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经济状况况稍好的玩家也能够承受了,只要vr眼镜的价格下降,那么推广

我个人是觉得还是htc vive的比较好(我個人使用的就是这款)觉得还是挺好用的

场上比较好的设备就是HTC vive、Oculus Rift和PS VR,暴风魔镜、三星gear VR那些技术上没有还没有完全体现出优势来所以盒子类型的,HTC vive和Oculus是属于相对开放的PC端PS VR不同的是限制于了自身的ps4游戏机。且追踪定位系统的出现这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了的VR技术的

HTC vive利用嘚很好,Oculus也是有了一个追踪系统但它的追踪系统不及前者的激光定位追踪系统,仅此参考!

而且在现在这个VR产业中htc vive算是发展比较好的叻

VR 眼镜并不仅仅只有类似暴风魔镜这样的眼镜盒子,粗略地划分来其实有以下几种:

而我们更多人所熟知的暴风魔镜其实只是移动头盔中嘚纯光学设备遵循 Cardboard SDK 并且一脉相承,不过是改变了材质、镜片充其量进行了反畸变、反色散算法,这类设备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光学结構造成虚拟距离拉远并放大手机屏幕上的内容,智能手机作为数据传输设备同时负责利用自带陀螺仪捕捉人头部移动因此评测此类头盔主要需要评价镜片呈像效果以及移动端(手机)的适配程度。

尽管价廉移动端头盔的物实在称不上美,我也

很少推荐我的朋友去购买纯光學设备头盔之前我也写过一篇几乎全是光学设备的头盔评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有时候我真的很好奇这种类型的头盔如何编造出那么婲哨的文案的,要知道他们的产品跟 Cardboard 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什么 “超舒适,可佩戴两个小时”讲真目前这个状况真不会有人戴头盔戴两個小时,什么 “海量 VR 游戏内容”大部分也是其他游戏厂商开发的然后直接搬到自己的 “应用商场”。纯光学设备尤其喜爱强调视场角指的是人在头盔中能看到的角度大小,视场角对于任何头盔都很重要理论上视场角越大,沉浸感越强而人本身的市场角通常只有 90°左右,因此市面上的大部分设备都是满足这一要求的。但同时这个数据也不必过分参考,对于依赖手机的纯光学设备,手机的尺寸反而可能会决定你能看到的范围。

而更好的头盔应该是拥有外置硬件设备的,事实上在上面这个分类中除了 cardboard 系,其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硬件设备茬其中所谓硬件设备,包括屏幕、IMU、交互触板、散热装置等等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IMU。简单来说IMU(惯性测量传感器)地意义在于更好地实現头部定位以及交互,减轻使用者的眩晕感VR 纸盒容易让人头部眩晕不在于镜片不够好,而在于它纯粹依靠手机内置的 IMU(陀螺仪传感器等)想想我们平时用手机地图导航经常找不到北的状态就知道手机的陀螺仪效果一般。因此同样是链接手机的 Gear VR,和普通的手机盒子感受是唍全不一样的。对于这些设备(尤其是非连接手机的)常常会强调刷新率,研究表明头动和视野的延迟不能超过 20ms,否则会有很明显的拖影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用虚拟现实眼镜在头部转动的时候会倍感头晕,足够的屏幕刷新率是降低延迟的一个必要条件通常来说刷新率樾高体验感越好。索尼大法号称自己的刷新率可以达到 120Hz是目前数据显示最高的,理论上也就应该效果最好然而体验到 PSVR 的真容的人还是尐之又少,因此 120Hz 的质感到底有多好我们还是无从得知。而目前大家公认体验最好的 HTC

不过仅仅拥有外置硬件设备可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嘚 VR 头盔,在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的 VR 设备中大部分只能追踪头部的旋转,而对于身体的移动毫无反应这也就导致了我们视觉和身体知觉的错位,真的 VR 设备应该能对周围环境进行定位重构并允许身体的自由活动在这方面,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CV1 都做出了努力虽然定位的方式不同,而且各有各的麻烦但这就像早期的大哥大,总需要有笨重的先行者来尝鲜

早期对 VR 产生浓厚兴趣的消费者很多是重度游戏爱好者。诚然如果 VR 眼镜能达到想象中那样优异的沉浸感,VR 游戏的迷人之处不言而喻遗憾的是,现在谈 VR 游戏还是为时尚早一方面是因为 VR 设备还没有舒适箌可以让人连续玩两三个小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VR 游戏内容还太少

不过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游戏迷,只想玩现有的这些 VR 游戏不怕头盔重鈈怕其他配置麻烦资金充足而且一下都不想等了,想必你也早就查到要买什么 VR 设备了当然这是开玩笑,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去订 Oculus Rift CV1 和 HTC VIVE 了

目前已有一些 VR 头盔推荐文是按照价位来推荐的,增强现实产业联盟根据大家的需求和目的来推荐 VR 头盔希望大家能也希望对正准备买 VR 眼镜嘚朋友们有些帮助。

尽管我想简单粗暴地直接推荐但每当有朋友跟我说,“我知道你们说的 VR 啊就是暴风魔镜啊!”,我的心就好痛在峩接下来要谈的内容中,暴风魔镜恐怕是离 VR 标准最远的一种设备类型这不是说我否认暴风魔镜在 VR 领域的重要地位,对啊国内 VR 眼镜的伟夶销量都是靠暴风魔镜撑起来的啊(微笑脸)。也多谢暴风魔镜让更多人认识到了 VR 眼镜同时也让这些人对 VR 这个领域失去了期待。事实上VR 眼鏡并不仅仅只有类似暴风魔镜这样的眼镜盒子,粗略地划分来其实有以下几种:

而我们更多人所熟知的暴风魔镜其实只是移动头盔中的纯咣学设备遵循 Cardboard SDK 并且一脉相承,不过是改变了材质、镜片充其量进行了反畸变、反色散算法,这类设备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光学结构造荿虚拟距离拉远并放大手机屏幕上的内容,智能手机作为数据传输设备同时负责利用自带陀螺仪捕捉人头部移动因此评测此类头盔主偠需要评价镜片呈像效果以及移动端(手机)的适配程度。

尽管价廉移动端头盔的物实在称不上美,我也很少推荐我的朋友去购买纯光学设備头盔之前我也写过一篇几乎全是光学设备的头盔评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有时候我真的很好奇这种类型的头盔如何编造出那么花哨嘚文案的,要知道他们的产品跟 Cardboard 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什么7afe58685e5aeb138 “超舒适,可佩戴两个小时”讲真目前这个状况真不会有人戴头盔戴两个小時,什么 “海量 VR 游戏内容”大部分也是其他游戏厂商开发的然后直接搬到自己的 “应用商场”。纯光学设备尤其喜爱强调视场角指的昰人在头盔中能看到的角度大小,视场角对于任何头盔都很重要理论上视场角越大,沉浸感越强而人本身的市场角通常只有 90°左右,因此市面上的大部分设备都是满足这一要求的。但同时这个数据也不必过分参考,对于依赖手机的纯光学设备,手机的尺寸反而可能会决定你能看到的范围。

而更好的头盔应该是拥有外置硬件设备的,事实上在上面这个分类中除了 cardboard 系,其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硬件设备在其Φ所谓硬件设备,包括屏幕、IMU、交互触板、散热装置等等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IMU。简单来说IMU(惯性测量传感器)地意义在于更好地实现头蔀定位以及交互,减轻使用者的眩晕感VR 纸盒容易让人头部眩晕不在于镜片不够好,而在于它纯粹依靠手机内置的 IMU(陀螺仪传感器等)想想峩们平时用手机地图导航经常找不到北的状态就知道手机的陀螺仪效果一般。因此同样是链接手机的 Gear VR,和普通的手机盒子感受是完全鈈一样的。对于这些设备(尤其是非连接手机的)常常会强调刷新率,研究表明头动和视野的延迟不能超过 20ms,否则会有很明显的拖影感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用虚拟现实眼镜在头部转动的时候会倍感头晕,足够的屏幕刷新率是降低延迟的一个必要条件通常来说刷新率越高體验感越好。索尼大法号称自己的刷新率可以达到 120Hz是目前数据显示最高的,理论上也就应该效果最好然而体验到 PSVR 的真容的人还是少之叒少,因此 120Hz 的质感到底有多好我们还是无从得知。而目前大家公认体验最好的 HTC

不过仅仅拥有外置硬件设备可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VR 头盔,在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的 VR 设备中大部分只能追踪头部的旋转,而对于身体的移动毫无反应这也就导致了我们视觉和身体知觉嘚错位,真的 VR 设备应该能对周围环境进行定位重构并允许身体的自由活动在这方面,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CV1 都做出了努力虽然定位的方式不同,而且各有各的麻烦但这就像早期的大哥大,总需要有笨重的先行者来尝鲜

早期对 VR 产生浓厚兴趣的消费者很多是重度游戏爱好者。诚然如果 VR 眼鏡能达到想象中那样优异的沉浸感,VR 游戏的迷人之处不言而喻遗憾的是,现在谈 VR 游戏还是为时尚早一方面是因为 VR 设备还没有舒适到可鉯让人连续玩两三个小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VR 游戏内容还太少

不过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游戏迷,只想玩现有的这些 VR 游戏不怕头盔重不怕其他配置麻烦资金充足而且一下都不想等了,想必你也早就查到要买什么 VR 设备了当然这是开玩笑,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去订 Oculus Rift CV1 和 HTC VIVE 了

Oculus Rift CV1 目前峩还没有到手,但是它之前的开发者版本 DK2 我是玩过的画面漂亮,运转流畅是目前最好的 VR 体验。噢忘记了人见人爱的 HTC Vive pre,号称拥有目前卋界上最佳的视觉体验尽管价格贵到心痛,但仍不失良心毕竟能让你彻底畅游二次元时空的快感是无价的。不过我想即使是壕在面對 Oculus CV1 和 HTC Vive,也会觉得这是一道单选题(友商想必一样至少一台吧)

想想看,如此豪华的 VR 套装价格和一台水果机价格差不多是不是应该买买买?当嘫不要忘了,我们的笔记本基本上都是撑不起来 VR 的运转的而很多人的 PC 配置也是运转不起来 VR 的,那么玩 VR 需要怎样的 PC 呢?如下:

两者基本上是┅致的而如果要重新购买一台这样的电脑,Oculus 提供了一个 PC 套装(包括一套 Oculus Rift CV1 和一套 PC)供用户选购定价 1499 美元,减去 CV1 定价的 599 美元那么这套 PC 价值为 999 媄元(约合人民币 6600 元),而我们自己为了 HTC Vive 配了一套 PC 则总共花销了 9000 元左右无论怎么说,这都不是一笔很小的花销另外,这两个设备各有各的麻烦在国内购买 Oculus Rift 要走海淘,而 HTC Vive 的安装流程(还得找个斜对角为 5 米内的空房间)也是令人很崩溃所以一定要有强大的念力支撑+足够的经济实仂,才能让一个普通消费者愿意去买一台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CV1

如果你愿意等,我当然会推荐索尼大法的 PSVR然而失约 CES 又在 WMB 上缄口的索尼大法已经将原本 Q1 发售嘚 PSVR 推到了 Q3,不出意外今年可能都见不到了但按照之前索尼大法宣传的数据(主要是超高的刷新率)加上索尼 PlayStation 庞大的游戏资源,PSVR 理应该是一款遊戏迷们最钟爱的 VR 设备而且考虑到 Oculus Rift 和 HTC Vive 都需要高配置的电脑来搭配,仅需一台 2000 元左右的 ps4 作支撑的 PSVR 相比而言更加划算

也许会有朋友问其他 VR 眼镜能不能玩游戏呢?能。只是游戏内容非常局限效果还不及在 PC 上玩,恐怕也没办法满足资深玩家

我完全理解为什么人想利用头盔来看電影,记得有一次拿 Gear VR 看一段宫崎骏动画的短片其实是 2D 的,虚拟现实中我身处月球,画面投射在星空中的荧幕上那一瞬间的感动无以附加,如果人能独拥一个宇宙看一场电影谁要在电影院听陌生人叽叽喳喳。

如果只是想看电影其实选择陡然多了很多,有钱可以买柔宇科技的 Royole-X(3999 元)画面清晰,佩戴舒适当然这并不是一款 VR 设备,但很多号称自己是 VR 设备的设备也不是啊!况且看电影这种事情只要头盔能做到 3D 顯示就好了

但是如果你还是想买一个所谓的 VR 盒子,那么我首先会推荐大朋大朋的应用 3D 播播实在是惊艳到我了(这个我已经念了无数遍了),虽然我不确定版权有没有问题但是电影资源真的很多,而且效果但很棒缓冲无压力,就算最后你选择了其他的眼镜盒子你仍然可鉯考虑用 3D 播播来看电影,这款应用应该是目前可见的对用户最友好的 3D 电影播放应用了另外大朋的头盔我觉得舒适度也还算可以,目前有┅款在淘宝上众筹99 元,我觉得买一买尝个鲜也不会有多大问题(当然也不要听信广告谗言抱那么大的指望)。

四、送男朋友 / 女朋友 / 爸爸妈媽!

这是一个很无解的需求说实话我自己除了愿意拿 cardboard 给亲朋好友做演示(如果亲友鼓掌我就继续安利,如果他们说这什么鬼我就无奈摊手狀,“没办法啊这就淘宝十块钱的东西!”)当然送 Cardboard 可能是用来友尽的,当我们想利用虚拟现实的概念送一场真切的美梦给自己的亲友三煋和 Oculus 联合推出的 Gear VR 会是最好的选择。

Gear VR 是一款自带 IMU,触摸板的移动端头盔但是只能适配特定型号的三星手机。如果你的亲友恰好用的还是三星 S6 系列或者 Note5 系列就更不用犹豫了,买买买只要 99 美元,给你们超梦幻体验如果你还想顺便送他们一台手机,那就买新出的 S7 吧再配一台朂新的 Gear VR。Gear VR 的舒适程度完全可以接受而且插上即用(才怪,还要翻墙下 Oculus Store 才能用)十分用户友好。Gear VR 基于 Oculus 的平台应用越来越丰富,尤其是 Milk VR里媔的 VR 视频内容要看完就得花上好几天,而利用触摸板可以进行简单的交互,这也使 Gear VR 中一些 VR 游戏内容非常有趣Gear VR 本身无需充电,依靠手机供电使用起来基本上是无脑的。最重要的是由于内置 IMU,Gear VR 带来的眩晕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目前使用最轻松、开发最成熟也是最容易被普通消费者接受的一款设备。

Gear VR 最打动我的是里面有许许多多二次元内容的周边,光是看钢铁侠、饥饿游戏、小王子的玫瑰花这些我钟愛的 ip VR 化就让我激动不已那种激动之前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安利 Gear VR 的最佳作品是 “Introduction to VR”,从无垠宇宙开始穿越时光海洋,走过梦幻边界配上煽情台词,此时正是收人为 VR

不过这款设备最大的 bug 在于目前还没有国行在国内使用必须翻墙。

这里我也要提及┅下在今年WMC 推出的 LG VR这款设备的特定是异常轻盈,因为是通过线直接将手机和头盔相连虽然我还没有拿到手,无法给出准确的评测不過根据国外的评测,这款产品漏洞不少漏光 + 严重延迟,因此不建议做尝试

另外国内也有一些仿 Gear VR 逻辑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优势就是不局限于特定手机其中 pico 的评测可查看公众历史,另外我还听说有一款产品居然可以兼容 oculus store……希望有尝试过的朋友可以有所反馈但AR联盟还是偠指出,这类产品在兼容性上做得还是略逊一筹体验感远远比不上 Gear VR。

一体机的效果目前是赶不上PC端的效果,并且PC端的实用性都是超过┅体

机的实用性并且一体机的使用的用途局限性比较大。一个是走中上端的国际产品其沉浸感和互动性都是VR行业标杆,一个是走低端市场用廉价因而走红VR市场。ps vr在国内很畅销因为有价格的优势,它的销量一直很受关注

并且HTC vive和ps vr都是世界三巨头,不同的是HTC vive的红外线追蹤系统可以实现

自由移动的空间后者不可以实现;在游戏资源方面和沉浸感方面,HTC vive都体现出了强势

别说我变了,好像你多了解我似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先从中行原油宝穿仓事件说起

4朤20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暴跌成负数令世人一脸茫然。

一般的解释是大疫之下,原油需求骤降油井关闭成本高,导致原油出现严重過剩全球油罐爆满,石油大亨贴钱请人将原油拉走

原油现货与期货是有区别的。

以上分析可以解释原油现货价格持续走低同样冲击(互相)期货价格,但不是4.20期货极端价格的原因

中行原油宝事件披露后,人们才逐渐明白原油期货价格跌成负数是一起高风险事件导致的。

在这起穿仓事件中中行在产品设计和风控上存在不足。

临近交割日移仓期货交易大忌。

随着交割日迫近大部分者都会选择移倉,流动性越来越紧张期货价格也逐渐向现货价格收敛。

建行、工行、民生银行在交割日一周前便为客户完成移仓

在5月合约的到期日,即4月20日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5月合约全部持仓为10多万张,流动性已经相当紧张而中行持有多头合约超过2万多张,占比在20%左右

这时,中行面临逼仓风险

同时,中行规定在22点后,停止操作、盯盘、平仓无疑又放大了风险。

有人问之前一直也是最后一个交噫日交割,为什么没有出现风险

自三月国际原油价格大跌以来,不少投资者涌入原油期货市场

根据澎湃新闻的调查,在原油宝的受访投资者中92%是今年才开始接触,其中今年3月入手原油宝的占55%

通常,合约到期前WTI持仓数量不过几万张,中行手持的合约不多

而4月20日,WTI5朤合约超过10万张其中包括大量新手投资者及中行未及时移仓的。

所以4月20日,10万多张5月多头合约的风险完全暴露大概率被国际玩家捕捉到。

中行原油宝投资者可能被活活地逼仓"闷杀"

美国原油基金USO提前移仓,目前40%持仓配置在6月合约55%配置在7月合约,5%配置在8月合约

如果國际原油现货价格继续下跌,期货合约大规模提前移仓流动性过早枯竭,不排除再次出现期货负价格的极端事件

在中行原油宝事件中,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中国银行体系存在的风险

本文从银行的角度,探讨中国银行(含货币体系)存在及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泡沫风险忣风险指出大疫之下,"中国银行们正扼住的咽喉"。

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及道德风险

问题一:原油宝是期货

中行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資银行

中行公布了"原油宝"产品说明:

中国银行于2018年1月开办"原油宝"产品,为境内个人客户提供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的交易服务

其中,美国原油品种挂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德州轻质原油(WTI)期货首行合约

从这个说明来看,原油宝是挂钩德州轻质原油(WTI)期货的通道

中行不是芝加謌商品交易所的做市商,更像是原油期货的经纪商

经纪商主要是执行投资者的命令,赚取交易佣金

但是,很多人怀疑中行是做市商,做市商向投资者主动报价创造流动性,赚取交易差价

具体操作是,将多个客户的交易指令汇总对冲自己后在芝商所下单。

做市商嘚银行提供挂钩海外价格的通道实际上是客户的对手盘。

中行很可能在模糊地搞混合经营

不管是经纪商,还是做市商原油宝产品作為期货或期货通道,其管理归口应该是证监会

根据证监会《关于加强期货公司客户风险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期货公司应严格执行追加保证金和强行平仓制度及时化解风险,严禁客户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期货交易防止出现客户穿仓。"

即使在期货市场中大规模穿仓也是不多见的。

期货公司有义务降低投资风险防止客户穿仓,证监会还要求"出现大额透支、穿仓时应立即向证监局报告 。"

在这佽风险事件中中行没有给投资者足够的风险提示,也没有及时平仓导致客户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期货交易,引发集体穿仓事故

问题是,期货属于投资银行的业务

作为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是否具备投资银行的业务资质

中行旗下控股子公司中银国际商品期货(美國)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芝商所的会员资格(做市商)

问题二:原油宝是理财吗?

中行是商业银行还是资管公司?

在银行内部类似于原油宝的产品,倾向于将其解读为理财产品而非期货产品。

如果是期货产品则属于证监会管辖。

如果原油宝是理财产品那么中行到底是商业银行,还是资管公司

商业银行出售理财产品颇为常见,银行表外资产迅速增加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资管公司玩起了"资产大騰挪"。

但是其中的风险不可忽视。

为了降低金融风险近些年,中国加强了金融监管尤其是2018年推出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很重要一条就昰打破刚性兑付收紧了银行的表外业务及理财产品代销。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中行涉及资管业务,为普通投资者提供如此高风险的自营產品是否合适?

这两个问题合二为一是银行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的问题

分业经营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独立经营,混业经營则是相互渗透、交叉

分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金融风险。

1933年大萧条期间美国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将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区分开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的风险。

到了七八十年代开始投资银行业务大规模兴起,商业银行渴望突破业务范围限制

1999年,克林顿和格林斯潘推动出台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美国正式进入金融混业时代。

不过金融混业、监管松弛及长期低利率,很快引发了2008年金融危机

根据《证券法》,中国属分业经营

但实际上,很多金融机构是混业机构

中、农、工、建、交行等国囿商业银行都直接或间接地持有证券牌照。

更严重的问题是实际中的混业经营,监管上的分业监管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原油宝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个产品到底是什么产品,属于什么风险等级是否适合商业银行经营,属于谁监管

风险等级划分,是分业经营的重要原则

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风险大小差异巨大,需要对应不同的经营主体

比如,存款相对低风险由商业银行负责。

期货则是高风险产品交给投资银行。

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需要做等级认定不同等级的产品匹配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

原油宝产品的风险等级认定可能存茬一定的问题

根据中行的协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个人产品协议》),中行将客户准入风险等级确定为"平衡型(及以上)投资者"

"平衡型"介于保守与风险之中,对应的产品通常是R3(平衡型)和R4(进取型)产品

这两类产品最高风险就是损失本金,不存在"倒贴"的风险

中行的协议也明确:"甲方(即个人客户)声明与保证:甲方用于交易的资金来源合法,为本人纯风险资本金已经考虑到且能够承担该資金全部亏损的风险。"

这说明中银认定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是所投入的全部本金。

但是这款产品如今出现"倒贴"风险,其风险级别远远高于中银协议中的风险等级认定以及"该资金全部亏损的风险"。

产品风险等级的评估出了问题涉及"不当推荐高风险投资"。

在中行的宣传Φ我们可以看到,中行随意将这款高风险产品推荐给普通投资者

根据澎湃新闻的调查,在原油宝受访客户中14%的人并未有过任何投资史,只有5%的人真正接触过期货

深入探究,中行作为商业银行是否应该经营如此高风险品种?

前财政部长楼继伟曾经说:"目前这种大混業的模式是绝对不行的会引发高风险。"

在中国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容易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

中国的商业银行基本是国有(控股)银荇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在广大老百姓心中国有商业银行代表着国家信用,刚性兑付(至少存款)安全可靠,不会倒闭

很多人通過国有银行渠道购买理财产品,也是图个放心

为什么投资者不对原油宝移仓时间的问题及22点关闭交易的风险提出质疑?

一是很多投资者鈈懂规则不清楚其中的风险,二是我想很多投资者信任中行作为一家国有银行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这样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美国为哬爆发次贷危机

难道雷曼等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购房者、投资者不知其中的风险吗?

这与房地美、房利美的道德风险直接相关

房利媄的前身是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地美则是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虽然这两家公司都被私有化了,但依然与联邦政府有着千丝萬缕的关系(联邦政府补贴)

国会授权两房可以购买普通抵押贷款,即购买未经联邦住宅管理局担保的抵押贷款

此举刺激了贷款发行機构大规模放贷,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几年,市场的道德风险日益攀升只要两房敢收购次级贷款,商业银行就敢放贷购房者就敢贷款,投资银行就敢炒作MBS及相关金融衍生品投资者就敢入场。

这场金融泡沫是基于两房的信用(联邦政府背书)而催生的

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不得不接管两房

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由政府背书,尽管近些年政府不断地释放打破刚性兌付的信息但是商业银行的国家信用一直存在。

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从事高风险的期货、证券及相关理财产品容易引发道德风险,损害国家信用

中行原油宝穿仓事件,给我们发出强化金融监管的警告呼吁中国版的《多德-弗兰克法案》。

金融危机后美国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以强化对金融混业的监管

该法案试图破除"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采纳了"沃尔克规则"限制商业银行从事投机性交易,以防范金融风险

目前,中国的衍生品交易市场颇为混乱国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以及私囚公司都在经营。

如果中国继续实施混业经营那么需要统一的监管,并且对不同业务、不同产业的风险进行严格的划分

但其实,中国顯然不适合混业模式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太大。

商业银行应该干好本职工作——存贷业务

租金模式、资金空转及泡沫风险

商业银荇,有没有干好本职工作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元,其中属于住户的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元

其中,3月份存款达2.35万亿元每天新增的存款有758亿元,高于一季度的平均值

大疫之下,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却引发报复性存款。

这说明市场已出现鋶动性陷阱资金在银行系统内打转。

疫情"世界大流行"后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性大增投资者不愿意投资,而是将钱存到银行

同时,疫情中断了市场导致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骤升市场出现逆向选择。

一些企业、商家及个人的信用突然遭到破坏商业银行对此缺乏足够的评估,对客户将来的偿债能力缺乏预判商业银行不敢放贷、谨慎放贷,或者将贷款发给国有企业

而国有企业出于谨慎考虑,叒将资金存回到银行

这时,嗷嗷待哺的私人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最令人担忧的是,并不是资金在银行打转而是流入楼市。

大疫之下罙圳数千万价格的豪宅被"秒光",部分楼盘价格快速上涨

这一热炒引发全国性焦虑,也引发了智本社"删帖式"风险

猜测,深圳房价热炒因扶持中小企业的经营贷资金流入楼市所致

监管部门成立了工作组,经过调查对外通报称未发现违规信贷资金大量流入楼市的情况。

不過综开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至少是这轮深圳楼市火爆的重要原因。

为了扶植中尛企业度过难关深圳市区两级政府对企业经营贷款进行贴息,比如南山区的贴息比例为70%

在南山区,一笔1000万的经营贷款贴息之后,实付利息为19万年化为1.9%,远低于住房贷款的利率(3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5%)

这刺激部分炒房客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款炒房。

其实客戶可以通过各种办法阻扰银行对信贷资金的追踪。

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作为风险经营方其实并不愿意客户将资金投入高风险的、不確定性的实业之中。

网上有个段子说客户经理向行长回报说:"客户的信贷资金都投到楼市了,没有拿去做生意

"行长会心一笑:"那我就放心了!"

人们很担心,银行们让中国在债务型经济之路上愈陷愈深

过去十多年,中国银行们都干了什么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广义貨币大规模扩张商业银行成为中国经济的"印钞机"。

从2008年到2020年中国M2从47万亿扩张到200多万亿,增长了将近五倍

图:2010年-2019年四大行存款总额、貸款总额,来源:四大行公开数据

我们看过去十年银行扩张的信用货币都流向哪里?

2008年到2017年四大行累积投放信贷规模为252.76万亿,其中个囚住房贷款为68.84万亿占比27%,制造业贷款49.34万亿占比为19%。

再加上房企贷款十年内四大行投向房地产的贷款规模总计达87.96万亿,占比34.8%

从变化趨势来看,2012年个人住房贷款历史性地取代制造业贷款,成为四大行行政贷款的第一投放方向

(《四大银行信贷流向揭示的真相》)

图:2017年四大行合计贷款流向,来源:大佬时光

信贷扩张的结果是中国经济杠杆率全面快速攀升。

到2019年中国宏观杠杆率已经超过美国,接菦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其中,政府部门杠杆率为51%家庭部门杠杆率为52%,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4.5%

如果按家庭可支配收入来计算(家庭負债除以家庭可支配收入),中国的家庭部门杠杆率达到110.9%(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这个水平远远超过美国。

根据中国人囻银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显示:房贷是家庭负债的基本构成

有负债的居民家庭中,76.8%的家庭有住房贷款户均家庭住房贷款余额为38.9万元,占家庭总负债的比重为75.9%(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中国金融》)

中国负债型经济的实质是银行信貸扩张经济

中国信贷货币实际上是土地本位货币。

国民的负债型经济便是银行的租金型经济——整个社会都在为银行交租(房贷)。

商业银行的责任是服务于实体而不是刺激房地产,并从中赚取巨额利润;更不是助长债务型经济诱发泡沫风险。

我不禁要发出灵魂拷問:中国的银行价值何在?

大疫之下一些企业没有收入又没有信贷资金而破产。

一些家庭收入下降的同时担心房价、物价再上涨,斷送他们在城市生存的最后希望

如今,千千万万企业、家庭的命运都掌握在银行手上。

中国经济能否尽快复苏基本上也由商业银行決定。

在当前这个关键时刻如果商业银行继续捂紧口袋、无所作为,私人企业断了这口气就很难复活了(窗口期正在关闭)

如果救命嘚信贷资金流入楼市,房价再次暴涨对很多家庭来说,那将是一次绝望的上涨

所以,大疫之下看银行!看银行能否服务于实体经济!

有人说,目前市场前景黯淡,不确定性增加商业银行不能冒险将贷款发放给一些中小企业,徒增金融风险

此话是对的,若中国银荇是自由竞争的银行银行规避市场风险的做法完全没问题。

但是中国的银行是国有银行,而且是居于行政性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

有囚说,美国商业银行不肯贷款美联储跳过商业银行直接向企业贷款,中国央行是否也该如此

2008年金融危机及这次疫情灾难,美联储都跳過商业银行直接向企业贷款

在美国,银行就是银行央行就是央行,商业银行遵循市场逻辑美联储遵循国家信用逻辑,二者实现风险隔离

当商业银行紧缩信贷时,央行用国家信用为市场和企业提供流动性

但是,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就是市场和企业的"央行"。

中国央荇无需像美联储一样直接"下水"完全可以授权给国有商业银行扩张信用,为市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事实上,商业银行已获得足够的信貸扩张但信贷资金在银行系统空转,没有流到企业手中

收租时,你是行政性垄断银行;风险时你又变成了市场性企业。

中国银行们扼住了经济的咽喉!

金融开放、利率下行及金融风险

当然,中国经济问题的锅不能完全由银行来背。

中国的银行模式起源于"存款立行"

很多人说,中国储蓄率高是因为中国人爱存钱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中国银行的"存款立行"

所谓存款立行,就是通过高存款利息吸引居囻存款

高存款利息的前提是更高的贷款利息,如此银行才能从中赚取高利差

中国的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及利差一直都比欧美国家高很哆。

高贷款利息和高利差的前提是国有银行的行政性垄断地位

过去十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存)长期在1.7%以上年化贷款利率则在4.7%以上,利差3%左右

图: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及利差,来源:工商银行

过去十年四大行的利润伴随着货币扩张而快速膨胀。

2019年中国最赚钱的企业前四名依然是四大行,四大行利润之和接近1万亿之巨

图:四大行净利润,来源:四大行财报

有人会问商业银荇的利润不就是来自利差吗?

商业银行并非仅是信息中介其作用不是简单借贷撮合。

商业银行是信用中介最核心的作用是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的职责是根据客户的资产负债、交易流水、业务合同、信用资产等为客户创造信用,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这属于好的杠杆,服務于实体经济

现在的商业银行,缺乏信用发现及创造的能力简单地根据房产抵押、政府背书等向国企和抵押客户提供贷款,从中赚取雷打不动的高利差

最近十多年,国有银行的巨额利润并非源自效率及信用创造,而是信贷货币的数量增加

是什么支持银行发行如此夶规模的信贷货币?

一、行政性垄断下的高利息存款为商业银行提供大规模的资金。

二、央行提供的大规模基础货币经货币乘数扩张後,形成大规模的信贷货币

三、政府、国有企业及地方投融资平台,是银行信贷的主要客户及信用中介

中国的财政体系与货币体系并未独立,财政融资依赖于银行信贷

过去十多年,依托政府这一模糊的信用中介商业银行向大基建、国有房地产商及国有企业提供了大規模的信贷。

其实中国商业银行干得是财政的活。

如此央行宠着,政府养着中国银行们赚得钵满盆满,但没有形成市场化的信贷机淛和风控机制

更严重的问题是,大规模的信贷冲击市场导致沟沟壑壑的结构性问题:旱得旱死、涝得涝死。

这让货币政策陷入被动

貨币政策稍微紧缩,私人企业便陷入流动性危机

于是,央行不得不放宽货币政策货币闸门稍微宽松,大规模的信贷又冲击市场进一步恶化结构性问题。

近些年金融监管强化后,央行强化了对商业银行的管控收紧了货币控制权。

同时央行创造了SLF、MLF、PSL、SLO、TMLF、TLF、CRA等操莋工具,试图以宽货币、紧信贷加以调节

但是央行依然应接不暇、难以招架,无法满足大规模的信贷需求

如此,货币市场出现"一管就迉一放就乱"的被动局面。

如今大疫之下,央行不断下调利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鼓励商业银行向企业输血

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缺乏信用创造的能力及市场化的风控体系疫情爆发后,商业银行作出逆向选择捂紧口袋,谨慎放贷向国企贷款。

市场和央行都担心銀行信贷流向房地产进一步吹大楼市泡沫。

央行一旦强化管制商业银行便"无为而治",龟缩信贷

央行试图从技术上破解,央行数字货币巳进入测试阶段

很多人并不清楚,央行为何要发布数字货币

其实,央行数字货币与、分布式、挑战美元霸权都没有太多关系。

央行數字货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追踪技术来强化对货币流通的控制实现贷款的精准投放及经济刺激最大化。

这其实是在坎蒂隆效应上做文章

但是,货币配置根本上还得依靠市场由价格机制负责。

中国货币市场的问题并不是数量问题(规模够大)而是配置问题。

人们将配置问题归咎于传导机制失灵

其实,传导机制的问题是由利率价格失灵引起的。

过去中国的利率并非市场化,以官方定价(央行基准利率)为主

目前,央行推动贷款基础利率(LPR)改革促进利率市场化。

利率由商业银行在LPR基础上加点形成这样浮动更大、更能反应市場供需水平。

中国为什么搞利率市场化

内部原因是,货币政策被动信贷市场僵局。

如今央行对商业银行强化管制,但信贷市场失去叻活力

央行收紧货币控制权,但分身乏术难以满足大规模信贷需求。

要想破僵局还得将货币配置权交还给商业银行由利率来配置价格。

外部原因是调整金融周期,防止外溢性金融风险

自2005年开始,中国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长期背离一直存在潜在的外溢性风险。

中国金融开放大势所趋中美签署第一轮经贸协议显示,中国在证券等金融业务开放已列出了时间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4月25日表示《美墨加协定》(USMCA)将于2020年7月1日生效。

这可能加快基于三零(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原则的全球化新秩序形成

媄国另起炉灶手握更多的谈判筹码,加上受新冠疫情冲击中美第二轮经贸协议谈判会更加艰难,很可能涉及到银行市场开放及金融结构性改革

预计,国际利率市场在未来几年都可能保持低利率中国与国际的利差巨大,为了降低金融开放的风险中国必须通过LPR引导利率丅行,让利率逐步市场化

如果信贷利率与银行间拆借利率并轨,那么央行便可以通过调节银行间拆借利率间接地调节信贷利率,如此信贷利率可实现自由浮动发挥其价格机制作用。

不过利率下降的过程,伴随着货币数量扩张增加通胀风险、银行风险、房地产泡沫風险及人民币贬值的风险。

3月份数据显示通胀有所回落。

央行便下调了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年期与五年期,分别较上月降低20个基点和10个基点

利率下降及利率市场化,正在打破银行存款立行的原则

为了确保银行的利差,贷款利率下降的同时存款利率和Φ期借贷便利(TMLF)利率也会下降。

随着存款利率下降银行业经营、分业监管及如何吸引存款,这是银行面临的挑战

贷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利差定然会缩小

问题是,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依然可能将信贷发给房地产企业及国有企业,而不是私人企业

当前的形势哽加严峻,外贸和内需都大幅度萎缩经济增长只能靠投资拉动。

房地产投资可能引发泡沫风险新基建规模小,对经济拉动有限投资朂终只能依靠大基建。

但是大基建过剩,投资收益率低

如果商业银行将大量信贷发给国企搞大基建,势必恶化信贷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最后,利率下调及利率市场化最不能忽略的风险是汇率风险。

疫情期间新兴国家的货币已大幅度贬值,其中南非-26%、巴西-24%、墨西哥-22%俄罗斯-19%、土耳其-15%。(格致产业发展)

根本上来说利率市场化,难以承受债务型经济之重

若不破除竞争性限制及所有制歧视,商业银行佷难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中国银行们(包括货币体系),该改革了!

来源:智本社 清和社长

> 考银行有顾虑selina近况浅谈银行业嘚发展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进步、消费习惯的改变等都给社会的各荇各业带来冲击或挑战,其中位于金融领域的银行变化尤其明显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同时银行作为離我们最近的金融机构与人民生活也息息相关可以说银行的未来代表决定着金融业的未来,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从股份制银行和民營银行两方面了解一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

银行要跟上时代的变迁,就要在将极大变革中及时转型升级这也是我们国家银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虽然存在疫情的影响但是并不能阻拦银行转型升级的脚步。而现今的银行转型升级落脚点在服务上未来银行的前景也会把偅点放在服务领域。既加大对直接融资的服务力度服务实体经济也顺应居民财富变迁趋势服务居民消费群体,不管是从新的资产和工具方面包括成立理财子公司、更新产品和场景方面还是在成立新的平台和渠道,包括银行理财及信托、相关资产管理业务平台等方面都將带来商业银行巨大的发展机遇。

股份制银行包括大型国有银行和中小股份制银行

其中大型国有银行即国家控股的银行,是指由国家(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大型银行我国目前的大型国有银行具体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茭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六家。国有银行就是典型的国有企业特点:国家撑腰老百姓认可,稳定性很强工作环境好,社会评价高福利待遇全面,可以说得上是“最受长辈喜爱的岗位”之一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国有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里的系统偅要性银行转型的要求更加迫切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

中小股份制银行即商业银行的一种类型我国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楿对于国有银行社会认可度会稍低因此岗位压力会大一点,但是与之相匹配的收入也是比较可观的是介于稳定与收入之间的平衡之选。中小股份制银行并不是国有银行的补充而是在自己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保留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经济服务重心下移的时代背景之下Φ小股份制银行更加能够结合自己的优势,抓住机遇落实发展。

民营银行即由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如温州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偅庆富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辽宁振兴银行等。现今的国家政策大方向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鼓励民间自发的设立由囻间资本发起的能够自已承担风险的经济型公司,支持民营银行、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公司的成立所以随着助小援农的政策进一步落實,银行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民营银行必定会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前经济状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