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上有什麼专业的录影App可以在拍摄的时候手动对焦, 类似单眼手动变焦镜头头那样, 最好有拉杆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看到这些图片,第一感觉就是一股淘宝风,哈哈&br&所以上淘宝淘了一些图来做实例&br&其实不太喜欢这里面的某些元素,比如阿宝色的嘴唇……&br&不过整体还算偏清新型的&br&&br&&br&&img src=&/5a1afcef919affc74ecede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5a1afcef919affc74ecede_r.jpg&&&br&&br&&br&&img src=&/43e661600bfc3caeaeb42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43e661600bfc3caeaeb42_r.jpg&&&br&&br&&img src=&/f8ad8b0993c9ade2bdb35ad48a896500_b.jp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3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br&&br&&br&大概步骤:&br&一:稍微降低一下饱和度,用曲线提高一下高光的亮度。&br&二:填充图层 R215
B152,模式改为变亮,不透明度改为25%,当然具体数值你可以调整&br&三:盖印图层,再进行一些微调,比如拉暖色渐变,调亮度,对比度&br&四:最后根据情况提高一些自然饱和度。&br&&br&&br&至于嘴唇的颜色,如果你色感好,或者懂一些色理知识,可以根据色彩变化原理来调&br&如果没有的话&br&直接新建一个图层,以嘴唇为选区,羽化,然后填充颜色R 247 G152
B130&br&然后把模式改为亮光,调整不透明度至60左右&br&&br&&br&&br&至于你说的不通透,是因为原图以白色背景为主,即使你提高亮度或蒙了一个图层,看起来对原图影响不大。不过你对比看下,也知道原图是“不通透”的。&br&另外,你可以用蒙版,顺着光线拉一下,制造自然一点儿的过渡,不让整幅图都变亮。&br&&br&&br&&img src=&/27fcae75dccc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27fcae75dccc_r.jpg&&&br&&br&&br&&br&&br&&br&室内部分:&br&&br&其实二者大同小异。&br&给你看一张图:&br&&img src=&/5238adf46e8a2fafd32c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238adf46e8a2fafd32c_r.jpg&&&br&我再给右边这幅加图层:R 236 G193 B151
不透明度:20%&br&&img src=&/81eb9ebdbb745bc70a15c_b.jpg& data-rawwidth=&327& data-rawheight=&2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7&&&br&&br&效果如图:&br&&br&&img src=&/d50aae97a48e9ab883fdd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d50aae97a48e9ab883fdd_r.jpg&&&br&&br&OK,相信你已经看到效果了。&br&&br&所以,大同小异。&br&&br&&br&其实,判断所谓的有没有一层,纯粹的相信眼睛是不可靠的。&br&像我之前放的这张图:&br&&img src=&/43e661600bfc3caeaeb42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43e661600bfc3caeaeb42_r.jpg&&&br&&br&无论你如何处理,都不能处理掉一层,因为它本来就没有一层。&br&&br&&br&至于判断方法,后续有时间我会专门讲解一下。
谢邀。看到这些图片,第一感觉就是一股淘宝风,哈哈所以上淘宝淘了一些图来做实例其实不太喜欢这里面的某些元素,比如阿宝色的嘴唇……不过整体还算偏清新型的大概步骤:一:稍微降低一下饱和度,用曲线提高一下高光的亮度。二:填充图层 R215 G178 B152,…
&b&新西兰!!!&/b&&br&&b&巴掌大一点地方,转一大圈也用不了多久,要山有山,要湖有湖,要海有海,要冰川有冰川~&/b&&br&&b&可以泡温泉,可以滑雪,可以高空跳伞,可以冲浪!&br&&/b&7,8月是南半球冬天,新西兰旅游淡季,温度在11~16度,相对还算适宜。&br&新西兰有几个国家公园,风景都非常赞,很适合背包徒步。其中东加里罗国家公园(Tongariro National Park)是电影魔戒末日火山的取景地!国家公园里还有专门的徒步通道。&br&还有蒂瓦希普纳姆世界遗产保护区,有许多冰川活动的遗迹,还有许多来自冈瓦纳古陆的植物们。&b&有观光飞行,也有徒步通道&/b&,非常适合自己去玩儿。&br&&br&&b&签证信息:(某豆瓣网友分享的)&/b&&br&1.到新西兰移民局网站&a href=&http://www.immigration.govt.nz/migrant/general/formsandfees/formsandguides/visit.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sit forms&i class=&icon-external&&&/i&&/a&下载这两个表格填写,填写时使用英文,大写。 &br&INZ1017 visitor visa for a temporary stay in NZ和INZ1027 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 form &br&2.照片(护照照片大小)两张,多了不要。贴在INZ1017第一面的两个空白处就ok了。记得在背后写上名字。 &br&3.资产证明: 提供下父母或自己名下的房产车产证明。 银行存款证明,10万左右。这个到银行开就ok了,免费的,还是中英文对照。 &br&4.亲属关系证明: (如果提供的资产证明是父母名下的资产,提供下亲属关系证明可以证明申请人和父母/财产之间的关系........) 找公证处办,父母不随行需要提供父母双方同意的公证文件。提供中英文版本各一份。 &br&5.学生证明: 请提供学校准假证明信,需使用学校正规抬头纸打印的英文信一份,内容包括:学校名称、学生所在系或班级、旅行时间、系领导或校长的签字以及电话、联系地址,并需注明担保申请人按期回国后继续学业,也可以提供的中英文对照的在读证明。&br&6.旅行计划: &br&7.户口本,身份证,护照复印件。无需翻译。基本上签证官都是中国人,看得懂。但是这个还是要看看具体要求,香港办好像就要英文的。 &br&&br&8.银行汇款,一般是中国银行。手续费要付清。签证费+服务递送费+快递寄回费大约1000+。把银行汇款凭证扫描一份,复印一份。 &br&9.再去邮局,EMS,将复印的汇款凭证和其它签证材料一起邮寄。 将邮寄单扫描。 &br&10.将扫描的邮寄单和汇款凭证给你所属的签证申请中心email过去。 &br&11.等签证官给你打电话。。。等签证吧。 &br&整个流程还挺快的,从寄材料到收到签证大约10天左右。 &br&&br&&b&机票:&/b&七八月是淡季,北京到奥克兰往返打折机票6000+&br&&br&上图,图片都来自谷歌~&br&魔戒中的末日火山:&br&&img src=&/ab3fe995ba7f_b.jpg& data-rawwidth=&442&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2& data-original=&/ab3fe995ba7f_r.jpg&&&br&&img src=&/901a4f2c5a56c9dc80ee26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901a4f2c5a56c9dc80ee26_r.jpg&&&img src=&/304f07df719bc12e0b0eccced9217867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304f07df719bc12e0b0eccced9217867_r.jpg&&&img src=&/bc4d14d82de3f69d821cd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bc4d14d82de3f69d821cd_r.jpg&&&br&&img src=&/f749c8c35ecca1f33fbb575fdaf212ed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f749c8c35ecca1f33fbb575fdaf212ed_r.jpg&&&img src=&/164bf76fc20a148faa86a1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164bf76fc20a148faa86a1_r.jpg&&&img src=&/50a47faef68034cfe8462b_b.jpg& data-rawwidth=&990& data-rawheight=&7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50a47faef68034cfe8462b_r.jpg&&&b&最关键的是,南半球的星空很值得一看啊!北半球的穷人做梦都想看看麦哲伦星云长啥样!题主可以自己露营或租车去野外或住在如图的小屋看一晚上的星星!&/b&&br&&img src=&/985eabe4fb65b6cc870e54afd84bbdc7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985eabe4fb65b6cc870e54afd84bbdc7_r.jpg&&蚂蜂窝上两位姑娘游记中的图:&br&&a href=&/i/299551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4新西兰之旅(完结)&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9fb4e79e8c43eef7d21891c3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9fb4e79e8c43eef7d21891c3_r.jpg&&&a href=&/i/300231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长白云下的深秋--NewZealand&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c50ab9b842dc35ff0a168e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c50ab9b842dc35ff0a168e_r.jpg&&
新西兰!!!巴掌大一点地方,转一大圈也用不了多久,要山有山,要湖有湖,要海有海,要冰川有冰川~可以泡温泉,可以滑雪,可以高空跳伞,可以冲浪!7,8月是南半球冬天,新西兰旅游淡季,温度在11~16度,相对还算适宜。新西兰有几个国家公园,风景都非常赞…
光绘,好难的。&br&(偶然发现被网媒转载了挺多,更新一下吧。更新。更行了排版,图片注释,光源的应用案例。)&br&(多图预警,手机注意流量。&b&强烈建议点开看大图,注意细节的处理,如眼睛、主体轮廓。&/b&PS:&b&本回答所有图片均来自500px,版权归原作者所有。&/b&所有照片的作品名我均附上了,如果对某张作品有兴趣,可以自己去500px搜索或者去google。)&br&(&b&注:转载注明“邮箱 &/b&&b&欢迎交流”&/b&。虽然我的回答不够好,但我仍希望得到尊重。欢迎交流。)&br&&br&&br&TIPS: &br&①&b&构图是基本,优秀的光绘作品离不开环境。&/b&如何把光绘图案与环境结合,这个我自己也没做好,就不献丑了。个人觉得500px上有很多优秀的光绘作品,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学习。&br&----------例图见最后。&br&&br&②光绘,顾名思义,就是用光源在“绘画”,&u&光源就是你的画笔,感光体就是你的“画板”&/u&。故在,作画的时候,要注意光源与像平面的角度和位置。相机记录的是光源,而不是你的视线,光源和眼睛不在同一个空间位置,所以要注意&b&“换位思考&/b&”。&br&个人理解的光绘,是记录一段时间里,&b&光源的动态运动为主体静态图像,或利用光源的运动而烘托环境/主体的的摄影艺术方式。&/b&&br&重点在于光源是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而相机的感光元件,是均匀记录每一单位时刻的光线。所以,在进行光绘的时候,&b&结合自己想要的效果,通过对比以及调整环境光强、光源光强,要注意计算好快门时间,光源的运动速度,从而得到理想的曝光&/b&,避免后期调整曝光而引起画质下降。如果是变速光源的光绘,还需要考虑时间的分配比例与光源运动速度的搭配。就像绘画、写字,在某个空间位置里停留的时间不同,那么在记录载体上留下的风格、强度、画笔粗细就不同。&br&&br&③&b&光源的选择&/b&。这个就太多了,常见的手机屏幕/闪光灯、手电、彩灯、荧光棒、烟花,切割机的火花,甚至改造过后的钢丝球都行。&b&几乎所有能发光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光源(安全第一!)&/b&。总结一下,点光源(如激光笔),线性光源(如荧光棒),散射性光源(如小灯),迸射性光源(如燃烧的钢丝球,切割机)。&u&&b&点光源&/b&常用作投射光绘---如在人体或者墙壁、地面上绘图;&b&线性光源&/b&常用作直接光绘---如常见的“翅膀”,空间轨迹、几何;&b&散射性光源&/b&常用作影响环境布光的光绘------如描绘出一个有空间感与质感的立体光人;而&b&迸射性光源&/b&,通常兼有线性光源和散射性光源的特点,并且其本身更容易表现出光线的动感,所以迸射性光源可以直接光绘,也可以作环境光绘,也可以二者都作(此种居多)。&/u&记得看过两幅典型作品,明天贴图。&br&&br&迸射性光源作为主体:&br&&img src=&/0beafaee1ff48dae5dec5a7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0beafaee1ff48dae5dec5a7_r.jpg&&《the dock is on fire》&br&PS:这幅印象很深,Dmm@18端。&br&&br&&img src=&/7e42cfce26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4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7e42cfce26_r.jpg&&《Fear no evil》&br&ps:这幅印象也很深,无需多言,就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看大图。&br&&br&迸射性光源作为环境/氛围光:&br&&img src=&/4f16e16a11ab2dc03c3ef30ec55da21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4f16e16a11ab2dc03c3ef30ec55da217_r.jpg&&《My bike!》&br&&br&&img src=&/9d7cc6b0efe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9d7cc6b0efe_r.jpg&&《devil's bike》&br&(这种类型的创意很多,不过这两张比较典型。)&br&------------------更新--------------&br&④快门模式的选择。前帘同步、后帘同步、慢速同步等,这些都需要慢慢的练习,还有对相机的熟悉。不熟悉这些模式的童鞋,先去看看说明书或者自己实际拍几张。不同的模式,还是有点区别的,尤其在&b&结合环境或者闪光灯使用的时候&/b&。&br&&br&⑤闪光灯:一般是为了用来“定影”----清晰的表现出主体或环境。&br&&br&⑥光绘者的身影。结合③中说到的光源、想要的效果,在使用不同的广源时,应该注意留下或者减少光绘者的身影。一般方法有:增强/减少环境光对光绘者的照射;增强/消弱天光;穿着容易反光的衣物(如浅色的,材质较为光滑的)/穿着不容易反光的衣物(如深色、黑色的,材质哑光的。)&br&&br&&b&以下是个人喜欢的作品展示和创意展示&/b&:&br&&img src=&/2a5cdecabea_b.jpg& data-rawwidth=&1170& data-rawheight=&7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0& data-original=&/2a5cdecabea_r.jpg&&《777-by-stefan-thaler》-----迸射性光源+线形光源&br&&br&&img src=&/848fd25b7b1e5c5f84024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848fd25b7b1e5c5f84024_r.jpg&&《2012》------线形光源&br&&br&&img src=&/b57ca40ca1e8d94e83860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b57ca40ca1e8d94e83860_r.jpg&&《End of Days》(大作啊!stunning。查找过拍摄资料,是真实的火花。详情见评论。)-------迸射性光源。&br&&br&&img src=&/ae_b.jpg& data-rawwidth=&1170& data-rawheight=&7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0& data-original=&/ae_r.jpg&&《Fire Wall》---迸射性光源(+散射型光源(墙壁上的灯算的话。))&br&&br&&img src=&/3beac42b3e7b627c2f68a32a1a9b3970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3beac42b3e7b627c2f68a32a1a9b3970_r.jpg&&《angel-protector-of-belchite-by-gus-mercerat》-----线形光源(典型的“翅膀”。)&br&&br&&img src=&/b3eb1c717cc82fde939b1e8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b3eb1c717cc82fde939b1e8_r.jpg&&《nature-vs-humanity-by-drew-hopper》----线形光源&br&&br&&img src=&/21d8eb5ddd3a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21d8eb5ddd3a_r.jpg&&《No Light Painting...no party!》(funny)------散射型光源+线形光源。&br&&br&&img src=&/a703bfafe829868_b.jpg& data-rawwidth=&1865& data-rawheight=&12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5& data-original=&/a703bfafe829868_r.jpg&&《lights-&-fire-by-the-fotokraft》(建议看大图!气势磅礴!stunning)-----迸射性光源+散射型光源&br&&br&&img src=&/fedebb44c52c3c57a16173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fedebb44c52c3c57a16173_r.jpg&&《kinky business》(很有趣!三维空间的作画!)------线形光源。&br&&br&&img src=&/67f30ee24bc360b7afc5ed7c99994c29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67f30ee24bc360b7afc5ed7c99994c29_r.jpg&&《The creator》----迸射性光源。&br&&br&&br&------------------------以上!-----------------------------------&br&PS:个人觉得,光绘的魅力真的很大,因为是&b&空!间!作!画!&/b&
光绘,好难的。(偶然发现被网媒转载了挺多,更新一下吧。更新。更行了排版,图片注释,光源的应用案例。)(多图预警,手机注意流量。强烈建议点开看大图,注意细节的处理,如眼睛、主体轮廓。PS:本回答所有图片均来自500px,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像素和画质并不是非常强的正相关。提高像素带来的有限好处先不说,副作用有很多:&br&&br&&ul&&li&运算处理更慢,&/li&&li&占用空间更多,&/li&&li&传输更加费时。&br&&/li&&/ul&&br&手机摄影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画质:解决每一个像素是否能有更多的光线问题,解决弱光环境拍摄的问题,解决白平衡是否在很多环境下都能准确的问题。那么 iPhone
5s 做了什么?那就是 ── 更大面积的传感器 (+15%),更大的光圈 (f/2.2),双色闪光灯:&br&&br&&img src=&/678af33d23caad83cea46d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1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678af33d23caad83cea46d_r.jpg&&&br&对于 Lumia 1020 的那种超高像素,标榜可以超大 “变焦” 的做法实在让人鄙夷 ── 想想,他们的宣传口号是 'reinvent zoom'。须知道摄影一大要技就是一次构图,避免剪裁。每一次剪裁都是一次损失。&br&&br&其实除了商业拍摄,很少需要大分辨率大尺寸出图。手机摄影,用更大的传感器同样像素总数,更小的像素密度换更大单位进光量更高画质,是非常有效而且聪明的做法。
像素和画质并不是非常强的正相关。提高像素带来的有限好处先不说,副作用有很多:运算处理更慢,占用空间更多,传输更加费时。手机摄影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画质:解决每一个像素是否能有更多的光线问题,解决弱光环境拍摄的问题,解决白平衡是否在很多环…
答案可以是:足够,但是!&br&&br&&img src=&/b249aac142d47ccff7234b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7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b249aac142d47ccff7234b_r.jpg&&&br&上面这个是2010年9月的《Macworld》的封面,上面那台iPhone 4就是用另一台iPhone 4拍摄的,由Peter Belanger操刀,而且这张照片没有用到Photoshop,后期只用了两款iPhone App修图,连反光效果和屏幕画面都是直接拍出来的(通常这两部分都是用Photoshop制作的)&br&&br&以上是“足够”的部分,下面是“但是”的部分:&br&&br&&img src=&/e8aad748e5f5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8aad748e5f5_r.jpg&&&img src=&/5bc530dfd601d0ff9b83a70c205d60d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bc530dfd601d0ff9b83a70c205d60df_r.jpg&&&br&好了,上面是拍摄现场的布光图。所有的布置和平时用中画幅相机拍摄的都一样(除了闪光灯换成恒定光源,因为iPhone 4不支持闪光灯同步)&br&&br&所以,如果你在布光等方面都能做到专业水准,一部iPhone 4S足够拍出专业的照片。摄影,即使是从器材角度来说,相机也从来不是最重要的。‘&br&’&br&以上图片和内容来自:&a href=&http://www.nphoto.net/news//b1d811a15adc37bd.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用iPhone 4拍摄杂志封面&i class=&icon-external&&&/i&&/a&
答案可以是:足够,但是!上面这个是2010年9月的《Macworld》的封面,上面那台iPhone 4就是用另一台iPhone 4拍摄的,由Peter Belanger操刀,而且这张照片没有用到Photoshop,后期只用了两款iPhone App修图,连反光效果和屏幕画面都是直接拍出来的(通常这两…
来自子话题:
居然上日报了 我昨天才看过一个问题是得知自己答案上日报什么想法 高票答案非常符合我的心情——这tm也能上日报?&br&&br&谢谢各位支持&br&=====&br&第一次被邀请 好激动。。泻药&br&作为个人习惯 任何关于天文的问题 我觉得第一要素就是 首先 你要有个——&b&晴天 &/b&&br&所以 查查晴天钟吧 &a href=&http://202.127.24.1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202.127.24.18/&/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好像最近有点问题 你要先点查看所在位置的预报 再输入地名&br&&img src=&/e7d200cb6018febc3af5bb_b.jpg& data-rawwidth=&655&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5& data-original=&/e7d200cb6018febc3af5bb_r.jpg&&&br&挺容易看懂的应该 一般只要关注全天云量就好 没有云就OK 毕竟是月亮 亮度还是可以秒杀雾霾什么的&br&&br&然后 查一下月亮的方位高度 祭出软件 stellarium 设置好地点 日期 时间 然后找到月亮&br&&img src=&/8e215abed0b1dfedea6d138cfd19bc79_b.jpg& data-rawwidth=&884& data-rawheight=&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4& data-original=&/8e215abed0b1dfedea6d138cfd19bc79_r.jpg&&选中月亮以后各种详细信息全都有 软件也是很好的模拟了月全食的情况&br&&br&然后 根据上面的信息 找一个不挡着月亮的地方开始架设备&br&&br&&b&拍摄月食过程:&/b&&br&如果想拍月全食全过程 那就用一个&b&稍微长&/b&的焦段 &b&对月亮测光&/b&(地景,如果有的话,一般就会欠曝,如果想要地景 可以拍一个地景曝光正常的 后期图层蒙版来一下 或者 对月亮测光的时候欠曝一些 地景过曝一些 后期处理回来 这种方法要求你&b&照片存储格式为RAW&/b&) 然后快门稍微快一点 就拍吧 大概三分钟月球会移动超过一个月球直径 所以拍摄间隔应该大于三分钟&br&拍摄全程机器不要动——如果你想后期合成一张图的话 &br&最后 后期以后 你会得到&br&&img src=&/dd5d927a8bca1d5e5c8ce1a7ba818aa8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dd5d927a8bca1d5e5c8ce1a7ba818aa8_r.jpg&&此图片来自百度——感觉这应该是2011年12月的那次月全食 因为我看月亮基本在金牛座附近移动 然后。。这图的星空和月全食应该不是一起拍的&br&&br&&b&拍摄月面:&/b&&br&长焦必备 如果没有长焦,那么买个转接环接在天文望远镜上也是不错的选择&br&还是对月亮测光 快门要更快一点 有快门线最好 没有的话开启定时自拍 &b&防止抖动&/b&&br&咔嚓一按快门 你会得到:&br&&img src=&/e09ad7aa3895fbbf66fe1_b.jpg& data-rawwidth=&2571& data-rawheight=&22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71& data-original=&/e09ad7aa3895fbbf66fe1_r.jpg&&请脑补成红月亮——去年八月十五拍的 60D转接80EQ 900mm焦距 ps锐化拉拉曲线什么的&br&另外再说一下 月全食食甚阶段月亮亮度很暗 请提高ISO和光圈&br&&br&如果你想更NB一点 请上CCD拍摄视频后期叠加+拼接 最后你会得到:(我没这么拍过就不说了)&br&&img src=&/420f11c161f8bfe7daa6ee50_b.jpg& data-rawwidth=&1508& data-rawheight=&28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8& data-original=&/420f11c161f8bfe7daa6ee50_r.jpg&&我从牧夫论坛上找的素材自己拼接了一下 满月是拍不出来这些细节的&br&&br&&br&今天刚处理完拍的东西&br&&img src=&/83ef35c4a0b4b19fa8f55c61d60e0665_b.jpg& data-rawwidth=&2114& data-rawheight=&21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14& data-original=&/83ef35c4a0b4b19fa8f55c61d60e0665_r.jpg&&依然是60D 转接望远镜 这次是个高桥啊!!天文同好一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这是月全食结束以后拍的月面 后期锐化 拉了一下对比度&br&&br&&img src=&/c92debefd1488_b.jpg& data-rawwidth=&1367& data-rawheight=&20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7& data-original=&/c92debefd1488_r.jpg&&这个后期比较麻烦 每隔三分半钟拍一张 最后对着前景侧光拍一张 方法我上面说过了 &br&后期手工对齐(叠加方式选择差值 然后挺好对的 都是因为武大樱顶上面人太多了 我又要去给别人讲解 三脚架被踢了好几脚。。。要不然就不用对齐了)
最后把对齐的月亮们合并一下 叠加方式选择变亮 叠在前景上 然后微调一下就可以啦~~
居然上日报了 我昨天才看过一个问题是得知自己答案上日报什么想法 高票答案非常符合我的心情——这tm也能上日报?谢谢各位支持=====第一次被邀请 好激动。。泻药作为个人习惯 任何关于天文的问题 我觉得第一要素就是 首先 你要有个——晴天 所以 查查晴天钟…
来自子话题:
先回答:比不上,而且差距是数量级的。&br&&br&更新一下。&br&不对比各种奇怪的参数,从最直观的角度来区分,相机的好坏最基本的,一是感光器,二是镜头。&br&&br&一是感光器。也不扯太专业的参数,大致可以认为:&b&越大越好。&/b&&br&&br&&br&下面的图都源自网络。&br&&img src=&/ddfffeede1_b.jpg& data-rawheight=&401& data-rawwidth=&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ddfffeede1_r.jpg&&&br&如上图。一般来说,入门级单反的感光器是aps-c或更大的,就是紫色那个区域。一般手机包括小米的感光器是跟最下那个差不多或略小一些。&br&&br&二是镜头。&br&&br&……这个真不好简单说……&br&哪位高人想个简单易懂的说法呗。&br&总之呢,一个普通镜头的大小能比得上四五个小米手机了。&br&你觉得手机厂商有能力把那种大家伙缩微到藏在自己机身里还效果比它好么?&br&&br&&br&&br&———————&br&唔,前面同学的冷嘲热讽有些过分了哦&br&&br&并不是所有人都研究过相机的。&br&摄影啊单反啊卡片底啊镜头啊什么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br&搞不清楚的问一下怎么就侮辱智商了呢。&br&&br&------我是冷嘲热讽的分割线----------&br&&br&而且说实话,看到小米下面这样的“样张”。&br&产生一下:”小米和单反比如何?“的疑问,不是很正常么……&br&你难道没有产生一种“把那又大又沉的单反扔了换个小米吧”的冲动么?&br&&br&&img src=&/0df645a8fec20e05aaedd05a4ac2fca9_b.jpg& data-rawheight=&548& data-rawwidth=&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0df645a8fec20e05aaedd05a4ac2fca9_r.jpg&&&img src=&/7eddf63701d19addb55e0a1dcc9e8dd1_b.jpg& data-rawheight=&548& data-rawwidth=&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7eddf63701d19addb55e0a1dcc9e8dd1_r.jpg&&&img src=&/e21b5c870c94b8e84134b6_b.jpg& data-rawheight=&548& data-rawwidth=&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e21b5c870c94b8e84134b6_r.jpg&&
先回答:比不上,而且差距是数量级的。更新一下。不对比各种奇怪的参数,从最直观的角度来区分,相机的好坏最基本的,一是感光器,二是镜头。一是感光器。也不扯太专业的参数,大致可以认为:越大越好。下面的图都源自网络。如上图。一般来说,入门级单反的…
肯定有很多人会告诉你:“不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追求梦想,想到就去做吧!”&br&还有人会举例子:“我三十五岁开始摄影,现在在论坛上每天都有一堆赞,微博也有四千多粉丝呢。”&br&还有人会讲故事:“之前在西湖边看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拿着一个很小的数码相机,一直凝望着湖水,偶尔会拍几张,然后自己翻查着看看,开心地微笑着。这就是我希望自己老了以后的情景。”&br&&br&题主你说你想往婚庆和新闻摄影方向发展,我觉得有想法很好,可这完全是两个领域啊!&br&我知道你的想法是:平时有朋友需要拍摄婚庆摄影,我就去帮帮忙,挣点外快;如果有什么新闻事件发生,我就拿起相机拍下,然后给报社出版社投稿挣点稿费。&br&下面我说一下我对这两个事情的理解。&br&婚庆摄影是摄影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领域。结婚至少要拍一套照片,就是婚纱照。而现在的新人一般要拍下婚礼现场的照片,也就是第二套照片。有些人还要拍度蜜月的照片,这个就不讲了。&br&先说婚纱照,你真进到影楼里工作你就知道了,其实摄影师只是其中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职位了,因为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服装和化妆上。而且作为结婚的男女,大多数人都不懂摄影,他们去了看样片的时候,心里想的基本上是一个问题:我怎么样才能好看?&br&因为这套照片毕竟要挂到家里,挂很久很久,亲戚朋友来的时候经常也会评价:“你看你结婚那时候多瘦啊!而且脸还白,现在看你晒的!”&br&我相信应该没有人过去研究你婚纱照的构图和反差,还对着暗部细节指指点点。&br&你能在市面上看到的外景婚纱照,已经很难拍出新意,场景不外乎:海边,森林,花海,还有旅游景点(包括国外的名胜古迹,给你来个旅行套餐说是边玩边拍,又是度蜜月又是婚纱照,实际上去了你就发现一天到晚光拍照了,拍完就给你半天购物然后就坐飞机回去了)。&br&既然选景没有新意,那么两个人的拍照姿势呢?也不外乎就几种:背靠背,一起跑,男追女,女躺怀,拥抱接吻头顶头。&br&为什么在婚纱摄影圈的拍摄模式如此雷同和固定,实际上有两点决定:第一,顾客都有固有思维,看过其他朋友的婚纱照,觉得场景和姿势都很好,而且一辈子就拍一次不愿意冒险。第二,拍摄照片的人,也没法拿顾客的一生幸福做实验,只能按照固有的,已经实验成功的拍摄模式继续延续下去。&br&很多摄影馆都打着“创意摄影”的旗号来吸引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但实际上每一个顾客都是大同小异:比如用后期把新郎缩小到新娘的手里,比如让夫妻两人穿唐装做搞怪表情,或者直接裸上身之类的。&br&每一对新人拿到照片的时候,都觉得很好玩,因为他们沉浸在新婚的喜悦和忙碌之中,看什么都觉得不错。特别是他们父母那辈人看的时候即使觉得不好,也会想:这是他们小两口的事儿,年轻人爱玩就让他们玩吧。&br&说到底,现在婚纱摄影已经是一个现代人无法避免的一种摄影形式,这也是为什么路边那么多摄影馆的原因。只是有一点你要思考,这种摄影,是不是你想要的摄影?&br&第二个就是婚礼现场的摄影。首先你要知道,婚礼现场和战地现场很像,因为都无法重复,Robert Capa就算没近距离拍到中弹士兵也不可能让西班牙内战再来一次,你也不可能因为没拍到二拜高堂让人家把婚礼再办一遍。&br&所以婚礼现场的拍摄守则第一条就是:拍下比拍好还要重要,你在追求曝光和色彩的时候,你也许错过一对新人恋爱生涯中最重要的时刻。&br&第二条:身体素质一定要好!特别是胳膊!&br&因为我不是拍照片,我一直是帮朋友做婚礼视频这部分,所以一直要举着摄像机,即使我经常健身,但从早上开始接新娘一直举到大家开始吃饭,还是感觉胳膊和后背部很酸疼。&br&婚礼是场持久战,我只遇到两种婚庆摄影:一种是像我一样认真找各种角度拍摄认真看素材剪辑的,一种是常年拍摄影已经成了老油子,就捡关键的地方拍,支个三脚架都懒得挪,后期做的时候也是随便凑凑就刻成一张盘给顾客。&br&第一种我只遇到了我自己。&br&有一次和一家国内非常大的连锁摄影公司的摄影师聊天,他也劝我:何必那么认真,又不是你自己结婚,你瞎做他们也觉得挺好,因为他们只是看自己和亲戚朋友,留个纪念,谁关心视频本身呢?你又不是拍电影,天天说婚礼微电影,你还真以为你给他们拍电影呢?&br&这个摄影师的公司属于做高端婚庆摄影,有时候还会用遥控直升机拍航拍(显得拍摄复杂好多拿钱&br&,有时根本没有必要),即使摇臂滑轨都用了,除了让顾客过了拍电影的瘾,拍出来还是很没有味道,每次都是选点感人点音乐就往上铺,最后经常能听到客户说:“哎呀,这画面真清楚啊!拍的真好啊!”&br&这就是目前的现状。不知道这是不是你心目中的婚庆摄影?&br&&br&说你的第二个摄影方向:新闻摄影。&br&第一个问题:在中国,电视台全部都是国营的。你要做个听话的人,不要考虑绝对的自由了,揭露一件事情前要考虑前因后果,不要用理想化的媒体人思维去当摄影师。也不要以身试法,不是所有事情遇到勇气都会迎刃而解。&br&第二个问题:盈利问题。很多人都喜欢“自由媒体人”这个名字,自己可以选择拍摄的对象和发布的渠道。发完这条新闻是过瘾了,谁给你钱?所以现在很多所谓的“自由媒体人”其实都在做枪手。比如娱乐圈,你去看完电影首映,你拍了点明星照片,回去发了个影评,你不吝赞美之词,把电影夸成了一朵花,然后拍了拍兜里的“车马费”,安心地睡了。这也是一条路,但混到这天也是不容易的,你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摄影师拍照片了。&br&&br&我们总是能看到很多人文纪实的黑白摄影作品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比如一个南非的孤儿,一个冰原上的猎人,狂风暴雨里的渔夫和船,这些也许是你想当摄影师的动力和源泉。&br&那么以下是你未来的两条路:&br&1:如果你想以摄影师的身份赚钱,我觉得很简单,去大一点的婚纱摄影馆打工,跟人家说明你的学历,踏踏实实当助理从头开始学,别怕苦怕累,别嫌每天重复,如果遇上人好的师父,他就会把业内的拍摄模式告诉你,就像我刚才写的那些,也许比我多很多经验,因为我毕竟只是帮朋友做一些婚礼拍摄,只是略知一二,但好的师父会告诉你他心里的摄影是什么,这个公司是干什么,他会带着你一起挣钱的。&br&&br&2:如果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成为名人摄影家,那么你完全可以拿着相机就开始拍摄,走遍世界,无论是你家楼下青石阶小巷里的糖葫芦爷爷,还是大西洋8380米下鱼群游走的黑暗空间,按下快门的一刹那,你就开始了摄影之路。&br&&br&&br&邢天&br&12.20
肯定有很多人会告诉你:“不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追求梦想,想到就去做吧!”还有人会举例子:“我三十五岁开始摄影,现在在论坛上每天都有一堆赞,微博也有四千多粉丝呢。”还有人会讲故事:“之前在西湖边看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拿着一个很小的数码相…
来自子话题:
&p&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ed1bfc56a72a7a237a33eb0ca490b598& data-tip=&p$b$ed1bfc56a72a7a237a33eb0ca490b598& data-hash=&ed1bfc56a72a7a237a33eb0ca490b598&&@David Chang&/a&邀。&br&&br&为什么自拍神器在中国市场好卖,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女性不够自信。&br&&br&过度关注自己外表上正面评价的精神需求和普遍缺乏打理外表的现实形成落差,而神器的出现填补了这个落差,让五行缺赞、百年喜乐由他人的姑娘们找到光鲜照人无瑕疵的自己,轻轻松松在社交网络上找到了出口。&br&&br&&br&&br&说说为什么是【中国】。&br&&br&&br&-首先,为什么自拍神器在欧美不受欢迎?&br&我点了&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ca52b3d43f2a84a013a34& data-tip=&p$b$bca52b3d43f2a84a013a34& data-hash=&bca52b3d43f2a84a013a34&&@Ashley zhang&/a&的赞同,但并不完全认同对此作出的解释。&br&&br&时代周刊杂志曾对世界上459座城市做过自拍调查,美英各大城市纷纷上榜“自拍之都”。而根据几年来留学与工作所接触的欧美人来看,她们不是不爱自拍,而是恰恰对自拍十分热衷并乐于在社交网络上分享。&br&&br&对此我的观点是:&br&1. 中国姑娘们po自拍有着亘古不变的主题:&br&美不美?快来夸素颜的我好美!!&br&随着自拍神器们价格蹿至恨比天高,随之又进一步满足了另一种主题:PS麻烦美图秀秀低画质,我是神器阶层快来夸我有钱!&/p&&p&&br&&img src=&/a285cf0c79fa225c72b1af38_b.jpg& data-rawheight=&528& data-rawwidth=&6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1& data-original=&/a285cf0c79fa225c72b1af38_r.jpg&&相比之下,欧美人来说在网络上分享自拍目的比较多样,更多是一种记录生活和社交的方式。&br&&br&随意围观下欧美人po的自拍照,夸张的表情、场景的渲染,传达着“今天和朋友们在一起很high”的讯息。&br&&img src=&/b2c7c659c3be2_b.jpg& data-rawheight=&51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2c7c659c3be2_r.jpg&&又或者一个人的时候也自拍,但是脸部随意,重在叙事传达omg这天气真是fucking hot的心情。&br&&img src=&/811a19b40ae1f6fdcc198824cef3fca9_b.jp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811a19b40ae1f6fdcc198824cef3fca9_r.jpg&&而中国姑娘们的自拍呢?&br&我们的“主题”看似有很多:&br&“今天和小伙伴约会啦~很开心”&br&“哎,最近又胖了……”&br&“生病了,喉咙疼的说不出话”&br&……&br&最后总跟着靓照。&br&&img src=&/d58eca77d6_b.jpg& data-rawheight=&440& data-rawwidth=&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58eca77d6_r.jpg&&此时你只需直奔主题:“好美!”“女神么么哒!”…其余一切评论皆是多余。&br&&br&&br&&br&2. 针对神器把人“照美”来说,欧美和亚洲的审美本就有云泥之别。&br&白嫩的皮肤、锥子脸、大到比例不协调的眼睛和小清新的滤镜是亚洲人的口味,而欧美相对更加崇尚健康肤色、比例匀称大气的五官,以及相比脸更加重视身材整体。&br&&br&&img src=&/70ea7f444e05_b.jpg& data-rawheight=&681& data-rawwidth=&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70ea7f444e05_r.jpg&&(没有黑的意思哈…)&br&&br&&br&- 其次为什么自拍神器在原产国日本以及自拍盛行的韓国也火不起来呢?&br&&br&日本人不自拍吗?他们也自拍,更的也频繁,只是大多都不会只拍自己,也不以“美不美”为主题。&/p&&p&“今天和XXX去毕业典礼了!”不拗造型、自然的表情和一成不变的剪刀手,单调地就好像叙事里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一样&br&&img src=&/28d7cfefbc1953_b.jpg& data-rawheight=&852&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8d7cfefbc1953_r.jpg&&当然喝了酒以后倾向这样的:&br&&img src=&/d4e2aabf8bb2cb0aee2d76_b.jpg& data-rawheight=&720&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d4e2aabf8bb2cb0aee2d76_r.jpg&&&br&当然也有很少数奇葩搞怪酷炫混迹网络。&br&&br&神器在日本完全卖不出去,甚至各大商场里的价格牌边尽是标注“自拍神器”醒目的中文介绍来专供我国人。&br&曾向日本人问起自拍的事,比哪个国家都在意他人眼光的日本姑娘们都会连连摆手,表示会被人认为是很怪的行为。她们只是通过po照圈人评论分享的一系列社交连锁反馈来促进社交、维系感情。&/p&&br&&br&&br&&br&&p&韩国人爱自拍也是出了名的,而且比起日本她们也更有对照片【美】的追求,只是韩国人的抱团精神导致她们一般也不会只po自己,而是“和小伙伴们愉快玩耍”的照片。&/p&&img src=&/4c5120ccd5fcd_b.jpg& data-rawheight=&853&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c5120ccd5fcd_r.jpg&&有人会说ins上韩国姑娘的个人自拍多的是啊。&p&这里要注意我们会去fo的、看到的只是个别靠脸吃饭或者穿衣打扮化妆上给tips的明星和网红们,不能代表大多数的普通人。我tl上认识的韩国姑娘们是这样的&/p&&img src=&/10cae1d712c3ea7bf3ce336d1bf821dc_b.jpg& data-rawheight=&817&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0cae1d712c3ea7bf3ce336d1bf821dc_r.jpg&&&br&&br&&p&多人照,和日本千篇一律的笑脸不同的是韩国姑娘们自信的各种摆(笑)&/p&&br&&br&&br&&br&&br&&p&相比之下,自拍在中国是一件多么不需要场合主题的事儿,出门前洗完澡各种角度姿势,已然成为一种全民运动。&/p&&br&&br&&br&&br&&br&&p&女人爱美是天性。亚洲的审美也相近,为了对美的追求韩国整容日本化妆可没少下功夫,可她们比起将自拍效果和附带的赞美当做美的标准,更加讲究对现实的自己不懈的打造和修整。&/p&&br&&p&很看不惯一些看到美女就“没3小时出不了门”“卸了妆不能看”“不知道哪里整过的”的酸葡萄式舆论评价,空穴来风姑且不说,精心打扮自己、能看到自己漂漂亮亮的本来就是件有趣又开心的事呀。我觉得化妆穿衣打扮、甚至整容,只要不到病态的程度,都是女孩子对美的追求做的很好的努力。&/p&&br&&p&自拍本身是件挺好的事儿,我美丽又自信我热爱生活有什么不可以。但是不做实质的努力只靠相片里虚假的美貌和期待中“素颜也这么漂亮~”的回馈来自欺欺人的话,那我觉得就不太值得啦,还白白给商家钻空子吸金的机会。&/p&&br&&p&当然了,花钱买个开心也没什么不好。这次比单反还贵的自拍神器,目测销量绝不会差~&/p&
谢邀。为什么自拍神器在中国市场好卖,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女性不够自信。过度关注自己外表上正面评价的精神需求和普遍缺乏打理外表的现实形成落差,而神器的出现填补了这个落差,让五行缺赞、百年喜乐由他人的姑娘们找到光鲜照人无瑕疵…
世界上第一款家用数码相机是Apple QuickTake,由苹果设计,柯达代工,帮主回归后砍掉了这个产品。但苹果并没有完全放弃影像技术,从硬件上来看,可以说mac上的iSight是quicktake的遗产,从软件上来看,有专业级别的Aperture和消费级别的iPhoto,iMovie。&br&如今的iPhone和移动设备上的摄像头可以说是QuickTake,iSight在移动设备上的延伸,岂能说苹果没有任何影像基础?&br&苹果既有如此深厚的影像基础沉淀,又一向重视完美的产品用户体验,因此iPhone的拍照效果要远比其它手机优秀是理所当然的。&br&附上1996年使用Apple QuickTake所拍摄的帮主照片。&img src=&/1698caca6cfda8b3c1e5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698caca6cfda8b3c1e5e_r.jpg&&
世界上第一款家用数码相机是Apple QuickTake,由苹果设计,柯达代工,帮主回归后砍掉了这个产品。但苹果并没有完全放弃影像技术,从硬件上来看,可以说mac上的iSight是quicktake的遗产,从软件上来看,有专业级别的Aperture和消费级别的iPhoto,iMovie。如…
更新:在知乎上朋友的提醒下,已经投诉了,抄袭的答案已经被撤去了,谢谢大家的支持!&br&----&br&最高票答案为抄袭我在豆瓣发的这篇文章&br&&a href=&/group/top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写给第一次购买单反的人&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原文如下:&br&一、你是否真的需要一台微单/单反? &br&&br&看到这个问题,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废话,不需要我还来这里问干嘛 &br&&br&但是我要很认真的说,95%来咨询该买什么单反的人,其实根本不需要单反,不信接下去看&br&&br&首先,为什么你会想到换单反呢? &br&&br&回答也许是—— &br&&br&——因为可以装逼 &br&总有一些人买东西不是为了东西本身,对于这部分人我也不打算去否定他们的价值观,只要他们开心就好。 &br&&br&——因为单反可以拍到更远的东西 &br&有些人喜欢拍远处的人、鸟、月亮,也许是因为越大的相机变焦倍数越大的印象,人们可能会认为,单反比一般相机大那么多,应该可以拍很远吧。 &br&&br&事实是,没有任何一款主流厂商的万元以内的镜头,在单反上等效焦距可以超过500mm,而好的长焦DC如P510,sx50等效焦距往往在1000mm以上。如果是为了拍更远,不如选这些远比单反便宜也轻便的长焦DC &br&&br&当然也许会有人跟我争辩说,你这只是等效焦距而已。DC底小,换算系数大,看上去焦距长而已。 &br&&br&但就算是实际焦距,上面提到的两款DC也有200mm左右,跟普通的长焦单反镜头的最大焦距是一样的。 &br&&br&也许还有人说,那单反感光元件大,画质会比长焦DC更好。 &br&&br&这句话一般是成立的。因为在同样的拍摄题材下,一般底越大,就可以离被摄物越近,从而画质越好。但在超长焦拍摄比如拍摄野生鸟类的情况下,往往你无法随意靠近被摄物,就只能把焦距尽可能拉长,在不改变距离的情况下拍到更多细节。而用小底的长焦DC拍摄,就相当于从同样实际焦距的大底单反拍摄的图像中截下一部分。由于单反+长焦镜头的焦段(最多等效400多mm)往往也不够长,既然拍出来也还要裁剪,不如买个拍的时候就裁好了的长焦DC,省钱又省事。 &br&&br&——因为单反画质好 &br&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答案。但我现在要说的就是,如果你是为了画质买单反,那么你根本就不适合单反。 &br&&br&为什么单反的画质更好,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或者看到专业摄影师都在用单反,就想当然的假定单反画质应该会更好。 &br&&br&但是如果你问专业摄影师为什么他们要买单反,特别是单反相对于新出现的微单有什么优势的时候,真正懂的人会告诉你: &br&&br&因为单反方便。 &br&&br&看到这里,也许屏幕前的你已经瞪大眼睛长大嘴巴说,单反又大又笨重,操作还那么复杂,你居然说单反方便??! &br&&br&没错,单反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 &br&&br&对于专业的摄影师来说,好的单反有大而明亮的取景器,通过取景器取景最为直观,也能看到最多细节,而且不会有时滞,同时对焦速度也往往比较快,加上丰富的拨轮和个性化的设置,可以最方便而高效的完成取景-调节曝光参数-对焦-拍摄的过程。对于一些专业摄影师来说,节省的时间都是金钱,对于另一些摄影师来说,要拍摄的题材转瞬即逝,不快一点方便一点就完全拍不到了。因而这种方便对于他们至关重要。 &br&&br&故而,想知道自己适不适合用单反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一台单反用几天,如果用过几天之后你最大的感受是单反真方便,而不是单反画质真好的话,那么我想你是应该买单反没错。否则的话,建议你还是优先考虑微单,或者好一点的DC。 &br&&br&一般情况下,单反的画质确实比DC好。但画质好并不是单反的真正属性,单反的画质也不一定比DC更好。 &br&&br&在数码时代,一台相机的画质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感光器和镜头。好的感光器感光面积大,收集的信息多而更清晰,色彩好,对光线的表现力(宽容度)强,在暗光高感光度的情况下噪点少。而好的镜头光圈大虚化效果好,畸变小,锐度高,色散低。 &br&&br&而单反是什么意思呢?单反是“单镜头反光相机”的简称。简单的说,这是胶片时代的发明,在胶片前放置了一块反光板,将射到胶片上的光线反射到上面取景器中,一方面使得取景和最后得到的图像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解决了胶卷漏光的问题。 &br&&br&不管怎样,这跟镜头和感光元件素质好坏没有任何关系。 &br&&br&而现在CCD和CMOS并没有漏光的问题,取景也可以直接通过ccd和cmos感光,所以这个设计其实在数码时代没有必要。所以DC和微单就拿掉了这个设计,而直接通过液晶屏把CMOS/CCD感应到的也就是最终记录下的光信号显示在显示屏上来取景。不能换镜头的就叫DC,能换镜头的就叫微单,或者单电,无反等。 &br&&br&大部分情况下,单反的画质确实比DC好,是因为单反因为体积比较大,价格比较高,往往采用了更大更好的感光元件(俗称“底”),和更大更好的镜头。但是如果有需求,DC完全可以跟单反采用同等素质的镜头和感光元件。 &br&&br&实际上,富士X100,索尼RX1,莱卡X2,适马DP系列就是采用了单反规格的镜头和感光元件的定焦DC,而体积都远小于单反。因为比较难把变焦镜头做得很小,所以目前还没有采用跟主流单反一样大的感光元件的变焦DC。佳能变焦DC G1X的感光元件其实已经超过了4/3系统单反的大小,只不过这个系统的单反两年前已经退出市场了。 &br&&br&这两年微单出来以后,主打的是跟单反一样的画质。主流微单跟中低端单反的底是一样大的,都是APS-C画幅,也就是135mm胶片的一半。而且镜头也可以更换,满足各种不同题材的需求。 &br&&br&一般来说,同价位的微单画质跟单反并没有区别,甚至有可能好过单反,因为微单节省了反光板、五面镜和光学取景器的成本,可以用更好的cmos。 &br&&br&只是微单系统特别是APS-C画幅刚开始发展,镜头群还不够丰富,价廉质优的选择确实比较少。但以现在微单系统镜头群的成长速度,两三年后这将不再是问题。所以如果是追求画质,你大可以先入手微单套机+一个定焦大光圈镜头用着,等到过两年对摄影有了更多理解再添置新的镜头,届时也应该有足够多的选择。 &br&&br&但对于大部分买单反是为了画质更好的人来说,甚至连微单都不需要,一部画质好点的卡片机足矣。 &br&&br&之前提到画质的好坏取决于感光元件和镜头。DC和单反的镜头好坏很难直接比较,但感光元件的大小是很容易可以直接比较的。大部分DC的感光元件是1/2.3英寸,而单反是aps-c画幅,后者的感光元件面积是前者的14倍左右。差距很巨大。 &br&&br&但现在好的卡片机,如rx100(画幅达到1英寸),G1x(4/3英寸)的感光面积已经更接近单反而不是DC,而画质也超过了入门单反如1100d,dd加套机的组合。5000元以下的单反里面,只有D5100的画质比这两个要好,但D5100的画质只有在raw拍摄时胜出,jpg直出依然是不如的。 &br&&br&单反和微单跟这两个旗舰卡片相比,优势只是在更换成中焦段大光圈的镜头后可以拍摄出背景虚化的人像照片。 &br&&br&换句话来说,除非你立志钻研后期技术,并且对折腾镜头很有兴趣,否则旗舰DC,特别是黑卡rx100在便携性上的巨大优势(体积重量差不多是微单的一半,单反的四分之一),会大大提高你成为优秀摄影师的可能性。 &br&&br&如果要成为一个好的摄影师,最重要的完全不是器材(起码在头几年不是),而是多拍。多拍才能多拍到好的场景,增进对摄影技术的了解,培养对构图的感觉,拍出好的照片。 &br&&br&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有的时候甚至推荐有志于摄影的人不要去买相机,而是买个拍照好点的手机,比如iphone 4s或者诺基亚808,在生活中随时留心去看去感受,把美的瞬间用常伴左右的手机拍下来。 &br&&br&rx100是能长期放在口袋里的画质最好的相机,所以它其实才是相机界的第一神器,远远超越佳能1ds,徕卡M9,宾得645d这些几万块的机器。80%求推荐单反的人,最适合的选择其实是它。 &br&&br&如果您扪心自问觉得自己不属于那20%愿意为了特殊的题材折腾镜头(小心穷三代),也愿意钻研后期技术,而且为此不惜放弃DC的巨大便携优势和价格优势的人的话,阅读到这里,就可以去定个rx100然后洗洗睡了 &br&&br&二、微单还是单反 &br&&br&首先,玩摄影穷三代,这句话未必是真的,但是烧器材穷三代这句话一定是真的。而一旦入手微单或单反,你就有非常大的危险走上这条烧器材的不归路。如果你没有勇气为了摄影让子孙后代都跟着你受穷,那么请到此打住。现在去订个rx100然后洗洗睡还来得及。 &br&&br&如果你真的已经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吃苦受穷也要玩摄影,那么请继续往下看。 &br&&br&前面已经说过了,微单和单反的区别不在于画质,而在于方便程度。所以要分清楚自己更适合单反还是微单,只要分别用下两种机器,然后说说感觉哪种方便就可以了。 &br&&br&如果是体积重量的便携性更方便,而光学取景器和高速对焦觉得用不太上,那就选微单——我相信大部分人属于这一类——但是记得要选微单+饼干镜头。松下GX1+x14-42套机+20/1.7,索尼nex-5r+16-50+35/1.8,佳能eos m+18-55+22/2双头套机,三星nx套机+30/2,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第一个最便携但是画质相对弱,第二个画质最好但是价格最贵,第三个、第四个组合画质、便携性和价格都尚可(三星的画质和便携更好些,佳能价格低一些)但是对焦都太慢。 &br&&br&如果经常需要拍摄体育运动、飞鸟、和小孩这些运动的对象,而且用相机的时候往往是为了专门的摄影目的所以不太怕沉重,那么用五棱镜取景的中端单反应该是你的选择。那么D7000综合性能出众,尼康中低价位也有很多镜头可选,性价比很高。同价位60D画质差的太多。K-5虽然各方面都很好,但宾得用的人少,镜头不好找而且都很贵,所以并不适合一般的购机者。 &br&&br&这里推荐几个价廉物美的镜头配D7000 &br&18-55/3.5-5.6vr。别看是套头,其实素质不差,便宜好用,很多几千块的镜头素质还不如他 &br&18-105/3.5-5.6vr。一镜走天下的选择。焦段够广,基本上没有拍不到的 &br&55-300/4-5.8vr。单反打鸟首选。 &br&35/1.8g。在半幅机上相当于52.5mm的焦距,正是一只适合题材最广的标准镜头,素质好,光圈大,价格便宜。 &br&50/1.8d。便宜好用的大光圈人像头。曾被评为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镜头。 &br&50/1.4G。比50/1.8g素质稍好,光圈更大背景可以更虚化。 &br&这几个镜头的价格都在2500元以内,更贵的镜头,就不再符合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而是两角钱两分货,三元钱三分货。 &br&&br&如果预算紧张,D+35/1.8G的选择也足够用。如果更喜欢长焦段的题材,比如全身人像,远景,鸟类摄影,那么佳能600D+18-55+50/1.8或55-250的组合更适合你。 &br&&br&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需求,比如如果能够接受转接二手老镜头玩手动对焦,那么nex的峰值对焦、触摸放大和丰富的转接头是不二之选。如果喜欢录视频,那么松下GH系列是所有相机里面最专业的选择 &br&&br&三、是否有必要上全画幅单反如5d2,d700 &br&&br&各种摄影器材网站上都会不断有人说残幅如何如何不行,要上就上全画幅。于是很多新手上万块钱的砸下去,就为了买个死沉的全幅机,最后落得一个5d2呆家,卡片机出门的下场。 &br&&br&全幅机无非比APS-C画幅大了一倍,但最便宜的全幅机5d2要一万出头,最便宜的半幅机如1100d,nex-5c却只要2000元出头。为了大一倍的画幅,多花五倍的钱值吗?要知道从1/2.3寸的dc,到aps-c画幅的微单和单反,画幅大了十几倍,却只要多花1000块。 &br&&br&如果要追求画幅大小,那全画幅上面还有动辄十几万的中画幅和大画幅,是永无止境的。那就不是穷三代这么简单,而是生活都要出问题了。 &br&&br&有的人有“全”幅情节,但是所谓全幅,无非是胶片时代的一个规格而已。而胶片时代照样有aps画幅和中画幅的胶片。到底哪一个是标准呢? &br&&br&为了这个全画幅,就算不考虑要多花几倍的钱(毕竟这社会上真有人有钱到我们无法理解其消费观的地步),也还要多带一斤多的负担,这到底是方便摄影还是破坏摄影呢? &br&&br&何况,全画幅比半幅机,素质也未必更好。论操控、对焦准确率和性能(对焦速度、快门时滞),3万以内的全幅机远不如旗舰半幅机如7d。论画质,如果是直出还不如富士aps-c微单x-e1,x-pro1。如果要兼顾单反的操控同时希望比较便携并有好的画质,那么宾得k-5搭配宾得家一票高素质的饼干定焦镜头也是很好的选择 &br&&br&当然全画幅后期的空间会大一些,但是考虑到牺牲的便携性、性能,不如先入个半幅微单或单反,好好练习摄影技术,等到将来机器真的成为摄影的瓶颈的时候再入全幅不迟。到时全画幅机器不仅会更便宜,也一定会更轻薄更强大。数码更新换代太快,几年前的旗舰5d无论是画质、价格、便携性还是性能都被今天入门的6d秒杀。 &br&&br&真不差钱的人,倒不如考虑下rx1,看起来比全幅入门单反贵,但是如果考虑到配红圈金圈镜头的成本,其实反而便宜。但便携性上的优势,使得同样的一万多块钱,最后能发挥作用的可能性急剧提高。 &br&&br&四、总结 &br&&br&对于坚持读到这里的童鞋,我决定把我多年修的的真经贡献出来 &br&&br&摄影器材三定律: &br&1.能让你更多去拍的才是好器材。 &br&2.拍的照片不够好永远是你的问题而不是器材的问题。 &br&3.在摄影圈,器材越好的人,摄影技术越烂 &br&第三条并不总是真的,但请你一定要相信它是真的 &br&&br&最后送一句话给大家 &br&花最少的钱买相机,用最多的钱去旅行,永远不会错。
更新:在知乎上朋友的提醒下,已经投诉了,抄袭的答案已经被撤去了,谢谢大家的支持!----最高票答案为抄袭我在豆瓣发的这篇文章----原文如下:一、你是否真的需要一台微单/单反? 看到这个问题,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废话,不需…
来自子话题:
时隔两年,有必要对该问题的答案做个修订。&br&从最早的3GS到如今的5S,我都是忠实的iPhoneorgraphy爱好者,期间所用摄影App无数,但最常用的无非还是那几款。因此修订中特将App按使用频率及特性作个大致分类与排序。&br&&br&【主力拍摄应用】&br&&ul&&li&Hipstamatic:从去年开始替代Camera+成为主力,是我最爱的拟真摄影app,丰富的镜头、胶卷、闪光灯、机身组合,效果出众,UI极具质感,秒杀其他同类应用。作为狂热粉丝,所有新出的胶卷、镜头都必入,也摸索出最喜欢的若干种搭配组合。经典的胶卷、镜头组合可参考知乎上的相关问题和答案,此处略去不表。摇一摇的话,也能随机组合,往往会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喜欢的话,可以加入“我的最爱”。应用还支持双重曝光,碉堡了。但凡用此App拍摄的照片,都可以一键分享到Tumblr、Instagram、脸书、推特等,十分便捷。&br&&/li&&li&Camera+:曾一度取代自带相机的最佳摄影App,功能全面,操作便捷,极具性价比。拍摄模式下,对焦与测光可实时分离,网格、地平线等也很实用。后期方面,场景模式最为强大,其中清晰度及美食是我的最爱。剪裁模式丰富,黄金分割、正方形还有各种比例任意选择。The Lab则包括各种微调,如高亮、阴影、晕影、色温、曝光、模糊、锐化、饱和度、软焦点、双色调、电影胶片颗粒等,而我最爱的是拉直。筛选器中则是各种滤镜组合,分为调色、复古、特效、标准好莱坞、I Love Analog六大类共计54种,而且每种都有中文对应。边框提供了简单、风格、好莱坞三大类共计27种,前两大类最为好看和实用。&br&&/li&&li&VSCOcam:强大的胶片模拟效果,出自滤镜名门,品质保证。这款应用是今年才入手的,虽然目前还没有成为主力应用,但大多数自带相机拍摄的照片我都会用其进行后期处理。出于对其胶片效果的热爱,一口气买下所有效果,目前还在慢慢摸索中。也可以品鉴应用中GRID里各路摄影达人的作品,学习其构图、色彩运用等。同Camera+一样,该应用也带有大量后期微调的功能,效果实时呈现,操作上也十分便捷。虽然全英文界面,但手势操作简单,很容易上手。亦带有分享功能。&br&&/li&&li&自带相机:其实已经能满足普通用户的摄影需求了,无论从拍摄到滤镜(可实时预览)都很出色。拍摄方面,除去最爱的正方形构图,全景及慢动作功能实在太赞。最重要的是,自带相机的操作十分便捷,且与自带相册高度集成。偶尔我也会刻意回归自带相机,只将注意力放在拍摄行为本身。&/li&&/ul&&br&【非主力拍摄利器】&br&&ul&&li&Instant:完美模拟宝丽来拍立得相机,连渐进的出片过程(包括音效)都很拟真。多大数十种的滤镜效果也是宝丽来官方授权。此外,强度、暗角、乳胶、噪点等也可微调。相片纸的颜色、质地、文字标注等可定义程度极高,适合享受后期的摄影爱好者。分享功能强大。&/li&&li&IncrediBooth: Hipstamatic官方出品的自拍利器,口袋中的快照亭。UI、音效拟真度高,拍摄倒计时,可连拍四张。通过内购可收集不同的效果出色的滤镜。从内到外的复古味道。&/li&&/ul&&br&【社交分享】&br&&ul&&li&Oggl:Hipstamatic官方出品的摄影社交应用。比起大名鼎鼎的Instagram,我更喜欢这一款,因为没有那么浓厚的商业味道,更加文艺范。该应用也可用来拍照,用的也都是Hipstamatic的胶卷和镜头效果,但与后者不同的是,可以从相册中导入照片,然后利用各种组合进行修饰。应用采取会员制,需要年费。但可以从Hipstamatic中导入已购买的镜头、胶卷。&br&&/li&&li&Instagram:基本不用来拍照,虽然其滤镜效果十分惊艳。于我只作两种用途:观摩他人的摄影作品,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li&&/ul&&br&【主流后期处理】&br&&ul&&li&iPhoto:Apple官方出品,iLife套件之一;UI设计精美,功能全面强大。&br&&/li&&li&Snapseed:触摸体验极佳的照片后期应用,微调功能出色,效果实时呈现,品质与口碑绝佳。&br&&/li&&li&Filtersrorm Neue:专业性强、功能全面的后期应用,iOS上的Photoshop。UI很赞,支持曲线、色阶等,触控操作出色。支持中文。&br&&/li&&li&Photogene 4:历经四代,UI更为扁平。功能上与Filtersrorm Neue类似,丰富且强大,只是不支持中文。&br&&/li&&li&Perfectly Clear:最大程度改善照片清晰度。触控操作简便,通过拉动中间的按钮呈现实时效果对比,极其直观。对于噪点大的照片,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li&&/ul&&br&【非主流后期处理】&br&&ul&&li&SwankoLab: 同为Hipstamatic官方设计。拟真暗房洗印过程:需要向池中滴加不同的药水,来获得想要的效果。期间需要计时等待,照片效果会缓缓呈现,且伴随拟真音效。很好玩地一款复古体验应用。&/li&&li&CaremaBag:使用便捷,效果出众&br&&/li&&/ul&&br&【其他特色App】&br&&ul&&li&BestCamera:国际商业摄影大师Chase Jarvis亲自设计的摄影应用。其著作《iPhone影像随行》中的作品都是用3GS拍摄的,这本书在国外卖得极好。我最早的一款付费摄影App。&br&&/li&&li&Pro DHR:最好的第三方HDR应用。&br&&/li&&li&D-Series(已下架):Hipstamatic官方另一款应用,模拟一次性相机,具有协同摄影的概念,极具特色。&br&&/li&&li&CaremaBag:亦有Mac版本,滤镜繁多。&br&&/li&&li&食色:国风浓厚的InstaFood。为所拍美食照添加种类繁多的文字修饰,使美食照片变得别具特色。&br&&/li&&li&InstaFood:美食拍照与修饰利器。与上面那款类似,吃货必备,风格上更加西化。&/li&&li&InstaWeather:为照片添加实时天气信息。&/li&&li&InstaPlace:为照片添加实时地理信息。旅游留念利器。&/li&&li&KeepCap:自拍利器,美颜效果不错。&/li&&li&FishEye Pro:顾名思义,中文名为专业鱼眼相机。&/li&&li&Snappr:功能出色的鱼眼镜头。&br&&/li&&li&Big Lens:模拟大光圈,效果出色。&/li&&li&SlowShutter:可以设置慢速快门。&/li&&li&ColorSplash:可保留细节色彩。&/li&&li&TiltShiftGen:专注于拍摄微距照片。&br&&/li&&li&Pinhole HD:拟真针孔相机。&/li&&li&Waterlogue:效果极其出色的水彩风格处理利器,将照片转化为大师级的水彩画。有众多风格可选,有绘画过程呈现。&/li&&li&Brushstroke:与上一应用类似。&/li&&li&AutoPainter:一共又三款,能够展现绘画大师(如梵高、莫奈等)绘画过程的照片风格化应用,加拿大专业工作室作品。&br&&/li&&li&Percolator:给照片添加咖啡泡时尚马赛克的效果。&/li&&li&Fragment:给照片添加棱镜碎片的效果,很后现代。&/li&&li&nice与品酷:这两款应用可用来标注照片内的信息。&/li&&li&Photo Stats:用来统计iPhone相册中的照片信息,结果以可视化数据表格呈现,十分美观。&/li&&li&Posing App:提供拍照姿势的指南类应用。&/li&&li&AntiCrop:傻瓜式去除照片上不需要的内容,十分智能。&/li&&li&Retouch:功能与AntiCrop类似。&/li&&li&PhotoShake:设计感十足的照片组合利器,效果丰富,DIY程度高。&br&&/li&&li&Phoster:将照片变成海报的利器,效果十分出色。&br&&/li&&li&Halftone2:将照片变成漫画风格的利器。&br&&/li&&li&ComicBook:功效同Halftone2类似,操作上更为便捷。&br&&/li&&li&Over:给照片添加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特效文字。&/li&&li&Path on:也是一款照片配文利器。&/li&&/ul&&br&【视频拍摄类】&br&&ul&&li&Spark:UI酷炫。&/li&&li&FiLMiC Pro:将iPhone变为专业的摄像机。功能丰富且强大,专业功能如音频仪、光暗分布图、长宽比叠加等也都应有尽有。&/li&&li&Cinamatic:Hipstamatic的视频版本,可拍摄15秒微视频,支持分享功能。滤镜丰富,效果出色,复古味十足。&/li&&li&8mm:拍摄老电影的利器——丰富的镜头与胶片,还有抖动、放映机音效、效果实时预览、后期剪辑编辑等等,够强大。&/li&&li&Vintagio(没有针对iPhone5S优化):可调节播放速度,并配上自带的多种风格背景音乐,效果十分逼真逗趣,DIY模式强大。&br&&/li&&li&iSupr8:专业强大的老式摄像机,胶卷效果出色。&br&&/li&&li&美拍:反感美图秀秀,但很喜欢美拍。&/li&&li&Demon Cam:魔鬼变脸,视觉特效出色。&/li&&/ul&
时隔两年,有必要对该问题的答案做个修订。从最早的3GS到如今的5S,我都是忠实的iPhoneorgraphy爱好者,期间所用摄影App无数,但最常用的无非还是那几款。因此修订中特将App按使用频率及特性作个大致分类与排序。【主力拍摄应用】Hipstamatic:从去年开始替…
我觉得这个问题下面的答案,变成了在讨论“卡片机的画质比手机拍照差吗?”请各位老师看清楚,这个问题叫做&b&“卡片机会被手机淘汰吗?”&/b&
&br&&b& &/b&
&br& 卡片机肯定会被手机淘汰,这个答案很明确。请到 Flickr 的“最受欢迎相机”页面上看看吧: &a href=&/camera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amera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iPhone 4 早就是 Flickr 上最多人使用的数码相机了,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br&&br&当然,对于非得认死理的人来说,这个数据不能代表卡片机会被手机淘汰——Flickr 上的用户比较高端,都买得起 iPhone 4 呢,第三世界国家你都没算进去!是啊,赶紧把我当一个没有帮助放了吧。我给您跪下了。
&br&&br&另外,什么被什么淘汰从来不是由“画质”“音质”之类的标准决定的。Mp3淘汰了CD,Betacam被VHS赶出市场,LD在VCD面前溃不成军,CMOS和CCD让菲林变成了小众收藏,决定性的因素都不是“品质”,而是易用性再加上一些市场推广。iPhone 摄像头和卡片机之间的差距不足以被便捷性上的优势弥补吗?市场会给出答案的。
&br&&br&就算手机摄像头的画质永远无法赶上卡片机(这不太可能),卡片机都会很快被手机摄像头淘汰。
我觉得这个问题下面的答案,变成了在讨论“卡片机的画质比手机拍照差吗?”请各位老师看清楚,这个问题叫做“卡片机会被手机淘汰吗?”
卡片机肯定会被手机淘汰,这个答案很明确。请到 Flickr 的“最受欢迎相机”页面上看看吧:
来自子话题:
&b&变焦。&/b&&br&如果要问人眼相当于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答案是:&b&人眼既不相当于定焦镜头,也不相当于变焦镜头。&/b&&br&&br&请参考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08&/span&&span class=&invisible&&656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以及这个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47&/span&&span class=&invisible&&990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b&变焦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底片。同一个人的晶状体中心到视网膜的距离,也就是&b&眼轴长度,大致是固定的&/b&。&br&&br&人眼对焦是靠睫状肌的拉伸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也就是&b&改变其焦距&/b&(或者说屈光度)来实现。如下图所示(引自wiki):&img src=&/ce49f607fd7d26b8be804a92a8e76735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具体而言:&br&看远处物体,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扁平,屈光度最小,焦距最大。如左图。&br&看近处物体,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变大,焦距变短,从而在眼轴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保证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右图。&br&&br&长时间看近处会造成睫状肌痉挛,也就是晶状体过凸,焦距过小,是为假性近视。&br&长期看近处,会造成眼轴永久性变长,超出晶状体最大焦距,是为真性近视。&br&&br&当人变老,晶状体会慢慢变硬,从而丧失调焦的能力。人眼也就从「变焦」成为「定焦」。这时看近处的物体,就需要靠外加凸透镜(老花镜)来屈光。&br&&br&============&br&摄影爱好者都知道,镜头焦距长,成像大,视野窄;焦距短,成像小,视野广,于是比较疑惑为什么人眼变焦,我们却没有感受到成像大小和视野的变化?&br&答案是因为:&b&人眼视野不变,只是因为人眼轴长度不变,而不是焦距不变。&/b&&br&关于这一点,是很多摄影爱好者误解之处(比如 的回答)。&br&请参考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08&/span&&span class=&invisible&&656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br&&/b&&br&&b&(屏上的)像(斑)大小本质上和焦距并没有关系,只和透镜中心到屏幕的距离有关。&/b&焦距只负责成像清晰与否,和成像(斑)大小无关。&br&和人眼不同,所有变焦镜头都是焦距变大(小),(有效)透镜中心到屏幕距离也随之变大(小),而不是固定。这是造成变焦镜头「长焦拉近、视野缩小」的原因,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类比人眼时误解的地方。总之,&b&摄影上「长焦拉近」,本质并不是因为焦距变长了,而只是因为我们把屏幕放远了。&/b&&br&&br&只要&b&透镜到屏幕距离固定,不管焦距怎么变,成像(斑)大小都不变。&/b&当然,如果屏幕不在对焦面上(没有对焦),成的像就模糊而已(所以你可以说不能叫「像」,而叫「斑」)。&br&&b&人眼轴长度固定,自然成像大小也是固定的&/b&,只不过这个像/斑不在对焦面上,模糊了而已。从这个意义上,&b&人眼看东西大小不变,正是人眼轴长度固定的最佳佐证。&/b&&br&&br&另一方面,人眼进化出调节晶状体屈光度(变焦)而不是眼轴长度,真是经济!否则人眼对焦,两个大眼珠子在那一胀一胀……
变焦。如果要问人眼相当于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答案是:人眼既不相当于定焦镜头,也不相当于变焦镜头。请参考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以及这个问题: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变焦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同一个人的…
以前我自己做了个教程&br&三张图&br&&img src=&/9fda26f5f_b.jpg& data-rawwidth=&742& data-rawheight=&7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2& data-original=&/9fda26f5f_r.jpg&&&img src=&/0ba97c14ac91c6df75ce_b.jpg& data-rawwidth=&742& data-rawheight=&9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2& data-original=&/0ba97c14ac91c6df75ce_r.jpg&&&img src=&/25a267d992c4a4ebd55b7d_b.jpg& data-rawwidth=&742& data-rawheight=&87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2& data-original=&/25a267d992c4a4ebd55b7d_r.jpg&&试试看吧
以前我自己做了个教程三张图试试看吧
大胆一点儿嘛&br&&br&&img src=&/c991bba519_b.jpg& data-rawwidth=&714&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c991bba519_r.jpg&&
大胆一点儿嘛
来自子话题:
这个问题我就不码字了,看图很直观:&br&&br&以下两个渐变都是从 #000000 到 #7C7C7C,左边那个是不带抖动的,右边这个是加上抖动的:&img src=&/073e2790bacde885333c_b.jpg& data-rawwidth=&325& data-rawheight=&1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5&&&br&为了能够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把两个渐变放大到 800% 然后并列在一起方便查看:&img src=&/f7fbefe4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5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f7fbefe4_r.jpg&&&br&&br&怕还是不醒目,给这两个渐变做了两次锐化,让大家可以更清楚看到色阶的边缘:&img src=&/9d6b88156cec34dd744bb4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5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9d6b88156cec34dd744bb4_r.jpg&&&br&Update: 简单来说,&b&抖动就是为了消除细微渐变时候很容易出现的色阶,让渐变看起来更「光滑」&/b&。&br&&br&再 update: 评论里有同学问到抖动在哪里打开:渐变工具里的抖动是在顶部的工具栏里打开:&a href=&/isP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isP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在 Photoshop CS 6 里面图层样式里的渐变叠加也能用抖动了:&a href=&/QZGH&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QZGH&/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问题我就不码字了,看图很直观:以下两个渐变都是从 #000000 到 #7C7C7C,左边那个是不带抖动的,右边这个是加上抖动的:为了能够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把两个渐变放大到 800% 然后并列在一起方便查看:怕还是不醒目,给这两个渐变做了两次锐化,让大家可…
&a data-hash=&cd943bb6d0d4faefc82fb& href=&/people/cd943bb6d0d4faefc82f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赵寒笑& data-tip=&p$b$cd943bb6d0d4faefc82fb&&@赵寒笑&/a& ,你买车你会直接走到4s店问导购:我要一台外观好,耐cao,越野性能强大,舒适性高,各种道路都能应付,价格还不要太高的车,最好还是非承载车身四驱。我并没有嘲讽或者看不起题主的意思(可能你们觉得我有),买相机就像买车一样,你不可能轿车和硬派越野和城市suv都没分清楚就跑去买车吧(可能真有)我觉得选相机是一个道理,了解一点最基本的概念,你真的可能都会自己选相机了。(可能题主一来就了解到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摄影就是烧器材)&br&&br&
菜摆在那里,自己挑菜是吃,别人喂也是吃,没人喂自己不想动手你也可以不吃,可能知乎需要的更多的是喂饭的吧。&br&&br&原文如下&br&&br&&br&我不知道受过摄影课训练,摄影要求较高和不要微单和卡片有什么关系。但看到后面那几句话,我建议你再去系统学一学基础,因为稍微懂点的人都不会问这么sb的问题....&br&&br&
把我的评论举报了,我说过,这个问题很sb,再聪明的人在不熟悉的领域提出很无脑的问题,我觉得是很正常的,所以我提议系统了解一下相机的知识,包括快门画幅光圈iso或者构图,看评论发现提问这么久题主还没去了解,到现在还觉得卡片,微单,单反是有明显差异的(我觉得更看人,稍微器材点也就看画幅和镜头),还是一副我觉得我在虚心请教,你这样回就是鄙视新手,嘲讽小白,我感兴趣但我就是不想了解,你一点一点教我就是你的错,然后知乎真让人失望什么的。你连一点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没有了吗?也罢,既然你这么想要推荐,又不给我预算,我只有推荐canon 1dx了,反正肯定满足你各项要求,我也没发现你对摄影有丝毫的兴趣。
,你买车你会直接走到4s店问导购:我要一台外观好,耐cao,越野性能强大,舒适性高,各种道路都能应付,价格还不要太高的车,最好还是非承载车身四驱。我并没有嘲讽或者看不起题主的意思(可能你们觉得我有),买相机就像买车一样,你不可能轿车和…
来自子话题:
嫔妃不说,名妓不美真的要死了。&br&&br&我认为根本原因是近代化妆和布光技术都很烂,照出来没几个好看的。像最后一任将军庆喜的老婆都是有名的美人,照片乱七八糟,但是隐约可以看出人很漂亮。日本那边有过类似的专门对比,大正时代明显比明治好看,这绝对不是生物进化的缘故。&br&&br&以日本为例,稍微照的好点的,美国大使哈里斯的女佣,斎藤 きち&br&&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480& src=&/f74e67fddbf8b81f5aabb4e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f74e67fddbf8b81f5aabb4e2_r.jpg&&&br&&br&大户人家的例子,比如日本历史上的女医生都是美女,可能因为出身都不错。&br&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女医生荻野吟,她家是地主,在她们家也就算平均水平。&br&&img data-rawheight=&314& data-rawwidth=&235& src=&/ebc86ba2018a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5&&&br&&br&最早的妇产科医生楠本イネ,她留照片时候很晚了,这个是她的女儿。&br&&img data-rawheight=&660& data-rawwidth=&500& src=&/04fabc60fcdb56fca5fc43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4fabc60fcdb56fca5fc43c_r.jpg&&
嫔妃不说,名妓不美真的要死了。我认为根本原因是近代化妆和布光技术都很烂,照出来没几个好看的。像最后一任将军庆喜的老婆都是有名的美人,照片乱七八糟,但是隐约可以看出人很漂亮。日本那边有过类似的专门对比,大正时代明显比明治好看,这绝对不是生物…
来自子话题:
会有很多很多人跟你说器材不那么重要,也会有很多很多人跟你说设备多么重要。但公认最重要的从来都是是脑子。&br&摄影师的大脑和设备的关系,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努力和天赋的关系:&br&努力的人,水平往往不会差到哪里去。但顶尖高手,在这基础上还得有一定天赋的支撑。&br&同样的,如果你在摄影上挺有想法(尽管有时候想法太丰富可能实现不了),那你的作品可能比不少人的要好看/有意思了。而一流摄影师,有一定设备基础(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并且充分发挥了设备的用处。&br&&br&&br&摄影有很多分支,具体分支里还有各种流派。器材的重要性要&b&看你走的那条路,想拍怎么样的照片&/b&,不同的需求决定了对器材的依赖性。「器材对摄影的重要性」是一个变量。&br&&br&更好的设备能增加更多的可能性,能大大帮助我们得到需要的效果,甚至是唯一途径:&ul&&li&花大钱买大光圈、全幅,终于可以更容易的拍出更美更完美的虚化了;&br&&/li&&li&花大钱买了全套保富图,终于可以低功率连闪抓拍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特性);&br&&/li&&li&花大钱买了个pocketwizard,终于可以远距离成功引闪了;&/li&&li&花大钱买了专业防水壳,终于可以潜水拍出清晰的图了(当然还要买很多其他的);&/li&&li&……&/li&&/ul&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说器材不重要呢……想要一种效果,设备有限拍不出来时那也是相当郁闷的。这时候,设备的重要性就上升了。&br&&br&但这些都是在有「想法」的基础上的。连目标都不清楚的人,是很难充分发挥出设备的价值的。给这样的人越多顶级装备,他可能越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会有很多很多人跟你说器材不那么重要,也会有很多很多人跟你说设备多么重要。但公认最重要的从来都是是脑子。摄影师的大脑和设备的关系,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努力和天赋的关系:努力的人,水平往往不会差到哪里去。但顶尖高手,在这基础上还得有一定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动变焦镜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