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急需要钱怎么办教学还没课题研究重要,该怎么办

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教师论文-北京四中顺义分校:如何从新课程教学改革“沃土”中结出课题研究“硕果”-高中课程|课改|教育|新闻|高考|案例|样本|政策|素质|评价--Powered By SiteEngine
最佳效果:IE8浏览器分辨率、360安全浏览器兼容模式分辨率。
&| &| &| &| &| &|&&| &|&《》
最新新闻 | Latest press
阅读次数:277
默认字体 9pt 10pt 11pt 12pt 13pt 14pt 15pt 16pt 17pt 18pt 20pt 25pt
浅谈如何从新课程教学改革“沃土”中结出课题研究“硕果”北京四中顺义分校& 林水静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初高中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各地方学校都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尝试着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倡导新课程下的三大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教师们从“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更新教学的理念和观念,包括新的课程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习观、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课堂观、新的课标“观”、新的教材观、新的评价观、新的作业观、新的目标观和新的方法观。不同以往的新课程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课题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在这片“新”的教学沃土中“结出”课题研究的“硕果”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
一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非常鲜明地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首要培养目标,而且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等一系列条文中,阐明了具体实施的原则。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旧观念,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教学过程倾向为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从系统论为角度来分析,这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双边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学生仅仅负责学习,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而在新课程教学中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而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过程,真正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评价倾向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提高能力和行程健康的人格。因此,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和推广,现代教学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1.在评价的功能上,注重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2.在评价的着眼点上,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性的评价。此外,还将教学过程优化所需要的各种因素、环境、条件都纳入了教学评价的范围,而且在对待评价结果上,更加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对评价结果的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3.在评价的主体上,显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个多元化的主体既包括了外部的评价者,也强调了被评价对象的参与。同时,还强调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参与,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性,改变以他评为主的传统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表)
4.评价的方法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出现了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发展趋势。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次、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三)教学倾向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充分体现了主体性的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多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有发展和有尊严的人。教师的关注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能使学生感受到愉悦的情绪生活和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体现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情感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渗透着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
二 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
(一)课题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课题”的解释为: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方式。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碰到新事物、新难题越来越多,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
  结合日常工作选择“个人课题”,开展研究。所谓“个人课题”是指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教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确定对改进教育教学有用,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例如英语教师所选课题《探究高中学生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技能》;地理教师所选课题《北京市顺义区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研究》。
2.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搜集资料是指在课题研究中,围绕课题研究目的、运用既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把所取得的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搜集资料需要注意的事项:
⑴坚持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
(2)采用适当的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档案、制定调查计划、发放调查问卷等多条渠道、多种手段,广泛搜集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实际的包括文字、实物、声像等各种资料。
(3)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
附:化学教师的课题《研究软饮料的酸碱性及对人体的影响》的问卷调查表。
我校高一学生喝软饮料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随着时代的发展,软饮料越来越多的在学生中占据市场,它的方便和口感也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某些软饮料对人的牙齿有着极大的伤害。希望您能如实填写本调查表,不用填写姓名和班级,各种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您只需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答案上打
“ √”。感谢您的配合与对此调查的支持!
1)你喜欢喝白开水还是饮料?
A 白开水 B 饮料 原因:
2)夏季你每天大约喝几瓶饮料?
A 基本不喝
D 数不清,只要渴了就喝饮料
3)你喜欢哪类饮料?(可多选)
A 碳酸饮料 B果汁饮料 C含乳饮料 D运动饮料
E 茶类饮料 F
矿泉水 G其他
4)为什么喜欢以上的饮料(可多选)
A 口味好,享受 B 有营养,对身体好 C 广告做得好
D 最近流行喝这个 E 解渴 F 其他
5)你在喝饮料前会考虑饮料的酸碱性吗?
A 会 B 不会
6)你是否知道你的身体适合摄入哪个类型的饮料?
A 基本知道 B
部分知道 C 基本不知道
7)你认为可乐的酸碱性是什么?
A 实在不知道
C 碱性 D 中性
8) 你认为过量喝可乐会成什么后果?(可多选)
A 影响生殖功能
B 常喝可乐可导致胎死宫
C发胖 D 影响发育 E 没坏处,想喝就喝 F 对牙齿不好 G化学添加剂摄入多了可能会得病
H影响生理发育 I碳酸饮料对骨骼不好 J 其它
3.制定课题方案
课题方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也叫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界定,研究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指导理论,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进度、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保证措施,参考文献。
(1)提出课题背景
课题背景一般包括三个部分:a从个人或者学校自身的实际b从当前总的、社会或者教育的实践状况和当前理论研究的现状。c表达课题研究者对课题的总的定位和课题研究的方向,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得到什么,预期课题研究出于什么层次和水平。例如《北京市顺义区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研究》课题的背景是:北京作为首都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已经形成了以国际旅游为中心、国内旅游为基础、二者并重发展的格局,旅游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北京市旅游接待总量和创汇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北京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距北京市中心30公里,是各郊区县中同城区距离较近的远郊区县之一,也是环城游憩带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陈述目标意义:用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术语表达,尽量减少泛泛的表述,研究目标与课题名称间建立较强的逻辑关系。针对课题界定的问题列出条目,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度和高度。
例如课题《英语新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描述的意义目的:
为适应英语课程标准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及拓宽教材,适应高考阅读理解题中经常出现的新闻体裁,有必要将英语新闻融入高中课堂教学之中,探索一种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形式。即以英语新闻作为教学材料,发挥英语新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利用音像、报纸、网络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真实、形象感知信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丰富词汇,增强运用现代化信息媒体的实践能力。
(3)设计研究内容:
a.体现课题研究的主旨,与课题的指导理论,研究目标和操作变量要呼应。
b.各个研究内容项目之间彼此边界清晰,相互之间逻辑关系清楚,并列递进,不能相互矛盾或者相互包含。
c.如果课题本身比较大,应该确定几个研究方向,在每个研究方向之下设置子课题。
(4)设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调查法: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
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5)设计研究过程
a.研究的步骤,研究准备分几步走。
b.在每一阶段都完成那些项研究内容。
c.每个研究阶段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形式:研究报告,论文专著,音像资料,典型教案,教具学具(含课件)等。
d.每个阶段的负责人。
(6)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阐述的是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很重要,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进程。任务规定越是详细,课题做起来就越扎实,将来的收获就越多。例如《借助“超级画板”探究高考数学综合题》的课题中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
课题名称:借助“超级画板”探究高考数学综合题
课题小组长:于慧治、李响、杜双楠
课题组成员:于慧治、李响、杜双楠、安川、甄杉、屈俊达、 马俊、王一平、张兴、刘蕊、梁雪晴、李鹏琳、姜波、许炎佳
课题组分工:
资料收集:于慧治、李响、杜双楠
动感体验:李响、安川、甄杉
动态解析:于慧治、马俊、王一平、张兴
解决方案:杜双楠、刘蕊、梁雪晴、李鹏琳
汇总整理:于慧治、姜波、许炎佳、李文竹
(7)参考文献的价值与作用
主要是与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相关的文献书籍,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果,本课题先前研究的成果,与本课题核心概念和研究目标相关的材料。其目的是为研究提供基点和理论上的支撑。
三 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1、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前测、后测的统计资料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的动态的资料,对材料进行分类归档,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收集资料
2、参加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收集与整理课题研究的中的典型案例,一定数量的典型教例,学生发展变化的典型材料。
3、参与课题组内的专题讨论,撰写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论文。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绩效凭证,学生发展变化材料,老师教学水平变化材料
5、参加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注意学习与培训资料的积累,外出学习与交流要联系自己研究的课题,多向同行请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理念的“春风”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积极发挥多元化评价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改进。而课题研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启发。只有“生于”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课题研究,才能“长得”更茁壮更强大;只有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更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这片“沃土”上结出更多更好的课题研究“硕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7月
2.纪宏.专题研究中促进学生发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3. 高尚刚,徐万山.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4.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cn/pgzxtwh
5. 课题研究应了解的基本常识
当前评分:0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版权所有京ICP备号《如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柳城县大埔镇第一小学 时间: 点击数:
来源: 编辑:柯陈敏
《如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县& 区:柳城县
执笔者:张鸿海&&& 何 敏
单& 位:柳城县大埔镇第一小学
【内容提要】
&&&&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课题实验的常规工作,并且将工作重点放在“夯实教师理论知识,初探‘有效教学’”上。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学习意识和理论素养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明显优化,在教学中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从各个方面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关键词】&&& 优化&&& 教学手段&&& 教学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一)本课题目前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新一轮的课堂改革更关注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并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新的理念。各地实验区也开展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由模糊的初浅认识到逐渐清晰的了解,再到深刻地理解。但在深入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师是否全面了解各方面的理论体系?是否自觉地运用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选取的教学手段是否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实现,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
(二)本课题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优化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使效益最大化。
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在中使用的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扎根课堂,认真观察、研究和改进常态课堂教学下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真正解决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2)探索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课题研究,积累一批适合小学课堂教学实际的课件及教学案例。
(4)从整体上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2.研究内容
(1)以“有效教学”为核心,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控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3.主要观点
(1)三个基本主张:一是让教师更会教,二是让学生更爱学,三是让课堂更具创新与实践。
(2)两个基本理念:一是让知识有更多的教育价值,二是让课堂更加自主开放。
4.创新之处
(1)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课堂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又回到教学第一线,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2)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有效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先进性。
(3)参与研究的人员是我校全体师生,涵盖面广。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基本思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实验研究的管理和指导机制。
2.采用教学观摩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方法,将实验研究不断推向纵深。
3.组织指导各学科组设立自己的小课题,依据学科特点,找准突破点,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对本学科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进行研究。
4.举办短期培训班,对实验引领的队伍和骨干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5.通过组织召开全校性的课堂教学研讨会,加强沟通交流。
(二)研究基本方法
&&&&& 本课题研究以实验研究为主,积极探索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的原则、策略,寻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确保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三)研究可行性分析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他们均有较扎实的教育和科研理论以及较强的领导、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分别是:
承担的任务
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课题执研工作
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课题执研工作
小学高级教师
教务副主任
负责课题执研工作
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课题执研工作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 本课题研究者已收集了相关的研究资料。学校将为课题研究提供相关研究一定的资金资助,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者有足够的时间参与研究,这些都是我们承担本课题研究的充分条件,可以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步骤实施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
主要任务: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校级子课题,填写课题申请书,制定学校研究计划。
(2)召开实验引领队伍研讨会,对该课题研究作理论讲座,对实施方法进行指导。
2.研究阶段(2008年10月―2012年2月)
主要任务:
(1)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2)指导教研组开展相应的小课题研究活动。
(3)组织全校教学优质课、论文、教学案例等评比活动,并编辑相应的文集。
(4)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2年3月―2012年9月)
主要任务:
(1)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进行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2)将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材料汇编成集
(3)实验研究总结表彰及成果展览。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建立课题小组,形成四级研究管理网络
课题批准后,我们马上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校长任课题负责人,张鸿海、何敏、伍崇慧具体负责课题执研工作。
为了全面深入进行课题研究,构建成 “校长――教务处――年级组长――实验教师”的四级课题管理网络。
(二)加强校本学习,注意专业引领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 开展课题研究,成败关键在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改变其教学观念。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认真听取课题专家、领导的讲座。学习归来后,在全体教师会议上传达会议精神,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要求外出学习者上汇报课。如:黄雅婵老师到南宁学习回来上了一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汇报课、谢妮老师到桂林学习回来上了一节《合理安排时间》汇报课、何敏老师到柳州学习回来上了一节《平行四边形面积》汇报课等等。
2.专项培训
&&&&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专人培训”、“你上课,我讲学”等形式的科研活动。2008年来,我校举行的专题讲座多达57次。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依托校本培训,立足课堂教学
&&&&& 以市县赛教为契机,我校积极组建了各学科的研修团队。在科研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一课二上三议”。所谓“一课二上三议”指的是“集体备课――单人执教――发现问题――重新研究――再次执教――深化提高”这样的“一课二上三议”模式。老师们在研修的过程中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课堂展示、送教下乡
&&&&& 我们在课堂教学实验中反复探索,大胆实践,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活动,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们的好课不断。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把一节节好课在全县教师培训学习上展示或送教下乡,让更多的老师受益。2008年秋学期以来,县级展示课10节,送教下乡17节。
(五)踏实开展工作,确保课题研究稳步进行
为了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性,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我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2. 每学年制定好课题实施计划。
3. 每学期,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组内上一节研究课,然后推一节课到学校进行展示。
4.写一篇体现研究成果的研究课教案。
5.写一篇研究课教学反思。
6.写一篇课题论文。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课题研究取得的理论成果
1.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
&&&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钻研。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从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如果按照过去的观点,老师应主要根据教材和教参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无法顾及到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考虑教科书提供的内同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
2.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
&&&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诱发的。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创设有效情境的的基本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你会发现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
(2)创设故事情境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材编成生动形象的故事、童话,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创设游戏情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如能创设游戏情境更能激起学生兴趣。
(4)创设操作情景
&&&&&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对知识的理解最深。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获取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探究新知时,创设有效的“动”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5)创设实践情景
&&&&&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不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景,让学生及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开展有效的探究式学习
&&&&&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强调探究式学习,是本轮课程改革的一大核心。如何真正做到“还学于生”,让探究式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无效走向有效、从低效走向高效?
(1)创设探究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 试想,是在教师强制指令下的探究式学习有效,还是在学生主动要求下的探究式学习更有效?答案已经再明确不过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只有适合于学生又有意义的问题情景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可见,创设好的探究情景,不失为提高探究式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2)明确探究方向,找准探究目标
&&& 学习目标是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首先明确探究式学习的目标,然后依据探究目标设计探究式学习方案,进而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使探究式学习紧紧围绕探究目标有效展开,从而避免盲目探究和随意探究、低效探究。
(3)拓展探究时空,提供探究保障
&&&& 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如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这也是由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时间和空间的支撑,探究式学习无疑就会是形式探究、虚假探究和低效探究,甚至是无效探究。
(4)开放探究过程,实现探究互动
&&&& 探究式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互动,高质量的互动离不开高程度的开放。在探究式学习中,只有开放教学问题、开放教学活动、开放教学交流与评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互动,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
(5)指导探究方法,提升探究技能
&&&&& 探究式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进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但是,学生的探究技能毕竟是有限的,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与恰当指导来提升学生的探究技能,是保证探究式学习有效的重要办法之一。
(6)区分探索层次,提高探究实效
&&&&& 探究式学习决不是学优生的专利,更不是学困生的拦路虎,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认知基础、思维水平及个性特征等差异,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的发展也往往不尽相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很有必要在探究式学习中采取“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灵活性教学原则,致力于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关注学生情感,进行有效评价
&&&&&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中的评价,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使很多学生无法尝试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因此,我们该如何在课堂这块阵地上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评价?
(1)营造和谐氛围
&&&&&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一种师生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宽松的氛围、愉悦的心境、和谐的交流,能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是无法估量的,才会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大胆发问,畅所欲言,才会感到成功的快乐.
(2)把握评价契机
&&&&&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因此时机的把握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当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时,应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当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否定性评价,采用延时评价,应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思考,使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3)承认个体差异
&&&&&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对某项学习任务,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只能勉强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对此,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显示“自我”的存在价值。因此,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宽容的心去看待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学习的每一个主体,是实现评价激励性的基本要求。
评价的方式有:
(1)口语评价
&&&&& 这种评价具有起点低,目标小,反馈快的特点,所以在课堂评价中教师使用频率最多,学生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2)体态评价
&&&& 体态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达出信任、鼓励、赞赏的信息,从而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符号评价
&&&& 符号评价是指教师运用师生约定的符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学习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如给学生板演的题目打上“√”或“×”,给较为简捷的解答方法打上一颗“☆”,给富有创造性的解法打上三颗“☆”等。这种评价方法较前两种而言,保存的时间相对较长,运用恰当,则更具激励作用。
(4)学生互评自评
&&&&&&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通过学生互评,对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补充、调整,使学生原来较模糊的认识明朗化、条理化。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实践成果
1.语文研究实践成果
A.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研究,我们摸索出:“灵活运用字理,快乐识记,学会运用”的教学模式:
(1)情境出现生字:生字教学在低年段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我们在教学生字时,紧紧依托文本,让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具体可感的图片及实物中相机出现生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拼明音:让学生利用已学会的汉语拼音,自己拼读生字的字音,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3)字理识字:依据小语培训中心提供的一、二、三年级的生字字理分析及黄抗美老师编写的《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向学生讲授基本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懂得字理识字的方法。
(4)观察字形,明确其在田字格的位置:写好字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每一笔所占位置,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观察汉字在田字格的位置,明白汉字每一笔的书写位置。
(5)描红:让学生依据课后的描红设计,让学生按字的书写规律进行描红。
(6)临写:让学生在田字格中自己临摹,把字写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7)运用:掌握好的字的形、音、义后,让学生练习组词,练习造句,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识字生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研究中构件“以读代讲”的模式:
(1)依题设疑:让学生抓住课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根据学生的疑惑进行归类;抓住某一个词某一句话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会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2)初读把握整体: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初步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为释疑奠定基础。
(3)创设情境,精读课文,感悟语言文字,释疑:我们在引领学生精读课文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录象,挂图、实物、肢体语言、描述语言……为学生创设文本中描述的语境,让学生能迅速的进入文本情境,去感悟语言文字,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4)美读赏文: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赏读文本,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让文本语言变成一幅幅的图画出现在学生的脑中,从而感悟出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5)熟读背诵:让学生把好的段落,好的篇章多读并能背诵,为习作奠定基础。
(6)迁移运用,内化语言: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学生学习了文本的语言,必须要学会运用,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才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依据文本提供的规范语言,让学生进行仿写:仿句、仿段、仿篇。
C.习作教学:在习作教学研究中,我们构件“读写结合,注重阅读与生活积累”的教学模式:
(1)依托文本,领悟习作方法――练写句、段、篇――评改赏析,形成个性。
①依托文本,领悟习作方法: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领悟作者的习作方法后马上进行小练笔,让学生感觉习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②练写句、段、篇:学生可以仿写,也可以根据文本提供的方法进行创造性地写。
③评改赏析,形成个性:这一环节是习作中很重要的环节,我们让学生习作后,对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进行肯定,让学生自读自己写得好的句、段给同学听,或是请同学找出自己写的好的句、段读读,读后进行分析好在什么地方,自己应该学习什么。之后,找出习作存在的问题,对照每次的习作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读读,与原来的习作比比,好在什么地方。
(2)广泛阅读――摘抄、感悟积累――灵活运用。
(3)写日记――赏析日记
2.数学研究实践成果
A.“数与代数”领域
&&&&&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研究中,我们摸索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动参与,探究算法;应用算法,深化提高;总结体验,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以往的计算课教学往往是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上起来非常的难,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手段来创设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又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来参与学习。
(2)主动参与,探究算法。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经历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的核心。在教学中做到:
&&& 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
②提供恰当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③大胆猜测。
&& ④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 在前面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情况。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多种器官参与作用,突出自主性。
(3)应用算法,深化提高。
&&& 数学学习本身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抹杀了它的趣味性,使得数学变得枯燥无味。练习不应有繁、怪、难、偏的题目,题量也不应过多;练习内容应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练习的形式要多样;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
&& (4)总结体验,拓展延伸。
&&&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它溶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具有科学性、严密性,便于形成数学的体系,使学生能真正掌握。
B.“空间与图形”领域:
&&&&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空间几何学习,被概括为“空间与图形”,它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目标就是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摸索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直观与操作;体验构建,合作交流;分层练习,深入感知;课后拓展,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式。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拓宽几何学习的背景,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2)直观与操作
&&&& 直观与操作在学生形成几何概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充分运用实物、模型、图形及学生熟悉的事例等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来认识形体的外部特征,进而概括他的本质特征。
(3)体验构建,合作交流
&&&&&&& 有杂志上说: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体验与构建、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构建的。
(4)分层练习,深入感知
&&&&& 学生了解了新知识后,通过练习加深理解,使知识转化成技能,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设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面向全体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奖励,及时强化。
(5)课后拓展,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已知“再加工”,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C.“应用问题”领域:
&&&&&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的重要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直努力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我们摸索出:“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提问;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通过开放练习和作业,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教学模式。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还体会到看似单调的数字、枯燥的运算、繁杂的数学知识其实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要求学习。
(2)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
&&&&&& 掌握数量关系是学生分析解答题的依据,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数量关系的强化训练,就会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合理地解题,如果数量关系掌握不好,常常导致的错误。
(4)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在做应用题“饲养小组养19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9只,养了多少只白兔?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在线段图中,白兔的只数怎么表示?这一问题是解决本题的难点,留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条线段怎样画,才能使白兔比黑兔多9只?”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开阔了思路,得出了结论。这种抽象的问题通过讨论,转化成直观的线段图,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升华,发挥了学生间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了参与的效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的兴趣。&&&&&&&&&&&&&&&&&&
(5)通过开放练习和作业,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首先,创设作业的情境,把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要把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就餐、劳动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 其次是创新作业的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去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例如,学习了面积知识后,可让学生为学校画一个平面图,出去春游前,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写一个最经济的出游方案并说出理由等。这样的作业形式比“纸上谈兵”式的作业形式要好得多。
D.“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 “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经过课内外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摸索出:“注重课前学习材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实践,解决问题;反思延伸,实践问题”的教学模式。
(1)注重课前学习材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
(2)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自主实践,解决问题
&&&& 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动手实践是一种有效学习手段,能使学生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规律,逐步抽象、概括,从而获取数学知识。
&&&&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要打破教学常规,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组成完整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老师要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判断、纠正偏差,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及时获取成功的喜悦。
(4)反思延伸,实践问题
&&&&& 通过“反思延伸,实践问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需要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延伸。因为在活动结束后,对所学内容及所运用的数学思想进行再一次的回顾和思考,不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学生思维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六、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和取得的社会效益
(一)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
1.加强校本培训,将课题研究成果辐射全校。
&&&& 为了课题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我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学校教研力量,注重课题培训学习,开展“专人培训”、“你上课,我讲学”等形式的科研活动,将课题研究成果辐射全校。
2.全县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我们在课堂教学实验中反复探索,大胆实践,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活动,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把一节节好课在全县教师培训学习上展示或送教下乡,让更多的老师受益。2008年秋学期以来,县级展示课10节,送教下乡17节。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社会效益。
1.教师迅速成长
&&&&& 课题组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的舞台上,迅速成长起来。如梁静芳、张鸿海、莫素莲、吴柳华、何清、覃朝红、唐杰、何念娟、谢馨萱、张珍、谢妮、黄雅婵等一大批老师成长为学校教科研的中坚力量,在市县范围内均有一定影响。 其中乔寒杰被聘为中国教育学会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员,唐杰、邓丽菊、杨琦芸、张鸿海、李清华、覃朝红、李秋红被聘为县学科中心组成员,秦金秋聘为柳州市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理事,谢妮是柳州市教学能手;何敏、王静、邓玉柳等5位教师是县C类骨干教师。
教师赛教获奖统计:
3节(录像课)
4节(其中2节为录像课)
教育教学论文获奖统计:
教研教学设计获奖统计:
2.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有效课题研究应该说是双赢的,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综合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3人荣获“全国百佳国学少年”
1人荣获广西好少年好儿童
21人荣获柳州市“三好生”、优秀队干 ;3人荣获“道德模范好少年”
24人荣获县“三好生”、优秀队干 ; 36人荣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星”
3.教学质量优异。
&&&& 课题研究实践中,开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提供了基础,恰当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操作和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为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提供了舞台,多元的评价扭转了“一张卷子定成绩”的现状,这些策略的关注与运用,让教师更放手的教,学生更自主的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几年的研究,让我们的课堂呈现了生动活泼的状态,我们的教学质量稳居全县第一名或第二名。
七、有待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1.我们的课题研究面临着两缺:一缺参考文献;二缺专家引领。
2.如何进一步完善、合理、科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八、今后设想
1.加大以“研”促“教”的力度,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使每位老师都树立现代教育观。
&&&& 2.教研活动形式应更为多样化,使每位教师在每次教研活动中都有所得。
&& 3.课题研究复杂繁重,争取多一些的专家引领。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良华主编:《教师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3)傅道春、齐晓东编著:《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4)钟海青、戚业国主编:《走向高效能的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5)梁树颖、刘明主编:《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柳州市分层递进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6)刘明、覃方确主编:《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州市教学与学方式转变”研究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
(7)崔允t编著《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急需要钱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