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动户如果在交易时由睡质量受权人备案表邮局业务

受权发布:榆树市城市总体规划()--榆树新闻网
&&要闻在线
受权发布:榆树市城市总体规划()
发布人【市建设局】
发表时间【 14:48】
点击【6786】次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 为实现榆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指导土地合理使用和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引导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本规划适用于榆树市规划范围内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在本区行政区内,进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必须遵守本文本。第三条&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日);《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榆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及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第四条& 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规划弹性的原则。第五条& 规划范围1、市域范围市域范围为榆树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722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本规划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109平方公里。东至王家,南至兴隆店,西至榆树林子,北至横道子,具体范围界线见规划区范围图。3、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包括市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及市区周边的基础设施用地,到2005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69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达到31.59平方公里。第六条& 规划期限基期:2005年;规划近期:年;规划远期:年。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及目标第七条& 经济发展战略1、工业化战略榆树市在经济发展中应积极应用工业化战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构筑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的加工基地;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龙头,快速发展轻工产业,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2、品牌战略在榆树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要全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和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在每一个行业里培育一到两个数一数二的产品品牌,由品牌效应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发展。3、梯度转移战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宏观背景下,榆树周边的三大城市(长春、吉林、哈尔滨)均处于产业重构期,部分产业必将向外围梯度扩散。榆树市应抓住此次战略机遇期,积极主动的参与三大城市的产业重构和功能布局,吸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各项要素,赢取来自三大城市的带动和辐射,在榆树市形成区域新的增长极。4、城乡联动、协调发展战略坚持正确的城市建设方针,坚持市区和市域内的乡镇协调发展。把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各乡镇资源环境特色,在规划中统一协调确定其功能定位,科学实施产业发展布局及村镇建设规划;依据各乡镇实际统筹好保护资源环境与村镇建设的关系,严格控制各类污染工业向乡镇扩散。有重点地发展中心城镇及重点镇。第八条& 空间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市域范围内的双核(市区、五棵树镇),将榆树市的区域地位由以长春为核心的资源型边缘区向区域的重要中心城市过渡,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在双核间构筑榆五产业开发带;在市域内确定中心镇,以中心镇带动周边村镇的社会经济进步,实现市域经济的全面发展。第九条& 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1、第一产业稳步推进规模种植业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持续推进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榆树市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建立畜牧业养殖基地,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2、第二产业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规划,逐渐形成一个以榆树市和五棵树镇为中心,榆五连线为产业轴的结构合理、开放高效的工业布局体系。城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工业。榆五公路沿线为第二产业分布的密集区,重点建设环城工业集中区和五棵树开发区,加工、组装型制造业主要向镇级工业区集中,技术含量高的工业主要向城区集中。刘家、闵家、先锋等城镇主要为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建材等资源加工型企业分布区。3、第三产业榆树市第三产业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目标,在继续发展传统行业的基础上,积极培植新型流通业,推动第三产业向开放型、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榆树市区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中心职能,大力发展商贸、金融、信贷、信息、文化、体育、旅游服务等产业,逐步建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市场。城市中心区主要发展科研设计、技术开发、信息咨询、物资仓储等三产,加速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制造业向工业区转移。建成五棵树休闲度假区,健全农村经济服务网络,积极兴建农民商贸城(街),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发展集市贸易和综合技术服务体系。五棵树镇重点发展主导工业外,大力发展旅游业、物流贸易及相关服务业。第十条& 新农村建设指导性建议1、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新农村建设根据集镇总体规划和本村发展状况,从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出发,因地制宜,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建设和谐、美观、舒适的新农村环境。2、新农村建设指导性标准体现节约用地的原则,推进农村企业的集中布局、推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配套建设一些生活设施和公益设施。具体标准为:新农村的规划发展按照集聚发展的原则,并与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适应,要求集中建设村庄。村庄内部及对外交通要顺畅,道路网结构合理。集中建设的村庄一般应配置幼儿园和卫生所。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按三类控制控制在人均80-150平方米。村庄内每户住宅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250平方米。规划村庄绿地率大于30%。村庄建设用地容积率大于0.5。垃圾、污水要集中收集并处理,达标率应高于7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有条件的村庄适当增加公益设施的投入,增加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第十一条& 总体战略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思想,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规划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合理利用资源,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榆树市建设成为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吉林省中等生态经济城市,实现榆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十二条& 经济总量目标至2010年,GDP年均增长14.5%,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5%。至2020年,GDP年均增长8%,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亿元,年均增长8%。第十三条& 产业结构目标至2010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1亿元、103.3亿元、100.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39:38。至2020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7亿元、286亿元、2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5:50:36.5。 第十四条&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至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年均增长10.8%,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平方米。至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年均增长6 %,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4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第十五条& 生态环保目标至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中规定的二级标准以内。地表水质量标准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地下水质量标准控制在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水质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 %。至2020年,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中规定的二级标准以内。地表水质量标准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地下水质量标准控制在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水质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第十六条& 城市建设目标1、城市环境至2010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中规定的二级标准以内。地下水质量标准控制在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水质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dB(A)以内,交通干道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 dB(A)以内。至2020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中规定的二级标准以内。地下水质量标准控制在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水质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dB(A)以内,交通干道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5 dB(A)以内。2、市政设施至2010年,燃气普及率达到93%,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市话普及率达到60%,供水普及率达到95%,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至2020年燃气普及率达到98%,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市话普及率达到80%,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3、道路交通至2010年,每万人公共汽车(标准车)拥有量6台,人均道路面积8m2/人,主次干道网密度2km/km2,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0.5m2/人。至2020年,每万人公共汽车(标准车)拥有量8台,人均道路面积9m2/人以上,主次干道网密度4km/km2,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0.8m2/人。4、园林绿化至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m2/人以上,绿地率达到35%;至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 m2/人以上,绿地率超过35%。第十七条& 社会发展目标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6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千人拥有病床数5张,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100%,城镇失业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下。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6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千人拥有病床数10张,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100%,城镇失业率控制在1.5 %之下。
第二节 城市定位与人口城市化指标第十八条& 城市定位1、区域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吉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及集散基地。2、区内定位行政中心;商贸及服务中心;信息和文教中心;产业中心。第十九条& 市域人口及城市化指标2005年榆树市市域总人口125.63万人,非农业人口19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为15.12%。至2010年榆树市市域总人口128.77万人,非农业人口38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为30.22%。至2020年榆树市市域总人口135.32万人,非农业人口72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为53.31%。
第三节 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第二十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2-1 榆树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2020年规划表等级序列&人口规模&城镇个数&城镇名称1&20—50万&1&榆树市区2&5—10万&1&五棵树镇3&2—5万&7&新立镇、弓棚镇、泗河镇、大岭镇、大坡镇、环城乡、城发乡4&1—2万&7&闵家镇、黑林镇、土桥镇、向阳镇、秀水镇、八号镇、刘家镇5&0.5—1万&4&保寿镇、育民镇、新庄镇、红星乡6&&0.5万&5&太安乡、先锋乡、青山乡、恩育乡、延和朝鲜族乡注: 人口规模按照2020年榆树市各乡镇非农业人口统计第二十一条& 城镇职能分工表2-2 榆树市域乡镇职能结构表序号&城镇名称&职能&序号&城镇名称&职能1&新立镇&绿色工贸旅游城镇&13&保寿镇&集贸城镇2&弓棚镇&工贸城镇&14&新庄镇&集贸城镇3&闵家镇&集贸城镇&15&育民镇&集贸城镇4&泗河镇&绿色工贸城镇&16&红星乡&集贸城镇5&大岭镇&集贸旅游城镇&17&太安乡&集贸城镇6&大坡镇&商贸城镇&18&先锋乡&集贸城镇7&向阳镇&集贸城镇&19&青山乡&集贸城镇8&黑林镇&集贸城镇&20&恩育乡&集贸城镇9&土桥镇&集贸城镇&21&城发乡&集贸城镇10&八号镇&集贸城镇&22&环城乡&集贸城镇11&刘家镇&集贸城镇&23&延和朝鲜族乡&旅游城镇12&秀水镇&集贸城镇&24&五棵树镇&工贸港口旅游城镇第二十二条& 城镇空间格局构筑“双核、三轴、四圈”的空间格局。“双核”:主城-榆树市区、辅城-五棵树镇;“三轴”:产业发展轴(榆五一级路、202国道北段)、纵向交通轴(202国道、榆江线)、横向交通轴(科铁线);“四圈”:核心增长圈、腹地过渡圈、资源边缘圈、外向整合圈。第二十三条& 中心镇的选择1、中心镇选择的原则乡镇现状基础状况;乡镇发展潜力大小;乡镇区位条件优劣。2、中心镇的确定五棵树镇、弓棚镇、新立镇、大坡镇、泗河镇、大岭镇。
第二十四条& 乡镇建设指标体系表2-3 榆树市域内乡镇各项建设标准如下表:年& 份&&&&&&&&&&&&&&&&&&&&&&&&&&&&&&&&&&&&&&&&&&& 指& 标&2010年&2020年人均建设用地标准(m2/人)&≤150.0&≤150.0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居住面积(m2)&&25&&3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8&&12地表水质量标准&Ⅲ类&Ⅲ类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Ⅲ类饮用水水源水质&地表水水源&Ⅱ类&Ⅱ类&地下水水源&Ⅲ类&Ⅲ类城镇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二级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90城镇污水处理率(%)&&45&&80城镇绿化覆盖率(%)&&25&&30城镇集中供热率(%)&&75&&90人口自然增长率(‰)&&7&&6恩格尔系数&&0.4&&0.3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100&100(注:本表适用于市域内的所有城镇,各中心镇应相应提高此标准。)表2-4 榆树市域内各乡镇职能分工、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表
项  目&2010年&2020年&职能分工&总人口&非农人口&城市化率&总人口&非农人口&城市化率&榆树市域&218&30%&565&53%&—五棵树镇&&43%&44&80%&工贸港口城镇新立镇&&22%&&52%&绿色工贸城镇弓棚镇&&27%&&49%&工贸城镇闵家镇&&25%&&48%&集贸城镇泗河镇&&39%&&59%&绿色工贸城镇大岭镇&&24%&&51%&集贸城镇大坡镇&&35%&&61%&商贸城镇向阳镇&&17%&&33%&集贸城镇黑林镇&&18%&&45%&集贸城镇土桥镇&&16%&&30%&集贸城镇八号镇&&11%&&46%&集贸城镇刘家镇&&10%&&41%&集贸城镇秀水镇&&13%&&25%&集贸城镇保寿镇&&12%&&26%&集贸城镇新庄镇&&10%&&20%&集贸城镇育民镇&&13%&&27%&集贸城镇红星乡&&12%&&24%&集贸城镇太安乡&&9%&&19%&集贸城镇先锋乡&&7%&&15%&集贸城镇青山乡&&10%&&20%&集贸城镇恩育乡&&8%&&16%&集贸城镇城发乡&&14%&&59%&集贸城镇环城乡&&13%&&42%&集贸城镇延和乡&%&%&旅游城镇
第四节 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第二十五条& 综合交通规划1、铁路规划布局规划期内建设榆树至舒兰的地方铁路,形成横贯全市域的铁路骨架,同时融入东北铁路网,远期考虑铁路与黑龙江省接轨。在市区南部原客运站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作为客货两用站点。2、公路规划期末建成“两环、六通”的中心放射加环状的公路网,完善对外大通道建设、对内环状网络的整体格局。&“两环”是指在规划期内贯通两条市域环路建设,分别为中环—连通闵家、恩育、太安,外环—连通大坡、保寿、新立、向阳、泗河、青山、育民、红星、弓棚、先锋、刘家、秀水。“两环”公路等级达到三级标准。“六通”是指把榆陶线朝向长春市方向的大通道,规划改建为一级公路;依托科铁线建设朝向松原和五常东西两个方向的大通道;依托黑大线建设朝向哈尔滨和吉林市两个方向的大通道,依托榆江线建设朝向舒兰的大通道,除榆陶线外五条公路均改建为二级标准。完善农村公路网,中心村之间的公路达到三级标准。改造现状榆树市货场,达到二级零担货运站标准。在五棵树镇区建立货流站场。榆树市区客运站规划二级车站标准,各中心镇客运站规划按三级车站标准建设,其它乡镇按四级车站标准建设。3、水运近期重点建设第二松花江吉林丰满至陶赖昭段197公里的航道,为Ⅴ⑶航道标准。规划期内在五棵树镇新建五棵树港,拟建300-600吨级泊位。第二十六条& 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目标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榆树市区2010年采用500L/人?d,供水普及率98%;2020年采用560L/人?d,供水普及率100%;五棵树镇2010年采用400L/人?d,供水普及率98%;2020年采用450L/人?d,供水普及率100%;其他中心镇2010年采用300L/人?d,供水普及率95%;2020年采用350L/人?d,供水普及率98%;其他建制镇2010年采用250L/人?d,供水普及率90%,2020年采用300L/人?d,供水普及率95%。2、水源地保护在水源地周围2km2范围内要严禁兴建污染性工业及其它污染性设施。在水源地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农药,不得修建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废渣、粪便,不得进行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水厂周围设30m宽绿化带。 3、供水管网各乡镇实行统一供水,对工业用水要求不高的企业,可利用自备水源供水。规划配水干管布置成环状网。管径在DN100以上的管道每隔120m设一个消火栓。 第二十七条& 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选择榆树城区和中心镇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其他镇近期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远期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2、污水处理榆树市、五棵树镇污染严重的工业污水各单位自行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后与生活污水共同经污水管道送入污水处理厂,再经二级生化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后,将污水排入附近水体,污泥用作农田的肥料。五棵树镇、刘家镇、新立镇、弓棚镇、闵家镇、泗河镇、大岭镇、大坡镇、向阳镇、黑林镇、土桥镇、环城乡、城发乡、八号镇分别设置污水处理厂(站),其他乡镇远期设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厂(站)设在镇区水体下游,污水处理厂周围设置20m宽的防护隔离带。第二十八条& 电力工程规划1、负荷预测 榆树市域规划期末年用电量为135320万KWH,用电负荷为35.61万KW。2、电源规划完善市域内枢纽一次变电所220KV电源线路双回路的建设,形成双电源保护,加强榆树市220KV电网。3、变电所规划(1)电压等级规划市域内城区、建制镇、集镇高压送电网采用66KV,中压配电网采用10KV,低压配电网为380/220V。(2)变电所布局远期市域各二次变电所容量见规划市域内变电所容量一览表。城区新建城西二次变电所。规划期末市域内二次变电容量为73.84万KVA。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按标准化、系列化选择规格,500KV送电线路高压走廊为70m,220KV送电线路高压走廊为35m,66KV高压线路高压走廊宽度为20m。(3)线路敷设方式市域内城区、镇区内10KV中压配电线路根据其总体布局变化作相应调整。第二十九条& 通信工程规划1、邮电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榆树市电信局为市域中心电信局,邮政局为市域中心邮政局。城区或乡镇建设新区时,建设邮政服务网点。2、电信设施布局规划规划市域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近期32.19万门,远期40.60万门,市话普及率近期25部/百人,远期30部/百人。农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通信用户近期40万户,远期60万户。规划进一步完善市话线路的敷设,市话网按总体规划的道路进行布置,尽量利用原有电缆管道,规划主干线路采用地埋电缆管道,分支线路采用架空电缆。规划大力发展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业务,扩大移动通信发射基地规模容量。建设全市本地网SDH传输光环路,以改善电信传输质量。规划进一步加强城市对外电信联系通道,增加自动长途交换设备,实现与国内、国际大中城市的通信联系和优质服务。新建居住小区,要同时建设小区级邮政局。在城区内适当位置设置邮政信箱、信筒及公用电话。远景发展要建立一座综合性、多用途的通信服务中心,配置数字微波、光纤电缆等通信交换设备,积极开发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形成一个立体式的通信网络。以榆树市电信局为中心,发展Internet业务,远期Internet入网率达20%。第三十条& 文化设施布局规划1、榆树市区榆树市区是榆树市域内的科教文体中心,相应布置市级职教中心、科学馆、体育场、文体娱乐中心等。2、中心镇规划布置多功能文化娱乐中心、图书馆、少年宫、科技站各一座。3、其他乡镇规划布置一座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小型图书馆、文化活动室、娱乐宫、田径场等。在大坡镇建设古榆树人文物博物馆,形成古榆树人研究中心。4、中心村各建一座文化活动室,包括健身设施等。第三十一条& 教育设施布局规划1、在榆树市区,重点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成人教育及高等教育,成为全市的科教中心。加强基础教育投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发展职工教育和镇成人学校,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逐步推进全民终身教育。2、三年制小学服务半径不大于3公里,六年制小学服务半径不大于8公里,将规模较小、距离较近的小学进行撤并。3、中心城镇设置高中。其他乡镇中学和中心校都要进行合并,建立九年制学校。原则上初级中学集中设于城区和各镇镇区,乡镇撤并,原中学根据生源情况决定保留或撤并,一般现少于12班的予以撤并。第三十二条& 卫生设施布局规划1、榆树市区榆树市区是全市的医疗、卫生防疫、急救中心及突发应急中心,配置相应级别的医疗救护设施,设置综合性医院两座。2、中心镇在中心镇规划布置中心医院、防疫站、急救中心、康复中心,总床位数达到200张,并配备急救车。3、其他乡镇一般乡镇规划布置卫生院,总床位数达到50张。规模较小乡镇规划布置医疗所,总床位数10张。4、中心村加强中心村卫生所建设,完善服务设施。第三十三条& 市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榆树市区与闵家镇水厂共建共享,五棵树镇与刘家镇水厂共建共享。 五棵树镇与刘家镇共用污水处理厂。榆树市区与闵家镇等周边乡镇共用垃圾填埋场,五棵树镇与刘家镇等周边乡镇共建垃圾填埋场。榆树市区、五棵树镇、弓棚镇、新立镇和泗河镇与周边乡镇共享消防设施。
第五节 空间管制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三十四条& 空间管制分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在对城镇建设空间进行规划控制的同时,对非城镇建设空间也实施有效管制,将全市土地及空间资源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1、禁建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育区、坡度大于25度山体、地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水源生态保护区主要是:对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在榆树境内段进行水源保护和生态恢复。2、限建区:包括地下矿藏分布区、旅游风景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一般农田用地、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山林绿化区、重要生态廊道区等。旅游风景区主要是:五棵树镇旅游开发区、环城乡坝家旅游区、光明乡的花园山(榆树市域范围内的最高点)、怀家镇雷劈山、新立镇青鼎山。历史文化保护区:对榆树古人类历史遗迹、大坡古城等41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进行保护。3、适建区:包括城镇建设区及独立工矿等其他适宜建设的区域,其中城镇建设区包括榆树市中心城、中心镇、一般镇等各级城镇的规划建设用地。第三十五条& 空间管制措施禁建区内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活动,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严禁进行村镇建设、采矿、挖土挖沙等一切非农活动;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退耕还林,严格禁止与水源保护无关的任何建设活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除必须的保护设施外,不得增建其它任何工程设施。限制建设区内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严格限制,不宜安排城镇开发建设项目,确有必要开发建设的项目应符合城镇建设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度进行开发建设。适宜建设区作为各级城镇及其他独立工矿优先发展的地区,必须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市规划和城镇规划的执行力度,各级城镇的规划建设必须严格控制在城镇建设区范围之内,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第三十六条& 环境保护总目标1、城镇无废烟,空气清新,地面水清澈,环境优美。2、空气总悬浮物小于0.3mg/m3,地表水水质为国家Ⅲ类标准,各功能区噪声标准不大于55dB。3、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烟尘控制区90%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100%,垃圾无害化远期处理率100%。第三十七条& 环境治理措施1、水环境综合防治对策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各城镇现有超标排污企业进行停产治理;对城镇垃圾依法管理,消除城镇垃圾随意排放对河流的污染;规范城镇排污管网,提前规划,逐步实施,保证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大退耕还林工作力度,集中治理荒山荒岭,减轻生态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强对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单位的执法和监督。各中小型水库以及流入水库的各种水体的水质应达到Ⅱ类标准。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对策和措施发展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严格控制土锅炉,逐步取缔小锅炉。凡供热能力可及的区域,取消暖炉。改善燃料结构:推广使用型煤,消除居民散烧煤给大气带来的污染;普及使用石油液化气,削减二氧化硫及烟尘排放量。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城镇建设改善城镇合理布局。采用高新技术,加强污染防治。拉林河、卡岔河及第二松花江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Ⅰ类标准,各镇区及农村居民点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Ⅱ类标准。3、城镇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规划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原则对市域内的垃圾进行收集处理。规划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使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理,防治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减少对不可降解的方便袋、方便饭盒的使用量,减少白色污染。医疗卫生垃圾由卫生管理部门集中搜集、清运,并送达长春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4、区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城镇内主要街路禁止鸣笛;主要干线两侧进行绿化;农用拖拉机限时限路段行驶;对部分街道拓宽。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未经批准,不准在公共场所使用大功率广播和宣传车;居民楼附近不宜兴建娱乐性门市房;餐饮娱乐业要按照噪声功能分区标准执行;严禁在噪声敏感区附近建设噪声污染源。工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对有噪声扰民的企业,要进行限期治理,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关、停或搬迁;新、改、扩建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
第六节 市域防灾规划第三十八条& 综合防灾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对全市安全的综合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革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现代化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全市灾害监视、预测、预报、预警、情报信息平台、指挥和救援等综合网络,完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应急预案,保障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全面提高救灾专业队伍的减灾救援能力,加强防灾减灾综合法律和规范系统建设。按照统一协调、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类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应健全相应的灾情监视、预报、预警、信息、指挥和救援网络,完善防灾减灾规划和针对不同程度灾情的应急预案和设施建设,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减少公共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降低损失。增强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榆树市的各乡镇、居民点应形成适于避灾、抗灾、救灾和防灾的总体布局结构,提供良好的系统防灾环境。健全生命线工程系统,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特别是电力系统)、信息情报系统。重点加强消防、防洪、抗震、人防、地质灾害及其他突发性环境灾害预防工程建设。第三十九条 防震规划市域范围内,保寿镇、新立镇、土桥镇、黑林镇按地震烈度Ⅶ度设防,其他乡镇按照地震烈度Ⅵ度设防,加强各乡镇生命线工程、市区指挥中心及避难疏散场地的建设。第四十条& 防洪规划榆树市域范围内第二松花江沿岸的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标准,五棵树镇采用50年一遇标准,拉林河与卡岔河沿岸的防洪标准采用30年一遇标准,其他河流沿岸的乡镇居民点采用20年一遇标准。第四十一条& 消防规划1、消防站与消防指挥中心布局规划期内,榆树市城区原消防站达到一级普通消防站标准,同时在规划新区新建两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在城区南侧新建一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原消防站为城市消防指挥中心。规划期内,五棵树镇建两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弓棚镇、新立镇和泗河镇分别建一座二级普通消防站。规划期内,其他乡镇结合行政办公机构设二级普通消防站。2、消防通信近期,实现全市消防通信有线、无线联网工程,有线通讯每个电话分局要设立两对“119”火警线。开发电子计算机、无线图像传输设备等项目在灭火调度、指挥作战方面的应用,完成消防无线三级通讯网络的建设。3、消防水源健全完善城镇消防栓系统,保证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榆树市城区、五棵树镇、弓棚镇、新立镇和泗河镇根据消防责任区及主要消防单位布局建设消防水鹤。其他建制镇及集镇结合主要消防单位建设消防水池。沿河城镇预留消防码头用地。
第七节 市域近期建设规划第四十二条& 市域近期建设内容完善榆树—舒兰的铁路建设。改造榆江线榆树至天德段为二级公路。各乡镇间道路等级改造为三级公路。建设第二松花江吉林丰满至陶赖昭段197公里航道,使其由现状Ⅵ⑶航道标准,提升为Ⅴ⑶航道标准。引松入榆工程,解决榆树市供水问题。榆树市区建垃圾填埋场,五棵树镇建垃圾填埋场。市域范围内第二松花江、拉林河与卡岔河沿岸的防洪堤改造项目。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四十三条& 城市性质榆树市城市性质为: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以商贸服务为辅的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第四十四条& 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榆树市城市实际居住人口2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6.0万人,暂住人口为2.6万人。至2010年,榆树市区城市实际居住人口2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非农业人口19.6万人,暂住人口2.8万人。至2015年,榆树市区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非农业人口23.3万人,暂住人口3.3万人。至2020年,榆树市区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非农业人口27.7万人,暂住人口3.8万人。第四十五条& 城市用地规模200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2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69km2,人均69.7m2。至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26.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35km2,人均85.0m2。至201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0.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6.36km2,人均87.0m2。至202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5.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1.59km2,人均89.8m2。
第四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第四十六条&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本次规划榆树市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沿榆陶一级公路北侧向西发展。第四十七条&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规划期内,榆树市区的用地空间形态为:“东抑、西拓、南疏、北扩”。规划期内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为南、北、东均以环路为界限,向西边界为从榆西大街向西扩展2—3公里。第四十八条& 城市总体布局结构榆树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两心、五区”。两心:老城区商业中心和新区榆树市城市行政商业中心。五区:工业区、仓储区、居住区、文体区、都市休闲娱乐区。
第二节 城市主要用地布局第四十九条& 工业用地布局在城区共布置两部分工业用地。一是在城区的西北部预留工业用地,对进入本区的项目应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废物排放等综合控制指标,本区工业项目以一类工业为主,严禁污染大的二、三类工业企业进入本区。二是在榆三路以北、工农大街以东,建设榆树市区工业区,在榆树大街北段两侧向东至环城路建设较为集中的工业用地。对城市中心区内污染较大的企业应逐步实行关、停、改、转、迁等措施,逐步向工业园区内搬迁。可适当保留市区内部分污染较小的工业企业,但要规划隔离防护带。新建设的工业项目应布置在工业区。规划到2020年,工业用地407.10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2.89%,人均工业用地11.57平方米。第五十条& 仓储用地布局仓储用地布局主要在铁路南侧,布置较大面积的仓储用地,在外围设置防护绿带,同时控制中心区内的仓储用地。保留榆树大街东侧部分仓储用地。规划到2020年,仓储用地191.55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6.06%,人均仓储用地5.4平方米。第五十一条& 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布局将形成5个居住区为主,居住组团为辅的紧凑型用地形态,每个居住区大约5—10万人左右,分别为中心城居住区、北部居住区、站前居住区、东南居住区和新民居住区。改建现有的三类居住用地和棚户区,规划建设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在环境质量优异、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的地区建设高档次居住社区,以满足不同阶层的需要。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不单独集中布置,在本次规划期限内,新开发及改造的居住用地要使经济适用房等中低收入居民需求的住房建设在政府住房建筑中的比例要达到70%左右,建筑面积应小于90平方米。规划到2020年,居住用地1032.53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32.68%,人均居住用地29.33平方米。第五十二条&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将行政中心从商业中心迁出,避免相互干扰,为商业发展留出充足空间,将市委、市政府行政办公用地迁至繁荣大街以西,健康路以南。2、商业金融用地沿榆树大街建设市级商业、服务业中心,沿向阳路建设市级金融中心。同时,逐步在各居住区中心位置开发商品零售网点和服务中心。规划期内在新民居住区内打造商业服务业副中心。3、文化娱乐用地规划将现市委市政府用地建设为市级文化娱乐中心,同时,协调该用地与商业中心的空间关系,共同打造榆树市消费中心。保留新闻、艺术团体、广播等设施用地。结合新行政办公中心选址考虑博物馆、图书馆等图书展览用地,打造和树立榆树市特色的现代建筑群和优美的公共开放空间。4、体育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在城市新区北侧建设一处大型体育场馆;在周边留有发展教育科研的弹性空间。5、医疗卫生用地将市医院建设成为全市的医疗保健中心。在新民居住区新建医疗卫生用地,以满足新区居民就医的需求。6、其他公共设施用地保留原有清真寺,加强对清真寺周边的治理。7、用地指标规划到2020年,公共设施用地494.91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5.66%,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4.06平方米。&第三节 旧区改造规划第五十三条& 旧区范围:由于榆树市城市发展历史较短,城市发展基本属于自然发展状态,本次规划的城市旧区主要指现状建成区内的城市中心地域,具体范围是:西至繁荣路,南至站前路,东至东外环(黑大线)以内,北至榆三公路。第五十四条& 改造原则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逐步改善居住和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第五十五条& 改造重点对城市旧区内的设施简陋,交通不畅,环境卫生较差的棚户地区综合治理,部分需要集中成片拆除重建和移民搬迁。旧城区中的房屋和各项建设基本完好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并加强维护,保证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行。第五十六条& 改造目标1、改造要求增加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使其成为环境优美的城市老城服务中心。近期目标是改造站前区域,调整用地布局,加强部分商业设施,改善城市形象,同时改善居住环境,增加绿地面积,把近期建设与长远目标结合发展,体现规划的延续性。2、改造标准人均居住面积25m2以上,绿地率达到25%,生活饮用水达标100%,垃圾集中处理率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
第四节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第五十七条& 操作原则城市公共绿地、水系、广场等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城市开敞空间、视廊、景观通道内,不得兴建大型建筑(大于1000平方米)。沿城市主干线地区开发强度可以较高。围绕榆树市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的地区开发强度可以较高。将东南部绿地、榆树市公园划为开发强度特别控制区,严格控制建设。高强度开发不一定对应高密度开发。第五十八条& 开发强度控制1、高强度开发控制区。此类地区的毛容积率应大于1.5-2,可局部建设高层建筑。要非常注意处理好交通、停车等问题。多为居住、办公和商业用地,一般排斥工业、仓库、对外交通等功能。2、中高强度开发控制区。此类地区的毛容积率在1.2-1.5,可建设少量高层建筑。这类地区可能是居住、商业混合区。3、中等强度开发控制区。此类地区的毛容积率在0.6--1.2,以多层建筑为主。这类地区可能是居住、工业、仓库、对外交通、文化教育等用地。4、低强度开发控制区。此类地区的毛容积率应<0.3,。这类地区以低、多层建筑为主,以旅游、休闲、设计科研等用地为主,且属于污染防治要求极高区域。5、开发强度特别控制区。尽量减少在东南部绿地及榆树市公园进行开发建设,从长远看,这些地段的环境价值大于商业开发的价值。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景观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绿地系统第五十九条& 指导思想根据榆树市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及其在长春地区乃至整个吉林省中的作用,力求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遵循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争取以较快的速度建成一个有特色的园林城市。针对榆树市区旧城区建筑拥挤等诸多特点,园林绿化建设应以合理布局、完善结构为目标,并在高标准、高水平、高速度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美化城市面貌。科学安排市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空间构成开放型的城市绿地系统,努力为榆树市民创造安全、舒适、优美的户外活动环境。第六十条& 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共绿地由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构成1、城市公园包括市级公园和居住区级公园①市级公园城市东南部的休闲娱乐园榆树市东南部规划建设一处大型休闲娱乐公园,保留现状鱼塘等水面,改造成人工湖,因地制宜设置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成为榆树市的休闲娱乐中心。城北新公园保留原健康路南、榆西大街东侧的新公园,本公园为综合性公园,可设置多种文化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息区,并设游戏型体育设施。②居住区级公园沿主要街道按照服务半径500米左右设置居住区级游园,内部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同时应设置照顾老人的游憩需要。2、街头绿地(带状公园)城市主要干道两侧预留不小于20米宽的街头绿地,向阳路南侧新民大街两侧绿化带为50米。街头绿地应具有隔离、装饰街道和供短暂休息的作用,园内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植物配置应考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和园外行人、乘车人对公园外貌的观赏效果。第六十一条& 附属绿地1、居住小区绿化居住区绿化要求隔离街道污染、遮挡阳光,创造安静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并在种植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同时,适当布置园林小品,为居民日常休憩创造良好的户外活动条件。新区绿地率达到40%,旧区改造达到15%—25%。2、道路广场绿化本规划提出榆树市区道路绿化的总体规划原则是:既要注重道路绿化的美化功能,形成主要道路的绿化特色,又要注重道路绿化的综合生态效益,形成多功能复合结构的绿色网络。市区道路绿化规划的总体构想是在发挥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形成多功能复合结构的绿化网络。主要干道两侧树种的选择及种植方式,除突出道路绿化的生态及防护作用外,应结合重点地段加以美化,使之各具特色。市区的道路绿化,应主要选择能适应本地条件生长良好的植物品种和易于养护管理的乡土树种。主干道绿地率不小于25%,其他道路绿地率不小于20%。3、厂区及公共设施用地中的绿化根据工厂的不同性质和污染的不同类型,选择吸附性、抗污性强的具有净化空气能力的树种进行布置,以减轻厂区内大气污染状况,为职工创造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对污染较重的工厂绿地率应达到40%以上。机关、学校等单位主要布置观赏性的花木,突出遮荫、观赏功能,绿地率应达到30%。规划到2020年,公共绿地301.46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9.54%,人均公共绿地8.56平方米。第六十二条& 生产和防护绿地规划1、生产绿地在新城区西北部规划一处苗圃,作为城市绿化的花卉苗木供应基地。规划面积为32.51公顷。2、防护绿地在工业区与城市居住区之间种植40米宽的绿化带;在铁路及城市环线两侧种植30—50米的防护绿带。在城市西、北环路外侧种植100—200米宽的防风林。防护绿地面积为160.73公顷。市区内高压走廊66KV 预留20m绿地,220KV预留35m绿地,500KV预留 70m绿地。
第二节 城市景观规划第六十三条& 景观规划结构规划城区景观结构为“三区、三线、多节点”。第六十四条& 景观风貌分区规划城区划分为三个特色风貌区。1、新区景观风貌区位于城市新区,是城市形象中心,规划此区包括行政办公、高档住宅、商业会展、文教体育、休闲娱乐。本分区集中了全市未来最主要的服务功能,是城市对外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是城市风貌性质集中体现的分区,应体现城市健康向上,充满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风貌特色。2、老城景观风貌区位于现状老城中心区,是城市发展的商业中心,其中包括老城商贸区、商业金融区、居住区和工业园区,是城市历史延续的基点和城市景观的起点。3、田园景观风貌区规划田园景观风貌区位于市区东南部,由于东南部地形复杂,现状主要分布林地和草地,并伴有水面。规划布局以田园风情为主的建筑及服务项目,其内布置生态农业示范园,休闲娱乐设施等,建筑风格及周边环境体现现代田园景观风貌。第六十五条& 景观轴线规划三条景观轴线,包括老城区的榆树大街、新城区的新民大街、向阳路商贸金融街的景观轴线。规划景观轴线,主要由道路和街路两侧建筑景观构成,在建筑色彩的运用上,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周围环境关系,建议采用淡暖色调为主色调,白色为其对比色。沿街建筑应适当减小面宽,与街路尺度形成和谐比例,禁止多个建筑连成一体。沿街建筑应与绿化、广场、街道设施等有机结合,建筑高低错落,建筑形式丰富。建筑群体之间彼此协调,形成一条能够代表城市特色的丰富的沿街城市景观形象。第六十六条& 景观节点榆树市的景观节点包括城市干道交叉口、广场、对外交通场站和景观特色的转换点。1、客运站建筑客运站建筑位于城区南侧,它是城市对外的窗口,是城市发展文明与水平的象征,其建筑应色彩明快、突出,使人有心情愉快,宾至如归的感觉,作到动静有序,分区合理。2、标志性雕塑城区规划6处标志性构筑物,建筑以新区转盘广场的中心雕塑为主,其它分别位于城区入口处和站前正对面的广场。3、游憩广场城市规划多处游憩性广场,分别位于各主要居住区内部。两处广场内部建设以环境绿化为主,园地中采用自由式的布局形式,绿化树种及体型、色彩均应与周围的公共建筑相协调。除栽植一些庭荫树外,可选多种观花、观果的小乔木和灌木。4、体育馆建筑体育馆建筑在城市新区,此建筑是城市风貌特色的核心,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高潮点,也是本次规划控制的重要景观节点。体育场的绿化,要有利于开展体育活动,宜用生长迅速、健壮挺拔、树冠整齐的乔木为主。
第六章&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六十七条& 对外交通规划规划铁路延伸至舒兰市,在原有铁路站进行扩建,建设站前疏散广场。规划铁路站场面积22.8公顷。规划保留原公路客运站,另外在新城区新建公路客运站,规划达到二级标准,占地1万m2。建设以公共大客车为主,个体中小型客车为补充的长途客运体系,增加榆树—哈尔滨、长春、吉林、五常、松原等地的客运班次,并增强市区内外城镇间的横向联系。第六十八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1、城市道路网规划规划沿用方格网布局,在原有路网格局上向西延伸,规划期末形成“三横四纵一外环”的主干道路网格局。以通畅便捷的道路网将各分区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城市路网采取三级结构:规划主干道包括生活性主干道和交通性主干道,红线宽度为35—50m,次干道红线宽度为30—40m,支路红线宽度为15—20m。“三横”为:榆三公路、向阳路、6号路,解决新老城区交通联系。“四纵”为:榆树大街、工农大街、新民大街、2号街,提供南北向交通联系。&“一外环”为:规划城区的外环线,提供快速绕城交通。城市干路总长128km,干道网密度为4km/km2。2、道路交叉口规划城市道路与过境公路的交叉口设置渠化交通分向岛,渠化交叉口包括榆树大街北出口及东北出口、榆树大街南出口、新民大街南出口。3、停车设施规划规划在各主要居住区内、中心区、工业区及城市主要出入口建设社会停车场地,总面积8.77公顷,在城区内结合中心绿地建设不少于14公顷的地下停车场,人均0.8m2。其中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用地22.8公顷,自行车停车场用地5.7公顷。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布置在榆树市区出入口附近,结合旅游服务设施分散布置。城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布置在主要交通枢纽和大型人流集散地。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布置在商业中心和大型文体设施附近。4、广场规划除现状老城区文化广场(占地3.4公顷)外,改造现状文化广场周围建筑,使其造型优美并与广场景观相协调,达到文娱、健身和休憩为一体;在新区新建客运站北侧,修建一处客流集散广场,(占地0.3公顷)。&5、加油站规划城市公共加油站服务半径0.9—1.2公里布置,其规模应中、小型结合,以小型站为主。公共加油站用地面积按下表控制。昼夜加油车次数(次)&300&500&800&1000用地面积(公顷)&0.12&0.18&0.25&0.3第六十九条& 城市公共交通1、公共交通量预测公共汽车拥有量达到8辆标准车/万人,则规划期末榆树市区公共汽车总量达到280辆标准车。出租汽车总量达到800辆。2、公交线路规划公共交通的站距为:榆树老城中心区及新城区中心区500—800m,城市其余地区为800—1000m,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密度达到2.5—2.8km/km2,换乘系数小于1.3,主要线路长度为8—12km。3、公交枢纽规划规划建设公交枢纽两处:一处位于火车站前,靠近公路客运站建设;另一处位于新城区商业中心附近。每处占地面积5公顷左右。公共汽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m2预留。
第二节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第七十条&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1、规划用水量规划榆树市城区最高日用水量近期为12.9万m3/d,远期为19.7万m3/d。平均日用水量近期为9.2万m3/d,远期为15.1万m3/d。2、供水水源与供水厂规划引松(花江)入榆(树)工程以缓解用水不足情况,确保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近期(2010年)规划在榆树市南郊,城市新区榆陶公路南侧启动引松入榆工程,新建四水厂,供水规模9.0万m3/d,占地面积4.0ha。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同时建中水回用一期工程,供水规模2.0万m3/d。远期(2020年)规划进一步改扩建四水厂,经改扩建后,四水厂的供水规模将达到14.0万m3/d,占地面积7.0ha。建设中水回用二期工程,供水规模3.7万m3/d。3、管网规划供水管网以环状网为主,环状网和枝状网相结合的布置形式,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管网设计时变化系数采用kh=1.6。管网最不利点水压按28m水柱设计,对水压有特殊要求的用户,自行解决升压问题。消防给水与市政给水共用管网,管径在100mm 以上管网,在交叉路口及每隔不大于120m设一座地下式消火栓井。第七十一条&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排水方式老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新区选择分流制。2、污水处理本次规划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城区外围西北部,环城乡大刘屯桥北,距市中心约4.9km,占地面积11.0ha,采用二级处理方式处理污水,污水处理总规模为13.0万m3/d,工程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到2010年,设计能力8.0万m3/d,占地面积为8.0ha,二期工程到2020年,达到设计能力12.0万m3/d,同时配套铺设相应的排水管道。污水处理厂周围设置50m宽的防护隔离带。在污水处理厂设中水回用系统,近期规模1.7万m3/d,远期规模2.7万m3/d。工业废水、医疗卫生等污水必须在污水产生地进行单独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3、污水管网污水管线采用暗管,最终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为减小管道埋设深度,规划污水管线起点不计算管段最小管径采用dw300。4、雨水管网雨水管线采用暗管、暗渠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健康路与繁荣大街交汇处的水渠改造为暗管。雨水管本着利用地形坡度就近排放的原则,逐步完善雨水工程系统,雨水通过管道排入涵洞和沟渠。规划雨水管最小管径采用dy500。第七十二条&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1、总用电量本次规划建成区用电2010年最高用电负荷为12万KW。2020年最高用电负荷为22万KW。2、电力工程规划(1)电压等级规划城市高压供电网采用66KV,中压配电网采用10KV,城市低压配电网采用380/220V。(2)变电所规划规划近期城北二次变电所两台主变压器分别增容至3.15万KVA,城南二次变电所两台主变压器分别增容至3.15万KVA,城东二次变电所两台主变压器分别增容至3.15万KVA,新建城西二次变电所,共设置两台主变压器,容量为2.0万KVA×2;规划远期城东二次变电所两台变压器分别增容至5.0万KVA,城北二次变电所两台变压器分别增容至5.0万KVA,城南二次变电所两台变压器分别增容至5.0万KVA,城西二次变电所两台变压器分别增容至5.0万KVA。城网供电逐步实现手拉手供电,全面提高市区的供电能力,保证供电的可靠性。(3)电力网络规划①依据总体规划,电力网将建成220 KV-66KV-10KV-380/220V供电网络。现状66 KV高压线从现状城区西部穿过,恰好位于规划城市发展方向上,阻碍新城区发展,规划将其改线,从新城区西侧通过。②完善城区内10千伏供电网络。随着道路调整,改造原有供电线路,使10千伏配电线路形成手拉手联网供电。③规划城区内主干道、繁华街区和新建居住区敷设的10KV及380/220V配电线路采用地埋电力电缆供电,电力电缆一般沿道路的人行道或绿化带设置,并随规划道路同步实施。电力线路沿道路东侧、南侧敷设。第七十三条&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1、电信工程规划目标发展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通信业务,形成立体式通信网络。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自动化、电脑化。建设网络数字化、个人化、综合化、智能化的高速信息通信网络。市话普及率近期30部/百人,远期40部/百人。移动通信用户近期18万户,远期30万户,远期Internet入网率达到30%。2、电信工程规划(1)电信局规模规划榆树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近期7.89万门,远期总容量14.08万门。规划确定榆树电信局为城区枢纽电信局,用地规模为4000m2。另设立7处电信支局,各占地面积2000 m2。同时设立若干个电信所,其服务半径为500m。新建居民楼时要同时设置公用电话亭。(2)通讯设施布局规划规划电信线路地埋敷设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建设综合业务数字网,使电话、电脑、有线电视在同一光缆内传输到户。主干管道要有机的结合,协调发展。新建小区的配线管道要与小区建设同步建设,以满足居民的要求。在城市建设时要留足微波传输通道。3、城市邮政规划(1)邮政局用地标准规划确定邮政局设施,邮政局用地规模为4000m2,邮政支局用地规模为1700 m2。(2)邮政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榆树邮政局为城市中心邮政局。另设立7处邮政支局。同时设立若干个小区级邮政所,其服务半径为500m。新建居民楼时,要同时设置信报箱。在市区内适当位置可考虑设邮政信箱、信筒及公用电话。扩大邮政运输网络,实现邮件到户。4、城市广播电视规划规划期内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保证人口覆盖率近期达到90%,远期达到95%以上。增加有线电视台转播节目套数,远期有线电视主干电缆采用地埋敷设,逐步过渡到综合业务数字网传输,以光缆形式进入小区。第七十四条&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1、供热工程规划目标提高城市整体供热水平,降低城市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供热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以区域集中锅炉房供热为主,其他形式供热为辅的供热系统,调整和优化现有供热布局,合理分配热负荷,使城区供热事业形成产业化、物业化格局,推广使用二次能源,积极开发新型能源。 规划至2010年热化率为70%,2020年热化率为90%。2、供热工程规划(1)供热负荷确定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3℃,采暖期170天,各类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18℃。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采暖热负荷指标推荐值和建筑物类别比例,本规划采暖综合热指标确定为:居住建筑60W/m2,节能建筑45W/m2公共建筑80W/m2,节能建筑65W/m2工业建筑100W/m2,节能建筑75W/m2热指标包括管网热损失在内,近期供热面积为900万m2,远期为2000万m2。(2)供热热源规划城区热源以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为主,少数工业企业,事业单位单独供热为辅。规划近期新建三处区域供热锅炉房, 位置分别建在老城区、中北部居住区和中南部居住区,改扩建吉海供热锅炉房,在2010年供热能力达到900万m2。规划远期新增加四处区域供热锅炉房,位置分别建在站前区、西北工业区、东北工业区、西南居住区。榆树市远期城市供热能力为2000万m2,能够满足榆树市远期供热需要。(4)供热管网规划供热管网,采用锅炉房与用户间接连接方式,管网输送能力按最大负荷规划,供热管径根据计算热负荷和热水管网允许流速确定。规划主干线、支线及用户线宜采用直埋敷设。直埋管道采用聚胺脂保温。第七十五条&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1、燃气工程规划目标普及使用天然气,规划以天然气管道供气作为城市燃气的主要形式,以液化石油气瓶装气为辅满足管道供应外的居民用气需求。至2010年居民气化率达到93%,至2020年达到98%。2、燃气工程规划(1)供气定额及用气量规模规划城区近期每月用气量约为3406万 Nm3/年,远期每月用气量约为4803万 Nm3/年。(2)规划液化石油气供应站规模规划扩建现有压缩天然气供应站,位于榆树市北部,占地面积3.8万m2,供气规模为4803万 Nm3/年。规划建设集中供气系统,采用压缩天然气。(4)调压站规划规划在城区内新建11处调压站,用于将中压燃气调压为低压燃气供给各用户。(5)燃气输配管网规划城区燃气管网压力等级为中压(P≤0.4Mpa),布置成环状,以确保供气可靠性,管网应严格遵守现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确保安全间距;管道布置力求最短,以减小有限的压降,节省管网投资;其埋设深度应在土壤冰冻线以下,且不应与其它管道同沟敷设及上下敷设。第七十六条& 城市环卫工程规划1、垃圾收集和转运方式规划城市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和密闭式垃圾屋的分类收集清运方式。近期生活垃圾收集采用中转方式,在城区内建设垃圾转运站,由环卫车辆定时将垃圾由收集站运至小型垃圾转运站,再经过分类后,用大型载重车辆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消灭二次污染。远期实行垃圾袋装化,发展垃圾封闭式运输。工业废渣由垃圾清运车或企业内部车辆在无害化处理后统一运至垃圾填埋场。2、垃圾清运量预测在规划期末采用人均日产的垃圾1.0kg计算,则年清运垃圾总量为12.8万t。城市公厕规划水冲率为100%,规划期年粪便量为6.4万t,年清运量为1.6万t。3、环卫设施规划(1)垃圾站布局规划规划在榆树城区建10处小型垃圾转运站,每处占地面积不小于800m2,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10m。小型密闭式垃圾收集点按照居住区内服务半径不超过 70m设置一处的要求,规划分布设置300座,每座用地面积40m2左右,内设有垃圾收集箱。(2)公共厕所布局规划公共厕所按居住用地每平方公里设置3~5座,公共设施用地每平方公里设置4~11座,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每平方公里设置1~2座;其他各类城市用地的公共厕所设置按主干路和次干路间隔500~800m设置一座;支路间隔800~1000m设置一座。规划每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30~60 m2, 规划期末规划设置150座,全部为水冲厕所。(3)废物箱设置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和路口。平均间隔为:在商业街道为50~100m,在主干路和次干路为100~200m,支路为200~400m。(4)垃圾填埋场规划改造现有垃圾填埋场为卫生填埋场,日处理能力450t,占地面积12万m2。 (5)环卫车辆和进城车辆清洗站规划在城区主要出入口结合停车场、加油站设车辆清洗站。(6)环境卫生机构及工作场所规划按照1~5万人设置一处基层环境卫生机构,用地规模310~470m2/万人。基层环境卫生机构应设有相应的生活设施。
第三节 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第七十七条& 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对开发区安全的综合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进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现代化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建立灾害监视、预测、预报、预警、情报信息平台、指挥和救援等综合网络,完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应急预案,保障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全面提高救灾专业队伍的减灾救援能力, 加强防灾减灾综合法律和规范系统建设。按照统一协调、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类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应健全相应的灾情监视、预报、预警、信息、指挥和救援网络,完善防灾减灾规划和针对不同程度灾情的应急预案和设施建设,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减少公共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降低损失。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应形成适于避灾、抗灾、救灾和防灾的总体布局结构,提供良好的系统防灾环境。健全城镇的生命线工程系统,即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特别是电力系统)、信息情报系统。重点加强防洪、消防、抗震、人防工程建设。第七十八条& 城市防震规划1、抗震设防标准榆树市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Ⅶ度,对重要生命线系统设计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各种工程应考虑加固措施。2、避震疏散场地和通道避震疏散场地要求空间开敞,通道顺畅,根据城市用地布局,确定公园、广场、中小学校的操场用地、绿化用地、空闲地、人防工程等为避震疏散场地及医疗救援场地,人均疏散用地不小于3平方米。规划城市主、次干道作为疏散的一级道路,承担中远程疏散及救援、救护任务。市区内各街道办事处应根据本区范围内避震据点的设置,详细制定疏散路线图以示居民。为确保疏散道路的通畅,地震发生时,应在沿街建筑倒塌后,主干道道路上仍有不小于12米宽路面供人员疏散,次干道留有9米宽路面工人员疏散。3、生命线工程城市的供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交通运输、燃气、消防、粮食、医疗卫生系统是城市的生命线系统,其建筑物和构筑物必须按规定设防,对不符合设防要求的制定整改方案;对可能遭到破坏的制定应急方案;对易受破坏、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要害部位应进行抗震加固。4、次生灾害的预防对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来源要进行整改,加强控制,加强安全防护,对新的易燃易爆、有毒的灾害源加强宣传,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使险情降低到最低程度。第七十九条& 城市消防规划到2020年,规划布置四座一级普通消防站。规划消防指挥中心位于现状消防站内负责接受火警报告、人员和车辆调度、火场指挥和通讯联系等,开通火警专用电话和普通电话两条报警线,并且完善配套各类无线通讯设备。开发电子计算机、无线图象传输设备等项目在灭火调度、指挥作战方面的应用,完成消防无线三级通讯网络的建设。消防栓平均间距按120m进行配置,消防栓采用地下式,沿道路两旁设置,宜靠近道路交叉口。第八十条& 城市人防与地下空间利用1、人防工程规划战时留城人口为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0%,人防设施面积约为10.5万平方米。在老城区建地下商场和地下停车场。2、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相结合。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并结合城市购物、仓储、停车场和文化、卫生、教育、公共服务等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平战两用人防工程,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第八十一条& 应急预警系统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水平,提高灾害预警能力,预警服务系统要建立相关技术支持平台,做到信息传递及反馈高效、快捷,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要保证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组织体系、部门职责、监测和报告、事件分级与分级响应、应急保障等应有明确的规定,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机构,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重点是对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及医疗卫生设施和药品的储备。
第四节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八十二条&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目标1、环境总目标是城市无废烟,空气清新,地面水清澈,环境优美。2、空气总悬浮物小于0.2mg/m3,地面水水质为Ⅲ类标准,各功能区噪声标准不大于55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不大于55 dB,夜间不大于45 d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不大于60dB,夜间不大于50dB。工业区,昼间不大于65 dB,夜间不大于55dB。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昼间不大于70 dB,夜间不大于55dB。3、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烟尘控制区90%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100%,垃圾无害化远期处理率100%。第八十三条& 城市环境保护措施1、水污染治理措施:对榆树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榆树市污水处理厂。逐步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并保证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解决目前卡岔河的水质污染问题。2、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在城区推行集中供热和燃气的使用。改善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对烟尘排污大户加强监管力度,保证环保设施的有效运行。3、噪声治理措施:主要街路禁止机动车鸣笛。噪声敏感地带周边设置绿化隔离带。对商业噪声和餐饮娱乐噪声加大监管力度,禁止大功率扩音器的使用。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近期对居民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定点收集,远期实现垃圾分类收集。严格禁止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对现有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改建为卫生填埋场。5、医疗废物治理措施:医疗卫生垃圾由卫生管理部门集中搜集、清运,并送达长春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
第七章&城市规划区规划第八十四条& 规划区规划原则1、适应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加快郊区城市化的进程,为城市的远景发展和有效控制预留足够和适宜的发展备用地。2、综合开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基础设施。3、城乡统筹,合理分布不适应城市布局的对外交通、工业和市政设施,保证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合理。4、增强郊区为城市服务的职能,搞好菜篮子工程,保证城市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5、维护郊区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缘环境。第八十五条& 农村居民点布局除新民屯、拉拉屯、陈家窝棚逐渐变为城区外,规划保留现有16处居民点,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农业人口逐步向城区迁移。随着城区的拓展,规划逐步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外围的居民点也要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式逐步建设,将零散住户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并紧凑发展,住宅成片建设。加强以村部、公共活动中心、科技服务站为中心的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50m2/人以内,退出的宅基地还田。第八十六条& 城郊基础设施规划加强城区北部垃圾填埋厂建设,周边防护绿地不小于100米。规划在城区北部的大刘屯建设污水处理厂,周边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100米。现状城区东侧的殡葬设施用地基本满足需要,规划期内以完善设施为主,并建设停车场一处。规划大面积绿化火化场周边地区,树种选择以松、柏树为主。第八十七条& 蔬菜保护区及副食基地1、蔬菜保护区现状蔬菜供应地为城区边缘的外环路两侧,规划蔬菜种植基地布局在城东发展。规划以佘家屯、孙户屯、厉家窝棚等村原有菜田保护区为基础,建设集中的蔬菜保护区,增加菜地面积,提高单产,逐步扩大温室大棚的面积,增加蔬菜中果类蔬菜比值,增加反季节蔬菜比重,逐渐满足冬季蔬菜供应。2、副食品生产规划规划将城区东南和东北建设副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肉类集中屠宰、加工,发展肉猪、牛、羊、鸡等畜禽机械化集中养殖。第八十八条& 城郊旅游区规划将坝家风景区建设成为郊区旅游公园。第八十九条& 水源保护区规划二水厂、三水厂及新建四水厂水源地(位于规划区的南环路以南)周围1000米范围内为水源保护区,为二级保护区,禁止排放污水和垃圾,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禁止开采区内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建至少20米宽的绿化带。第九十条& 农业生产区农业生产区作为规划区范围内的农田耕地,主要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周边,规划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区,区内禁止占用耕地进行挖土等破坏活动。第九十一条& 远景发展区规划城区西部、北部为城市远景发展用地,规划期内禁止任何建设活动,如有重大项目选址,应经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审查批准。第九十二条& 空间管制本次规划区内的空间管制分为“四区”进行控制,即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1、禁建区本次榆树市规划区用地界限内的基本农田、山体,及在规划区内的几条冲沟,是城市排水的重要渠道,还有城市地下水源的保护区均划为禁建区。在防止水体污染方面加大对规划区内水体、水系的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管理,防止污染;在人工破坏水体方面,禁止填埋河道,影响城市的泄洪和排涝。2、限建区规划区内的限建区包括榆树市区内的一般农田用地、坝家风景区周边100米范围内及卡岔河两岸100米范围内的用地,卡岔河两岸除植树造林、开发旅游及构筑防洪设施外,禁止建设任何设施。限建区内的各类设施建设均应符合总体规划及相关部门规章、规范进行建设管理。3、适建区适建区指在规划区内的新规划的建设用地(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及村镇规划建设用地)及其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用地应严格按总体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满足公共绿地、水系的景观控制要求、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用地、社会公益设施用地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应满足区域整体发展的需要,优先考虑共建共享,严格遵守各专业法规和条例内容,基础设施及其外围防护用地内禁止占用或改作他用。4、已建区已建区指规划区范围内的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及村镇建设用地。中心城区建成区内建设应满足延续城市文脉、城市风貌的原则,保护现有文化节点,促进城市特色的形成。旧城改造应本着统一开发、集中改造原则,重点改善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创造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应控制沿对外交通发展的趋势,强化规划和管理的力度。第九十三条& “四线”控制为了有效保护城市水系、基础设施用地、历史建筑及街区、绿地等城市保障系统的延续,划定城市“四线”进行规划控制,本次城市规划所指的“四线”是指城市的蓝线、黄线、紫线和绿线(具体界线见图集)。1、蓝线为了加强对榆树市水系的保护与管理,保障榆树市供水、防洪防涝和通航安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划定城市蓝线。对榆树市蓝线的控制与管理必须遵循《城市蓝线管理办法》中的规定。2、黄线为了加强榆树市基础设施用地管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保证榆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划定城市黄线。对榆树市黄线的控制与管理必须遵循《城市黄线管理办法》中的规定。3、绿线为了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加强榆树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榆树市可持续发展,划定城市绿线。对榆树市绿线的控制与管理必须遵循《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第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第九十四条& 近期建设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遵循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划思想,遵循规划与建设高度协调的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坚持规划公众参与的思想,遵循规划为城市整体利益、公众利益服务调控的原则尊重城市发展脉络,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第九十五条& 近期建设目标1、优先改造老区老区交通较为密集,设施齐全,是现状城市公共设施集中地带。目前存在较大面积的三类居住用地,部分用地松散,建设拆迁量小,在城区南部环境良好,适宜发展康体休闲设施,因此老区发展仍存在较好的契机。逐步改造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地带,进一步明确分区。加强绿地系统建设,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重点加强沿沟、沿路的绿地建设。2、逐步建设西部新区重点建设西部新区,以新行政办公用地为中心,发展商业、居住及部分加工业,其中包括城市居住区内土地置换的搬迁工业项目。第九十六条& 近期建设内容1、居住重点改造老城区的危房旧房,改善居住环境,规划建设居住小区。在城区西侧新行政办公区新建部分小区。2、公共设施对原榆树大街两侧商业设施进行改造,完善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在新行政办公区西侧逐步建立新的商业中心。近期内初步形成新的商业中心,为新区及行政办公区服务;完善新老城区的改造及新建小区的配套公共设施。新搬迁的市政府办公及附属设施建设。新建体育场。3、工业对老城区部分污染企业搬迁至城区东北部的工业区,新建设的工业也集中布置在东北工业区。4、仓储近期仓储用地建设是对原有铁路南部的部分仓储用地进行规整。5、绿地近期重点建设市级公园、沿沟、沿路的绿带,尤其对城区东南部的休闲绿地进行绿化,结合地形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在居住区改造过程中,加强居住区级游园的建设。对城区北部的生产绿地进行规整。在东北部的工业区周边建设30米宽的防护绿带。6、城市道路广场及对外交通近期老城区道路改造、在商业密集区建设停车场,对现状客运站进行改造。建设站前广场,对铁路站场进行改造。繁荣大街及西部新区城市路网新建及改造。站前道路改造。健康路、三盛路、向阳路、华昌路和铁北路向西扩展。将西环路改造为城市交通性主干道。7、市政设施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在榆树市南郊新建四水厂。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第九十七条&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发展新格局双核发展,轴向带动的点轴发展战略,将五棵树镇开辟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两个核心间形成轴向经济隆起走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外围组团和城镇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更为紧密的关联体。调整工业布局,新建大型工业项目建设重点布局在五棵树镇(长春五棵树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环城工业集中区依托充足的水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榆树市区内的工业原则上外迁,强化榆树市区的办公、文化、信息、金融、商贸中心的功能。第九十八条& 改革与完善城市建设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城市土地出让主要采取竞标方式,减少协议出让,禁止土地投机,防止土地收益的流失。盘活现有国有土地存量,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开发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通用的投融资方式,鼓励外商及大企业财团将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使之配套完善,实现城市建设资金运作的良性循环。第九十九条& 加强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领导和科学研究城市规划工作应作为重点工程,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确保规划的龙头和权威地位。加强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工作,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与指导。确立政府、社会和市民的高标准的现代化城市意识,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公开、公正和可监督性。加强对城市的科学研究,探索榆树市城市发展规律,高起点地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注重对城市整体空间景观艺术和生态环境的研究和设计,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第一百条& 加强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形成规范和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规定,做到规范办事程序,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保证规划实施的法制性、连续性和严肃性。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吸收国内外城市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成功经验,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建立优良的城市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和高效、优质的管理服务体系。第一百零一条& 宣传规划、深化规划与公众参与总体规划批准之后,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支持、参与城市规划和监督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开展各项工程专业规划。使城市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城市建设的前面。所有规划都必须按法定程序审批。经过审批的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都必须服从,不得任意修改。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确保规划实施工作的专项经费,保证规划工作的实施。第一百零二条& 加快调整户籍制度步伐,促进人口向双核聚集从农村到小城镇务工或者兴办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小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小城镇购买了商品房或者有合法自建房的居民,以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可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放宽或取消“农转非”指标控制办法,改由各地根据小城镇发展规划及综合承受能力办理。新生婴儿随父落户、老人投靠子女落户以及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房、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榆树市落户。规定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以及市外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有本市合法固定住所,可以办理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落户手续等。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村屯合并。
第十章&附& 则第一百零三条& 本次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附件(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三部分构成,由榆树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和实施,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地方法规效力。第一百零四条& 文本中的带“下划线”的内容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调整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审批。违反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第一百零五条& 本规划自吉林省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规划的解释权属榆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第一百零六条& 原《榆树中心城总体规划》()自本规划批准之日起停止执行。附表1&&&&&&&&&&&&&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地面积(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人均用地面积(m2/人)1&R&居住用地&862.0&54.9&38.32&C&公共设施用地&75.1&4.8&3.33&M&工业用地&101.4&6.5&4.54&W&仓储用地&128.5&8.2&5.75&T&对外交通用地&28.5&1.8&1.36&S&道路广场用地&324.7&20.7&14.4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7.2&1.7&1.28&G&绿地&17.3&1.1&0.89&D&特殊用地&4.3&0.3&0.2合计&&15.69&100.0&69.7备注:2005年现状实际居住人口22.5万人。
附表2&&&& 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用地名称&面积(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代号&&&&(m2/人)&&&2020年&2020年&2020年1&R&居住用地&.68%&29.332&C&公共设施用地&494.91&15.66%&14.063&M&工业用地&407.10&12.89%&11.574&W&仓储用地&191.55&6.06%&5.445&T&对外交通用地&28.14&0.89%&0.806&S&道路广场用地&463.72&14.68%&13.17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72.27&2.29%&2.058&G&绿地&462.19&14.63%&13.139&D&特殊用地&6.95&0.22%&0.20合计&&&89.8备注:2020年城区实际居住人口35.2万人。
附表3:&& 城市干道规划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红线宽度(m )&路长(m )&断面形式&起迄点&干道性质1&一号街&30&3498.57&一块板&北外环—南外环&生活性2&二号街&40&3668.21&三块板&北外环—南外环&交通性3&三号街&30&3836.61&一块板&北外环—南外环&生活性4&四号街&36&2801.84&一块板&北外环—五号路&生活性5&五号街&30&1423.21&一块板&北外环—二号路&生活性6&新民大街&40&4299.38&三块板&北外环—南外环&交通性7&繁荣路&50&4033.77&三块板&北外环—六号路&生活性8&榆西大街&40&1583.1&三块板&榆三路—工农大街&生活性9&工农大街&36&5413.27&一块板&北外环—南外环&生活性10&中心街&30&3748.44&一块板&北外环—铁北路&生活性11&六号街&30&2255.18&一块板&北外环—东外环&生活性12&榆树大街&36&5994.01&一块板&北外环—南外环&生活性13&七号街&30&3650.18&一块板&榆树大街—铁北路&生活性14&八号街&30&1271.20&一块板&工农大街—榆树大街&生活性15&九号街&30&496.32&一块板&六号路—南外环&生活性16&十号街&30&1120.11&一块板&工农大街—南外环&生活性17&一号路&40&3392.38&三块板&西外环—新民大街&生活性18&二号路&30&3043.62&一块板&西外环—新民大街&生活性19&三号路&40&2792.16&三块板&西外环—新民大街&交通性20&四号路&30&2639.07&一块板&西外环—新民大街&生活性21&五号路&30&2519.73&一块板&一号街—繁荣大街&生活性22&六号路&40&4754.19&三块板&东外环—榆树大街&生活性23&七号路&30&1881.10&一块板&榆树大街—铁北路&生活性24&八号路&30&2507.99&一块板&繁荣大街—榆树大街&生活性25&九号路&30&2037.77&一块板&工农大街—东外环&生活性26&榆三路&40&3860.42&三块板&新民大街—东外环&生活性27&健康路&30&4138.44&一块板&新民大街—东外环&生活性28三盛路&30&3453.61&一块板&新民大街—七号街&生活性29&向阳路&40&4439.39&三块板&新民大街—东外环&交通性30&铁北路&30&4664.65&一块板&新民大街—东外环&生活性31&东外环&30&4471.99&一块板&北外环—南外环&交通性32&南外环&30&7481.28&一块板&东外环—西外环&交通性33&西外环&30&3352.08&一块板&北外环—南外环&交通性34&北外环&30&7220.39&一块板&东外环—西外环&交通性合计&&&&&&
<span 编审:【千里草】&&&&&&&&&&&&&&&&&&&&&&&&&&&&&
&&相关信息:&·&·&·&·&·
I P:59.45.62.***评论时间::【76】:【88】
榆树说的到挺好,看如何落实邓小平精神,是否借助十八大精神,彻底改革建设全新的榆树,I P:221.9.50.***评论时间::【119】:【107】榆树发展挺快,但是治安不太好,小偷太多。I P:119.53.222.***评论时间::【117】:【130】不知道 能不能实现I P:125.39.138.***评论时间::【120】:【115】有没有哈尔滨到黑林的车I P:119.48.207.***评论时间::【149】:【149】谢谢 正需要这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量受权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