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磅等于多少公斤公斤粮食可以供人吃几天

日期:。他目光锐利,在夜间出来活动,一窝猫头鹰在一个夏天吃掉1000多只田鼠。以每只田鼠一年糟蹋1公斤粮食计算,一年就可以从鼠口夺回粮食1000公斤左右。
啄木鸟,被称为&森林大夫&。它吃森林里的害虫,对树皮下的害虫,能拥又狭又长的喙去啄,它的舌头特别细长而且尖端有一组短钩,可以将藏在深处的害虫掏出来。
蜻蜓,是蚊蝇的天敌。蜻蜓在空中捕食蚊、蝇、虻、小型蛾类,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蝇类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叫水虿,水虿生活在水中,靠捕食纤毛虫、轮虫、线虫、孑孓等。一...一年就可以从鼠口夺回粮食1000公斤左右的相关内容日期:若月经规则,在停经40天左右尿检可呈阳性 时间:日 14:13&# 提问:guest 回答:郁凯明(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guest:我...日期:怀孕32周左右,突然胎死宫内,是什么原因 时间:日 14:39&# 提问:guest 回答:郁凯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教授、围产医学专家) guest:请问:我怀孕32周左右,突然胎死宫内。而在此之...日期:6个月左右,大多数小孩开始长乳牙 大多数小孩从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长乳牙了,但出牙时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个别出牙早的小孩在生后4个多月就已经出牙了,也有的小孩到9~10个月时仍未长出牙齿。这些差异受种族、性别等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气温、营养、疾病等环境因素的日期:左右分不清 一天夜里,妻子对阿凡提说:“阿凡提,快起来,家里来小偷了。你右边的壁橱上 有蜡烛,拿出来点上看一看。” 阿凡提仍躺在被窝里,喃喃自语道:“小偷也需要保命啊!甭管他,在这伸手不见 五指的黑夜里我怎能分得清哪边...日期:你为宝宝选择怎样的“粮食” 宝宝初生,喂养成了年轻爸爸妈妈的头等大事,在读者的来信来电中,我们发现,有些年轻妈妈并不了解母乳对宝宝的意义,本期特请上海第二医...日期:2岁左右的孩子心理有何特点? 将近2 岁的孩子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是器官协调、肌肉发展和对物品发生兴趣的敏感期,是改进动作、时间、空间概念加强的时期,是感觉精确化的敏感期。 这时的孩子属于多动、专横的年纪,这时...日期:1岁左右的小儿不爱吃东西怎么办? 一般来说,1岁以前的孩子有个特点,即“拼命吃拼命长”,只要进餐时刻一到,不等父母给他们戴上围嘴就靠上前去抓东西吃,有时不到进餐时候就饿得哭叫起来。可是,在1岁左右,孩子会改变...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您(@)目前可用积分:119215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灌水]美国年人均粮食消费超1000公斤,真的假的?
3667 次点击
11:37:24 发布在
《印度时报》网站近日报道说,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人均粮食(小麦、大米以及黑麦和大麦等所有粗粮)消费量大约是1046公斤。每个印度人每年吃大约178公斤粮食,也就是说美国人均粮食消费量是印度人的6倍。 =========这还是2007年的数据, 是不是真的? 现在多少了?如果中国人 人均1000公斤消费。&&需要14亿吨粮食。 5.9亿吨。中国人如果像美国一样消费粮食,是不可能是实现的。&&人有钱了,就要喝酒吃肉, 怎么办?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下岗老人]
[henanyanling]
[龙井之水]
[清风禅师]
[第n个爱猫人]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45:46 &&
可能是全年肉类折算成谷物粮食的数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34:15 &&
收入增加, 第一关注就是食。如果中国人和美国人一样收入, 中国人应该比美国人更大吃大喝。 如果美国1000公斤粮食是真的。 那么在中国1000公斤就可能不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38:03 &&
现在中国粮食产量接近6亿吨。 也就说按照美国那种大吃大喝。 只够6亿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47:30 &&
&&&&美国年人均粮食消费超1000公斤,真的假的?&&&&============ 既可以算是真的,也可算是假的。就看你如何理解。&&&&============ 假的理解:1000公斤,一天3公斤,会撑死的。所以是假。&&&&============ 真的解释;1000公斤不都是人吃的,而是动物吃的,动物吃粮食,人吃动物,所以人均消费粮食1000公斤。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9:33 &&
12:38:03&&的原帖:现在中国粮食产量接近6亿吨。 也就说按照美国那种大吃大喝。 只够6亿人。============== 中国的6亿吨粮食,与美国的没有可比性。因为美国将谷物算成粮食,而中国将谷物,豆类和薯类都算成粮食了。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3:04:35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04:32 &&
绝对假的。美国一年的粮食总产就3亿吨左右,人均才千把公斤。而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另人均粮食消费不仅包括直接吃、转化为肉食,更主要的,是转化为燃料。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11:00 &&
&&&&每个印度人每年吃大约178公斤粮食,也就是说美国人均粮食消费量是印度人的6倍。============ 这里需要澄清一下。许多毛左和爱国愤青故意拿印度每人平均100多公斤粮食,和中国的平均每人将近400公斤粮食来比较,而且更将之与毛泽东三年饥荒时代的人均将近200公斤的粮食来做比较,得出结论是,要么现在印度人饿肚子甚至大量饿死(以为粮食不够嘛),要么毛时代的三年饥荒不可能饿死大量的人。============ 其实,这些人偷换了概念。因为印度的粮食主要是指大米和小麦面粉,而中国的粮食是指谷物,大豆和薯类。差别大去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17:15 &&
&&&&印度的发展不如中国是事实,说印度人的生活水平大概相当于2-30年前的中国,也差不离。照理,一些中国人的心态应该平衡点了,可是偏偏还要发挥“田忌赛马”的特长,将中国的人均原粮产量和印度的人均谷物产量进行比较,将中国人均谷物占有量与印度的人均大米占有量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印度大饥荒了。&&&&其实印度肉类消费少,但谷物比中国少得不多,比如2008年,印度的大米人均供应量为70.92公斤,中国是76.8公斤;印度小麦人均60.2公斤,中国是67.44公斤。而印度牛奶和糖的人均供应量则数倍于中国。考虑到印度生育率高,12岁以下儿童比例倍于中国,所以印度想要发生饥荒,那是不可能的(注:中国将稻谷,小麦原粒,大豆,玉米,高粱,小米原粒,番薯马,马铃薯都折算成粮食)。&&&&======================================&&&&韩国人惊呼:中国人是田忌赛马的高手!&&&&中国媒体的“吹”术,不但长期迷惑了中国人,还骗倒了韩国人。&&&&不久前,在天涯上看到一个帖子《中国每年人均肉类消费量是韩国的1.5倍,是世界平均肉类消费的2.5倍》,说是韩国《朝鲜日报》的报道。我去看了看,原来韩国人也被中国的“吹”术给骗倒了,该作者相信了中国媒体上的中国人均消费60公斤肉/年的报道。&&&&其实,60公斤肉/年是人均总产量(也称人均年占有量,是连皮带骨头加脂肪的重量)与人均肉类的消费量的概念相去甚远。&&&&至于中国人均肉消费量是世界平均2.5倍,则更是赤裸裸的造假。因为它把中国人均猪肉的消费量除以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得出2.5这个数字,再将之偷换为“人均肉类消费量”,完全无视了这个世界上有十几亿人口因宗教原因不食猪肉的事实。&&&&下面来看看中国主流媒体是如何在人均占有量和人均消费量之间变戏法的。&&&&日新华网,刊登了一个新闻《中国人均肉类消费60年增长近13倍》,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潘耀国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比60年前增长近13倍。&&&&但正文给出的数据却是:“60年前中国人年肉类消费平均水平是4公斤,2008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上升到54.8公斤,人均肉类占有量增长12.7倍。”&&&&看到没有?“年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肉类占有量”放在一起做除法了。&&&&而根据潘耀国《中国人的肉类消费习惯60年中国人肉类“消费”增长了10倍》(消费一词是加了双引号的)一文:“1978年,中国农民的肉类消费平均水平是6公斤,城镇居民吃肉18公斤。如今(应该是2008年),中国农民肉类消费18公斤,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肉类购买32公斤,加上在外消费超过40公斤。北京市民年肉类消费平均水平是60公斤,20%的高收入人群肉类消费水平达到70公斤。”&&&&这段,信息相当丰富:&&&&(1),中国农民的肉类消费水平只相当于30年前的城镇人口之水平。那些嚷嚷农民自家养吃肉更多的人可以闭嘴了。&&&&(2),2008年中国的肉类实际消费水平低于人均27公斤(《中国经济》的数据是23.96公斤),远远低于韩国的37公斤的水平。只有皇城脚下的北京人均肉类消费才达到60公斤(那里的公款消费多),实实在在地超过了韩国人均水平。我想这也是一些网民认为人均60公斤,一天3两肉,并不算多的原因。&&&&(3),一边是人均27公斤的肉类消费量,一边是54.8公斤的人均肉类占有量。连傻子都知道一些中国媒体和爱国人士要在中间变戏法的原因了。&&&&根据《中国肉类消费形势展望》(发表于日的《中国经济》)一文,在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谷物粮食消费为77.6公斤,肉类为31.8公斤,鲜蛋为10.33公斤,水产品为14.2公斤,另鲜奶约18公斤,酸奶3.5公斤;而同期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谷物粮食消费为199.48公斤,肉类18.74公斤,蛋及制品4.72公斤,水产品5.36公斤,另奶及制品3.6公斤。(注1:粮食为原粮,而非仅指大米;注2:数据不包括在外用餐。另外提醒一下各位,这类数据少看媒体的宣传,多看专业文献,减少被骗机会)。&&&&2011年的时候,天涯有个主贴《中韩人均肉类消费比较》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60公斤,海鲜人均40公斤,蛋类人均35公斤,奶类28公斤,很欢乐。我当即发主帖问:是哪些中国人消费了120斤肉,80斤海鲜?一年多过去了,爱国愤青选择无视。&&&&而早在2007年10月,天涯上就有个主贴《我国人均肉消费60KG/人.年,全球排第八》,不但将中国大陆排在了香港,台湾和韩国前面,竟然还摆在了“食肉动物”加拿大和瑞士前面,并给出结论:“完全有理由说我们在保证营养的吃的方面的总消费水平上,已经丝毫不落后于发达国家”。&&&&&&其实,从肉类消费的质量上看,中国还处在低水平上。还是以白条肉,热气肉和初级加工肉为主,骨头杂碎舍不得扔的初级阶段。当然,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各种精深细致加工的分部位冷鲜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和熟肉制品消费比例会逐渐地上升,而且会开始讲究品牌。我知道,立马会有人反驳说,中国人就喜欢热气腾腾的案板肉。当然了,现在是喜欢啊,还是穷啊,等到20年后中国更发达了,你可看看是哪些人在喜欢?你现在就可以去看看,已经富裕了20年的家庭,谁还会去农贸市场的案板上买肉吃?到那个时候,属于中产阶级的你会说:“看着卖肉大叔大妈脏兮兮的手和飞舞的苍蝇,就觉得恶心”。(注:见潘耀国《中国人的肉类消费习惯60年中国人肉类“消费”增长了10倍》,消费一词是加了双引号的)。&&&&再从进出口的肉类质量上也可以看出韩国的肉类消费水准高于中国一筹。韩国进口的牛肉和猪肉,以冷鲜,分割肉为主,几乎不出口;中国进口则以杂碎和整片冷冻肉为主,出口则以分割肉和深加工肉为主。韩国已经开始向欧美看齐,将部位不好的肉,大骨头以及杂碎用作饲料或肥料;而中国则还是什么都卖,什么都吃,扔了可惜啊。&&&&我很理解一些中国人喜欢嘲笑韩国人的心理。韩国以前是中国的属国,被看成是蛮夷之地;中国呢,以前是天朝上国,现在呢,是制度更优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韩国偏偏就跑到了中国的前头去了,于是啊,心态难平啊。&&&&毫无疑问,这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普遍快速提高。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只能算是刚吃了几天饱饭而已,就向上嘲笑韩国,向下歧视印度了,根本就还没发,就迫不及待地展示暴发户心态了?&&&&印度的发展不如中国是事实,说印度人的生活水平大概相当于2-30年前的中国,也差不离。照理,一些中国人的心态应该平衡点了,可是偏偏还要发挥“田忌赛马”的特长,将中国的人均原粮产量和印度的人均谷物产量进行比较,将中国人均谷物占有量与印度的人均大米占有量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印度大饥荒了。&&&&其实印度肉类消费少,但谷物比中国少得不多,比如2008年,印度的大米人均供应量为70.92公斤,中国是76.8公斤;印度小麦人均60.2公斤,中国是67.44公斤。而印度牛奶和糖的人均供应量则数倍于中国。考虑到印度生育率高,12岁以下儿童比例倍于中国,所以印度想要发生饥荒,那是不可能的(注:中国将稻谷,小麦原粒,大豆,玉米,高粱,小米原粒,番薯马,铃薯都折算成粮食)。&&&&中国正在崛起,中国人的心态也应该跟着改变,不能再小鸡肚肠地“田忌赛马”了。&&&&附录:&&&&中韩农产品产量对比表(图一)&&&&中韩农产品出场价对比(图二)&&&&中韩食品供应量(一)(图三)&&&&中韩食品供应量(二)(图四)&&&&中韩食品供应量(三)(图五)&&&&作者:浏星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23:19 &&
流星雨来发个长贴吧,好久没见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35:52 &&
13:23:19&&的原帖:流星雨来发个长贴吧,好久没见了=========== 是啊,有时间的话,是想发长贴,是有关中国印度(美国)犯罪率对比的。
本版块主题总数:2693278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9248 / 昨日发帖:31973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灌水]美国年人均粮食消费超1000公斤,真的假的?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绿色在于行动 每周节约粮食1000公斤
时间: 14:54
同学们在对剩饭菜进行调查统计。
  原来每周要倒掉7250公斤粮食,而今该数字降到了6187.5公斤。西南四中“绿色在于行动”团队因在宣传低碳节能上的突出表现,获得了2010年“气候酷派”绿色校园行动华南赛区一等奖。
  西南四中“绿色在于行动”小组组长苏笑英说,她们研究小组观察到,学校浪费食物的情况比较严重,每餐饭后的剩饭菜都有几大桶。
  苏笑英说,调查期间每到午餐时间,小组成员便来到倒剩饭处统计数据。据统计,“这就意味着,校园内一个星期就浪费粮食7250公斤。”苏笑英说,等于每周浪费了2610公斤标准煤,增加了6815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在部分成员统计数据时,另一部分小组成员也在采访学生。他们了解到学生浪费粮食的主要原因:零食吃多了,肚子不饿;饭堂饭菜不好吃,不合胃口;饭菜过量,吃不完。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绿色在于行动”小组提出了减少浪费粮食的措施。小组在学校推出低碳、节能专题墙报,并组织举办手抄报比赛。
  11月26日,正是在“绿色在于行动小组”建议下,西南四中举行了“减少浪费粮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动员会。会上,该校校长、副校长、“绿色在于行动”小组的每位成员都登台演讲,倡导学生们减少粮食浪费。会后,1000多名学生在“我决心‘减少浪费粮食’,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做贡献”横幅上签名。
  此外,小组成员还改编出了歌曲《学生爱粮食》。“我听见粮食的声音,有种特别的感觉;让我不断想不敢再浪费你……”。苏笑英说,现在吃饭时,大家都相互鼓励,一定要吃完。
  在学校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绿色在于行动”又做了新的统计。统计显示,目前学生每周少倒掉1062.5公斤粮食。
  由于在宣传低碳节能上表现突出,12月12日,“绿色在于行动”小组在参加由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2010年“气候酷派”绿色校园行动时,获得了华南赛区一等奖和最佳科研奖,并将代表华南参加全国比赛。
  文/图本报见习记者冯强(责任编辑:杨彬起)十天内免登录
每日一投:你觉得几斤粮食能出一斤酒?
所谓“纯粮酿造”,你知道“纯粮酿造”需要多少粮食才能酿出一斤酒吗?
欢迎参与投票
你觉得几斤粮食能出一斤酒?
得看跟什么粮食有关。
起止时间: 至
答案请见:回顾:
本文来源:网易酒香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酒友约酒交友
你对特色酒感兴趣嘛?
只要有个性,就喜欢
喜欢符合自己爱好的特色酒
非主流酒,没感觉
什么样的特色酒更吸引你?
外形有创意的酒
酿造原料新奇
酿造过程有创意
您容易在哪些渠道接触到特色酒
您购买特色酒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家人朋友聚会袁隆平谈“超级稻”:亩产已破1000公斤
编辑:厦门餐饮网
& & 他一现身,就被众多粉丝层层包围。他走到哪儿,粉丝就跟到哪儿,拍照声响个不停。  昨天,河南农大校园里上演了疯狂“追星”的一幕,不过学生们追的“星”不是娱乐明星,而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昨天,84岁的袁隆平到河南农大作报告,明年他还将在河南首次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现场  一票难求 学生疯狂“追星”  昨天,河南农大能容纳13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  两侧过道里都站满了人,就连礼堂门口也围满了学生。  “袁隆平爷爷是小学课本上的名人,我们都想来看看他的真容。”现场一男生说。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的,因为礼堂容量有限,学生要凭票入场,一票难求。  “前几天,我接到飞信说袁隆平要来作报告,谁先回复谁先拿到票。” 农大学生翟德华说,他迅速回复,才幸运地抢到了报告会的票。  袁隆平院士一出现,礼堂顿时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少学生似乎不满足于远远地“观望”,报告结束时,他们守在礼堂出口期待与袁隆平近距离接触。  袁隆平一出现,就被热情的粉丝包围,与此同时,手机、相机、iPad等齐刷刷地对准了他,拍照声响个不停。  从礼堂出来,袁隆平走到哪儿,粉丝就跟到哪儿。  “学生们太热情了,就像‘追星’一样,我都快被挤成相片了。”一老师感叹。  消息  明年将在河南“收徒”  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河南的学子有福了。  昨天,报告会即将结束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大校长张改平宣布:“袁老明年将在河南农业大学招博士研究生,也招硕士研究生。有志于完成前辈们的愿望,实现河南人民杂交小麦梦的,行动吧,跟着袁先生。”  消息一出,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将是袁隆平第一次在河南招研究生。据张改平介绍,2015年第一次招生至少有3个名额,其中有1个博士、2个硕士。只要与袁隆平研究领域相关的专业都可以报考。  “如果报考的学生数量多,而且质量好,会酌情增加名额。”张改平说。  袁隆平说,计算机里种不出水稻,也种不出小麦,青年科技人员要不怕吃苦,走到实践中去。  关于“超级稻”  亩产已破1000公斤 第四期目标提前实现  很多人上小学时就知道了“袁隆平”这个名字。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稻的研究。  据袁隆平介绍,1996年,农业部立项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计划分三个时期。  第一期,从1996年到2000年,产量指标亩产700公斤;第二期,从2001年到2006年,产量指标亩产800公斤;第三期,从2006年到2015年,产量指标亩产900公斤。  去年,又加入一个时期—第四期,超级稻立项,产量指标亩产1000公斤。  “今年,我们提前实现了第四期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个指标。”袁隆平说,过了第四期,有人问他,超级稻还有没有止境,“我说,从理论上讲,水稻产量潜力还很巨大。”  袁隆平透露,他建议农业部和科技部立项第五期超级稻,指标按国际标准,每公顷16吨,计划到2020年以前实现,争取3年内取得突破。  杂交稻2012年在其他国家推广近7000万亩,平均单产每公顷2吨左右,如果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稻田种上杂交稻,每年可增产1500万吨稻谷,多养活4~5亿人。  袁隆平建议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我们的龙头种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于转基因  对待转基因食品 不能一概而论、谈“转”色变  有关转基因的问题,人们比较关注,也一直争论不休。对于转基因,袁隆平怎么看?袁隆平表示,关于转基因食品问题,他的看法是:“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  因为,基因多种多样,有些基因特别是抗病虫的基因,虫吃了要死,大家担心人吃了会不会有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有些“转基因”没毒,比如有种美国转基因大豆,转的是抗除草剂基因,这种大豆我们每年都在进口。不能一概而论,不要谈“转”色变。分子育种是发展方向,能取得很大成效。  对于袁隆平的回答,张改平进行了总结,“转基因分子育种应该搞,它和常规育种一样,是解决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的科学措施,问题是转基因要慎重,要合理地进行转基因。”  张改平表示,转基因要严格地进行把关,事实上,政府对转基因已经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  给河南粮食支招 希望研究杂交小麦  关于河南  “小麦与水稻的研究有许多相通之处,需要相互借鉴学习。”袁隆平是搞水稻的,他也关注小麦,他说河南是粮食大省,小麦平均亩产已超过400公斤,很不错。  “我建议,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可以研究杂交小麦,利用杂交小麦优势攻关。”袁隆平说,有些地方已在研究杂交小麦,有进展,但还没完全成功。  “我希望河南农大、河南农科院的研究人员集部门力量研究杂交小麦,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不过,难度很大。”袁隆平说,美国也在研究杂交小麦,中国取得的进展比美国大点,但也没完全成功。  张改平鼓励学生们,“作物育种专业的研究生们,解决小麦进一步高产超高产的途径是研究杂交小麦,希望有志者实现袁先生、实现中国人的杂交小麦梦。”原文链接:/6130586.shtml
(C),All Rights Reserved.厦门餐饮网版权所有 禁止非法复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0公斤黄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