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禁止小米手环gps联不上定位

小米手环踩过的那些坑
作者:新浪科技
编者注:华米科技今年与小米合作推出小米手环,并在三个月内取得100万的销量。公司于12月初宣布融资3500万美元,目前估值超过3亿美元。
2014年1月,华米科技悄悄成立,核心团队停掉了2015年所有的平板电脑新品及智能手表新品的研发&&而仅仅在6个月前,我们的投影平板电脑还获得了美国CTIA平板电脑创新大奖,并在国内中高端平板电脑中保持热销。这一决策,导致高达数百万元的多套新模具全部作废,雪藏了&智器&品牌,仅保留部分销售人员继续销售原有智器品牌的库存产品并继续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
那一刻,我用尽自己的所有信誉和权威,hold住整个公司上百号人,让兄弟们无条件服从,走上一条无法回头、绝地逢生的道路。我赌的是自己所观察到的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已经发生本质的改变,同时也赌的是以华米这样长达10多年实力积累的团队,一定有它的竞争力和价值。
我们停掉所有,放弃所有,是为了更专注,更聚焦,更极致。整个2014年,我们只做了一款产品,那就是小米手环。于是,才有了小米手环后面的故事。
  一、屏幕:手环是不是应该有屏幕?
小米手环推出之后,有10%的用户会说需要屏幕,他们要看时间。好吧,我们团队内部真的激烈讨论过,甚至找过多家LED/LCD供应商,打算定制屏幕。当然后面这些都没有发生。
竖屏还是横屏?彩色还是单色黑白?
屏幕显示的方向如果是窄的横屏,显示信息极其有限。竖屏?你可以看到现在例如三星Gear手环竖屏产品的尴尬,显示体验极不好,大家都要侧着头看,或者接受每行只有几个字符的效果。
用Sharp memory LCD或者E-ink吗?尽管很省电,但黑白屏是难以接受的。毕竟,好看是很重要的。
最后小米手环干掉了屏幕,我想这个产品不能因为10%的需求,带来不美观、不省电、成本高等一系列后果。实际上,这个决定最后并不难做。
  二、震动反馈:手环是否要必备?
市面上的一些产品,例如Misfit Shine没有震动,我想他们现在一定后悔了。不管是起床震动闹钟,还是来电震动提醒,都是需要震动功能的。
现在小米手环iOS版提供的iPhone手机来电震动提醒,不知道打动了多少果粉的心,对于习惯于动辄数千元&卖肾&的果粉来说,79元能买到一个极其便宜的来电震动提醒工具,简直是十分超值。
震动功能,对于带宝宝的母亲来说,早上起床不会吵着宝宝;听力不好的残障人士,可以用通过震动反馈来接受信息提醒;机械加工行业的工人在吵杂环境下,来电震动更是不可或缺。小米手环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人文关怀。
为了提供震动功能,我们的产品设计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小米手环设计采用的震动器件,是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供应商都没有量产过的震动器件,它比所有的智能手机上的振子都小一号。无法共享智能手机产业链的资源,我们只好全行业第一个吃螃蟹,与供应商一起在振子零部件工厂一点一点把良品率提升起来,把产能爬起来,甚至介入器件来料本身的品质测试方法的设计。
尽管如此,这个全行业最小的振子,还是占了整个小米手环30%的空间,让小米手环的&米粒&增大了不少。但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它让我们的用户体验大大提升。
  三、为极致外观付出的代价
小米手环&米粒&的底部壳体是聚碳酸酯,俗称塑料材质,材质本身很普通,但能把这种普通材质运用到极致的,则不多见。如果你注意过各种塑料制品,就会发现&米粒&壳体上面各部分拼接的&断差&是非常小的,摸起来非常光滑,在如此小的颗粒上,能够做到这么小的误差,并且在视觉上浑然一体,这需要在模具技术上精益求精。灯罩、家电、手机的塑料断差都远大于&米粒&,越小的壳体上做这个,就越是需要精湛而严格的模具技术。
这种极致的要求,大大地延长了改模具修模具的时间,对于一个有严格上市计划的产品,会对产品团队产生极大的压力。
&米粒&的另一面,为了在金属装饰片后面透出光,我们参考了苹果MacBook的思路,用激光微穿孔技术,但我们为了产生更极致的显示效果,在每个透光区域打了91个微孔。水进不去,光却透了出来。平时肉眼很难发现金属表面有任何显示,仅有淡淡的三个点,只有灯亮起来,让用户一下子感觉到金属透出灯光的惊讶。我们试验了数百种不同的微穿孔数量组合、激光能量密度、预加工的工艺,从而得到更均匀的灯光,更消隐的外观效果。
用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方法,达到手工加工首饰的精度,这背后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
从成本而言,为了三个灯能组合出256种不同的色彩,我们必须保证采用顶级的LED光源,任何一个灯的亮度和色彩都必须保持一致,为此我们还采用了额外的LED驱动芯片来解决问题。
也许,仅仅为了显示运动进度和状态,在金属片上挖三个孔把LED灯露出来,是很容易的做法,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工艺和这么高的成本,但我们采用设计首饰的理念,而不是开发一个功能性电子产品,所以我们毫不犹豫地否定了简单粗暴打孔透光的做法,尽管这给我们带来了15%的整体成本负担。
  四、材料:为啥是TPSiV
TPSiV是一种可以在婴儿喂奶粉的勺子上用的材料。在全行业没有人真正大规模使用在可穿戴产品上。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作为一个腕带,我们有中档的TPU、TPE,甚至用于手机保护套的普通硅胶,但为什么我们选最顶级的TPSiV材料呢?因为可穿戴产品是戴在腕部的物品,24小时贴着皮肤。哪怕100万人里有1位因为腕带含有害物质导致皮肤过敏,都将是严重医疗事故。
采用顶级亲肤材料,尽管它是别的材料的3-5倍的采购成本,却是任何希望打造品牌和口碑的团队的必然选择。
  五、功耗:如何超出预期
在小米手环设计之初,我们并没有特别地考虑功耗问题,当时业内手环产品都是7天的使用时间,最多使用10天。作为十多年嵌入式系统设计经验的团队,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做到业界平均水准。
但当我们调研发现业内多款主流产品都在使用1年多之前就出品的几款蓝牙芯片+智能手机常用的3轴传感器,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用这些1年多之前的旧芯片实现的旧方案。
在团队进行了几周的芯片及系统评估之后,我们找到了德国Dialog公司,它是苹果的电源管理芯片供应商,它正在设计一款蓝牙芯片,但这也是它第一次设计蓝牙芯片,风险很大。当我们研究了这颗芯片的架构设计和芯片内部电源管理机制之后,发现是Dialog运用了很多它在设计电源管理芯片的经验,使得它们正在设计的这款蓝牙新品的功耗很低,让我们开始对Dialog团队产生了信心,在做了大量的电路测试之后,我们决定选择它为主芯片。当然,为了避免整体产品风险,我们还采用另一个设计方案作为Plan B。
尽管Dialog在蓝牙协议栈研发方面经验不足,也导致了后续合作中,发生过阶段性的芯片固件bug导致研发延迟问题,但我们都通过快速反应、更改产品研发流程消化掉了。
选定好的蓝牙芯片之后,我们又调研了业内所有的3轴传感器,发现手机用的所有主流传感器,都没有为可穿戴产品考虑过,因为手机的电池一般是2000mAh以上,相对于手环的40mAh电池,完全不需要去节省那点能量。于是我们只好跳出手机产业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一款被所有智能手机设计者抛弃的传感器,它很贵,但是极度省电,于是也仅仅用于美军的智能作战头盔上。
作为要求传感器每天24小时永远运行以检测用户运动及睡眠的需求,每一个uA的电流都是关键的。当智能手机在考虑mA级电流的消耗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小1000倍的uA级电流消耗。当我们团队的设计考虑越来越极致的时候,发现整个设计不仅仅是蓝牙芯片和传感器需要省电,整个嵌入式软件及电路系统设计都需要调整。
越来越极致的追求,也让设计团队变得疯狂和压力巨大,让供应链也陷入绝地,但幸运的是,我们在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和全部的经验之后,成功了。我们的产品能达到100天的运动及睡眠检测时间。在市场团队测算了各种震动、亮灯等很耗电的场景之后,今年7月对外发布时宣称的指标是足够使用30天时间,但实际上,很多用户能用到45天甚至60天。
不要迷信前人,不要迷信国际大牌,其实,大家都是创业者,只要你追求极致,你一定能有所突破。
  六、代工厂:不要迷信大牌
代工厂并不难找,但是好的代工厂就不好找了。如果你以为国际大牌的代工厂就是品质保障,那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全军覆没。所有的代工厂都会告诉你我生产过国际大牌可穿戴产品,你到我这里来生产吧。
这里面有几类,第一类是曾经有国际大牌可穿戴产品在该工厂谈过、试产过,但未必最后选择在此量产;第二类是大牌在该工厂也量产了,但是品质管理一直上不去、良品率一直很低、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大牌就转到其它有竞争力的工厂生产了;第三类是大牌还在该工厂生产,但是它所获得的订单份额很低,仅作为应急补充。
还有第四类,它在帮助大牌主力生产,所有团队人力资源都投入在与大牌的合作中,请问你凭什么能够把这些资源拉出来为你这个创业团队服务呢?如果工厂用内部二流的团队在与你合作,请问它的成功案例又有何参考价值?
对所有创业团队来说,在寻找紧密的代工合作伙伴时候,不要偷懒,否则一定会死得很惨。寻找体量匹配、能够紧密捆绑、真正投入资源的代工厂,才是关键所在。
  七、电池:从0到1的创造
在我们设计这款手环的过程中,最难找到的就是电池。在2014年初,可穿戴产业刚刚起步,很多供应商都处在观望状态,不愿意真正投入资源去做零部件。团队在整个业内供应链苦苦寻找了一圈,没有任何电池的尺寸能小到满足我们的需求,手机电池大厂不愿意研发小电池,因为利润和订货量都没有吸引力。
有些手环团队选择了投机取巧,采用不能充电的纽扣电池。我们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这种思路,因为不可充电的电池给用户带来的不便,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忍受程度。
于是我们的供应链同学寻找过蓝牙耳机的电池,尺寸超标了;寻找过各家声称能做小电池甚至异形电池、柔性电池的厂家,最后都失望而归,这个江湖太多骗子和忽悠。我们还借助小米品牌的力量,寻找大型电池厂商进行苦苦谈判,但毕竟量和金额都远不如手机,最后是大厂愿意做,但是报价惊人的高,条件惊人的苛刻。如果按照这样贵的电池价格做出产品,小米手环的售价就不会是79元那么超值了。
最后是我们痛下决心,找到了一支中型业内资深团队,和他们一起紧密合作,相互支持,最终研发出满足要求的电池。
鲁迅先生说过,这世上本来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是的,智能可穿戴之路,刚刚开始,很多东西需要我们第一次创造,这种创造,往往不能寄希望于产业大佬,它们已经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往往不愿意冒险投入,我们要找产业中希望突破格局的创新力团队一起合作,才能创造新世界。
  八、算法与服务:买是买不来的!
记步和睡眠算法,在我们开始做技术设计方案的时候,团队中有一种意见是,我们还是花钱买一套国外成熟的算法吧,毕竟这个是定位百万乃至千万量级出货的产品,我们从头写算法会不会太大风险?万一到出货时间,关键算法都不行,那一切努力就白费了。
作为一个研发知识背景的CEO,我内心对此第一反应当然是极度排斥外购算法。但是这种决策压力是极大的,因为这决定了产品的成败,而外购算法会最大程度保障产品在现阶段的成功几率,避免产品风险。
促使我做出坚定的自主研发决策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算法与大数据服务、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是未来业务的关键,甚至就是公司的未来。如果这个核心价值都靠买,那么我们就啥也不要干了,洗洗睡吧。想要未来,就要赌现在,而不是混着过现在。
当然,这个决策后面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除了不断遭受质疑之外,投入是极大的,我们毅然抽调了团队中最擅长算法的同学进行长达3个月的封闭开发,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每天24小时佩戴智能手表改装的超大号&手环&采集原始数据,睡觉也不能摘。我也不断寻找业内大牛加入,长达一年的时间,才组成了现在十多名博士为主的强大算法团队,由业内资深机器学习大牛带领,形成了华米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计步和睡眠算法,尽管还有不少细节问题,但是已经在多项指标上超越了几家国际大牌,在未来一年,我们将会有更多超预期的突破。
我们最近还发布了结合手机的GPS地图轨迹及距离记录,这项功能在准确度和路线平滑显示方面,远超所有竞争对手。这也是华米算法团队的发力之处。
为基础业务提供支撑的核心技术,永远都要自主掌控、消化吸收,可以合作,但不能把命寄托在别人手里。
  九:服务:刚刚开始
小米手环推出之后,我们逐步尝试了一些运营活动。手环售出,是获得用户的开始,远远不是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
小米跑跑团在华米马拉松大神阿辉的带领下,与小米全国各地的同城会开展了很多活动,甚至与萨马兰奇基金会、邓亚萍等运动员做了很多互动。今年小米手环的发烧友与跑跑团一起,跑遍了全国各地开展的城市马拉松。
用户的参与,是小米手环的核心价值所在。一款手环,如果没有用户的参与,是玩不起来的,也是没有价值的。华米团队对小米手环的用户运营服务,才刚刚开始。
  十、产品定位:人体ID
小米手环并不是在设计的第一天,我们就确立了&人体ID&的定位,我们没有那么神。但是不断思考和尝试的本身,让我们逐步找到了思路。
我们首先是拒绝做一款仅仅是运动记步的便宜的手环,不管它有多么超高性价比。最开始我们为手环寻找差异化功能的时候,确立了作为小米手机的配件的思路。进一步我们确立了震动闹钟、来电振动提醒、为小米手机自动解锁屏幕的三大功能。
当我们内测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解锁手机的功能粘性极高,从而发现:既然手环可以作为手机的认证工具,那么,手环也可以作为其它所有智能硬件的认证工具。于是我们坚信:手环一定能在未来作为一个&人体ID&使用。
有时候战略和定位不是凭空思考出来的,而是不断地向前奔跑,看到更远和更广阔的地方,忽然发现的。所以,一切预先制定好的所谓&战略&都是不太靠谱的,只有专注于产品,才能找到未来。
  十一、开放,连接
随着小米手环量产销售,并且在短短3个多月突破100万枚的销量,我们开始尝试以开放的态度配合更多的合作伙伴。
目前大家能看到的有微信的接入排行榜、QQ健康的接入、快的打车用手环运动步数兑换打车费、薄荷网19天减肥结合小米手环运动步数服务的接入。
我们也将连接Yeelight的智能灯泡、小米电视、各品牌的手机、空调和家电产品。不管这些智能家居产品是否小米生态链投资的,也不管这些互联网公司是否与小米有怎样的合作关系,我们都以开放的态度,毫无保留地支持所有的合作伙伴。
我们最近发布了iOS版本的App,最新的版本已经升级到支持苹果的HealthKit,支持苹果的数据接入。我们也支持谷歌Android L(5.0)的Smart Lock解锁功能,任何品牌的智能手机只要升级到Android 5.0,用户就能用小米手环设置自动解锁了。
华米的本质是一家开放、透明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期待用手环来连接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各种服务中,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和价值。
  十二、创业,与小米同行
我们从第一次与小米的伙伴们接触,到与雷军深入沟通,我都完全开放、毫无保留。而雷军也是第一次见面就跟我谈了小米未来的规划和发展,谈了小米的价值观和理念,还谈了小米内部很多完全没有发布的新产品,这反倒让我非常惊讶,因为每一款内部新产品,如果我告诉记者或者泄露给业内,这都是一连串的劲爆消息&&当然,我没有这么做。
在2014年初,纵观整个业内,从经验到技术,我认为华米都是一支强悍的团队。我相信产品经验和技术不可能在几天的交谈时间就能被&偷&走,如果几天交谈就能被&偷&走,那可以想见它的技术门槛有多低。而所谓的商业模式,我相信作为天使投资大牛级的雷军和小米生态链的同学们,也不屑于从任何一家视野相对狭窄的创业团队去套取。
在我年初作出决定,不管损失多少钱,都要彻底停掉所有新业务、倾全公司之力去做小米手环的时候,我就很清楚必须有足够的信任和勇气,与小米的伙伴们一起走下去,未来不管有多少分歧和争吵,我们都应该首先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目标。在整个2014年,华米团队与小米的伙伴们不断磨合成功,都是源自双方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小米生态链和整个小米体系的很多同学们,整个2014年,华米在他们身上学到了无数的宝贵经验。不管是夏勇峰、孙鹏还是李宁宁,还是其他很多无法在此一一具名的伙伴们,他们任何一位,都值千万美元,而远不是小米与顺为资本所投资的那些资金。然而对我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他们都将成为我一生的朋友。有这样一群具有相同价值观而又是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我相信未来创业路上,有他们陪伴,再多争吵,也还是快乐的。
在华米B轮融资3500万美元、估值超过3亿美元的今天,我们觉得自己很幸运,但如果没有开放与合作的心态,如果没有对产业变化的深入思考,我们团队年初不会做出这么大的决定,接受小米和顺为的A轮融资,也就没有后来的小米手环。
明年,华米将会发布全新的自主品牌。同时,我们还会继续与小米的生态链同学们一起继续打造小米可穿戴的系列新产品。
风来了,你没有胆子自信地站在风口,风可能很快就过去了。
不管如何,未来的路,其实还是需要自己走。智能硬件产业,有很多的机会,未来属于有自信的团队。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相关的资讯有:
相关的博文有:
随着小米寻求涉足新市场来充实其450亿美元的估值,最近有报道暗示,小米可能正在开发...
如果你准备将一部iPhone 6s或iPhone 6s Plus作为自己的中秋礼物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
魅族PRO 5还有两天便会正式发布,而网络上有关该机的爆料仍在持续。日前,在疑似魅族P...
苹果公司市场营销部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和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最近接受了媒体采访...
据美国媒体报道,周五下午谷歌发出邀请函,宣布将于29日在旧金山举行发布会。外界预计...
9月21日消息,据外电报道,消息人士透露,三星电子当前正准备借鉴苹果的用户“升级计...
如果说iOS7相较于iOS6操作系统是苹果的一次大刀阔斧的改进,那么从iOS7、iOS8再到最新...
苹果最新操作系统iOS 9已经可以下载使用。这不是一款简单操作系统,它是苹果iPhone和i...
几天前,首家得到政府许可的约租车平台“首汽约车”正式上线,这是由首汽集团与祥龙出...
经典的写实机械模拟游戏《模拟农场(Farming Simulator)》系列最新作《模拟农场16》......
热血传奇手机版中已经有很多都达到了60级以上,到了这个等级之后每天的日常任务也可以......
在和中国山寨手游经历一番斗智斗勇后,美国游戏发行商Oniix总结了一份关于中国山寨手......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喊上线不知道该干什么,没什么做的。今天蚕豆网小编就为各位新手小......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请选择一张图片分享
要转发到新浪微博,请
要转发到QQ空间,请手机手环当车钥匙 详解小米9项专利看雷军汽车野心
不管小米如何否认,这些专利都赤裸裸地说明,小米正在进行汽车相关的研究,目前的情况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载系统与驾驶辅助两大方面,功能上基本是基于现有功能的缺点改进,还并没有涉及到汽车的核心部件研究上。
话说关于小米究竟会不会进入汽车行业,是谣言四起又被不断辟谣的过程。两个月之前,小米公司发言人还在微博辟谣,表示没有涉足房地产与电动汽车。但是不管小米与雷老大如何辟谣,似乎都很难说服深信小米不会放掉这块肥肉的人们。
那么小米对汽车业究竟有没有野心呢?
车云菌最近从国家专利网站上找到了小米从去年3月份开始,到今年三月份这一年时间内申请的一共9个与车辆相关的专利。不妨让我们从这些专利中去找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一种对车辆限速的方法及装置
这是小米9项在申请专利中的第一项,申请于2014年3月。顾名思义,这项专利申请的最终产品是一套车辆限速系统。
根据专利申请文件的描述,这套系统会通过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车辆的行驶速度,并将这一速度与电控单元中设定的最高行驶速度或者与当前路段的最大限速进行对比。当发现车辆超过预设速度时,电控单元会向节气门发出限速指令,通过减少进气量的方式来降低车速;而如果车速超过了道路限速,则会先发出一个声音警告信号,提醒驾驶员降低速度,只有当驾驶员在超出一定时间内还没做出相应反应,才会自动调节车速。
如果单从这一段功能介绍里,会认为这是一个前装的技术,其实不然。
专利申请中明确表示,来改变发动机进气量的电控节气门是在发动机进气管中新增加的,与车辆自带节气门串联安装,位置在原节气门之前。
车辆限速系统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205为原节气门,206为新增节气门,203为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04是节气门执行器,211则是车辆的电控单元。在正常状态下,电控单元通过205来控制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206则为全开状态,不产生影响。
当车辆有超速情况出现时,电控单元则会控制206的开度来改变进气量。这种改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最大限速,计算出最大进气量,并以此调整206的开度,保证不超速;第二种则是可是根据实际的限速要求,按照限速前后的速度比例来减小206开度,从而减少进气量,能够让车辆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速度下行驶,限定的是平均时速。
那么问题来了。
在图示中两个节气门由一块电控单元控制,虽然专利申请说明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这块ECU是新增的,还是对原车ECU进行了更改,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最为关键的是,车辆原本的节气门位置一直是保持不变的。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态是根据节气门205的开度来调整的,当其位置不变时,燃油喷射量也保持不变。那么进气量的减少,只是单纯的让燃烧过程变得不充分,最终表现是油耗增加,并且排放情况也会变差,积碳等问题都会日益严重。
车云观点:
虽然说这个系统能够通过限速带来一定的安全性,但是实现的过程并不可取,还是直接从发动机的ECU来实现这一控制更为现实。自然,这项后装专利,需要对车辆进行改装,看着与小米造车是没有什么关联啦。不过,如果小米要造车的话,这种控制方式倒是可以直接用在新车上。
二、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装置
申请时间仅比上一项专利晚了一天,这套系统的目的是检测车辆周围,尤其侧面或者后方是否有行人、车辆、物体靠近。如果发现有,则通过测距传感器等检测其与车辆的距离、以及相对运动速度等,判断开启车门是否会有影响,并以此判定是否开启车门、车门的开启幅度等。避免因为车内人员对周围环境的忽视,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在这套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判定车门开度。在专利申请文件,有一套复杂的判定流程,设有三个距离阈值,首先会根据两者之间的距离进行判定,当距离处于不同阈值范围内时,再根据来车/人的运动方向、速度与加速度进行判定。
这里头给系统提出最大的挑战是判定与相应时间。因为判定的机制是可以设定在车辆熄火时,或者是车门内部把手被开启瞬间,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精准的判断,最终就会变成好心办成了坏事。要么是车门开启幅度判断失误,最终还是引发了事故,要么就是靠近的车辆与人已经走远,结果车门却依然无法完全打开的情况。
车云观点:
在申请文件中,小米并没有描述如何控制车门的具体开度,但是这项技术的实现自然还是前装优势大。
三、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这项专利并不能够让人顾名思义,如果不说的话,你能想到它是与智能手环相关的么?
简单来说,这项专利的应用场景是,可以使用智能手环来代替车钥匙、或者智能手机来解锁车辆、启动发动机等。
要想把智能手环当做车钥匙来说,首先必须在系统中预设一个操作动作(挥动手臂之类),或者语音命令,然后在实际操作时,用户配套智能手环做出相应的动作或发出语音指令,系统会将其与预设动作进行比对,两者相匹配的时候,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到车载端,实现控制。
不过,小米认为,智能手环的特点是方便与简单,而判断动作信号是否与预设动作相同则需要在智能手环中加入微处理器,会导致手环的能耗增加,续航时间降低。当然,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所以,这里的设定是,手环将检测到的动作信号发送到手机或者智能手表等终端上,由它们来完成对动作感应信号的判断,再来告诉手环动作或语音指令是否匹配。
1-智能手环 2-手机 3-车载终端 4-服务器
在这套系统中,预设的操作指令存储在服务器中,可以对预设的操作指令进行更改,或者停止匹配。在服务器、手机、手环与车载终端之间,必须能够实时通讯。
车云观点:
用手环来控制车辆的解锁开启过程目前还没有先例,唯一的问题是,手环与车钥匙,哪一个更可能被落下?这个专利看上去也与是否造车无关。不过嘛,用小米手环控制小米汽车,也说不定哦?而且,小米汽车说不准就压根没有钥匙呢。
四、操作功能执行方法和装置
这项专利是关于人机交互的。
要说在驾驶途中,让驾驶员伸手去中控屏上进行点什么操控,确实是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动作。所以,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等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应运而生。这项专利可以算是一个手势控制的变形体。
申请文件中有提到,常规的手势控制会因为摄像头对动作捕捉的不准确而影响操控,并且让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本身也并不是什么安全的事儿。那么,要怎么来实现更加方便的人机交互呐?
同样是手势控制,不过手势的感应器被安装在了方向盘上,而操作过程则会投射到风挡玻璃上,让驾驶员能够知道自己有没有打开想要的功能。
方向盘上的预设感应区域
方向盘上有一套感应设备,驾驶员需要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开启这套感应设备,而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通过手指的动作来实现,不同动作对应不同的指令,操作完成后,依然需要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关闭感应设备。这个开启与关闭过程,皆是为了防止误操作。而且考虑到安全问题,当驾驶员十指紧握方向盘的时候,系统会判定当前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默认不会开启感应设备。
风挡玻璃上的交通状态显示(上)与实时操作内容显示
风挡玻璃上的投射区域被分为两块。上方为实时的交通状态显示,比如信号灯、路况等信息。如果正在导航,还会有详细引导。下方显示的是手指控制打开的应用运行情况。
虽然吐槽了下摄像头的不精准,不过文件里同样特别说明,对于用户双手与方向盘的接触情况,在方向盘上安装感应装置也只是方案之一,配置摄像头或者传感器的方法并没有被这项专利排除在外。
车云观点:
尽管没有过多描述,但是依然可以看出,这项专利是在车载系统上的一个尝试,对于车载系统的显示过程也进行了设定。如果要进行应用,小米可以扮演的角色就多了,HMI设计方、车载系统开发商&&当然,专利的获益方也是其中之一。
五、辅助行驶的方法及装置
这是一项与驾驶辅助系统有关的专利。在现在的驾驶辅助系统中,探测行人、物体和其他车辆的功能已经被愈来愈多的厂商所使用。不过,这项专利的研究者认为,常规的探测警告系统,只是提出警告,最终还需要让驾驶员根据经验来判断,并且,这种警告只是单向的,路上的行人与其他车辆并不能受到这个警告。所以,为了应对这种缺陷,他们特意研究了此项发明。
系统在车辆左右两侧安装多个激光光源,在车辆启动后,光源会被点亮并在道路上投射出光点,光点会造路上形成车辆的路线轨迹,用来显示行车方向。
激光光源点亮后示意
车辆转弯时,系统会根据方向盘转动角度和车辆速度来计算出车辆转动的角度,并依此来转动光源,使其跟随车辆变动,并对变动后的轨迹进行计算,判断车辆是否行驶在预设方向。
另外,在道路狭窄区域,系统还会根据车速实时计算光点轨迹的运动,并通过摄像头等方式来检测光点的轨迹、光点与光源之间间距是否需要运算结果。如果符合,则判断前方无危险,如果不符合,则车辆行驶前方可能会有障碍物等,存在危险隐患。
激光光源轨迹用于辅助驾驶员进行判断
车云观点:
额,如果让车云菌来评价的话,这套系统与单纯的警告系统功能相比是有了提升。虽然也只是警告,不过通过光点的可视化,能够让驾驶员更加一目了然地去判断如何进行下一步动作。
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这是一项针对后装的专利。毕竟只有后装的驾驶辅助系统,才只能停留在警告的阶段,而不能通过对车辆的自动控制去规避安全隐患。所做的事情,也只是在车辆两侧新增了光源以及用来检测的摄像头而已。
抛去无法直接控制车辆这个迈步过去的坎儿,如果旁边车辆没有安装这套系统,那么别人的轨迹依然看不清,无法辅助判断;如果大多数车都有这套系统呢,太多的光线轨迹依然无法让经验不足的驾驶员做出准确判断,说不定还会起到反效果。
六、车辆操控方法及装置(两项)
小米有两项专利都叫做这个名字,申请时间分别为去年的12月与今年3月。不过名字虽同,但实际的功能却大相径庭。
1.车辆的自动控制,可让车主实现远程操作
简言之,是车辆内有信号监测装置,对监测信号进行判断,是否满足车辆自动操作启动条件。满足条件时,车辆则自动执行相应操作。不过也根据不同的信号,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三类:
1)天气情况及车辆表面的物体附着情况。即通过天气与车辆表面物体附着,判断是否出现雨雪天气,当发现这类情况,且车窗或车门还处于开启状态时,则为满足自动操作条件,会自动关上车门与车窗。
2)监测车辆受到的冲击力、速度变化或其他相关信号,来判断车辆是否发生紧急事故。如果判断发生了紧急事故,则满足自动操作条件,会自动联系预设的联系人,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等,类似于e-call。
3)当车辆熄火时,监控车内人员、以及指定系统的工作状态。比如当车内无人,而一些指定系统却开启,则满足条件。此时,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先斩后奏,自动执行操作,在执行后发送信息到移动客户端,告知发生的情况并进行的操作等;一种是在满足条件后先发送信息,等待车主选择何种操作。可以用于防盗、关窗等。&
车云观点:
这种功能与现在的车载系统中的安防、紧急呼叫功能想类似,结合了远程控制与自动控制。不过虽然描述起来简单,但却因为涉及到车辆控制,无法后装。
2.通过对移动终端的识别,来实现驾驶舱内设置的个性化与定制化
在新的车载系统设置中,可以通过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或者用户登录等方式来对车主的身份进行识别,从而实现一些个性化设定,比如说驾驶座的位置、爱听的音乐,关注的新闻内容等。小米的这个专利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
只不过,在这里,识别的并不是车主的生物特征或者用户名,而是车主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车主进入车辆之后,系统会先判断是否有移动设备,如有则对其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到的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请求获取相关设置信息,如果该移动设备此前预存过设置信息,则会从服务器下载相应信息存储至本地。
设置信息的内容包括驾驶座椅的设定、车内外后视镜的位置设定以及方向盘的位置设定。在应用设置信息之前,会询问车主是否确认使用。当需要更改某项设定时,可以选择不使用当前设定,并输入新的设置信息。
至于判断车内是否有移动设备的方法,一般有二:
1)移动设备连接到车内的无线网络,或者与车载系统进行了蓝牙连接
2)移动设备连接至车内电源
如果发现有多个移动设备的时候,那么则会根据信号强弱以及设备与方向盘之间距离来判断哪个移动设备是驾驶员的。
车云观点:
在车载身份识别功能推出之前,这种方式还是有效果的。要想获得驾驶座椅、后视镜、方向盘的位置信息,同样也得是前装技术。
七、车辆补充能源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嗯,这项专利想必不用车云菌解释,大家也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没错,就是提醒你,该加油了/充电了。
提醒的机制在于对现有油量或者电量的读取,计算出当前状态下能够行驶的最大距离,再结合地图中的加油站与充电桩信息,告知驾驶员需要在什么位置去加油或者充电,防止半路抛锚。
在传统汽车上,基本只有油量显示,不过在新能源车上,比如Model S和i3上,都有根据剩余电量计算出的实时行驶里程,配合地图使用,也会类似功能。
车云观点:
文件中并未具体说明提示的方式与位置,最简单的可以是通过OBD结合手机App的方式,就无需对车辆进行更改,而如果是前装,则可能是车载系统中的一项应用。
八、实现定速巡航的方法及装置
定速巡航的功能大家都知道,这项专利可以看做是可自动变速的定速巡航。
一般的定速巡航系统是驾驶员手动设定一个巡航速度,车辆在设定速度下行驶。不过,如果行驶在一个不同车道之间限速不同(比如机场高速)、路段之间限速不同的路线之上,那么就需要驾驶员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巡航速度,相对麻烦。这套系统的目的就是根据车辆行驶路线、车道,读取相关限速信息,并自动将其设定为巡航速度,驾驶员就不用去管限速有没有变化。
除了车道变更外,还会根据车辆行驶路线,预读前方路段的限速信息,并根据当前限速给出预读距离。当进入预读距离内,读取前方路段限速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加速或者减速。
车云观点:
这种方法比较复杂的成分在于,需要精确读取车道信息。在这里,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GPS定位,将位置信息上传到云端,并对位置信息进行实时对比判断是否改变车道,一种则是根据车辆转向角度,根据车速会预设一个转向角,超过转向角,则认为变更车道。这两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都很难提供精确的车道信息,系统有出现误判的可能。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从以上这些专利,小米能够做什么呢?
从专利内容可以看出,九项专利中,有八项涉及到车辆控制,除去限速装置是对后装的部件进行控制外,只有一项涉及到车辆解锁的已经有车企自行开发App的先例,一项读取油量与电量信息的可以走OBD的捷径并结合手机地图App等实现功能之外,其余五项均为对车辆上原本就存在的部件进行控制,且目前还未出现车企向第三方开放权限的情况。剩下的一项虽然不涉及到车辆控制,但是实用性如何现在还需要打个问号,改装也存在一定成本。
可想而知,这些专利首先并不适用于后装企业,最多是给后装企业一个思路或者方法,更利于进入前装,或者也可以说直接瞄准的就是国内还没有相应技术的车企,准备从专利中获利。
至于基于这些专利小米自己去造车的可能,并不能说没有,只不过,相对来说较小而已。
为啥呢?从专利实现的功能来看,有五项都是与车载系统的功能相关,最终的实现过程都可以集成为车载系统中的某个应用。而其他四项,一项涉及到发动机,不过可行性待定;三项与驾驶辅助功能相关,但是介于专利中对于最为关键的车辆控制方式并没有提及,其实用性尚且未知。不过,不难发现的是,这四项其实都与行车安全、驾驶辅助相关。
所以,不管小米如何否认,这些专利都赤裸裸地说明,小米正在进行汽车相关的研究,目前的情况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载系统与驾驶辅助两大方面,功能上基本是基于现有功能的缺点改进,还并没有涉及到汽车的核心部件研究上。
而且,国内一些科技巨头,比如三星、LG之类,在汽车行业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专利,他们至今也并未要自己造车,而是最终成为了车企背后的供应商。
关于专利相关内容,小米表示只有在产品成型之后才会正式发布消息,目前暂不予以置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专利还处于申请阶段,发明公布之后还需要接受实质审查,从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性三方面进行核实,这个时间会很漫长。要知道,在发明公布的列表里,小米还有一项2012年申请的关于用移动设备控制车辆的专利还没有通过审核。
而另一方面,专利的研究应该只是小米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探索。如果进入汽车业是大势所趋,小米或许也还需要时间来仔细思考自己究竟要扮演什么角色。
每经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每日经济新闻
Copyright (C) 2015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环gps轨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