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向与范围指的指南针n是什么方向?

什么是课题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什么是课题研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南安一中在进行经济全球化的研究性学习时,老师指导学生确定了以...”,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是某校学生在学习经济全球化进程后制成的表格。材料二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根据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整理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材料四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的比例,1960年是30:1,1990年增加到60:1,目前已扩大到74:1。全球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占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夕阳产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把夕阳产业带进了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专家们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权力正从政治家手中转向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1)材料一表格所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____(写出相应序号)(2)据材料二,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其实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在全面融人经济全球化潮流时必须警惕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1月27日至31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召开,世界各界领袖再次聚首,探讨解决世界经济危机的办法,经济危机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间,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摘自陈宝森《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世界反全球化运动的部分重大事例——根据《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整理材料三 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简介“减免债务”:该组织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该组织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游说西方富裕的发达国家撤销第三世界国家债务上。“关注全球化中的南方”:该组织主要是由泰国的一些智囊人士组成的,这些智囊人士经常开展一些极具争议的全球问题研究。该组织主要强调亚洲地区、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悬殊。“救助平民的金融业务征税联合会”:这是一个以巴黎为基地的组织,主张要发展中国家向投机活动收取0.5%的税项,以减慢资金的大量流入或流出。该组织已经替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筹集到1000亿美元的款项。该组织强调自己为非暴力组织。“全球贸易监察”:该组织是由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独立候选人奈达领导的,强调贸易协议要有责任感,并努力监察全球化对就业、社会、环境和民主的影响。“国际地球之友”:这是一个总部位于荷兰的68个国家环保组织联盟,主要游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贸易官员多注意当地的需要,并评估他们的计划对环境的影响。——根据《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整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反全球化运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并分析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全球化不是一个人为的现象,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意大利反全球化的发言人卡萨里尼在该运动开会时,也在喝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他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即反全球化的浪潮在聚合全球力量。——韩震《“反全球化”的陷阱》(3)结合材料四的观点谈谈你对全球化或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频繁,国际直接投资对全球经济布局进行重大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两种观点激烈冲突。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富人的俱乐部,是资本的殖民扩张,所以反对经济全球化;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所以各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三个重要的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6分)(2)你赞成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小课题研究指导)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一、怎样提出问题:
问题:就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问题是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和纽带。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会对各种各样的现象提出很多为什么?
比如:当我们站在学校西墙外,可能会产生“为什么这条河这么黑?”;当我们停电时,就会想“为什么停电?”“为什么海底光缆老断”;当我们坐面的从南沟里山上冲下来时,会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次事故?”;当我们看见马路垃圾很多时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当学生在听课时,脑海中会产生各种各样有关学科中一些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例如:“这道题有几种解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实验现象。”当我们到明珠公园散步或观景台游览时,会产生“花为什么会散发香味”、“山中空气为什么这么清新”,等等。总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问题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这些问题中既有我们感兴趣的,又有我们困惑不解的;有些问题在我们头脑中一晃而过,有些问题停留时间长一些。
虽然我们头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真正要确定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我们又发现自己的头脑中的问题太一般化了,这些问题好象很难成为一个课题,不值得研究。相反的情况是,有些课题太大,无法下手。这就是学生刚参加研究性学习时,感觉到无法顺利确定课题进而开展研究的原因。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
1、要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
现象是指事物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征。事物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事物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在人们熟视无睹的、习以为常的、杂乱而纷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发现它们所显示的趋势、规律和本质。
中学生在观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中的现象时,要特别关注三种有价值的现象:⑴新奇的现象、⑵重复的现象、⑶密集的现象。
1)新奇的现象能考察发现未来趋势。
新奇的现象是指客观世界中刚发现的新鲜、奇特的现象。新奇的现象在刚出现时,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但这些偶然的现象或个别现象平时是容易被我们忽视,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要有目的地对这些偶然的现象、个别现象多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同学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好课题。例如:獐子岛出租车的出现、出租车档次的提高。不是一天出现的,统计出来、记录下来。
2)重复的现象能考察客观规律。
重复现象是指同一事物在一定时空里或以一定形式多次性地出现的现象。例如:花开花落、鸟类迁徙、四季轮回、潮涨潮落,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周期性出现或阶段性重演的重要现象。对这些现象深入研究,就会有发现。
例如:记录测定气温、记录风力、测量记录涨潮落潮、天气阴晴雨雾。
测定海水温度(一天变化、一周变化、一个月变化……)
3)密集的现象能考察事物的本质。
密集的现象是数量很多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集聚在一定时间、空间里,同时存在或短时间内先后相继出现。密集的现象后面往往蕴涵着事物规律。我们通过对密集的现象的研究就可能有新的发现。
例如:〖“波尔多液”发明〗1878年,法国梅杜克地区盛产葡萄,到成熟时,咧口腐烂。可波尔多城市郊马路边的一片葡萄园的葡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葡萄上沾满了兰白色的东西,散发怪味。这一成群密集现象引起波尔多大学教授米勒德特的注意。他通过考察,发现原来为了防止路人偷吃,主人把白色的石灰水和兰色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喷到葡萄上,但却意外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米勒德特进一步研究,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方,即后来的“波尔多液”。
我们的学生搞研究性学习当然不是都去搞科研,要有重大发明发现。但我们可以通过密集现象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如:蚂蚁成群过马路,蜻蜒成群聚集在船上。下雨完后,青蛙、蝌蚪集中出现鸣叫,鱼群出现的规律等等。
2、要学会观察和思考,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
有的人当看到别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会说“这种观察我也看见过,当初我怎么没想到呢。”
这是因为有的学生不会观察和思考。有的学生认为观察不就是“看”嘛,人人都会,有什么难处,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要做到正确、全面、深刻地观察是很不容易的。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从中观察的现象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
第一,观察现象应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有问题意识,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对事物或现象有特殊的敏感,用创新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别人认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或新奇陌生,甚至不起眼的东西,想人所不想,见不所不见,发掘其潜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进行观察时思想应当不受任何约束,以免先入之见去搜寻预期的结果。要尊重客观真实、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密切注意任何意外现象的出现,因为,意外情况往往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重要事实的发现。
第三,观察必须与思考相结合。观察是积极的,应是一种调动已有知识储备与眼前观察对象相比较、判别,并积极猜测联想、推理和整理的过程。
如:测海水温度,同一时间,不同深度水温。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水温的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一天水温变化的规律。
&&&观察公路上车的流量:不同路段,不同地点。
&&&獐子岛方言研究,“拿东西”→“喊东西”。
3、要建立问题库。
我们在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时,问题的产生有时是很短暂的,在大脑中一晃而过,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就会不复存在,而有时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很大价值。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记问题的习惯,不要过多追求问题的质量档次,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教师也要,学校也要建立问题库。
4、学会从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提出各种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后,要让学生敢于与同学、老师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先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亮出来,让大家帮助从不同角度补充各种相关问题,以利于从中发现更易于研究的问题,或是补充自己的问题。
比如:以“赤潮”为主题,我们可以产生一些与赤潮相关的问题,“赤潮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赤潮,形成赤潮的条件是什么?”、“世界上最早出现赤潮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赤潮越来越严重?”、“赤潮有什么危害?”、“如何有效防止赤潮?”、“我们长海县、獐子岛有没有赤潮?”,等等。也可以通过对一些问题发起讨论,引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獐子岛餐饮业用筷子情况调查、学生用本纸情况调查。从这些问题可以派生出许多问题。
再如:“獐子岛的出租车问题研究”,在这个大主题下可以分解为许多小主题,如“獐子岛出租车司机状况调查研究”(年龄、性别、居住地、驾龄等)、“獐子岛出租车车况调查研究”(牌号、车龄、客车、客货两用等)、“獐子岛出租车停放情况调查研究”、“獐子岛出租车维修情况调查研究”(修车部数量、地理位置、能力、提出意见),等等。
二、由问题到研究性课题
问题的提出有不同的角度。可以从自己兴趣出发,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从自己学习的学科出发,提出一些学习中自己较困难的问题;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出发,提出自己观察到的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问题。但是,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值得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大量的问题中筛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例如:“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这是带有普通性的问题,但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大,人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探究、研究,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但问题太大,无从下手,不分解成小课题的话,就不能成为合适的课题。
又如:“獐子岛四月份气温变化的研究”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
如何从发现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题?
1、对问题进行分类
(1)根据问题的深度分类:根据问题回答的要求可以把问题分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种类型。
①“是什么”的问题一般属于基础知识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或上网搜集处理信息或调查走访询问方式找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可以通过撰写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研究形式来完成。如:“獐子岛有过‘棒打獐子瓢舀鱼’吗”、“獐子岛常住人口姓氏调查”、“沙尘暴的成因”、“獐子岛住房情况调查”、“獐子岛的消费水平”、“獐子岛学生在外借读情况调查统计”。
②“为什么”的问题是属于比较深一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根据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或查阅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和数据的分析整理,综合归纳,提出自己的观点。
比如:“獐子岛近海鱼业资源为什么减少”、“獐子岛物价水平为什么偏高”、“獐子岛为什么三大姓石刘张居多”等等。
③“怎么办”的问题属于决策类的问题。它不仅要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重要的是要回答怎么办。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综合地看待分析问题,做出决策,发表自己见解,公布研究成果。
比如“獐子岛的住宅开发要适度”、“獐子岛要加大发展个体工商业”、“獐子岛小学并校研究”、“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等等。
(2)根据问题的研究方法分类
①读书报告——信息处理类。主要是以文献资料信息知识的收集处理为主。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通过上网搜集信息,经过处理、汇集成文,做为研究性学习成果。主要以书面材料为主。如“姚明在NBA”、“爱滋病的危害”、“獐子岛旅游介绍”、“獐子岛的三八号”、“世界各国的航天飞机”等等都属于此类。
②社会调查类。这类课题要求从生活中选取值得研究或需要解决的一个现象或一个问题,就这个现象或问题展开社会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得来的资料加以分析、归纳和综合,得出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这类课题的最后成果是调查报告。如:“四中学校厕所使用情况的调查”、“獐子岛森林树木的调查”、“学生乘车调查”、“獐子岛交通状况调查”、“初中生交笔友现象调查”、“中学生饮食调查”等等。
③观察记录类。针对自然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观察和记录,并利用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来回答问题。如:气温、潮汐、风力、天气阴晴雨雪雾观察记录。如:观察蚂蚁如何搬东西。再如:观察记录并分析研究“车流量与客流量关系”。等等。
④参观访谈法。通过参观一些特殊场所,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咨询,从而获得信息,回答问题。如“獐子岛剪纸的历史”、“獐子岛的海水淡化工厂”、“獐子岛的风力发电”。
⑤实验研究类。通过改变受控条件进行实验,从而获得数据,现象和结果,解决问题。如“空气污染”、“海水污染”(通过蒸馏等实验)。
⑥设计制作类。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明和制作一些模型或实物。如学校开展的“手工制作,手抄报制作,科技小制作,OM头脑活动”等。
⑦方案设计类。方案设计类课题主要指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应该是比较大的活动,针对一些需要解决的区域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案。比较大的活动主要指学校、乡镇、区县级的活动,一些比较复杂的班级系列活动也属于大型活动。如:学校艺术节、獐子岛旅游最佳线路、献爱心活动、组织一次捐款助学活动、策划一次宣传活动、组织一次大型公益活动、参观劳动等等。
2、完善问题的陈述
对于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来说,其提出的问题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等方面往往会模糊不清,使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较难把握。因此,必须根据课题的特点,问题的分类等,对问题的陈述进行完善。使一般的问题陈述规范为“课题的陈述方式”。
课题陈述要做到:
①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核心内容。
如:“关于獐子岛4月份气温变化情况的观察研究”。
②问题的陈述必须能为课题的研究指明足够明确的重点和方向,让人们从题目中可以立刻了解你所研究的重点是什么,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如:“关于垃圾的研究”、“垃圾的回收与利用”。这个陈述中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范围不明确,如改为“长海四中学校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沙包村居民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利用”。这样的表述更明确。
如:“学生能力的调查”。这个题目研究的范围太宽泛,研究目的不具体,研究对象太笼统。可以改为“长海四中初二年级女生物理学习能力调查”或“二年八班男女生物理学习能力比较调查”。这两个题目比较明确,它反映研究的范畴是物理学习能力;研究对象是长海四中初二年级女生或二年八班学生,研究目的更明确。
③陈述问题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用问题的形式。如:有学生想研究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问题,可写成“常见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这是叙述式。也可写成“常见水果中维生素C是如何测定的”,这是问题式。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陈述形式:
△——的现状和展望
△——的调查研究
△——的研究综述
△关于——的思考
△关于——的研究
△——的实验研究
△——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的初探
△——的对——的影响(研究)
△——的——测定
△——的处理方法的研究
△——在——的应用
三、课题的最终确定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题目的确定,已经有了好的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目标,但还不能马上着手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正式研究之前,还必须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
1、课题的科学性。
所选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要符合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所选课题一是要基于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课题中的问题;例如:“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这个题目不切实际,学生研究不了。如改为“中国克隆羊的诞生”这样一个“读书报告——信息搜集处理类”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易于完成。二是要有一定可研究价值,对那些已经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内容不能再研究。如“永动机的制造研究”早已被实践证明是不可能,就不能再去研究了。
2、课题的可操作性。
所选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课题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便实施甚至无法实施,而是要通过自己努力,实现课题预定的研究目标。选的课题要充分考虑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现实的生产生活,要考虑学校和社区的软硬件条件、自己的家庭条件、自己的身体条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的知识基础、经验积累、时间和精力,要考虑与他人(小组成员)的配合和争取指导帮助的情况。要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才能使课题研究顺利地进行下去。
3、具体评估,调整修正课题。
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
①人力。主要考虑研究小组成员的研究兴趣和爱好,知识和能力水平、特长、合作伙伴和指导教师等因素。
②财力。主要考虑实验经费、资料收集所需经费等。如:乘车费、购买器材费、纸张使用费、打印费等。
③物力。包括家庭、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实验设备、校外能利用的实验设备,学校和社区的图书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实验用药品等等。
④时间和空间。研究的地方和场所,时间的按排和分配。时间可分为预备研究时间、实验和收集资料的时间、讨论和交流的时间、撰写报告时间和报告展示时间。这里讨论和交流的时间、报告展示的时间主要使用我们每周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时间。预备研究时间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时间,也可用业余时间。实验和收集资料的时间,这部分是有大量工作要做,主要用课余、业余时间。
在课题的最终确定时,原有的课题有的可能要在课题的研究内容上做修正,有的可能要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做修正,有的可能要在课题研究对象上进行修正,有的可能在研究方向上做修正。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最后确定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有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还要做相应调整。有些课题,指导教师一开始并不一定意识到课题研究的难度,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当困难无法克服,无法继续研究。遇到这种情况,要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调整,可以更改调整研究方向,可以缩小范围,也可参加其他组的研究等等。
如:“学习方法调查研究”→“自习课独立学习与交流学习效果比较研究”。
四、选题的几种具体方式
1、完全自由选题方式
学校和教师在学生选题的过程中,只作选题原则和注意事项方面的指导,在选题内容和范围上不作任何限制,学生完全自由选题。这种方式优点是:给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选题空间,从而使学生从长期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模式中跳出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缺点是:一是完全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考虑不够。二是学生自由选题往往题目大,给研究带来困难。三是实施困难大,带来学生情绪波动,研究热情往往不能持久。对教师来讲,由于学生自选课题五花八门,给指导工作带来困难,使老师指导不上或监控、调控不力。
2、教师确定课题的方式
为了保证课题的选择和实施能顺利地进行,学校要求教师事先准备好若干课题供学生选择或将老师的选题直接布置给学生实施,学生在选题问题上没有或很少有发言权。这种方式对教师和学校来说比较方便,指导容易。但这种方式弊病很多:一是选题出自学校和教师,学生自主性无法体现。二是学生不一定对老师布置的选题感兴趣,影响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师的选题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或从成人角度考虑;甚至有的选题会成为学科知识的补充或加深。一般情况下,不宜有这种方式。
3、围绕主题选题的方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教师、学生代表共同协商,确定几个大的研究主题,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几个大的主题自己选择具体的课题。由于研究主题实际上是规定了选题的基本方向和范围,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课题,因此,学生选题会有很大的自由度,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完全自由选题的种种不足之处。如:“獐子岛的住房方面问题”、“獐子岛的人口方面问题”、“獐子岛的销售业方面情况”。这都是几个大的主题,在每个大主题下都可以选择一些小的课题。
4、确定总课题选择子课题的方式。
这种方式与第三种接近,但第三种方式确定的是研究方向,不是课题。这种方式有确定的主课题,是总的课题,学生可以在总课题下自由选择子课题。如:“关于獐子岛饮食文化的研究”做为总课题,学生可选“獐子岛餐饮业菜谱的研究”、“獐子岛餐饮业现状调查”、“獐子岛居民的饮食习惯”、“獐子岛学生饮食习惯调查”、“对獐子岛居民茶文化的调查研究”。
这种选题也具备第三种方式的优点,但规定不能太机械,因为总课题很难在一个班级或更大范围内取得一致,不可能人人都感兴趣,强行推行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可以采取年级组确定几个总课题,在年级范围内自由选择,以一个班级单位为主,吸收其他班学生参加,学生可以跨班级组成课题组,形成几个中心课题组。
5、师生互动选题的方式。
首先由教师和学生各自自由选题,然后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双向沟通,选择双方共同或接近的课题作为研究课题。这种选题方式可以调动师生双方面的积极性,但有时可能出现双方没有共同之处的情况。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选题上也应该是开放的,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要灵活,特别是选题非常关键,在选题上教师不能包办,不能把自己的选题强加给学生,但可以引导。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是什么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