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花旗说的美国沙特石油开采成本生产成本可信否

油价暴跌让美国的宿敌很受伤|美元|花旗|原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油价暴跌让美国的宿敌很受伤
  油价下跌对于美国民众来说是好事儿,但对伊朗、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被认为是美国“宿敌”的国家简直就是噩梦。当前油价下,这些国家的财政预算根本无法平衡。
  因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增和中国需求增长放缓,油价自6月高点大跌近40%。上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拒绝减产保价后,油价在上周四、周五两日累积重挫近10%。
  美国页岩油产出大增被视为供应过剩的主要推手。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介绍过,高盛、花旗等认为OPEC不愿减产旨在挑战美国页岩油的油价底线。
  然而, 在美国页岩油开采商倒下之前,原油价格战的灾难性结果却先落在了财政预算高度依赖原油出口来平衡的国家。坎伯兰顾问公司(Cumberland&Advisors)主席兼首席投资官David&Kotok表示:
那些国家很可能会爆发动乱,因为它们不再有钱通过补贴来安抚民众。
  Marketwatch指出,一个广泛用来衡量油价对主要产油国影响的指标是财政预算平衡油价(fiscal breakeven oil price)。标普对此的定义为,“某一年原油出口国平衡财政预算所需的平均油价”。
  花旗集团(Citigroup)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Edward&Morse的数据显示,在大部分情况下,主要产油国明年要实现预算平衡,油价需在100元/桶之上。其中,已经面临外储枯竭、国债股市遭抛售和通胀飙升的委内瑞拉需要油价在明年达到151美元/桶才能平衡财政预算。
  与六国核谈判再次被延期的伊朗需要明年油价在131美元去平衡预算,因乌克兰危机而面临西方制裁、卢布暴跌的俄罗斯需要油价达到107美元。
  不过,预算窟窿最大的要数利比亚。花旗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国需要油价达到314美元才能实现预算平衡,2015年也需要184美元。
  以下是主要产油国今明两年的预算平衡油价,来自花旗: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高盛唱空油价 称美国才是全球油市新霸主 _ 外汇频道 _ 东方财富网()
高盛唱空油价 称美国才是全球油市新霸主
继花旗、德意志等投行本月下调油价预期后,又一家华尔街大佬高盛开始唱空油价。
  继花旗、德意志等投行本月下调预期后,又一家华尔街大佬高盛开始唱空油价,不但调降明年预期价格,还在报告中称美国的页岩油创造了“石油新秩序”,其影响力将超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下图可见《华尔街日报》整理的本月美国银行、巴克莱、德意志银行、花旗与高盛最新与此前预期油价对比。值得一提的是,本周公布下调油价预期的高盛以看多石油闻名,连华尔街出名的多头都开始转向,足见市场人士对石油后市的看空情绪。  如图所示,高盛的预期价处于投行预期的低端,高盛预计明年一季度每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85美元,花旗预计同期价格约为92美元,德意志银行预计约为88美元。许多投资者都预计油价还会再跌。在全球最大共同基金之一PIMCO管理250亿美元投资的Nicholas Johnson指出,原因就是石油的需求远低于预期,同时,美国的产量又超出预期。  高盛的报告认为,美国页岩油会取代OPEC,成为头号产油决定因素,OPEC正失去定价权,全球产油量增长超过需求增速。  目前油价已连跌六周以上,较今年6月约每桶115美元的高位跌去20%。而据高盛预测,明年第二季度布伦特原油将跌至每桶80美元,较五个月前的高位价格低30%,相当于到明年二季度油价还会在当前基础上再跌10%。  对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这类石油收入地位重要的国家,预期油价大跌当然是坏消息。高盛预计,假如科威特政府要实现预算收支平衡,布伦特油价达到每桶63美元即可,而俄罗斯政府需要油价高达每桶104美元,伊朗需要每桶139美元。即使是OPEC最大的产油成员沙特,石油相对预算的收支平衡价也应有每桶85美元。路透和《华尔街日报》预计,委内瑞拉达到收支平衡需要油价在每桶117-121美元。  为何高盛认为兴起页岩油革命的美国将主宰全球石油市场?不妨用数字说话。  假如今年美国每日供应的石油增加100万桶,明年又增加100万桶,加上本月日产量由7月的20万桶增至90万桶的利比亚,两个国家新增的供应完全可以满足现有需求。今年每日石油需求也不过63万桶,只有高盛此前预计的一半。即便明年需求会有所增加,也不及明年新增的供应量。  不过,俄罗斯的劫难不会在明年到来。因为高盛预计,一些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明年会减产,那样明年下半年和后年的每桶布伦特油价就会分别稳定在85美元和90美元,预计每桶WTI油价同期分别为70美元和80美元。  而高盛的上述预测还有风险,因为如果美国并未减产,或者减少规模不及预期,油价可能不会那么稳定,甚至会跌至更低水平。若油价跌破上述高盛预期水平,地缘政治局势会更复杂。
(责任编辑:DF134)
东方财富网(&&或&&)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值班热线:021-5
东方财富产品下载专区
网友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2345678910
&&&&&|&&&&|&&&&&&
佳兆业已经被银行“盯上”,有一些部门业已解散[]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值班热线:021-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沪)-非经营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沪ICP证:沪B2-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全球最著名的金融机构之一,高盛在美国人的眼里是怎样的呢? &&&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日的《纽约时报》的专栏中,称高盛的人是“穿着Gucci-Loafer的劫匪”,称高盛的所作所为是“白领打劫”(White
Collar Looting)。 &&&
2010年3月,在希腊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的Alternet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高盛恶魔如何导致了希腊悲剧》(How the Monsters at
Goldman Sachs Caused a Greek
Tragedy)。文章将高盛同索马里海盗相比,称穿着Gucci-Loafer的高盛人不仅干着比海盗还恶劣的勾当,而且道德水准比海盗还差。 &&&
美国参议院在2010年4月召开听证会,“讯问”高盛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自密直根州的参议员卡尔列文问高盛的丹尼尔斯巴克斯:“在你和你的同事明知道这些交易(CDO)是狗屎的情况下,依然将上亿美元的这些产品卖给客户,你就难道无动于衷吗?”(“How
about the fact that you sol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that deal after your people
knew it was a shitty deal?” the Michigan Democrat asked Daniel Sparks, who ran
the bank’s mortgage unit at the time. “Does that bother you at
all?”)来自赌城拉斯韦加斯的共和党参议院约翰尹桑说:“在拉斯韦加斯,大多数人都知道赌博输钱的概率要更大,但是,在华尔街,你们(高盛等投行)是在操控输赢的概率”。 &&&
美国参议院在讯问高盛,听证会场外有大量示威人群 &&&
美国著名的福克斯电视台报道说,高盛自己进行了一个民意测验,调查高盛在美国的公众形象,发现美国人对高盛有非常负面的看法。 &&&
2009年,美国著名的《滚石》杂志发表了一篇长文《高盛:美国最大的泡沫制造机器》,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比较能够代表美国人是怎么看高盛的。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选,全文请看附录。&&&
从高科技企业泡沫到油价的飞涨,高盛已经成为自大萧条以来每个主要市场价格变化的策划者和背后推手。现在看来,高盛还将故技重施。
关于高盛,读者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高盛无处不在。这个世界上势力最大的投资银行,就是一只吸血蝙蝠,一旦闻到一点金钱的味道,就立刻冲下去伏在猎物身上,直到吸干最后一滴血。事实上,最近的这次金融危机的历史,就像因欺诈而迅速衰败的美国这个僵化王朝历史的“伴声”,读起来颇似是一个“高盛门徒”的“高帮人物谱”。 &&&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知道谁是这些门徒中的佼佼者。高盛前CEO,乔治?布什政府的最后一任美国财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亲自策划了一场将数万亿美元注入他的前同事、老朋友手中的拯救计划。克林顿政府的前财长,在担任花旗董事长前曾在高盛效力了26年的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从鲍尔森手中获得了纳税人3000亿美金的政府资助。还有臭名昭著的美林证券的前董事长约翰?赛恩(John
Thain),同样在高盛工作过,他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政府资助。赛恩在美林业绩不断下滑、危机重重的时候,仍然能花费8.7万美金购买一块办公室地毯。鲍尔森为了挽救美林,另支付了几十亿美金给美国银行,用来资助美国银行接手美林。还有罗伯特?斯蒂尔(Robert
Steel),另一个高盛门徒,美联银行(Wachovia)的董事长,获得了超过同行水平的2.25亿美元金色降落伞(金色降落伞是一种补偿协议,它规定在目标公司被收购的情况下,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离开公司,都可以得到一笔巨额安置补偿费用)。还有前雇员乔舒亚?博尔顿(Joshua
Bolten,)曾参与布什政府的资助银行计划;马克?帕特森(Mark Patterson),现任美国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曾经是高盛的政府公关说客;艾迪?李迪(Ed
Liddy),前高盛总经理,被鲍尔森任命负责美国AIG的政府资助计划,并在他上任后拨给高盛130亿美元的资助。从高盛学院毕业的学生们担任着全球金融业的要职,世界银行主席、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最近两任纽约联邦储蓄银行主席(正是现在监管高盛的机构)……&&&
高盛庞大的势力和影响力使得由这家银行导演的一出接一出的金融诈骗不断上演。通过对多个经济领域的操控,让市场一次次地经历泡沫累积到泡沫破裂的摧残。更恶劣的是,在这一次次金融风暴的背后,无数的家庭面临更为艰辛的生活--高油价、升高的消费者贷款利率、亏去一半的养老金基金,大规模裁员、更多的税收。而这些家庭因为经济萧条而失去的财产都去哪儿了呢?只有一个去处,就是导演金融危机的高盛银行。更具体地说,就是去了高盛银行家的口袋。 &&&
他的欺诈有一个简单的统一模式:当一个市场在泡沫聚集的中期,高盛介入并大量卖出他们深知一钱不值的产品给投资者;随后挑选食物链中的弱势群体,通过与腐败地方政府的利益交换,获得重新更改游戏规则的机会。最后,当泡沫破裂时,上百万的市民破产或面临财务危机,他们再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把从民众处骗走的钱,加上利息借给我们。这套把戏从1920年就已开始,已经上演过很多次了。而他们还在酝酿新一轮更大、更危险的市场泡沫。 &&&
如果你想理解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地陷入经济危机,那你首先需要了解钱的流向;而了解钱的流向,你需要知道高盛在一次次危机中的斩获。在所有的危机中,我们看到很多失败者,但是高盛从来不是其中的一员。 &&&
泡沫之一 大萧条&&&
在那段久远的历史之中,只有一段值得我们仔细审视:高盛在1920年的大萧条前突袭了大批狂热的投机者。 &&&
那时的金融业和现在的有很多相似之处。投资者通过一种叫做“投资信托”(Investment
Trust)的工具,将各自的钱会聚到一块进行投资,形式有点儿像现在的共同基金。在投资信托的架构下,一个普通投资者可以投资10美元或者100美元到投资信托,而感觉自己好像拥有很大的市场影响力。这个工具,把普通的投资者的投机热情调动了起来。 &&&
高盛虽然在投资信托发展的中晚期才参与进来,但是来势汹汹。高盛首先成立了Goldman Trading
Corporation,并以每股100美元的价格发行了100万股的投资基金。高盛用自己的钱以发行价买下全部股份,并以104美元的价格向公众出售了其中90%的股份。随后,高盛不断买卖自己投资信托的股份,使得每股价格不断地上涨。最终,它高位抛售了一部分自己的仓位,获利了结,然后再成立另一个交易公司Shenandoah
Corporation,在原来的投资信托的基础上,发行了上百万美元的股份。而Shenandoah Corporation又发起了另外一个信托Blue Ridge
Corporation(同样是高盛旗下的公司)。这样的结构,使得这三家高盛的投资信托每一个为另一个掩护。Blue
Ridge信托共发行的725万的信托股份里,Shenandoah拥有其中的625万股,而Shenandoah最大的持有者则是Goldman Trading
Corporation。&&&
故事的后半部分读者们可能听起来会很耳熟。高盛通过这三家投资信托的掩护,能够用1美元借出9美元;在用这10美元借出另外90美元;最后用100美元借出900美元。在这样高的杠杆率下,只要借款链条中的最后一个借款的信托开始亏损,就会导致该信托无法偿付投资者的资产,而连锁反应会导致市场上每一个参与者都陷入亏损。 &&&
在《The Great Crash》一书中一章以“我们信任的高盛”(In Goldman We Trust)为题的章节中,著名的经济学家John Kenneth
Galbraith以Blue Ridge 和Shenandoah
两个投资信托为例,阐述了这种非理智的高杠杆投资模式。他认为这两个信托在这场大崩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损失折合成现在的美元约为4750亿美金。 &&&
泡沫之二 高科技股票&  &&&
高科技泡沫的骗局其实非常简单,即使是金融业的外行也很容易懂。这些当时被追捧的互联网公司不过是靠一些不成熟创意和想法起家的小科技企业,在被投资银行粉饰一新后,以上百万美元的价格对公众发行IPO。
就好像高盛用丝带装饰好一个西瓜,从50层扔向窗外,并开始打电话询价了一样。唯一能够获利的人就是在西瓜砸到地面之前卖出的人。 &&&
一位出色的对冲基金经理说:“自从大萧条以来,投行对准备通过IPO上市的公司是有很严格要求的--公司必须有至少5年的经营历史,连续三年获利。但当高盛把这些标准扔进垃圾桶,我们看到它的研究员公开宣称‘狗屎.com()’公司价值100美元一股。问题是大众投资者根本不知道游戏规则变化了,只有银行内部的人了解真相。” &&&
高盛是高科技股票市场的后来者,但它直接把市场推向最后的疯狂。它首先在1996年把知名度很小的雅虎公司包装上市,随着泡沫的逐步积累,高盛很快成为了高科技公司IPO承销之王。在1997年,高盛承销了24家高科技公司,其中的1/3在上市时仍然亏损。1999年,高盛承销了47家公司,甚至包括刚刚成立的两家公司Webvan和Etoys。月,高盛承销了18家公司,其中的14家当时正经历亏损。作为这些高科技公司的主承销商,高盛从中获得了比同行高很多的利润。1999年,高盛每一IPO项目利润暴增281%,而同行业平均值为181%。&&&
高盛是如何获得如此好的成绩的?业内的行话是“抬梯子”(laddering),直白地说就是操纵市场价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是高盛,某高科技公司找到你,希望你帮助他们上市。标准的协议包括:你为这家公司的股票定价,并计算需要发行股票的数量,还要带着公司的CEO参加路演游说投资者。而你的收益是所募集资金总额的
7%。然后,你向你的优质客户承诺以低价,比如15美元每股的价格卖给他们一部分股票,并要求客户承诺会在公开市场上再购买股票。这样的协议就给了你很多重要的价格信息,你知道你的某个客户会以15美元一股的价格认购一定数量的股票,并会在公开市场上以20或者25美元的价格购买更多股票。这无疑就保证了股票一定能涨到25美元以上。高盛就用这种方法把IPO的上市价格抬高,并获得更多的利润。 &&&
后来,高盛参与的“抬梯子”骗局一直被投资者控诉。高盛一位前雇员后来成立一家对冲基金,在这家基金就职的一位员工就回忆到,他曾经多次被要求参与和高盛合作的“抬梯子”交易。他还说:“高盛是我见过的最恶劣的投行。正是高盛的行为使得泡沫不断加剧变大,最终破裂。他们以不正当的手段,操控了股票价格。最后买入股票的是受伤最严重的小投资者。”2005年,高盛为自己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支付了4000万美金。这样的金额与高盛的获利相比,仅仅是九牛一毛。 &&&
高盛在这次泡沫中另一骗术就是易股(spinning),或者说贿赂。通过低价卖给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来换取这些公司未来的承销业务。在这样的协议下,承销银行会压低公司股票的发行价,这也就保证了上市首日更大的上涨空间。还是刚才那个例子,高盛会游说上市公司的CEO以18美元每股的价格出售自己的股票,这样变相把新股东的钱划到CEO的个人账户里。 &&&
在一个案例中,高盛被支付了上百万美元给ebay的CEO Meg Whitman,用以交换日后双方在电子银行方面的合作。在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200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高盛用这种特殊协议支付给21家承销上市公司的CEO,其中包括雅虎的Jerry
Yang和另外两位史上最狡诈CEO肯尼斯?雷(Kenneth Lay) 和尼斯?科兹洛夫斯基(Dennis kozlowski)。
高盛最初很愤怒地否认了这一指控,并称之为严重地扭曲了事实。但很快便支付了1.1亿美元用于平息调查。一位律师说:“易股并不是没有危害的公司津贴,它是公司获取未来投行业务中欺骗计划中的一部分。”&&&
高盛的种种行为促成了互联网泡沫成为史上最严重的金融灾难之一。仅在纳斯达克市场上,5万亿美元的资产被横扫一空。 &&&
泡沫之三 疯狂的房屋市场 &&&
高盛在房屋市场从鼎盛到崩盘过程中的行踪并不难追查。老戏法仍然是降低投资者感兴趣的证券的入市标准。只是这次不再是IPO标准,而是房屋贷款的标准。 &&&
事实上,如果没有像高盛这样的投行,在背后将这些质量很低的房屋贷款,通过金融创新打包成衍生产品,并卖给毫不知情的保险公司和养老金公司的话,这种大幅度地降低房贷标准的事儿根本不可能发生。房贷创新产品,史无前例地创造出大量的有毒资产。在次级贷款衍生品产生前,不会有银行愿意给任何有犯罪前科的人提供房屋贷款,除非银行能把这些贷款再出售给别人。 &&&
高盛用两种方法来掩盖他们制造的有毒资产。首先,它将大量不同的房贷打包成一种被称为抵押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的金融衍生品。然后把这些次级房屋贷款卖给投资者,并告诉他们由于每一份产品是由很多不同的贷款构成的,因此分散了风险,其中一个或两个破产了不会影响很大。这样的逻辑让很多垃圾信用品级的贷款进入了AAA投资级。他们又在次级房贷抵押支持债券上进一步衍生,高盛与AIG这样的保险公司达成信用违约互换协议(Credit
Swap),简单地说就是高盛认为含有罪犯前科贷款人的次级贷款会破产,而AIG为这份贷款的破产提供保险。 &&&
高盛在次级债的买卖中并没有承担太大风险。它从像Countrywide那样的房贷公司拿到贷款,打包后卖给地方政府和养老基金。但另一方面,它大量卖空次级债,并从中大量获利。&&&
一个对冲基金的经理说:“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高盛是多么的阴险狡诈。其他银行虽然也卖这种产品,但是他们真正相信这种产品,我们最多只能说他们愚蠢。但是高盛,它从始至终都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
当这个经理被问及,高盛是如何实现一边卖产品给客户,另一边卖空该产品的,特别是作为投行比普通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难道这不算是金融欺诈吗?这位基金经理说:“这就是地地道道的金融欺诈。” &&&
危机爆发后,更多的投资者发现了高盛金融欺诈的真相。高盛面临无数的法律诉讼,被指责故意隐瞒有关贷款质量的重要信息。纽约政府正在起诉高盛和其他几家卖次级债的投行,因为该政府损失了1亿美元。麻萨诸塞州政府代表714位次级贷款持有者控告高盛。这一次,高盛又轻而易举地过关了,高盛支付了6000万美金便平息了这两件诉讼,这笔钱还不如它的次级债部门在高峰时一天赚得多。 &&&
泡沫之四 油价 &&& …… &&&
在价格飙升的前六个月,美国能源信息部门的资料显示,世界石油的供给从每天8534万桶上升到8572万桶。
而同期世界石油需求量从每天8682万桶下跌至8607万桶。短期供给增加以及短期的需求下降,这在古典经济学中应该会导致价格的下降。 &&&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呢?让我们做个大胆的猜想。很明显,高盛参与其中。虽然在实体商品市场中也有其他的参与者,但追根溯源是由少数能呼风唤雨的参与者把曾经稳定的市场变成投机者的赌场。高盛鼓励养老基金以及其他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去投资石油期货--同意在未来固定的某个时点购买石油的标准合约。需求的推动把石油从一个简单依靠供给和需求的实体商品,转变成一场类似股票的赌博。在2003年到2008年间,商品投机资金从130亿上涨到3170亿美元,幅度达到2300%。截止到2008年,一桶石油在被实际交割和消费前被平均交易27次。 &&&
……&&& 所有的转变都发生在1991年。这一年,一个几乎不为人所知,由高盛控制的商品交易子公司杰润(J.
Aron)写信给CFTC,
并同CFTC达成了一项协议。高盛认为,拥有巨大库存的农场主并不是唯一需要利用期货对冲价格下跌风险的人,华尔街上那些在石油价格上倾注巨额赌注的交易商们同样需要对冲掉他们面临的风险,因为他们如果不这么做,也会同农场主一样损失惨重。 &&&
这是彻彻底底的胡言乱语。请记住,1936年的法律是在特殊情况下推出的,目的是区分进行实体交易和进行虚拟交易的参与者。令人匪夷所思的是,CFTC同意了高盛提出的这个协议。这个协议为高盛提供了被称为“真实对冲”(Bona
Hedging)豁免权的免费通道,允许高盛的这家子公司表面上号称是实体对冲者,实际却能够避免所有对投机者的限制。 &&&
现在高盛和其他银行都能够自由地驱动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商品市场,这也造成投机者能够设置不断增加的赌注。那封高盛写于1991年的信或多或少地直接导致了2008年的石油泡沫。 &&&
泡沫之五 政府救助 &&& …… &&&
金融救助开始于2008年9月份,当时美国财政部部长鲍尔森做出了重要的一系列决定。虽然在几个月前他已经对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展开了救助,也帮助了半私有化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摆脱困境,鲍尔森选择了让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高盛其中一个最终竞争者--在不加干预下破产。(“高盛的超级霸主地位变得不可动摇,”市场分析员Eric
Salzman这样说,“一个投资银行界的竞争对手,雷曼,已经远去。”)正是在让雷曼破产的第二天,鲍尔森大开绿灯,给了AIG
8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多亏了这场救助,投资银行居然为它的坏赌局全额赢得了报酬,而相反,那些等待克莱斯勒救助的退休汽车工人们将会幸运地为他们的一美元而实际只得到50美分。 &&&
泡沫之六 全球温室效应 &&& ……&&&
鲍尔森和尼尔?卡什卡利从美国财政部离职的空位,迅速被马克?帕特森和盖瑞?金斯乐填补,这两位都是高盛人。游戏主题从信用衍生品,到原油期货、次级债,而这一次的新主题是碳排放衍生品,也就是“限额-交易”模式。高盛在上一轮竞选中给共和党提供了445万美元的资助,用于帮助该党推动环境计划,为碳排放市场的形成提供重要的政府支持。 &&&
新的碳排放市场将会是以前商品期货游戏的翻版,但更有吸引力的地方是这个市场的价格将会由政府不断推高,高盛都不需要出手。 &&&
游戏规则大致是这样的。如果奥巴马的能源计划得到通过,每个能源消耗企业将会面临一个碳排放额度。一旦超过这个额度,这个企业就需要从其他没有使用完额度的企业手中购买碳排放的额度。奥巴马总统估计这将会创造出一个6460亿美元的碳排放信用市场,而他手下一个负责经济的专员说实际数字可能是这个数字的2~3倍。 &&&
对于新市场的未来,最诱人的地方是每个企业碳排放额度将会被政府逐年调低,这也就意味着碳排放信用额度将会越来越稀少。由此,将造就一个价格一定会逐年走高的商品期货市场。整个市场的规模会迅速突破万亿美元,而美国所有电力企业全年的收益不过3200亿美元。 &&&
高盛太希望这个法案能得到通过了。首先,高盛能第一时间进入这个新市场。其次,能够确保这个新的市场一定能够获利。最后,确保市场足够大,获利空间客观。高盛一直在致力于推动这个法案,但是,事情直到在高盛花了350万美金以后,才开始有起色。回到2005年,鲍尔森曾经起草过一份报告,指出仅靠企业的自觉行为是无法解决环境问题的。几年后,高盛碳排放市场的总监Ken表示,仅靠“限额-交易”模式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并呼吁进行新能源的研究。这种论调对高盛来说十分有利,因为它已经在风能源、可再生柴油能源和太阳能等市场进行了很多投资,一旦政府迫使能源消耗公司采用新能源,高盛的投资将会获得数倍的回报。正如鲍尔森说的:“我们将不会让这些投资(新能源)亏损的。”&&&
“限额-交易”模式很有可能会实现。而这一次将会像从1929年到2009年之前很多次疯狂的游戏一样,高盛不计后果地制造泡沫,最终把市场搞垮,除了获得巨额奖金以外,没有对世界作出任何贡献。而在危机中真正受苦的是普通纳税人,是纳税人在为这一次次的市场癫狂付出代价。 &&&
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市民,认识并接受我们曾被华尔街一次次掠夺的事实并不容易。当一个人在短短几年失去了名誉和地位的时候,人们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你很难相信自己已经不再是这个政治民主国家的公民,你无法接受自己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如此彻底地掠夺。就好像一个被截肢了的人总以为那个被截取的肢体仍然存在。 &&&
但是,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只能老老实实地按规矩来,而另一部分人得到了校长的豁免,不需要回家做功课,另附100亿美元的午餐盒饭。这是一个强盗的国度,运行着强盗一样的经济,即使是价格也不能被信任,在你支付的每一美元中都藏着看不见的税收。也许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但至少我们需要知道真相。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 联系我们 |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石油开采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