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工资标准超30年因原企业破产,经市委和鞍钢协调后调入鞍钢工作,合同就签5年合法吗?

钢铁60年:从第一炉钢到21世纪绿色钢厂
轴承聊城市日轴承网上报价慧聪五金市场医疗产品温州康特:欲做医疗器械“潜力股”聊城市轴承日轴承网上报价——慧聪五金市场南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公示公告-第126号中国马鞍山瑞银:政策干预将推动中国钢铁业波动药品信息颠覆传统 医药物联网新模式诞生表示零部件李尔计划申请破产保护男装春季英国奢侈品品牌耶格Jaeger 2010男装新品(图)木地板地板木地板抽检近四成不合格 涉及部分名牌
【】“洋钉”“洋桶”“洋枪”“洋炮”……这些尚未从老百姓记忆中消逝的词语,道出了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全面落后。从战争的废墟上艰苦创业起步,到几代钢铁人顽强拼搏、改革创新,中国钢铁业不断壮大,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入21世纪,年产量已达世界第一的中国钢铁业开始走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钢厂的道路。
旧中国,钢或铁制的物品前总要冠上一个“洋”字,因为中国自己生产不出来。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一把足够硬度的挖战壕的锹和镐都要钢厂临时攻关。如今,中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钢在鸟巢、国家大剧院等恢弘的钢结构建筑里挺起脊梁。新中国钢铁工业60年,是一段在废墟上起步的奋进史,又是凝结技术创新的变革史。
自力更生:新中国炼出了第一炉铁水和钢水
“出铁啦!”“出铁啦!”在短暂的屏息静默之后,工人们望着滚滚涌出的“金龙”发出一片震耳的欢呼声。这是日,一个铭刻在新中国钢铁史上的日子——鞍钢2号高炉流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看着从出铁口奔腾而出的金色铁流,在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就在四个多月前的2月19日,东北重镇鞍山获得解放,鞍钢回到人民手中。二战期间曾遭受三次飞机轰炸的鞍钢,此时厂区千疮百孔,杂草丛生,设备破败不堪,生产全面瘫痪。一位日本昭和制钢所的冶炼专家预测“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
以“老英雄”孟泰为代表的鞍钢人,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修复建设,仅用了四个多月,整修一新的鞍钢2号高炉正式点火开炉。日,鞍钢正式开工生产,新中国的钢铁工业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盛大的开工典礼上,党中央发来贺信并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为工业中国而斗争”。
不久,鞍钢又炼出了共和国第一炉钢水。新中国“有铁无钢”的历史宣告结束。鞍钢成为新中国第一个钢铁生产基地。
“一五”建设时期,在“全国支援鞍钢”和“为鞍钢就是为全国”的口号下,12000多名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程建设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来,鞍钢建起了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炼铁高炉“三大工程”,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纷纷致电祝贺。
“一五”计划期间,是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一个黄金期。前苏联156个援建项目中有8个是钢铁项目,武钢、包钢等大型钢厂此时开始兴建。
针对我国钢铁布局十分不合理的情况,毛泽东提出了“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1955年10月,武钢青山厂区正式破土动工,10万建设大军从鞍钢等地涌入中原参与建设。日,毛泽东亲临武钢1号高炉观看出铁。这一刻,标志着武钢建成投产,也标志着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钢都诞生。
经过全国上下的一致努力,我国仅用了10年时间,钢产量就从1949年的仅15.8万吨,达到1959年的800多万吨,创下历史最高峰。
相关阅读:铁矿石谈判1再启 中钢协力推备案等级制钢协反对欧委会对我无缝钢管征反倾销税回顾:1987年中国钢铁工业大事记全记录出口稳步回升 国内钢材重现“价格优势”动态:各地政府重手关停落后钢铁企业技术引进:中国也能造出优质钢材
20世纪60年代中期,动荡的社会使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举步维艰。更加严重的是,我国生产板材的设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家电、轮船、汽车等工业所需要的板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50年代时,中国从前苏联引进了一些设备放在鞍钢。但是到了70年代,这些设备就远远地落后了。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每年还要进口五六百万吨的钢材,花了很多外汇。所以,当时周恩来总理就建议在武汉地区建立一米七轧机。”中国钢铁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说。
1974年,武钢从原联邦德国、日本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一米七轧机系统,引进费用将近40亿人民币,是当时最大的引进项目。
这是一次全盘引进。除了建厂房所需的水泥钢筋是国产的,整个设备,甚至连一颗螺丝钉都是在国外生产好再运到中国来根据图纸组装起来的。那时候,计算机的性能远不比现在,当计算机空运到武汉后,工人们已从机场到仓库修建了一条很平坦的路,汽车里面加上减震装置,仓库里的温度湿度都已检测到位,才把这台“宝贝”放进去。
日,一米七热轧机正式试轧。在场的全体工人都感到无比兴奋。当一块钢在机器上走过来时,很多人都跟着一块儿走,直到钢卷上卷、卸下来。热轧机一次就试轧成功,现场响起工人们一片欢呼声,也创造了世界轧钢史上的奇迹。
然而,1981年正式投产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前工序与一米七轧机生产要求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因为我们确实对这套设备的掌握和管理不行,水平差距很大。日本人就不相信中国人能管理。他们说这套轧机要像这样下去,不到3年5年就会变成一堆废铁。”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钢第一副经理、总工程师张寿容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中国的科研人员能否熟练使用计算机这样的“洋设备”,如何消化引进的技术、培养自己的人才?武钢人经过努力终于战胜了这个挑战。
这套设备的数模是按照轧制厚的钢板设计的,但根据当时国民经济的需要,必须能够轧制出薄板。武钢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研究计算,终于成功地改造了“洋数模”,并对计算机程序做了16项改革,轧制的钢种从十几种增加到了60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米七工程的建设拉开了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的序幕,中国开始有了第一套现代化的炼钢设备、热轧设备和冷轧设备。”吴溪淳说。设备的引进开创了我国冶金行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先河,改变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品种结构,提高了我国钢材的自给能力,有力地支撑了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相关阅读:铁矿石谈判1再启 中钢协力推备案等级制钢协反对欧委会对我无缝钢管征反倾销税回顾:1987年中国钢铁工业大事记全记录出口稳步回升 国内钢材重现“价格优势”动态:各地政府重手关停落后钢铁企业全电脑操控:难以置信的数字化炼钢
日,在上海宝山区月浦以东的滩涂上,随着一根钢桩“咣”地一声落下,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建设的帷幕拉开了。这个临海而建的钢厂,设计规模为年产钢、铁各600万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工程立项。
70年代的中国,炼铁高炉多是几十到几百立方米的中小高炉,能源消耗多、污染大、产量少,轧钢方面,除了武钢的一米七轧机以外,不少钢铁企业还是在陈旧落后的设备上生产着,钢铁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小平同志1978年考察了日本新日铁钢铁公司。当他看到人家已经是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钢铁生产,而我国起码比人家落后了20年的时候,他就指出中国必须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才能使我国钢铁工业较快地发展。”吴溪淳回忆道。
然而,从打下第一根桩到1985年一期建成投产,宝钢一直面临着“要不要建、能不能建”的争论。当时,以鞍山钢铁集团为代表的传统钢厂,要么是依矿山、煤炭资源而建,要么就在市区,因此单单是宝钢的选址问题,就曾引起业界质疑,更不用说花那么多钱引进国外技术了。
在争议纷纷的1979年,邓小平在当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说:“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这句话成为支撑宝钢建设下去的最大动力。
当时中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1300多万吨钢材,花费大量外汇。而宝钢的引进目标就是生产国内需要、但目前却生产不出来的先进钢材来替代进口。工程早投产一天,就会多节约一些外汇。
历史证明了伟人的高瞻远瞩。1985年,宝钢一期工程投产第一年就实现保本微利,之后又实现了利税连年大幅度增长。日宝钢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宝钢人曾自豪地算过一笔账:已上交一个宝钢,还掉一个宝钢,新建了一个宝钢。
与此同时,宝钢设备的国产化率逐步提高。一期的国产化率仅为12%,二期为65%,三期达到了85%以上,已经从单纯的引进,变成部分引进,直到走上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之路。
如今,宝钢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份额比重最大的钢铁企业。
走进今天的钢厂,无论是宝钢、武钢还是鞍钢,现代化的钢厂里没有大量挥舞钢钎汗流浃背的工人、没有尘烟弥漫的场景,炼钢主控室内,一道玻璃幕墙把现代化管理解读得惟妙惟肖:幕墙外,钢花飞溅,热浪滚滚;幕墙内,洁净的工作台前,工作人员操作着电脑控制着炼钢的进程。仅仅30年,中国钢铁业的变化让人惊叹。
自主创新:新一轮的自力更生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由计划转向市场初期。“共和国长子”鞍钢开始面临产品质量差、订单萎缩、设备老化、发不出工资等严重困难,甚至到了破产边缘。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的刘玠,1994年从武钢调入鞍钢担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95年,刘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一个记者问道:“国有企业不改造、装备落后叫做等死,搞改造,要借钱,付不起利息,叫找死,你怎么看?”刘玠回答说:“鞍钢既不能找死,也不能等死,我们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
这条道路就是自主创新。他提出“高起点,少投入,快改造,高效益”的技术改造路线。“我们没有钱,眼睛就向内看,从自身找潜力,找发展空间。”
1995年,刘玠提出要投资80多亿元建设1780热连轧生产线。当时,亏损严重的鞍钢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许多领导和职工对于这个项目的前景并不看好。然而,终于建设起来的1780项目竟成为鞍钢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后来的鞍钢人将这个项目称做“鞍钢的希望工程”、“鞍钢印钞机”。
两年后,鞍钢又自主研制建成了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即1700项目。“我们仅用了几年时间,引进技术,通过集成创新,为我所用;又通过自主创新,率先实现了国内热连轧、冷连轧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设备的开发。鞍钢向济钢成套输出了1700项目,成为国内第一个既能提供钢材又能提供技术的企业。”刘玠说。
三峡二期工程右岸水轮机组涡轮钢公开招标,可是国外公司不参与投标,使我国处于一个非常紧迫、尴尬的局面。“鞍钢能不能生产?实践证明,鞍钢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试制,最终提供了7000吨涡轮钢。严峻的事实提醒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关键的技术是买不到的。”刘玠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语气依然激动。
鞍钢人从自主创新中尝到了甜头。20世纪90年代末,人均年收入只有9000多元,2007年底已达到3.7万元。如今,他们开始期待一个新时代的开启,60年前的那些荣耀即将归来。
相关阅读:铁矿石谈判1再启 中钢协力推备案等级制钢协反对欧委会对我无缝钢管征反倾销税回顾:1987年中国钢铁工业大事记全记录出口稳步回升 国内钢材重现“价格优势”动态:各地政府重手关停落后钢铁企业绿色钢厂: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之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突破了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连铸、高炉长寿、高炉喷煤、转炉、连轧化和综合节能6项关键共性技术,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得到大大优化。吨钢综合能耗从1990年的1610千克标准煤下降到2007年的632千克标准煤,为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钢产量逐年提高。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钢产量突破2亿吨的国家,2008年又翻番突破5亿吨,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这一时期对钢铁工业的宏观调控被纳入中央视野。
“过去中国钢铁业是从无到有,为了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走了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而现在钢产量已经超过5亿吨,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继续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显然行不通,只有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钢铁业才能迎来新的大发展。”吴溪淳说。
为了改善首都环境,办好2008年奥运会,扎根于北京石景山地区90年的首钢服从国家需要,搬迁到河北曹妃甸进行二次创业。这也是首钢的一次机遇。2007年“五一”劳动节,温家宝总理来到正在兴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视察。他说:“首钢不是一般的搬迁,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首钢京唐钢铁厂要打造成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示范厂。”
首钢京唐钢铁厂作为我国第一个靠海钢厂,具有设备大型化、工艺流程紧凑简洁、技术先进和产品高端等显著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方向。
2008年9月,鞍钢营口鲅鱼圈分厂竣工,其钢铁项目清洁生产指标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强对铁素资源、能源、水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和再利用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如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厂是顺应时代的科学选择,制约因素将成为推进钢铁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中国钢铁业只有在设备、产品、质量、工艺上接近或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才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最终替代进口。
相关链接:新中国钢铁业的第一
第一炉高温合金在抚钢诞生1956年初,国产仿苏米格飞机和即将研制的新型飞机,需要用国产高温合金替代进口高温合金制造涡轮发动机,冶金部党组决定由抚顺钢厂承担研制任务。抚钢接到任务后,成立了由黄旦平、唐凤勇、俞善元、叶济生组成的第一研究室。3月中旬,3位苏联专家来到抚钢,同科技人员共同研讨试制方案。3月26日,第一炉高温合金GH30在抚钢一炼钢车间3吨电弧炉试制成功。这是新中国第一炉高温合金。
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厂在首钢诞生1964年,我国第一个3×30t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厂在首钢诞生,这是我国在没有从国外引进任何软件、硬件的条件下,自己建设的当时最先进的炼钢厂。氧气顶吹转炉是年由奥地利开发的新炼钢方法。此前全球主要采用平炉炼钢。但由于平炉冶炼周期长,生产效率很低。20世纪80年代,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厂年产钢达到200万吨,荣获“功勋转炉”称号,被誉为“世界上转得最快的转炉”。
第一批石油套管在包钢诞生1975年7月,包钢生产的第一批140mm石油套管正式下线,共3197支,总重量600吨。这批石油套管被送往大庆油田作模拟射孔试验。试验表明包钢的石油套管其射孔性能与日本同类产品基本相同,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这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批石油套管,它的诞生结束了中国石油套管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第一块宽厚钢板上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用宽厚钢板全部依赖进口。为此,国务院决定,建设中国自己的宽厚板生产基地。中国首家宽厚钢板生产基地最终定址河南舞阳。日,雄卧在厂房里的“轧机之王”——4200mm轧机终于建成投产。在国人期待的目光中,共和国的第一块宽厚钢板在舞阳钢铁公司呱呱坠地。
第一块特钢板“争气板”1978年10月份,国家给舞钢下达了生产高能物理直线加速器用铜钢复合板的任务。这种板当时全世界只有德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但进行了技术封锁,在国际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日,舞钢成功轧制出新中国第一块大型铜钢复合板,被国人誉为“争气板”。从此,我国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建设所用特殊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第一卷冷轧取向硅钢在武钢诞生日,当第一卷取向硅钢从热处理炉顺利下线时,现场顿时一片欢腾。我国冷轧硅钢依赖进口的历史由此改写。如今,武钢冷轧硅钢的产量从7万吨发展到近200万吨;产品覆盖航天、电力、电讯等领域,替代进口,为国家节约了巨额外汇。相关阅读:铁矿石谈判1再启 中钢协力推备案等级制钢协反对欧委会对我无缝钢管征反倾销税回顾:1987年中国钢铁工业大事记全记录出口稳步回升 国内钢材重现“价格优势”动态:各地政府重手关停落后钢铁企业
五金建材我国中国已成为五金建材产品的最大出口国青岛服装行业青岛纺织服装业仅一成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福州福州市关于晋安区医院进口呼吸机采购招标公告服装消费者“山寨”服装换季陷阱多 令人防不胜防保加利亚长城长城汽车公司在保加利亚建设年产能5万台组装厂业主施工方3.15与您同行 涂料装修内幕你知道多少疫苗狂犬病专家提醒:狂犬病疫苗不宜自带注射国际市场服饰品牌鸿星尔克亮相全球最大体育用品展会艾滋病药物抗艾仿制药或成为中国药企的新财路 本田新款本田混合动力车Insight在日本热销设备原料药[第63届APIchina展商风采] 上药集团中国五金行业艾威博尔杯09年度五金十大评选千龙网总监现场提问风云人物概念车现代概念车闪耀日内瓦 采用全新太阳能电板医院山东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义乌市义乌第五届中国义乌汽车用品零配件展览会新闻通告橱柜品牌洗牌仍在继续 2010橱柜业四大发展动向价格橱柜装修价格有底线 揭密五大主材料最底价中国佛山市第四届中国(佛山)国际金属工业博览会
公司版权所有[转载]丢掉《鞍钢宪法》工人还是领导阶级吗
边缘化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恶果之十一(上篇)
丢掉《鞍钢宪法》工人还是领导阶级?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国的国体首要的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如何坚实保证工人阶级实施对企业,对国家的领导权,《鞍钢宪法》是个伟大的创造。可自改革开放之后,《鞍钢宪法》竟被抛得几无踪影。而工人都沦为打工仔,还能领导企业和国家吗?不能领导企业和国家算啥领导阶级?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的基础大面积塌陷,这个国体能不不倾斜,这个国体能不倒塌?!
一、《马钢宪法》的要害是工人没有管理权
资本主义的企业,资本家无疑是产权所有者,自然也是是管理者。而社会主义的企业产权归全民和集体所有,那么,谁是管理者,这直接决定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马钢宪法》的基本内容。新中国建立后,如何抓国有企业,当时照搬的是苏联模式,实行的是《马钢宪法》--苏联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管理模式--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的企业经验,其特点是:实行“一长制”的厂长负责制;实行依靠少数专家搞科研,不搞群众性的技术革命;实行一套繁琐的规章制度治厂,将工人当物件管理;实行搞物质刺激抓生产,否认精神力量的作用。《马钢宪法》的管理模式,基本沿袭了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模式。将工人置于生产要素的范畴进行管理,让工人被动的接受管理,让工人简单的服从管理。
根本在于劳动者无管理权。《马钢宪法》在新中国初创工业经济时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包括官僚主义、呆板僵化、工人没积极性等。其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马钢宪法》没将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经营,从根本上区别开来,《马钢宪法》还没有脱离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模式。以致后来苏联企业劳动效率低下,直至走向解体,都同没有改革《马钢宪法》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
对此,毛主席曾深刻指出:苏联明确了“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到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力。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毛泽东读社会主义经济的谈话与批注》275页)。劳动者没有管理权,就绝无其他权利的保证!工人没有管理企业的权利,没有管理国家的权利,就绝不能成为领导阶级。管理权,就是领导权!结合近30多年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正反两面来看,毛泽东当年是如何高瞻远瞩!
二、《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新中国建立后,如何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发展道路,能确保工人阶级当家作主,能确保工人阶级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能确保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能确保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而这“四个确保”中,则直接体现为如何确保工人阶级对工业经济的领导,这是急迫解决的重大课题。
就在苏联撤走专家这样一个历史时刻,鞍山市委向中央上报了鞍山钢铁公司《关于工业战线上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报告》,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上批示,宣称“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毛泽东的批示全文:鞍山市委这个报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兴,不觉得文字长,再长一点也愿意看,因为这个报告所提出来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鞍钢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职工十多万,过去他们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他们认为“马钢宪法”(苏联一个大钢厂的一套权威性的办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前的情形,这是第一阶段。一九五九年为第二阶段,人们开始想问题,开始相信群众运动,开始怀疑一长制,开始怀疑马钢宪法。一九五九年七月庐山会议时期,中央收到他们的一个好报告,主张大跃进,主张反右倾,鼓干劲,并且提出了一个可以实行的高指标。中央看了这个报告极为高兴,曾经将此报告批发各同志看,各同志立即用电话发给各省、市、区,帮助了当时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现在(一九六○年三月)的这个报告,更加进步,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这是第三个阶段。现在把这个报告转发你们,并请你们转发所属大企业和中等企业,转发一切大中城市的市委,当然也可以转发地委和(小)城市,并且当作一个学习文件,让干部学习一遍,启发他们的脑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在一九六○年一个整年内,有领导地,一环接一环、一浪接一浪地实行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城乡经济技术革命运动(中央转发《鞍山市委关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报告》的批语)。
三、《鞍钢宪法》确保了工人阶级领导企业的地位
毛泽东满怀激情的欢呼: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那么,这个宪法的核心和意义在哪?
1、“鞍钢宪法”的五大基本原则。“鞍钢宪法”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大基本原则,即,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其中,“两参一改三结合”包括: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这五条成了当时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原则,被广泛宣传和推广。“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工人劳动、干部管理的分工模式。让干部管理的同时也学习劳动技能和经验,很多管理的经验是从群众中来,这样可以减少干部与工人之间的摩擦,提高管理效率。工人参与到管理中,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带来管理效率的改善。发动“群众技术革命”,为企业不断创造活力,增强竞争力。
2、最为核心一条就是参与管理。《鞍钢宪法》的应运而生,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对这个意义能讲出很多很多,诸如,区别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工厂的根本不同,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厂原则;打破了旧分工体系的束缚,使人从单一的岗位上解放出来,从而人性得到自由的发挥,有效的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改善劳资关系,最终带来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而实际上《鞍钢宪法》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保障了了工人群众管理国家,管理工厂,这个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
对中国人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鞍钢宪法”的诞生,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事件。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将沿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上不断前进,那“鞍钢宪法”的诞生则标志着站立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找到了如何确保自己当家作主,并确保中国社会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有效途径。所以,毛泽东唯一一次将鞍钢的企业管理经验,置于宪法的地位,可见意义不凡,意义深远。
3、受到西方企业的顶礼膜拜。无论“苏东”的企业按《马钢宪法》管理,还是西方企业按福特式分工体制管理,都遇到劳资冲突尖锐,工人无积极性的怠工,生产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为此,西方的资本家也在寻求新的管理模式,就是如何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适当提高工人的地位。
毛泽东所推崇的《鞍钢宪法》一出现,就以其最早并鲜明地向僵化的福特式分工体制挑战而令世人瞩目。先是日本,随后是欧洲和美国,许多工业管理学家、资本家都来顶礼膜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罗伯特·托马斯明确指出,“毛主义”是“全面质量”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即充分发扬“经济民主”——两参一改三结合——恰是增进企业效率的关键之一。“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团队合作”。日本的所谓“丰田生产方式”,就是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团队合作”,每人不固守僵化的技术分工,随时随地解决“无库存生产方式”中出现的问题。
《鞍钢宪法》的产生,深刻的影响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现在西方企业管理中,很多突出人的因素的措施,都取自《鞍钢宪法》,也极大地缓解了劳资冲突。所以说,《鞍钢宪法》深刻影响了世界,这毫不为过!
四、《鞍钢宪法》更体现领导阶级对国家管理
按《鞍钢宪法》的精神,在确保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毛泽东更直接在工人阶级中提拔大量人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直至参与国家管理。
在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工人,被提拔起来的企业管理者、国家领导人中,其著名代表人物有:倪志福,北京永定机械厂钳工曾任厂长,直至中央政治局委员;吴桂贤,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当挡车工,直至国务院副总理;张百发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一工区青年突击队队长,后任北京市副市长;李瑞环,北京第三建筑公司工人,任北京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北京建筑木材厂党总支部书记,北京建筑木材厂党委书记,直至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等。
毛泽东时代的工人阶级是多么自豪,多么扬眉吐气!
五、“一长制”丧失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就是这样一部经过艰辛探索,经过反复实践,又经毛泽东确立,成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还让西方企业管理竞相模仿的《鞍钢宪法》,自改革开放的大潮一起,就首当其冲的给搬开了。在企业中实行了“一长制”,即,厂长、经理负责制。《鞍钢宪法》已绝口不提,《鞍钢宪法》成尘封往事。抽样调查1000个40岁以下的工人,几乎无人听说什么《鞍钢宪法》,而抛弃《鞍钢宪法》,无疑就抛弃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其具体表现为四点:
1、工人阶级对改革根本没有发言权。正如毛泽东所言:丧失了管理权,这个“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就拿国有企业改革来说,工人甚至连发言权都没有。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哪个是从工人中产生?哪个是走群众路线产生?改革开放的蓝图是工人这个领导阶级设计出来的吗?非也!都是一伙精英们闭门造车,为利益集团谋利益,甚至为西方和平演变做手脚,而设计出的种种改革方案。
工人不仅对改革的方案无发言权,对改革过程的中饱私囊更无发言权。改革是对自身机体的一种完善,革命是对整个社会所有制的变革,如果将中国的改革等同于改制,那无疑就是复辟。而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恰恰几乎就等同于改制,将40多万个国有企业低价一卖,甚至白送,这其中中饱私囊的名堂五花八门,可工人只能听之任之。现在中国的公有制经济只在城市经济尚存28%,国企的深入改革还要改制吗?如果在改掉这部分,那中国还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吗?
2、大量产业工人被剥离出工人队伍。在企业改革中,真真因应了毛泽东所言:没有管理权,连工作权都丧失了。随着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那是近亿万工人丧失工作权的下岗失业,是领导阶级社会身份的丧失和转变。有近亿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工人,被用一两万元就买断了工龄,而永远清理出了工人阶级队伍。有一部分转变成小私有者,还有一部分成为资本家的打工仔,更多的“50”式则失业。中国的工人阶级由领导阶级,突然成了社会的弱小阶级,也是弱势阶级,还是社会急于甩掉的包袱,这真是冰火两重天。而《我们走在大路上》和《从头再来》,这两首唱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工人歌曲,就是对这两种命运的深刻、生动、形象的写照,一首是时代的赞歌,一首是时代的挽歌!
就在产生《鞍钢宪法》的鞍钢,50多万职工就下岗了44万多。当时改革说为了扭亏,可鞍钢以减掉这么多工人为代价的改革,鞍钢盈利了吗?鞍钢不还在亏损?今年,何止鞍钢,全国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已超过3万亿,行业负债率达69.47%,负债和亏损已达到登峰造极。中国钢铁业离全行业破产已经不远,这还将拖累银行业下水!
一汽是中国第一家汽车企业,在分离下岗工人,付出巨大改革成本后,不把精力花在开拓民族品牌汽车上,甘于给大众和丰田打工,一汽盈利都自于给外国汽车打工所得,三十年来打造不出一个优质品牌。去年,因为旗下日本品牌汽车销量不佳,一汽更成国内十大车企里唯一亏损的企业。一汽建厂之初在圈了很多地,趁房地产“躺着也能赚钱”的时机,一汽把早年的圈地用来融资盖楼赚快钱。一汽高层也趁机玩起“乾坤大挪移”,几经转手就将圈地“圈”来的100亿元“无影无踪”了,一汽栽倒在房地产的江湖,这凸显国企迷失了改革发展的方向。
3、国有企业的工人社会地位每况愈下。国有企业的工人,应该最能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可他们一旦丧失了管理权,其社会地位也每况愈下。
工人基本丧失向上循环的渠道。自改革开放之后,就是在仅存的国有企业中,工人要想成为管理者,那是痴心妄想!30多年过去了,谁见过国有企业从工人中提拔过一个厂长?谁见过从工人中提拔过一个镇长?现在谁见过从工人中提拔过一个市长?现在谁见过从工人中提拔过一个党中央领导?工人不能直接管理企业、国家,他们算什么领导阶级?而且,由于社会种种腐败不公,还斩断了工人、农民等基层劳动者子女,其他向上循环的通道。中国的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有何出头之日?
工人与企业高管收入百倍之差。就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工人不仅丧失了管理者的身份,在劳动报酬上,与精英管理者的收入,由毛泽东时代的基本无差别,到现在其差别都达到几十倍、上百倍。全国的工薪族的工资90%都在2000元上下,而有的国有企业管理者竟年薪拿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在如此不公的分配制度下,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劳动光荣吗?当工人光荣吗?
工人与企业高管距离天壤之别。《鞍钢宪法》规定“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现在企业的管理者参加劳动吗?他们连劳动现场都懒得去。企业管理者高高在上,企业工人只能埋头干活,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人已形成了猫和老鼠这样两个阶级。面对企业恶性事故急剧上升,以致国家反复出台文件,要求煤矿的管理者要跟班下井,可就是这样的跟班要求,都落实不了。矿难死了那么多矿工,怎么不见死一个企业领导?反过来说,如果“干部参加劳动”,矿难能出这样频繁?能死这么多人?
&全国人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而从工农代表在全国人大中逐渐影稀,已清楚表明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基本全面丧失!1975四届全国人大,工农代表占51.1%,之后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比例持续下降,至第十届,一线工农代表所占比例不足4%。至于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情况基本如此。
4、农民工成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出现了两亿多的农民工,就从这个称呼看,理论上都没界定清楚,他们到底是农民,还是工人。说农民,可他们几十年在打工;说工人,他们又拥有土地。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以其极其廉价的劳动力,高速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30多年的前行,他们是当今最为辛苦的社会群体,又是最卑贱的社会群体,最被蔑视的群体,最缺乏社会保障的群体,最受欺压盘剥的群体。甭说他们是领导阶级了,他们连应得的那点低廉工资,他们连自己基本的人身权利都难保障。
全面抛弃《鞍钢宪法》,全面实行“厂长负责制”,全面否定党的领导,全面否认工人阶级的领导,工会组织代表了工人利益吗?各地的工会都提升为与检察院、法院、宣传部、组织部一个级别的单位,也是群团组织中级别最高的单位,工会主席还是当地党委的常委。可工会都干了什么,维护了工人阶级什么利益?为工人阶级发出过什么声音?基本是白吃饱,基本是聋子耳朵——摆设!
王婆卖瓜(105)
笔者结合本文的写作,就如何选题,有几点体会和博友交流。
其一,选择空白题。不是说“于无人处有奇观”吗?不是说“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进入无竞争领域”吗?选择没有人研究的课题,填补研究课题的空白,其意义就在于此。笔者研究的这个有关丧失“鞍钢宪法”,就丧失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的主题,不仅自今还没有人研究,还长久的被理论界和舆论界忽视到遗忘的程度。
其二、选择大主题。主题越大,价值越大,或者说,主体价值越大,主题越大。笔者研究的这个课题,可以说,是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个重大实践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同这个问题紧密相连。
其三、选择需破解的主题。历史总是在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能解决的问题中前行。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重新提出要坚持“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明确要求各级人大要增加基层劳动者的数量;习近平“五一”接见的劳动者,多是来自基层的岗位;习近平已要求强化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等等,这让笔者看到,历史到了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向总书记建言:真要坚持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那就必须坚持《鞍钢宪法》!
(这是笔者写作“边缘化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恶果”之系列博文第17篇(被删掉一篇):有兴趣的博友可点击下列题目看前16篇:)
与本篇系列博文密切相关的还有七篇:
一个重大课题:如何确保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忠新的这篇博文,又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如何确保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国有企业的全民所有制性质;坚持深化改革沿着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前进。
&诚然,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化为“自为阶级”是要有一个过程,但我们促进其转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应该是实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管理者与劳动者的结合、党的领导与企业管理的结合,而不是两者的分割对立。背离这些原则,搞什么“一长制”、“专家路线”、“精英治厂”;削弱党和工会在企业中的领导与参加管理的地位、作用等等,实践证明:必然会导致企业家、管理者和工人群众的对立,淡化工人的“主人翁”意识,而影响工人积极性的调动,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鞍钢宪法”和其他“大法”或历史经验总结一样,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但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群众路线等因素却不能否定。特别是在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当今,更应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对先辈与群众的心血结晶视而不见。
&毛泽东同志最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集体智慧作为制订政策与策略的基础与依据。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为英明之举。面对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现实,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选准了“突破口”。我们的企、事业管理者和企业家们,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是不是需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所管辖的企业是不是坚持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
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被谁代表了
&看到《鞍钢宪法》四个字,有些陌生,从来没听说过《鞍钢宪法》,心中嘀咕,与现在人们生活有关吗?与老百姓关注的问题相联系吗?
&&&&因为生疏,决定从最喜欢的《王婆卖瓜》先看,原来是讲工人阶级的权益,与普通劳动者息息相关的问题。更没有想到《鞍钢宪法》的管理模式,曾经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深刻影响过世界。这个宪法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工人阶级参与管理。当下,谁还在提工人阶级?更不要说工人阶级的管理权。如果说,再没有人来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呼吁,也许,过不了多久,现在的孩子们就不知道有“工人阶级”这个词语。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鞍钢宪法》的管理模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工人阶级成了改革开放受到伤害最大的主体。精英们的改革已经成为民众的贬义词,“深化改革”已经在老百姓那里成了“深恶痛绝”!改革的红利到底让哪些人得了??工人阶级的地位每况愈下,许多企业出现了停产、半停产,大量工人下岗、领不到工资,生活陷入困境,有的被永远清理出工人阶级的队伍。农民进城从事工人阶级的工作,他们是当今最为辛苦的社会群体,又是最卑贱的社会群体,最缺乏社会保障的群体,最受欺压盘剥的群体。他们连生存权都无法保障,更不要说发言权、参与权、管理权,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在关心他们?到底有多少法律落到实处在保障他们利益?就连他们应得的那点低廉工资,都要在大年三十苦苦哀求,多数时候都无法得到解决。
&&&&&谁不知道工会是一个摆设,现实就那么奇怪。明明是“父母官”,却“当家不为民做主”,本应该自己享受的权益,可不知道被谁“代表”了?损害工人阶级利益的改革,损害民族工业的开放,是造成中国社会种种矛盾激化,引发动荡的主要原因。纠正错误,还工人阶级的权益,迫在眉睫!
改革不能以牺牲工人的根本利益为代价
在我们这一代人不加思考,能出口就能成章的就是: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人阶级是顶天立地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工人阶级是硬骨头。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依靠力量。毛泽东时代,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当一个工人是很自豪的。
&&&&可如今有谁不知,自从改革开放后,这工人阶级的地位可以说是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不要说领导阶级了,有些方面恐怕连农民都不如,完全沦落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草民。快沦为奴隶了,创造了社会财富的阶级成为最苦的人。
&&&&谁能把工人的问题处理好?相信习总,相信新的一代领导班子。
有什么能替代毛泽东的管理理论
毛泽东是最伟大的管理理论者,他总结出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理论,比有几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理论要先进。
毛泽东还是伟大的管理者,他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国最伟大的历史时代—毛泽东时代。那个时代让老百姓真的是扬眉吐气,真的有当家做主的感受。
毛泽东倡导的民主集中制和21世纪我们倡导的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基于事实、持续改进的思想完全吻合,可以看出他老人家的思想的先进性!
比较悲哀的是“精英”们否定了毛泽东的理论,可他们拿出了一个新的系统与可以操作的理论吗,没有,根本没有!现在是新的没有,老的又觉得丢面子,这本身就不实事求是!
但愿习总能总结30年的经验、客观及早能把中国带入良性循环的道路!&
10-0830.丢掉《鞍钢宪法》工人还是领导阶级?--边缘化毛泽东思想产生的
10-0831.丢掉《鞍钢宪法》国企腐败如大江决堤--边缘化毛泽东思想产生的 10-0332.李捷:...
www.xn----/&&
.cn/s/articlelist__0_1.html&
丢掉《鞍钢宪法》工人还是领导阶级…
10:12. 两极分化十分严重:蕴藏三大深刻危…
为中国官场堕落的成因“把脉”.
/dpool/blog/s/blog_6fe2.html&
-&边缘化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恶果之十一(上篇)&丢掉《鞍钢宪法》工人还是领导阶级?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有三篇博文被网站列为相关博文推荐
不抓思想建党&中共是自动解除武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龄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