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华为是那个国家的崛起中文版下载

咨询热线400
小米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国产手机风靡全球
来源:安趣网&&& 21:50:55&&&点击:
导读:&近年来,国产手机逐步崛起,已经风靡全球。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国产手机莫过于小米了。下面就由小编为您介绍小米是哪个国家的品牌以及国产手机风靡全球的情况。
小米是中国的品牌。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雷军是小米的董事长兼CEO。手机ID设计全部由小米团队完成,该团队包括来自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锋。手机生产由英华达代工,手机操作系统采用的是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MIUI。
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谈及为何做小米手机时说,就发展趋势看,未来中国是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智能手机和应用会承载用户大部分需求,虽然过去的很多年,花了很多钱买手机。从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到iPhone,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很多诸如信号不好,大白天断线等不满意的地方。作为一个资深的手机发烧友,深知只有软硬件的高度结合才能出好的效果,才有能力提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基于有这个想法和理想,又有一帮有激情有梦想的创业伙伴,促成了做小米手机的原动力。
小米的LOGO是一个&MI&形,是Mobile Internet的缩写,另外,小米的LOGO倒过来是一个心字,少一个点,意味着小米要让用户省一点心。
近年来,除了小米手机的火爆之外,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产手机已经风靡全球。
尽管智能手机销量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已经放慢,且本土企业的库存量快速增加。为此,国产手机厂商急于寻找新出路以求突破,因而,海外市场成为国产手机厂商的新目标。但是,打造国际化品牌是中国手机厂商如今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因此,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又掀起了品牌全球化新一轮冲刺。
根据IDC发布报告预计,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突破10亿台,同比增长39.3%。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在于平均售价,尤其是廉价Android手机价格的下降。廉价智能手机在亚太、拉美,以及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智能手机销售将呈现明显增长。
根据StrategyAnalytics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正在迅速上升,依靠中低端廉价机型,第三季度,华为、联想、酷派、ZTE、小米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接近20%。
在由新华社&新华国际&与联想智能手机共同主办的&国士无双 礼遇天下&暨&中国品牌全球化&高端研讨会上,来自阿根廷、巴西、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的5位驻华使节就中国手机品牌在海外发展发表看法时也共同表示,虽然,中国手机品牌在海外市场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但是海外对于中国手机品牌的高端产品依旧认知度较低。
面对国产手机出货量的萎缩以及海外市场的现状,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一方面在不断发力高端品牌产品,中兴Grand和Nubia、华为Ascend、联想K900及VIBEX、酷派大观4等系列新品不断推出。
另一方面,在品牌全球化策略上,&中华酷联&也是加紧布局。日前,中兴通讯美国公司在休斯敦与NBA休斯顿火箭队举行合作签约仪式,中兴旗下两款高端智能手机Grand S和Nubia Z5也同时在美国发售上市。后中兴通讯又与NBA中国签约并联合发布了智能手机Memo 5S大屏魔兽。而华为终端也紧随其后与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小米没有专利技术怎么像华为布局国际市场?
  从小米在印度遭遇禁售谈起  上个月底,有谣言称中兴、华为向小米发送律师函,声称后者侵犯了他们的 WCDMA 专利。就在这一谣言刚破没多久,昨天,双十二小米就在印度市场吃了亏。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小米侵犯了爱立信的标准核心专利组合(SEP),并下发了禁令,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销售和进口手机。   印度市场是除中国之外的最大的新兴市场,也是小米最为重视的市场,这可是小米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事实上,不只是小米,谷歌、华为、中兴、三星和微软等众多厂商也都在布阵印度市场。在众多品牌中,小米似乎在印度最受欢迎,甚至影响到了 Android One 手机在印度市场的销量。  小米在印度究竟有多受欢迎?或者也可以用另一个思维来理解,禁售对小米来说是栽了一个多大的跟头?我们来看看小米在印度的销量。  今年 7 月 22 日,小米在印度开启第一次网络销售,一周内收到10万次预约,开卖39分钟小米 3 智能手机脱销。8 月 6 日,小米印度宣布 2 秒售罄 15000 部小米 3;8 月 12 日,20000 部小米 3 于 2.4 秒内售罄。今年 10 月,在小米进入印度市场还不到 4 个月,销量已突破 50 万部。小米全球印度副总裁雨果·巴拉曾表示,预计小米在印度市场增长有望超越中国。   另外,小米在印度官网公布的公开信中宣布,我们一直努力在印度销售红米 Note 和红米 1S 手机。仅过去两天,我们就通过 Flipkart 收到了超过 15 万台红米 Note 手机的注册申请,这一势头令人惊讶。  可是,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却被爱立信的一把锋利专利斧头拦下,在专利问题解决之前(向爱立信支付专利授权费),小米不得在印度销售手机。这是风调雨顺的小米在战场上的第一次受伤。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谣言,如果只是爱立信起诉小米,小米或许能应付过来。如果华为、中兴、联想、苹果、微软等其他竞争对手也继爱立信之后起诉小米侵犯其专利,小米将如何应对?更雪上加霜的是,如果爱立信不只是在印度市场,也在新兴其他市场,比如政府起诉,小米才刚刚踏出国门的脚步是不是又得缩回来?  与小米相比,华为深谋远虑  华为的实力大家可能比我们还要了解,1987 年在深圳成立的华为公司现在在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最近几年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后,也凭借累积的运营商、社会渠道、供应链基础以及知识专利迅速崛起,据 Digitimes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华为目前市场份额全球第三。(有争议,IDC 的报告显示小米全球市场份额第三)  华为的运营商、社会渠道以及供应链等实力,我们今天不谈,我们只谈专利实力。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公告获知,华为、中兴的专利授权则分别为2件,成为了专利大户,接下来是联想,联想原发明授权数为554件,在收购摩托罗拉的2300件专利之后,联想成为了专利暴发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你没有专利,只要你有钱,你还可以有钱任性的通过收购企业获得专利,目前还有一家专利大头黑莓等待被收,谁能有这个实力吞下呢?)。  相比之下,酷派、OPPO、小米、vivo、金立、魅族的发明授权分别为 334、103、10、7、7、4 件,7 件发明太少,在专利战中毫无还手之力,没有专利护身,小米的国际化之路显然要比华为难走太多。  下面我们来看看华为最近的动态,华为将于 12 月 16 日发布荣耀 6 Plus 智能手机,为此,华为还专门在美国时代广场为其做广告。在小米因专利问题遭遇禁售之后,华为的微博也颇有意思,一再强调自己掌握了核心的科技和知识产权,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的强大的根本。华为似乎是在对小米,同时也是对其他同样没有核心技术,没有专利实力的国产厂商说,没有核心科技与知识产权,如何立足天下。  我努力研发,凭什么让你免费使用  小米自身缺乏专利,因而遭到禁售,这一点小米无话可说,因为他人努力研发的专利,凭什么让你免费使用?  核心的技术与专利是企业科研人员长期研究的结果,背后也有着庞大的研究经费在支撑。据了解,华为全球大约 15 万员工中有大约 45% 从事研发工作。华为 2013 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 307 亿元人民币,约合 51 亿美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 12.8%。无论华为是否盈利,每年的研发投入的比例都维持在不低于收入的 10% 的高位水平,这可不是普通企业所能够做到的。据悉,2004 年到 2013 年,华为累计用于研发的投入达到 1510 亿元人民币。  除了华为之外,中兴也在积极布局专利战场,2012 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 90 亿元人民币。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雷表示,华为与中兴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位居全球前列,每件专利的申请费在几万至几十万,两家公司每年仅专利的申请费就高达数亿元,更不用说研发成本了。  诺基亚手中也拥有大量专利,诺基亚持有 1 万个专利族、3 万件专利,此外诺基亚通讯网络业务部还拥有 3800 件专利。这些专利耗费了诺基亚过去 20 年的精力与 500 亿欧元的投入。  国产厂商是时候打造基础了  小米在印度遭禁这件事给小米也给其他国内厂商敲了一个警钟,是时候用心研发技术了,迫使厂商注重研发,否则未来别说国际市场,即使是国内市场也难以立足。  可目前国内厂商面临的问题在于,他们目前没有雄厚的底蕴,缺乏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庞大的研究经费,他们将如何能够克服这些问题潜心研究,这是摆在国产厂商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或许收购企业是获得专利最为便捷的方式之一,但与此同时,国内厂商们更需要招纳科研团队、舍得下血本做好研发才行,毕竟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Copyright 2016 (C) .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公安网监备案号
丨 粤ICP备号不惧华为小米 联想手机翻盘的胜算有几何?--百度百家
不惧华为小米 联想手机翻盘的胜算有几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令人唏嘘的是,一蹶不振的大佬联想手机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遗忘在历史的某个角落里。
&2015年,手机圈里热闹非凡发生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人们的目光或许都聚焦在华为如何快速崛起,小米如何一步一步的衰落,关注一场场犀利的撕逼与暗战,看罢一次次精彩的对攻和逆袭,令人唏嘘的是,一蹶不振的大佬联想手机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遗忘在历史的某个角落里。
最近,几个新闻时间,把这个似乎被遗忘了很久的国产品牌又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几日前,联想因被人传闻将放弃摩托罗拉品牌搅得手机圈满城风雨;近日,又因为一篇文章将华为与联想的手机业务的战略与业绩作对比引发舆论,联想CEO杨元庆在CES期间就此发表看法,认为业界仅以现在短期内定输赢还为时过早。可以说,如今联想手机业务与华为的销量和地位比较相差悬殊,但可以看出联想手机想要翻盘的信心并没被彻底击垮,那么,联想手机为何会走下坡路?危机重重的联想手机要翻盘又该何去何从呢?
公司理念落伍 技术创新需转变
联想集团与华为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2015年是联想30年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联想个人电脑业务首次突破6千万台,连续8个季度雄踞全球榜首。中国连续22个季度份额增长,超过排名后6位厂商份额总和。平板电脑销量1200万台。另外联想企业级业务也是高速增长,Think Server营业额实现50%增长,成为全球第三大x86服务器厂商。作为全球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其实,联想PC的做法是通过管理优化,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快、更好、成本做得更低。通过这种模式,联想在PC中最终成为市场的老大,在规模化和国际化方面表现突出。而华为公司则不然,华为属于技术派,一直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凭借技术上的领先、通过产品上的差异,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比如华为拥有自己的麒麟芯片,国内其他厂商都没有这个能力。
其次,从两者在研发经费上的明显差距颇能说明问题: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过去10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为1880亿元人民币(约合200亿美元),2014年研发投入约395亿~405亿元人民币,在销售收入中占比高达14.2%;而联想集团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仅为44.05亿美元,不及华为2014年一年的投入,仅2015财年研发占收入比达到2.6%,其余年份均低于1.9%。两相比较,高低立见。
可以说,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也就决定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联想大公司基因就是如此,而联想一直在强调用PC的错误打法在打造移动业务,导致手机业务缺乏创新也是联想逐渐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因此,联想要卷土重来,转变公司文化理念调整组织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产品战略失误 走精品化路线
不要以为国产手机喜欢撕逼就判断国产手机只拥有“会打价格战”的智商,国产手机也在进步,特别是从2014年以来,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让不少品牌开始走上精品化的路线。应对互联网手机的冲击,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互联网子品牌,一时间双品牌或者多品牌运作成为新常态。典型的如:华为+荣耀、酷派+ivvi+大神、联想+乐檬、中兴+努比亚、天语+Nibiru等。这其中,“华为+荣耀”双品牌运作最成功。
然而,在机海战略下取得不错成绩的联想手机,并没有打算在精品化路线上做转型,而是坚持一贯的机海战术。从黄金斗士,到乐檬,到神奇工场,从配置到外观,自成系列,联想可用的资源很多,但是没有形成合力。后来并入摩托罗拉移动业务,让联想的产品更加混乱。其实,联想希望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稳固市场地位,这条看似“捷径”之路,反而走的愈加艰难和曲折,重组之后的联想面临更加复杂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产品战略定位等挑战。
2015年年二季度,联想实现收入122亿美元,却生产了7.14亿美元的净亏损,成为联想6年来单季度首次出现的亏损。联想将此次亏损归于重组计划的实施,随后联想宣布取消联想手机品牌,彻底并入摩托罗拉,杨元庆甚至裁掉了刘军,换任陈旭东为联想移动总裁。陈旭东认为,未来,联想会走少机型、多精品的路线,另外还要努力恢复MOTO手机昔日的辉煌。2016年联想手机最多只有15款,接下来还要进一步缩减机型,现在要聚焦精品机型,发力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进一步提高手机销量的同时,手机利润也要得到保证。
发力海外市场 最大的本钱
联想作为兴起了中国的科技品牌,在收购IBM和摩托罗拉之后,企业重心明显已经开始由国内向海外转移。在进行企业整合之后,联想的企业战略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此之前,联想一直希望凭借收购摩托罗拉的研发实力,以及联想自身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抢占丰厚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但是由于惨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联想早期推出了过多产品线的原因,反而造成了联想在智能手机市场后期的增长乏力和亏损。相比之下,联想智能手机在海外市场则获得了空前成功,第二季度财报中国外市场销量增长了295%,共售出2470万部。
据IDC&发布2015&第三季度手机市场报告显示,三星成为印度市场的老大,占据了24%的市场份额,随后是印度手机厂商&Micromax占据16.7%,Intex占据10.8%。前五名中联想(包括摩托罗拉)是唯一的国产品牌,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排名第五的是4.7%的Lava。作为唯一进入前五的国产手机,联想印度市场份额在2015第二季度6.4%的基础上大幅增长到9.5%,成为印度第四大智能手机品牌,整体销售与去年同比增长72%。
另外,在北美和欧洲市场,联想的表现同样不俗不俗。此前联想在美国市场推出的高端机型Moto X Force,产品定价也与iPhone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凭借其极强的抗摔性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有资料显示,这款手机在美国的出货量接近百万台,产品依托于摩托罗拉的品牌形象优势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认可,也让一部分欧美国家大线条的消费者倾心不已。
此外,联想还将目光瞄向了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可以看出,联想手机依托联想PC业务上在海外市场的积累战绩不俗,这也将成为联想日后弥补国内销量下滑的重要砝码。
杨元庆认为,外界不能光看短期的结果,因为短期的结果有很多因素的影响,联想并购摩托罗拉和IBM服务器之后,还需要消化它,等完全消化好了,就能转化成能量,可以说,元气未伤的联想还存在一定的翻盘机会,但留给联想的时间并不多了!
阅读:579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2万
阅读:10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上个月耶伦终于加息,让市场预期了一年的政策终于落了地。但之后以...
醉月夜朦胧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华为、小米、魅族和锤子们正在联手剿杀中国代工厂--百度百家
华为、小米、魅族和锤子们正在联手剿杀中国代工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不靠硬件赚钱”的商业逻辑让整个手机产业链不能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无法实现互联网的开放和共赢理念,只是诠释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强人哲学,代工厂则一直是手机品牌霸凌的牺牲品!
过去一年中,在密集的手机发布会和媒体狂欢中,中国代工产业的危机再一次被放大了,在锤子科技为T2代工厂中天信垫款后,拿到工资的员工自发在朋友圈感恩罗永浩。其实对老罗来说,那不过是创业中的小小磨难,“谈不上血泪”,他“既不会哀鸣,也不会愤怒”,只会默默“准备下一次战斗”;而对那些在风雨飘摇的生产线上挣扎的普通员工来说,你掉坑里了,有人伸手施救,自然是美事,但也别忘了这坑是谁挖的。
国产手机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一部代工厂的血泪史。
在Iphone最高光的日子里,高仿的Android山寨机与Iphone合力在高低端市场完成了对Nokia的残酷剿杀,这个格局一直延伸到魅族和小米的出现。山寨机的死结是没有雄心壮志,只想低调赚快钱,既不想创造品牌,也不想在运营和服务上花时间,从未想过与苹果和三星直接PK,但魅族、小米等后来者们不但要消化山寨手机的客群,还要上攻苹果和三星的高端市场。
支撑这份野心的是3点判断:
1、想花一二千元买到四五千元产品是永恒的人性,而且为了证明自己是精明的发烧友或擅于捡漏的数码达人,尝鲜者会不自觉的成为品牌口碑的同盟军;
2、按照Inter创始人之一Gordon Moore所发现的定律,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每隔 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推而衍之,采用小批供货、拉长放量周期的策略有可能实现体验和利润的双赢,非要在前面加个定语的话,理论上吧;
3、被Iphone洗脑的中国代工厂接受了如下认知:
(1)苹果坐享手机产业链58.5%的利润天经地义,自己只拿1.8%是行业惯例;
(2)多么苛刻和反人类的工艺也要实现,因为那是乔老爷子的遗训—体验至上;
不过同质化竞争使国产手机最初赖以成功的招数—用最新最快的硬件+少量低价+压榨代工厂去PK苹果和三星的成熟生态—就越来越不灵了,唯一的办法是在营销和品牌形象上另开脑洞,而产业链上恰好有可以流血牺牲的尖兵。
中国代工产业的黄金十年已经结束,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倒闭的代工厂就有16家,而月国内上市的手机新机型只有1376款,同比下降29.5%,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劳动者平均工资年增9.1%,都让负担沉重的代工厂在竞争中饥不择食。
当然,在手机品牌easy come,easy go的混战中,代工厂也发展出三项核心技能:
1、选边站队的眼光,选择了某粗粮手机与选择了某碳酸饮料手机,境遇大是不同;
2、接受了厂商灌输的硬件不该赚钱的认知,期待成为生态体系的一员;
3、在纺缍型的出货量中,练就了撑到放量那一天的决心、耐心和信心。
禁得起这些磨难的代工厂,才谈得到从国产手机品牌拿到预付款维持生产线,也才有机会去拖欠原材料供应商的货款,但这还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功能机时代,代工厂被驯化成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者,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保证高效持续的产能,只要在Motorola和Nokia的王朝更替中不掉队就没有风险;
智能机时代,工艺被苹果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尽管代工厂面临着各种不平等条约,但苹果的高利润使他们仍能分到甜得发腻的一杯羹,蓝思科技的周群飞即是明证。
后苹果时代,国产手机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这是代工危机的伊始。
国产手机所挖的第一个坑是产能陷阱。
成功的国产手机都有高低搭配的产品线,但产能调派颇有玄机。小米初创时虽有雷军的人脉,也找不到成熟的代工厂,历时数月谈判才发单给名不见经传的南京英华达,IDH和ODM则在龙旗和闻泰之间反复折腾,彼时小米的工艺常遭诟病就不奇怪了。到小米2S之后,旗舰机型改由富士康出货,红米则仍被交给英华达,以作为忠诚的酬佣。英华达有如此好运,一方面是前Motorola代工厂的身分与小米团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方面是它已经被小米改造成一个工艺展示橱窗。但大部分中小代工厂没有这份好运,为了维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他们不得不低价承揽新晋手机品牌的业务,给了对方以苹果般的话语权。一旦后者黯然倒下,代工厂就要承担全部风险,即便是产能如期放量,也可能被富士康那样的巨无霸摘桃。
偶有反其道而行的手机品牌,倒霉的仍然是代工厂。罗永浩最初选定富士康为Smartisan T1代工是为了支撑远高于同侪的定位,不过富士康廊坊工厂的产能“符合逻辑”的让给了小米4,Smartisan T1只能转到亦庄工厂进行作坊化生产,这引发了后来让罗永浩个人形象受损的一系列危机,吸取教训的老罗这才选择了中天信,后者表面似乎是傲慢富士康的替代者和受益人,其实不过引出了另一个更深的陷阱。
工艺陷阱!
2014年中国手机出货量4.52亿部、同比大降21.9%,2015年的竞争则如周鸿祎所说已是血海,全年分别出货1亿和7000万部的华为、小米占据了大部分中低端手机市场,其他国产品牌不得不在性价比上大作文章,结果是对工艺的热诚压倒了出货量,任何对定价、公关和营销产生推动的工艺都会被无限放大,而且正向千元机蔓延。
炫工艺是对标苹果和三星的需要,在3000元以下区间,任何细微的工艺改进能让消费者埋单,对改善成本结构都有决定性意义,至于生产成本,无非是代工厂自行消化了。
所谓改进也不像粉丝理解的是将更多功能塞进手机,而是纠住一些细节极尽阐发之能事,这招发韧于小米,如今已是国产手机发布会的标配。此前的苹果无论如何压榨代工厂,无论对工艺的要求多么苛刻,代工厂至少还是赚钱的,这也是郭台铭屡屡为苹果站台的原因,但不按成本定价的国产手机更多是对消费者容易感知的工艺下功夫,以凸显差异化。
例如手机材质本来各有利弊,只因金属外壳由Iphone而贵,又被三星万年塑料的逆反心理放大,让国产手机觑出机会,引发了各种材质工艺的大比拼:你有竹制背板,我有航空钛金中框;你有双面玻璃,我有瓷裂纹后盖;你有铝合金,我有镁铝合金;你有阳极氧化,我有纳米注塑;你有奥氏体304钢,我有205锆石喷砂;你有太空水冷,我有T液浸泡;
当硬件参数拼无可拼的时候,形式大于内容的庸众审美就派上用场了,手机越做越薄,边框越来越窄,代工厂在一些没有实质意义的工序改良上疲于奔命。
华为和小米至少还有荣耀和红米这样产能爬坡的产品,“工艺像苹果,手感像奶茶”的口号背后,为之背书的是富士康和赫比分别投资12亿元和7亿元大规模更新设备。
真正被工艺玩死的是中小代工厂。
锤子手机以20万部的出货量去玩一体成型无断点金属中框和双面2.5D玻璃,配上充满个人烙印的实体键设计,玩的就是特立独行的产品美学,但那些衬托着工匠精神和情怀的小玩艺儿,对代工厂来说却散发着死亡的气息。
用老罗的话说,T2手机的工艺“极度复杂”,用PR稿的话说,“惊艳得让人想说脏话”,不必实际参观生产过程,就能看出这对代工厂是怎样的折磨。富士康当年可以不做解释的下放Smartisan T1,背锅侠中天信就没这份底气了。在时下的产业格局中,中小代工厂接单是找死,不接单是等死,死后还少不了一句盖棺论定的墓志铭:淘汰落后产能。
最坑的还有良品率!
历代Iphone对工艺的执念所造成的良品率问题确实带来过额外的光环,但那是高利润产品的专利,国产手机居然也染上这种富贵病,原因有二:
1、国产手机的工业设计和造工确实有提升,这是事实;
2、良品率妙在高低皆可正解,良品率低可以说不愿为产量牺牲品质,乔布斯的情怀跃然眼前;良品率高则说明生产工艺成熟稳定,左右逢源。
所以很多国产手机动辄“痛心”自曝良品率低就不奇怪了。
产能、工艺和良品率之所以引发中国代工厂的多米诺效应,是因为国产手机早就选定了生态建设、服务盈利的发展思路,不肯在硬件环节加入正常的品牌溢价,一边拼了命推动噱头式的工艺改进,一边又试着说服代工厂放弃本已不多的利润空间,“性价比”的理念让国产手机在苹果和三星的夹缝中获取了大量用户,这个过程拖得越久,国产品牌填充移动生态的成本就越低,最终,互联网特有的边际成本优势将让整个生态系统成为躺着赚钱的机器。
但在这条道路上高速前进的只有华为和小米,生态贫瘠、内容匮乏的二线品牌和代工厂则一直是“时日曷丧,与汝偕亡”的节奏,当魅族发现要以2500万部的出货量与华为和小米拼成本时,副总裁李楠终于喊出了“性价比危险”的口号,但为时已晚。
代工厂的角色则始终未变,一直是手机品牌霸凌的牺牲品!
“不靠硬件赚钱”的商业逻辑让整个手机产业链不能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无法体现互联网的开放和共赢,只是诠释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强人哲学。
长远来看,国产手机终归还是要真正的创新轨道:不要用那些无关痛点的伪创新和花里胡哨的新名词去忽悠消费者,不要用“硬件不该赚钱”的观点去盘剥代工厂,不要在发布会上侮辱乔布斯来树立品牌形象了,不要再用口惠而实不至的价格游戏自欺欺人。
企业的天职是盈利回馈社会,何必指责苹果的高利润?如果有一天,美国人愿意用比苹果还贵的价格去买一台中国手机,或许那才是值得铭记的胜利。
※※※ 分割线 ※※※
虫二:聊聊科技,谈谈历史。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欢迎分享。谢绝不具名的转载和摘编。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二说(chongershuo)。
阅读:16157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2万
阅读:10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上个月耶伦终于加息,让市场预期了一年的政策终于落了地。但之后以...
醉月夜朦胧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崛起秘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