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语文手抄报上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手抄报

《圆明园的毁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组
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时瑾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①&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②&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④&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学习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3.&&&&&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字词读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和自学能力,因此,将字词和读文做为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预习,只在课上进行抽查汇报是比较适宜的方法。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体会关键词的意思;二是反衬的写法。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三是对资料的处理。
综合以上信息,制定《圆明园的毁灭》学习目标。
&&& 1.通过自学、交流、汇报,能准确读出“珑、剔、兼、瑶、宏、烬”这6个生字、写出“损、皇”等14个生字;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能说出“不可估量、、玲珑剔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的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默读、交流,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交流重点词句、结合有关资料、感情朗读,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后毁灭的景象,产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痛恨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3.通过观察题目和课文内容、质疑提问,能体会反衬的表达方法。
4.通过反复的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读、比较读,借助填空法、引读法,能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5.采用分类法、概括法,初步学会整理资料。
评价任务:
&&& 1.通过指名读,能准确读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通过听写易错字,能正确书写1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在交流中能准确说出“不可估量”等词语的意思。
2.在交流学习中,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说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并与中心思想一致。
3.结合课文,能说出反衬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
4.会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5.能根据老师的不同要求提取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 检查导入
1.知道今天学什么吗?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毁”字。
2.课前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下面汇报检查:哪个字容易读错?哪个字容易写错?你怎么记住的?
3.听写易错字。
达成目标一
二、初读课文
1.课文读熟了吗?检查读课文。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读了课文后, 你有什么感受?
达成目标二
三、走进圆明园
& 1.学习开头和结尾
读开头和结尾,你读懂了什么?
师板书: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 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 2.了解圆明园的布局
& 默读第二段,画图表示圆明园的布局。
& 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
& 3.了解圆明园的建筑
& 圆明园内都有什么?
& 这一段文字出现了多少个“有”字?
& 这么多“有”,说明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吗?是啊,多得数不胜数。这些建筑都怎么样啊?你的眼前能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吗?带着你的感受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 出示部分建筑画面,学生欣赏。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读。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试背这一段。
& 圆明园内不仅有这些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
& 4.了解圆明园的文物
& 圆明园内都有哪些文物?这些文物怎么样?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 出示部分珍贵文物的图片,简单介绍。带着理解再次感情朗读。
& 5.圆明园的毁灭
& 如此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 你感受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呢?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
&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结合资料谈谈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默读,画图
交流,朗读
圈画,批注
观看图片资料
理解,想象画面读
结合课文,提取资料谈感受
达成目标一
达成目标三
达成目标四
达成目标五
达成目标三
达成目标五
& 看看课文的题目“圆明园的毁灭”,再看看课文的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吗?
& 是啊,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种反衬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加以运用。
发现反衬手法,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达成目标三
五、总结提升
& 圆明园被毁灭了,我们在痛心的同时,更应该牢记历史,不忘这段耻辱,努力使祖国的明天更加强大,使这段历史不再重演。课下同学们可以再搜集些资料来了解这段历史,还要多关心时事政治,关心我们祖国的命运,因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这一点:国荣我荣,国耻我耻。
达成目标二
刚表态过的朋友 ()
从这篇教学设计可以明晰看出时瑾老师对这一节课的结构把握得很到位,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和评价任务都了然于心。自己备课时,会出现过于注重环节缺乏整体把握的情况。学习了!
资料的运用很明确、很恰当。
表格式的教学设计也很好!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知识点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知识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知识点
汉语拼音:
(1)、文中的多音字:p33 第8课 娜( nuǒ&& nà )
(2)、易混易错的:1课“皱”&& 3课“某”&&& 5课“帐”&& 6课“缕”&& 13课“践” 15课“亩”& 17课“砾”&& 21课“侵”&& 26课“钮”
(1)识字200个,p179 & p182 (2)会写150个p183 p184
(1)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p16& p35& p52& p71& p109&& p129& p151
&(2)日积月累:“积累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p122&&& “有关与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相关的成语” p133&
(3)要求理解体会的:“体会用词的准确以及表情达意”p43& p117 &p122& p137& p143
(1)句式:进一步了解掌握比喻句、拟人句、夸张、排比、反问句……..
(2)积累句子:
要求抄写积累的:第1课课后第2题p5&& &第6课课后第4题 p29&&& 第15课课后第2题&& p67 摘抄课外书中自己受到启发的句子&& &p74 综合性专题的阅读材料7中的第2个小泡泡&&& p90 第19课课后第4题 p104&&& &第26课课后第4题 p143
要求理解体会的:p24& 第1课课后第4题p5&&&& 第5课课后第2题p24&&& 第13课课后第3题 p61&&& 第15课课后第3题 p67&&& 第19课课后第3题&&& p104 回顾拓展六的交流平台 p112&& &&&第21课课后第2题p117&&& 第25课课后第2题p137& 第26课课后第3题p143
&&&& 名言警句:“关于读书的名句”p18&& “有关思乡的诗句” p37&&& “有关做人、做事、方面的谚语名句” p74&&& “有关诚信、孝敬和立志的名言警句” p112
(1)朗读的:第1课p5&&&&&&& 第5课 &p24&&& 第6课 p29&&&&&& 第11课后的选做题 p49& 第13课 p61&&& 第15课p67&&& 综合性阅读材料第7中的第1个小泡泡& p90&&& 第17课& p9 6&&&& 第19课p104&&&& 第21课 p117&&&& 第22课 p122回顾拓展七展示台的第1个小泡泡 p134 &&&&第25课p137&&& 第25课后选做题 p137&&&& 第26课 p143选读课文p157p178 &&&
&(2)默读的:第6课p 29&&&& 第9课 p43&&&& 第11课 p49
&(3)背诵的:第19课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p104&&&&& 第21课课后第1题背第三、四自然段p117&&&&& 第22课课后第1题背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p122&&&&&& 第25课背诵课文 p137&&& 第26课背诵第七自然段 p143
&(4)文中的小泡泡:综合性阅读材料7的小泡泡p90
&(5)引导讨论交流的:第1课课后第2题p5&&& 第6课课后第2题 p29 &&&&&第9课课后第2题p43&&& 第17课课后第2题 p96&&&& 第19课课后第1题 p104&&&& 第21课课后第3题 p117 &&&&第26课课后第3题 &p143
&(6)阅读链接:第3课课后p11&&& 第6课课后 p29&&&& 第18课课后 p100
&(7)资料袋:第5课课后p24&&&& 第9课课后 p43&&&& 第10课课后 p46&&& 第15课课后 p67&&&& 第25课课后p137
&(8)趣味语文:《“推敲”的来历》p38
&(9)日积月累:小诗《四时之风》p55&& 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p154
&(10)课外书屋:《回顾拓展三》p56&& 《回顾拓展六》p113
&(11)成语故事:《水滴石穿》p75 《大公无私》 p155
口语交际:
“交流读书经历中的故事”p17&&& “交流读书方法和读书收获p18&& “策划一次活动 ”p36& “我是‘小小推销员’”p53&&& “交流生活中对自己有启发的事情”p72&& “交流收获” p74&&& 综合性的阅读材料3的小泡泡p87&&&& “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对爱的感受”p104&&& “谈故事中父母的做法”p110&&&&& 第21课课后第3题p117&&&&&& “演讲”p132 “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 p133&&&&&&&&& “给大家推荐一部印象最深的电影或电视”p152 “交流在习作中运用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p154
(1)七次习作:“记一次辩论”p17&& “二十年后回故乡” p36&&&&& “介绍一种物品” p54 “写座右铭对自己的启发或帮助”& p72&&&&& “写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 p110&&&&&& “写读后感”& p131“按时间顺序写一个场景或写文章、影视的梗概”&& p152(
(2)小练笔:写自己假如独自旅行的想法p11;&&&& “ 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p24&&&&& &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p43;&&&& 写一种身边的事物p67;&&&& 写阿曼达在废墟下想的和说的p96;&&&& 写自己在生活中对爱的感受p104;&& “把自己想发明的玻璃用喜欢的方式写出来”p49
第13课课后第4题p61
(3)习作方法指导:“了解文章通过人、事、景、物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p37&&&&& “了解说明的基本方法” p55&&&&&& “习作中注意运用好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 p154
(1)教材p76p91
(2)展示台p19 &&“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读或者唱” p24&&&& “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p117&&& “搜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p122&&&&&&&&&& 展示台p134
文章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热门关键字:&&&&&&&&&&&&&&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欣赏_5p正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欣赏_5p-专题手抄报&&&&&&&&&&&&&&
[1]&[2]&&下一页
提示:1.图片经过缩放处理,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原图,或将图片另存盘至电脑打开后查看。
2.本手抄报图片为网络搜集和网友投稿而来,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在本站展示仅为网友借鉴、欣赏他人作品时提供方便。如有任何疑问,请与本站联系。
3.欢迎您向本站提供你的板报图片,本站有礼相送。
相关主题手抄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手抄报资料_百度知道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手抄报资料
沧海桑田,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少年强则国强。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
少年兴则国兴。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风雨坎坷,而我们,不能被分裂侵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有多少志士任人。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从此,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你好
我的答案如下
其他类似问题
勿忘国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英语手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