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的世界材料分布一,二,分别从工业地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

解析:第(1)题,长江“地上河”与荆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易淤积有关;黄河“地上河”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下游地势平缓,泥沙大量沉积有关。第(2)题,A、B、C三地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第(3)题,从高速公路的优点及沿江交通、经济状况分析。第(4)题,读图可知,A省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丰富,宜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第(5)题,读图可知,洞庭湖湖面不断缩小,其原因是围湖造田、泥河淤积,其后果是湖泊调蓄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区周围气候恶化,对供水功能、水产业及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1)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
(2)季风水田农业。 水热资源丰富。
(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4)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理由: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5)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对供水功能、水产业、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地理
读图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局部地区图。
材枓二& 甲国铝土资源缺乏,炼铝业生产却在该国冶金工业中占的比重最大。甲国是西欧最大的初级铝生产国,2001年产量为105万吨,所生产铝的80~90%出口。
(1)简析甲、乙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
(2)炼铝业是&&&&&&&&&&&&&&& 导向型工业,结合题中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甲国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经济、社会、人口和城市分布、技术、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据图分析说明波的尼亚湾沿岸铁路、公路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图(图16)。材枓二&甲国铝土资源缺乏,炼铝业生产却在该国冶金工业中占的比重最大。甲国是西欧最大的初级铝生产国,2001年产量为105万吨,所生产铝的80~90%出口。【小题1】简析甲、乙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10分)【小题2】炼铝业是&&&&&&&&导向型工业,结合题中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甲国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4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26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图(缺图)材枓二&甲国铝土资源缺乏,炼铝业生产却在该国冶金工业中占的比重最大。甲国是西欧最大的初级铝生产国,2001年产量为105万吨,所生产铝的80~90%出口。(1)简析甲、乙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12分)(2)炼铝业是&&&&&&&&&&&&&&&导向型工业,结合题中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甲国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6分)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经济、社会、人口和城市分布、技术、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据图分析说明波的尼亚湾沿岸铁路、公路线布局的区位因素。(8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安徽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32分)读图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图。材枓二&甲国铝土资源缺乏,炼铝业生产却在该国冶金工业中占的比重最大。甲国是西欧最大的初级铝生产国,2001年产量为105万吨,所生产铝的80~90%出口。(1)简析甲、乙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14分)(2)炼铝业是&&&&&&&&&&&&&&&导向型工业,结合题中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甲国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6分)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经济、社会、人口和城市分布、技术、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据图分析说明波的尼亚湾沿岸铁路、公路线布局的区位因素。(12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安徽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32分)读图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局部地区图。
材枓二& 甲国铝土资源缺乏,炼铝业生产却在该国冶金工业中占的比重最大。甲国是西欧最大的初级铝生产国,2001年产量为105万吨,所生产铝的80~90%出口。
(1)简析甲、乙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14分)
(2)炼铝业是&&&&&&&&&&&&&&&
导向型工业,结合题中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甲国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6分)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经济、社会、人口和城市分布、技术、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据图分析说明波的尼亚湾沿岸铁路、公路线布局的区位因素。(12分)&&&&&&&&&&&&
13.【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情况表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张裕酿酒公司
张振勋(本为华侨)
鸿生火柴公司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照南、简王创兄弟(华侨)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求新机器制造厂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图(部分)(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从工业地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4分)(2)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第(1)问中的其中一个角度把不同的原因写成历史小论文。(8分)
【答案】(1)不同点: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一五计划以重工业为主;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新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4分)(2)论文要点:角度一: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一五计划以重工业为主。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基础和实力都比较薄弱,无法承担重工业建设的巨大投入和经营成本;列强此时对中国重工业产品垄断,故意打压,民族企业难以发展;政局不稳和封建势力的压制,阻碍了重工业的发展。轻工业投资小,周期短,风险的小,见效快。(4分)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以重工业为主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西方国家敌视社会主义,重工业有助于加强国防建设,保家卫国;新中国领导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所以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4分)角度二: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新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东南沿海最早出现了近代生产方式;沿海地区交通发达,运输方便;受外资企业的刺激,爱国资本家认识到机械与手工业的差距,纷纷利用新技术;受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工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4分)东北矿产资源和能源丰富;拥有良好的基础交通设施、重工业生产所需的设备技术;紧邻苏联,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4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工业和一五计划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域分布来看,民族工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新中国的工业分布在东北地区;部门行业分布,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对要点知识准确、完整的总结和归纳; 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从工业地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两个角度来分析民族工业和一五计划的不同原因。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14.【题文】(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4分)材料二 西方七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世界银行《世界统计表》(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材料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10分)
【答案】(1)内涵:欧洲丧失世界经济政治中心的优势;欧洲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苏联。(4分)(2)特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呈下降态势,但经济仍然发展,经济水平整体提高(4分)。从时间段来看,五六十年代西方经济高速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七十年代以后经济进入“滞涨”时期。(2分)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国家,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放缓,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2分)优势:运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服力。(2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可以得知“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西方七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可以得出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呈下降态势,但经济仍然发展,经济水平整体提高。材料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优势:运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服力。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一体化
15.【题文】(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封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并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
【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4分)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2)评价: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变法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分)
【解析】试题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材料“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可以得出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和评价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201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
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呈现出由内陆地区向临港(包括海港和沿江港口)城市布局演化态势,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茂名等临港城市正逐步取代大庆、吉林、兰州等内陆城市成为中国石化工业新的空间格局下的中心城市。材料三:&&& 石化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石化企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十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上海(曹泾)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山东青岛石化工业园等60余家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带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1)简述我国石化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华东地区发展石化工业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别阐述中国石化企业临港布局和向专业园区集聚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中档来源:福建省月考题
(1)沿海(东部)地区较稠密,内陆(中西部)地区较稀疏;北部地区较稠密,南部地区较稀疏。(2)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发展石化工业的资金雄厚;市场需求量大;港口众多,对外联系便捷。(3)临港布局的原因:石化企业运输量大;港口对外联系便利,利于原油的输入,也有利于各种石化产品的输出。向专业园区集聚的原因:①石化工业园区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节约生产建设投资;②加强各企业的信息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运费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各种中间产品,实现生产一体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主要考查你对&&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有工业生产就有工业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杜会化、专业化的必然结果。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业联系见下表:
工业集聚:①概念:工业集聚是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起来形成集聚的现象。②意义: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③形式:工业集聚的形式多样,原因、结果也不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传统工业的集聚和新工业的集聚。
工业集聚作用: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工业集聚地域形成类型及性质分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①形成类型: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二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②发展类型:不同的工业部门,因其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需求不同,以及自身的工业生产特点,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0004101855214709239616241138173768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农民与非农业居民消费水平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这属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身份上是平等的,故B项错误;1953——1957年间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不如A项全面,故排除。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中制作了图表。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A.西方宪政史B.国际工人运动史C.世界市场形成史D.启蒙思想演变史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1月28日上午,顾维钧代表中国在“十人会”上就山东问题发言。他从历史、文化、经济、战略诸方面有力地阐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也不容争辩的领土,并直截了当地提出“根据和会承认的民族主义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收回(山东被占的)那些领土”,“中国代表团相信,和会在考虑处置胶州租借地及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时,会充分重视中国的根本和崇高的权利,即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利,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的真诚愿望”。从5月上旬起,顾维钧与美国、法国等代表团积极交涉,力求中国能在不承认山东问题条款的前提下签订和约。5月底,中国代表团因内部意见不一而呈停顿状态后,顾维钧勇敢地挑起代表中国的重任,成为代表团实际上的主持人。6月28日,对德和约举行签字仪式,在列强拒绝中国保留签字的要求,而北京政府又无指示的情况下'顾维钧果断做出拒签和约的决定。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惯例,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块醒目的界标。——摘编自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力争山东主权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韵外交立场作出简要评价。(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情况表行业企业名称经营者籍贯面粉、棉纱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江苏无锡酿酒张裕酿酒公司张振勋(本为华侨)广东大埔此柴鸿生火柴公司刘鸿生浙江南海卷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简王创兄弟(华侨)广东南海化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范旭东湖南湘阴机器制造求新机器制造厂宋志尧上海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图(部分)(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从工业地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4分)(2)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第(1)问中的其中一个角度把不同的原因写成历史小论文。(8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A.“求同存异”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张居正(年)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期间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其在内政方面,他上疏请行,提出著名的考成法,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在他的奏书中有如下两条: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其二,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上述做法改变了过去三年考察一次地方官、六年考察一次京官的规定,把考察官吏与限时办结事务相结合,并依事务办理情况追究责任人。——摘编自《张居正传》(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作用及对今天廉政建设的启示。(9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于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A.战国B.秦朝C.唐宋D.明清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26分)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阖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8分)(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8分)(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6分)(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4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地域分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