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是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吗?

《党建》杂志社总编辑刘汉俊来渝开讲《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庆文明网
《党建》杂志社总编辑刘汉俊来渝开讲《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重庆文明网
日 09:27:07
  6月21日,刘汉俊正在作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记者 熊明 摄
  6月21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现场。记者 熊明 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经典表达、中华文明的制高点
  6月21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重庆图书馆、重庆晨报、华龙网承办,重庆国学研究与交流促进会协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在重庆图书馆举行。作为主讲嘉宾,《党建》杂志社总编辑刘汉俊深度剖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意义,阐述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关系。
  1 有着5000年文明的中华民族,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当一个社会为‘要不要扶倒地老人’犹豫、纠结、争议的时候;当需要一位74岁的老人发毒誓证明自己的无辜和被冤枉的时候;当需要几个不懂事的儿童反复辩解、证明自己清白的时候,我们不觉得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悲哀吗?”
  日,四川达州农村一位74岁的老太太摔倒,3个10岁左右的孩子被认为是肇事者,双方各执一词,并由此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老人倒地扶不扶”的热门话题。
  讲座一开始,刘汉俊就回顾了这一事件,并指出:“其实谁嬴谁输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输掉的是社会的道义,受伤的是社会的爱心。”
  刘汉俊说,面对这起事件,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美德,诞生了人类思想先哲孔子、孟子的礼仪之邦,这样一个曾经乐善好施古风浩荡、扶危济困情深义重的泱泱古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现实,我们的紧迫感当由此而起。”刘汉俊说道。
  那么,这个“现实”究竟是什么呢?
  刘汉俊表示,当今中国正经历社会转型的忙乱、经济爬坡的艰难、道德表现的尴尬、利益调整的复杂,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光明面与阴暗面并存、正能量与负能量并存,人们的进取意识、社会意识、维权意识加强,信仰危机感、道德模糊感、思想疑虑感、观念错位感加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在社会公德、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存在一些消极负面现象。一些现象无人愿管、无人能管、无人敢管,稀奇古怪、闻所未闻的社会现象考验着我们的想像力,挑战着传统价值观,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失德”现象。
  此外,互联网文化飞速发展。到2013年,我国有网民6.18亿人,是美国的2.5倍,手机网民有5亿多人,70%以上的城市居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国内网站有320万家,一天产生的信息量相当于2亿张DVD。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加速对全球文化的新一轮整合,东西方文化再一次发生交流、交融、交锋。从国内情况看,一些网络“大V”释放正能量,发挥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无良“大V”利用影响力,或者散布一些灭国人自信、泄国人志气的言论,或者在重大问题上不负责任、胡说八道,或者制造谎言、传播谣言。
  刘汉俊表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必定会遇到越来越猛烈的风暴,我们必须在开放的平台上、激烈的竞争中、复杂的环境下思考中国。这些都是我们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
  <font color="#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文化元素,核心就是“德”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复杂的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办?刘汉俊认为,首先要凝聚人心。
  用什么来凝聚人心?答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汉俊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基本内容: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包含、相互作用。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习近平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讲座中,刘汉俊表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先等很多文化元素,核心就是“德”。
  这些文化元素镌刻在中国大地的深宅大院、楼台馆所的门牌匾额上,浓缩在家训家规、家风家教中,嵌入了我们的人名、地名、校名乃至单位机构公司的名称中,流淌进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民族思想道德星空的“北斗七星”和“床前明月”。
  在刘汉俊看来,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可以用一个字来理解:心。“万物皆有心,心是宇宙世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核心价值观是国家之心、社会之心、万众之心,也是民族之心。”
  刘汉俊指出,这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早有表述。北宋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中“为天地立心”就是为人类社会建立起一套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
  3 几千年来国家观一以贯之, 到今天仍然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刘汉俊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来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首先,为国家立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刘汉俊认为,这表达了一个政党的国家观。
  刘汉俊表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爱国报国利国的国家观。他举例,《左传·昭公四年》中记载,“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清代林则徐借用了子产的意思,他在被流放新疆伊犁与家人泪别时吟诗一首:“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刘汉俊表示:“从子产说此话的公元前538年,到林则徐说此话的公元1842年,2380年,国家观一以贯之,一直到今天仍然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文脉不断、精神永续。”
  东汉开国功臣之一的马援,为光武帝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中国有两句成语与他有关,一句是“老当益壮”,一句是“马革裹尸”。公元49年,63岁的马援将军牺牲在抗击匈奴的战场,实现了“为国尽忠、马革裹尸”的誓言。若干年后,袁世凯企图复辟称帝,并镇压进步力量。蔡锷将军率先在云南建立讨袁护国军,发起声势浩大的护国战争。后来,蔡锷英年早逝,年仅34岁。1917年,孙中山在给蔡锷的挽联中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孙中山以班超、马援两个历史名将作比喻,高度赞颂了蔡锷这位热诚爱国,叱咤风云的青年军事家。
  刘汉俊表示:“从公元49年到1917年,马援为国尽忠的故事至少传播了1800多年,情怀永存、精神不灭。”
  刘汉俊认为,当今,我们从传统的国家观中,提炼出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国家之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观。
  其次,为社会立心。刘汉俊认为,这个“心”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是方向,平等是特征,公正是本质,法治是保障。
  刘汉俊指出,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孔子整理的《尚书》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其中的《尧典》写道:“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段话表达的是尧帝对百姓民众的思想。这是一种社会观、民生观、群众观。
  对比当下,刘汉俊说,今天全党开展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次深入的群众观教育。
  刘汉俊表示,当今社会,创新与守旧、开放与闭塞、先进与落后等多重矛盾并存;文化价值打折、职业道德滑坡的现象存在;淡化理想、软化信念的现象存在;消解传统、恶搞经典,讳言奋斗、拒谈奉献的现象存在,培育和树立核心价值观难度很大、任务很重,全民都有责任,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尺度,打一场社会消极现象的阻击战、核心价值观的保卫战、错误思潮的歼灭战。
  第三,为万众立心。这个“心”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基,敬业是本,诚信是命,友善是根。
  刘汉俊说:“诚信不守,道德无从谈起;友善不施,这个社会就会失去温度,处处泥淖、步步陷阱,一个冰冷污秽的世界不会有爱的欢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勉励青年学子,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刘汉俊说,这实际上是对每一位公民的要求。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角色,都要以德自立,当官的要讲官德,当老百姓的要守私德。
  中国古代文化中,也一直强调这一点。皋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司法官、立法者,是帝王的老师,先后辅佐了尧舜禹三代帝王。
  孔子在《尚书》中专门整理了皋陶的思想,如:对当官的,他提出“为官九德”。哪“九德”呢?即:“宽宏包容而又严肃谨慎,温良柔和而又富有主见,真诚坦率而又恭敬谦和,才华横溢而又恪尽职守,兼听明信而又果敢刚毅,正直坦荡而又儒雅随和,简易朴素而又廉明高洁,刚正坚定而又求真务实,坚强勇敢而又施仁行义”。
  刘汉俊认为,孔子选编这些观点,也说明了孔子本人的思想。对普通人,孔子亦提出“五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仁”即:“恭敬、宽厚、诚信、积极、恩惠。”
  刘汉俊表示,不管是“九德”还是“五仁”,核心都是“德”,各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德”,这是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划出的一道底线。立德就是立心,同德才能同心,上下同欲者胜、万众一心则达。
  “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既有各自的丰富内涵,有各自的实践目标,更有各自的责任主体。”刘汉俊说,国家的价值目标,由执政党的领导者、国家的决策者、社会发展的设计者、大众利益和民族利益的代表者来完成;社会的价值目标,由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秩序的维护者、措施的执行者来完成;个体的价值目标,由公民义务的履行者、国家事业的建设者、社会秩序的遵循者、公共利益的受惠者来完成。
  刘汉俊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今中国提供了强健的理想丰碑、精神标杆、行为准则和价值系统,是传统文化的经典表达,是中华文明的制高点。”
  4 中国梦是历代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 是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道路的里程碑
  当前,我们不仅仅要凝聚人心,还要积聚力量。
  用什么来积聚力量?刘汉俊表示:用中国梦。
  刘汉俊认为,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梦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刘汉俊说,中国古代400多个皇帝做了2132年的帝国梦。但“帝国梦”说到底是帝王的梦、是权贵阶级和封建统治集团的梦,不是人民的梦,注定要破灭。近代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无数仁人志士致力救亡图存,但许多救国梦都没有成功,他们看对了方向但没找准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不但实现了救国梦,还实现了成立新中国的建国梦。改革开放30多年使中国逐步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富足、人民富裕的富国梦,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使中国开始了强国梦的新征程。
  “从古代帝国梦的幻灭,到近代救国梦的艰难探索,再到建国梦、富国梦、强国梦的渐入佳境,5个梦、5个历史阶段,中华民族可谓一梦几千年。”刘汉俊表示,中国梦是历代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是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道路的里程碑,是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在刘汉俊看来,中国梦的实现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这个现实基础包括: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个伟大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近10年来中国经济以10%的速度持续增长,2010年中国跃升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2013年外汇储备世界第一,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今年GDP增长将保持在7.5%左右;神舟、嫦娥、天宫、玉兔、蛟龙、北斗、天河等科技工程精准对接、精确运行、精密运算,体现了中国突飞猛进的科技水平;三峡工程、东电西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动车等国家重点工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现核心价值观、激发正能量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最美人物、感动人物所带来的中国温度;中华优秀文化魅力,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厚积而厚发……
  既然中国梦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那么它一定有坚强的支撑。刘汉俊认为,这坚强的支撑包括三个方面: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刘汉俊分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力量,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
  而对于中国精神,刘汉俊表示,我们是一个精神富有的国家,中国精神由中国古代精神、近代精神、现当代精神组成。
  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孕育了丰富了人文精神。中国古代创造了改造自然的奋斗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完整统一的团结精神、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中国近代史上形成了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救国精神;中国现当代史上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民族复兴的圆梦精神等建设精神,“这些精神既一脉相承,又各有精彩,都是中国精神的绚丽篇章。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刘汉俊说。
  刘汉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我们今天要秉持的文化追求、文化情怀和文化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正是这转化和发展的成果。
  记者 兰世秋
编辑:cq_zhengh 【】
&中国文明网盟
市文明委成员单位
重庆市教委
重庆市农委
重庆市交委
重庆市建委
重庆共青团
重庆市公安局
地方文明网站
首都文明网
天津市未成年人服务网
河北文明网
江苏文明网
上海文明网
福建文明网
江西文明网
湖南文明网
荆楚文明网
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新闻网
===区县传真===
===其他链接===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中国网联网
中国志愿服务网
文明公民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红色旅游网
企业文明网
学习与实践
公益广告网
中国人权网
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主办
重庆文明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京华时报》云报纸首发近日,京华时报云报纸正式亮相,这是第一家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图像,经过“云计算”,即可查看图像所链接的视频等内容。和传统纸质媒体单一的阅读方式不同,云报纸将纸媒体内容与互联网内容相融合,彻底颠覆了纸媒的展现形式、传播方式及运营模式。读者随手拿起手机一拍,通过云阅读手段就能实现观看与此条新闻有关的、内容丰富的视频资料或背后故事,了解到相关新闻更翔实的报道。《党建》首推iPad版党刊由《党建》杂志出版、龙源数字传媒集团策划制作的《党建》iPad版电子杂志上线试运行,读者可通过登录苹果商店等软件服务网站,免费下载《党建》软件,进入《党建》的应用程序界面,浏览《党建》杂志内容和有关党建、文化信息。创刊于1988年、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刊名的《党建》杂志,是宣传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宣传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党联...&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本刊讯《传媒观察》在岁末年初再创佳绩,近日被评为“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这是《传媒观察》在先后入选江苏省“双十佳期刊”以及第五届中国“新闻核心期刊”之后的又一喜讯。由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闻出版局联合组成的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审委员会于2009岁末在上海召开终评会,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审定,共评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338种。其中,江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传媒观察》因其独特的办刊宗旨、优异的办刊质量、鲜明的品牌特色以及在学术理论研究领域的良好口...&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本刊讯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传媒观察》继入选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评定的“双十佳期刊”之后,近日又入选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评选的第五届中国“新闻核心期刊”。据悉,“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整个学科,每四年评选一次。核心期刊的评选工作非常严格,完全根据参选刊物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以及影响因子等统计数据进行筛选,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新闻核心期刊...&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近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出新闻传播专业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传媒观察》位列19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第四。目前,全国高等学校新闻传播院系已达600余家,许多院校分别自行评定了本校认可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但是由于评定标准和要求不一,甚至差别很大,影响了对各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水准客观、公正的评估,也影响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鉴于此,日至12日,第六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根据2004年版《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以及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依据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分析和影响力分析,经过匿名投票,确定了5种新闻传播专业权威期刊和19种核心期刊的名单(详见右表),并下发通知,...&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徽拼赚{鬓份扮…发任何证书价旨在响有何单拉和个人推篇优秀的、高质量的期刊,供大家选订、以使在侧书资料经费有户界的情况下~,把钱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做到花钱不多、邓瑜阿到高水平的期刊。一一为了使评选做到客观、「公正、准确,这次评选同以住一样,仍泪不通知被评选期时的单位,也不收取甸可费用几,一完全根据怪国寸良刊一索引_数据库歉(中文报刊社科资料索引数据砂、《中画科技期刊数据库冰丈电国人家社会科孚引文数据库》、聋新华文摘弧一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艺套中文报刊论文索寥笼翼翼氰丫篡纂篇黔_翼璧金燕脚摆…丸在读者平有广酬译响俪名今在弓降舆{洲燕蒸蒸…“优秀斯刊气核心与非核心的~区别只有粗对意,而并非是绝对钓、固定不变的奋差刻在于”核必为...&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审读《传媒观察》2005年第1期,如沐阵阵新风,特色十分明显。关注传媒业前沿。以新闻传媒为观察研究对象的《传媒观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关注传媒业的变化和动态,积极探索转轨时期传媒改革的思路,对新闻界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反应敏锐及时,在“本刊专稿”、“前沿关注”、“潮头观察”、“本刊专访”等栏目中刊发的《党报头版选题三大“硬骨头”如何突破?———以〈新华日报〉头版改革为例》、《2004:中国媒体创新了什么?》、《“小红帽”发行:从渠道到服务的价值升级》、《成功的奥秘在于“顺时而动”———访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等文章,对当前业内和读者关注的问题,及时予以深刻的剖析。追踪传媒业发展。《传媒观察》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为指导,努力追踪新闻领域最新最前沿的东西,寻找新闻工作的兴奋点,独树一帜地为传媒从业人员提供新颖、实用、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思维、新经验、新技巧,帮助传媒改进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如《经济报道,怎样同科...&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刘小生:《党建》杂志好文章
  近来,一些喉舌级的媒体相继发表一些高论,批倒批臭&宪政&,颇有可观之处。例如,最近一期的《党建》杂志,发表文章《》,明确提出,&宪政&主张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在中国取消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今后我们还要以宪法为指导,不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但决不能把&宪政&作为我们的政治纲领和基本政治概念。当然,这篇文章也大大方方地承认,&实际上,有宪法未必有宪政,有宪法与有宪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中国目前有宪法,无宪政。因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宪政归根结底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实行阶级压迫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虽有宪法,但因为实行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西方观念里当然不属于宪政的范畴。&看来,中国有宪法而无宪政,真是万民之福,可喜可贺。
  确实,如这篇文章所说:围绕&宪政&问题的争论并非语词之争那样简单。
  那么,这场争论复杂在哪里呢?
  《党建》的这篇文章认为:&一旦我们采用了&宪政&或&社会主义宪政&的语词,把&宪政&当作指导性的基本政治概念,国内自由主义主导的宪政思潮会更加泛滥,社会思想领域会更加混乱,境内外敌对势力就有了对这一新提法做出肆意解读的空间,一步一步地来逼迫我们用自由主义的宪政理论主导所谓的&社会主义宪政&,干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方向。&&但是,一个概念,总有其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过程。对于一些集中反映和支撑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学术概念,必须格外慎重,不能落入其背后隐藏着的&话语陷阱&。&宪政&就是反映资产阶级经济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概念,被这样一个概念牵着鼻子走,就意味着自我解除思想武装。&
  原来是怕熟练掌握宪政概念的&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逼迫。因为宪政已经是西方成熟的政治概念,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因此&宪政&要作为我党的忌讳。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真是个高手。说出了党的担心。一句顶一万句。一篇顶一万篇。我赞同把这样短小精悍的文章稿酬定为五千元。很值。&&可是这位自称&郑志学&的&政治学&专家,把浅显的道理说得太复杂,有可能会影响广大党员领会。我都替他们着急了。
  这样吧,我在努力搞清郑志学先生的逻辑之后,赤膊上阵,把&郑志学&讲的&政治学&道理用小孩都懂的方式翻译一下,为宣传工作尽一份力:
  两个画家外出谋生,一个画写生人物,一个画鬼怪神仙。前者的日子相当不好过,因为顾客对他的作品很挑剔,一点细节都不放过;后者的日子很好过,因为谁也没见过神仙鬼怪,画啥样是啥样。当然,这位画家也可以声称自己在梦中见过神仙长得啥样。你可以说他画的很奇怪,却不能说他画的不像。
  这一点,这位画神鬼的画家早就想到了。画人,不免受制于人,受制于真实、现实,受制于既有的常识。画鬼神,则可始终牢牢掌握话语权,任意发挥。
  一位政治学学者从他们俩的经历中大受启发,发誓今生今世绝不研究&宪政&。后来,这位学者成了一位著名的&人民民主专政&专家。
  &&这就是我的解读,还算好懂吧。
  当然,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这位学者其实并不了解两位画家的近况。
  前一个画家虽然开始的日子很不好过,但是毕竟越画越像。到了后来,日子渐渐好过起来。
  后一个画家,正好相反。由于大家逐渐厌烦什么鬼了神了的,他的风格又如走火入魔,生意日渐萧条。如今,已经沦落到在街头摆摊算命解梦了。
  因为我知道这个结局,所以发誓不碰&人民民主专政&,只研究&宪政&。当然,不太入流,连常识也未能掌握好,日子不好过。大家都知道。
  我问过那位算命解梦的画家,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他说没有。他说他毕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抵制了西方外来文化。中国画本来不求形似。道可道,非常道。
  他给我看他的一幅代表作:那是一只神兽,猫头,马身,鹰爪,兔子尾巴。大概如此。
  &好吗?&&&&很好&。
  &我生平最讨厌人家对我说这里那里画错了之类的话,&他说,&好在从未有人能从我的画里挑出一点错误。&
  我无语。一个多么精明的人!
| 责任编辑:向异
对本文发表看法,请电邮:,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来信栏目并获赠图书一套。
【把文章分享到
------分隔线----------------------------
兼与吴思先生商榷 引言:历史总是喜欢出人意料。1789年5月,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他...
读一代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相关链接: 王作安:宗教问题怎...
答甄鹏先生 树欲静而风不止。 本来,我抱定一个宗旨,不到二审终审,不去谈论贵阳小河...
共识网微信,欢迎添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文核心期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