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德保天气预报土话视频里面唱的哒哒哒哒哒哒那是什么视频啊

广西德保:壮族马骨胡艺术的起源地【2】--人民网广西频道--人民网
广西德保:壮族马骨胡艺术的起源地【2】
赵国凡&黄国闯&黄高念
&&&&来源:&&&&&
宋仁宗以后的历任皇族,认为侬智高想篡夺皇位,年年派兵围追剿杀,散落在各地的侬智高后人和部属,为免遭屠杀,便将原来的姓氏“侬”字,改为“农”字。现在的左右江流域以及云南的文山、富宁,越南北部等地都有农姓居民,这些居民都是侬智高及其部属的后裔。而缅甸、老挝、越南靠近中国的边界地区和泰国北部部分地区居民讲话语音与现在德保居民讲话的语音相近,这也是那时候侬智高军队传过去的。
而作为军事家出身的狄青,他率兵南下时,也征集相当现在部队一个连兵力的打铁工匠,在现在德保县城西北部,离县城约4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让这工匠专门为前方军队打制军刀、战剑、长矛、军盾等兵器,供前方军队打仗使用,保证战斗武器的供应。后来,狄青军队北上后,一些工匠也随军队北迁,而一些工匠则选择留在当地,以打制锄头、铁犁、铁耙、镰刀、铁锤等生活生产用具为生。这些人,当地壮族人把他们用土话称为“濮仗列”,意即专门打铁的工匠。久而久之,前面“濮”字渐渐弱化省略掉,人们习惯把这个村庄叫做“仗列”,而汉字村名一直沿用狄青那时候的叫法,称“铁匠”村,即现在的德保城关镇坡堂村铁匠屯。这是整个百色市,及至整个广西唯一一个用工匠工种称谓起名的自然村屯。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铁匠村还有很多人打制铁制农具出售。狄青在为宋朝平定侬智高叛乱立下战功的同时,也给南方落后地区带来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为当地手工制造业和农业产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狄青围剿侬智高大获全胜,班师北上,马胡骨就这样随着他的大军向南岭以北的中原地区流传过去。实践证明,因马骨骨质坚硬,密度大,马骨做成的马骨胡,在长途征战搬运、携带过程中,不容易被挤坏磨损,无论怎么甩,其共鸣筒不易变形,音质不受到影响。狄青的军队对德保马骨胡向中原地区传播做出了贡献。
宋仁宗以后至明初的数百年,历任皇室权贵对侬智高恨之入骨,对起源壮族地区的马骨胡也采取压制的政策,于是,马骨胡在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下,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可是,在德保民间,还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把马骨胡保存下来。
现在德保县都安乡多益村有个叫“南贡”的村庄,当地土话“南”是土的意思,“贡”是穷的意思,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土穷”。这个村庄一个姓黄的人家,对马骨胡的传承发展起关键性的作用。1368年春,秦相士的后代在修订族谱时,知道本族有个祖先葬在天保(今德保),便派一个叫秦志镣的人,取道广东,带着一个广东罗定籍地理先生来到天保县马心村,说早些年有个叫秦骅的先人在天保马心村过世,此次来天保是要找自己祖先的遗骨,带回原籍安葬。可是时过境迁,几百年过去了,哪里还找得到先人的遗骨?这时马心当地人才知道那位给自己村庄起名的相士叫秦骅。没找到先人的遗骨,秦志镣失落离开,在返回途中,辗转路过今天都安乡多益村一个叫腾特(注:壮话――石头裂开)的村庄,两人走了很长的路,又饿又渴,就到一户姓黄的人家讨口凉水喝。当他们看到墙上挂着一把马骨胡,秦志镣睹物思人,联想起传说中自己的祖先与马骨胡的故事,心想,找不到先人遗骨,找到与他有关联的物件作为纪念也不枉此行。于是,他立即出重金将那把马骨胡买下来。地理先生问起这个村庄名称时,主人家嫌村名不好听,摇摇头,用当地土话说:难讲……,意思是说村名很难听,难以说得出口。操粤语口音的地理先生以为主人家回答自己的话,用谐音“南贡”记下这个村名。秦志镣和地理先生来到县城,当了解镇安府首领叫岑天保,也是狄青军队留下担任地方官的官员后代,他的祖先是来自浙江的岑仲淑,是岑仲淑的第十代子孙。两人到镇安府拜见岑天保,请求岑天保帮忙寻找先人的遗骨。当时,恰逢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庆典,岑天保正为向新任皇上献贡何物发愁的时候,两人的来到,岑天保觉得这是天赐良机,认为两人从外地来,见多识广,便请他们帮忙出谋献策。地理先生建议岑天保用马骨胡和“果下马”(德保矮马)。岑天保采纳他们的意见,将秦志镣带来的马骨胡作样本,让民间工匠制作马骨胡。这样岑天保如期牵着矮马,带着18位壮家姑娘,18把精致的马骨胡,到应天府(今南京)朝拜朱元璋。朱元璋见到了史书中记载的“果下马”和马骨胡,听到天籁般的马骨胡乐曲,非常高兴,当即授予岑天保镇安土知府世袭官职。岑天保从应天府回来后,知道秦志镣和地理先生因寻找先人遗骨还没离开德保,便挽留他们在德保生活。为奖励两位功臣,岑天保特地在今都安乡三合村那排屯一带鉴水河边,每人划给三亩良田耕种,免去所有赋税。而当岑天保问起秦志镣姓名时,认字不多的秦志镣说,姓秦,名叫志镣。岑天保让史官把此事记下来,可是,那位史官对秦始皇名称的来历也不大了解,认为几百年前,跟秦始皇同姓同族的人怎么能被征集入伍?“秦”和“禽”同音,那时百姓被征集入伍,应该是姓禽的吧,便将他记为姓禽,在户籍登记时,把他写成禽志镣。而后,禽志镣的后代一直用禽姓。长期以来,德保县都安乡三合、巴荷村,马隘镇牌留村的牌留屯、坤狂屯等村屯还有禽姓后代。随社会发展,有些人嫌“禽”字不好听,就改用姓“岑”,有些还继续沿用“禽”姓。继而当岑天保问起马骨胡在哪个村买到时,地理先生说那个村庄叫“南贡”,岑天保听了,当即笑道,那个地方连“土”都“穷”,还有哪样不穷,“南贡”就“南贡”吧,希望人不“贡(穷)”就行。随着岑天保一句话用上“南贡”,并沿称到今天。“腾特”称谓随之消失。此后,朱元璋对马骨胡这种乐器爱不释手,每逢有重大活动都召德保马骨胡乐队上京演奏,马骨胡艺术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才有“明朝起,镇安每三年贡皇上三匹上等矮马,奏马骨胡乐助兴之”的历史记载。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两广督府把征调“狼兵”(即广西壮族土官兵)的命令送到田州(今田阳),年近花甲的瓦氏夫人不顾自己年迈体弱,毅然挺身而出,请求带兵抗倭,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瓦氏夫人在归顺州(今靖西)出生,可她也是岑天保任世袭官以后,派去归顺州任职的岑氏传人。她生活的家乡也饲养矮马,对矮马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祖先传下来马骨胡更是钟爱有加。她远嫁田州时,马骨胡就是其中的一件嫁妆。且出嫁时,德保的都安、城关百粤坡、那甲、足荣、隆桑等地是她的必经之路。她沿途看到德保的山坡上放牧很多矮马,更是让她内心产生一种灵感和冲动。瓦氏夫人接到开赴东南沿海前线抗倭命令后,特地在岑天保任职地征用一千匹矮马,同时命德保工匠制作一千把马骨胡,征集一千个天保马骨胡乐手,组成马骨胡乐队参战。瓦氏夫人的马骨胡骑兵乐队,浩浩荡荡开赴抗倭前线,队伍所到之处都吸引上万群众围观,这在当时是一道壮观的场面,为此沿途汉族青壮年居民,纷纷要求加入瓦氏夫人队伍。
战斗间隙,马骨胡乐队在各个军营驻地演奏,鼓舞将士们的斗志,相当于现代的战地文工团职能,马骨胡为瓦氏夫人在抗倭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瓦氏夫人为马骨胡艺术向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追根溯源,900多年前马骨胡就在德保这个地方产生,600多年前得到再一次发展。岑天保和瓦氏夫人一脉相承,两位历史人物都为马骨胡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民间版本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位聪颖俊俏的壮族姑娘阿冉和一位勤奋勇敢、弓弩射技了得的青年阿列,从小青梅竹马。阿冉家有一匹骏马叫“四蹄雪”,长得高大健壮,毛色油光发亮,走如行船跑如飞,远近闻名。土司要用重金买下“四蹄雪”,当他看见貌似仙女的阿冉后,抢走逼其成婚,阿冉宁死不从而被关进后院的黑屋里。土司一气之下让人杀了“四蹄雪”,把马皮剥下,剔出马骨,丢在“阿冉”面前,威逼其如不与他成婚,就像这匹马一样扒皮、剔骨。
阿冉看见心爱的“四蹄雪”惨遭不幸,不仅悲愤万分,她拔下一些长马尾,收拾起马的腿肱骨,悄悄托给在土司家的长工将马骨马尾毛捎给阿列。阿列见状痛苦欲绝,便用马肱骨做琴筒、马尾毛做弓弦,制成了一支别致的马骨胡,声音高亢嘹亮,响彻山谷。阿冉从美妙的琴声中,得知阿列搭救她的时间和办法。夜晚,阿列跨过高墙,救出阿冉,并射死了追赶的土司。从此,他俩一起离开生养他们的山寨,走遍壮乡各地传授马骨胡技艺,并在琴顶雕刻马头为饰。后来,村村寨寨都响起马骨胡的优美琴声,人们为了纪念阿冉和阿列这对传授马骨胡艺人,就把马骨胡称作“冉列”,并世代相承,流传至今。可是,民间的传说版本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只是人们口口相传而已。
清代中叶,发源于原广西德保县东关乡汉龙村汉亭屯的南路壮剧,当地祭师用小调并以双簧式的形式演唱故事,称为“昌仗喊”(意为“祭师戏”,学界称为汉亭土戏),俗称“昌呀哈”即“呀哈戏”。清道光二十六年(1848年),曾学过粤剧、邕剧的天保县城人黄现炯与民间艺人谢义组建土戏班,将“昌仗喊”改造为唱做合一戏曲形式,又揉入其它民间小调和山歌为主要唱腔形成马隘土戏。光绪年间与靖西县的足院土戏交流,发展成为南路壮剧并沿称“呀哈戏”。马骨胡又成了南路壮剧乐器中的领奏乐器。后来又成为“八音”乐队中的主奏乐器。
壮族马骨胡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内涵,承载着壮族人民的深切情感,是壮族人民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壮族艺术创造力的具体体现,是壮族人民的艺术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责编:庞冠华、陈露露)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视频: 广西德保阿建最新壮话搞笑版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广西德保阿建最新壮话搞笑版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西北旅游、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进程的发现者、探索者和记录者。
LOFTER精选
阅读(418)|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1068',
blogTitle:'追寻银川历史(二)',
blogAbstract:'&\r\n\r\n\r\n\r\n\r\n\r\n\r\n一、大革命失败后银川的形势\r\n  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全国的政治形势骤然逆转,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领导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批判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道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产生了巨大作用。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r\n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派出许多干部到各地传达会议精神,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9月26日至27日,中共陕西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工作',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5,
publishTime:7,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西北旅游、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进程的发现者、探索者和记录者。',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右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 & & & & & & &
&&&&&&&&&&
写给德保的情书
  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叫德保的宁静小城,北回归线从这里穿过,温暖湿润的气候每年深秋都会吸引南下的群雁。十年前,少年的我短暂游学德保,看云山雾绕,鉴水潆洄,在南桥边吃香血肠,十年间转山转水,今天居然落户于此,人与人,人与地方的缘分,真是不可捉摸,妙不可言。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你今之所在,于己而言或许是背井离乡,却实在是他人魂牵梦萦的故乡,姑且将我心中的德保勾勒几笔,送给德保的“贝侬”(德保壮话,意为“兄弟”)和远来的客人朋友,也算一番心意。  德保县古代处百越之地,人文历史自不比中原地区,但风土人情,也有其独到别致之处。今天的德保,更是朝气蓬勃,勤劳质朴的人民在政府带领下,齐心协力艰苦创业,在大石山之中开拓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天地。  今天的德保,遍地是宝。所谓宝贝,必然是稀有之物,德保如此多宝,应该也是上天眷顾吧。德保第一宝,非铝矿莫属。德保目前探明铝土矿储量达到3.2亿吨,远景储量超过4.5亿吨,这个沉睡千年的地下宝藏,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拉动德保经济快速发展,富民强县的超级强心剂。德保第二宝,要数德保矮马。德保矮马从德保石山茂林的自然环境中演化而来,在西汉时期被称作“果下马”,身高在1.06米以下,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是劳作、运输的能手,加上数量极为稀少,是远近闻名的动物明星。德保第三宝,必然是蛤蚧。德保蛤蚧有五趾,称五爪蛤蚧,可以入药入菜入酒,蛤蚧酒养生保健,劲道十足,可谓来德保不饮蛤蚧酒,便是英雄也枉然。除了上述三宝,德保还有植物活化石——苏铁,远销海内外的天保茴油等等。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前往德保寻宝。  今天的德保,随处是景。德保风光是典型的南方喀斯特风光,跟塞上草原川西雪山相比,别有一番小家碧玉的轻柔灵动。县城之中的景色,山水相映,曲径通幽,可概括为“一河两岸三山”,“一河”为鉴河,“三山”为云山、芳山、红山,沿河从南桥信步至九曲桥,垂柳翠竹,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县城周边则有红叶森林公园、吉星岩、曼贝侬小西湖景区、响水瀑布、老虎洞以及代表百粤民族的百粤坡,都是休闲度假好去处,吸引着众多的文人骚客。禅语说仁者心动,同一片落叶,有人看到腐泥,有人看到秋色,观景也是如此,饶舌无用,德保的美景,欢迎朋友们身临其境,细细鉴赏。  今天的德保,热情依旧。德保聚居着汉、壮、瑶等9个民族,壮族人口占97.8%,是南路壮族文化民俗的标本。德保县民情淳朴,虽然民族风俗各异,但都无一例外的热情好客,勇敢豪迈。德保本地土话“喝酒当饮茶”,作客德保人家中,一定是美酒佳肴相待,而且不管是县城机关还是乡村田间,德保人喝酒都是豪情万丈,饱含浓浓情意,让客人尽兴而归。酒余饭后,德保人喜欢打篮球,几乎是村村都有篮球场,每个人都有“两把刷子”,常见放下锄头、抱起篮球的场景,每逢重大节日或者街日歌圩,邀约队伍比赛,更是万人空巷,热火朝天。  转眼间我已在德保一年有余,亲身感受着德保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德保的未来,走宜居工业城镇的发展道路,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既大力发展经济,也要留青山绿水给子孙后代。拼搏的姿态,开放的心态,吸纳人才,加强建设,不断推断,德保必将是百色革命老区升起的又一颗璀璨的边疆明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保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