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知道现在益和大药房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是谁?他们的联系方式有吗?

【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_招聘_待遇_面试-看准网
您在这家公司工作过么?
你在这家公司的工作时间是?
您在这里工作过,向大家分享一些信息吧!
您在这里工作过,向大家分享一些信息吧!
Logo是空的...请帮忙给这家公司添加一个Logo好吗?
上传公司Logo
还没有公司照片呢
规模500-999人
员工工资Salary&&&&所有工资由该公司员工匿名提交
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职位的员工工资 最后更新
平均工资/月
¥0¥10K¥20K¥30K
最高工资 ¥4,600
最低工资 ¥4,600
(共1条工资,1个职位)
职位推荐当前公司暂无招聘信息,以下是电气/电力/水利行业的招聘信息
职位公司工资发布时间
10k-15k元/月
8k-10k元/月
6k-8k元/月
6k-10k元/月
3k-5k元/月
4k-6k元/月
随便说说Feel free to talk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看了该公司的人还看了
电气/电力/水利行业热门职位
江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南昌
武汉维尔仕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南昌
江西博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南昌
江西优和电气成套有限公司&&-&&南昌-青山湖区
江西省迪美汇实业有限公司&&-&&南昌
江西日普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南昌
看准网(),中国最大企业信息分享平台。想知道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我们提供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资、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面试、评价、工作环境招聘及员工信息,由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匿名提交。查看更多电气/电力/水利公司,尽在看准网!
电气/电力/水利行业优秀公司
电气/电力/水利行业公司推荐西安理工大学名人榜——斯泽夫(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组副书
大气磅礴—记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总经理斯泽夫
斯泽夫,1958年出生,现任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斯泽夫(1958~) 原籍浙江陈蔡西塘人,1958年出生于,现任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
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 斯泽夫
事长、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斯泽夫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工程专业。1983年加入东方电机厂,先后任技术员、厂团委副书记、书记,铸造分厂副厂长、厂长兼党总支书记,生产处党支部书记兼副处长等职;1995年以来历任东方电机厂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1998年3月至1999年6月任四川德阳市副市长。
2003年2月调任现职至今。
  获得2008CCTV经济年度人物大奖。
  没有见过斯泽夫的人,单听名字,会感觉他是一个少数民族校友,想象中他的形象应该具有北方人那种高大威猛的特征。但是等到他们有机会见到斯泽夫时,他们的神情肯定是大吃一惊,事实证明他们的主观臆断,是大错特错了。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斯泽夫是标准的南方人,身材适中,温文尔雅,稳重健谈。
  斯泽夫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中小学是在“文革”中度过的。中学毕业先是下农村,然后进城“打工”。1979年他考入西安理工大学,攻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仅彻底改变了斯泽夫打工的命运,而且还使他成为工程师、车间主任、团委书记和分厂厂长。因此对于西安理工大学,斯泽夫心里有着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至今提起那段在校学习的美好青春岁月,提起那些对自己谆谆教诲过的师长们,斯泽夫的感激之情常常会溢于言表。
斯泽夫与东方电机
  1983年,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斯泽夫在东方电机厂当了一年的技术员,又干了四年的团委副书记、书记,他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成绩显著。担任团委书记期间,东方电机
团委先后荣获了“全国新长征突击队”以及省市共青团系统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队长”、“四川巴蜀十年群英”,多次荣获“四川省优秀团干部”等光荣称号。1988年被调到铸造分厂主管生产,先后任副厂长、厂长兼党支部书记;1992年调回东方电机厂任技术处副处长。
  斯泽夫有较高的政策、业务理论水平。他注重学习,参加工作以后,先后参加了日本AOTS中心研修、美国耶鲁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年期)的学习;通过学习使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较好地适应了工作的需要。1993年,为了能紧跟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斯泽夫又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为管理工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1995年7月,在全班第一个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后,斯泽夫再次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当时,许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到清华来招人,开出了比他现在工资还高的优厚条件。但是,斯泽夫冷静地思考了自己成长的经历,综合分析了自己的特长和即将面临的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人才的形势后,认为自己的事业应该在国有企业。特别是想起在经管学院建院十周年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经管学院院长朱镕基对他们所说的话:“你们每个人回去搞活一个国有企业,中国就有希望了!”于是,他义无返顾地选择回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下属的、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的“三线企业”——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东方电机厂副厂长、厂长。担任东方电机党政主要领导职务期间,他系统分析了企业形势与现状,提出了“从严治企、依法行政、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巩固主业、多元经营”的战略思想,使东方电机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核心竞争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1997年东方电机荣获“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和“全国设备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称号,他本人被评为1997年度“德阳市十大杰出青年”。
平民市长的16个月
  之后的十一年,对于斯泽夫来说,是他人生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11年中,有两次转折对他最具有挑战性:一次是1998年2月在德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斯泽夫被选举为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经济。当时,对他这个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当知青时见到生产队长都紧张的人来说,面临着许多考验。德阳市是我国重工业和磷化工生产基地。斯泽夫任副市长时,正是国有企业最困难、职工下岗分流、企业破产等矛盾最突出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要当好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他没有畏惧、不回避问题,而是经常深入工厂、矿山,与干部职工研究走出困境的办法,人们称他为“平民市长”。
很快他就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德阳市的经济运行状况,他针对重点问题着手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使德阳市工业经济重焕生机和活力。在他任副市长的16个月中,斯泽夫直接与罢工和围堵市委市政府的职工对话八次。有一次在解决金河磷矿罢工事件中,他连续与各类职工对话长达30个小时。就这样,他妥善处理了各种群体事件,保证了德阳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年工业经济上升到四川省的第三位。到1998年底,德阳市综合经济指标由1997年的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3位,实现了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全省第一。
  另一次转折是1999年6月,集团公司下属的东方电机出了股票事件,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和四川省委研究后,省委书记谢世杰说:“一个副市长有一百个候选人可以挑选,而东方电机这个总经理斯泽夫最合适”。就这样,斯泽夫又从政府回到了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东方电机也到了改革攻坚阶段,全国三年不上常规电站,各种矛盾将会非常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谁愿意放弃市长交椅而到风口浪尖上去呢?难怪人们都要问他:为什么又跳回“火坑”?他又一次面对严峻的挑战。但是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斯泽夫认为祖国的需要就是他的选择。
  面对一万名职工生存的巨大压力,斯泽夫一手狠抓发展,一手大刀阔斧抓改革。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东方电机不但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而且还成功自主研究制造出三峡水电机组,具有了世界最先进的水轮机研发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峡机组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在世界同行业中引起巨大反响,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得到总理的赞扬。
临危授命担当重任
  2003年2月,国务院任命斯泽夫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这使他再次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简称东方电气)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53家涉及国家安全和
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我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上任之初,面对全集团的扭亏和更大面积的“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等问题的处理,斯泽夫率领大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国内缺电的机遇,乘势而上。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集团快速发展,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顽强拼搏,务实创新,锐意进取,推进改革,加强管理,全力以赴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迅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全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四川经济的发展,为振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做出了贡献,使东方电气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
  三年过去了,集团公司经营业绩发生了巨大变化:利润从2002年亏损1300万到2005年赢利23亿,居全国机械行业之首;年产量大大超过美国GE、德国西门子,居世界第一;截止2005年底,中国出口的30万千瓦以上机组中70%产自东方电气,同时集团在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国正在承建十六个电站工程,被排在世界总承包工程225强的第60位。
  2005年,东方电气继续保持了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的记录,实现利润列中央企业中机械行业第一。同年,集团公司“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和所属企业东方锅炉、东方电机“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东方锅炉“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等一系列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东方电气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斯泽夫和他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把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目标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
斯泽夫,1958年出生,现任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斯泽夫(1958~) 原籍浙江陈蔡西塘人,1958年出生于,现任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
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 斯泽夫
事长、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斯泽夫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工程专业。1983年加入东方电机厂,先后任技术员、厂团委副书记、书记,铸造分厂副厂长、厂长兼党总支书记,生产处党支部书记兼副处长等职;1995年以来历任东方电机厂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1998年3月至1999年6月任四川德阳市副市长。
2003年2月调任现职至今。
  获得2008CCTV经济年度人物大奖。
  没有见过斯泽夫的人,单听名字,会感觉他是一个少数民族校友,想象中他的形象应该具有北方人那种高大威猛的特征。但是等到他们有机会见到斯泽夫时,他们的神情肯定是大吃一惊,事实证明他们的主观臆断,是大错特错了。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斯泽夫是标准的南方人,身材适中,温文尔雅,稳重健谈。
  斯泽夫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中小学是在“文革”中度过的。中学毕业先是下农村,然后进城“打工”。1979年他考入西安理工大学,攻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仅彻底改变了斯泽夫打工的命运,而且还使他成为工程师、车间主任、团委书记和分厂厂长。因此对于西安理工大学,斯泽夫心里有着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至今提起那段在校学习的美好青春岁月,提起那些对自己谆谆教诲过的师长们,斯泽夫的感激之情常常会溢于言表。
斯泽夫与东方电机
  1983年,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斯泽夫在东方电机厂当了一年的技术员,又干了四年的团委副书记、书记,他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成绩显著。担任团委书记期间,东方电机
团委先后荣获了“全国新长征突击队”以及省市共青团系统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队长”、“四川巴蜀十年群英”,多次荣获“四川省优秀团干部”等光荣称号。1988年被调到铸造分厂主管生产,先后任副厂长、厂长兼党支部书记;1992年调回东方电机厂任技术处副处长。
  斯泽夫有较高的政策、业务理论水平。他注重学习,参加工作以后,先后参加了日本AOTS中心研修、美国耶鲁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年期)的学习;通过学习使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较好地适应了工作的需要。1993年,为了能紧跟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斯泽夫又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为管理工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1995年7月,在全班第一个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后,斯泽夫再次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当时,许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到清华来招人,开出了比他现在工资还高的优厚条件。但是,斯泽夫冷静地思考了自己成长的经历,综合分析了自己的特长和即将面临的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人才的形势后,认为自己的事业应该在国有企业。特别是想起在经管学院建院十周年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经管学院院长朱镕基对他们所说的话:“你们每个人回去搞活一个国有企业,中国就有希望了!”于是,他义无返顾地选择回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下属的、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的“三线企业”——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东方电机厂副厂长、厂长。担任东方电机党政主要领导职务期间,他系统分析了企业形势与现状,提出了“从严治企、依法行政、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巩固主业、多元经营”的战略思想,使东方电机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核心竞争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1997年东方电机荣获“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和“全国设备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称号,他本人被评为1997年度“德阳市十大杰出青年”。
平民市长的16个月
  之后的十一年,对于斯泽夫来说,是他人生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11年中,有两次转折对他最具有挑战性:一次是1998年2月在德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斯泽夫被选举为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经济。当时,对他这个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当知青时见到生产队长都紧张的人来说,面临着许多考验。德阳市是我国重工业和磷化工生产基地。斯泽夫任副市长时,正是国有企业最困难、职工下岗分流、企业破产等矛盾最突出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要当好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他没有畏惧、不回避问题,而是经常深入工厂、矿山,与干部职工研究走出困境的办法,人们称他为“平民市长”。
很快他就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德阳市的经济运行状况,他针对重点问题着手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使德阳市工业经济重焕生机和活力。在他任副市长的16个月中,斯泽夫直接与罢工和围堵市委市政府的职工对话八次。有一次在解决金河磷矿罢工事件中,他连续与各类职工对话长达30个小时。就这样,他妥善处理了各种群体事件,保证了德阳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年工业经济上升到四川省的第三位。到1998年底,德阳市综合经济指标由1997年的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3位,实现了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全省第一。
  另一次转折是1999年6月,集团公司下属的东方电机出了股票事件,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和四川省委研究后,省委书记谢世杰说:“一个副市长有一百个候选人可以挑选,而东方电机这个总经理斯泽夫最合适”。就这样,斯泽夫又从政府回到了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东方电机也到了改革攻坚阶段,全国三年不上常规电站,各种矛盾将会非常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谁愿意放弃市长交椅而到风口浪尖上去呢?难怪人们都要问他:为什么又跳回“火坑”?他又一次面对严峻的挑战。但是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斯泽夫认为祖国的需要就是他的选择。
  面对一万名职工生存的巨大压力,斯泽夫一手狠抓发展,一手大刀阔斧抓改革。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东方电机不但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而且还成功自主研究制造出三峡水电机组,具有了世界最先进的水轮机研发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峡机组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在世界同行业中引起巨大反响,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得到总理的赞扬。
临危授命担当重任
  2003年2月,国务院任命斯泽夫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这使他再次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简称东方电气)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53家涉及国家安全和
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我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上任之初,面对全集团的扭亏和更大面积的“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等问题的处理,斯泽夫率领大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国内缺电的机遇,乘势而上。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集团快速发展,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顽强拼搏,务实创新,锐意进取,推进改革,加强管理,全力以赴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迅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全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四川经济的发展,为振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做出了贡献,使东方电气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
  三年过去了,集团公司经营业绩发生了巨大变化:利润从2002年亏损1300万到2005年赢利23亿,居全国机械行业之首;年产量大大超过美国GE、德国西门子,居世界第一;截止2005年底,中国出口的30万千瓦以上机组中70%产自东方电气,同时集团在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国正在承建十六个电站工程,被排在世界总承包工程225强的第60位。
  2005年,东方电气继续保持了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的记录,实现利润列中央企业中机械行业第一。同年,集团公司“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和所属企业东方锅炉、东方电机“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东方锅炉“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等一系列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东方电气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斯泽夫和他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把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目标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
斯泽夫,1958年出生,现任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斯泽夫(1958~) 原籍浙江陈蔡西塘人,1958年出生于,现任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
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 斯泽夫
事长、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斯泽夫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工程专业。1983年加入东方电机厂,先后任技术员、厂团委副书记、书记,铸造分厂副厂长、厂长兼党总支书记,生产处党支部书记兼副处长等职;1995年以来历任东方电机厂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1998年3月至1999年6月任四川德阳市副市长。
2003年2月调任现职至今。
  获得2008CCTV经济年度人物大奖。
  没有见过斯泽夫的人,单听名字,会感觉他是一个少数民族校友,想象中他的形象应该具有北方人那种高大威猛的特征。但是等到他们有机会见到斯泽夫时,他们的神情肯定是大吃一惊,事实证明他们的主观臆断,是大错特错了。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斯泽夫是标准的南方人,身材适中,温文尔雅,稳重健谈。
  斯泽夫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中小学是在“文革”中度过的。中学毕业先是下农村,然后进城“打工”。1979年他考入西安理工大学,攻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仅彻底改变了斯泽夫打工的命运,而且还使他成为工程师、车间主任、团委书记和分厂厂长。因此对于西安理工大学,斯泽夫心里有着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至今提起那段在校学习的美好青春岁月,提起那些对自己谆谆教诲过的师长们,斯泽夫的感激之情常常会溢于言表。
斯泽夫与东方电机
  1983年,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斯泽夫在东方电机厂当了一年的技术员,又干了四年的团委副书记、书记,他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成绩显著。担任团委书记期间,东方电机
团委先后荣获了“全国新长征突击队”以及省市共青团系统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队长”、“四川巴蜀十年群英”,多次荣获“四川省优秀团干部”等光荣称号。1988年被调到铸造分厂主管生产,先后任副厂长、厂长兼党支部书记;1992年调回东方电机厂任技术处副处长。
  斯泽夫有较高的政策、业务理论水平。他注重学习,参加工作以后,先后参加了日本AOTS中心研修、美国耶鲁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年期)的学习;通过学习使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较好地适应了工作的需要。1993年,为了能紧跟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斯泽夫又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为管理工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1995年7月,在全班第一个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后,斯泽夫再次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当时,许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到清华来招人,开出了比他现在工资还高的优厚条件。但是,斯泽夫冷静地思考了自己成长的经历,综合分析了自己的特长和即将面临的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人才的形势后,认为自己的事业应该在国有企业。特别是想起在经管学院建院十周年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经管学院院长朱镕基对他们所说的话:“你们每个人回去搞活一个国有企业,中国就有希望了!”于是,他义无返顾地选择回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下属的、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的“三线企业”——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东方电机厂副厂长、厂长。担任东方电机党政主要领导职务期间,他系统分析了企业形势与现状,提出了“从严治企、依法行政、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巩固主业、多元经营”的战略思想,使东方电机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核心竞争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1997年东方电机荣获“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和“全国设备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称号,他本人被评为1997年度“德阳市十大杰出青年”。
平民市长的16个月
  之后的十一年,对于斯泽夫来说,是他人生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11年中,有两次转折对他最具有挑战性:一次是1998年2月在德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斯泽夫被选举为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经济。当时,对他这个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当知青时见到生产队长都紧张的人来说,面临着许多考验。德阳市是我国重工业和磷化工生产基地。斯泽夫任副市长时,正是国有企业最困难、职工下岗分流、企业破产等矛盾最突出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要当好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他没有畏惧、不回避问题,而是经常深入工厂、矿山,与干部职工研究走出困境的办法,人们称他为“平民市长”。
很快他就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德阳市的经济运行状况,他针对重点问题着手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使德阳市工业经济重焕生机和活力。在他任副市长的16个月中,斯泽夫直接与罢工和围堵市委市政府的职工对话八次。有一次在解决金河磷矿罢工事件中,他连续与各类职工对话长达30个小时。就这样,他妥善处理了各种群体事件,保证了德阳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年工业经济上升到四川省的第三位。到1998年底,德阳市综合经济指标由1997年的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3位,实现了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全省第一。
  另一次转折是1999年6月,集团公司下属的东方电机出了股票事件,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和四川省委研究后,省委书记谢世杰说:“一个副市长有一百个候选人可以挑选,而东方电机这个总经理斯泽夫最合适”。就这样,斯泽夫又从政府回到了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东方电机也到了改革攻坚阶段,全国三年不上常规电站,各种矛盾将会非常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谁愿意放弃市长交椅而到风口浪尖上去呢?难怪人们都要问他:为什么又跳回“火坑”?他又一次面对严峻的挑战。但是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斯泽夫认为祖国的需要就是他的选择。
  面对一万名职工生存的巨大压力,斯泽夫一手狠抓发展,一手大刀阔斧抓改革。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东方电机不但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而且还成功自主研究制造出三峡水电机组,具有了世界最先进的水轮机研发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峡机组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在世界同行业中引起巨大反响,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得到总理的赞扬。
临危授命担当重任
  2003年2月,国务院任命斯泽夫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这使他再次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简称东方电气)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53家涉及国家安全和
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我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上任之初,面对全集团的扭亏和更大面积的“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等问题的处理,斯泽夫率领大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国内缺电的机遇,乘势而上。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集团快速发展,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顽强拼搏,务实创新,锐意进取,推进改革,加强管理,全力以赴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迅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全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四川经济的发展,为振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做出了贡献,使东方电气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
  三年过去了,集团公司经营业绩发生了巨大变化:利润从2002年亏损1300万到2005年赢利23亿,居全国机械行业之首;年产量大大超过美国GE、德国西门子,居世界第一;截止2005年底,中国出口的30万千瓦以上机组中70%产自东方电气,同时集团在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国正在承建十六个电站工程,被排在世界总承包工程225强的第60位。
  2005年,东方电气继续保持了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的记录,实现利润列中央企业中机械行业第一。同年,集团公司“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和所属企业东方锅炉、东方电机“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东方锅炉“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等一系列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东方电气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斯泽夫和他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把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目标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
斯泽夫,男,195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学历,
1983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原陕西机械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2003年2月至今任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西安理工大学改变了我的命运
没有见过斯泽夫的人,单听名字,会感觉他是一个少数民族校友,想象中他的形象应该具有北方人那种高大威猛的特征。但是等到他们有机会见到斯泽夫时,他们的神情肯定是大吃一惊,事实证明他们的主观臆断,是大错特错了。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斯泽夫是标准的南方人,身材适中,温文尔雅,稳重健谈。
斯泽夫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中小学是在“文革”中度过的。中学毕业先是下农村,然后进城“打工”。1979年他考入西安理工大学,攻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仅彻底改变了斯泽夫打工的命运,而且还使他成为工程师、车间主任、团委书记和分厂厂长。因此对于西安理工大学,斯泽夫心里有着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至今提起那段在校学习的美好青春岁月,提起那些对自己谆谆教诲过的师长们,斯泽夫的感激之情常常会溢于言表。
斯泽夫与东方电机
1983年,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斯泽夫在东方电机厂当了一年的技术员,又干了四年的团委副书记、书记,他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成绩显著。担任团委书记期间,东方电机团委先后荣获了“全国新长征突击队”以及省市共青团系统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队长”、“四川巴蜀十年群英”,多次荣获“四川省优秀团干部”等光荣称号。1988年被调到铸造分厂主管生产,先后任副厂长、厂长兼党支部书记;1992年调回东方电机厂任技术处副处长。
斯泽夫有较高的政策、业务理论水平。他注重学习,参加工作以后,先后参加了日本AOTS中心研修、美国耶鲁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年期)的学习;通过学习使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较好地适应了工作的需要。1993年,为了能紧跟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斯泽夫又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为管理工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1995年7月,在全班第一个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后,斯泽夫再次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当时,许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到清华来招人,开出了比他现在工资还高的优厚条件。但是,斯泽夫冷静地思考了自己成长的经历,综合分析了自己的特长和即将面临的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人才的形势后,认为自己的事业应该在国有企业。特别是想起在经管学院建院十周年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经管学院院长朱镕基对他们所说的话:“你们每个人回去搞活一个国有企业,中国就有希望了!”于是,他义无返顾地选择回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下属的、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的“三线企业”——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东方电机厂副厂长、厂长。担任东方电机党政主要领导职务期间,他系统分析了企业形势与现状,提出了“从严治企、依法行政、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巩固主业、多元经营”的战略思想,使东方电机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核心竞争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1997年东方电机荣获“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和“全国设备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称号,他本人被评为1997年度“德阳市十大杰出青年”。
“平民市长”的16个月
之后的十一年,对于斯泽夫来说,是他人生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11年中,有两次转折对他最具有挑战性:一次是1998年2月在德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斯泽夫被选举为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经济。当时,对他这个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当知青时见到生产队长都紧张的人来说,面临着许多考验。德阳市是我国重工业和磷化工生产基地。斯泽夫任副市长时,正是国有企业最困难、职工下岗分流、企业破产等矛盾最突出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要当好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他没有畏惧、不回避问题,而是经常深入工厂、矿山,与干部职工研究走出困境的办法,人们称他为“平民市长”。
很快他就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德阳市的经济运行状况,他针对重点问题着手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使德阳市工业经济重焕生机和活力。在他任副市长的16个月中,斯泽夫直接与罢工和围堵市委市政府的职工对话八次。有一次在解决金河磷矿罢工事件中,他连续与各类职工对话长达30个小时。就这样,他妥善处理了各种群体事件,保证了德阳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年工业经济上升到四川省的第三位。到1998年底,德阳市综合经济指标由1997年的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3位,实现了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全省第一。
另一次转折是1999年6月,集团公司下属的东方电机出了股票事件,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和四川省委研究后,省委书记谢世杰说:“一个副市长有一百个候选人可以挑选,而东方电机这个总经理斯泽夫最合适”。就这样,斯泽夫又从政府回到了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东方电机也到了改革攻坚阶段,全国三年不上常规电站,各种矛盾将会非常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谁愿意放弃市长交椅而到风口浪尖上去呢?难怪人们都要问他:为什么又跳回“火坑”?他又一次面对严峻的挑战。但是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斯泽夫认为祖国的需要就是他的选择。
面对一万名职工生存的巨大压力,斯泽夫一手狠抓发展,一手大刀阔斧抓改革。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东方电机不但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而且还成功自主研究制造出三峡水电机组,具有了世界最先进的水轮机研发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峡机组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在世界同行业中引起巨大反响,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得到总理的赞扬。
临危授命 担当重任
2003年2月,国务院任命斯泽夫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这使他再次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简称东方电气)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53家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我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上任之初,面对全集团的扭亏和更大面积的“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等问题的处理,斯泽夫率领大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国内缺电的机遇,乘势而上。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集团快速发展,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顽强拼搏,务实创新,锐意进取,推进改革,加强管理,全力以赴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迅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全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四川经济的发展,为振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做出了贡献,使东方电气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
三年过去了,集团公司经营业绩发生了巨大变化:利润从2002年亏损1300万到2005年赢利23亿,居全国机械行业之首;年产量大大超过美国GE、德国西门子,居世界第一;截止2005年底,中国出口的30万千瓦以上机组中70%产自东方电气,同时集团在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国正在承建十六个电站工程,被排在世界总承包工程225强的第60位。
2005年,东方电气继续保持了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的记录,实现利润列中央企业中机械行业第一。同年,集团公司“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和所属企业东方锅炉、东方电机“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东方锅炉“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等一系列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东方电气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斯泽夫和他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把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目标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益和电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