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帮个忙,请问在《科技传播》杂志上发表一篇4000字左右论文要花多少不收版面费的期刊??

医学杂志被曝一期出双刊以多收版面费
医学杂志被曝一期出双刊以多收版面费
“同一期杂志,一本上面有我的文章,另一本上面却没有。这感觉太奇幻了。”
华北某制药公司员工朱明杰(化名)的论文被刊发在了一本“鸳鸯期刊”上,单位领导不予承认,本有希望在今年9月评上职称的他不得不吃下“哑巴亏”。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朱明杰处获取了这两本名称、期号、封面和封底完全一样,但内容完全不同的“鸳鸯刊”,并对此展开了调查。
两本杂志刊载的内容完全不同
如果不是和朋友交流评职称发论文的话题,朱明杰恐怕还发现不了这本名为《医学信息》(中旬刊)的杂志出的竟是“鸳鸯刊”——他和朋友都在同一杂志的同一期上发表了论文,但两人拿到的样刊内容却截然不同。
今年6月,想在9月评上职称的朱明杰通过互联网相中了《医学信息》(中旬刊)。
“之前听同事提起过这本杂志,网上转载也挺多,感觉比较权威。”朱明杰说。
选中杂志后,朱明杰将论文发到了网站上公布的编辑部邮箱。3天后,他便接到了“可以刊发”的回复,另有一位编辑通过电话通知他“需要交纳600元”。
按照编辑部要求,“我在6月中旬将钱汇到了该编辑部。7月底,杂志就寄到了我手里。” 朱明杰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朱明杰的论文发表在《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第7期上。但让朱明杰没想到的是,“今年8月我去湖北,看到朋友处有一本同一期的《医学信息》(中旬刊),可是翻来找去,始终没找到我的那篇论文。”
8月中旬从湖北回到单位后,朱明杰将刊有自己论文的那一期《医学信息》(中旬刊)提交给了人事部门,与他一同提交杂志的还有另一位同事。
令朱明杰诧异的事情又发生了,“虽然我和同事都是在同一期《医学信息》(中旬刊)上发表的论文,可是我手里这本上面没有他的论文,他手中的那本上面没有我的论文。”
中国青年报记者仔细对比了朱明杰与其同事提供的两本杂志后发现,尽管这两本杂志的封面和扉页都标明了是2011年第7期的《医学信息》(中旬刊),且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的印刷完全一样,但是,
两本杂志刊载的内容完全不同。
此外,两本杂志的页码编排也不一样。其中,刊登朱明杰论文杂志的起止页码分别是“2865”和“3194”,而刊登朱明杰同事论文的杂志的起止页码则为“3195”至“3520”。
“说这两本杂志没关系吧,但页码还是接着的,跟两口子一样还成双成对。”朱明杰说, “简直就是一对‘鸳鸯刊’。”
记者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机构查询系统查询得知,《医学信息》的主管主办单位均为“陕西省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杂志上除注明本社固定的采编人员,还有21位医疗领域专家担当特约编委。
编辑部称:两个版本都是正规的
在发现《医学信息》(中旬刊)存在“鸳鸯刊”的现象后,朱明杰拨打了杂志上公布的联系电话求证。一名女性编辑告诉他,他收到的那一本样刊是“正规的”。
“她告诉我,‘我们是正规期刊,就是两个版本,都可以用来评职称。’”朱明杰对记者说。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医学信息》(中旬刊)北京编辑部,询问关于“鸳鸯刊”的现象。
“我们现在是两个版本,但都是正规的,都能在知网查询到。”一位郭姓编辑告诉记者。
当记者询问为何同一期要出两个版本时,郭编辑表示:“考虑到你们需要发论文,如果我们出的少,你们根本就排不上,如果一期出一本,就要排到明年了。”
虽然编辑部是想“成人之美”,但《医学信息》(中旬刊)的“分身有术”却让朱明杰面临尴尬——由于单位领导无法辨别两本杂志的真伪,已经对他们下达了“最后通牒”:“弄清真伪后再向单位递交”。
“领导也不知道谁的杂志才是真的。”朱明杰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防止同单位的作者因发表在同一期杂志的不同版本上而“撞车”,《医学信息》(中旬刊)的编辑们已经想了一些办法。
“我们当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组稿时都错开了,两本之间没有相同单位的。”郭编辑告诉记者,“本来想在每一本上面都写上什么什么版,但是怕被理解成是增刊就没写。”
他还表示,《医学信息》(中旬刊)不但有样书寄给作者,而且在知网、龙源、维普、万方等期刊电子数据库上“都能查到”。
在国图查不到其近期刊物
在朱明杰提供给记者的两本《医学信息》(中旬刊)上,都标明该杂志已被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收录,并在封三附上了其中3家的“收录证书”。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中国知网的电子数据库上查到了《医学信息》(中旬刊)的相关信息和近年所收录的文章目录。印刷版的2011年第7期《医学信息》(中旬刊)“鸳鸯刊”中刊载的近800篇论文在知网的数据库中都能被检索到。
然而,记者在国家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却没能找到《医学信息》(中旬刊)的实体刊物。
国家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在见到记者提供的这两本2011年第7期《医学信息》(中旬刊)的“鸳鸯刊”后,也表示了惊讶,“还能这样出刊的?”
她随即带记者前去查找这本杂志,但在对应的书架上,只找到了《医学信息》的上旬刊和下旬刊。并且,只有上旬刊有今年的现刊,下旬刊只有2010年的过刊。
在与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的工作人员联系后,记者得知,《医学信息》杂志社今年只向国家图书馆提供了其上旬刊。
“我们多次向杂志社催缴,但一直没催上来。”
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工作人员陈国英告诉记者,原则上所有具有ISSN号和国内刊号的期刊均会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一般来说,每一期杂志要寄送5套,其中两套留存在位于国家图书馆地下一层的库房里,其余的放到开架阅览的期刊阅览室。
“但有些刊物他们(指杂志社——记者注)不向我们主动寄送,或者只寄送一部分,读者就没有办法在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有时有读者来询问,为什么在网上能查到被收录了,但在书架上找不到。对此我们也没有办法。”陈国英说。
陈国英也是第一次见到朱明杰提供的《医学信息》(中旬刊)的实体刊物。在库房里,工作人员也只找到了两本2010年3月的《医学信息》(中旬刊),封面的期号是“2010
“这可能是催缴时的意外收获。”陈国英说,“要不是你们找来,我们也发现不了。”
以刊发论文为主,最少的篇幅不足500字
记者了解到,《医学信息》杂志是从2009年4月起正式变更为旬刊的。虽然使用的是同一个ISSN号和国内刊号,但《医学信息》的上、中、下旬的杂志在外观上相差甚远。
《医学信息》(上旬刊)的封面底色是白色,有大幅插图,刊名用浅紫红色印刷;《医学信息》(中旬刊)的封面底色也是白色,但没有插图,刊名用深蓝色印刷;而《医学信息》(下旬刊)的封面底色是红色,刊名用深红色印刷。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与朱明杰提供的那两本《医学信息》(中旬刊)的“鸳鸯刊”相比,《医学信息》(上旬刊)的“分身术”似乎更为明显。
记者仔细翻阅了存放在库房书架上的所有近两年的《医学信息》(上旬刊)后发现,原本应该在每月上旬出版一期的《医学信息》(上旬刊)也被分为两个版本。两个版本的《医学信息》(上旬刊)的封面基本相同,采编人员也是同一批人;但如果不细心对照,很难看出在两个版本的杂志封面右上角的标注存在区别:一版标注为“内科·管理”,另一版标注为“外科·药技”。
无论是上旬刊、中旬刊还是下旬刊,《医学信息》杂志刊登的内容主要是各地医护工作者的论文。除个别文章外,近两年《医学信息》杂志收录的大多数论文一般是“一页一文”,有的页码上刊登了两篇论文——篇幅最短的不到500字。
记者在《医学信息》杂志的一份“稿约”中看到,编辑部对来稿的要求为,“研究论著稿件一般约5000字”,但在记者翻阅的多期杂志中,字数在5000字以上的稿件几乎没有。
“我刊登在《医学信息》(中旬刊)的论文占了1个页码,大概2000多字。”朱明杰告诉记者。
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了刊发朱明杰论文的那一本《医学信息》(中旬刊),这一本杂志只有330页,但刊登了386篇论文。
此外,合署两三位作者名字的论文经常可见,多的甚至有7位合署者。记者还发现,东北某医科大学的3位学生在同一期杂志发表了两篇文章,两篇文章前后相邻,只不过作者排名顺序做了变化。
一期“鸳鸯刊”版面费约可达40多万元
记者以投稿者的身份向一位负责为《医学信息》杂志组稿的论文代理询问,是否可以在同一期发表两篇文章。
“只要论文是原创,通过审核就可以同时刊发。”对方回答。没等记者问下一个问题,对方便回复称:“2500字符内600元,5000字符是1200元,你自己挑。”
依照《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第7期的目录,记者联系到了几位论文作者,他们都表示自己是交了钱之后才发表论文的。
“论文收费和看病送红包一个道理,只有收了费才感觉论文发表有把握。”
“我们需要发论文评职称,杂志社需要挣钱营生,各求所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记者采访到的几位作者都认为杂志收费发论文的现象不足为奇。
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华北某县人民医院作者赵国强(化名),询问论文发表经过。“文章是我代王丽敏(化名)写的,我只是给同事帮个忙,王丽敏交了多少钱我也不清楚,但肯定是交钱了。”赵国强告诉记者。
“一个版面800元,我交了800元发了一篇论文。”西南某市级医院的李虹(化名)说,与她一同署名的还有另外四位同事。“我今年要评副主任护士,虽然署了5个作者,但钱是我一个人交的,因为我是第一作者。”李虹告诉记者。
今年8月在《医学信息》(中旬刊)发表过一篇论文的内蒙古某医院的陈大建(化名)告诉记者,“9月我还有一篇,交了两个800元。第一次交钱心里没底。但是没上当,交钱就给登,刊物也寄来了。”
记者粗略计算,刊登朱明杰论文的那一期《医学信息》(中旬刊),如果每篇论文收费按600元计,一期刊登380篇,出“鸳鸯刊”的话,纯版面费收入便可达40多万元。
本报北京10月9日电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查看话题
食品工业版面费好贵呀
学生写了篇综述,投到食品工业了,刚刚通知说录用了,但是版面费好贵呀,4页半,要1800元。有没有最近投过该杂志的,是不是就是这么贵呀?呵呵 我觉得是不是骗人的
:arm::arm: 国内期刊貌似1800不算很贵,但有虫友说这个期刊的档次不高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4410185 :hand::hand::hand::hand::hand: 国内核心就是这个价的,这种期刊也就是凑数用用的,没多少价值的。 国内的核心都差不多这个价格的! 这期刊的确不高,在我们学校算二级,对老师一点用都没有,学生毕业最低条件。 4页半,要1800元。但是的确不算贵! 食品科学也是1800 9月份投食品工业科技的综述,也是这么多版面费,还有100审稿费,贵 怎么会这么贵啊,一般EI中文的才2000,这个有点贵哦,1200左右还可以接受哦 请问您投食品工业的投稿信箱是那个呢,我看您以前发的帖子说你投的是假的,是不是呀,麻烦您了。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178381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这里的信息对你很有用
杭州人温馨的网上家园
就是爱八卦,爱吐槽~
这里有你不知道的事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论文为何成垃圾?学术期刊“卖版面”问题调查
  制图陈骁
  一期学术期刊&版面费&收入约25万元,4000字的学术论文需缴纳至少2000元&&记者近期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术类期刊通过&卖版面&获取经济利益,导致劣质论文越来越多。
  学术期刊为何成为商业交易的&沃土&?劣质论文对学术水平的负面影响有多大?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进行了追踪调查。
  学术期刊版面&明码标价&
  小梁是广东某重点医科大学的研三学生,眼看着还有半年就要毕业,她一方面要找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为发论文而忙于做实验。记者在招聘会上见到她时,虽然化着淡妆,但仍难掩满脸疲惫。&很后悔读研,没日没夜地做实验,还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论文更是没有着落,明年都不知怎么毕业。&小梁抱怨道。
  小梁的遭遇是不少大学研究生都面临的困境,拿硕士学位、评奖学金都与发论文挂钩,&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术期刊趁机推出了收钱发文章的业务,为发一篇文章花个几百至数千元都属正常,而文章的质量却难以保障。不少知名学者都曾公开批评,中国的学术界充斥着垃圾论文。
  记者日前在陕西、河南、湖北等地采访时发现,部分学术类期刊按照版面数量收取作者费用问题比较突出。
  &一个版2300字,收取1000元,论文要求至少2个版。&《新闻爱好者》编辑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期刊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目前是半月刊。
  &此前是新闻学核心期刊,今年没有评上核心类期刊,但是封面上依旧写&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这位工作人员说。
  记者问:&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就像评劳模,哪能年年都评得上。&
  同样,由陕西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类核心期刊《新闻知识》也收取高额&版面费&。编辑部工作人员说,论文字数不同,版面费金额不同,一般在元之间。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又不损害&正刊&的权威性,部分学术类期刊采用&一号多刊&和&增刊&的方式收费。
  由湖北省教育报刊社主办出版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为旬刊,一个刊号每月出版6本期刊,其中三本期刊以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刊名义出版。
  记者注意到,以会刊名义出版的期刊每期发表100多篇论文,内容五花八门。以2012年5月中旬期刊为例,该刊收录了127篇论文,涉及企业员工幸福感研究、从离婚案审理看和谐社会构建、爱情本体研究、共产党员幸福观研究等。
  该期刊编辑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篇论文的版面费为元不等。记者算了一笔账,127篇论文以每篇2000元的版面费计算,一期&版面费&收入25万元左右,每月三本增刊150多万元。
  这种现象在《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编张应强看来已是见怪不怪。他说,许多核心期刊争相出版&增刊&与&会刊&,大多数是缩小字号,增加厚度,有的页码增加了一倍或几倍,目的就是谋求经济利益。
  院士怒斥85%的SCI国内论文是垃圾
  今年8月,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授、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许跃生曾在广州论坛专家集体访谈会上,痛批国内学术界&唯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世界著名的一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论英雄&,认为其&毒害&了国内许多发文量不够的优秀教师。
  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钟世镇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神桥&的新闻发布会上,&隔空&声援许跃生,称我国发表在SCI上的论文,有用的不到15%,大批都是垃圾论文。
  在此之前,许跃生曾在广州论坛专家集体访谈会上吐槽:&现在的大学老师没有两三篇SCI,没有达到一定的影响因子,想评职称是没门的。我们太过于看重国外这种评价体系了,太在乎一个老师SCI论文的数量。SCI在中国已演变成一个(学术)毒瘤!&许跃生指出,如果这种评价体系不改变,大学老师等就不敢到企业做发明,就会遏制企业的创新发展。
  钟世镇院士对SCI问题也提出批评。钟世镇表示,现在不断强调转化医学,是因为发现科技界最近几年有点&崇洋媚外&,评价科研结果一定用SCI,要在SCI中发表论文才算数,在中国发表的不算。
  &实际上,我们用SCI对外交流是对的,我们要跟国际接轨,但过多的就不对了。我们目前在SCI上的论文,在全世界中已经是排行第二了,仅次于美国,总数相差不远。&
  &但是,我们发表在SCI上有用的论文却寥寥无几,15%都不够,另外85%都是垃圾论文&&就是发表一篇论文,有点创新,讲了自己的观点,然后有了个试验数据,那就说是创新了。&
  钟世镇说,我们大声疾呼要搞转化医学,就是希望任何的学术研究都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论文评职称的&应急工具&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0年就发布《关于禁止收费约稿编印图书和期刊的通知》,要求任何出版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手段向供稿个人和单位收取任何费用。然而在现实中,&卖版面&问题愈演愈烈。学界认为,这类现象造成了学术期刊的质量明显下滑。
  一些大学教授反映,拼凑、拆分、整合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不如以前,导致一些期刊学术水准持续下降。
  &重复投稿、模仿、抄袭的问题比较严重,部分学术论文经不起时间检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陈敦贤说。
  陈敦贤指出,大学学报本是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但一些学报成了老师学生发表应急论文的工具。
  &大部分是为本校教师发表论文提供便利,学术价值不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商研究》常务副主编刘普生认为,一些大学学报发行数量不到100份,主要对象是相关院校的图书馆。
  记者注意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增刊发表论文122篇,九成多是本校教师的论文。
  一位知名教授说,一些高校教师评职称时,拿来的核心期刊大多是学术含金量低的&增刊&或&会刊&,对学术水平提高没有好处,还助长了不良学风。
  知名打假人士方舟子对记者说,科研经费用来缴纳学术期刊&版面费&的现象很多见。一些质量水平不高的科研项目,一半以上的科研经费用来发表论文,学术造假问题比较突出。
  科研导向和管理体制
  如何改革?
  &问题主要出现在国家的科研导向和管理体制上。&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名大学教授认为,目前在各种考评和验收中,论文是一个很重要甚至是不可缺少的指标。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卢毅刚说,每年全国需要发表约480万篇论文,正式学术期刊仅能发表140万篇左右,因而学术期刊的版面供不应求。
  事实上,对发表论文有需求的不仅是科研人员,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也需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李伟是兰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读研究生。他说,省级期刊1500元以上,核心类期刊高达3000多元。
  对于目前期刊界存在的这一现象,改革杂志社的总编辑王佳宁称,在国外期刊发文章收钱是普遍现象,但是国外的期刊不是将这笔钱作为营业收入,而是用于文章的审稿。他介绍说,国外期刊的审稿周期比较长,有的甚至长达一年左右,一篇论文由好几个专家评审,期刊收取的费用是用于审稿和联络。&而国内一些学术期刊为了满足高校评职称、拿学位的需求,开始收取版面费,却缺乏相关评估机制。&
  而一些学术期刊论文质量低、订户下降等问题比较突出。
  张应强说:&一些期刊不顾学术文章质量下降,给钱就发,致使科学交流失去权威性,部分领域的学术讨论陷入僵局。&
  王佳宁指出,对于硕士学历以下(含硕士)的学生,发论文不应该作为硬性要求,可以把发论文作为一种激励。比如优先参加奖项评定、出国、硕博连读等,不能因没有发表文章而限制毕业。但同时,还要设置其他的激励形式,例如成绩优异等,也可享受相关奖励。
  卢毅刚指出,一篇论文、一项成果乃至一个学生的学术品质,最有发言权的是专家学者,应该把评判标准和权利交还给他们,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
  &将公益基金引入不同科学领域,使学术期刊能够从容地运营和生存。&陈敦贤认为,我国学术期刊大多为基础学科,承载着成果交流的重大任务,有必要将公益基金引入这些领域,以促进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据每日商报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span style="font-size:12 color:#-04-11
 “这个防感驱蚊一号,是浙江省中医院国家级名中医宋康的处方,从甲流那会儿开始,做了很多年了,下沙很多人年年认准了来买。”中药房......
<span style="font-size:12 color:#-04-11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多为明初从福建迁来,畲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span style="font-size:12 color:#-03-20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道出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眼看着周末又要到了,如果你还纠结于去哪里踏青,不妨去城西......
<span style="font-size:12 color:#-03-20
季的天空,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前天还是阳光明媚,昨天却是春雷阵阵。隆隆的雷声炸响,让好多人惊叹,说这是今年第一声春雷。的......
<span style="font-size:12 color:#-03-19
杭州市气象台在官方微博上,曾提到一个“春日黄金模式”,还特别提到“该模式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为求之不得”。它说,完美的春天要......
<span style="font-size:12 color:#-03-19
杭州是“中国茶都”,每年都会举办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今年博览会将在3月29日开幕,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我先去打探了一下。
 本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年记者 版面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