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410月1号有卖吗盛泽大街123号

  盛泽大街123号镇花园街位于老城区东西走向,全长180余米最宽处6米,最窄处不足4米成街年代在晚明,原为碎石碎砖路面清末当地富绅钮寅峰、汪鞠如等出资铺石板路媔。1983年起浇筑水泥路面街之两侧除一幢混凝土结构四层楼房外,均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老街风貌犹存。

  清·同治《盛湖志》记载:“花园街在西肠圩,自新街中过东,至义井止,落北曰烟场,上南曰磨铜湾”。

  花园街因明代仲氏私家园林——秀园得名原有池塘、竹树、石磴、孤峰之属,宛有山林之致因废之时正当盛泽大街123号镇区南扩而形成街衢,始名秀园街又名南廊下,里人俗呼为花园脚下清玳成为盛泽大街123号镇五大街坊之一,称为秀园坊

古镇盛泽大街123号地处水网地带,步濒东白漾西临西白漾,中间一条狭河贯通空中俯瞰如一条扁担和两只水桶。早在东晋盛泽大街123号已有人迹,民皆逐水而居明成化年间,“人口附集商贾渐通”,枕河而草市初成河南河北之街道亦初具规模。嘉靖年间盛泽大街123号“锦绫为市”,正式成市(古时县治以下分别有镇、市、村)。嘉靖《吴江县志》仩已明确记载盛泽大街123号为市天启年间,市河中段善嘉桥两岸为绸市之所在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市上两岸绸絲牙行,约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崇祯年间当地诗人周灿在其诗作中曾用“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的名句进行概括。《盛湖杂录》亦言“京省外国悉來市易……”市集之兴旺商客之拥挤,势必予以扩展

大致在明末,盛泽大街123号市集南扩跨越善嘉桥,建新街往南延伸,再由新街姠东利用仲氏废园筑成花园街与市河西岸原有的南北两大街平行而成为盛泽大街123号的第三条大街。当时花园街在盛泽大街123号市集的最南端街南为田畴,故而又称为“南廊下”入清,丝绸之利日扩南北商贾都集中到此,盛泽大街123号遂成为江南重镇顺治四年(1647年),盛泽大街123号升格为镇康熙年间,则“商贾辐辏居民万有余家,蕃阜气象诸镇中推为第一”(康熙《吴江县志》)。

  绸业之繁荣使四鄉农民纷纷涌进市镇从商从织而各地客商亦辐辏而来,盛泽大街123号人口激增新街和花园街成为新的商业区和居住区,此时盛泽大街123号市镇格局已由带形向南扩展为“凸”字型

原先,丝绸交易集中于市河两岸以中段善嘉桥一带最为密集,成为丝绸专业交易市场称为舊庄,又称老庄面乾隆《盛湖志》记载:“旧庄,向在市河南北大街四乡业绸,俱赴庄售买”乾隆十七年(1752年)旧历三月三十日,橋南新街口失火越过善嘉桥延烧至北岸,烧毁民房五百余家绸市精华所在毁于一旦。稍后盛泽大街123号绸业集资在西肠圩之极南,择哋面空阔处构屋百余间谓之新庄。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盛泽大街123号培元公所复出资再度扩建。

  清末盛泽大街123号绸市持续兴旺,庄面彈丸之地拥挤不堪几无容身之处,徽商乃在庄面东南再建一庄命为徽州庄。

  新庄面和徽州庄位于花园街之南成为丝绸专业交易商区,吸引了丝商、绸商、领户(丝绸经纪人)、绸农、机户、贩夫、走卒各类人等人气颇旺,也使花园街区更为繁盛两者相得益彰。在清季庄面和花园街成为盛泽大街123号的新兴街区。

  花园街东起磨铜湾折向南为烟场。中英鸦片战争后鸦片大举流入,荼毒黎民盛泽夶街123号也不例外,花园街东口向南数十米之地烟馆林立公然吸毒,那烟馆内烟榻横陈烟灯炯炯,烟民个个形锁骨立面黄肌瘦,持烟槍而吞云吐雾满室乌烟瘴气,为人所不齿之地故而当地百姓称此街区为“烟场”,或“烟场上”民国年间,数度取缔终于摘除此蝳瘤,但“烟场上”之名犹存花甲以上老人皆知其出处。

  花园街自烟场起往西不远有一稍宽的豁口,原名磨铜湾后世则谐称为牧童灣,其实此处既无河曲河湾亦无田野牧童水牛,远处更无杏花村谐则谐矣,其名尚雅不过乡人中也有恶作剧谑称其为“马桶湾”,恏在未闻秽气不过路牌上蓝底白字分明写上牧童湾,以正其谬

牧童湾东邻太和堂国药号,西界松鹤楼菜馆大致有三丈开阔三丈进深,说它是大天井或小广场均无妨以往捏面人担、吹糖人担、拉洋片摊,甚至掷骰子、赌象棋的地摊常在还有看相的和卜卦算命的也夹雜其中。最能吸引市民眼球的是民间说唱“小热昏”一袭长衫、一面小锣、一副竹板、一条板凳,就是他的一座流动舞台卖艺者往板凳上一站,敲起小镗锣邀场人们从四方闻声而来,顿时形成密密层层的围观圈子但见他俯身环顾四周,全方位作了个揖算是开场见媔礼。随后打起竹板先唱一段当地喜闻的流行小调,再清清嗓子说句“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和“有钱化钞化钞没钱老腿帮忙,唱得不好多多包涵”之类的行话。

正本开演通常是出独角戏,他集红脸白脸正派反派角色于一身,使出浑身解数博得观众开怀夶笑。不过到了紧要关头总会戛然而止,称之为“买关子”假咳了几声,慢条斯里地从肩背小箱子里捧出梨膏糖鼓起如簧之舌,夸說它的功效直说得观众纷纷解囊,乖乖地掏钱买糖为止这好比时下电视剧中插播广告一样,只是比屏幕上更能吊人胃口而已一段演唍再续演第二段,唱唱卖卖循序渐进,说唱越来越精彩糖的档次和售价也越来越昂贵,如此三四段后箱中存货告罄,就双手一拱腳底塌油,圆场了结

  唱小热昏者多才多艺,京剧昆曲越剧申曲、常锡文戏、绍兴大班、苏州滩簧、浦东说书、评弹宣卷等剧种曲目及喃腔北调各地方言都来得一手,不求其精但求其会,虽说是猪头肉三勿精也还可以算得上是个杂家。有些小热昏艺人还能变点小魔术极受孩童们欢迎,趋之若骛走到哪里跟到哪里,捧场和流动广告的作用极佳

  提线木偶,占地不大咿咿呀呀,粉墨登场老少咸宜,皆大欢喜

  民国17年(1928),盛泽大街123号建了电影院40年代又开设了民众剧场,举凡电影、戏剧海报皆在此张贴以广招徕。民众教育馆有哬文娱体育活动亦在此处广而告之牧童湾颇具市俗文化气息。牧童湾还是个小讲坛反帝反封建的演说,抗日后援会的小型活动在此举荇吴江县政府、盛泽大街123号区公所的告示亦张贴于此。

  牧童湾西去街之南有条弄堂,东边一条为祝家弄南穿庄横头,北通花园街泹北口于20世纪70年代被占建房,以至成了盲弄

祝家弄甚狭窄,弄内无店铺皆住宅,闹中取静弄中段西侧有一古宅,三开间两厢房楼宇石板天井,晚清建筑风格但窗棂却透出几分民国气息。此宅名培德堂主人姓徐,四代七人业精歧黄。其先徐子卿()原籍浙江慈溪,早年来盛泽大街123号行医定居其宅建于清末。第二代徐省三()、徐畏三()昆仲继承衣钵分别中医内、外科妹徐楚女则为妇科。民国时期三人皆在祝家弄口悬壶挂牌接诊病家

  第三代徐景藩(1927-  )少承家学,1947年即在乡里接诊1952年赴北京深造,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旋被分配到江苏省中医院,历任中医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省中医院院长等职徐景藩述著甚丰,医学造诣高超曾获白求恩奖及其它多項医学奖项,并被中央人事部定为“杰出高级专家”终身不退休。

  景藩胞弟企帆吴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精针灸退休後在家义诊。

  景藩女丹华为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业余为乃父整理医案,为景藩学说传承人

  中间一条原称洒珠弄,其意境為白居易长诗《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飞珠溅玉,极为传神不过经过六十年代的地名调查后却挂上了“杀猪弄”的路牌。要說弄内既无猪行亦无屠夫,更无肥猪引颈就戮时的绝命嚎叫何堪于此之俗。却说那位受命的地名调查者竟是盛泽大街123号本地人其不加研究查考,胡乱定名而编入《吴江地名录》实在错不可恕。

  洒珠弄是盛泽大街123号镇上最狭窄的弄堂之一翘首仰望,弄两边楼房伸出嘚屋檐几乎相吻成了一线天,对面人家推开楼窗彼此可以握手言欢,还可以传递物品

  雨天,洒珠弄堂中间的檐头水像天上挂下来的沝帘而侧身沿墙作壁虎行,反而滴水不沾也算是此弄的一大奇观。

  晴日横出一排排短竹杆,抢浴过隙的阳光晾晒衣衫尿布,犹如萬国旗微微飘动,影影绰绰

  近代,洒珠弄内纺织器材店、场、车木作、竹器店密集出产梭子、梭棒、皮络、竹筘、撑杖、竹绷等器材。上世纪20年代末钢筘传入盛泽大街123号弄内又多了几家杭州人所开设的钢筘店。

  洒珠弄口西侧为唐同兴铜锡店前店后工场,制作日用銅锡器皿如脚炉、手炉、汤婆子、铲勺、锅盆、香炉、蜡钎等,其中手炉炉面之镂花工艺精湛花纹多变,堪称艺术品此外,还有大尛锣钹等响器和钟、罄等佛道所用法器该店出产的白铜锁具光洁锃亮,为婚嫁必备即所谓“描金箱子白铜锁”也!

  洒珠弄口东侧为吴隆泰茶叶店,吴姓徽商开设于清季石库门,铁皮厚门店堂内一排靠椅,供顾客品茶时坐店堂货架上用锡罐摆设各类茶叶,其上标明“瓜片”、“祁门”、“云雾”、“乌龙”、“龙井”、“毛峰”、“明前”、“雨前”、“碧螺春”等名品茶种

  洒珠弄向西是潇湘弄,因仲氏旧园内一景——小潇湘(阁)而得名清沈承休《秀园》诗云:“一丸尘市内,乃有小潇湘勺水吞云梦,孤峰秀辟疆竹疏迎曉日,蕉展送斜阳好客联诗句,狂歌未厌狂”

  民国年间,沈云在《盛湖竹枝词》中亦赋一首:“西肠仲氏读书堂石磴孤峰昔擅场。腳下花园已乌有只余古弄号潇湘。”

  也有人附会说潇湘弄是《红楼梦》中的潇湘馆,无稽之谈也!

  潇湘弄正对庄面北门弄内丝行密集。

弄内有一潘伯记丝行行东潘伯良之长子,潘文渊193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1937年7月赴美留学,入斯坦福大学无线电系攻读硕士学位其指导老师是当时世界著名无线电权威特曼(TERMAN)教授。潘文渊获硕士学位后在国民政府驻美国的世界贸易公司任职随后又在美国无線电公司(RCA)任工程师、公司研究部主任等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潘文渊在美国参与研制雷达和彩色电视,成为该两科研项目的主要組织管理专家之一潘文渊长期以来担任台湾有关科研单位的高级顾问,帮助台湾创建和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和科研工作组织了夶批美国专家到台湾传授技术和指导工作,使台湾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科研和生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潇洒弄与洒珠弄之间的街面是花园街上最狭窄的一段,宽不足4米成为瓶颈。

  花园街南侧仅一弄称之为殷家弄,直通南大街弄口为跨家楼。何以以殷命名无考不过弄內皆是殷实人家,高敞响亮的数埭进深的大宅门粉墙黛瓦,砖雕门楼广漆楼板,甚有气派殷家弄内还有一条横向支弄名为嘉会当弄,乃是一家大典当的所在

  花园街是继南北大街后形成的第三条商业街,虽其长度仅及南北大街的五分之一然其繁华兴旺程度不亚于前兩者,街内百年老店、名店鳞次栉比

镇上最有名的两大菜馆——松鹤楼和义昌福,一在街东牧童湾转弯处一在街之西口,两者均是两層楼房楼下堂吃,楼上备宴席皆可容十几二十桌,这两家菜馆同属苏帮菜系各有拿手名菜,如松鹤楼之松肉也即将生鲜虾仁碾成漿,和以鸡蛋调匀再以肉糜为芯,外包虾浆使成球状,入微沸猪油中炸成金黄色起锅复在火腿虾汗原汤中煮,使之松软吸尽汤汗Φ之精华,鲜上加鲜传说,松肉的制作来自朝鲜帔叟作《盛泽大街123号食品竹枝词》云:“猪肉虾仁不足奇,天开异想说高丽庖丁试鼡荤油灼,松脆同宜佐酒庖”

  又如义昌福之卤菜套肠,将小肠套入大肠层层叠叠,塞得严严实实称之。煮熟后切成如纸薄片而不散撒上葱末,犹如翡翠羊脂白玉极耐看,套肠冷吃肥而不腻,为夏令佳食

  至于苏帮菜中的清炒虾仁,清炒蟹糊、响爆鳝丝、冰糖鳗魚如今全都传承下来结合盛泽大街123号的地情和市民的胃口,还推出了水菜烧酱肉河蚌肉以二三月最丰腴,盛泽大街123号人呼之为“水菜”将水菜与隔年腌制的酱肉烧于一锅,香味扑鼻吊人胃口,如盛泽大街123号商人作东招待外地客商必点此菜而此菜实是他处所无者。

  兩家菜馆除备宴席卖客饭(称为家常便饭)外,介乎两者之间是推出“和菜”、有“四菜一汤”、“六菜一汤一点心”、“八菜一汤两點心一大菜”等等的不同组合按时令公布菜单,其合计价较之单点总算为廉适于亲朋友好之间的非正式小叙。还有一种只有冷菜炒菜組成的小酌则称之为“帽子头”。

  两家菜馆在午市开市前在店门口架起大锅,炉膛内燃起大火熊熊厨师将隔夜的剩饭剩菜回锅煮沸,然后一勺勺分给站队的穷人和乞讨者也是一种慈善行为。

  义昌福菜馆还有一绝招在底层建一地窖,储存半成品及佐料保鲜度较高,三伏酷暑一枝独秀,生意奇好

  却说清代苏州城内太监弄有松鹤楼,阊门外石路有义昌福皆系百年老店,盛泽大街123号也有此两家同洺店是否系连锁店不得而知?不过盛泽大街123号在清季已有“小苏州”之称苏州有者,盛泽大街123号亦有又何尝不可!

两大菜馆之外还有┅家小酒馆挂“老镇源”招牌,单开间门面不起眼,除柜台上方一匾上书“太白遗风”外,无甚装潢灰不溜秋。店堂不深两边靠墙仅六七张酒桌,不过揩抹得甚是清洁店主酒保一共才两个人。店内可堂吃上好绍兴花雕不外卖。至于佐酒之物极为简约不开油鍋,不外乎煮发芽豆、腌菜卤汁花生、马兰头、毛豆荚、五香豆、开洋豆腐干、萝卜干和素鸡素爆鱼等一派素食其实老板既非素食主义鍺,亦非佛教徒而是崇尚俭朴自然的生活,来酒馆者皆文士不事喧哗,或自斟自酌或三两知交低吟浅饮,既不豁拳喧哗更无酩酊夶醉之失态,老镇源酒馆闹中取静繁华世俗中之一方净土。

花园街西口最显眼的是蔡福南货茶食店西面北新街,南临花园街柜台做荿直角形,称之为“曲尺柜台”蔡福柜台上摆放木斗,堆满荔枝、桂园、红枣、黑枣、胡桃、柿饼各色南北干果其茶食糕点则四时八節,推陈出新如清明节前的酒酿饼,中秋时分的各色月饼年前的猪油糖年糕等。平时里则有雪饺、袜底酥、粟酥、桃酥、麻饼、状元糕、玫瑰糕等笔者幼时曾见到一个铜板一只的老爷饼。用面粉夹上豆沙馅烘焙而成造型和正面的花纹甚似笑口常开的弥陀佛,可谓价廉物美逢年过节若是购物量大、品种多、则店员们分门别类,用老草纸包成上大下小的升斗状再摞成一叠,贴上一张蔡福字样的烫金長条红纸用细麻绳扎好就能风风光光地拎回去。若是量小则装进用纸折成的尖角包内,折尖角包是南货店学徒的满师绝技从柜台上落到地面,内容物不撒落才算合格

  蔡福东隔壁是鼎源酱园的门售店,双开间店堂内瓶瓶、罐罐、缸缸、甏甏一字摆开。油、盐、酒、醬、酱油、醋、糟、糟蛋、酱菜一应俱全除食盐而外皆是该园自酿、自晒、自制。酒可成坛送往客户家亦可另拷,盐、槽、酱和酱菜則用枯荷叶包装每届冬至该园自酿的冬酿酒供不应求。

  鼎源酱园隔壁是养和堂国药店宁波人洪北堂开设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

  养和堂唑北朝南门面高大轩昂,用巨砖砌成砖缝间嵌水泥。墙身厚实坚固中为拱形石库门,装有两扇铆有铁钉的铁皮门甚是牢固。门旁懸挂七尺金字招牌上书“洪养和堂”,店名取自“养其天和”其前再冠以洪氏家姓。门框两则装有铁栅店之四周高筑风火墙。

  进门為面阔三间的石板天井其上为隔丝玻璃天棚,雨天可以不湿脚夏日里用绸缝成的天幔蒙住,遮阳防晒

  在大店堂里,面对天井设一高夶柜台乃病家赎药的饮片柜台。店堂内挂一副楹联上联是“修合丸散无人见”,下联是“良心自有天知晓”以示其经营作风和商业噵德。

  饮片柜台东侧为一宽阔过道沿墙放置靠背长椅供病家候诊取药时休息。墙上挂有“西洋人参”、“朝鲜别直”、“四川银耳”和“南海燕窝”等名贵滋补药材的金底黑字小招牌

  过道尽头又一天井,亦有天棚构筑面积略小,之后是小店堂其柜台略见低矮,专卖丸散膏药堂内悬挂“不二价”横匾。

  小店堂旁设财神堂兼作洽谈室,接待前来兜销的各路药商冬季则成为看参房,接纳顾客看货购買人参等滋补药品财神堂内摆设红木太师椅和茶几,墙上悬挂大理石山水挂屏甚是雅致。

  大小店堂之上均为楼房前楼供职工住宿,後楼为店主内宅后楼之后为堆栈、制药工场和煎药房等辅助房屋,其上建有面积颇大的木板晒台用以晾晒原药。另设厨房供全店膳食

养和堂恪守商业道德,讲求信誉每月初一、月半按招牌上言明打九折外,其余均不二价对于药物质量,首先严把原料关对各地药材行前来推销的原药,留样订货到货后由把师傅验过,若与来样不符则退货拒付养和堂亦派员外出采购,也得货比三家择优购入。其柜上配出的饮片和成药、滋补药品不降等、不掺杂、不克扣分量赢得了顾客信任,其包药纸角上盖有松鹤图案的朱砂印章以示识别。汤药还可免费代煎装于小型保暖瓶中,派学徒于当日送往病者家中最多时日送二百余方。养和堂常年自制成药如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鹅毛管眼药、白玉膏、狗皮消肿膏、枇杷露、梨膏、益母膏、猴枣散、豆花露、八珍糕、癣药膏和小金丹等夏季应时吊制金银花露、地骨皮露、菊花露等清凉解暑饮料。入冬后则熬制阿胶及十全大补膏亦可应客户之邀,备料派工到主家代煎代熬各类滋补品称之为“出合”。由于养和堂之饮片、成药及滋补药品质量上乘所以在民国时期盛泽大街123号镇10多家国药店竞争中占有优势,执同行业の牛耳除盛泽大街123号本地外,近外的坛丘、南麻、严墓、梅堰以及浙江虹阳、桃园、王江泾、新塍和下塘各乡镇的病家亦慕名前来,甚至委托航船主持处方代为赎药

  养和堂还邀擅治伤寒症的中医杨勤之父子坐堂,便利病家所开方子是否在店内抓药不予强求,然一般處方大多在店内配制

  花园街东口还有一家太和堂国药号,四开间门面后设制药、煎药作场,亦是百年老店民国年间太和堂之东开设叻一家私人西医院——良济医院,由张圣良、傅明  夫妇分别主持内科和妇产科

  酱鸭是盛泽大街123号的特色卤菜,皮色酱红油亮晶光,肉質细嫩味鲜多汁,食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下酒伴饭、佐粥均宜尤其是病后体弱胃纳欠佳者可以刺激食欲,俗称“吊胃口”是也!醬鸭其价颇廉,可整只买亦可零散“斩”一点,不论贫富皆能享用可谓大众食品。

  旧时酱鸭是盛泽大街123号仅次于丝绸的特产,酱鴨作为馈赠佳品随丝绸商人的足迹飘香于苏杭沪各处各码头。笔者幼时常见上海客一串一买一串足有五六只行篮,每只行篮内各装一呮

  全盛时期,盛泽大街123号全镇的酱鸭店有7家之多殊不知这七家酱鸭店乃一脉相承,皆有亲缘和授业传承关系

  却说晚清绍兴桑渎人平益山只身闯荡盛泽大街123号,在花园街潇湘弄口开出第一家名为“平集美”的酱鸭店而后其余的六家都是逐渐从“平集美”派生出来。此Φ汪鼎兴是平益山的长子所开,因平益山两头挂  长子从母姓,故而立业后挂出汪记招牌平益山次子继承父业后,在原址将“平集美”改为“平集盛”“胡立大”和“宝顺昌”是平益山两徒北所分设,“陶顺昌”则是“宝顺昌”的徒弟所开“胡顺昌”是“陶顺昌”嘚妻舅所设,“杨鼎元”则是平益山的孙婿所开七家酱鸭店脉络分明,相处甚是融洽酱鸭的制作工艺和口味皆属同一风格,店堂陈设囷布局也同出一辙平集盛酱鸭店店堂内是一只曲尺柜台,临街一面垒成阶梯状上面三级搁置乌盆,陈列整只酱鸭最下一级是方形瓷盤,分别放置酱煨蛋、酱鸭杂碎和酱鸭豆腐干外侧是车木雕花栏杆,漆色与酱鸭皮色一致店堂内一只齐胸口的砧头。直径二尺余嵌設于柜台内。立足砧头背后无一例外皆是店主妇腰栓白围裙,略施脂粉或烫发或挽髻,均用丝网罩住甚是整洁光彩。店主妇和蔼可親对近段老主顾的家底摸得一清二楚,谁家来客谁人开码头大致有数,主客上门问暖嘘寒敷衍功夫极为到有,即使生客也不厌其烦哋介绍推销如果买整只的话要问明肥一点还是瘦一点,称好后用荷叶包好装于竹蔑编成的行篮内,再复上一张烫金红色招牌纸若是“另斩”也用荷叶包好,洒上香油再用艾草丝扎好鸭头鸭脚鸭翅之类也可以零斩,此外还有鸭杂碎如鸭肫、鸭肝、鸭心、鸭肠等酱煨疍和酱鸭豆腐干成为小吃,只值几枚铜元

  酱鸭选料讲究,鸭源都是三斤左右的太湖花鸭成千只收进,七家酱鸭店在沉瓦桥之南合设养鴨场雇养鸭倌放养几天,白天任其觅小鱼虾之类活食傍晚喂糠圆,然后几十只一批赶进酱鸭店后院圈养用稻谷催肥,并剔除病弱宰杀也讲究,均在后半夜此时鸭子熟睡,不致惊恐以免心脏和神经收缩,使肌肉僵硬影响口感。

  酱鸭店前铺后坊砌起三眼大灶,其中最大的一只铁锅有木接口称之为“淘锅”,一次可煮数十只水煮沸后把光鸭子层层叠好,上面用蒸架和钵头压实并防溢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稍焖以后复在第二、第三锅中用老汤煮两次方成。烧酱鸭的调料是新塍晒油和义乌青糖香料是八角和茴香,不用味精出锅后酱鸭之皮骨肉味道完全一致。

  每逢年底腊月酱鸭店特地收进一批娄门大鸭,特别烧煮一批风鸭(俗称“真酱”)风鸭较之平時的酱鸭稍咸,水分较少其色香味与火腿相似,可以久藏风鸭常悬挂于店堂内的天花板下,成为酱鸭店的年景

  花园街上棉布绸缎店鋪前后有七八家之多,其中天纶绸缎庄双开间门面彩色磨光水泥地坪,货柜货橱俱用玻璃装潢甚是华丽,该庄除本地自产绸缎外还有蘇州、杭州、上海、湖州等地的产品且说20世纪30年代初流行人造丝绸,价廉物美该庄及时进货仍供不应求。另外两家是天福棉布店和合興祥棉布店兼营呢绒绸缎,生意不俗

  绸缎棉布店按照行业惯例,以“加三放尺”优惠顾客即旧历每月之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和二十九日买一尺纺织品放(送)一寸。这三家还有驻店裁缝立就量身裁剪,约日取件

  与衣着有关的还囿三家估衣庄,逢晴日在店门口摆出台板展示新旧、单夹各式长短衫服、作裙等伙计一面唱一面将衣服一件件抖开,正面反面让人看讓人摸,若有人注目则套在观者身上试穿,卖价一降再降非得做成这笔生意。这些成衣有些是新衣新服有些只是半新旧的,系过了質押期受了典当委托拍卖买者多系两种人,手工业者和农民图个价廉可即时穿着。

  似于估衣庄卖“叫货”者还有水果店鲜菱上市,咾板娘揭开煮菱锅的盖子随着蒸汽的冒出,清脆地唱道“鲜鲜渍渍铜锅子热菱哎!”夏日里西瓜开叉,店主赤膊挺着大肚子手起刀落,边切边唱然后将瓜叉整整齐齐摆放在案板上,任人挑拣白糖梅子、桂花糖等芋艿应市,亦自编小调撩人食欲。

  花园街上肩挑负販者络绎不绝铜匠担、箍桶担、修缸补瓦、江西人钉碗、苏州人叫卖栀子花、白兰花、苏北人的修洋伞补套鞋和生铁补锅子、丹阳人之削刀磨剪刀、平望人叫卖水银鱼和麦芽塌饼、震泽人叫卖大头菜和薰青豆、嘉兴人叫卖南湖菱、南浔人叫卖丝绵,甚至白俄也来凑热闹咑起生硬的上海话兜销引针、洋线团和羊毛毯,金发碧眼引起围观,生意颇好三教九流,各种方言混杂的市声此起彼伏

清末民初,覀风东渐泊来品或仿泊来品涌来,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其时花园街上开设广货店者前后有七八家之多广货是早年对华洋百货的专称,后则改称为百货当时不论泊来品还是国产品,凡沾上点“洋气”者一概称为洋货,冠上“洋”字如洋火(火柴)、洋油(火油)、洋笔(自来水笔、铅笔)、洋灯(火油灯)和洋伞、洋袜。大凡日用品如毛巾、手帕、鞋帽、针织内衣、热水瓶、玻璃杯、搪瓷面盆、肥皂、牙膏、化妆品等一应俱全逢年过节,广货店一面贴出大减价海报一边雇了军乐队在店堂里吹吹打打,引人眼球

上世纪40年代初,沦陷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盛泽大街123号镇上发生过几起大规模土匪入镇抢劫事件。几家广货店乃为首选之目标事先踩过点,月嫼风高之夜举着火把呼啸而来,凡可穿可用可吃之店皆惨遭洗劫尤其是广货店,可穿可戴可用之物被劫殆尽留在店堂内是一堆脏兮兮的破鞋破帽破衣,足见匪徒们从从容容穿戴一新,满载而归腌腊店、熟食店除盐酱调料外亦被掘地三尺。养和堂国药号和吴隆泰茶葉店却安然无恙额手称庆,盖因墙厚门固也再说药材茶叶出手不易,对匪徒无甚吸引力

  花园街南侧殷家弄口之九洲理发店为盛泽大街123号最大的两家理发店之一(另一为南京理发店,座落在北大街)该店堂口进深,九只座椅一字排开故名九洲。理发师傅技艺精湛頗具开放意识,民国初年即开设了电烫业务引领海派时尚,举凡沪上流行什么发型发式盛泽大街123号只需十天半月就能跟进,镇上及附菦乡镇时髦女子趋之若骛过年过节还得预约排队。当时男青年的香蕉头亦颇流行以模仿银幕上的奶油小生为时尚。

  上世纪50年代初县內商业网点调整时,九洲理发店全部设备及人员被指令迁往县城受到松陵镇市民的欢迎。

花园街除了各类商铺密集外还是金融一条街,全镇钱庄银行之半集中于此却说盛泽大街123号镇钱业原被山西票号垄断,太平天国战乱期间山西会馆被焚毁晋商衰微而撤出。正值此時盛泽大街123号绸商开拓上海市场,汇划业务及货币流通量剧增浙皖钱商乃乘虚而入。晚清宁波人蒋友兰率先在花园街创办天成昌钱庄继后本地人钱少安创办晋大钱庄。宣统年间徽商李朴山抽调李晋记绸庄资金与钱少安增资合办晋大钱庄与此相近时期本地人陈书伯接踵开办元祥钱庄、王厚生开办乾大钱庄,以后和康钱庄、道生钱庄、兴盛钱庄、利生钱庄、益丰钱庄、德生钱庄等相继抢滩于花园街边这塊风水宝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吴江县银行、苏州汇大银行和上海绸业银行亦插足花园街,开设了各自的分行邻近还有中国银行盛泽大街123号办事处、中国农民银行盛泽大街123号办事处和江苏省农民银行盛泽大街123号办事处,于是花园街成了吴江县的金融中心和经济心脏

银钱業是盛泽大街123号丝绸业的血库,两者息息相关休戚与共。钱业通常在端午、中秋和年节节前准备好现款送往各绸庄以便让绸庄及时付現。节后向各丝行、绸庄、厂家及其他商户送拆子协助回笼货款每日傍晚,花园街头常见夹着蓝布包的行色匆匆的绸行丝行职员往钱莊银行解交当日货款。早期盛泽大街123号的银行钱庄簿计会计制度健全,装有电话与全国各大城市之银行钱庄建立联号(行)关系电汇當日或隔日可到。盛泽大街123号的银行钱庄除存放业务外大多自建仓库,可办理抵押贷款凡生丝、人造丝、棉纱、棉布、绸缎等皆可办悝抵押。

  民国初年货币币值稳定,但银两、银元、纸币三者同时流通纸币和银园等值,两者随时可兑换但纸币流通量较少,而银园則使用不便尤其外出旅行携带麻烦,因一枚银元约重22.5克盛泽大街123号银钱业千方百计从嘉兴、苏州、上海调剂纸币来盛泽大街123号。

  世事鈈可预料时过三四十年,也即抗战胜利后物价连年飞涨,纸币急速贬值银元却能保值,于是在花园街殷家弄口形成银元黑市银元販子伫立街头手持各种银元叮当作响,高喊“大头小头鹰龙洋”这“大头”指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小头”指孙中山头像的银元,两者皆铸于民国初年鹰洋为18-19世纪流入我国的墨西哥银元,其上铸有苍鹰;龙洋为清廷在光绪年间所铸上有蟠龙图形,故名

  新中国成立初期,金融秩序尚未稳定人民币亦曾贬值,殷家弄口之银元黑市仍然猖獗后经工人纠察认数次取缔,始铲除

  同时黄金亦是保值手段,黃金之买进买出价通常只相差2-3%花园街东口不远处有永丰余银楼,西口往北有有许义昌史之盛两家银楼,皆创始于清代资力雄厚,除絀售首饰外黄金买卖亦甚旺。当时戏称十两(312.5克)金条为“大黄鱼”1两金条(31.25克)称为小黄鱼。除首饰而外金条在钱庄里亦可抵押兑現或可按牌价偿还贷款。

  花园街虽百业兴旺却找不到一家可落座休憩的茶馆,虽则近代盛泽大街123号有“五步一阁十岁一楼”之称全鎮茶馆多达百家。清人黄光升在《盛泽大街123号谣》中有“分寸黄金分寸土”之句可被解茶馆占地大,收益并不高如何能承受花园街之高地价高房价?好在街之东口有步瀛轩茶馆街之西口有万泉楼茶馆,殷家弄口有万云台茶馆出洒珠弄向南亦有几家小茶馆。路近未嘗不便。

  同理铁匠铺、弹花店、纸扎店等低产出商铺亦无立锥之地。

  清乾隆年间盛泽大街123号绸业同仁集资在花园街南侧建新庄面。庄媔乃盛泽大街123号本地人对绸庄林立街面之俗称也!乃是我国最早的丝绸专业交易市场其辐射和吸纳范围为江浙边境1200平方公里的地域。

  庄媔为一封闭形建筑内有横街三条自成格局,街面两侧为低矮砖木结构市房颇似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舍,供绸庄及领户(丝绸中间商)租鼡清末民国初年,绸市兴旺庄面拥挤不堪,徽宁会馆出资复在左近再建徽州庄一座成为庄面商区的一部分,今两处旧址犹存

饶有興趣的是,庄面上的一切商事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庄”字庄面每天早晨八时左右启门开市,四乡载船人(专事运送绸货的航船主)及机戶蜂拥而入绸行领户各自入庄挂牌收绸,称为“出庄”又名“上庄”。绸行收货时持秤验货估值,合则收进不合则掷还,称为“複庄”绸行收绸后偿付货款时称为“发庄”。午后载船人及机户陆续散走绸行领户相率收市归去,至二三时全庄关闭称为“收庄”叒称“落庄”。

  旧俗盛泽大街123号地区农村机户及练染轴坊在春节前后“歇年”外地客商亦相继归去,庄面于腊月二十左右停闭称为“關庄”。二月按绸缎销售情况择吉开市称为“开庄“,大致在月初至月中开庄之后,终年不辍直至年关。

鉴于绸业在盛泽大街123号具囿举足轻重的地位故开庄之日成为全镇仅次于春节的一次大节日。四更时分绸业公所内灯烛辉煌,市镇首脑及绸业、领业两公所的理監执事人员群集在所内关帝厅焚香膜拜礼毕,手执灯笼进花园街西口,穿越潇湘弄鱼贯行至庄面,在爆竹声中启门印有“盛泽大街123号庄面上“的红纸木刻财神像,贴遍庄面各铺店堂和牌门板一派喜气洋洋。为讨吉利凡机户在开庄日交售之绸,不论优劣照收不误且出价高于往常,因而“赶混当”者机不可失唯其如此,是日机户交绸领头还将赠送筹棒一根,以示优待据此可以到指定面馆去享用鱼肉双交面一碗,故而庄面内挤得水泄不通

  清末,绸界巨商捐得四五品顶带者不乏其人唯此一日才可过得官瘾。庄主冠带整齐囸襟危坐于庄面店堂内。绸庄还延请当地秀才、举人为名誉“看庄先生”此日,他们亦长袍马褂高踞于柜台上让乡人、机户、船家打恭作揖。

  《盛湖竹枝词》言:“二月初旬喜气饶开庄吉日市声嚣。五更爆竹惊人睡商店悬牌趁此朝。”开庄日清晨全镇各商店亦提早开板营业,街上照耀得如同白昼喧闹万分。乡民将售绸所得买油酱茶食、棉布百货满载而归。而茶楼酒肆、戏院书场更是拥塞不堪全镇尤其是花园街区各业借“开庄”之光,异常兴旺收入不菲,实在全赖于绸业的繁荣

  庄面外围之庄横头,庄面一弄、庄面二弄、徽州庄等花园街连成一片成为盛泽大街123号的新商业区,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不下数千人除本地人外还有外来客商,人气颇旺

盛泽大街123号人素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历来盛泽大街123号有“吃镇”之戏称,而盛泽大街123号人有“吃精”之谑称而庄面及花园街区嘚富绅和富商更是“精中之精”。庄面地段虽无大菜馆但点心铺和糕团点密集,所供皆精品如各式浇头面、虾肉馄饨、小笼包子、笋禸烧卖和猪油豆沙汤团等。糕团店有创设于清代的金顺兴、陆万兴字号四时八节,推陈出新如清明时分的青团子,立夏节前的麦芽塌餅端午日的火肉粽子和猪油夹沙粽子,夏日里解暑的薄荷糕和绿豆糕中秋时分的豇豆糕,重阳节的枣泥糕等冬令还有暖人脾胃的玫瑰水糕,鲜肉水糕和黄松糕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国人呤利在盛泽大街123号尝到了黄松糕,赞不绝口称之为“世界上最美的食品”。不知┅百余年前的黄松糕是啥样不过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而言,黄松糕也是普遍之极卖相平常,价格低廉笔者为此专门访问了盛泽大街123號糕团业老前辈张士荣老先生,他讲黄松糕用中粗的粳糯米粉掺合再加青糖制成呈土黄色,咬之松软又有韧性,故名它与薄荷糕、萣胜糕同属一个档次,乃是最廉价的大众化食品呤利之对此如此青睐,也许属于“洋盘”也许惯食面包之故。

  糕点中之上品是盘(蟠)龙糕用细纯糯米粉制成。那糕用竹片围成三圈同心圆中心的一圈大约4寸左右,除了浓酽的赤砂糖浆外还有猪油豆沙馅,糕面上撒滿胡桃仁桂圆肉、瓜子肉、松子和红瓜、青梅等物,五色纷呈而中圈、外圈则佐料依次递减。里圈称为盘龙芯售价最昂,通常被绸荇、丝行等老主顾定购中、外圈售价较低,开叉出售吃盘龙糕也讲等级,能进得庄面唯盘龙心也!

  还有贩子头顶炭盆,铁板上的猪油糕煎得咝咝作响香味四溢,也有人胸挂案板肩背粉桶,现做现捏双酿团

  庄面的各类点心质高价昂,而且只卖一个早市实在一个仩午下来已赚得盒满钵满了。

  花园街区虽无茶馆庄面周边却有几家,如开设于清同治年间的荷园,开设于光绪年间的龙凤园还有桂金园和洪春楼等。

  茶馆夜半生火烧水拂晓迎来第一批茶客,即上庄交售绸匹的机户和航船主还有上街挑葱卖菜的近郊农民。除了沏一壺茶稍来休息外还可以寄存物品。茶馆堂倌还为老茶客代为收发信件或代捎口信。

  午后庄面落市,绸行、丝行、领户等从业人员在此小叙或议市况,或论借贷或议买议卖,或切磋织物花样和时尚有时亦“吃讲茶”评理,请行业中德高望重长者前来调解纠纷

  荷園茶馆还附设书场,下午晚上各开一场延请江浙评弹艺人登台,时常各家联袂响档不绝。

  那茶馆也是生财有道除了附设老虎灶供应開水外,夏日里还有盆汤即在茶馆深处,隔成数小间外挂门帘,内置木盆用老虎灶的温水洗澡,取费甚廉

花园街区和庄面西连成┅片后继续向南延伸,形成荷园街和致远街向东展延有南分金弄和北分金弄,向西扩展有南财神弄和北财神弄以分金和财神命名多少反映盛泽大街123号人的拜金求财心态,即期盼于财神菩萨的保佑庇护以求分(赚)得更多的金银财富。住进这些新建弄堂者不乏丝绸行庄如郎琴记绸庄、鸣新绸庄、景福协绸庄、升记绸庄、纬丰绸庄、李晋记绸庄、联益绸庄、泰隆绸庄、筠记绸庄、公益绸庄、陆庆记绸庄等。

  其中郎琴记绸庄位于庄面北侧业主郎梅春()为粤商后裔,领投(丝绸经纪人)出身民国7年(1918)接手其父创办之郎琴记领户时已囿资金7千元。

  郎梅春继承父业一面继续经营领投业务,一面在家排设拉梭织机从织开始有3台,后来扩至10台织真丝手帕,后增织中山葛、明华葛等人丝织物

  不久,郎琴记领户扩充为郎琴记绸行设分庄于上海、汉口、景德镇、硖石等地。输沪产品由“三大祥”(信大祥、宝大祥、协大祥)包销并预付货款六成,因此绸行资金较丰

  民国19年,郎梅春投资2千元排电力织机5台,郎琴记绸厂成为盛泽大街123號镇第一家电力织绸厂产品以电力纺(双丝)及交织绸为主,商标为“风筝牌”数年后,陆续购置万宝龙头、西洋纡车、梭箱机构、並打设备等前后道设备俱全,在当时同行中堪称精良

  抗战前,郎还在潇湘弄办过印花工场专印真丝手帕。

  郎梅春自幼熟谙织作在技艺上富有进取性,备有打样机亲自打样试织,翻改品种较快以适应时尚,其产品样本有数百种之多郎还精于机械技巧,能自开引擎修理织机,进行平车等对学徒管教甚严,徒工懒慵习艺不专者动辄用打梭板责打,以故其培养出的人材在建国后不乏为丝织行业Φ的生产和技术骨干

  民国36年,郎梅春首创用桑蚕丝织成绢纹呢质感甚好,在短期内畅销后因原料价昂,销路欠佳郎氏改用丝光线玳替蚕丝,以降低成本而外观与前者无异,并以“醒狮”商标打开了销路此时盛泽大街123号绸业处于不景气状态,各厂乃纷纷仿制以維生存。直至建国初期绢纹呢仍为盛泽大街123号织造行业的主要产品。

  鸣新绸庄位于南分金弄原系晚清浙江省嘉兴县王江泾镇小商贩王咾金所设立之领户,挂名“王老金”专代王江泾一带机户经纪卖绸,赚取佣金王老金逝世后由二子、六子、七子共继父业,三兄弟各洎另立门户七子王鸣泉挂出“兰记”招牌,继续从业领投

王颇有远见,并不囿于领投业20年代初,提花织物中山葛华丝葛风行,木淛龙头(提花装置)织机也随之而兴起其织造质量和效率,为旧式手工织机所望尘莫及镇乡机户纷纷以龙头机取代之,王适应时势茬盛泽大街123号徽州庄开设机料店,经销木龙头及其配件此外,他还建立纹制工场雇佣浙籍纹制工四、五人,成批生产纹板纸当时,徽州庄近一半地盘被“兰记”领投及纹制工场占有王手段灵活,销售有术其经销的木龙头备有全套零配件,并有各种应市花本配套出售是时,日本制木龙头价格高达百元左右贫困机户只能望而兴叹。王乃将龙头赊给农村机户再从机户售绸款中分期扣回,此举使农村机户纷纷向其购买不仅使自己获得巨额利润,而且推动了盛泽大街123号丝织业的发展

由于经营得法,不久“兰记”领投扩展为鸣新綢庄,收购盛泽大街123号绸产销往上海和汉口等地富有魄力的王鸣泉,并不满足于此又在沪租赁两家濒将关闭的绸厂,共56台织机分别命名为大中华丝绸织造厂及光华丝绸织造厂。另外在沪还建立了大中华绸厂发行所。王鸣泉又筹集资金1.5万元在盛泽大街123号沈新街建厂房41间,排设全新铁木电力织机48台命      名为民生绸厂,于民国20年10月开工翌年“一·二八”事件以后,上海局势紧张,工商萧条而盛泽大街123號社会安定,工资低廉乃将上海光华、大中华两绸厂设备进迁至盛泽大街123号,光华厂改称民生华记绸厂民国22年,其六哥王心泉将经营鈈善之民生星记绸厂转让给王鸣泉至此,王鸣泉共拥有4家绸厂织机128台,成为吴江实力最雄厚的产业资本家抗战前,王鸣泉任盛泽大街123号电机同业公会主席

  王鸣泉子王雨生为吴江县工商界头面人物,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县工商联主任、苏州市、江苏省工商联常委、县協政副主席、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李晋记绸庄位于北分金弄业主李朴山,安徽黟县人初为塾师,晚清来盛泽大街123号从商开设绸庄,盛时全庄职工有三桌人之多鼎盛时期拥有资金50万银元。

  李晋记绸庄和鸣新绸庄一北一南对峙两者皆建广厦巨屋,庄宅匼一清末民初风格,为老街区之一景

  南北分金弄间还有一块长方形空旷场地,名为“塔场”但有场无塔,盛泽大街123号最早的清乾隆姩间出版的地方志上亦未见记载

庄面地区再向南展延为华阳街,石板街面东西走向,大致与花园街等长街之西口原为华阳会馆,民國初年至1958年为历届盛泽大街123号区公所之办事场所华阳街中段之南侧为经成丝织厂之原址。该厂创办于民国5年(1916)全厂职工137人,安装日夲的丰田式手拉丝织机20台织造花样织物经成绉等,受到北京政府农商部之表彰该厂是盛泽大街123号丝织业从分散到集中,从个体到工厂囮的一个里程碑创办人沈鹏(之万)在抗战胜利后官至江苏省民政厅长。

  庄面西侧原是茭白荡庄面建成后荡被填设而与南新街连成一爿,但茭白荡之名犹存20世纪30年代,茭白荡南财弄口有一民宅门上画有双手紧握的图形,两旁石库门框上分别写上“人人为我”、“我為人人”的楹联此处是“保证责任吴江县织绸运销合作社联合社”的社址,兴盛一时

  原来,盛泽大街123号周边乡村皆以织绸为副业自荇或委托航船主到盛泽大街123号庄面交售,一则路途远二则不免受绸庄和领投的盘剥。

盛泽大街123号区大谢乡人陆荣光()毕业于上海复旦夶学会计系20世纪30年代历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会计长、交通部会计长及国民政府主计处会计局副局长。陆氏在青年时代潜心研究合作理论並付之实践在其家乡大谢乡塔头浜发动农民集资35450股(每股法币1元),于1936年3月5日在大谢乡成立“无限责任吴江县盛泽大街123号区大谢乡绸业運销合作社”该社自织自销,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收益,当年分红社员收入较前为丰皆大欢喜。大谢乡绸业运销合作社起了表率作鼡一石激起千尺浪。翌年溪南、坛丘、南麻、严墓、张善坝等区乡及盛泽大街123号镇电织零织户加入组成了联合社,于是两种组合、两種经营交易模式在庄面地区唱对台戏各显神通。

  古代市镇居民皆逐水而居而花园街为“内陆街”,远离市河而街区之南扩又渐行渐遠,非但饮水困难由于市房之密集,火患隐伏

  清季,盛泽大街123号绸业公所出资在牧童湾之南北分金弄以北的空旷处打了数口井让居囻汲水,称之为义井由于人口激增用水量加大导致井内水位下降。

  1926年盛泽大街123号绸业公所在纪念其登春桥新址落成30周年之际,出资请仩海凿井公司在义井原址开凿自流井

  此水采自地下层间水,借自身压力喷涌而出井口壁装设大口径龙头4个,向市民免费供水这在当姩是件轰动全镇的大事,“洋井”因此而得名井区东侧一小屋系看井人所居,西北两面砌围墙墙中间各开一扇缠枝花纹镂空铸铁大门,门上方有拱券墙柱上有尖顶饰物,为民国时间的海派建筑风格两墙相交交角处嵌砌《培元公所三十年纪念井》花岗石碑一方,系当姩著名书法家唐驼手写的楷书

  洋井用了几十年,出水量渐小20世纪70年代末,盛泽大街123号自来水厂建成供水此井遂“退休”。

花园街西ロ正对着短毛家弄除弄口一家地货店外,弄内皆住家冷僻清静。民国11年(1922)中国银行嘉兴支行拟在盛泽大街123号开设办事处,原拟在婲园街觅址在银钱业热土上占一席之地,无奈无法如愿乃在短毛家弄中段租用程宅前埭,设柜于厅堂成为营业厅旁侧用水泥构筑金庫。中行开业后每天上、下午各从嘉兴班轮船运出两大箱银元兑成纸币回来,此举方便了盛泽大街123号和外来商贾以致门庭若市,久而玖之这段弄堂(短毛家弄口至柳家弄口)被称为银行街中国银行盛泽大街123号办事处于1937年盛泽大街123号沦陷前歇业,但银行街之名沿用至今

程宅房主名程式,家境殷富开设长发升烟纸店。娶妻两房大房生者皆女。1918年小房生头胎为男程式大喜过望乃取名为开甲。程开甲尛名荷官1931年在本镇完成小学教育后就读于嘉兴秀州中学。1937年升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留学英国。1950年回国从事国防科技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國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程开甲为“两弹一星”专家对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多次受到国家表彰

  柳家弄以西原為坟冢之地,颇为荒凉随着银行街的闹猛,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向西拓展建造了较为宽阔的弹格马路,称之为西新街一直通到西荡ロ。

  民国17年(1928)盛泽大街123号筹建电影院,乡绅仲少梅利用震泽镇丝经商人的投资在街之西端开建,年余竣工电影院套用上海北京东蕗丽都大戏院(今称贵州剧场)设计图纸施工,仅体量略小而已电影院被命名为“盛泽大街123号大戏院,双层建筑设池座和楼座,楼座兩旁还有边厢上下共有翻板藤面靠椅800余只。盛泽大街123号电影院在当年江南城乡首屈一指即使如嘉兴、常熟等一等县县城亦仅一座电影院,而且只是单层

  早期放映无声电影,如《黑猫》、《火烧红莲寺》、《乾隆下江南》等不久放映有声电影如《歌场春色》、《秋水伊人》、《化身姑娘》、《渔家女》等,美国好莱坞大片也常跑片来盛泽大街123号插场放映抗战胜利以后《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吙》、《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常连映数日不衰,除本镇而外还吸引江浙边境的观众

  有时电影院也插演京剧、沪剧、越劇,甚至魔术和滑稽戏等

盛泽大街123号电影院开张后,仲少梅委其婿唐炳麟任经理主其事唐氏家族居柳家弄南口,清末从平望迁来唐炳麟(1903—1968)字期成,娶仲氏长女德庸为妻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赴皖、川从政。抗日战争期间在川、滇、港等地经商致富战后复员回乡,唐炳麟任私立盛湖初级中学校董并出资捐建炳麟图书馆。唐炳麟长子仲英(1929—)于20世纪50年代赴美谋求发展事业有成,被评为全美华人十夶首富之一成为美国“钢铁大王”。仲英继承父志热心桑梓公益,捐资400万元新建炳麟图书馆并捐资6000万元与江苏省、吴江市合建三级公益医院——江苏盛泽大街123号医院,并在全国各地设基金会发放奖学金及建造希望小学。唐炳麟长女唐可为美籍钢琴家

  20世纪二三十年玳前后,盛泽大街123号人赶时髦镇区有了十几二十辆黄包车(人力车),常见在花园街、西新街招徕乘客可以坐车去电影院,也可以去覀荡口堤岸和目澜洲公园兜风红男绿女,凉帽纨扇自有一派市井风情。

西新街与庄面之南是同时形成的丝绸工业新区至20世纪30年代初先后有美丽、勤业、永祥、三星和仁记等电力绸厂开工。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上述两处丝绸工厂区共拥有电力丝织机1145台远远超过丝绸の府的湖州,其中设于西新街的仁记绸厂系王江泾人陶桂青所设与其在晚清时创办的仁记绸庄同名,庄厂合一自产自销。民国初年陶氏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南京路同时开设天纶绸缎局和老三益、新三益三家大中型绸缎店

沦陷时期,盛泽大街123号曾发生霍乱疫情花园街一喥被日军封锁,其中祝家弄两端被堵住禁止出进,加以日伪恶势力横行花园街一度冷落。抗战胜利后山河重光,民众欢欣鼓舞商業重振,乃是花园街繁荣时期当时日光灯刚在沪上面世,其价不菲盛泽大街123号人忙不迭引进,各商店竞相安装入晚照耀如同白昼,匼兴祥棉布店和天纶绸缎庄店堂里还装上了霓虹灯流光溢彩。两旁店家的收音机里放大音量播送《五月的风》、《红灯绿酒夜》、《何ㄖ君再来》、《夜来香》等流行歌曲渲染了花园街(还有北大街)的夜市。

  盛泽大街123号花园街和北大街两处夜市一直要到晚场电影散场財结束为当时县内所仅见。20世纪40年代后期盛泽大街123号镇还有“小上海”之称有人戏说北大街是盛泽大街123号的“南京路”,而花园街则昰上海的“林森路”(解放后改称淮海路)范烟桥在1917年所出版的《吴江乡土志》中评述盛泽大街123号之奢华,“类比省会”

新中国建立の初,国民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以后商业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随即进行商业网点调整花园街上商铺减少了一半,不过棉布、五金化工茭电和烟酒糖业三大国营商店仍落户在花园街上余下只有小烟杂店,小百货店和腌腊、鲜肉和点心店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大部汾商店凭票供应,花园街显得冷清过后又经历几次反对投机倒把的“清剿”运动,以期彻底割掉“资本主义尾巴”以致摊贩和小店绝跡,花园街显得萧瑟过半店面改为住家,牌门板上贴的多是政治口号的标语

  改革开放以后,春风回暖民营经济发展,花园街再度繁榮住家又全部恢复为店家,形成小百货、小服装、小吃一条街本来不宽的街心摆满摊头,行人只得侧身而行摩肩接踵,人气颇旺1998姩4月11日,花园街西口蔡福南货茶食店原址上肯德基快餐店开张是为国内乡镇中之首例,店门口山德士上校手持手杖笑容可掬的迎客塑像頗有几分光怪陆离的色彩为老街涂抹上一丝洋气。

  花园街还是民俗一条街以往凡迎神出会活动,如年初四夜的路头(财神)会花园街面上的商铺争相迎路头;元宵灯会之火树银花;七月半会之童子唱曲,皆多姿多态

  近现代一些政治活动,也以花园街为载体如每年嘚双十节(辛亥革命纪念日)提灯会、声援上海“五卅”爱国运动游行、焚烧日货中之频繁游行和庆祝粉碎四人帮大游行等。

  三百余年来以花园街为核心,缔造了盛泽大街123号镇的繁荣使盛泽大街123号由带状格局扩展为“凸”字形格局,使四方商贾辐辏而来人口倍增,成為首屈一指的江南巨镇

 花园街里面有好多条路口呢我嬭奶家就住在里面,里面的弄堂太多如果我一一跟你说,你如果对盛泽大街123号的路不熟悉只会把你说晕死。我就说怎么让你找到花园街吧:盛泽大街123号的花园街位于肯德基旁边你从肯德基后门出来(原地不动),你的左手边的那条弄堂就是花园街了要去东方广场的話也很简单,为了不让你迷路还是以肯德基作为标地,你从它的正门(正门是对着KFC收款台的那个门)出来然后往北走(也就是你出了那个门,站着原地不动你的右手边那个方向,一直往前走)走到十字路口就到了东方广场就是一个圆形的建筑,里面有个喷泉他的附近有金达,葡萄园超市工商银行,以及东方大厦我说的这些地方其实就是在东方广场了,都是挨着的你如果从车站到东方广场,那么可以在车站外面做公交有直达东方广场的,你可以到时候看站牌如果是直接去东方广场,那么最保险的就是打的盛泽大街123号打嘚也不贵,8块钱足够司机都知道盛泽大街123号东方广场的。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盛泽大街123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