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为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世界通史资料汇编》(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方大国作出了什么努力? (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经济发展史》(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三 1997年,一场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由泰国迅速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甚至拉丁美洲各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都受到冲击……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蔓延地区广,给东南亚及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严重的创伤。--—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四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应对经济危机。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 ——新华网(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纪律回归”的理解。(2分)你认为应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2分)-乐乐题库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点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习题详情
16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5.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世界通史资料汇编》(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方大国作出了什么努力? (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经济发展史》(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三&& 1997年,一场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由泰国迅速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甚至拉丁美洲各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都受到冲击……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蔓延地区广,给东南亚及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严重的创伤。--—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四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应对经济危机。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 ——新华网(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纪律回归”的理解。(2分)你认为应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2分)现象:各国货币汇率混乱,各货币集团无序竞争。(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河北正定中学高一期末考试
分析与解答
习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的 是世界的金融体系(1)首先对材料的正确理解作答第一问,当时“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即各国货币汇率混乱,各货币集团无序竞争,之后在1944年建立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然后依据课本答出其意义即可。(2)材料二反应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原因从美国的经济实力角度来分析,和贸易保护主义方面。(3)材料中叙述的是世界金融危机席卷世界各地,表明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4)“纪律回归”指的是世界金融体系要有相适应的法律进行约束,应对措施一问可以从国际之间的宏观调控角度来分析,言之合理即可。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相似的题目: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雅尔塔体系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维也纳体系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决定投票权的主要依据是成员国人数的多少认缴资金的数额成员国的综合国力成员国的外交关系
二战后形成的调整世界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B.世界银行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世界通史资料汇编》(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方大国作出了什么努力? (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经济发展史》(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三 1997年,一场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由泰国迅速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甚至拉丁美洲各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都受到冲击……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蔓延地区广,给东南亚及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严重的创伤。--—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四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应对经济危机。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 ——新华网(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纪律回归”的理解。(2分)你认为应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世界通史资料汇编》(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方大国作出了什么努力? (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经济发展史》(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三 1997年,一场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由泰国迅速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甚至拉丁美洲各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都受到冲击……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蔓延地区广,给东南亚及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严重的创伤。--—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四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应对经济危机。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 ——新华网(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纪律回归”的理解。(2分)你认为应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2分)”相似的习题。知识点梳理
世界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为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相似的试题还有:
某班就《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C.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威胁了部分国 家主权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形成和发展的,发达国家继续是全球化“大蛋糕”的主要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则日益面临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全球化分享资金和先进技术,大大缩短它们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却日益受到国际资本冲击和控制,而全球化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则可能使环境和生态进一步恶化,影响可持续发展。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10分)(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一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6分)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被各民族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世界的文学。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Ⅰ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72年5月版材料二
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全球化的演进方式是随人类文明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地理大发现”时代,全球化的演进方式是暴力征服,在工业化时代,其主要工具仍然是炮舰,而炮弹则是廉价商品。――摘自《全球化浪潮》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是在西方国家的主导下,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的扩张过程。发达国家需要的是资源、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是资本的最大扩张。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还只是处于其初始阶段,不发达国家之所以还能受益,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其经济与西方经济的互补性:我需要资本,你需要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不是不能从这种西方向东方、资本主义向非资本主义的扩张中获益,全球化从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从总体上来看,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者,即全球化的舵盘不掌握在他们手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摘自《新华文摘》(1999年第八期)请回答:(1)马克思早已预见到全球化的趋势,根据材料一回答马克思认为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试结合世界史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各找出一例能反映出材料二中全球化的史实。(3)目前阶段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管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出口猪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的相关探讨
发布时间: 09:44阅读次数:
【摘 要】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和WTO成员国间贸易自由化竞争愈加激烈,各国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的效应逐渐减弱,甚至被撤除。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隐蔽、灵活、复杂的贸
【关键词】出口,猪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和WTO成员国间贸易自由化竞争愈加激烈,各国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的效应逐渐减弱,甚至被撤除。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隐蔽、灵活、复杂的贸易壁垒呈明显扩散趋势,直接或间接导致我国猪肉出口贸易摩擦逐年攀升。本文重点通过分析出口猪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现状,提出进一步加强出口猪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研究新的观点与视角。
  关键词:贸易壁垒 猪肉 出口 措施 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国际经贸环境下,我国也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成功加入了WTO。经过WTO的多轮贸易谈判,各国关税已得到了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保护已从传统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而在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各国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也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加入WTO为扩大我国肉类产品的出口带来了极大机遇。一方面,肉类产品在我国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世界肉类进口大国如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均是我国的近邻,为我国肉类出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此外,我国一些先进的肉类产品生产企业正在全球竞争中逐步成长壮大,同时也对国内的同行企业产生了竞争性示范效应。但是,能否把机遇变成现实,客观上取决于我国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面对提高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除了提高技术和降低成本外,关键要处理好肉类产品出口所遇到的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化不利因素为真正的竞争优势。
  加入WTO给我国猪肉生产企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从目前看,我国的一些有价格竞争优势的猪肉出口屡屡受阻,困难重重,除了自身产品的标准偏低外,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肉类产品实行名目繁多的技术贸易壁垒是主要原因。&十二五&期间我国猪肉出口仍面临多重障碍:一是我国猪肉卫生在国际上总体信誉度低;二是国际上对猪肉食品安全高度关注,致使各类技术性壁垒不断强化。因此,在全球猪肉生产和贸易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查找制约我国猪肉出口的根源,探索如何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扩大猪肉出口,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猪肉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11年,我国加工猪肉出口量为10.7万吨,同比增加3.4%,出口额为4.03亿美元,同比增加17.8%。多年来,猪肉的出口贸易对拉动我国畜牧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自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出口便一直受到国际上技术性贸易壁垒规制的诸多影响。据商务部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了我国90%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每年造成的损失约90亿美元。对中国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复杂的食品安全、动植物检验检疫、药物残留、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苛刻的标签制度和包装要求,增加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上,已多年占据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国的地位,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左右。年,全国猪肉总产量连续三年回升,2011年出现小幅下跌,为5053万吨,较2010年下跌0.34%,但仍高于2009年总产量(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http://.cn)。
  2012年,中国全年猪肉产量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于2月25日公布《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年肉类总产量8384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335 万吨,增长5.6%。中国猪业的发展对世界肉类产业及贸易的平稳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农业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猪肉消费量正在以每年近2%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将全球猪肉消费或可增长至3.2亿吨,其中猪肉消费量占37.5%,由此可见,中国猪肉产业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月,中国出口猪肉数量为59853.9吨,同比下降20.0%,金额为2.7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同时,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国猪肉的出口情况,发现中国猪肉的出口量仅占其总产量中的很小部分,究其原因主要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对中国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规制有关。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已成为制约中国猪肉出口的最大障碍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猪肉的出口销量,影响到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进而影响到中国猪肉产业的平稳发展,因此,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猪肉出口的影响机理具有深刻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面对WTO其他140多个成员国的庞大市场,走国际化经营发展道路将是中国猪肉产业的重大选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规定,为应对出口猪肉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指导出口猪肉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尚存在欠缺。从查阅相关资料来看,国内外系统地从农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角度研究出口猪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几乎属于空白,因此,系统地开展出口猪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有力地增强出口猪肉国际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开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的影响研究,在对猪肉出口提出相关建议的同时,在实践上可以为猪肉产品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一些可利用的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国外学者近年来围绕产品标准和贸易技术壁垒的有关政策争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他们总结了对产品标准和技术壁垒研究的几个有益进展:第一,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相关调查;第二,设计出产品标准对贸易限制作用的估计方法;第三,建立了一种可以应用调查数据和微观数据对出口动态系统中的标准进行研究的经济学方法(Keith E.Maskus和John S.Wilson,2000)。Ronald Fischer和Pablo Serra的&标准与保
护&(2000)研究了标准的贸易保护效果,结论是政府制定的最小标准即使表面非歧视,也是贸易保护的。他们认为,TBT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即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
 在研究方法上,西方学者也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实证研究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ECD)1999年的调研收集了大量的行业数据来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贸易成本的程度,结论是达到0ECD成员国不同的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要求的成本,加上测试与认证成本,占到全部生产成本的2%&10%。Calvin Linda和Barry Krissof等(1997)分析了美国苹果在日本、韩国和墨西哥市场面临的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三个出口市场分别建立了部分均衡模型,计算了进口国卫生检疫措施的等量关税,并据以计算在关税之外有多少贸易受卫生检疫措施的影响。DaVid Orden等(1996)就美国对墨西哥水果鳄梨的进口禁令建立了美国鳄梨市场模型,分析当进口引进病虫害时对国内生产的影响,结论是在某些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与进口贸易有关的病虫害流行的可能性而采取的限制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福利损失将超过病虫害流行本身引起的国内成本增加。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分析
  理论方面致力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问题研究的学者大都是基于概述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了这些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制约,认为造成壁垒的原因是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三个贸易技术壁垒的发源地;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系之外;出口产业具有弱质性;不能娴熟地运用&WTO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问题;对技术壁垒重视不够。
  赵禹铭(2002),使用局部均衡的分析工具,借鉴关税的分析方法,假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类似于关税的贸易政策,因而用成本&收益的福利变化来探究该政策对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影响。分析得出,实施TBT对贸易额变化量的影响不确定,具体要根据国际市场对本国该产品的需求弹性而定,若需求富于弹性,则贸易额将缩小;反之在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贸易额将增加。
  吴秀敏、林坚(2004)运用模型分析农产品贸易得出,假定在进口国TBT设限后,生产成本提高,供给弹性变小,供给曲线内移,若技术等因素制约使得出口方无法短期内达到相应限定标准,则供给弹性进一步减小,结果是国际市场价格上升,贸易流量下降。由此会产生贸易限制、贸易禁止和贸易转移三种效应。
  李春顶(2005)运用模型分析指出,对出口国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会导致贸易抑制效应,相关的研究还区分了短期和中长期条件下TBT对贸易量的不同效应,短期的抑制效应通过倒逼机制,推动出口国加快技术创新,产生贸易促进效应。
  王志明、袁建新(2003)运用数学方法并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受限国的福利水平降低,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制约我国利用国际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使我国的贸易条件趋向恶化,贸易得益减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在短期效应方面,潘菁(2004)利用Panal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出口贸易进行计量分析,显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额、出口量有很强的负相关性。
  我国学者在有关TBT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方法和思路的新颖度同国外相比并不是很突出。最早是从对WTO规则的研究来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如叶柏林和陈志田从标准化的角度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金祥荣等(2001)的《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着重研究了非关税壁垒作为一个系统的模式特征及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常用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制度运作机制及其经济效应,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中所形成的贸易保护制度及其功效。国内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落后了很多,缺乏系统性研究和预测,只粗略研究环保法规、标准、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国际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等。
  目前的研究往往是针对农产品在出口时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现状来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其中大部分研究还是围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基本特征来进行的研究,很少有结合农业生产特征和针对农产品特性深入研究的。在农产品TBT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少、很难把农产品的特殊性与实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分析。关于中国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论述,近几年才刚刚开始,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乔娟(2003)所做的《中国肉类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利用产业竞争力理论来分析肉类产业竞争力现状,为研究中国肉类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研究支撑。中国肉类协会(2003)综合世界统计年鉴的资料和统计分析整理指出,中国肉类行业的振兴需要培育名牌肉类产品,走品牌发展战略,肉类生产企业要尽快增强自身实力。
  三、总体评价与对策建议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学术界对肉类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专家学者尚未对猪肉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和量化研究,大多数研究只是笼统简单的比较,没有具体的指标,或者只给出一个定性的结论,目前,很少有学者对猪肉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探寻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的影响及提出相关对策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研究要着力于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影响的研究进展,应用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探寻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的影响,以猪肉出口为例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实证分析的结论为依据,提出应对猪肉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这才能对更好地促进我国猪肉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不断拓展海外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我国猪肉出口。
  〔本文系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出口猪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研究&(编号:);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出口农产品质量竞争力提升研究;四川省2013年重点科技自筹项目&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编号:2013ZRZ008);四川省2012年重点科技自筹项目(编号:2012ZRZ014、2012SZZ030);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13年度科技项目(编号:SK201314)〕
  〔余华,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和贸易壁垒。漆雁斌(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区域经济等。严玉宝,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崔鹏博,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北京朝阳区北三环西坝河东里18号三元大厦15层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鄂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取控制措施的基础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