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买啥耳机呢 杂食耳机推荐 入耳

为HD598正名:易推杂食的好耳机— Sennheiser 森海塞尔 HD598 开放式头戴HiFi耳机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为HD598正名:易推杂食的好耳机— Sennheiser 森海塞尔 HD598 开放式头戴HiFi耳机
追加修改( 09:45:46):目前由于新玩了一些耳机,低价位耳机还有SHP9500和Ad900X也不错,我都晒了,可以参考一下。这阵玩耳机,就对耳机的打折推送比较关心。恰巧主站推送了这货:& 值437 评论1k 收藏479&曾经看过数毛多的HD598评论,被批的很惨那。。。不过现在玩了几个前端和耳机,尤其玩过HP11以后,发现数毛多的评测器材实在有够差劲,而且评价根本不靠谱,但是看看照片不错。又去打架坛翻了翻,发现这货评价其实还不错,普遍认为卖2k3是吃饱了撑的,但是1k左右还是很值的。之前海淘最低价好像也要1k左右。看看JD行货:&&最低价格是1600左右。买买买!不合适大不了平出,反正亏不了。转X中X爆仓,结果狂拖了将近两个月才到手。。。箱子到手很完好,无任何挤压,转X中X最近虽然分箱有点烦人,但是确实货物安全度提升了不少,有利有弊吧。跟live2盒子比大小。稍微窄了点,厚度差不多是2倍。盒子正面能打开。盒子背面。上面介绍了耳机线的拆装方式。封条。这个封条一旦打开就没办法弄回去了,还不错。不过我还是开口处加个胶贴心里踏实。打开盒子,里面很简单,就一个吸塑托,上面放着耳机和一个6.3转3.5的接头。。。擦,同样是原价2K2+的耳机,这待遇和HD650差太多了吧,好歹给个海绵内衬,我不用的时候可以当耳机收纳盒用啊。。。你弄成这样我妥妥的就扔了。。。上部一个卡扣,下边两个卡扣,打开后才能取出耳机。这地方设计的倒是挺好。吸塑托上面与耳罩接触的地方都粘上了缓冲泡沫,还算用心。我还是觉得你弄一整块海绵不好吗。。。盒子里面衬了一块板子。我总觉得这种银闪闪的显得很山寨,白色的硬质板不就得了,还省钱。放这块纸板可以挡住顶部的舌头,让耳机放进去时候不会卡住。这点不错,不过我觉得弄成650或者600那样多好。。。卖的比600还贵啊。。。取出耳机。外观是很典型的森海风格。耳机单元我觉得看着比600和650好看,更圆润一点。与各种网络图片看着的感觉不同,这货颜色其实不是泛黄的象牙白或者米黄,而是土黄色,或者说屎黄色。。。颜色这一点略失望。大家可以看看我后面拍的特写照片的颜色,你看到的基本就是实物的颜色。宽度适中的头梁,椭圆向前倾斜的单元,没有中间那个森海的logo也能看出是他家的东东。头梁和耳机单元的连接柱比600和650的好看,600的小细连杆和转轴我总怕它断了。。。598可能是因为要走线所以粗一些。耳机单边入线,我很喜欢,这种比较方便。头梁用皮质包裹,顶部有森海的logo。这个头梁做工我觉得比HD600和650的塑料头梁显得有档次。头梁的缓冲垫也包裹皮质,内部是柔软的海绵。这里看着比较好看,但是实际使用中并不如600和650直接放裸露海绵舒服。头梁的皮质衬垫。由于皮子的弹性远不如海绵,因此在佩戴时候它会减弱海绵的弹性,600的头梁的海绵可以做到贴合头顶的曲线,但是598的皮质衬垫由于皮子本身有一定的张力,因此虽然摸着海绵很软,但是实际上无法贴合头顶曲线,会对头顶最上部造成一定的压力。之前网友各种称赞598的舒适度,但单就头梁来说,它是不及600和650的,更不要和拜亚的990pro比了。990pro是我目前接触过的耳机里头梁最舒服的,其次是he400i。其实he400i如果不是它的单元太沉,在260g左右的耳机如果使用he400i的头梁,舒适度可能是最好的,毕竟只有钢片和单薄的皮质头带,重量可以做到很低。头梁侧面有仿桃木的装饰,我个人觉得不如纯色,略显老气。仿桃木装饰下是森海logo,在下面是盲文L。方便在黑暗中分辨左右。不过这耳机是单边进线,线在左边,摸一下线就能分清楚,比摸这个快。耳机单元。外面的金属网罩内有森海logo,网罩周围也有一圈仿套木纹的装饰。这颜色,尼玛太像汽车的中控了,简直有种穿越感。。。单元外网罩特写。网罩里面有森海的Logo,看起来挺上档次,比600和650的裸露单元和塑料保户杠好看多了。不谈音质,这个耳机的外观设计还是深得我心的,让我有一种把HD600或者650的单元改造一下塞到598里的冲动。耳罩是棕色的,跟仿桃木的装饰条是一个颜色。耳机配色略嫌老气,其实主题如果颜色能亮一些,更接近白色,耳机的整体风格会显得年轻活泼很多。耳罩是椭圆形,贴脸的部分是个弧形的面,结果降低了舒适度。。。椭圆形导致前后距太短,正好压在了后耳根鼓起来的地方,而且耳罩贴面的地方突起,导致压力很集中,导致本来耳罩很宽大,很柔软,却不能很好的分散压力。。。负分啊!满满的槽点。。。要是与脸接触的面是平的,舒适度绝对会大幅提升。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耳机的单元是倾斜放置的。这样据说能获得更好的声场和定位效果。耳机的LR声道标识在耳机后部,正好是你拿起耳机来就能看到的地方,很贴心。在耳机头梁外侧或者内侧翻找LR挺蛋疼的。头梁内测有型号HD598标识。梁和单元间有个橡胶衬垫缓冲,以免单元和头梁互相磨损影响美观。设计很用心,不愧是德国设计。耳机从L单元单边入线。单元这边的插头是2.5的,分四路,也就是说可以改平衡线。耳机线是黑色的,个人觉得用耳机同色或者白色的线会更好看,虽然可能容易脏。这个插头有锁扣,要插进去拧一下,防止脱落。但是个人更喜欢卡的没那么紧的插头,这样万一犯二或者线被扯到的时候插头会从耳机单元上脱落,不会把耳机拽到地上去,所以我用时候都是只插上不拧的。耳机线3m,耳机默认是6.3头,要使用3,5插头需要转接套。。。明明是个定位直推的耳机,默认线材3m,6.3接头,森海你是要闹哪样。。。与3.5mm转接头合体,长度约有10CM。HD600是默认3.5带转6.3接头,HD650虽然默认6.3但是人家转3.5的接头是个延长线啊,3.5那头很的,莫非是为了卖自家的默认3.5mm接头1.2m线吗,太阴险了。。。与Z1合体。看到这张图,你还想手机出街吗&06MX自带6.3接口,倒是还算方便,万幸啊。。。重量246g,相对比较轻,托重量的福久带舒适度还不错。如果说外观给我留下了不错印象的话,那么音质就真是只有惊喜可以形容了。这货到了以后煲了三天,抓过来开始听。看看参数,50Ω,112db,比很多塞子的灵敏度都要高了,果断插手机直推试一下啊。很意外还不错,虽然低频听着散,而且稍微有点闷,但通透度和整体素质比live2还是强了不少,大编制有些应付不来,但是人声妥妥的没问题,还挺有味道,这货带到公园里手机直推听听歌还是没问题的,如果你暂时没有前端,把它插在笔记本或者手机上,声音也不会让你失望的。目前我接触的大耳有live,live2,HE400i,X1,X2,HD600,DT990pro,Q701,SEA-1000,这货是直推效果最好的。只要2只live2的钱,我觉得真是值了。接下来试试上砖。插到06MX和08MP上,感觉素质是逐级上升的,正好最近申请了X2和X1的试听活动,手边有这两个耳机,就拿过来AB了一下,顺便把家里的耳机都试了一个遍,个人感觉是HE400i&HD598&DT990pro&Q701&X2&X1&AK。后来去壕友家,不告诉他我听的结果,让他直接AB,他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不过在他家听的是HE400i&HD598&HD600&X2&X1。朋友们注意看一下这是插在砖上的结果,不是高端系统,HD598之所以会有更好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它有很高的灵敏度以及一定的潜力,使得它在推开以后超过了没有推开的另外几只耳机。比较意外的是HE400i,灵敏度只有97db,但是居然推得最好,也许是平板振膜结构的原因。X1和X2很意外的表现并不是太好,30Ω100db,推出来只是响大,整体发闷,明显驱动力不足,要说X1和X2都是主打直推的耳机,这么看来这两个耳机其实还是相当吃推力的,一点都不好伺候,表现还不如HD600和DT990pro这两只250Ω97db的耳机,低端系统可以直接忽略这两只耳机了。最后上壕友的壕系统探潜力,排名很意外的居然是HD600&HE400i》HD598&X2&=X1。壕友的系统推这几只肯定都推到头了,也许风格不搭,但是驱动力肯定没问题。让我很失望的是X2和X1,比较惊喜的是HD598。虽然明显比HD600和HE400i差一个档次,在控制力上略逊一筹,但是它居然超过了X2和X1,可见潜力也是不少的。壕友的评价是,这耳机卖2000是绝对不值,卖1k比较值,700就超值了。这个耳机声音平衡中正,调音与HD600较为接近,低端系统低频量感会稍大一点,1k5以下的开放大耳,在3k以下的系统,目前看来罕有对手,放在700价位配合砖使用,目前看来应该是没有敌手,当然这只是谈的硬素质,听感调音什么的每人口味不同,不能强求。以下是壕友评价原话:HD598总体听起来还是有HD600的影子,声音走向基本一样,通透度也和600差不多。但可能是为了易于驱动,在三频上各做了些妥协,两端延伸比600要少一些,中频密度比600要低不少。声场比较规整,结像比较清晰。折腾一圈以后,我真正的相信了很多人都说过的真理:不要盲从别人的评测,买耳机一定要耳朵收货!针对如此低的售价和不俗的素质,尤其是在低端系统上表现出来的素质,枪文哥给予HD598强烈推荐评级。(数毛多即视感木哈哈哈)最后来三张真人兽。不得不说这耳机带头上还是挺漂亮的,目前见过的耳机戴上最好看的就是它了,说的是带头上,不是摆着看,摆着看最好看的是DT990pro。为什么不是象牙白吖!!!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93)
文中提到的商品
赞14评论27
赞20评论24
赞111评论113
ThinkPad Stack 智能魔方投影模块
Edward /Bookman 近视眼镜
cneeds 车里子 智能轻车机C1
德国DC德式康线上药房100欧购物体验券
BWT 家用滤水壶
3.6L 一壶一芯
Honor 荣耀8青春版 智能手机
日本Bestco煎烤亲子锅具套组(赠生鲜食材)
赞133评论81
赞90评论116
赞67评论174
赞2039评论563
赞1983评论1269
赞610评论435
赞824评论543
赞454评论403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查看: 2183|回复: 6
200-300偏低音杂食非入耳耳塞 求推荐啊 求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各位大神求求了& &感激不尽啊&&感激不尽
该用户从未签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森海的mxx60都可以 但是森海的这东西就是xx 大推力居然还有提升 不知道怎么想的
c770不知道是不是也符合&&k315煲开也不错 没煲开是个渣
其他的求补充了&&不知道国产的神塞里有没有&&不排除有推荐潜25 49的 哈哈
我主要就玩过森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AIRP00 发表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寻寻觅觅00 发表于
森海的mxx60都可以 但是森海的这东西就是xx 大推力居然还有提升 不知道怎么想的
c770不知道是不是也符合& &...
都谢谢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手机求推荐,要求便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森海mx375 我朋友199买的 我觉得很均衡 能杂食 低音可以 可平常听平头塞较少 有评论说他已经算偏低频的塞子了 偏低频杂食非入耳耳塞 供参考!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意见反馈: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什么入耳式耳机适合杂食_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08,029贴子:
什么入耳式耳机适合杂食收藏
舒尔535和FX1200哪个适合啊
入耳式耳机 百联商城,食品大狂欢,生鲜随心订,甄选进口商品,一键下单,优质商品到你家!入耳式耳机,百联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正品低价,品质保证!
#春节表情包#
這兩個當然1200
两个口味一个太清淡一个太重
不过要选还是要1200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该买什么好?” 推荐耳机时最让小编心烦的几件事
1非烧友篇:多数是观念问题  【PConline 杂谈】在音频圈摸爬滚打这些时日,总体来说老黄是过得比较愉悦的,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事业,和有着同类兴趣爱好的人打交道简直不能更开心,况且老大时常告诫要雨露均沾,为非烧友分享心得解解惑也是件有趣的消遣。不过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这行干得久了,偶尔也会遇到比较堵心的情况,并且经过总结这类尴尬的情形都有一个大主题:耳机该买什么好?有人可能会纳闷,这个是一个好问题呀,有啥好闹心的,矫情!但事实上真不是老黄作,不信看看下文便知道为啥这么头疼了。非烧友篇一:预算不限的耳机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某国企小伙伴发年终奖了,知道老黄是音频小编,给他推荐个比较好的耳机,&钱不是问题&。看到这话顿时老黄心里也有了底,心想人家国企的就是棒棒哒,得给推荐个符合人家身份和地位耳机,一时兴起就给推荐了极致Tribute7。结果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讲实话,老黄也尴尬了。一方面,毕竟耳机市场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四位便的价格便众人仰望的情景&&那时候除了大奥小奥、KK、R10这类成为传奇的旗舰,经典的CD3000、HD580、K340大耳,被称为4321的顶级塞子也都没超过五位数,甚至都不用五千的价格。 然而从AKG的K3003定价为12800起,耳机的定价似乎再也见不到天花板:16800的先锋MASTER 1,19999的16Astell&Kern的LAYLA II,再到HIFIMAN 高达5w美元(超过30万人民币)的香格里拉,毕竟不是马爸爸、王公共,面对堪比奢侈品的售价不免唏嘘退却。另一方面,相比手机不服跑个分、显卡跑个3Dmark的直观性能表现,评价耳机客观性对环境平台和测试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太高,而听感因人而异显得主观说服力不足,大众对其了解缺乏共性,兴趣没培养起来,自然不愿意做出太多的投资。不为难老黄的好哥们,下次请不要轻易说预算不限,钱真是问题!非烧友篇二:杂食的音乐类型和耳机  同样尴尬的情况,也发生在老黄和朋友的聊天中:  嗯,其实概括一下就是这个朋友常听的囊括了欧美、华语、日韩的&&流行曲风,八竿子离不开流行的音乐类型。在老黄看来,至少能接受早上命运交响曲的闹铃(西方古典),哼着猪老三(民谣)上班,在十二女子乐坊幽婉的独角戏伴奏(民乐)进行午休,醒来叨唠着Desiigner的Panda(说唱)焕发下午的精神力,晚上呼朋唤友在清吧吼个海阔天空(摇滚),周末再去一场爵士音乐会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杂食。  另外,说到音乐的类型也不得不谈谈众人对XX品牌的耳机适合听XX类型的音乐这个话题,比如歌德适合摇滚金属,铁三角女毒,森海塞尔拜亚动力听古典,AKG演绎人声。不得不承认,因为工程师的听音习惯、科学素养选择调音手法/取向不同,最终会导致有些耳机欣赏某种类型的音乐会特别的悦耳动听,如用Beats STUDIO听电子舞曲。但这些和耳机品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上述基本上除了歌德这个牌子(歌德基本所有产品都在100HZ、2KHz、5KHz的位置有隆起的调音,会导致低频量感增强和高频明亮甚至刺耳的声音特点),其他都显得以偏概全了。举个简单的例子,铁三角的M50X、森海塞尔的HD25、拜亚动力的DT770PRO和AKG的240系列耳机都是录音棚的常客,用于监听和后期混音制作,每年成千上万的音乐作品涵盖各种音乐类型,由此可以反驳品牌决定声音走向的单调的结论。更何况正常的商业逻辑是,丰富产品线适应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至于哪个耳机更符合自己的听音风格,这大概就是薛定谔的耳机:耳朵收货,适不适合自己只有试了才知道!非烧友篇三:没信心的国产耳机  也许是曾经国内产品工业制造水平不高,同时市场上国产的山寨劣质产品太多,反正就是那样的年代奠定了洋货在大众心目中靠谱的高大上形象。在音频耳机这方面,老烧们都还记得当时论坛上SONY E888、森海MX500、铁三角CM7为人津津乐道,其实现在看来也就是一般的水准&&不是对手太强,而是当时国货可以选择的确实不多,达音科模仿CM7外观的S01便已经是惊艳群雄。但那是07年的事情了,尽管十年后的今天制造水平早已突飞猛进,很多人还是迷失在&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不自信。生活中的例子就好比上次老黄在漂亮的女同事面前摆弄飞朵天狼星耳塞,小姑娘一眼觉得造型精致前卫顿生好感,佩戴后PO了个自拍发在朋友圈称国产精品,但她的小伙伴愣说是洋货,有亲身在国外某会展见过的,甚至有留日的朋友称在耳机店看到的。而事实上天狼星已经参加过不少国外的展会,国外也有不少的代理罢了。  中国早已是世界工厂,无论是产品设计经验还是产品线的质量管控早已经在制造业前沿,再加上劳动力价格比发达国家低,也正是在这样的优势下,我们才会在那么多的大品牌上看到Made in China甚至 Design in China的字样。事情的真相还不止于此,在还有人崇洋媚外的时候,得到肯定的代工厂却早已不满足为大厂&做嫁衣&的幕后工作,而是把更多的主要精力更优先于在走自主品牌的产品上。在此对那些谈到国产耳机就皱起眉头表示怎么可能的,老黄要吐槽一句:不是国货不行,是这一届的吃瓜群众不行。&2烧友篇:更闹心...烧友篇一:不好推的耳机  别以为堵心的都是没玩过耳机的圈外人,有些似懂非懂的烧友作起来也一点都不比普通人省心。比如最常见的是一些灌水的测评提到前端音量的大小,然后就得出结论某个耳机不好推。这么不严谨?难道是将推力和音量划等号了?如果是的话&&EXO ME??老黄表情如下:  要弄清楚耳机好不好推的问题,首先要明白推力是前端的提供的,完全抛开前端评价耳机难易推的,不是外行就是耍流氓!然后是推力的定义,有的人认为推力是最大输出功率和控制力,其实更加规范的说法是最大不失真功率;而音量的定义是播放器的音量值,一个单纯的数字,并不意味着接上耳机后的响度。举个例子,有的播放器满格音量是40,有的是120,而它们可能分别在最大音量的时候接同一个设备才具有相同的响度。因此,无论是音量还是响度,都不能作为推力的判断依据!  真正准确无误的判断,主观上要求对手头上的设备有熟悉的了解以及听过该耳机推好状态。如果只写到这里就停止老黄就是在写玄学了,对于面对真正难推的耳机,天知道推好是怎样的状态!难道是把K701推出澎湃饱满的低频吗?起码大手办难推是共识,在这里老黄只给大家介绍大致判断耳机好推的辅助方法:  首先我们把接iPhone跟接声卡、专业播放器设备声音基本一致的情景假定为推好的状态。一般有麦克风的,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接手机、iPad等消费级便携设备的情况;或者灵敏度大于110dB,同时阻抗小于等于24&O,一般这类耳机不难驾驭。特殊情况是当你看到最大最大输入功率高达1800mW甚至2000mW的时候,前面好推判断的条件作废。烧友篇二:耳机上的小金标  之前本地聚会,有位烧友一本正经地说,以后买耳机要买贴了小金标的(也就是通过Hi-Res认证),它们的高频更好,能播放更高清的内容。周围都是熟人,老黄掐指一算,估计是初烧,决定把呵呵的表情藏在心里。  首先说说Hi-Res认证是怎么的一回事。别看现在Hi-Res Audio是由JAS(日本音频协会)和CEA(消费电子协会)制定的高品质音频产品标准,最开始的时候是Sony提出的,为的是宣传大法自家支持192K/24Bit等高清音乐规格的产品。凡是能够支持超过CD格式的20KHz频率上限的超高频声音的产品就可以申请Hi-Res认证,而这实际上并不是个特别高的产品技术标准(某厂家工程师就曾私底下跟老黄坦言这是个阿猫阿狗都能通过的认证,只是以前大家比较少把频响曲线测到那么高),跟耳机性能的好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举个例子,K3003频响范围10-30KHz,ER4B频响范围20-16KHz,他们都没有小金标,也不影响到成为一代经典。  那么小金标的意义何在?一方面,它类似一个见证了中学毕业的资格书&&具备Hi-Res标志的耳机代表其具有支持高清音频规格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厂商而言,通过Hi-Res认证的产品多了个宣传和推广的噱头,背景了解不多的人群,小金标的存在会对其营销能造成积极的影响:毕竟认证也Hi-Res是要花钱的嘛,愿意掏钱多少说明厂家自己也还有点信心。写在末尾  其实,耳机该买什么好更像是个伪命题,只要有米,预算不是问题;大家对杂食音乐类型和耳机、国货、贴了小金标的产品有了新的认识,也跟老黄学了点判断耳机好推与否的小窍门,啥耳机好不说你们心中有丘壑,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再上述的五个疑虑。那么问题来了,看完这篇稿子,大家会不会又有新的烦心事为难老黄呢?感觉突然被掏空,像是写了一篇假杂谈,要笑着活下去&&
外设配件图赏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耳式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