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财政收入从2000年开始,css3第一个第二个五年增长5倍,第二个五年增长了12倍,达到财政总收入1080亿,

当前位置:
>>>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
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情况如图所示:(1)这五年中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最高的年份是 &&& 年;(2)2012年的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比2011年多 &&& 亿元;(3)这五年的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平均数是 &&& .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解:(1)2011。(2)13336。(3)18.2%。(1)由折线统计图可知:年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最高的年份是 2011年。(2)用2012年的全国公共财政收入﹣2011年的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列式计算即可求解:亿元(3)根据平均数公式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主要考查你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频数与频率,直方图,扇形图&&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频数与频率直方图扇形图
全面调查:就是对需要调查的对象进行逐个调查。这种方法所得资料较为全面可靠,但调查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且调查时间较长,不适合一般企业的要求。全面调查只在产品销售范围很窄或用户很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对品种多、产量大、销售范围广的产品,就不适用全面调查,而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需要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即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情况推断总体的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可以把调查对象集中在少数样本上,并获得与全面调查相近的结果。这是一种较经济的调查方法,因而被广泛采用。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调查好处与特点:1.全面调查:对需要调查的对象进行逐个调查。好处:所得资料较为全面可靠。特点:调查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且调查时间较长,全面调查只在样本很少的情况下适合采用。
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好处: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少,大量节约调查时间。特点:1、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2、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中。3、可以用一定的概率来保证将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4、适合样本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关系: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划分的调查方式。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加以调查,通过基层单位按照一定的报表填报要求进行逐一登记、逐级上报、层层汇总,最后取得调查结果的一种调查方式,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用样本指标代表总体指标不可避免会产生误差,抽样推断虽然会有抽样误差(不包括登记误差和系统性误差),但只要严格遵守随机原则,所选的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相同,或者两者分布一致,就可以运用数学公式计算抽样误差。随机抽样产生的误差,只要确定其具体的数量界限,可以通过抽样程序设计加以控制。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是有可靠的科学依据的。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查和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时宜采用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优点:一是由于只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工作量小,所以比全面调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比较经济;二是可以及时取得调查资料,提高数据的时效性;三是数据质量有保证,由于抽样调查一般是自上而下组织调查,直接派员深入实际抽取样本并推断总体,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只要取样、推断方法科学,均有利于提高数据的质量;第四,调查方法灵活,如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的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电话调查等,适应面广,特别适于对点多面广的总体作调查。 频数: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频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如有一组测量数据,数据的总个数N=148最小的测量值xmin=0.03,最大的测量值xmax=31.67,按组距为△x=3.000将148个数据分为11组,其中分布在15.05~18.05范围内的数据有26个,则称该数据组的频数为26。
频率:如在979324中,‘9’出现的频数是3,出现的频率是3/18=16.7%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而频率则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在变量分配数列中,频数(频率)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频数(频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定义:在统计数据时,按照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标出每个组的端点,纵轴表示频数,每个矩形的高代表对应的频数,称这样的统计图为频数分布直方图。相关概念:组数:在统计数据时,我们把数据按照不同的范围分成几个组,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组距: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①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作直方图的目的有:作直方图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质量。1判断一批已加工完毕的产品;搜集有关数据。直方图将数据根据差异进行分类,特点是明察秋毫地掌握差异。2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作直方图的目的有:①估算可能出现的不合格率;②考察工序能力估算法③判断质量分布状态;④判断施工能力;直方图绘制注意事项:a. 抽取的样本数量过小,将会产生较大误差,可信度低,也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因此,样本数不应少于50个。b. 组数 k 选用不当,k 偏大或偏小,都会造成对分布状态的判断有误。c. 直方图一般适用于计量值数据,但在某些情况下也适用于计数值数据,这要看绘制直方图的目的而定。d. 图形不完整,标注不齐全,直方图上应标注:公差范围线、平均值 的位置(点画线表示)不能与公差中心M相混淆;图的右上角标出:N、S、C p或 CPK.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①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我们把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个组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②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做好记号。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③计算组距的宽度。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去除组数,求出组距的宽度。④计算各组的界限位。各组的界限位可以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计算,第一组的下界为最小值减去最小测定单位的一半,第一组的上界为其下界值加上组距。第二组的下界限位为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位,依此类推。⑤统计各组数据出现频数,作频数分布表。⑥作直方图。以组距为底长,以频数为高,作各组的矩形图。
应用步骤:(1)收集数据。作直方图的数据一般应大于50个。(2)确定数据的极差(R)。用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求得。(3)确定组距(h)。先确定直方图的组数,然后以此组数去除极差,可得直方图每组的宽度,即组距。组数的确定要适当。组数太少,会引起较大计算误差;组数太多,会影响数据分组规律的明显性,且计算工作量加大。(4)确定各组的界限值。为避免出现数据值与组界限值重合而造成频数据计算困难,组的界限值单位应取最小测量单位的1/2。分组时应把数据表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包括在内。第一组下限值为:最小值-0.5;第一组上限值为:第一组下限值加组距;第二组下限值就是第一组的上限值;第二组上限值就是第二组的下限值加组距;第三组以后,依此类推定出各组的组界。(5)编制频数分布表。把多个组上下界限值分别填入频数分布表内,并把数据表中的各个数据列入相应的组,统计各组频数据(f )。(6)按数据值比例画出横坐标。(7)按频数值比例画纵坐标。以观测值数目或百分数表示。(8)画直方图。按纵坐标画出每个长方形的高度,它代表取落在此长方形中的数据数。(注意:每个长方形的宽度都是相等的。)在直方图上应标注出公差范围(T)、样本容量(n)、样本平均值(x)、样本标准偏差值(s)和x的位置等。定义:用圆的面积代表事物总体,以扇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的比值表示个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数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特点:(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作用:能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与比例。扇形面积与其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是:扇形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扇形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度扇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圆柱形的。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并计算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数;(2)根据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计算出各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取适当半径作圆,按圆心角将圆分成几个扇形;(4)对应标上各部分名称及占总体的百分数。
发现相似题
与“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15724678947677883688716737151670526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能取得辉煌的经济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能取得辉煌的经济成就
09-04-02 &匿名提问 发布
中国人民有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和苏联的帮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九六四年五月二日)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国务院财经、文教各部委党组: ? 现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第三个五年农业发展计划的初步设想”和“第三个五年农业发展计划中几个问题的说明”发给你们。这只是初步设想,请你们准备意见,在最近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讨论。〔1〕 ?? 中 央? 一九六四年五月二日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 (一九六四年四月三十日) 最近我们研究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轮廓,提出一些设想,都是很初步的,现在向中央作一次汇报。 ?汇报的内容分三个部分:(一)一九六五年国民经济情况的估计;(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指标的初步设想;(三)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财政收支和基本建设。最后附带讲一下下一步工作。 (一)一九六五年国民经济情况的估计? 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很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高潮 正在出现,并将继续发展,一九六四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有可能超额完成。农业生产,如果没有特大的灾害,估计全年粮食产量可达三千六百亿斤左右,棉花产量可达二千八百万担左右;工业总产值大约可以增长百分之十左右(计划增长百分之八左右)。一九六五年将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取得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 ?对一九六五年国民经济计划实现以后,各个方面的主要情况估算如下。 ?-、农业 ??1957年 1958年? 1965年 1965年? 为1957 为1958 ? 年 % 年 % 农业总产值(亿元) 537 550 555左右〔2〕 粮食(亿斤) 3,901〔3〕?4,000 3,800左右 97 95 棉花(万担) 3,280 3,938 3,200左右 98 81三种油料(万担) 7,542 8,459 6,650左右 88 79 大牲畜(万头) 8,382 7,770 7,800左右 93 100 猪(万头) 14,590 13,829 15,000左右 103 108 一九六五年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将比第一个五年和第二个五年好得多。? 1965年 1957年? 1958年? 1965年? 为1957 为1958年 ? 年的倍数 的倍数 农村劳动力(万人) 20.510 21.750 23.587 1.2 1.1 有效灌溉面积(亿亩) 4.1 5.2 1.3 拖拉机拥有量?(万标准台) 2.5 4.5 13.5 5.4 3.0 排灌机械拥有量?(万马力) 56 164 760 13.6 4.6 农村用电(亿度) 1.1 1.8 32 29.1 17.8 化肥(万吨) 200 299 664 3.3 2.2 其中:氮肥(万吨) 171 259 485 2.8 1.9 其中:国内生产(万吨) 73.4 95.6 510 6.9 5.3 农药(万吨) 8.9 10.9 12 1.3 1.1 但是,也还有一些条件将不如一九五八年,例如:耕地可能减少几千万亩;水土流失的面积,黄淮平原的易涝地和盐碱地的面积都有所扩大;大牲畜体质还差,有些地区畜力不足。此外,水利配套的工程量还很大。 ? 二、工业? ? 1957年? 1958年? 1965年? 为1957 为1958 ? 年% 年% 工业总产值(亿元) 704 1,090 1,100左右 156 101 钢(万吨) 535 800〔4〕?1,000左右 187 125 煤炭(亿吨) 1.3 2.7 2.25左右 173 83 发电量(亿度) 193 275.3 620左右 321 225 原油(万吨) 146 226.4 1,000左右 685 442 木材(万立方米) 2,787 3,579 2,850左右 102 80 化肥(万吨) 73.4 95.6 510左右 695 533 其中:氮肥(万吨) 61.3 71.8 335左右 546 466 拖拉机(万标准台) - 0.11 2.3左右 - 2,090 棉纱(万件) 465 695 580左右 125 83 棉布(亿米) 50.5 64.6 52左右 103 80 纸及纸板(万吨) 91.3 121.8 145左右 159 119 到一九六五年底,矿山的掘进、剥离同矿石开采之间的关系,可以基本上达到正常;工矿设备的失修问题可以基本解决;填平补齐工作可以初步收效;各个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都将比一九五八年有很大提高;大多数产品的质量都将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产品的品种有一个跃进。制造汽车、拖拉机、氮肥设备和常规武器等所需钢材品种的自给程度,将由一九六0年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石油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若干倍,而且在品种上有更多的增加;民用机械产品可以达到一万一千多种,比一九六二年增加三千多种。国防工业在常规武器的生产方面,产品质量有很大提高,品种和数量都有较大增加;在突破尖端方面有显著的进展。但是,采掘、采伐工业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机械工业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有些老企业的设备已经陈旧,效率很低,需要更新;工业技术水平还不高,金属材料和机器设备中还有不少品种不能生产,既需要加强科学实验和产品设计工作,又需要进口一些新的工业技术;已经查明的矿产资源,很多矿种还不能适应建设的需要。? 三、运输 ?一九六五年铁路货运量有可能达到四亿四千万吨(一九六四年计划为三亿九千万吨),运输能力同当年的工农业生产可以基本适应。到一九六五年底,铁道部门封存的机车、车辆可以全部修复,主要干线上的“轻、老、杂”钢轨,大部分可以更换。但是,前几年遗留下来的整修公路、加固桥梁和疏浚航道等任务,有很大一部分还不能完成。 ?四、教育 ?一九六五年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将调整到六十四万七千人(一九六四年计划为六十八万人),中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将达到一千零九十五万人(一九六四年计划为九百八十四万人),小学的在校学生数将达到八千万人左右(一九六四年计划为七千六百六十八万人)。? 同 五、财政和基本建设 ? 一九六五年财政收入约为四百三十亿元(一九六四年调整计划为三百九十二亿元),接近一九五八年四百四十三亿元的水平,比一九五七年的三百一十亿元增长百分之三十九。 ?到一九六五年,对苏债款可以还清;这一年的对外援助总额将增加到十二亿元左右(一九六四年计划为九亿元)。 ?一九六五年的基本建设投资初步考虑为一百三十亿元左右,比一九六四年计划的一百一十一亿元增加百分之十七。这一年,国民收入中积累的比重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一左右。 ?六、人民生活 ? 一九六五年商品供应量将达到六百四十亿元左右(一九六四年计划为六百零四亿元),除粮、油、棉布等少数主要商品外,一般可以适应社会购买力的需要;某些商品的零售价格还可能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人口增长比较快,一九六五年粮、布等主要商品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每人平均的粮食估计为四百一十七斤,棉布估计为十五尺九寸。一九六五年职工工资总额将达到二百四十三亿元(一九六四年计划为二百三十亿元),农民收入也将有所增加。? 总起来说,经过这几年的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将比较协调,全民所有制经济和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经济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经过几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将更好地调动起来,所有这些,将使我国国民经济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得到比较快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工农业的生产水平,特别是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而人口的增长很快(一九六五年将达到七亿二千七百万人),国家积累和集体经济的积累都还有限。 (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 ? 主要指标的初步设想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贯彻执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 ?第二、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尖端技术; ?第三、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量,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事业,使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地向前发展。 ?同基本任务相适应,计划方法有了重大的改变,就是说,把计划工作也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我们试安排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首先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农业的需要(如化肥、化纤、农业用电和排灌机械等),再兼顾国防的需要,然后,从以上两方面出发来安排重工业--基础工业。 ?长期计划的设想,无论是工农业生产指标,或者财政收入,基本建设,都应当留有余地;农业、工业等项指标都有一个幅度,但一切计算和安排,都以低数为基础。经过努力,是可以超过的。 ? 对第三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设想如下。? 一、农业 ? 一九七0年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指标如下: 1965年 1970年 每年平均递增? 速度 (%) 粮食(亿斤) 3,800左右 4,300-4,600 2.5-3.9 棉花(万担) 3,200左右 3,850-4,200 3.8-5.6 三种油料(万担) 6,650左右 8,000-9,000 3.8-6.3 烤烟(万担) 580左右 800-900 6.7-9.2 糖料(万担) 22,600左右 30,000-35,000 5.9-9.2 大牲畜(万头) 7,800左右 8,600-9,000 2.0-2.9 猪(万头) 15,000左右 20,000-25,000 5.9-10.8 水产品(万吨) 320左右 450-500 7.1-9.3 考虑到五年之内总是有丰有歉,第三个五年粮食产量,低数是按每年平均增加一百亿斤计算的,高数是按每年平均增加一百六十亿斤计算的。实现了这个设想,每人平均占有的粮食将达到五百三十八至五百七十五斤(包括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等)。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将进一步加强。初步设想,一九七?年供应化肥一千二百五十万至一千三百五十万吨(其中国内生产一千一百万至一千二百万吨),农药十七万吨,农业用电六十亿至七十亿度(一九六三年为二十一亿度);第三个五年合计,供应拖拉机十万至十二万标准台,排灌机械四百万至四百五十万马力(其中电动机一百八十五万千瓦,内燃机一百五十万至二百万马力),等等。这些物资如果利用得好,对农业增产将起重要作用。?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正确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全国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扬大寨精神。农田的基本建设,要以社、队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 ?二、轻工业 ?按照农业原料和工业原料供应的可能,一九七0年主要轻工业产品的生产指标如下:? 1965年 1970年 每年平均递增 ? 速度 (%) 棉纱(万件) 580左右 780-850 6.1-7.9 棉布(亿米) 52左右 69-77 5.8-8.2 化学纤维(万吨) 2.95左右 15-18 38.0-44.0 人造纤维(万吨) 2.7左右 9 27.2 合成纤维(万吨) 0.25左右 6-9 89.0-105.0 纸及纸板(万吨) 145左右 180-200 4.4-6.7 卷烟(万箱) 440左右 560-600 4.9-6.4 食糖(万吨) 80左右 120-135 8.5-11.0 食用植物油(万吨) 70左右 110-130 9.5-13.2 原盐(万吨) 1,000左右 1,200-1,250 3.7-4.6 轻工业生产中,依靠农产品为原料的约占四分之三。? 一九七0年轻工业品的产量中,依靠现有企业生产能力负担的,糖、盐、卷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纸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棉纱、棉布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只有化学纤维,绝大部分是依靠新增能力负担的。? 三、重工业 ?第三个五年重工业主要产品的生产指标如下: 1965年 1970年 每年平均递增 ? 速度 (%) 钢(万吨) 1,000左右 1,600-1,800 9.9-12.5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36.8左右 65-671 2.1-12.7 其中:铜(万吨) 7.5左右 12-14 9.9-13.3 铝(万吨) 10.5左右 20左右 13.8 煤炭(亿吨) 2.25左右 2.85-2.95 4.8-5.6 发电量(亿度) 620左右 1,000-1,080 10.1-11.7 原油(万吨) 1,000左右 1,650-1,800 10.5-12.5 木材(万立方米) 2,850左右 3,750-4,000 5.6-7.0 水泥(万吨) 1,150左右 1,850-2,000 10.0-11.7 化肥(万吨) 510左右 1,100-1,200 16.7-18.6 其中:氮肥(万吨) 335左右 650-700 14.3-15.8 塑料(万吨) 6.5左右 14-17 16.5-21.2 机床(万台) 3左右 5.5-5.7 12.9-13.7 发电设备(万千瓦) 70左右 240-260 27.9-30.0 拖拉机(万标准台) 2.3左右 4-5 11.7-16.8 汽车(万辆) 3.5左右 5-6 7.4-11.4 上列重工业产品同农业和国防的需要之间,以及这些产品的相互之间,多数是大体平衡的,但钢材、木材、水泥、铜、镍等基本材料还或多或少有差额,我们将继续研究平衡。? 重工业产品产量中,多数是依靠现有企业填平补齐后的能力负担的(这里面填平补齐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例如钢铁、发电设备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煤炭、铜、汽车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水泥、机床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少数产品依靠新增生产能力来负担的比重较大,如电力、原油、木材占百分之三十以上,化肥和原油加工占百分之五十五到六十。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第三个五年重工业部门增加产品品种的任务很重,特别是冶金、机械、化工等部门,在科学研究、新产品试制、组织成批生产等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采掘、采伐工业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地质方面已探明的储量还跟不上工业建设的需要,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四、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 ?一九七?年工农业总产值为二千四百四十亿至二千六百一十亿元,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八点一至九点五。 ?农业总产值为六百九十亿至七百四十亿元,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四点五至五点九。第一个五年每年平均递增速度为百分之四点五;第二个五年农业生产是下降的;三年调整时期增长速度快一些,递增百分之八点九。 ?工业总产值为一千七百五十亿至一千八百七十亿元,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九点七至十一点二。其中:生产资料产值为一千零九十亿至一千一百八十亿元,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一点六至十三点四;消费资料产值为六百六十亿至六百九十亿元,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七至八。 ?第三个五年工业递增百分之九点七至十一点二,比第一个五年的百分之十八和三年大发展的百分之三十二点八低,但比第二个五年的三点八和三年调整时期的百分之九高。我们初步分析,有下面一些因素影响着第三个五年工业速度的提高:第一,调整时期国家的投资不多,而这些投资又主要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很多行业,新增加的生产能力不多;第二,各项工业的建设都要在自力更生的情况下进行,而技术水平的提高,重要原料、材料和设备制造能力的增长,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三,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很多工业部门都要把生产的重点放在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方面,在这个基础上来求得数量的增长;第四,要用较多的力量,加强采掘、采伐工业,而这些方面的建设,需要的投资多,建设的时间长;第五,某些轻工业产品有的受到购买力的限制,有的受到原料的限制,也不能不影响产量的增加。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如果农业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工业能够在产品的品种方面和生产技术方面有一个大的发展,就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就将具有更好的条件。 ? 五、交通运输 ? 初步估算,一九七0年货物运输量约为十七亿吨左右,比一九六五年增加六亿吨,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九点二。其中,铁路货运量为六亿四千万至六亿六千万吨,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二亿至二亿二千万吨,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七点八至八点五。 ?交通运输必须加强。如果搞得不好,将成为国民经济的“窄路”,通不过。西南地区的运输条件,在川黔、滇黔路通车后,可以有较大的改善。公路运输和海运还比较紧。 ?六、教育 ?初步设想,到一九七0年,高等学校的空白专业和学科基本上设置齐全,在校学生数由一九六五年的六十四万七千人增加到八十万人以上。适当扩大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把一部分初中改为职业学校,使中等专业学校的在校学生数由一九六五年的六十五万人增加到九十五万人左右,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数由一九六五年的五十万人左右增加到二百七十万人左右。普通中学的在校学生数基本不增加,着重提高质量。有步骤地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一九六四年为百分之六十一,一九七?年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二。城市高小毕业生的升学率,一九七?年大约为百分之七十九左右。 ? 七、人民生活? 一九七0年按照八亿人口计算,主要消费品每人平均消费量,都可以比一九六五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957年 1958年 1965年 1970年 粮食 471斤 481斤 417斤 425斤 食用植物油 4.3斤 5.2斤 3斤 4.2斤猪肉 10.2斤 10.5斤 10斤 15斤 糖 3斤 3.2斤 2.9斤 3.2斤 棉布及化纤织品 22尺其中:棉布 19.5尺 23.5尺 15.9尺 19.5尺 针织品折布 3.9尺 5.4尺 2.4尺 3.2尺 一九七0年,社会商品供应量可以达到八百六十亿元左右,比一九六五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五,同购买力(八百四十亿元左右)可以平衡。除了粮食、食油、棉布及一部分针织品外,其他必需的生活消费品都可以满足需要。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要逐步增加征购和上调的粮食数量。初步设想,一九六七年度征购八百一十亿斤,上调一百五十二亿斤;一九七?年度征购八百八十亿斤,上调二百亿斤。但是,由于商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增长都还有限,增加的职工应当控制在六百万人以内。一九七?年职工的工资总额将达到三百三十亿元左右,除了安排新增职工的工资外,原有职工的平均工资可以提高百分之二十左右。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农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大约可以提高百分之十左右。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还须切实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争取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控制在百分之一点九以内。 ? 八、对外贸易 ?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对外贸易方面,应当继续扩大出口贸易,必须逐步减少粮食的进口。初步设想,一九六五年进口粮食九十亿斤,比一九六四年的一百二十亿斤减少三十亿斤;一九六六年进口粮食六十亿斤,比一九六五年减少三十亿斤;一九六七年进口粮食四十亿斤,比一九六六年减少二十亿斤,做到当年粮食的进出口平衡。只有这样,才能腾出较多的外汇,增加新技术的进口,包括成套设备和零星设备的进口,以便争取时间,迅速提高我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并且能够以比较新的技术逐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对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还要继续保持一定的贸易来往。关于进出口的指标,有关部门正在研究。 ?九、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基本建设投资 ?根据上述工农业生产等有关指标的低数初步估算,第三个五年合计的国民收入约为七千四百四十亿元。其中一九七?年约为一千七百一十五亿元,五年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七点七。国民收入中积 累的比重,五年平均约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一九七?年约为百分之二十八左右,略高于第一个五年的百分之二十四的比重。 ?第三个五年合计,财政收入共为二千八百亿元左右,基本建设投资拟定为一千亿元左右。 ?上面所提出的各个方面的指标,都是初步的设想,在进行深入的、综合的研究以后,会有变动、甚至较大变动。 (三)第三个五年的财政收支和基本建设 ?一、财政收支的试算方案 ? 根据初步设想的各项经济指标,并且考虑到降低成本、适当增加农业税、提高大修理折旧率、降低军工产品利润等因素估算,第三个五年的财政收入,合计为二千八百亿元左右,其中一九七?年为六百六十七亿元,比一九六五年的四百三十亿元增长百分之五十五,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九点二。 ?第三个五年财政收入的估算,注意了挖掘增产节约的潜力,也注意了留有余地: ?第一,第三个五年财政收入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九点二,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八点一,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两者的增长速度,大体上是相适应的。例如,第一个五年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点九,财政收入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三。 ?第二,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要求工业成本每年平均降低百分之四以上,运输成本每年平均降低百分之三,商品流通费每年平均降低百分之二左右。由于降低成本和流通费而增加的财政收入将达二百五十亿元左右,占五年合计财政收入增加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第三,按照现在的设想,第三个五年的财政收入每年平均增加四十七亿元,这个数字略高于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计划的平均增长额(两年合计增加八十八亿元,每年平均增加四十四亿元)。因此,只要生产指标安排落实,在执行中是可能超额完成的。 ?根据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二千八百亿元左右的财政收入,对第三个五年财政支出的安排作如下设想: 基本建设拨款 1,000亿元左右,约占35.5% 农业事业费和其他有? 关农业的支出〔5〕? 120亿元左右,约占4.3% 其中:农林水气? 事业费 100亿元左右,约占3.5% 国防费 500亿元左右,约占17.7% 国防科委事业费 25亿元左右,约占0.9% 战备费〔6〕? 15亿元左右,约占0.5% 增拨流动资金 190亿元左右,约占6.7% 四项费用 100亿元左右,约占3.5% 经建事业费 140亿元左右,约占5% 其中:地质勘探费 45亿元左右,约占1.6% 经建事业费 75亿元左右,约占2.7% 城市维护费 20亿元左右,约占0.7% 社会文教费 325亿元左右,约占11.5% 其中:文教卫生科? 学事业费 280亿元左右,约占9.9% 社会优抚救? 济费 45亿元左右,约占1.6% 行政管理费 145亿元左右,约占5.1% 援外 70亿元左右,约占2.5% 国家储备 35亿元左右,约占1.2% 其他支出〔7〕? 45亿元左右,约占1.7% 预备费 110亿元左右,约占3.9% 有点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 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我们中国终于登上了金牌榜第一!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