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申 从迟疑的意思到肯定主要观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从迟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2)
从迟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2)
作者:傅申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时间: 09:53
  笔者认为要解除原先的疑点,一是要从重新认识山谷的笔法结字着手,二是如何解读〈有邻馆本〉与〈山谷题跋本〉的关系,究竟是一是二?三是重新排比及认知〈有邻馆本〉的书写年代:
  1. 从笔法结字来看
  笔者在三十五年前的笔法比较时,就采用剪字排比法,甚至更进一步用双钩个别笔法,如撇、捺、长横及三点水、纟等的部首写法(当时没有计算机的帮助,纯用手工剪贴钩描),来寻找、排比各件代表作名迹之间的差异和惯性。
  近日经笔者将〈有邻馆本〉逐字仿写比观各基准作品,极多的字或同一笔都能找到相似的写法。甚至笔者认为最突出碍眼或可诟病的笔法如上述的「也」、「之」及其他捺笔等字,也可以在诸名作中找到神似的字例,举例如下:
  首纸上「也」、「荒」二字的上抛钩,在〈寒食帖跋〉的末一字中,更为夸张,又如〈范滂传〉的「也」字,上挑的一钩极为锐利,可见这本是时有的用笔法,只是〈砥柱铭〉的「也」字重压过度,其次在同卷中的许多字如:「轨」、「地」、「冠」、「纪」、「己」、「悦」等字,没有这样的病笔,都合乎其他的山谷作品。第42行的「山」字,起首时下笔重按向右突出的习惯使人不适,也非好字,也见于〈寒山子庞居士〉卷及〈苦笋帖〉中。
  又〈砥柱铭〉中许多在横画连接竖画的肩部,其折笔有棱角且单薄,不如其他作品圆厚,如下列诸字:「同」、「月」、「禹」、「司」、「词」、「风」、「雨」、「为」、「门」、「骄」、「明」等,但在〈松风阁〉卷中,虽然比较浑厚,但也有方棱的折角出现,如:「阁」、「风」、「眼」、「眠」等字,〈寒山子庞居士卷〉中的直字,〈诸上座卷〉中的「事」、「盲」、「见」、「明」等字也有类似的折角。反观〈砥柱铭〉卷中,也有不少折角并无此病的字。
  当吾人对〈砥柱铭〉起疑,固然可以挑出个人觉得最碍眼或不满意的笔画或字迹来,并指出与其他书迹相比之下的特殊性而加以排斥;但不要忘了,在同时也要去寻找跟其他基准作品群的相似之处,最后再来衡量究竟是相异之处多,抑或相合之处多?这样才能得到较为公允的结论。
  又部首「纟」,其习惯将起首为两笔作断开两条并行线来处理,笔断而意连,是他中期形成延续到老年的习惯,如〈松风阁〉卷中的「缠」、「蛮」,〈经伏波神祠诗〉卷中的「经」、「蛮」、「溪」等等都有这种特有的写法。〈砥柱铭〉卷中捺笔的末尾,如「天」、「之」、「合」、「巡」、「水」、「永」、「干」等字,都较长而锐利,甚至在末尾重按之后,不是缓缓渐次的提笔,而是较快速甚至突然提笔,所以在出锋之前会形成一个有棱角且内收的捺尾。这与他作品中常见较丰腴的捺尾似有差异,但是细寻公认为真迹的山谷作品,也有或多或少类似的笔法,在小行书作品中以〈致景道十七使君帖〉为例,捺比出锋甚多,特别以「今」、「天」、「人」三字与〈砥柱铭〉相近。
  在早期的大字作品,〈发愿文〉中的「食」、「足」等字,以及在晚期名作〈明瓒诗后题卷〉榜书中的「衣」、「廖」、「令」、「之」各字,〈伏波神祠〉卷中的「波」、「人」、「敬」各字捺笔,虽较浑厚迟重,甚至最晚的名作〈范滂传〉中,类似的长捺所在都有,如:「人」、「众」、「之」、「及」、「会」、「故」、「合」、「客」、「舍」、「令」、「敬」等字;但是回过头来,再看〈砥柱铭〉卷中,也有一些捺笔没有那么尖削的,如:「之」、「远」、「夫」、「又」、「交」等字。
  这样相比下来,就知道〈砥柱铭〉所表现的是一个青壮时期的黄庭坚书风,上述各大字卷是由同一个人趋向老迈的书风,犹如每个人的相貌,在不同阶段各有变化,但精神骨格仍有贯穿处,不可以皮相来论。而这种捺笔法,与他早年学颜、柳有关,不时在其一生中或隐或现。
  现在来举其他古人的例子:
  上海博物馆藏的赵孟俯〈杜甫秋兴四首〉卷,对一般熟悉子昂成熟书风者,开卷即有疑问是否为其真迹,只有看到最后子昂重题之后才会释疑,子昂题云:
  「此诗是吾四十年前所书,今人观之,未必以为吾书也。」
  若以同一人而相差四十年的照片并列,当然相去甚远。赵氏另外一件藏于台北故宫的小楷〈禊帖源流〉,子昂在二十年后再见此卷时已「恍然如梦」,又说:
  「余往时作小楷规模钟元常、萧子云,尔来自觉稍进,故见者者悉以为伪!不知年有不同,又乖合异也!」
  这以上两件赵孟俯的早年作品,如果不是有子昂自我鉴定的重题,在今天也必定成为聚讼的对象,且永无终了,即使有人提出种种证据,但根据个人的经验以及长期观察辩论的结果往往是:信者恒信,疑者常疑。只有要求自我,抛弃成见,重新来全盘认识一个人书风发展的种种,尤其像黄庭坚存世书迹虽不及其生前书写的千百分之ㄧ,但总算是有迹可寻。
  今天笔者有机会将三十五年来不能尽解而存疑的作品,重新排比并研读文献,终于肯定了这一件有邻馆本的〈砥柱铭〉墨迹卷乃是黄庭坚书风转变期的真迹。
  又部首「戈」,山谷往往省去第二笔末尾的钩挑,而且将长笔末尾直接截断,抽笔离纸,如「载」、「域」、「截」、「成」、「岁」、「践」、「职」、「我」、「或」、「哉」等字,几无例外。这一习惯性笔法往早期的〈发愿文〉、〈华严疏〉到较晚的〈寒山子庞居士诗〉、〈赠张大同卷〉、〈明瓒诗后跋卷〉、〈经伏波神祠诗卷〉、〈寒食帖跋〉一直延续到〈松风阁卷〉及〈范滂传〉全是一致的。
  另有「为」字顶部从「爪」的写法,也常见于山谷以上诸迹中,且结字大同小异,如果要挑剔第36行「为」字从「爪」的第一笔,似乎太严苛,不容其偶然失神或不顺,那样的挑法,即使〈兰亭序〉或其他任何名迹中都可以挑出自以为较差的用笔和结字来。
  此外,在笔法之外,笔者相信不少人注意到〈砥柱铭〉中有两个「示」部的字:「祝」、「礼」,却写成了「衣」部,而多了一个点。这又从何解释?二字不应从「衣」,多了一点就成了「错字」,以黄庭坚的学问,不应出错,从笔者极力搜索,至今还未发现相同的例子,倒是在唐代释大雅所集王羲之书〈兴福寺〉半截碑中的〈祉〉字,是从「衣」部,有两点;又在元代书家杨维桢所写的「祝」字也有两点。杨维桢的「铁崖体」,吾人尚可置啄,但王羲之既有此例,则山谷偶有此写法,即使是真的写错了,我们就不能允许他偶然失神写错了吗?
  被我们尊敬的任何古人,就不能允许他们出错吗?我们要追究的不是错不错的问题,我们是要问这一篇字是不是黄庭坚写的。反过来看这两个字的问题:如果这一卷是出于山谷的学生或粉丝临写的,能临到这么形神并似,那末其根据的原迹也一定是从衣有两点的,也就是说山谷的原迹本来就写成如此。如果这是伪造的,难道伪造者是故意要留下这马脚让人来识破吗?因此,吾人都不能因这两字的「异写」,作为否定此卷乃伪迹的铁证,反而成了〈砥柱铭〉为真迹的有力辅证。
  此卷的书写,一片神行自然,并无迟疑犹豫的局促或窘态,但是大部分书家在书写时对于偶然不能心手相应,或工具不称时,会写出不如己意的笔画,而实时或过后加以补笔修改的情形,这是笔者三十五年前就为此制作一图,明示补笔修改之处。
  详观此卷,修改添笔之处实不明显,其中要以第22行的「乃」字较为明显。并且说:这是山谷运笔时手肘的惯性失控,这种失控,严格来说,每个人都会有,但对那一种笔法容易失控,则每个人必定不同。其实每个人的运笔习惯与肌肉、指腕、手肘的运行掌握都有关系,也是各人写出不同笔法风格的先天性生理条件,就是因为如此,这就成了吾人笔迹鉴定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习惯性的相似失控和补笔,构成为同一书写者的重要证据,因为仿写或伪作者,不会有相同的失控或败笔。
  此卷的22行第二字「乃」字,其长撇末尾分叉,因而为人诟病为「描成燕尾,如此拙劣!」,显然是第一笔(较短的)太过纤细,故另加较粗较长的一笔盖于其上,但笔梢的运行不能一致,故造成分叉。如果将此缺点放大铨释,成了拙劣的描笔,以为真迹中绝不可能发生。殊不知〈张大同卷〉、〈伏波神祠传〉及〈范滂传〉中都出现描笔,甚至在小行书中也有多处,如〈致立之承奉帖〉中的「乃」(第7行),描得更是离谱!同一行又描改了「若」字,但帖中其他的字皆流畅自然,因此这两字的描补,绝不影响此帖的真伪,而且更是说明了此帖的随机性和真实性。故而〈砥柱铭〉中「乃」字的描笔,反而帮助证明了这是黄庭坚的真迹!
  以上是选择性的为个人也为部份读者观众(见原迹者)对某些笔法结字解疑,其实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字都能与其他的山谷真迹是一贯的,只有老少时间上的差异,若从字距行间的习惯,也合乎其一生的风格,因此,个人三十五年前的存疑,至此拨云见日,不知前述同样存疑的张、黄两位,在阅读本文后,是否也已解疑?实企跷以待!
注:本站以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新闻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新闻网的价值判断。15 / 18 页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25 小时听众数威望2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3413UID252264
行家里手, 积分 3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7 积分
在线时间1225 小时威望2189 注册时间积分3413好友帖子UID252264
本帖最后由 西风. 于
00:11 编辑
国家拟将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收归国有 11:02:17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傅晓燕 点击:[url=]483[/url]次  & &&&字号T|T
[url=]复制链接[/url] |加入收藏 | []
近日有消息传出,国家拟再次使用优先购买权将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收归国有,之前以4.368亿元拍得此品的买家将不能收作品于囊中。黄庭坚的这件作品无疑成为今年春拍中最大热点和最大话题,究竟它会花落谁家?如此“天价”是“抢拍”的结果还是真正的价值所归?
黄庭坚《砥柱铭》花落谁家?
  近日有消息传出,国家拟再次使用优先购买权将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收归国有,之前以4.368亿元拍得此品的买家将不能收作品于囊中。黄庭坚的这件作品无疑成为今年春拍中最大热点和最大话题,究竟它会花落谁家?如此“天价”是“抢拍”的结果还是真正的价值所归?今年春拍中出现的“频频过亿”现象是否正常?围绕这些问题,各方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针对各界有关“4.3亿纪录是不是太离谱”的争议,身为“重走故宫南迁路”考察团成员,来自“台北故宫”的书法专家傅申先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曾表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特别难得,更不要说像黄庭坚这样的宋代书法大家的传世之作。4.368亿人民币的价格并不算贵,未来也许还会更贵。”此语一出,立即引发各方回应。
  天价书画的出现情理之中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赵榆表示,拍卖市场不断缔造天价拍品,首先这是一个正常的经济上的表现,也是艺术市场的正常表现。此次《砥柱铭》的创新高,可谓是为中国古书画高级艺术品进行了定价。
  从去年秋拍开始,书画拍卖就显现出很好的势头。今年春拍,延续这种好势头的发展,黄庭坚的《砥柱铭》以4.3亿元人民币成交,价格也在情理之中。09秋拍吴彬的《十八应真图》以1.69亿元成交,而吴彬仅仅是明代二、三流之间的画家,黄庭坚作为宋代的四大书法家之一,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他的一幅巨著起码应该比吴彬的价格翻一番。张大千的《爱痕湖》拍了1个亿,创造近现代书画的最高纪录,应该说也是当前书画的正常价格。张大千、齐白石都是近百年来最伟大的画家,他们的画作价格在1亿元左右,应该是物有所值的,而与欧美的艺术家相比,张大千、齐白石和毕加索是同时期的伟大画家,西方画家毕加索能卖到1个亿的美金,而东方的艺术家卖到1亿的人民币,这不是一个奇迹,而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发展过程。东西方艺术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应该是相等的,但这还需要我们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常的运行,才能与欧美的艺术价值接轨,当然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很小的领域,艺术品与经济形式相关联,甚至说艺术品是继股票、房地产后,最大的金融投资产业,这个说法很牵强。艺术品市场没那么大,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在旧社会,古玩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行当,现在也是如此。艺术品创造了天价,这个价格不会变,但是拍卖成交额不会随每年成比例的增长,这是艺术品领域的特点。有人说,这是一个泡沫,那不是,这是正常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出现天价是情理之中的。
  天价书画是艺术市场的正常表现
  《砥柱铭》这种国宝级的作品,除了肯定它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外,也应该给予商业价值上的巨大肯定,这才是与名声相符的。近现代书画部分与古代书画有类似之处,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张大千在市场上的不俗表现,进一步证明了市场在艺术、历史上的一个价值回归,我相信在未来他们的作品价格还会继续走高。
  对于今春拍卖会中作品高价成交主要的原因,林松表示:一方面是大家对艺术价值的认定,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收藏的丰富,大家越来越了解艺术,越来越肯定艺术,敢于花大价钱购买艺术品;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国家经济水平的增强,个人收入和经济力量的增长;第三,楼市、股市波动比较大,一部分人就把艺术品作为一个相对安全的投资,所以不断有新的买家和新的资金进入艺术品领域。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林松说道。
  书画价格被“抢”高了
  中国书画为“破亿”等了十几年,但从去年《十八应真图卷》的1.69亿到现在《砥柱铭》的4.3亿,只用了6个多月。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的世界第一位置可以保持5年,而《砥柱铭》的头把交椅则已显难以持久的趋势。身价突飞猛进的中国艺术品,是否价格虚高?
  谈到这个问题,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中心主任赵力表示:今年的春拍,书画的表现可以说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在2009年秋拍过后,我们在做市场分析的时候,就预言2010近现代书画也会进入亿元时代,张大千的《爱痕湖》证实了这一点。而对于古代书画出现如此大的涨幅,在未来还有多大的余地,这是一个问题,还需要经过全面的市场分析才能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但总体来说,《砥柱铭》4.3亿元的成交价格还是挺高的。
  对于今年艺术品的高价成交,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一些资本的热钱进入到艺术品领域,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也是艺术品高价成交的基础之一。但是资本对于艺术品的推动不应该仅仅是在价格方面,重要的是它推动整个艺术产业的更新换代,对艺术产业链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黄庭坚《砥柱铭》
  岂一个“贵”字了得
  黄庭坚《砥柱铭》计82行407字,算下来每个字价格都超过百万元,拍出4.368亿元天价,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吴道明认为如此“天价”有两个原因,一是有炒作的性质,因为自两年前经济危机让之前价格虚高的当代艺术挤出泡沫后,拍卖市场需要高端的艺术品来代替当代艺术,而之前被人忽视,但极具有升值潜力又不能复制和再生的中国古代书画就成了第一选择;第二,这和《砥柱铭》的历史价值有关,这件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巨著,属于国宝级文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不光中国古代书画作品近几年升值不少,就连近代和当代的书画作品也有人在炒作。因为现在炒股和炒房都有风险,艺术品投资本身的收益更具稳定性。最近有不少山东和温州的“炒画团”去成都各大画廊收购书画作品,导致本土书画家作品的价格至少涨了20%。
元代瓷器专项调查研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25 小时听众数威望2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3413UID252264
行家里手, 积分 3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7 积分
在线时间1225 小时威望2189 注册时间积分3413好友帖子UID252264
天价拍品的“喜”与“忧”
  针对2010年国内书画拍卖走出火爆上涨行情,资深艺术市场评论人牟建平的感触是“既令人可喜又让人担忧”。喜的是,中国书画的价值被藏家重视,彻底摆脱了前几年被市场低估,一直当配角的尴尬境地。中国书画终于“扬眉吐气”了,成为市场的“宠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波书画暴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暴露出些许投机成分,假画赝品也相继涌上拍场,贩假拍假时有发生,有些假画甚至拍出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高价。一些投机分子“浑水摸鱼”,在这股书画大涨行情中发了横财。个别新入场的买家“择高而买”的心理,导致了“高价赝品”的产生,显露出书画市场不成熟的一面。
  我们在期待黄庭坚《砥柱铭》花落谁家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未来如何抑制投机,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保护买家和投资者的热情,以促进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到目前为止,中国艺术品超亿元身价的共有13件,内地成交9件书画,海外成交4件古董,分别为:
  2005年英国伦敦佳士得春拍,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
  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1.22亿元成交。
  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以1.21亿元成交。
  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亿元成交。
  2009年中贸圣佳秋拍,清代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亿元成交。
  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卷》以1.69亿元成交。
  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宋代曾巩书作《局事帖》以1.08亿元成交。
  2009年中国嘉德秋拍,《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以1.008亿元成交。
  2010中国嘉德春拍,张大千《爱痕湖》以1.008亿元成交。
  2010北京保利春拍,北宋黄庭坚《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
  2010北京保利春拍,元代王蒙《秋山萧寺图》以1.3664亿元成交。
  2010北京保利春拍,清代钱维城《雁荡图》以1.2992亿元成交。
  2010四方集团春拍,宋代马和之《诗经山水人物画书卷》以1.2亿元成交
元代瓷器专项调查研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25 小时听众数威望2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3413UID252264
行家里手, 积分 3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7 积分
在线时间1225 小时威望2189 注册时间积分3413好友帖子UID252264
周文翰& &&&北京 艺术评论家【尖锋话题】
以4.368亿元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的《砥柱铭》到底是不是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的作品又引起“蛙声一片”,有收藏家、书法家认为“拿不准”,甚至称为赝品,而发言“保真”的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会委员这样的重要学者,让从没一睹真迹的常人对此难以判断谁是谁非。
 & &鉴定是困扰中国古代书画收藏的一大问题,之前好几件价格过千万、过亿的作品都引起过争论。盖因现在书画鉴定并无过硬的技术和有信誉的机构,因此多数都是拍卖公司自己找专家鉴定、写文章肯定,而作品露面以后观众则各有评说,没有共通的“技术标准”。
 & &围绕《砥柱铭》的争议再次把强调学识、眼光和经验的中国传统鉴定家放在了尴尬的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会委员、黄庭坚作品研究专家傅申在三十多年前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曾在日本有邻馆看过这件作品的复印件和有关资料,在论文中把它当作“疑而不能下定语的‘问题作品’”,但今年拍卖的时候拍卖公司请他参阅原件,却又从笔法结字、异写字、补笔以及书法家书风的变化、书法家与杨明叔的交往等多个侧面论证这件作品为真迹。难免让人怀疑:这到底是学识加深以后的眼光转变还是因为现在有利益牵涉才导致观点跳跃?
 & &如果我们无法相信个人,那就需要找到更客观可行的技术手段:尽管美剧《罪案现场》里呈现的高精尖鉴定设备和工作方法还没法普及,但现在已经有碳14测年、成分分析法和热释光测年法等进行艺术品断代鉴定的仪器和方法,国内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也有部分设备,这些方法测定都是给出一个误差范围之内的年代。尽管有误差,可是仪器鉴定毕竟是比较客观的一种技术手段———不过也有造假者可以把画作材料“做旧”,而且如果结合艺术史专家、评论家从风格、历史资料方面的考察,应该说能给人一个相对有说服力的鉴定结果。
 & &但是真的到艺术收藏圈打听一下,拍卖公司、收藏家里绝少有人愿意去做仪器技术鉴定,对拍卖公司来说他们不愿意多花钱走这个程序,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利用种种模糊空间出售来历不明的作品,获得更大的佣金。已经占据主流的传统鉴定家为了独占阐释权也会排斥技术派,而对已经买下一件有争议作品的人,对他更有利的做法不是去用仪器鉴定,而是转手卖给下一个人。
 & &有太多人的利益与赝品、模糊作品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单靠技术鉴定公司的努力是无法切断他们的利益共同体的。
元代瓷器专项调查研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25 小时听众数威望2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3413UID252264
行家里手, 积分 3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7 积分
在线时间1225 小时威望2189 注册时间积分3413好友帖子UID252264
<font color="#ff亿元天价拍品《砥柱铭》有9大漏洞
天价拍品引发质疑四起,独立书画鉴定人王乃栋直指“要害”
& &&&“九方皋相马不辨颜色公母,只识千里马。我鉴定书画也一样,主要依据书画本体,看书画艺术的风格和造诣。《砥柱铭》的根本问题是书体俗不可耐,不可能是黄庭坚的作品。”7月20日,独立书画鉴定人、著名书法家王乃栋约见本报记者时说。
  王乃栋先生7月1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已经断言《砥柱铭》的创作不会早于明代中期(见本报7月13日C3版《鉴藏周刊》)。此次他主动约见本报记者,对《砥柱铭》各处漏洞条分缕析,直指其要害。
  2004年即判断其疑为伪作
  前不久,有消息指,国家拟再次使用优先购买权,将书法作品《砥柱铭》收归国有。而此前以4.368亿元天价购得此卷的买主始终未露真容。众多专家学者以求真务实为己任,纷纷站出来,指陈《砥柱铭》的各处疑点,王乃栋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乃栋从事书画鉴定、研究和教学数十年,一直十分关心黄庭坚的存世作品。他说标明黄庭坚存世作品有几十件,大多是假的,可靠的只有上海博物馆的《华严疏》、北京故宫的《诸上座》、台北故宫的《松风阁》和日本有邻馆的《李白忆旧游诗》等等屈指可数的几件。
  2004年出版的《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中收录了《砥柱铭》的影印件,当时王乃栋读到后,即判断其疑为伪作。今年6月3日,《砥柱铭》原件在北京保利公司预展,王乃栋亲临现场观摩,更加坚定了自己早先的判断。
  漏洞1:“玄”字不避讳
  王乃栋认为,“玄”字不避讳是《砥柱铭》的致命漏洞。
  从保利公司出版的《砥柱铭》图册上,可以明显看出“玄”字最后一点有明显被刮去的痕迹,王乃栋说,要提醒拥有者仔细检查原作,是否这一点曾被刮掉。
  因为传说赵宋的先祖叫赵玄郎,宋真宗以后,两宋人写千字文,都要避讳“玄”字,或将“玄”写作“元”,或写“玄”字时故意省却一点,写“郎”字时也要少写一点。
  王乃栋说,由这一点可以发现几个问题:一、这一点是谁写的?是黄本人?还是后人伪造书写?二、这一点是谁刮掉的,是黄本人?是伪造者?是收藏者或者其他人?
  王乃栋告诉记者,在黄庭坚的作品中,所有“玄”字都是不带点的,他举《松风阁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五十弦”末笔不带点,上提圆润自然,黄庭坚诗稿中“玄”字也是不带点的。而《砥柱铭》中,“玄符仲尼之叹”句中的“玄”字,乍看是不带点的,而对照保利公司印刷的《砥柱铭》图册,“玄”字最后一点有明显的刮痕,痕迹与上句“无间然”的最后一点完全相似。
  王乃栋推论,黄庭坚或宋人是不敢写这一点的,如果原作有点,即可断定它不是黄庭坚作品。那么,造假者既然能抹去这一点,就可能做到不露痕迹,为什么又要让我们看出这一痕迹呢?王乃栋解释,古代人做假一定要留破绽,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行规。徐邦达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讲过,古人做假心虚,担心死后被阎王重罚,所以一定要做下记号,以便到阎王殿后为自己辩解。
  鉴于《砥柱铭》中“玄”字加点,王乃栋说,我们可以判断它很可能是明人仿作,仿作者水平有限,没有宋人避讳“玄”的知识,或者故意留下一点以示赝品。但藏家中有高手,他(或他们)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设法抹去一点。还有一种可能,是清代康熙以后,藏家为避“爱新觉罗·玄烨”讳,才抹去“玄”字最后一点。
  漏洞2:风格低俗
  傅申认为,黄庭坚传世重要墨迹大多集中在其人生最后五六年间,《砥柱铭》卷填补了稍前一段()空白,其风格是用笔爽劲清新。但王乃栋说,黄庭坚的书法最讲笔法,最讲神韵,《砥柱铭》的根本问题是书体庸俗,因此可以判定非出自黄氏手笔。
  王乃栋认为,书画鉴定分为本体鉴定和辅助鉴定两种方式,本体鉴定又可从风格和造诣两方面入手。风格是可以模仿的,因此单凭风格不足以为证。比如这幅《砥柱铭》,其风格与黄山谷颇为相似,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凭造诣来判定了,造诣到位的,水平高的才是真的,否则就是黄体字或临摹复制品,《砥柱铭》的造诣远远不及黄山谷,所以它是假的。
  历史上著名的大书画家,作品非一般人能够模仿,风格可仿,造诣绝对仿不到。黄山谷就是这样。比如有一幅《幽兰赋》,是明人仿黄山谷的,现代人以假乱真,把它印成字帖来卖,是一种典型的俗。《砥柱铭》的问题也是这样。傅申等人认为是其中年后风格的变化,但有一点他们无法辩驳:中年之后怎么会不如早年的《华严疏》那样笔法圆滑、神韵高雅呢?
  黄庭坚的笔法非常具有特色,其点、捺、勾等都与众不同,比如其捺中锋圆、力度足,其勾圆润饱满,而《砥柱铭》明显不具备这些特点。王乃栋认为,九方皋相马只辨千里马,而不辨其颜色、性别,其实鉴定书画也是一样,需要一下子能够掌握书法作品的本质属性。
  漏洞3:错字频仍
  《砥柱铭》正文82行407字,竟有十多处错字。第六行“六合同轨”的“轨”字中,“九”写成“丸”;“毕”下少写一横……最为典型的,是“礼”、“祝”二字,均多写一点,将“示”部写成“衣”部。
  对此,傅申的解释是:唐代释大雅所集王羲之书《兴福寺半截碑》中,“祉”字从“衣”部,元代书法家杨维桢所写的“祝”字也有两点。傅申说:“杨维桢的‘铁崖体’,吾人尚可置啄,但王羲之既有此例,则山谷偶有此写法,即使是真的写错了,我们就不能允许他偶然失神写错了吗”
  王乃栋指出:集字中有些字是拼凑的,如《圣教序》集字时就拼凑很多错字,所以集字不足为证。黄庭坚在哲宗时曾被召为“校书郎”,负责撰修“神宗实录”,以他的水平和职位,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礼”、“祝”写成“衣”部。由此可见,《砥柱铭》非黄庭坚所书。
  漏洞4:语病露馅
  《砥柱铭》没有年款,不知写于何时何地。但铭后有39行189字跋语,其中写道:“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随后又写道“可告郑公之事业者也”。魏征以敢谏著称,被封为郑国公,对这样一位自己敬仰的人,黄庭坚怎么会对其称呼发生错乱,一会称“魏公”,一会称“郑公”呢?
  对照《黄庭坚全集》中《题魏郑公砥柱铭后》,与此段跋文大致相同,但多出数十字,且有“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庚寅,系船王市,山谷老人烛下书”的落款,关键是“全集”中的题跋对魏征的称呼统一为“魏郑公”。《砥柱铭》卷在此又露出马脚。
  黄庭坚的第35世孙黄君受保利公司之邀参与《砥柱铭》,他断定此《砥柱铭》是黄庭坚所写四五幅《砥柱铭》中“唯一幸存于世的真迹原件”,对于上述马脚,黄君解释为:这幅《砥柱铭》书于绍圣四年(1097),书写时比较仓促,故多语病。黄庭坚官为宋代校书郎,“书写仓促,故多语病”不可能是他所为。
  漏洞5:题跋有误
  据称《砥柱铭》问世后一直在民间流传,没有进入皇家收藏。《砥柱铭》卷后有藏家题跋多达26则,清晰地记录着此卷的流传轨迹,而傅申等鉴定其为真迹也很大程度上依据于此。
  最被傅申等人津津乐道的是所谓“五则南宋人题跋”,对此王乃栋也有说法。王乃栋说,这五则题跋中最恶劣的是第一则,为隶书,但显然作者并不十分了解隶书法则,整个题跋看起来幼稚可笑,显然这位成就并不高的书法家是造假的直接参与者,如“在”字明显是错字,不可能是宋人所书。其余四则都是行楷,但从风格上看显然不是宋人所为,因为宋人所书行楷随意自由,而明人所书台阁体,规范工整。《砥柱铭》的这几则题跋,恰似明人所为。
  漏洞6:印章疑云
  王厚之、贾似道的印章明显是石印,《砥柱铭》卷上盖有大量藏家印章,它们也被视为此卷为真迹的佐证。王乃栋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一辩,因为宋代的印章与明代的印章风格完全不一样,宋代的印章主要是铜印、玉印、象牙印等,而明代石印才开始流行。《砥柱铭》卷中王厚之、贾似道的印章显得粗糙,显然是石印,应是明人所为。
  《砥柱铭》卷末钤有朱文收藏印“秋壑图书”,被认为是南宋权相贾似道印章。傅申认为,由此可以证明至少贾似道看来此卷《砥柱铭》出于黄庭坚之手的亲笔真迹。但王乃栋指出,台北故宫《松风阁》卷上至少有6方贾似道可靠的印章,但没有这方“秋壑图书”,与之对照,即可见《砥柱铭》卷贾似道印章有可疑之处。此外,已有专家将此卷“秋壑图书”章与故宫藏《兰亭序》等公认名迹上贾似道“秋壑图书”章比照,发现明显不符,此卷图章系伪作。
  漏洞7:文献置疑
  王乃栋介绍,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明代张丑为著录《砥柱铭》第一人。张丑著《真迹目录》卷四载:“徐晋逸所收黄山谷行书魏征《砥柱铭》,后有公自跋极详,纸墨精好,笔法纵横。详其结构,盖早年书也。”张丑的说法很有技巧,“详其结构,盖早年书”,但黄之早年作品并未存此目录。张丑还写道:“我明天顺间,为公裔孙询所购,一时题识者九人,而其名盖不甚著。北卷旧藏项子京家。其品尚在《经伏波神祠卷》真迹之下。”由此可见,张丑时代的《砥柱铭》,还没有王厚之、贾似道等人的题跋钤印,这可从另一方面印证其很可能为明人伪作。
  而其最有意味的是最后一句话“其品尚在《经伏波神祠卷》真迹之下”,张丑认为《经伏波神祠卷》是黄庭坚真迹,而《砥柱铭》在其之下,可见并非真迹。
  漏洞8:专家谜团
  王乃栋认为现在很多鉴定专家并不神秘,不要迷信他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他对记者说:现在全世界真正的鉴定家只是极少数,老一代鉴定家水平也有局限,否则现在博物馆不会有那么多赝品。
  王乃栋从事书法鉴定工作,对大陆及港台的鉴定专家都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了解。《砥柱铭》的成功拍卖,其中关键人物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指导委员傅申,他的鉴定论文被认为是判定《砥柱铭》为黄庭坚真迹的最直接证据。王乃栋说,傅申是台湾书法鉴定界的第一号人物,但他对《砥柱铭》的判断只是一家之言,是非自有公论。
  漏洞9:有邻馆的反证
  《砥柱铭》上世纪初从广东流入上海,不久流入日本,被私人博物馆——有邻馆收藏。有邻馆位于京都,由藤井善助创立于1926年,取《论语》中“德不孤,必有邻”之意。有邻馆藏有从殷周到晚清近4000年间大量中国艺术瑰宝,而其早年流出的怀素《食鱼帖》、米芾《研山帖》都是不太可靠的复制品或赝品。
  在日本,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奉为圣人。有邻馆藏品分许多级别,“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为最高级别,如黄庭坚的另一件作品《李白忆旧游诗》与米芾的《虹县诗》即被视为镇馆之宝。
  有邻馆从来不出手公认的真迹,只有对那些真伪还没有定论的作品才会出手。怀素的《食鱼帖》和米芾的《研山帖》也是被怀疑对象,而《砥柱铭》能从有邻馆流出,就足以证明日本同行对此卷的真伪还没有定论。王乃栋说,如果我们把日本人抛弃的不可靠的东西当作宝贝,将受到日本人的耻笑,被视为偌大的神州无人。
  王乃栋最后说,书画鉴定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把握艺术风格和造诣的大方向,从书画艺术本体鉴定出发,留心观察,多比多看,自然能够抓住书画的本质属性,分辨出作品的神韵雅俗,从而判断真伪,对《砥柱铭》也应如此。
  著名书法研究者张传旭在《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中,将《砥柱铭》疑为伪作,傅申鉴定此卷时曾引用张传旭观点。7月15日,张传旭发出博文《砥柱铭:从疑伪到存疑》,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明越来越多的专家认识到《砥柱铭》的不可靠。(夏和顺)
  4.368亿元天价拍品引发质疑四起,独立书画鉴定人王乃栋直指“要害”。
元代瓷器专项调查研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25 小时听众数威望2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3413UID252264
行家里手, 积分 3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7 积分
在线时间1225 小时威望2189 注册时间积分3413好友帖子UID252264
7月23日,深圳商报以《砥柱铭有九大漏洞》为题,发表了独立书画鉴定人王乃栋先生对天价《砥柱铭》手卷的质疑。26日,负责拍卖的保利拍卖行的姜柯通过上海《青年报》作出回应,称“有些人想通过质疑来出名”。王乃栋先生获知此事后淡然一笑,他认为保利公司没有就关键问题作出回应,缺乏学术探讨的诚意和勇气,不值一驳。
& & 王乃栋称保利回应不值一驳
& & 《砥柱铭有九大漏洞》一文发表后,引起业内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当天全国有十多家网站转载了此文。与此前对《砥柱铭》的质疑文章相比,此文显然更有力度,更切中要害。保利公司于7月26日派员出面回应表态。
& & 听说此事后,王乃栋的第一反应是,保利公司有没有就“九大漏洞”作出具体解释?特别是关于手卷中“玄”字的右下一点被刮去有没有解释?获知文章具体内容后,王乃栋显得很失望,他说:保利没有解释黄庭坚书法中“玄”字避讳的问题,没有解释他提出的九大漏洞,说明缺乏学术研讨的诚意,也可能根本没有进行学术探讨的能力。
& & 保利拍卖行的姜柯称质疑者们没有见过黄庭坚书法的真迹,显然不符合事实。王乃栋从事书画鉴定、研究和教学数十年,一直十分关心黄庭坚的存世作品。他曾经参观过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观摩过上述馆藏黄庭坚的《华严疏》、《诸上座》、《松风阁》等作品真迹。今年6月3日,《砥柱铭》原件在北京保利公司预展,王乃栋也曾专程亲临现场观摩、品鉴。
& & 王乃栋早就断言,现在存世的号称是黄庭坚真迹的作品有几十件之多,但事实上其中大多是赝品。正因为长期研究黄庭坚作品,对其书法艺术风格有基本把握,他才能大致断定2004年出版的《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所收《砥柱铭》为伪作。在观摩《砥柱铭》原件及认真研究保利公司印制的《砥柱铭》图册后,他才从黄庭坚的艺术风格、《砥柱铭》错字频仍、其中的“玄”字一点有明显被刮去痕迹等方面,进一步断定此《砥柱铭》手卷为赝品。
& & 质疑者越来越多
& & 上海《青年报》文章也认为,《砥柱铭》6月3日拍出天价后,有关其真伪的议论便此起彼伏。此文指出,率先公开在媒体上直言其为“赝品”的是河南书法收藏者王保良,随后,身为中国书协会员、二级美术师的鉴定家王乃栋也发出严厉质疑。根据该报描述,似乎指责《砥柱铭》为赝品的只有“二王”,其实质疑者远不止此,其中不乏书画研究与鉴定专家。
& & 据记者了解,对《砥柱铭》手卷提出质疑的,尚有裴光辉、万君超、张传旭等人。
& & 裴光辉为著名书画家、文物鉴定家,他一直十分关注《砥柱铭》手卷的真伪问题,通过对数百张高清数码图片进行反复比对后,他坚持认为此卷为伪作,并正在写一篇3万字的论文进行讨论,他说:“将一位我从小景仰的宋代伟大艺术家的赝品当作真迹拍卖、宣传,内心十分焦急、郁闷,我不得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 & 书画鉴定家万君超也在博客中明确提出质疑,他认为:“如果此卷上王厚之和贾似道两人的鉴藏印确实为真迹,那就可能排除《砥柱铭》是元人摹本的可能。否则,就极有可能是元人临摹本,而引首和南宋人题跋则有可能从真本‘移套’而来。”事实上,王厚之和贾似道的鉴藏印已经被证明是伪造。
& & 著名书法研究者张传旭在《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中,已将《砥柱铭》疑为伪作,傅申鉴定此卷时曾引用张传旭观点。7月15日,张传旭在博文《砥柱铭:从疑伪到存疑》中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
& & 请傅申出来解释“玄”字
& & 上海《青年报》的文章直言:“《砥柱铭》真伪被质疑后,北京保利拍卖行也受到了一些舆论压力。”但是重压之下,“他们不认为《砥柱铭》有问题”,“因为这件作品获得了台北故宫黄庭坚书法研究权威傅申和黄庭坚第35世孙、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黄君的肯定。”
& & 对此,王乃栋认为也不值得一辩。傅申的肯定只是一家之言,他如果能站出来对“九大漏洞”特别是黄庭坚避讳“玄”字的问题进行解释或辩论,那说明他还是一位有勇气的学者。
& & 保利拍卖行的姜柯表示,“如果故宫或国家博物馆的专家提出质疑,我们肯定会认真探讨”。王乃栋、张传旭、裴光辉、万君超勇敢地站出来对《砥柱铭》提出质疑,正是凭着学者的良知,凭着对中华文化担当负责的精神,裴光辉认为,把《砥柱铭》赝品当真迹来拍卖,是对他心目中伟大的艺术家黄庭坚的侮辱,王乃栋也说,如果我们把日本人抛弃的不可靠的东西当作宝贝,将受到日本人的耻笑,被视为偌大的神州无人。
& & 姜柯认为,“现在的质疑者我们听也没听说过”,所以决定“不予理睬”。
& & 姜柯还以“国家相关拍卖法规没有规定拍卖行有‘保真’义务”来做挡箭牌,称《砥柱铭》的真伪问题应该由卖家和买家去解决。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之一,目前《砥柱铭》买家仍深藏不露,并有消息传来,称国家拟再次使用优先购买权,将《砥柱铭》收归国有。艺术品的市场动作充满玄机,这可能也是一大批专家学者对《砥柱铭》提出质疑的重要原因。
& & 质疑《砥柱铭》备忘
& & 明代张丑()在《真迹目录》卷四中对《砥柱铭》表示怀疑:“我明天顺间,为公裔孙询所购,一时题识者九人,而其名盖不甚著。北卷旧藏项子京家。其品尚在《经伏波神祠卷》真迹之下。”可见张丑时代的《砥柱铭》,还没有王厚之、贾似道等人的题跋钤印,从而印证其很可能为明人伪作。
& & 1976年,傅申在其硕士论文《黄庭坚的书法及其贬谪时期的杰作〈张大同卷〉》中,将《砥柱铭》卷定为疑而不能下定语的“问题作品”。
& & 2004年,书法研究者张传旭在《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中,将《砥柱铭》疑为伪作。
& & 2010年,傅申发表《从迟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修改自己30多年前观点,肯定《砥柱铭》为黄庭坚真迹。
& & 日晚,在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佣金4.368亿元成交。
& & 日,《海峡都市报》发表文章,称泉州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认为,《砥柱铭》非黄庭坚真迹,而是明末后赝品。
& & 日,《人民日报》主办《文史参考》发表《砥柱铭八大疑团》等一组文章,质疑《砥柱铭》卷为赝品。
& & 日,《河南商报》发文,称河南收藏家王保良认为:《砥柱铭》极有可能是赝品。
& & 日,独立书画鉴定人王乃栋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断言《砥柱铭》的创作不会早于明代中期(见本报7月13日C3版《鉴藏周刊》)
& & 7月16日《深圳商报》独家采访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获悉,国家优先购买《砥柱铭》无可靠依据。
& & 日,《深圳商报》发表《砥柱铭有九大漏洞》一文,王乃栋对记者条分缕析,认定《砥柱铭》为赝品。
& & 日,上海《青年报》发表《保利回应砥柱铭真伪:质疑者没见过真迹》一文,为保利公司辩解。
元代瓷器专项调查研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25 小时听众数威望2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3413UID252264
行家里手, 积分 3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7 积分
在线时间1225 小时威望2189 注册时间积分3413好友帖子UID252264
本帖最后由 西风. 于
00:19 编辑
业内人士透露《砥柱铭》实际成交价8000万
日 22:25华夏时报【大 中 小】 【】 共有评论0条
《砥柱铭》4亿天价疑局
本报记者 陈峰 北京报道
收藏界内从来不乏“大套”,但如果中国艺术品收藏最高纪录的创造者——以4.368亿元成交的《砥柱铭》也是“做局”而生,那将是利益集团对文物、文物拍卖的最大伤害和讽刺。
“除非堡垒从内部攻破,否则外界是无法获知《砥柱铭》是否为‘假拍’。”一位浸淫收藏十余年的业内人士总结说,政府部门管理缺位、行业缺乏透明度,是收藏界内“假拍说”长期盛行却鲜有实证的原因。
该业内人士表示,拒绝“假拍”,是讲诚信、负责任的拍卖公司应坚持的职业道德。向外界公布广受质疑的“第一天价”《砥柱铭》真实成交凭证,有利于北京保利的正面形象,更有利于涤清文物拍卖市场的“假拍”之风,真正促进中国艺术品收藏、拍卖事业的发展。
4.368亿拍卖天价被指做局
日,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举行的春拍中,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
这一成交价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新记录。此前的最高成交纪录是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同样在北京保利以1.69亿元成交的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
从2.3亿元直接提高到4.368亿元,这是一步巨大的跨越,几乎出乎所有业内人士预料。而这,也被业内人士认为“可能不是假拍”的理由,其逻辑是——如果要“做局”,买卖双方没有必要玩这么大的跳跃,毕竟要付出高额佣金、税费等代价。基于此,《砥柱铭》拍卖吸引业内最大的关注不是“假拍”,而是“拍假”。很多藏家从专业角度对《砥柱铭》可能是赝品进行质疑,不过这种争议停留在学术层面。
“对一幅有争议的书法作品,买家竟敢出如此天价购得,让人产生一种自拍自买、同行勾结下的炒作拍卖之感。”业内人士潘彦伯如此写道。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吴道明则指《砥柱铭》天价拍卖有“炒作”之嫌。
8月初,北京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他从可靠渠道获悉,《砥柱铭》拍卖可能是一场极其严密的局,3.9亿元的落槌价是虚的,实际成交价据称仅为8000万元。
在记者调查期间,还有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均称《砥柱铭》天价成交为假,并肯定真实成交价为8000万元的传言,但记者表达采访意图时均被婉拒,称无意得罪拍卖公司。
上面那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称,做局有两种可能,一是买卖双方在谈妥成交价后,又想炒作该藏品或了解该藏品的市场价值,遂通过拍卖公司操作,拍卖公司并不知情,买卖双方为此承担全部费用。第二种可能是,买卖双方和拍卖公司达成默契,通过“假拍”,各方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情况下,拍卖公司事先知情。
“两种情形中,后一种可能更大一些。”该业内人士表示,不能排除北京保利被涮的情形,但这种概率相当小。“玩古玩的人,都是算计高手,而做拍卖的,更是玩家中的精英。”
按正常逻辑,拍卖公司如果获知《砥柱铭》买方有实力、且有意将成交额做成第一,对于正处成长期且有企图心的北京保利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名利双收、一举两得的美事。
业内人士指出,论综合实力,北京保利很难挤进国内拍卖公司三强,但近两年却气势逼人。在2009年至2010年拍出的8件超过亿元拍品中,保利占据5席,分别是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1.69亿元、曾巩的《局事帖》1.08亿元、元代王蒙《秋山萧寺图》1.3664亿元、清代钱维城手卷代表作《雁荡图》1.2992亿元和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元,而业内龙头老大嘉德却仅占2席,分别是《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和张大千《爱痕湖》,均以1.008亿元成交。
“截至目前,国内有十多个藏品成交过亿,我认为其中至少一半是‘假拍’。”该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近一两年来,一幅字画拍卖动辄上亿,明显有炒作之嫌,圈内人都知道,“假拍”操作难度并不大。
元代瓷器专项调查研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25 小时听众数威望2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3413UID252264
行家里手, 积分 3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7 积分
在线时间1225 小时威望2189 注册时间积分3413好友帖子UID252264
本帖最后由 西风. 于
00:29 编辑
继续看,请,因为无法上传续贴故(显示有违法字)
元代瓷器专项调查研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25 小时听众数威望2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3413UID252264
行家里手, 积分 3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7 积分
在线时间1225 小时威望2189 注册时间积分3413好友帖子UID252264
孰是孰非,预知结果如何,且听后续报道!!
元代瓷器专项调查研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25 小时听众数威望2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3413UID252264
行家里手, 积分 3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7 积分
在线时间1225 小时威望2189 注册时间积分3413好友帖子UID252264
元代瓷器专项调查研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25 小时听众数威望2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3413UID252264
行家里手, 积分 3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7 积分
在线时间1225 小时威望2189 注册时间积分3413好友帖子UID252264
本帖最后由 西风. 于
01:02 编辑
无法显示.............
元代瓷器专项调查研究
15 / 18 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迟疑的反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