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完全竞争市场知识解答东莞中小企业如何转型转型问题

中小企业转型技术创新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阅读次数:人次中小企业转型技术创新论文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一、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依据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成本的高低和创新的独立程度,技术创新模式可以分为:一是自主创新模式。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进行探索研发新的产品或工艺,包括凭借自身研发能力的技术创新、引进外部关键技术人才的“借脑创新”和科技人员领导创办科技企业等形式。二是模仿创新模式。具体创新行为可以通过引进技术设备消化吸收再创新、合资生产与合作生产、许可型技术创新和兼并型技术创新。三是合作创新模式。大致可以通过购买和转移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共建创新载体的方式实现合作创新。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是指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由学习模式决定)来实现自主创新战略。Lee&Lim(2001)认为技术自主创新的路径分为跟随追赶型、路径跳跃式追赶型和路径创新式追赶型三种。创新动力不足的企业更可能遵循比较优势,选择前两种路径,实现模仿战略;选择创造新的技术路径的企业需要有灵活可变的技术,承担更高的风险,资本要求更高。但是,Brezis,Krugman,Tsidon提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后发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新技术促进发展,其经济增长效果不是长久的,国家间的技术差距依然存在,会抑制后发国家的技术创新;Kim&Nelson(2000)利用技术追赶理论研究了技术后发国家化进程中技术创新;Redding指出技术发展的路径主要决定了技术改变的内生率,引进外部技术后的二次知识溢出不完全覆盖了基础技术,经济增长取决于二次知识的积累。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或企业可以选择创新新技术的路径,开发潜能的技术,实现“蛙跳”的创新战略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外一些文献对中国创新战略绩效和路径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Lu&Lazonick,2004;Jeffersonetal.,2006),由于指标的选取和所考虑的因素不同,这些文献对模仿创新还是自主创新战略优越及选择什么路径都未得到一致结论。综上所述,后发的中小企业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切入路径,从技术引进跨越到自主创新,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因人员规模、资产规模、经营规模等方面不同而致力于不同的行业,现有文献中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选择研究少,按中型企业、小微型企业分别探讨对策的研究也有限。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采用问卷调查和企业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宁波市494家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文章依据上述调研数据,采用理论分析、案例枚举和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小企业向自主创新转型的切入路径进行探究,先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入手,然后探讨技术创新转型、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最后依据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所在行业等特征,针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小企业协会及企业自身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当前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特征事实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从建国之初到现在,经历了学习模仿—“借脑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四个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在干中学过程中逐步调整创新策略,在国家政策和自身具备的能力支持下,尝试技术创新的发展策略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1.中小企业创新转型的发展现状
(1)从总体情况看,中小企业专利的规模和结构显著改善
现有文献中,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被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的指标。在现有专利下,专利被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新型专利这三类。我国每个中小企业平均专利总数在年期间从2.81个增长到5.49个,年均增速为6.93%;中小企业专利结构从过去以外观专利为主演变为现在三种专利共同发展,尤其是发明专利数量占比从5.69%快速增长到25.14%,平均发明专利数量到2009年为止已增加至1.38个。中小企业敢于创新,但创新进程缓慢。
(2)从行业分布看,先进制造业的专利结构优于传统行业
中小企业的专利结构很大程度上由行业特征决定。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侧重外观专利,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以发明专利为主。据《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年鉴(2013)》统计显示,规模以上中型企业中、专用、通用等设备制造业和电气制造业的发明专利数是工业中数一数二的,远超于纺织服装业。
(3)从地域分布看,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强的创新优势
区域位置决定了企业得到基础设施提供、产权保护和经济支撑的程度。一般来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政府对企业的创新资助补贴多,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水平高,当地中小企业容易获得创新资源,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直接收益。
(4)从所有制分布看,外商企业创新动力后劲十足
据《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3)》统计显示,私营企业的数量最多,共有18.8万家,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6.5万家,外商投资企业2.9万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5万家,国有企业0.6万家,而前四类企业的资产规模占全部中小企业的八成以上,外资企业是中小企业出口的主力军。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依靠自身的科技队伍实力,其他所有制企业依赖于投入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不同于国内企业,由于其同时具备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因此其在研发中可以采取“领先一步”的发展战略,在国内企业的科技创新刺激下,创新动力后劲十足。
2.中小企业创新转型的主要特征
一是以加工增值链为基础,化生产体系不断健全。为企业提供零部件、中间产品以及加工服务、流通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等配套企业和中介机构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终端企业+配套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的网络化生产体系。二是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企业与外界联系不断加强。包括集群与外部市场、集群的原料供应与外部、集群与国内外关联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厂商都有一定的较强联结。三是以产业链为纽带,跨区域、跨行业融合不断深化。产业集群最早起源于“一乡一品”的块状经济。这些地区中小企业在距离与空间上相对集中,业主和职工的生活空间基本上在一个地域内,产业和生活共同构成集群内部联系的纽带。四是以集群优势为支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众多中小企业集群是在特定空间区位,众多中小企业基于利益互补的有机集中,而不是简单扎堆,各种功能比较齐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技术创新视角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进程缓慢,以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代表创新能力指标,其所衡量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优于传统行业,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强的创新优势,更倾向于模仿创新,外商投资企业的创新动力比国内企业更强大。然而,我国发展环境的压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企业有必要加快推进创新模式的转型,积极向自主创新跨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当务之急。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采用问卷调查和企业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宁波市494家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调研,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本节依据该调研数据,采用理论分析、案例枚举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小企业创新模式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1.创新意识方面,较多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知识和转型升级意识
(1)技术创新知识有待补充和提高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资本投入、高风险的技术经济活动,其成功需要创新主体具备较为全面的技术创新知识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本理性的引进与投入。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敢于创新,或者受其他企业自主创新的高利润回报影响而盲目投入创新,但不了解自主创新的战略,从而导致企业因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所得收益低于投入成本,最终退出自主创新。因此,类似的中小企业基本停留在模仿成熟技术和常规产品的阶段,二次创新能力不足。同时,技术设备的引进和产品市场的模式被给予过度重视,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竞相寻找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忽略了产品研发或服务的精细化,缺乏国际化战略视野。例如温州乐清市柳市镇是中国电器之都,其正泰、德力电器虽在国内声名远扬,但在高质量低压电器和中高压电器市场上一直无法与跨国企业、国有企业相媲美,这是企业缺少自主创新和国际化战略意识。此外,少数中型企业对专利知识的认识不足,不明晰专利的技术类型、流程,担心研发技术被泄露而宁可不申报,这使企业安于现状,降低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的因素限制。林洲钰、林汉川(2012)对影响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活动的内外部因素进行过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本、研发投入、规模的回归系数是所有因素里面前三大,分别为2.06、1.23、1.00,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同时,中小企业持续扩大规模,其组织体系无法跟上,则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活性,在实力有限的条件下,企业的理性选择就是不创新。
(2)产品、技术转型升级紧迫感不强
在当下经济的发展环境压力下,中小企业的高层很少有转型升级的紧迫意识。许多企业家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中具有短视行为,注重眼前利益,或者因循守旧,对转型升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样滞后的发展观念导致企业管理机制落后,企业创新不浓厚,企业创新动力被遏制,使得企业离转型升级尚有很大一段距离。如调查数据显示,未经历过也未考虑转型升级的企业占32%,这是值得关注和引导的转型对象。此外,企业对转型升级的理解与地方政府强调的政策导向存在一定差异或认识不足。依据小工业企业转型路径选择的调查数据可见,中小工业企业基于自身及现实环境的考虑,对产品升级与管理转型的路径更为认同;而地方政府往往认为产业转型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倾向于鼓励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创新投入方面,中小企业研发动力与技术创新力度亟待提升
技术创新的研发费用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前提。从世界范围来看,研究与开发(R&D)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又主要集中在少数科技实力强的、规模大的企业。企业规模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研发能力的强弱,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不具备规模经济和产量优势,可获得的研发要素相当有限。因此企业采取集群方式,抱团发展,以引进和消化技术产品为主,提高市场份额,降低固定成本。相反,大型企业为了减少知识外溢,防止研发竞争中的“搭便车”行为,更多地愿意依靠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开展R&D项目,使R&D项目数呈现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
(1)企业投入创新要素的内在动力不强
众多中小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基本上是以单个企业模仿、消化成熟技术、生产定型常规产品为主,主导产品的技术和装备主要依靠引进,最终导致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一是创新投入具有高风险。R&D投入具有“滞后”效应,期间需要不停地试验测试创新成果,不断地投入技术人员和资金,企业存在长期利润与短期收益的博弈。如果创新成果的效用无法即刻体现或是始终无法显现,那么企业有可能承担投入无法收回成本的损失。二是创新成果保护不足。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性,部分企业偏好模仿,不愿首先创新。调研中,宁波建工反映,一旦一家业企业创新一项技术,主管部门就会组织技术推广,导致创新垫资大,收益很小。三是创新人才数量少。虽然企业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本不一定能加速技术的出现,还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但是创新人才过少或人力资本水平过低会造成少数企业垄断产品或技术市场的局面,不利于市场的良好运作。此外,企业技术助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
(2)R&D投入经费来源不足
一是经费来源组成结构单一。通过对宁波市北仑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费用调研发现,科技经费筹集总额4亿元,有90%来源于企业资金,7.5%来源于机构贷款,2.5%来源于政府资金,没有吸收来源于、国外资金等其他渠道的投资。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金也主要依靠自筹,2012年平均自筹资金占总资金的95%。然而,自主创新性的R&D资金投入模式以内源融资为主、以股权融资为辅较为合理,并且国外资金较之政府资金、自有资金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二是金融机构对创新企业“惜贷”。因为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尚不健全,关于技术创新的金融补助政策还未到位,不少以技术改造为主的中型企业缺乏技术活性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许多从事轻资产的服务业的小型企业致力于服务创新,却向提供不了抵押品,则融资更加困难。三是产学研合作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节点中供应商和客户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较大,中小企业在立足市场化向导上紧密结合专利研制和消费者需求,但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功能未充分发挥,未调整研发体系,从干中学过渡到用中学的学习模式。许多地区均无大型科研院所,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虽然宁波部分中小企业与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有一定合作,但合作对象多为北京、上海、杭州的院校,受专业领域限制,合作频率不高,难以形成R&D投入。
3.创新环境方面,内外部消极因素迫使企业自主创新步伐放缓
(1)中小企业盈利能力日趋下降
近年来,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迫使企业赢利能力降低。如2011年宁波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6%,低于全国平均6.3%利润水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利润下降2%的情况下,费用同比增长28.8%,劳动报酬同比上升18.7%。很多中小企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原始资本回收积累不够,本身拥有的可抵押资产不多,融资渠道受限,而转型升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资源,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当下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
(2)资金投入的市场风险不断增大
通过对中小企业未考虑转型升级的原因进行调查,数据显示市场风险过大和资金投入过大是企业考虑最多的因素。在宏观经济下行或企业自身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不会决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不够完善,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因此中小企业的新产品核心技术无法及时被保护,尤其是传统行业,企业享受高额利润的时间极短,仿冒成了企业间竞争的习惯。国内外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使多数企业采取观望态度,这负面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欲望,对自主创新更为审慎。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第二大因素是资金投入过大。通过2012年规模以上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获取和改造费用支出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影响实证分析后,发现引进技术(INC)和技术改造的支出(TDC)对企业的创新成果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引进技术的投入占比最大且影响程度最深;购买国内技术(BC)和消化吸收技术的投入(DIC)却对其负相关,但只有后者显著。结合实证分析,各项支出投入占比的结果表明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和引进外部关键技术的投入比重较高,创新成果显著,正逐步从模仿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阶段。
4.创新文化方面,中小企业内外关系链凝固且管理体系封闭
多数中小企业区域性地集群开展技术创新,形成创新网络,网络的地域分割性较明显,关系链凝固,这些企业根深蒂固地认同“五缘”、“五同”关系。同时关系的扩展能力有限,对外来人才、外部新生力量的加盟有一定排外性,这不利于创新网络的结构改进和功能提升,阻碍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点在家族式企业的管理体系上表现尤为突出。传统的家族式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难度。中小工业企业绝大多数在管理模式上仍属传统家族式管理,存在很多不利于转型升级的缺陷:缺乏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营决策往往凭经营者的经验和常识;缺乏科学的用人机制,难以发挥外来人才的作用;家族式企业文化相对封闭,行业间紧密联合比较艰难,产业集群难以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资源平行使用,同质化竞争和内耗比较严重,企业对兼并、重组抵制情绪较重。
5.创新政策方面,效果显现迟缓,有效性有待检验
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产能相对过剩,劳动力和房租等经营成本上升较快,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这些问题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此外,技术创新的风险高、外部性强,创新初期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本,但是后期创新成果的信息部分却非独占。在缺乏有效的政策保护下,容易导致“搭便车”等外部不经济行为时有发生,侵蚀创新性企业盈利能力,抑制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有效的政策是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成功的促进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政策和规划。但是现有政策重大轻小、重外轻内、重高新轻传统,短视性强,缺乏整体规划。同时,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宣传、落实及政策效率上欠缺;不同规模、类型企业,在相关政策惠及程度上感受不一,存在部分政策惠及面窄的情况。虽然宏观层面上政策落实效果不明显,但是微观上政府支持中小企业项目,对企业还是起到了一定地促进作用。从评价调查数据可看出,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以及一系列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经营者的信心,但政府在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上的力度却仍然不够。
四、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1.注重技术创新主体的分类引导和培育
地方政府对研发经费利用率高、发明专利多的行业中的规模以上中型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如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政府可以引导一些有利的创新资源合理向该类企业倾斜,加大政策优惠减免力度,鼓励其尽快从模仿创新转向率先创新,为其他小型企业做示范。在转型升级路径、创新人才体制等方面,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需要与行业内创新先进的企业高层进行交流。增强企业家的创新转型意识,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学习自主创新战略,尝试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提高模仿创新的能力和效率。若考虑自主创新的市场风险或资金投入过大,大部分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干中学的学习模式,配套一定的研发体系。中型企业可以注重技术改造和引进外部关键技术,发明专利的产出率可以更高,逐步向自主创新转型;小型企业依然可以尝试模仿创新,多为中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从创新氛围中培养转型意识,努力实现捆绑式的技术创新。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保护创新积极性的软环境
地方政府应健全知识产权法规和监管体系,对各行业的专利申请流程和保护有针对性地指定规则。譬如纺织服装业注重外观专利的发明,设备制造业注重发明专利的申请,根据专利知识的溢出速度和范围进行不同监管和保护,鼓励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积极进行专利申请,努力打造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保护创新积极性的软环境。
3.中小企业协会协助拓宽研发资金来源渠道
中小企业协会应尝试和金融机构合作,为中小企业研发的政府支持项目做担保,支持企业得到更多的债权融资;企业自身应向行业内的大型企业持股的金融机构寻求合作,获得融资。地方中小企业协会应拓宽服务平台的桥梁作用,吸引合适的风险投资公司入驻优秀的小型企业,最好是行业内大型企业集团下属的风险投资公司或外资公司。这样的合作建立在投资人知晓行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小企业转型升级,激励企业增强创新的动力与愿望,做好产业链端的研发技术创新或营销服务创新。
4.政府应多方面提高科技体制的运作效率
国家科技部应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加强首要的创新人才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倾向中小型企业的研发项目,提升政策规划的整体性。地方科技部门应该改革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加派人手宣传类似科技或优惠政策,提高政策落实效率,简易简化相关手续。地方科技部门应该依据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创新优势,建立科技与人才评价、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科技部可以鼓励发明专利较多的中型企业绑定研发项目和新产品销售,对参与研发、销售的人员实行股权激励政策,并予以政策和技术上的辅导,从而可以不同程度地激活创新要素,让其(包括科技资金、人才、成果等)加快向企业流动以及集聚。
5.中小企业树立,优化组织结构
中小企在技术创新方面应及时将专利研制和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在一起,坚持消费者市场导向,合理配置企业的技术资源。中小型工业企业都应树立国际化的战略,摒弃安于现状的传统生产,打造自己的品牌。产业集群内的小型企业可以抱团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吸纳海外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并共享智囊团,在“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追踪新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将其改造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技术和服务。中型企业也可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产品,优胜劣汰,甩去以仿冒竞争为主的小企业,提高行业内中小企业的产品含金量。总之,中小企业内部应建立研发管理部门,优化研发体系的组织和结构,配合部对研发团队进行规范管理,再配以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为主的研发组织,以便有效地开展研发工作。
作者:钟春洋 单位:宁波市委党校
本文永久链接: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百度推广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企​业​ ​战​略​ ​研​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从麦肯锡7S模型探讨广东中小企业转型的困境与出路72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从麦肯锡7S模型探讨广东中小企业转型的困境与出路72
第8卷第4期2009年8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Colleg;V01.8No.4;Aug.2009;从麦肯锡7S模型探讨;广东中小企业转型的困境与出路;成冬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广州5104;摘要:广东中小企业转型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高层的关;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7S中圈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
第8卷第4期2009年8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CollegeofFinanceandEconomicsV01.8No.4Aug.2009从麦肯锡7S模型探讨广东中小企业转型的困境与出路成冬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广州510420)摘要:广东中小企业转型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高层的关注,但目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宏观政策扶持及企业战略转型方面,本文基于麦肯锡7S模型,从战略、结构、制度、风格、人员、技能、共同的价值观七个方面分析了广东中小企业在转型中需要修炼的内功及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广东中小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有所帮助。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7S中圈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08【2009)04?0065-04中在国家宏观政策扶持、企业转型等方面,在企业一、引言转型方面,大多讨论集中在战略转型层面,很少从组织转型的整体来讨论结构、制度、能力、风格、人员以及共同的价值观这些问题。仅仅对战略方向夸夸奇谈的所谓企业转型是危险的,我们要正视中小企业发展中自身的问题,而不是掩盖和逃避,中小企业要摆脱困境,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都不可或缺,本文将采用麦肯锡的7S框架来探讨广东中小企业转型中自身的提升思路。二、7S模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两位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硕士、长期服务于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的学者,访问了美国历史悠久、最优秀的62家大公司,又以获利能力和成长的速度为准则,挑出了43家杰出的模范公司,其中包括IBM、德州仪器、惠普、麦当劳、柯达、杜邦等各行业中的翘楚。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商学院的教授进行讨论,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_些共同特点,形成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的中小企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是时代的“弄潮儿”,广东的经济总量中将近45%的产出是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自2007年年末以来,媒体纷纷报道关于珠三角中小企业倒闭、外迁以及国务院高层关于广东中小企业状况的密集调研等信息,在Google上搜索“珠三角中小企业倒闭”关键字,可以搜索到86,700项结果,这种“倒闭潮”现象是多种外部环境造成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下滑,导致高度依赖出口市场的广东经济遭受巨大压力;出口退税等激励措施大幅度削减;工资、土彤房产、原料、能源等各项成本涨价,信贷紧缩、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加快,低成本环境不再;环保投入增加,利润空间缩小……面对商业环境的巨变,企业和产业加快转型调整是必然的。目前关于中小企业困境和出路的探讨主要集收稿日期:2009?06?1065万方数据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图17s模型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7S模型,见图1)的框架。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7S模型提醒企业管理者,第一,企业转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全面地考虑企业各方面的情况;第二、企业发展的软件和硬件因素同样重要。企业仅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战略的执行比战略的制定更为重要!三、基于7s模型对广东中小企业的分析下面就以7s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来对广东中小企业的问题进行探讨:(一)硬件要素1.战略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在2008年上半年的专题调研报告中指出?“对中小工业来说,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信息不灵、管理水平不高,加上利润空间本来就小,因而多数抗风险能力相对弱。”“适应能力弱,很难从容适应市场变化、新政策实施带来的冲击。”调研报告分析,在广东省从事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还来自于其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自66万方数据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还比较少。例如,来自广东省经贸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IT制造集中的珠三角地区,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高新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达70%以上。广东的鞋类和皮具箱包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2和2/3之多,占全球的1/3,但知名企业品牌屈指可数,这些广东货,大多以贴牌的形式变成了外国货。上述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企业战略的缺失。广东很多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遭遇的发展危机中蕴含着机会,通过对自身能力、经验以及缺陷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完全可以找出一条保持稳定发展的转型之路。转型战略的选择需注意几点:(1)综合分析企业内部外环境,深思熟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冲动性的举措,通过自我否定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目前的宏观环境对本企业、本行业发展有多大的影响?目前本行业的成长性如何?竞争的情况?市场集中度情况?利润率?企业内在的能力和资源有哪些没有挖掘出来7企业是否有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张的能力、机会或资源?(2)把握转型时机,在行业全面衰退前伺机转型,即可抢占先机,又可降低转型成本和风险,不可抱有侥幸心理。(3)借鉴成功转型企业的经验,但必须独立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战略路径,切忌盲从。比如很多企业不管自己资源和能力如何,就盲目开始自主品牌和自建渠道的建设。迈克尔?波特把竞争战略分为三种类型: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中战略。这三种竞争战略的实施,需要具备不同的资源和技能。同时,在组织安排、控制程序和创新体制上也存在差异。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一种战略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资源,分析企业自身能力和条件,并充分考虑每一种竞争战略的风险,来成冬梅:从麦肯锡7s模型探讨广东中小企业转型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竞争战略的选择。(4)转型需要循序渐进,设定阶段性目标并不断进行总结。(5)转型战略必须得到企业股东和管理层的一致支持,并与全体员工分享。2.结构广东创业型中小企业居多,特别是很多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实行家长式管理,即使很多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年营业额千万以上的企业,在组织架构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及随意性现象,“有人忙得像蜜蜂,有人闲得像苍蝇”,“老板忙死,员工闲死”都是这种不合理组织架构的反映。组织结构一定要适应实施企业战略的需要,它是企业战略贯彻实施的组织保证,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战略实施要求,分析岗位需求和职能分配,以“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岗位设置不重复”为基本原则,尽量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来精简机构和管理层,功能合并,节约开支,高效运行。3.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首要的目的是使企业管理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适合企业的发展阶段,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中小企业大可不必模仿巨型企业制定庞大的文件体系,只要结合自己的业务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些环节即可。比如开发型企业重点强化创新体系,销售型企业重点强化销售激励机制,生产型企业重点强化技术管理,服务型企业重点强化企业形象等等。企业引进和实施国际标准和国际通行现代管理手段,如IS09000,TPM,5S,6Sigma等,使得企业管理在上一个新台阶,表明企业管理从规范化开始进入标准化。中小企业在引进和实施过程中,切忌应坚持量力而行,以实际需求为尺度,不必图慕虚名,好高骛远。(二)软件要素1.风格风格,即企业文化以及关键管理人员为实现目标而展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或简单地说: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而创业型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基本上就是领导人的价值观念和风格。中小企业老万方数据板应扭转“现在企业小,一切都很简单,根本不需要企业文化”的错误观念,企业从一开始设立就应该刻意营造自己的风格,好的风格能提升员工士气,凝聚人心,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文化的精髓应该体现在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雇员、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通过企业的各种活动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企业的风格和文化,它们是一种行为方式,而不是一些单纯的口号。现在不少企业招商时都打着追求产业链共赢的口号,而实际行动却只考虑自身利益,压榨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这种重短期利益,轻长远考虑的行为方式和风格会成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的阻力。近代商业文明使广东最先成为西方文化的登陆点,广东也具备”天生的重商意识”,这种重商意识促进了广东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但外界评论的“广东民企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值得广东企业反思,企业的文化,是否仅关注了股东的利益,忽视了员工、客户、社会等的利益,只顾闷头赚钱,忘记了去营造和社会、员工、合作伙伴和谐共赢的理念?我们的企业老板也需要思考在新的时代下,从“商人”到“企业家”的转变的路径。2.能力能力即公司和员工应有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是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的特点。例如IBM的IT服务,P&G的多产品管理,丰田的成本控制等。对于中小企业转型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其方向包括:细分市场的产品定位和业务创新、客户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等等方面。3.共同的价值观由于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企业的所有员工都领会了这种思想并用其指导实际行动,战略才能得到成功的实施。因此,需要让执行战略的所有人员都能够了解企业的整个战略意图。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志和欲望,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使得既定战略能迅速付67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诸实施。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战略选择,结合企业成员的背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使全体员工能自动自发地朝着目标而努力。4.人员确立了战略方向后,决定战略实施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就是人才。研究表明,人才对战略成败的影响程度为40%,对于中小企业实施转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韦尔奇认为“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远比开发一项新战略更重要”。20多年的GE革新,韦尔奇就是通过对人才的开发、培养、评价、选拔和奖惩等措施,创造了GE公司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缺人,特别是缺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已是广东企业近几年来的“顽疾”,人才流失,有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但,企业对人才的态度是决定人才去留的关键因素,当优秀人员流失与人才荒这一现象出现时,作为企业的老板和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企业在人员方面的做法,是否尊重员工的价值、人格?是否有合理且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老板是否与员工共享企业的远景和目标?……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将重视人才作为企业风格的核心部分之一,不停留在口号阶段,采用实际的行动和有效的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68万方数据四、总结7S模型中的7个方面,以共同的价值观作为基础,其它六个方面互为依赖,互为决定,只有每个方面都做好,整体才能够最好,忽视了一个方面,另外几个方面都不可能做的好,“硬件”和“软件”同样重要。凤凰涅槊之前先要经过烈火的焚烧,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家企业,要实现自我提升和飞跃,也都必须经过痛苦的磨炼。对于广东而言,在部分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倒闭、外迁的同时,更多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成长,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已经取得转型的初步成功。压力从来就是企业优胜劣汰的前提,只要系统全面地分析内外部环境,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同步提升自身的内功,再次“解放思想”,广东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必将迎来又一个高潮!参考文献[1]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彼得斯,沃特曼.追求卓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安凡所栏目负责人:安凡所从麦肯锡7S模型探讨广东中小企业转型的困境与出路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成冬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广州,510420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0次 参考文献(2条) 1.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彼得斯,沃特曼.追求卓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罗欢平.Luo huan-ping 中小企业贷款困境的新出路:现有政策性银行转型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困境,我国金融当局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政策性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是一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我国现有政策性银行转型为中小企业银行已存在一定的基础.对现有市场已经成熟的政策性银行,可以全盘转型为中小企业银行;对现有市场尚未成熟的政策性银行,可以考虑在原有业务领域内扩展其功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2.学位论文 谢玲玲 深圳市中小企业升级转型融资对策研究 2009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的中小企业为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资料表明,2007年深圳市中小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达万元,占全市的50.06%,创造的利税总额达7236683万元,占全市的65.02%。但近年来,一些影响深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日渐显露出来,最突出的是土地、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压力增大,环境承载力已不堪重负。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深圳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逐渐丧失,使生产成本上升,使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减弱,严重地影响着深圳市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深圳市的中小企业应当如何发展?需不需要升级转型?升级转型的中小企业是否存在融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深圳市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的融资困难?回答这些问题是本文选题的主要目的。
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是导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目的与意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和理论考察部分。第三章着重分析了深圳市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的原因、制约因素与融资环境。第四章是案例调查。运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约束,融资体系运作状况和绩效问题。第五章分析了深圳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成因及外部成因。第六章介绍了美国、日本和台湾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经验。第七章根据前面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建议。第八章是结论和讨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深圳市的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升级转型,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必须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就目前深圳市中小企业的升级转型而言,资金短缺问题是首要制约因素,突出的表现形式是融资难。深圳市中小企业目前在融资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以短期贷款为主,长期贷款较少,相当部分企业无合格抵押资产。此外,中小企业与贷款机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贷款交易成本较高,规模效应较低;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程序复杂,有别于银行通常采用的一些程序和交易方法;融资中介组织的定位不准,中介组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衔接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深圳中小企业的融资,也严重地影响了这些中小企业的升级转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是:建立健全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设,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人员素质、建设和积累企业信用;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设立专门的地方政策性银行、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稳妥发展风险投资等;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包括加快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检测体系及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信贷担保体系。3.期刊论文 黎春燕.李伟铭 珠三角中小企业再创业的&转型&发展策略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4)随着全球化竞争压力急剧膨胀,劳动力成本攀升,珠三角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以及资本运作能力等都面临着严峻考验.本研究基于初次创业与再创业阶段性的动态变化分析,提出了通过选择性的转型解决珠三角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观点,并针对珠三角中小企业当前的资源与能力基础,指出了通过重组核心业务,提高跨区域经营能力,整合产品和渠道优势,加快学习与反应速度,提升资本投资价值等五种推动珠三角中小企业&转型&的发展策略.4.期刊论文 侍安宇.Shi Anyu 台湾中小企业银行的发展与转型历程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5)中小企业专业银行的设立及其演变过程为本文所欲探讨的主题.台湾在世界上享有中小企业王国的美誉,经济发展奠基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如世界各国一样,同样面临很大的困难.自1960年代开始开放民营经济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倍受关切.后来经过金融组织的重构,将日据时代遗留下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各地区的合会储蓄公司改制为中小企业银行,并设置&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提供信用保证,协助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之融资,持续修订金融法规及提供中小企业一系列的辅导措施,才逐步化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可说,长期以来,由于台湾财金当局对中小企业不遗余力的扶持,才使中小企业得以茁壮发展,进而推动整体经济的成长.5.期刊论文 姜长云.王爱芝 农村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政策转型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5)当前,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应的政策也需要转型.在升级和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层次低、第三产业总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和&小而全&以及&小而散&的问题.为此,需要优化农村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城市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创造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强化融资支持来加快农村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型.6.学位论文 赵建平 浙江省制造型中小企业转型模式及其能力结构研究 2006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企业变革实践经历了“重组”“再造”的热潮,于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到以“转型”为主流的时代。国内的转型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转轨背景下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上市企业的业务调整等方面,而对中小企业关注较少。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规模、机制、组织、市场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现有的理论还法直接适用。因此需要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转型从转型动因、转型模式、资源和能力要素等方面的进行研究。这正是本文聚焦浙江省制造型中小企业转型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结合统计资料,对浙江省制造型中小企业进行面上描述,找到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借鉴现有理论研究提出以经营模式差异和行业领域差异两个维度构建二维矩阵,以划分三类转型的模式。进而在每种模式下从转型的动因、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等方面论述主要的特点,概括性的得到转型模式与其主要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每种模式中还通过企业转型案例进一步剖析,支持了上述的特点归纳。由于在转型动因、转型成功关键因素等特点上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从麦肯锡7S模型探讨广东中小企业转型的困境与出路72等内容。 
 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商学院的 教授进行讨论,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 7S 模型) 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一些...  他 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商学院的教授进行讨论,以麦肯锡 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 麦肯锡 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 7S 模型)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  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 织七要素(简称7S 模型)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一些共同特点,写出了《追 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一书,使...  经营指标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评判企业和员工行为的 ...下面,我们根据麦肯锡 7s 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牌.服务、品牌优化 牌,实行全新的邮政储蓄转型战略...  麦肯锡 7S 模型百科名片 麦肯锡 7S 模型(Mckinsey 7S Model), 简称 7s 模型, 是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 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  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商学院的教授进行讨论,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 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 7S 模型)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一些...  以麦肯锡 7S 模型构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 【摘要】本文在麦肯锡 7s 模型基础上,探析了如何构建高校学 习型党组织,将企业管理中使用的工具运用到构建高校学习型党组 ...  他们 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 并与商学院的教授进行讨论, 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 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 7S 模型)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  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商学院的教授 进行讨论,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 7S 模型) 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一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企业互联网转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