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3页2下载券2页免费3页免费2页2下载券6页免费2页1下载券8页1下载券1页1下载券3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页免费20页免费196页1下载券5页1下载券1页1下载券
人为什么活着|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6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人为什么活着》 (稻盛和夫) _百度阅读
简介:《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的哲学)》共三部分二十一章,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从宇宙、心智、欲望、人类的本性、人生的考验、苦恼与憎恨、共生与竞争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人为什么活着”这一哲学基本命题,并由此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与...
暂无,预订后到货会第一时间告知!
高品质图书 正版图书,只为给你最好的体验
免费下载 电子书可免费试读,下载到手机
帮您决策 百度大数据告诉您,什么书值得读和买
编辑推荐 《人为什么活着》是写给每一位中国企业家的心灵读本,是企业家的人生与经营指导书。《人为什么活着》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京瓷集团创始人稻盛和夫先生思想的总结与精华。
第一部分 与宇宙意志相和谐。
第一章 人类存在与生存的价值
无论多小的物质,如果无法找出其存在的理由,那么这个地球乃至大宇宙就根本无法形成。换句话说,“存在”两个字本身就有无限重大的意义。
第二章 宇宙
已经开悟的圣贤,将这种现象称作“宇宙间遍布着爱”,换言之,道旁的一草一木或是一粒石子,里面皆存在着爱――亦即“宇宙意志”。
第三章 心智
宇宙的造物主将种种考验加诸在人类身上,然后观察他们如何面对考验。提升自己的心智。净化自己的意念。就此点而言,人生可以说是专门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
第四章 造物主
宇宙间不可能因“毫无办法”而放弃进化。因为人类既可以朝造物主给予的方向进化,也可以朝自己的方向进化,其原动力则是“提升心智”的意识。
第五章 欲望
事实上,不论眼前是否贫穷。是否罹患病痛,只要下定决心,谁都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些平静,让自己的人格品质和灵性多一些提高。
第六章 意识与灵魂
意识体并非停留在某一个个体中,它不断移驻到下一个“我”的身体里,借此提升自己的心智。品德和人格。因此,我们不只对此生的自己要负责,对来生的自己也要负责。
第七章 科学
亚马逊销量排名 第95位 - 图书 &
人文社科 &
人生观、人生哲学
京东销量排名 第10位 - 图书 &
励志与成功 &
字数 11万字
页数 147页
综合评分: 7.6分
“& 京瓷公司的发展规模如此之大,它之所以没有丧失企业家的精神,是因为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渗透到了组织内部。 &”
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 大前研一
“&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
著名学者 季羡林
“& 稻盛和夫先生对“人为什么活着”的思考之所以有意义,是在于他告诉了人们他对人和世界的理解,以及自己恪守的信念是什么。我相信大家从中都可以感受到,这种信念是怎样从一种个人价值观转移为另一种企业家精神,进而让大家从如何做人领悟到如何做企业的真谛。 &”
《IT经理世界》杂志社执行总编 张鹏
“& 许多中国一线企业家,可以经受任何艰难困苦的炼狱,却偏偏经受不住成功的磨难。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像稻盛和夫那样认识到“人生与经营活动是相通的”,没有回到人生和心灵修为的原点去经营企业。其实,正如稻盛和夫在本书中竭力阐发的:人生中信奉的哲学与经营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哲学如出一辙。 &”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王育琨
定价:¥29.80
<img class="photo-holder" src="">
<div class="cnt-wrap max-width">
<span class="author-name single-line" style="margin-bottom:0;">
帮助平台入驻人为什么活着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页码:1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8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人为什么活着 -
  《人为什么》是日本“”之一、京瓷集团创始人先生思想的总结与精华。全书共三部分二十一章,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从宇宙、心智、欲望、人类的本性、人生的考验、苦恼与憎恨、共生与竞争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人为什么活着”这一哲学基本命题,并由此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与经营智慧,揭示了企业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的奥秘所在。《人为什么活着》是写给每一位中国企业家的心灵读本,是企业家的人生与经营指导书。也是写给每一位青年人的励志读本,是青年人砥砺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一部优秀的教科书。
人为什么活着 -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1955年毕业于应用化学专业。他与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他也是”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他一人创建了两家企业——陶瓷株式会社(京瓷)和日本第二电电株式会社(KDDI)。前者在精密陶瓷零部件、电子元件、半导体零件、光学器材、通信终端设备、数码信息处理设备、环保能源设备等领域是屈指可数的综合性跨国;后者为日本第二大电话公司,也是日本第一家从事电话服务的民营企业。稻盛和夫现任京瓷和第二电电名誉会长。
人为什么活着 -
  的发展规模如此之大,它之所以没有丧失企业家的精神,是因为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渗透到了组织内部。
  ——全球、日本战略之父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著名学者
  稻盛和夫先生对“人为什么活着”的思考之所以有意义,是在于他告诉了人们他对人和世界的理解,以及自己恪守的信念是什么。我相信大家从中都可以感受到,这种信念是怎样从一种个人价值观转移为另一种企业家精神,进而让大家从如何做人领悟到如何做企业的真谛。
  ——《IT经理世界》杂志社执行总编
  许多一线企业家,可以经受任何艰难困苦的炼狱,却偏受不住成功的磨难。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像稻盛和夫那样认识到“人生与经营活动是相通的”,没有回到人生和心灵修为的原点去经营企业。其实,正如稻盛和夫在本书中竭力阐发的:人生中信奉的哲学与经营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哲学如出一辙。
  ——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
人为什么活着 -
  他,是日本的“经营四圣”之一
  他,一人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他,缔造了京瓷40余年从未亏损的奇迹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著名学者季羡林
  《IT经理世界》杂志社执行总编张
人为什么活着 -
  第一部分 与宇宙意志相和谐。
  第一章 人类存在与生存的价值
  无论多小的物质,如果无法找出其存在的理由,那么这个地球乃至大宇宙就根本无法形成。换句话说,“存在”两个字本身就有无限重大的意义。
  第二章 宇宙
  已经开悟的圣贤,将这种现象称作“宇宙间遍布着爱”,换言之,道旁的一草一木或是一粒石子,里面皆存在着爱——亦即“宇宙意志”。
  第三章 心智
  宇宙的造物主将种种考验加诸在人类身上,然后观察他们如何面对考验。提升自己的心智。净化自己的意念。就此点而言,人生可以说是专门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
  第四章 造物主
  宇宙间不可能因“毫无办法”而放弃进化。因为人类既可以朝造物主给予的方向进化,也可以朝自己的方向进化,其原动力则是“提升心智”的意识。
  第五章 欲望
  事实上,不论眼前是否贫穷。是否罹患病痛,只要下定决心,谁都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些平静,让自己的人格品质和灵性多一些提高。
  第六章 意识与灵魂
  意识体并非停留在某一个个体中,它不断移驻到下一个“我”的身体里,借此提升自己的心智。品德和人格。因此,我们不只对此生的自己要负责,对来生的自己也要负责。
  第七章 科学
  我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从造物主的角度来审视世界,也就是环视整个宇宙和人类的问题之后,再认真考虑,人类到底要如何思考,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二部分 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第八章 人类的本性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全盘思考地球事物”的生命,其他的动物或植物皆无此能力。正因为如此,人类是具有特殊价值的存在,对人类而言,倾尽全力为世界的进化而努力,才是人类最重要的使命。
  第九章 自由
  就人的本质而言,自由很重要,但是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的自由,同时也是让人类作恶的理由。就像前面提到的,人类往往为了争取自己的自由而带给别人不自由。
  第十章 青少年犯罪
  考虑青少年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们美好的心灵”,而最基本的教养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忍耐恶劣的环境以及努力工作,这是砥砺心志必要的功课。
  第十一章 人生的目的.。
  出人头地也好,成功也好,只想过有趣。特异的人生也好,都只是人生的一种过程而已。人生真正的目的是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第十二章 命运与因果报应
  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来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一心向善。时时行善,命运的方向也会随之往好的方向转变。
  第十三章 人生的考验
  在惊涛骇浪的人生中,无论是好的抑或坏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赐给我们的考验,幸运的际遇与不幸的灾难在本质上同样都是考验。一个人如何面对这样的考验,将进一步决定他未来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第十四章 苦恼与憎恨
  第一,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倍努力地工作,第二,保持谦虚绝不骄傲,第三,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与烦恼完全不同,第四,以知足。感恩之心活在人间,第五,秉持宁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之心而活。
  第三部分 让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第十五章 逆境
  好逸恶劳乃人之常情,但是若将眼光放远,就会发现,年轻时期遭受过苦难的人,相较生活环境优越的人,日后的成就往往更加辉煌。
  第十六章 情与理
  我认为,经营事业最重要的是,最初的阶段应该用理性思考,实际执行或应对时不妨适度地运用感情。
  第十七章 勤劳
  劳动的目的不应仅止于取得粮食。免于饥饿,也是为了磨炼人类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勤奋努力,就能够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人类变得更完美。我们不妨为劳动下此新定义。
  第十八章 宗教与死亡
  一个人走的感觉虽然寂寞,但还是要勇敢地迈向下一段来生的旅程,而那时候配戴在身上的勋章,将是更美丽的灵魂、更光亮的心。
  第十九章 共生与竞争
  我既肯定企业为了生存,彼此竞争是有必要的,也肯定为了有竞争的对手,企业间走向共生是有必要的。
  第二十章 知足之道
  具有共生的理念,不但可以让生活已经富裕的我们,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如果大多数的人都能拥有这种理念,相信我们必定可以建立物质和精神同样富裕的社会。
  第二十一章
  对我而言,死亡只是灵魂展开新的旅程而已,我深信那只是肉体的死亡,而非灵魂的死亡。如果死亡是新旅程的开始,那么就算罹患癌症而死亡,也非悲剧。
  附录“敬天爱人”的由来与意义
人为什么活着 -
  从一种个人价值观到一种企业家精神
  《IT经理世界》杂志社执行总编 张鹏
  我对于稻盛和夫先生最初的了解,是源于日本企业界“经营四圣”的说法。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和京瓷集团的稻盛和夫,是公认的日本战后最卓越的四位企业家,而稻盛和夫是四位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
  稻盛和夫先生不仅仅是成功的企业家,他还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其创立的“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汲取了佛家文化的营养,在日本经济界、经营理论界影响颇深。
  说实话,早年间由于并没有深入了解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我在“敬天爱人”这四个字中很难感觉到震撼和收获,总感觉无非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和“以客户为中心”这种耳熟能详的口号而已。
人为什么活着 -
  宇宙究竟为何物?
  假如大至人类、小至草木对宇宙而言都是有价值的存在,那么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疑问,才让所有的存在变成了真实的吧?这也是我接下来想提出的观点。
  我生于现代,又是学理工出身,因此为了说服自己,凡事都是以为主轴进行思考的。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说法,宇宙的形成主要是在一百五十亿年前,由粒子产生的大爆炸开始的。那次的宇宙爆炸被称为“宇宙大霹雳”,本来手可盈握的块状粒子,在经历超高压、超高温的大爆炸过程之后,不断膨胀而变成现在的宇宙。
  把地球看成一个质量单位已经很庞大了,而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太阳,其质量竟是地球的三十三万倍;和太阳一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中大约有一千亿个;和银河系一样的银河在茫茫宇宙中早已无以计数。
  广袤无垠的宇宙,其所具有的质量,可以说完全超乎人类的想象。但是它开始的时候却只是拳头大小的一块粒子,时时刻刻不断膨胀而成今天的宇宙。这个宇宙,现在也还在膨胀之中。
  形成宇宙的原始粒子有数十种,物理学界到目前还在研究,他们认为真正的原始粒子应该是可以聚合的。这种粒子聚合之后,最早形成的应该是氢原子。太阳的本体主要就是由氢原子组成的,内部的氢原子进行核融合,继而燃烧产生光与热。宇宙中由氢原子组成的星球不计其数。
  宇宙大爆炸时,有些粒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了质子,有些粒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中子,还有一些结合之后变成了中间子,通过中间子、质子和中子的结合形成最原始的原子核。在这些原子核周围的粒子则形成电子,电子依轨道固定环绕原子核,于是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原子,即氢原子。
  接着,氢原子的原子核结合而产生核融合反应,而后产生了氦原子;同样的核融合反应不断进行,于是各种质量比较大的原子相继诞生,最后形成了目前的元素周期表。这是现代物理学界对于宇宙形成的说法。
  我认为,我们不妨将这种宇宙形成的过程,视为一种“进化”。
  提到进化,一般人都以提出的生物进化为主,几乎没有人提及无生物(无生命物质)的进化,这主要是因为大家通常都认为无生物是不会变化的。但是,我认为,宇宙最初是始于剧烈的“无生物的进化”,之后才逐渐形成现状,这样的想法或许是比较正确的。
  那么,为何会产生这种进化呢?换言之,为何大霹雳发生后,粒子不能维持原状,而结合生成质子、中子和中间子?以上物质又为何会结合成原子核?电子又为何非得环绕原子核而一起构成氢原子?最后,氢原子又为何会
  人们有个时候会想,一天一天的混,好难喔?就找一些让自己快乐点的事做,或想一些开心点的事,就会忘记时间,不要记起时间,让时间欲望你。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30:06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12.00 [6.7折][定价:¥18.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人为什么活着
查找同类商品
  读《人为什么活着》谛听大师的足音,感受智者的心灵!
  《人为什么活着》作者王小波,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王小波(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汉族。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品学专业。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生平】  日
出生于北京。  年
云南农场知青。  年
山东牟平插队;后担任民办教师。  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年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年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年
自由撰稿人。  日
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终年45岁。  【年谱简编】  日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任国家教育部干部。
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
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母亲宋华为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父亲就逻辑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
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的欣赏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戛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首发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我是一只骆驼人为什么活着我厌恶模式化的生活摆脱童稚状态我为什么要写作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积极的结论跳出手掌心思维的乐趣我看国学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花剌子模信使问题关于格调个人尊严智慧与国学我的精神家园知识分子的不幸关于“媚雅”居住环境与尊严沉默的大多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工作与人生人性的逆转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优越感种种生活和小说长虫?草帽?细高挑从Intemet说起拒绝恭维打工经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奸近杀体验生活苏东坡与东坡肉有关天圆地方椰子树与平等有关贫穷写给新的一年(1997)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怀疑三部曲》序弗洛伊德与受虐狂肚子里的战争高考经历
人为什么活着
银河,你好!
我在家里给你写信。你问我人为什么活着,我哪能知道啊?我又不是牧
师。释迦牟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了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人活着为了涅
,就是死。这简直近乎开玩笑了。
不过活着总得死,这一点是不错的,我有时对这一点也很不满意呢。还
有人活着有时候有点闷,这也是很不愉快的。过去我想,人活着都得为别人
,为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超生。那时大家都这么想吧?结果大家都不近人情
得残酷,都走上宗教的道路了呢。我们经过了那个时代了吧,把生活都变成
一个连绵不断的宗教仪式了呢。后来我见过活着全然为自己的人,他们是真
正的唯物主义者,把自己当成物质,需要的东西也是物质,所以就分不出有
什么区别。比方说,物质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吗?有人分不出来。
总之,我认为人不应当忽视自己,生活就是自己啊。总要无愧于自己才
好。比方说我要无愧于自己就要好好地爱你才对。也不能让人家来造自己,
谁要来造我我都不干。有人要我们这样要我们那样,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生
活本身了。过去我们在顶礼膜拜中度过光阴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是生活吗
?现在我们在一片拜物声中过的是什么日子啊。我自己过去和现在都很不好
。不过我现要爱你,我觉得我很对,你也觉得我很对,别人与此有何相干。
我这么说你恐怕要怕我了。我一点也不可怕。不管你是谁,是神仙也好
,是伟人也好,请你来共享我们的爱情。这不屈辱谁,不屈辱你。
我不喜欢稀里糊涂地过日子。我妈妈有时说:真奇怪啊,我们稀里糊涂
地就过来了。他们真的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我们本身不傻,
也不斤斤计较大衣柜一头沉。干吗要求我们有什么外在的样子,比方说,规
规矩矩,和某些人一样等等。有时候我真想叉着腰骂:滚你的,什么样子!
真的,我们的生活是一些给人看的仪式吗?或者叫人安分守己。不知什么叫
“分”,假如人活到世上之前“分”都叫人安排好了,不如再死回去的好。
我有时对自己挺没信心的,尤其是你来问我。我生怕你发现我是个白痴
呢。不过你也该知道,我也肯为别人牺牲,也接受一切人们的共同行动,也
尽义务,只要是为大家好,却不肯为了仪式去牺牲、共同行动、尽义务,顶
多敷衍一下。别人也许就为这个说我坏吧?我很爱开发智力,我怪吗?不怪
吧。我还爱一个美的世界,美是为人的幸福才存在的。我也不肯因为什么仪
式性的东西去写什么,唱什么,画什么,顶多敷衍它一下。
总之,我是这样。为了大家好,还为了我自己好,才能正经做事。为了
什么仪式,为了看起来挺对路,我就混它。我决不为了仪式爱你,我是正经
爱你呢。我一正经起来,就觉得自己不坏,生活也真不坏。真的,也许不坏
?我觉得信心就在这里。
我对自己有点信心。我爱你呢,爱你!
10月29日夜
我厌恶模式化的生活
银河,你好!
看了你的信。你呀,总是疑神见鬼的。甚至连太熟悉都害怕。有什么可
怕呢?连我瞎编的故事都能让你不高兴,那我以后不讲故事给你听了。你知
道故事千万不能是我们都熟悉的,要是那样就太没意思了。
后来你的那封信还挺有意思的。不过你的比拟太让我伤心:什么丧失了
名誉的卡杰琳娜呀,马格特啊。你瞧,她们多么狭隘。你说,她们是不是除
生活本身什么都没有的人?我总觉得她们不是太可钦佩的人。当然我很明白
你的意思,你说得很对。我很知道摆在一个女孩子面前的道路忧患重重。我
决不肯因为我的缘故使谁陷入可悲的境地,再说我自己对那种生活丝毫也没
我知道你说的是要从那个可怕的、已经模式化的生活泥坑里爬出来,在
那里人们的生殖细胞给他们造成无穷的灾难。本来年轻人生就的飞毛腿是可
以从上面跑过去的,不幸那些细胞给他们坠上几块大石头。总之,社会是不
喜欢飞毛腿的,鬼知道他们要干什么。陷在坑里的要老实多了――不过你要
知道为什么人要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坠下去,这就是因为没什么好干的,给自
己揽一桩活。我是绝对不爱这桩活的,我嫌它太脏,尽管我自己也不太爱干
净。不过我觉得仅此还不够,要是光有这个不就成了无所事事的嬉皮士了?
当然我什么人物也不是,那么我宁可当个嬉皮士,总之做好的圈套我是不跳
的,我还有这一分狡猾。
我喜欢你不爱跳这个陷阱,这样你就和我相似了。不过还干什么呢?我
有点儿希望你有事业。别当一个飞毛腿。不过你要当一个飞毛腿我也要当,
我有点儿相信我能追上你。不过这样不如有桩别的事情干好。我还见过别的
人声称两个人合搞什么事业,结果是搞到一起,劣根性上来了,于是滚到一
个坑里去了。这是一种灾难,是不是?
对了,要说模式化的生活,我可真腻味它。见也见烦了,且不说它的苦
处。中国人说苦处也就是乐处,这就可以说明有人为什么爱吃臭豆腐:他们
都能从臭里体验出香来。这可以说明懒于改造世界的人多么勤于改造自己。
我发誓:在改造自己以适应于社会之前非先明辨是非不可,虽然我不以为自
己有资格可以为别人明辨是非。当然我净在胡扯,不过你总抱怨我不肯给你
写。你知道写多了就不准是要紧的话,多写无非是可以让你解闷。我相信你
不会怪我没正经。真的我爱你,我们不能老在一起说大道理,我们写着玩儿
接着说下去。人们懒于改造世界必然勤于改造自己,懒于改造生产方式
,对了,懒于进行思想劳动必然勤于体力劳动,懒于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必然
勤于死记硬背,比方说,吃臭豆腐、大寨、大庆的齐莉莉。中国人对它们以
及她诸多赞美正是香臭不知。比方说你我,决不该为了中国人改造自己,否
则太糊涂。比方说中国孩子太多,生孩子极吃苦头,但是人们为什么非生不
可呢?我猜是因为(1)大家都生,(2)怕老了,(3)现在不生以后生不了。
关于第一点我们已经知道很荒唐。那么为什么怕老了呢?老了头脑发木
,要是有孩子的精神力量来激发一下未必没有好处,不过那对孩子有什么好
处吗?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法律不准老人与年轻人往来。我顶顶喜欢的是自理
生活,理成一塌糊涂也罢,万万不能有人来伺候,因为那样双方都很卑鄙。
如果我将来老了退化得很卑鄙,那么现在的我绝不对将来的我负责。这样我
就驳倒了前两项。如果我很相信我的反驳正确,第三项就不存在了。
可是我很喜欢你,爱你。男孩子只能爱女孩子,可这不是因为――该死
,生殖细胞,而是因为她可爱,有很多非爱不可的地方。比方说你对于我,
主要是因为你可爱。我从来没有在任何男人或女人中发现这么可爱的人。先
写到这儿。P7-11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