教授农学210由于设施栽培土壤特殊的覆盖结构,缺少自然淋溶,长期使用大量化肥和用水不合理,导致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出现土壤板结、透性变差。导致作物生长发育缓慢,病害加剧,降低了蔬菜品质。随着寒地黑土区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黑土优良的土壤性质,在人为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性质逐年下降。研究黑土区设施栽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旨在揭示设施栽培黑土退化机制,为寒地黑土区设施栽培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41生命科学学院功能型离子液体制备秸秆纤维素还原糖&创新训练项目肖奕博A5孙金凯(A)、张常旭(A)、王霄科(A)、牛坤(A)胡小梅副教授生物化工530本项目通过离子液体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构进行设计,合成一系列具有溶解、催化性能的功能型离子液体。功能化的离子液体溶解、降解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化制备还原糖、5-羟基糠醛等有机物质,并研究超声波预处理、反应温度、溶解/催化时间、固液比等最佳反应条件,为离子液体实现工业化大规模应用在农业废弃到生物质的转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42食品科学学院护眼功效保健饮料的开发创新训练项目李媛媛A4李小月(A)、李娜(A)、张丹丹(A)、李小红(A)姜瞻梅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550本课题以蓝莓、β-胡萝卜素、菊花为原料,利用微胶囊技术引入微胶囊化的叶黄素,并以木糖醇、柠檬酸、CMC-Na、黄原胶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及其感官评定法,确定蓝莓,菊花,β-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配比,叶黄素最适添加量,优化出饮料的最佳配方,研发出一种营养丰富、酸甜适口,具有蓝莓的色泽,菊花的香味、稳定性较好、对视力具有保健作用的新型复合护眼饮料。
43食品科学学院一种高效发酵蔬菜复配防腐剂的研制创新训练项目夏琪娜A5冯婧(A)、韩晶(A)、王宇(A)、舒畅(A)侯俊财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550本项目针对目前酸菜生产过程中存在卫生条件差,易受微生物污染,产品在储藏运输及销售过程中易腐败变质甚至胀袋,严重抑制了发酵蔬菜行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对引起软包装酸菜腐败变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对抑制产气腐败菌的几种防腐剂进行的探索,以期解决酸菜的腐败及&胀袋&问题。本项目旨在研制出一种高效低毒以及低成本的复配型防腐剂,使其广泛的应用于酸菜等发酵蔬菜的防腐保鲜。
44食品科学学院山药粉改善低脂冰淇淋质构的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刘芳兵A5江元春子(A)、张艳波(A)、王仙(A)、马美恒(A)张英华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550项目的研究目标为将限制性水解的山药粉作为脂肪替代品添加到冰淇淋当中,实现低脂、保健的作用。以低脂奶粉和水解山药粉为主要原料,辅以蔗糖等其他物料,经过调浆、糊化、混合、老化、凝冻精制而成。通过用料,技术和工艺条件的确定,找出水解处理后的山药粉添加的最适比例、感官指标和制作工艺。制成低脂肪、低热量、口感细腻、营养价值高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冰淇淋。
45园艺学院压花饰品的设计与创作创业训练项目孙鹏凤A5宋岩(A)、赵锐(A)、王丹(A)、王娜(A)闫永庆宋有春教授高级园艺师风景园林220植物压花技术,使人们把花卉进行永久保存成为现实,让自然界的奇花异草装点我们的生活。它不仅具有环保的功能,同时也是进行公众科普教育与科普宣传的重要途径。压花艺术就是运用压制好的花材为创作艺术的基本材料,它是把植物和艺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压花的最大特点就是源于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它以真实、纯天然的植物为材料 ,经构思设计、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一类新颖、典雅、富有情趣的实用工艺品 ,市场前景广阔 ,制作过程简单,通过亲身制作 ,不仅能获得创作过程的自我愉悦、陶冶情操 ,而且能激发公众爱护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为推广林业科普活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46食品学院&冰心彩莲&的开发创业训练项目王文勃A5杨泠茜(A)、田梦媛(A)、李景舒(A)、赵思怡(A)程建军莫英杰副教授工程师食品科学与工程550冰心彩莲是一种即食性的食品,具有药食两用的功能。莲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优良的药食兼用的食物,营养丰富,清香爽口。本产品以去心莲子为基础材料-壁材,精心添加玫瑰茄、黑加仑、沙棘提取物,提高产品色泽风味;再把不同营养成分、不同口味的果冻的物质注入到莲心,加工成休闲食品,取名&冰心彩莲&。产品口感细腻、清香,有果冻的香甜美味,具有保健功效。本产品制作流程简单,适合规模生产,市场潜力巨大。
47文法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艾加生物菌肥加盟推广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吴迪A6单洪波(A)、董波(A)、朱聪(A)、段阿玉(A)、张金辉(A)刘畅王金玲副教授技术总监农学210本项目属于农业中的新型肥料领域,所依托的哈尔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内企业。目前,艾加公司已授权本项目组研究艾加生物菌肥加盟推广项目的研究。微生物菌肥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是传统肥料的替代产品,其特功能也决定了其在未来市场的独特地位,对土地治理的改良、...
阅读(1618)|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期优饲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