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列举在信用分析中行业风险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号

应收账款未回收前,应重视哪些风险预警信号?-―上海频道-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应收账款未回收前,应重视哪些风险预警信号?
来源:东方网 选稿:袁松禄
  应收账款未回收之前,尤其是非正常展期内,企业应密切关注欠款方的变化,尤其要关注下面的一些风险预警信号:
  (1)管理方面的风险信号
  频繁的管理层变动、难以接触到管理层、无法寻找到联络人或关键人、对信函和电话拒绝回答、拒绝提供能够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资料、业务人员频繁跳槽、出现大幅裁员等。
  (2)财务方面的风险信号
  开户银行频繁变动、债务繁重且一直保持着高债务状况、资金周转出现困难、销售额大幅下降、销售额增长但利润却没有出现增长等。
  (3)企业运作方面的风险信号
  应诉次数增多、设备拍卖、频繁资产处理、以不合理的价格倾销、购买习惯或付款习惯发生较大变化、无正当理由退货、付款速度明显减慢、要求更长还款期限、不能够提前付款以享受优厚折扣、过度快速扩张等。
  风险预警是一种动态监控机制,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行业特征和实际管理资源情况,合理设计监控频率与应对策略。预警信号可在与客户的接触过程中获取,也可利用各种外部的渠道。定期的委托外部机构进行信用调查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上海频道推荐阅读银监会预警银行大客户信用风险_银行首页_央行法规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银监会预警银行大客户信用风险
  本报记者 孙铭
  7月21日,银监会发布的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继续保持了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双下降”的态势。2008年6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4万亿元,比年初减少259.2亿元;不良贷款率5.58%,比年初下降0.59个百分点。
  在落实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在持续改善;不过,随着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也在加大,大客户信用风险近期就出现了上升的苗头。
  记者了解到,日前,山东省一家食品明星企业资金链出现危机,某国有上市银行2亿多元的贷款可能全部形成不良。监管部门在对该行的现场检查中认为,对上市公司的盲目信任,使该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贷款调查、审查和检查制度,前期调查流于形式,发放贷款超越权限,贷后管理不到位,最终导致了银行巨额贷款出现损失。
  银监会在近期提醒商业银行,不能迷信大企业、上市公司的“光环”而放松信贷管理,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背负长期风险。银监会领导人称,近期爆发的此类案例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再一次敲响了警钟,不能重视担保形式而放松贷款审查。
  大客户贷款风险显现
  大客户一直是各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目标,国有大型企业是大型商业银行力保的客户,而地方大型企业则是地方性金融机构重点公关的对象。事实上,大客户确实是各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在给商业银行贡献越来越多的利润的同时,大客户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在逐年下降。
  然而,今年以来,大客户的情况有了值得关注的变化。据监管部门统计,今年5月份,19家银行共有2000多个大客户在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关联结构、核心主业情况、现金流波动情况、负债率情况等五个方面出现风险预警信号,比年初有所增加。预警客户贷款和授信余额均占全部大客户的10%以上。
  据统计,上述预警客户不良贷款余额占全部大客户的一半以上,平均不良贷款率9%,而19家银行的大客户平均不良率才2.4%,也就是说,预警客户的不良率高于大客户6.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大客户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总体趋于下降,但是,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共同降温、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调配和流转的余地大大减少,集团客户潜在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他认为,在市场趋冷、资金趋紧的形势下,前期存在短贷长用、财务杠杆率过高、过度担保、盲目扩张、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等问题的企业集团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些企业之间脆弱的债权债务链条极易断裂,危及银行贷款安全。
  例如,据记者了解,去年南京某冷冻有限公司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有3650万元的贷款,五级分类为次级,而该公司的母公司一共有7家企业,在同一家银行也有贷款。因此,很可能一家企业倒闭,连带整个集团在银行的贷款出现不良。但在贷款审批时,银行并没有按照集团客户来对这些企业统一管理,突然出现的连锁反应让银行有些意外。
  隐蔽的关联担保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我国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预警问题研究--《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预警问题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预警是商业银行授信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屏障,并且实际风险的发生都发生在贷后,因此贷后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在银行的经营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授信客户的信用风险随着时间和持续运营不断的发生变化,其信用风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贷后风险预警就要发挥重要的作用,贷后信用风险预警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前发现授信客户的风险点,贷后信用风险不但监控静态风险,其也要对动态风险进行监控,防止银行发生风险,以便于银行采取后续措施防止银行发生损失。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预警监测管理是贷后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贷后风险预警主要是对政策、行业、授信客户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以防授信客户发生风险。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贷后风险预警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也造成了授信客户发生风险不能及时发现,造成信贷资金的损失。其一,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贷后的信用风险管理上,一般只是通过行内的评级系统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监测,其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往往是授信客户出现了风险才能够发现,其提供的各种财务报表真实性比较差。没有相对长期的预警作用,在预警信号的识别、度量等方面没有先进的手段;其二,在贷后信用风险预警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客户经理承担了贷后信用风险的信息搜集,在商业银行中,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压力非常大,为了信贷业务往往会隐瞒很多真实的信息,这也使贷后的风险预警机制失灵。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并以广东某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市场调研、企业内部深度调研的方法,对其贷后风险预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贷后信用风险预警中的信用风险识别、度量等核心问题的研究及对现行制度进行研究,提出商业银行的贷后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性建议和技术性的建议。
通过研究表明,我国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成因是: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的组织结构缺陷等。本人通过文献法,试图通过建立风险识别、度量模型,来改进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预警管理的软肋。通过市场调研对国内外的银行贷后信用风险进行研究,提出经过验证的前沿理论应用到贷后信用风险管理中,并且通过现在的贷后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实现两个系统互相印证,提高贷后预警的准确度和提前量。通过对企业内部的深度调研,对企业内部的流程进行更改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F832.4【目录】:
摘要3-5Abstract5-7目录7-9第一章 导论9-13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3
一、 研究的背景9-10
二、 研究意义10-11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11-12
四、 研究内容12-13第二章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13-23 第一节 信用风险概念及成因分析13-15
一、 信用风险的概念13-14
二、 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14-15 第二节 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及相关文献综述15-23第三章 HX 银行的贷后信用风险预警现状及分析23-37 第一节 HX 银行概况23 第二节 HX 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现状23-33
一、 HX 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机构23-24
二、 HX 银行授信流程24-25
三、 HX 银行的贷后信用风险预警流程25-27
四、 HX 银行贷后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内容27-33 第三节 HX 银行贷后信用风险预警问题33-35 第四节 HX 银行贷后信用风险预警问题成因分析35-37第四章 HX 银行的贷后风险监测预警的改进37-52 第一节 组织结构及岗位变更37-42 第二节 建立定性与定量并行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42-47
一、 信用风险识别和度量模型的局限性42-43
二、 建立定性定量并行的信用风险识别度量体系43-45
三、 内部评级的改进45-47 第三节 、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47-48 第四节 、改进贷后信用风险预警制度和文化体系48-52
一、 塑造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48-49
二、 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员49-50
三、 建立风险报告和披露机制50
四、 建立风险管理后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50
五、 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激励效率50-52第五章 结论52-53参考文献53-55致谢5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懃;章科燕;;[J];北方经济;2008年03期
刘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方红光;[J];银行家;2004年11期
吴小平;;[J];科技和产业;2008年07期
马莉;[J];当代财经;2003年12期
张红莉;;[J];经营管理者;2008年13期
王雪梅;王春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03期
于立勇;[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王青;;[J];经济师;2009年02期
刘胜军;王琨;;[J];商业经济;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燕玲;[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孔庆洋,余妙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余明江;[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顾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齐胜理;丁元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朱敏;;[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张勇,王建稳,英英;[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刘毅;陈佳;吴润衡;;[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翟东升,袁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孟海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涛;;[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解强;;[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刘煜辉;;[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彭锦;董文;;[A];第七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陈国华;廖小莲;;[A];第八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曹志鹏;;[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小艳;孙爱军;;[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杨继光;刘海龙;;[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陈守东;马辉;才元;;[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兰花;[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赵珊珊;[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姜美华;[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陈旭光;[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张北阳;[D];吉林大学;2011年
胡威;[D];中南大学;2011年
王鹏;[D];中南大学;2010年
孙继伟;[D];复旦大学;2011年
秦全德;[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戴毓;[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希;[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闫万涛;[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尹澄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李海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曹思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周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丹丹;[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廉文武;[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李雪;[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志刚;[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范南;[J];金融论坛;2002年05期
朱子云;[J];金融论坛;2003年08期
胡跃飞;;[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12期
吴小平;;[J];科技和产业;2008年07期
马莉;[J];当代财经;2003年12期
刘小明;;[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6期
江木峰;[J];福建金融;2005年08期
冉赛光,冯晓光;[J];法学评论;2002年06期
曹远征;;[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艳琴;仝自力;;[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李爽;;[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袁梁;赵娜;;[J];理论界;2007年01期
王滨;;[J];现代商业;2010年08期
张龙清;;[J];西南金融;2008年11期
陈红艳;张琳;;[J];财会月刊;2008年09期
王薇;[J];生产力研究;2005年06期
杨丽敏;郗英;李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武剑;[J];上海金融;2003年10期
;[J];农村金融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川;王克;;[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张欣;张卫平;曹志鹏;;[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梁风波;;[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刁钦义;;[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研究部课题组;沈佩龙;;[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李丽;周宗放;赖娟;杨杰;张绍宗;肖磊;;[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郭周克;谢德瑜;杨建军;王天保;闫晓慧;张生温;李新潮;秦剑;;[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年
董聪;江见鲸;;[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课题组;王贵亚;;[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钱智;徐小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朝晖;[N];科技日报;2005年
周冠毅;[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卫雅丽;[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地税局
卢毅磊;[N];中国税务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宫莹;[N];中国会计报;2011年
杨勇;[N];抚州日报;2010年
李红梅;[N];国际商报;2002年
浙江省绍兴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洪彬;[N];中国医药报;2009年
林鲁伊 沈娣;[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至建;[N];中国贸易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年平;[D];重庆大学;2012年
杨智;[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滕焕钦;[D];山东大学;2011年
刘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冯显富;[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徐志春;[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李昊;[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王锋;[D];郑州大学;2006年
王箭;[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齐巍巍;[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新辉;[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王国栋;[D];河海大学;2004年
韩晶;[D];湖南大学;2005年
杨丽蓉;[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楼海涛;[D];浙江大学;2011年
尚虹;[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王皓白;[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冯雪;[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廖栩;[D];浙江大学;2006年
程春凯;[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风险预警机制.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风险预警模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监管模型,风险预警,预警模型,风险预警机制,医疗技术风险预警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4:51: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风预警信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