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年小学数学课本课本书分几种

1988年的今天,我开始念书,你还记得自己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封面的图案吗?|枫泾兴塔 - 新金山论坛 - 上海金山最具人气的网络社区
查看完整版本: [--
1988年的今天,我开始念书,你还记得自己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封面的图案吗?
整20年了,课本保留了18年,前年被虫吃的一塌糊涂,心痛的把小学中学的课本卖了课本里都保存着纯真童年的回忆啊, 翻开一本本发黄的课本,可以找回无数那个年代的回忆,课本上的圣斗士贴纸,当时流鼻血留下的痕迹, 一下子浮现在眼前, 好像就是昨天。。。。。。
1988年,我翻开了第一本时尚杂志,名字叫上海。
1989年的跟88年的课本一样吗?
我是不记得了
我们差不多吗,不过我已经无从回忆。要我回忆小学,我还不如回忆我是怎么失去童子身的/
我想家里还有的,回去我找找看
88年9月1号,进入长征小学一年级一班潘毛生老师班级就读第一课,a o e 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呵呵
呵呵,我也是88级的么,小学的课本我放在老家的阁楼上,哪天去翻翻看,估计也有很多尘封记忆啊
我们那时的同学真多,都是一起结伴上下学的,记得一年级的学费是5元
我有几本小人书,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
我87年上的小学,93年毕业去上中学,是你学长
别以老卖老, 只不过早出生几天, 没啥了不起的
引用第10楼twlzwf-09-03 11:26发表的&&:我87年上的小学,93年毕业去上中学,是你学长 [表情]你来枫泾做女婿了,要和谐
图片不错,看见司马缸砸光了
一看见就恶心
我不是读书的料
额.......还没资格去学校.......
我早没了 读完一年级 一年级的书都没了都撕了折成洋噶 拍洋噶 老师教到第几课 我就撕到第几课
引用第18楼神医于 17:23发表的&&:我早没了 读完一年级 一年级的书都没了都撕了折成洋噶 拍洋噶 老师教到第几课 我就撕到第几课 [表情]那你怎么考试怎么温习啊怎么做假期作业
引用第19楼达特于 19:45发表的 Re:1988年的今天,我开始念书,你还记得自己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封面的图案吗?&& :那你怎么考试[表情]怎么温习啊[表情]怎么做假期作业[表情]我读小学的时候名次没掉过前三三年纪开学第一天就住院 住了一个月 回学校读书三天就考试数学第一名 语文第6名
引用第20楼神医于 10:58发表的 Re:Re:1988年的今天,我开始念书,你还记得自己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封面的图案吗?&& :我读小学的时候名次没掉过前三三年纪开学第一天就住院 住了一个月 回学校读书三天就考试数学第一名 语文第6名[表情]牛人&&&&&&
查看完整版本: [--价格(元)
装订:其它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二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次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其它
开本:32开
装订:其它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太原三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1版3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1版12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1版16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1版10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1版9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二次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24开
版次:1版3印(修订本)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两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二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二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二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二版4刷六年制小学课本 :语文第11册 库存品好山西人民出版社重印94年第7次印刷
开&&&&&&本:32开
页&&&&&&数:142页
字&&&&&&数:
I&&S&&B&&N:
售&&&&&&价:15.00元
原书售价:2.28元
品&&&&&&相:
运&&&&&&费: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
快递:15.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件)
店铺名称:
店主昵称: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卖家信誉:
卖家好评率:
实名认证:
担&保&&金:895元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
电&&&&&&话:
网&&&&&&址:
开通时间:
商品分类:
详细描述: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专业代购稀缺图书资料业务 &本店群号 QQ:,手机&&
微信:sxxfcs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 1988年:中小学教材改革的发端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一直由中宣部、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这种出版体制对建国初期恢复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统一的教材出版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教育的发展需求。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小学教材“统”得过死的局面有所松动,一些地方和单位编写的教材悄悄浮出水面。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五四”制教材就是其中的一种。“五四”制,指的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学制。  1982年,北师大为配合附属学校的“五四”学制实验,开始组织编写“五四”制教材。  作为师范院校的物理系教授,我一直很关心中学的物理教学。1983年至1984年,我担任主编,编写了4册“五四”制初中物理教材。由此,我在中学教材的编写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1986年9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原国家教委进一步明确了“一纲多本”的中小学教材编选原则,即全国统一教学大纲,各地、各单位或个人均可编写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可向全国推荐,由各地选择使用。  受到鼓舞的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由300多名教师组成的“五四”制教材编写大团队,还邀请了肖敬若、顾明远、许嘉璐、林崇德等知名学者作为顾问。  由于从1985年起,我一直担任北师大“中学教学中心主任”这一职务,正巧负责“五四”制教材编写。  日至11日,作为北师大版“五四”制教材的总编,我参加了原国家教委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的全国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会议讨论了即将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并规划部署了中小学教材多样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向。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北师大版“五四”教材作为重点教材之一被列入全国统一规划。  日,《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正式颁布。  之后,按照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八套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和一套小学复式教学教材的建设体系。复式教材由于没有初中部分,被视为“半套”。这也就是俗称“八套半”教材的由来。  教材之所以分成“八套半”,是为了供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使用。北师大版教材就是专为实行“五四”学制的地区和学校编制的。  当时,采取“五四”学制改革实验的主要有山东省。随着实验区数量的增多,在1994年至1995年,北师大版“五四”教材的印数达到了峰值,总册数最多的一个年级达到100万册,单科册数最多的达到40万册。  新世纪到来之前,“八套半”教材中除8所高师院校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教材,由于编写力量和经费等问题夭折外,其他几套教材一直都分别在不同的地区使用。多样化的教材编写方式,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第一章 数据与教育统计图表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材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变化的概况,了解建国以来几种主要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明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并认识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意义。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是重点。
  什么叫教材。简单讲,教材就是教师用来施教的、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早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小学语文教科书,即小学语文课本。后来,适应教学需要,有了与课本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目前,有教科书、教学指导书、补充读物、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录相带、激光视盘等。这些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好的作用,其中小学语文课本是主体、核心。语文教材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从狭义讲是经过严格选择和组织的书面语言材料。本章所讲的是指小学语文课本。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变化
  小学语文教材跟其他学科教材相比,它发展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性,一是时代适应性,我们要了解过去是为了现在和未来。
  “源远流长”:说明了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继承性。现在的教材编的好坏,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凭少数编辑人员的主观意图编写出来的,而且总结了我国语文教学实践的历史经验,去粗取精,弃短扬长而演变过来的。例如,我们现在识字这一部分的教材采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编排方法;这就是我国古代的识字采用集中识字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古代蒙学在历史上深入人心,历久不衰。兴办学堂后,吸取外国母语学习的经验,根据儿童兴趣采用分散识字的编排方法。这样,基本上解决了我国的汉字是方块字,结构复杂、形体各异,且有多音字,难学、难记、难认问题。所以,
我们研究语文教材, 必须重视语文教材的历史继承性这个特点。
  “历尽沧桑”,说明了语文教材的时代适应性。
  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教育。反过来说,语言文字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语文教材,作为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依据,也就理所当然地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我国自周、秦到清末,一千多年中,
语文教学是以“三纲”、 “五常”“忠君”“尊孔”为宗旨的,因而小学语文教材相对稳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社会开始解体, 逐渐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打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学校增加一些外语和自然科学的课程,但语文教材没太大变化。1911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教育上取消了“忠君”
“尊孔”。语文教材进行一次重大改革;国民党统治时期,语文教材因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本位,还以法西斯主义的内容为中心,竭力宣扬封建主义的“本位文化”和“固有道德”;
全国解放以后, 语文教材进行多次有效的改革,适应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总之人们可以看到。当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 语文教材也就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即使有些变动,也是缓慢的;当社会政治经济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语文教材也就相应地发生急剧的演变,这种演变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带有根本的性质。这种时代的适应性,是语文教材的又一特点。
  为了更好地研究小学语文教材的现状和发展,我们要了解它的历史发展变化。
  一、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
  (一)蒙学读本(1840年以前)
  我国古代儿童进的学校叫书馆和私塾或是蒙学, 基本课程是识字、写字,所用的教材叫做“蒙学读本”。其中流行广而且影响大的主要有《急就篇》《千字文》《百家姓》。
  (1)《急就篇》 系西汉元帝时的史游所作。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0年。《急就编》 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生字的密度大。全书共2144个字,其中重复字335个,共计单字1809个。
第二,整齐押韵,便于记忆。编写方法采用了三言、四言、七言韵语,读起来上口,儿童容易记忆。第三,包含比较丰富的知识。两千多字分三个部分――“姓氏名字”、
“服器百物”、 “文字法理”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助于儿童增长知识。第一部分用三言,如: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是七言,如:稻黍秫稷粟麻禾亢饼饵麦饭甘豆羹砥砺身 智能通达多见闻
  这部识字课本流传使用了很长时间,并且对后蒙书的编法有很大的影响。
  (2)“三、百、千”。《千字文》是南北朝――(梁) 周长兴嗣编的,成书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公元543年)。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开头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说起,接着分别说了天地、历史、修身、处世、务农、读书、饮食、居住、园林、祭祀等。第二,语言方面,整齐押韵,便于儿童诵读。一千个字基本不重复,都是古书上的常用字。
  《三字经》相传是宋代王应麟所编。共1140 个字。 是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头的这一种,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 内容上所涉及的方面更为广泛。
既讲了教育的重要性,又讲了“习礼仪”;既介绍了多方面的知识,又讲了读书的方法、次序等;既讲了历史发展,又推举了一些勤奋好学的事例,激励儿童上进。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情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觉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稻梁粟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大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易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第二,语言上用整齐的三言韵语,读起来上口,便于背诵。
  《百家姓》的作者不详,我们所熟悉的“赵钱孙李”开头的那一种,是宋人编的。用宋朝皇帝的姓打头,算是尊国姓。它主要特点,从内容上看,全部是意义上没什么联系的姓氏;
但从语言上看,400多个字用四言韵语编写的,读起来流畅和谐,儿童易记忆,而且有应用价值。
  总之,“三、百、千”形成一套相互相合,相互补充的儿童识字读本,三本合起来共2720个字,符合儿童初步识字阶段的要求。从所编的字的内容来看,也比较符合“日用”“见闻”“义理”适应儿童求知的需要和兴趣,成为启蒙教育的主要教材,流行时间长。
  此外,还有用于阅读训练的韵文《千家诗》,它也是宋元时期至明清两代十分流行的蒙学读本,从明代开始有些私塾读物还加上插图说明,使儿童“易知文义并能“望图晓义”。
  当然,我们应历史地认识“三、百、千”内容的缺点,如自然知识很简单,有些封建的伦理道德等。
  (二)国文教科书 (1907《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规定的授课科目,开始见于法令)
  1906年已有国家设立的教材编篡审查机构(编译图书局),并且颁布了《教科书审定办法》,实行教科书审查的国定制和审定制。
  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为初等小学用的《最新国文教科书》,共十册。还编了供教师使用的各章课文的讲授和详解。编者是维新派的吴眺、张元济、高凤谦、蒋维乔等。这套教科书的主要特点:(1)以识字为主,简易字在前,
繁难的字编在后,选取言文一致的字;(2)内容上以切近儿童生活的编在前,离儿童生活远的编在后。(3)在阅读上有个大体安排, 识了字再读句子,读了句子再读篇章。(4)全书各课皆附有精致图画,并与课文配合,借以引起儿童的兴趣。《最新国文教科书》当时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时代问题,内容上有封建的忠、孝、仁、义、尊孔、 崇道和资产阶级自由、 平等、 博爱等口号。
  (三)《国语教科书》()
  1920年北洋政府明令改“国文”为“国语”,教育部通令务国民学校, 今后教科书一律用语体文编写。 小学语文进入了《国语教科书》阶段。
  (1)年间的国语教科书(前期)。从1920年以后所出版的小学教科书都采用白话文编写。 教科书由各家书坊自行组织编写,教育部统一宝宝。经审查的国语教科书,计有21套。如:《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新法国语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新式教科书》等等。它们的特点是:①用白话文编写语文课本,这是我国教材史上的重大发展;②增强了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以儿童文学为主,增加物话故事材料,扩充儿童的想象,唤起儿童的兴趣,如《新学制国语教材书》第一册第四十课:猫欢喜,一只老鼠到嘴里。狗欢喜,两根骨头丢下地。
鸡欢喜, 三个小虫一把米。羊欢喜,四面都是青草地。人欢喜,五个朋友在一起。③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增加反帝反封建、 热爱祖国的内容。 所编入的课文,有的揭露匪盗、军阀、
列强的罪行, 有的称颂爱国历史人物,有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等。如《波斯国王的新衣》《黄金梦》等反封建的;《童子列因的伟绩》等反帝的;《从军五更转》,《别弟》等反军阀内战的;《苏武牧羊》《文天祥》等称颂爱国历史人物等;还有游记,诗等赞美祖国河山景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材。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也存在一些缺点,如①不适当地强调儿童文学化,大量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编教材(即所谓的物话),低年级的教材几乎全部用物话来写,不利于体裁多样化,因为物话固然可以使语文教材编的活泼、生动、趣味隽永,避免枯燥、呆板但这只是文学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时唯一的表现形式。其实儿童是生活在人类社会里的,语文教材应该更多地反映人类社会的生活。物话分量要适当。②受美国杜威“儿童本位”理论的影响,
语文教材不适当地强调趣味性, 如《母鸡孵蛋》等这类课文,有些虽有常识性,但主要是开玩笑性质,为儿童增加一些笑料,并没有什么教育意义。致使教科书庸俗化。③忽视民族特点。此时中国改革学制,由模仿日本转向模仿美国。一些从美国留学回国的学者如胡适,大肆宣扬杜威的实用主义学说,主张“全盘西化”,小学语文教材表现在忽视汉字特点,先识字后阅读的经验,而却以儿童文学为主相标榜,
把方块字的教学与拼音文字教学相等同; 二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翻译美国、 英国的内容太多,难免喧宾夺主, 冲淡了民族特色。④教材内容既有反封建的一面,又有肯定封建,美化地主,丑化劳动人民的一面。
  (2)1927年-1937年的国语教科书。 1927年-1937年小学教科书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政府的国语读本,另一类苏区政府国语读本。
  ①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读本。这个时期的国语教科书编审,是“审定制”和 “国定制”并存。 “审定制”是指编辑教科书允许自由竞争,但必须经过审定组织的审查。审定组织由国民政府教育部聘请人员组成。“国定制”是由国民政府规定内容,组织编辑成书。
  这一时期的小学国语教科书版本甚多,主要有:《复兴国语教科书》(沈百英、沈秉廉编,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主要优点是:注意运用图画;用故事及其他文艺形式介绍自然科学常识。
不足 之处是:物语太多,有不健康的内容;方言和地方性图画过多。《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编的,开明书店出版)这是当时编得较好的一种国语教科书。分为“小学初级学生用”和“小学高级学生用”这套读本突出了“儿童本位”,有浓厚的“儿童文学”色彩。全书图文并茂,教课成单元,单元又互相照顾,这种编辑体系有利于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便于教师教学。《国语新读本》(吴研因编,世界书局出版)这套读本内容上虽有消极的因素,但也有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反侵略的进步因素。课文前面有“前言”,后面有“问题”,对学生的读写有启示作用,这是此书编排形式上的一个特点。
  ②苏区政府小学国语读本
  苏维埃政府明确宣布:在苏区小学里,禁止使用基督教的书籍、国民党文化书籍和《四书》《五经》等作教材,要求各地小学使用苏区政府组织编写的教材。苏区国语读本有如下几点特点:第一,密切联系土地革命战争的实际。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人民的罪恶,
鼓动人民参加红军。 如《为什么要革命》《谁革谁的命》《红军好》等课文。第二,密切联系生产劳动和苏区群众生活的实际。如《兴国耕田队的组织和工作》、《儿童捉虫队》、《
慰劳红军和欢送工军》、《堆肥》 、《种菜》、《眼的卫生》、《种牛痘》、《兴国检查路条》等。第三,注意儿童特点,形式多样,通俗生动,有文有图。
  (3)年间的国语教科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小学国语教科书也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政府国语课本,一类是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小学国语课本。
  ① 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课本。 这个时期的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课本基本上是沿用战争前各书局编印的但删除了童话、物语的课文,代之以“本位主义”“固有道德”“三民主义”“党化教育”的内容。
  这段时间,小学国语、常识两科混合教学,把教材合并成为《国语常识课本》,这个课程的改革,一直沿用到解放前夕。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 常识国语配合编辑,
以常识教材为主,以国语教材联络;第二, 常识教材用图、 表的形式来表现,附以简要的注释;第三,教材排列注意时令环境,以利教学。
  此时的小学国语课本是以阅读为中心编写的。在内容上,课本注意体现教育目标。在语言上,采用国语;在语句、描写、结构、体裁等方面都依明确的要求编写;各学年应用生字、词类,按部编分年字汇、年词汇安排,各课生字分配大体均衡;各学年应用的方法,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图画方面,各年级图与文字有一定的比例。在编排上,中低年级每课、每单元后附有问题和练习,高年级附有简单实用文格式等;课后酌情附加注释;每册后附有字汇和词汇。此外,另编供学生略读的补充读物,与课内精读教材配合。
  ②边区政府小学国语课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小学国语教材的编写工作受到各边区政府的重视。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于1938年、1942年和1944年出版三套初级小学国语课本。第一套的内容、形式比较单调,第二套低年级是国语、常识合编,内容和形式多样性;第三套丰富了课文的内容,改进较大。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8年出版了两套小学国语课本。第一套在内容多样化、儿童化、联系实际等方面,比过去都有改进。第二套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需要重编的,补充的课文全部是反映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土地改革的。
  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小学国语课本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教育处编审委员会编写出版的。共七套小学国语课本。特点是:第一,密切联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实际。第二,密切联系生产劳动和边区群众生活实际。第三,密切联系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缺点是:过于偏重政治,有的内容脱离边区农村实际,不够儿童化等。
  二、建国以来的小学语文教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曾走过一条曲折不平的道路,小学语文教材,也在这条曲折不平的道路上摸索前进。新中国一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设编审局负责修订老解放区的课本,供各地使用,
并把“国语”改称“语文”。 为什么要把国语改为语文呢?叶圣陶有个很好的说明:“平常说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上的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
  接着,又成立了专业出版社DD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教材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写出版了多套教材,积累了编写经验。下面谈谈几套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教材。
  (一)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这套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1963年《大纲》编写的。教材重视语文“双基”训练和思想教育,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编排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每册课本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一次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注意了阶段性和连续性。第一册课本编入了汉语拼音教材。识字教材,一、二年级学写铅笔字,三年级起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毛笔字,先学写中楷,后学写大楷和小楷。阅读教材,每册有朗读、默读、背诵的练习。作文教材,从一年级起安排看图说话,从三年级起安排作文练习,以写记叙为主,高年级学写简单的议论文。这套课本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把识字作为主要任务。小学阶段识3500个字;生字的出现和编排,注意了字的常用频率,从独立字到合体字,从简单到复杂。
  第二,重视多读多背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主要的途径是多读多背。入选的课文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时间的可能安排。这套课本课文总数460课,其中要求背诵的一年级占90%,二年级占80%,三、四年级占60%,五、六年级各占50%。
一至六年级要求背诵的课文占课文总数的64%, 课文的质量有三个要求,即文章好,范围广,篇幅短。
  第三,加强练习
  多练就是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怎么个练法,练些什么,课本上提供了一些材料,以便给教师以启发和帮助。课本对练习是这样安排的:这一套课本加强了每一部分的练习。每篇课文有课后练习,几课课文之后有单元练习。练习的形式,有朗读、
默读、背诵、抄写、听写、默写、作文等。关于 字的练习( 同音、近音、多音)、词的练习(同音、同义、反义)、句的练习、标点符号的、关于文章结构的练习,逐步提高。每一种练习都按课文的特点,按各年级的不同程度,分别安排。
  另外,应用文练习的比重增加了。全套课本约30种,从请假条开始,有书信、日记、对联、记录、计划、合同等,除选入范例外,并编入有关的练习题教学生学习。
  总之,这套教材是很重视双基训练。 体现了我国语文教学的个性, 也是1959年三年文道之争的产物, 是“走我国自己的路”的产物,同时,对1958年“教育大革命”在语文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偏差现象作了有力的纠正。
  (二)1978年《全日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教育部颁发的1978年《大纲》编写小学语文课本。作为通用教材在全国使用。 同时, 还编写一套教学参考书。这套通用的小学语文课本,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在两年内要求识字1700个左右。生字分为两类,第一类要求掌握的,第二类要求能够认识的,联系上下文懂得大概的意思。
识字教材的编写, 取各家所长采用多种形式识字,既有集中识字,也有分散识字;既有看图识字,也有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材的安排上,按大纲的规定:“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实践证明,
这样的安排, 已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识字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安排了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三种课文类型。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扶到放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这套教材的特色。
  现将各册教材中三类课文的篇数列表如下:
  第三,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和读写能力。
  这套通用教材在这方面创造了两种形式,一是“习作例文”,一是“读写例话”。
  “习作例文”是以少年儿童生活为题材, 写得文字浅显, 中心明确,段落分明,在教学中把它们作为阅读课文来处理。既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又要求学生学习表达方法,
使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结合起来。
  “读写例话”从第七册开始,每册8篇, 其中四篇是着重指导怎样阅读,四篇着重指导怎样写作。指导怎样写作的“读写例话”,又与“习作例文”相配合。“读写例话”在读与写的要求上各有侧重,但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例话不讲抽象的读写知识,而是举学过的课文为例,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它属于独立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学,并联系实际去实践,又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办法。
  为了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设计了基础训练。 它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学生在语言实践逐步掌握语言的规律。
  第四,注意智力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安排了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看图作文等形式的课文,通过形象化的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总之,这套教材编得相当完备。它注意了语言的规范、文章的风格,又注意到形式的完美,而且有较大的革新,它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科学化迈进一了大步。
  (三)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
  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同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在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 依据“一纲多本”、“编审分开”的精神,一些地方和单位依据1988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迄今为止,已有近二十套教材,对小学语文教材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有以下特点:
  第一,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教材的思想性。这套教材新选编的课文占全套教材的四分之一。其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歌颂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及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和良好品德教育的课文,占较大比重。这些课文贴近儿童的思想和生活,体现了时代精神。
  第二,适当降低要求和难度,突出教材的基础性。全套教材安排学习2500个常用汉字, 比原通用教材减少500字。课文篇幅缩短,题材多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可读性强。减少课文类型,删去“习作例文”,把独立阅读课文加以扩充,编成与教材相配套使用的“自读课本”。读写训练项目降低难度,
放缓坡度, 体现了读写训练的基础性。作文教学加强低年级写话、中年级写片断的训练,适当降低了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
  第三,改进教材编排, 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 教材分低、中、高三阶段。低年级教材,从发展语言入手,在打好汉语拼音基础的前提下,发挥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功能,解决了初入学儿童识汉字与学汉语的矛盾。既识字也阅读,使初入学儿童受到了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中年级教材, 围绕词、句、段的训练,设重点训练项目,安排训练顺序,重点进行段的训练,突出了中年级训练的阶段性与层次性。 高年级教材对读写训练项目作了调整,
删去了比较繁难的。增加了体现教给方法,培养能力的项目。
  第四,注意体现训练过程,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中高年级教材围绕一个个训练重点, 编成一组组教材。 每组教材包括“导读”、“课例”(含“预习”“课文”“思考、练习”)、“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四部分,体现了指导学生学习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2000 年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修订。主要调整几个方面:(1)调整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突出了重点;(2)减少内容分析,突出语言感悟、积累,改进思考题。(3)激发习作兴趣,
增加想象作文;引导自由习作,调整习作训练体系。(4)注重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事例,新设语文实践活动项目。(5) 渗透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在不断地探索、前进,道路不平坦,但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英语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