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养老,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一年,多长时间轮一回

儿子定居美国,把2老移民过去,一个人一年能拿多少养老金?_百度知道
儿子定居美国,把2老移民过去,一个人一年能拿多少养老金?
这个儿子负责解决?这个儿子是美国公民,你是要有自付费部分的被人每月一百多块钱有钱!到了六十六岁,因为他是他们的经济担保人他的父母在美国没有工作?他申请了他的父母移民,没有报税,哪里来的养老金,可以享受医疗保险但是你没有报够税,靠着穷人的救济,没有工作季点,在美国生活得很舒适没钱,在父母考上公民之前,或者是达到六十六岁之前一切经济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移民过去还要待一段时间才行。
老人能有多少钱一年一个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无锡:大幅提高补助标准 创办敬老院最高补助300万
------------------------------------------------------------
作为市委市政府今年确定的民生工作60项实事之一,我市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补助标准大幅提高。昨从市民政局获悉,对新建并执业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由原来每张床位最高5000元提高至每张最高7000元,最高限额为300万元;对租用房屋兴办或利用现有养老机构等设施改扩建并投入运营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由原来每张床位最高3500元提高至每张最高4500元,最高限额为150万元;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收住本市户籍老人,日常运营补助由原来的全护理100元/月&人提高至120元/月&人,半护理由80元/月&人提高至100元/月&人,自理标准不变,仍为60元/月&人。
按照相关规定,社会办养老机构申请建设补助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符合市区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运营满6个月以上;符合《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无锡市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等文件规定;养老床位数须达到50张以上;养老机构投入运营后,五年内不得改变服务性质。
社会办养老机构申请运营补助则必须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运营满6个月以上;符合《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无锡市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等文件规定;养老床位数须达到50张以上;养老机构投入运营后,五年内不得改变服务性质;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年度内无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服务纠纷;财务核算规范、票据使用规范;经市、区民政部门检查(含年检)合格;服务对象满意度达到规定要求。运营补助方面,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按入住满3个月以上本市户籍实住老人数给予补助。养老院(/)
沈阳养护员缺口大,一家养老院仅3人有专业资格
---------------------------------------------------------------------
昨日,记者了解到,沈阳专业养老护理员存在很大的缺口,尤其具有专业技能的年轻护理员更是稀缺。
个例:给八旬老母找护理员 3年换16个
昨日中午,沈阳一家连锁家政公司的负责人李佳刚送走了一名客户,&他又要换护理员!&李佳介绍说,这名客户姓崔,母亲80多岁,&因患小脑萎缩,老人觉很少,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半夜能起来十多次,没几个护理员愿意干!&据介绍,3年来崔先生已经换了16个护理员了。
说是养老护理员,其实更多意义上就是保姆。&受过专业老年护理和康复培训的人太少了,我们这一共就两个人到培训学校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剩下的都是我们公司培训。&李佳坦承,&崔先生换护理员这么频繁,一方面是他家老人比较特殊,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我们的护理员专业技术和敬业精神还欠缺。&
养老护理员的短缺,不仅仅是一个家政公司面临的情况。沈阳家庭服务业协会执行会长赵海林说,他们每年都会定期培训养老护理员,但从供求来看,也只能满足20%~30%的需求。
现状:养老护理员月薪一千六七百
沈阳有100余家养老机构,赵海林告诉记者,但养老机构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护理员少之又少。&不要以为只要能伺候吃喝就能当护理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行。&沈阳市现代服务技能培训学校常务副校长孙宁说。
记者了解到,按国家要求,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是1:3比较合理,也就是说1个护理员照顾3个老人,但沈阳目前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据民政部2011年数据统计,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抽样调查约3300万人,而拿到养老护理资格证书的仅3万人。究其原因,赵海林说:&一方面很多人觉得伺候老人是&脏乱差&的活儿,不爱干,一方面是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再有就是薪水低。&
记者从多家家政公司了解到,目前月嫂的待遇普遍在五六千,其中较好者月薪能过万。相比而言,养老护理员的平均薪水只有一千六七百元。
未来 养老护理员会得到更多尊重
目前,在沈阳从事养老护理员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多是来自农村的女性。一家公办福利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院里有120名老人,其中需要特护的有34人,而养老护理员只有14人,这其中有3人接受过专业培训。&
对于养老护理员的现状,沈阳一家养护中心院长陈松蒲说:&事实上,我们养老护理员是最值得尊敬的人群之一,养老护理员就是生命的守护神,这个行业亟须专业的、年轻的、有知识的人充实进来。&
沈阳家庭服务业协会执行会长赵海林也表示:&老龄化已经像洪水猛兽一样向我们砸来,无论政府还是个人都无可避免,但这并不可怕,它恰恰预示着养老事业将成为一项朝阳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别看现在月嫂、育婴嫂赚得多,将来,养老护理员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尊重,收入也一定会更高,因为老龄社会需要他们。&赵海林说。
我国养老护理员平均月薪2000多元
近日在京举办的&第九届全国老人院院长论坛&,首次发布了&全国养老护理员行业工资指数&。据了解,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一般分为8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工作制三种,其中8小时工作制的平均月薪2272元;12小时工作制平均月薪2129元、24小时工作制平均月薪2034元。
本次&全国养老护理员行业工资指数&通过对福建、辽宁、浙江、上海、广东、江西、山西、陕西、西藏、河北、安徽、江苏、山东、重庆、黑龙江、湖南、新疆、湖北、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河南、北京、天津等25个省市区的120余名养老机构院长现场数据征集后统计而得。
&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月薪普遍偏低,是导致我国养老护理员缺口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护理员的短缺问题,关键是要增加工资,各级政府应予工资补贴&,长期照护全国联盟轮值主席、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副会长方嘉珂认为,&对城市中来自农村的养老护理员应给予社会保险的补贴政策,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老年人照护人才短缺的重要举措。&
&80后&养老护理员:
让老人更体面、更舒适地生活,不丢人
8年,是一个女孩23岁到31岁的青春,而她把这8年的青春都给了老人。梁晓娟,1982年出生,是一家养老机构的护理员,&一起毕业的同学都进了医院,而我却在养老院做护理员&&&
不过,8年的&折磨&早已让她习惯这种伺候人的工作了,&这边吃着饭,那边老人大小便失禁了,我们放下碗筷去收拾,回来照样吃得杠香!&说到这,晓娟笑了。除了脏和累,委屈也成了晓娟的&笑谈&。
&老人的埋怨,家属的不理解,啥事儿都有。&晓娟说,&一个80多岁的老人出去溜达找不到回来的路了,我们到派出所接他时,他埋怨我们来晚了,不管他,气急了还踹我!&
不过,也有收获感动的时候。一次,一个90多岁的老人发烧说啥不肯打针,看着老人因为乱动重复被扎好几次,晓娟心疼地哭了,老人一看她哭了反而不犯倔了,用手抚摸梁晓娟的头跟她说:&咋还哭了,行,我扎还不行吗?&
&当时,我就觉得他就跟我爷爷一样!&晓娟告诉记者,&每一次看见老人们等着我照顾,我就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这让我觉得活得有价值!&说是护理员,其实很多时候晓娟他们会是多个身份,&老人生病的时候我们就是医生,他们想儿女的时候我们就做他们的替身儿女,而当他们耍脾气的时候,我们又要像哄孩子一样哄他们!&
8年的时间,晓娟不仅从一名普通护理员成长为养老院分院院长,也嫁为人妻,成为人母。&我也要感谢这些老人,他们教会了我许多。&晓娟说,她的父母都在农村,婚后她把父母从农村接了过来,&我成天在老人堆里知道年纪大的人最怕的就是孤独,所以把爸妈接到身边&&&
采访结束,晓娟说,她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养老护理员的队伍,&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而我们能够给予老人更体面、更舒服的生活,这一点儿都不丢人!&养老院(/)
养老护理员也要“十项全能”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养老护理员不就是为老人做饭、打扫卫生、铺床的吗?许多人对养老护理员工作的认识比较简单。近日,记者跟随烟台一老年公寓的中级养老护理员金带昀,了解了他们的&十项全能&的工作。
护理是件技术活 要求&十项全能&
在老年公寓里,金带昀正小心地为一位常年卧床的老太换衣服、整理床铺。记者注意到,他用身体支撑住老太,先将老太能动一侧的衣服脱下来,再小心地将患侧的衣服脱下。为老太换上干净的衣服时,则先将患侧穿好,再穿另一侧。&为老人换衣服或是平时翻身时,要格外注意老人的皮肤状况,还要留心老人的体温等。&金带昀说道。
金带昀说,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只会做饭、搞卫生还远远不够,经过培训要在护理的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给药、消毒、急救、常见病护理、肢体康复、闲暇活动、与老人沟通等方面系统学习。&护士们更侧重在医疗上的无菌规范化操作,而养老护理员们也要学习基础的急救、护理常识,更重视服务和实际操作。虽说不及护士专业,但在老年人护理上也算是&十项全能&了。&金带昀说道。
养老观念转变,进养老院的老人多了
老年公寓是金带昀和父亲金铭谟共同的事业,2001年创办之初,&人们觉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儿女的不孝,没人养的老人才要住进养老院。福泰老年公寓开业半年多,一位老人都没有。&金带昀说,半年后才有一位老大爷和老伴吵架后搬到了老年公寓,那是老年公寓的第一位&顾客&。随着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到老年公寓养老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公寓里住着近百位老人。
现在护理员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照顾,要做到周到、专业的护理就需要参加培训。&没经过培训之前,护理员们的护理不专业,不小心就会弄疼老人。经过培训后,从简单换床单、换衣服,到高血压、脑血栓、便秘、老年痴呆的老人护理,都更专业了。&金带昀说,原先,遇到便秘的老人,工作人员一般是帮着揉揉肚子并使用开塞露。而培训后后,护理员们知道老人几天内不大便是正常现象,超过正常范围后才会喂老人吃助消化的药,实在不行才会使用开塞露。
老人也会闹情绪,更需要儿女的关心
&看着老人们在公寓里过得越来越好,是件特别幸福的事,但也并不全是如此。&金带昀说,曾经有一位刚住进来的老人,隔三差五就找家人闹一次,说护理员虐待她。老人的家人也很不理解,以为公寓的护理员们真的如老人所说&虐待&了老人。经过沟通,老人的家人随护理员一同暗暗观察,发现老人被虐待的闹剧完全是自导自演。
&这位老人可能以为孩子把她留在老年公寓里就不管了,想用这种方式得到家人的关注。&金带昀说,与老人相处都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养老护理员们渴望得到老人和家属更多的理解。
&不管从不从事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每一位儿女都有必要参加培训,学习老年护理。&金带昀说,每家都有老人,为了让老人能得到更好的护理,每位儿女都有必要学习专业的护理知识。
现状 算是件苦差事 年轻人不待见
&院里养老护理员的平均年龄都在三十多岁,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赚得不多,工作还累。&金代昀说。记者了解到,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素质低、收入低,同时还要担负着很大的责任,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据了解,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要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并且5年内全面实现持证上岗。省市也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提出了明确要求。9月7日烟台市首家公办养老机构举办的养老护理员培训学校&烟台民政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正式开班,第1期中级职业资格培训班有60名学员参训。目前,培训学校只针对全市范围内养老机构内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预计会用2年的时间将全市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全部培训一次。养老院(/)
养老院版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活到一百就娶你
&&-------------------------------------------------------------&&&
&我寻到女朋友咧&&&96岁的李长清在近日的家宴上,向儿孙辈宣布,自己在老年公寓找到了女朋友,并约定,如果他能健康活到100岁,就娶她。小辈们用掌声回应了他的忐忑。
他们的恋爱方式,很&古早&:洪阿姨最喜欢听他讲当兵打仗的往事。
女主角洪阿姨和李长清都是怕增加小辈的负担,加上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才选择了养老机构。76岁的洪阿姨,是去年6月搬进怡寿园老年公寓的。李长清,是今年元旦搬进来的,两个陌生人,处久了,慢慢就成了&男女朋友&。两个老人单身多年,都没想到竟在老年公寓找到了对象。
在李长清的大女儿李逸玲看来,年轻人谈恋爱的方式多种多样:电话短信、微博微信、吃饭逛街喝咖啡,表达爱情的方式也比较直白,速战速决不浪费大家功夫。而两位老年人谈恋爱的方式则要&古早&得多。
李长清说,自己和洪阿姨起先并不相熟,多亏两人的一个共同朋友&&王昌年,一位关爱抗战老兵的常州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王昌年经常来照顾李长清,巧的是,他和洪阿姨是省常中的校友。三个人便经常一起聊聊往事。&你是单身,他(她)也是单身。&王昌年的这句话,对两人都单独说过,两人对对方也就暗暗留了意。
年纪大了,对年少时的往事总是难以忘怀。李长清也不例外,他的青年时光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19岁的那年,在河南新乡读高中的李长清得知黄埔军校招生,便投笔从戎,成为黄埔军校第14期学员,并很快被派往战场,经历了多场战役。解放后,他便回到常州务农。而洪阿姨,最爱听他讲述这些经历。
聊着聊着,两人的话题就从战场移到生活中了。聊着聊着,两人有意无意的接触也更多了。洪阿姨常常到老人房间里来看球赛、看书。洪阿姨睡二人间,6月份,她的室友离开怡寿园,见空出一张床位,不少老人试图搬进来,都被洪阿姨挡回去了。她做了一个热情的举动:邀请李长清搬到自己的房间来。&大家有个照应,毕竟日子不多了。&洪阿姨解释。
&她是主,我是客!&李长清含蓄地表达了是洪阿姨&倒追&自己。年轻时是英武的军人,不少女人追求他,年纪大了,竟还有女人追求他,老人满足一笑。洪阿姨轻轻地捶了他几下,耐心地听他&吹牛皮&。
他们的&爱情故事&,免不了要被人评头论足,好的是,孩子们很理解、支持他们。
在老年公寓和老人讲话,要靠吼的,许多老人耳朵不好。公寓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本,公寓里还有一对高龄老人&谈朋友&的,后来,怕其他老人的议论,离开了公寓。对于高龄老人的爱情,有些人并不认可。一位老人悲观地说了一句话:这里是什么场合,等死的呀&&大多数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房间里看看电视,或是坐在公共空间的沙发上熬辰光。
也有老人,给了他们祝福。&年纪都这么大了,名分算什么,伴伴闹热的哇&&&今年89岁的岳荷云说,她也有谈得来的老头子,但也就是说说笑笑。&一个人也闷的,两个人么做做伴。你看看这里的人,都七八十、八九十了哇,耳朵不好,眼睛不好,找个能一起讲讲话的人么好透佬哇!&看到他俩住到了一起,周围的老人有的起哄要糖吃,也有其他议论,但两人并不介怀。幸运的是,小辈们给予老人充分的支持,到老年公寓来看他,都会给洪阿姨带些吃食、礼物。
大女儿李逸玲每周来看老两口,23日,她带来了前天晚上熬好的糖芋头给洪阿姨和老父亲吃。&老爸找个伴,我们也帮着高兴,洪阿姨跟我们很有缘分。&
对于周围人的意见,天性乐观的李长清毫不在意。&这是我们两个自己的事情。我到哪里找她这么好的人,有文化,脾气好,爱看书,又和我聊得来。再说我们都这把年纪了。她的寿命也不长了,我的也不长了,我们在有限的生命相爱。&他们最浪漫的事是来不及吵架了,睁开眼睛就朝对方笑。
李长清和洪阿姨的相处状态,是一句歌词:把每天,当做是末日来相爱。时间非常紧,两人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来不及吵架,我们睁开眼睛就朝对方笑。&洪阿姨心脏不太好,李长清认为,她应该少生闷气、少些忧思。每当洪阿姨心情不好,他就抄一张工整的《不气歌》递给她:&他人生气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
李长清还爱玩拆字游戏,逗洪阿姨开心。打开字典,看到什么字,就拆开,大家玩笑一回。&诺,你看这个&佞&字好不好笑?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二女。一个男人,怎么能找两个女人。那他不就是个坏人嘛!&
&我们在一起的主题就是养生。&李长清每天准时给洪阿姨量血压,调制健康粥。洪阿姨给他洗衣服,洗脚,剪脚趾甲,做针灸&&
&就和她定定心心,活到100岁吧!&这是李长清的心愿。
采访完他们的故事,心里暖暖地只想着一个词:祝福、祝福,还是祝福!
养老院(/)&
10种服务 老人“养老不离家”
-----------------------------------------------------------------
从日前市民政局组织召开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班上获悉,近年来,虽然专业的养老机构不断涌现,但机构养老仍难以适应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需求,所以,居家养老将成为今后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目前本市已经形成了10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在家养老的服务需求。
民政部门介绍,截至2012年底,本市户籍总人口为993.1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87.7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18.9%;预测显示,到2015年,本市老年人口将超过200万;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333万。针对多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养老方式,民政部门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10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一是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特困救助和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中60周岁以上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以及8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市级劳动模范、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发放服务券,由政府出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在社区建设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老人就近享受日间照料、文娱、就餐、健身等全方位服务。
三是兴建社区食堂,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送餐就餐服务。
四是兴办托老所,为子女临时不在身边、家中无人照料的老人提供短期服务。
五是对经济条件好、需要提供家政服务的老年人,由所在社区组织提供有偿服务。
六是通过结对子或结成互助小组,帮助空巢、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实现&白天有人照料,夜间有人陪伴&。
七是由社区发动驻区单位与社区困难老人签订承包服务协议,提供老人所需服务。
八是依托养老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居住在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九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呼叫服务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服务。
十是组织和发动志愿者,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提供义务服务。市民政局社福处处长赵伟介绍,为了将10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落实到实处,本市将对全市为老年人服务的人员进行培训,今后所有的养老护理员将持证上岗,老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养老院(/)
老龄服务业潜力巨大 鼓励民营经济参与进来
-----------------------------------------------------------------------------------------------------------
截至2012年年底,本市户籍总人口为993.1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87.7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8.9%。预计2020年本市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27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5%。人口老龄化是摆在整个社会和每个家庭面前的大事。《天津市老龄服务业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分析归纳了老年人对老龄服务业的需求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这次调查还对老年人在教育、旅游、娱乐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分析。调查显示,超过两成的老年人未来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将有所增加,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对于自身兴趣的培训最为热衷。
调查 老人热衷学习 看报健身受捧
在这次调查中,老年人对&继续学习&充满兴趣,22.6%的老年人表示未来教育支出将增加。从老年教育项目看,有82.9%的老人选择兴趣培训;34.6%选择文化知识培训;6.3%选择礼仪培训;5.4%选择电脑和养生保健等其他培训。老年人对旅游消费也较看好,从所需旅游项目看,有57.4%的老人选择市内观光游;50.0%选择区县农家院游;38.3%选择国内生态游;17.0%选择国际游;10.9%选择城市商业游。调查中发现,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兴趣不算太高,有60.9%的老人表示未来休闲娱乐需求维持现状,23.2%表示需求将增加。从老年人对休闲娱乐服务需求项目看,有49.8%的老人选择看报;48.0%选择健身;38.0%选择曲艺;34.1%选择读书;15.7%选择上网&&调查中,有18.5%的老人需要理财、保险服务;51.3%需要老年咨询服务。
意见 休闲娱乐服务 场所少收费高
对于老龄服务业,老年人也有不少&意见&,主要集中在:在老年医疗服务上存在医疗水平不高、医疗网点远和医疗服务态度不够好等问题。在居家养老服务上存在服务价格过高、服务不到位和服务项目少等问题。在老年教育服务方面存在教育机构少、教育收费高、课程设计不能满足需要和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在老年休闲娱乐服务方面存在休闲娱乐场所少、收费高、项目不齐全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老年旅游方面存在收费高、老年旅游团少、旅游线路不适合老年人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老年保健品和保健服务方面存在保健品质量没保证和保健品价格混乱等问题。对于老年用品专卖店(柜),老年人也反映存在价格高、品种少和购买不方便等问题。
问题 体制不够完善 水平有待提升
这次调查研究组提出,当前本市老龄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老龄服务体制不够完善,在老龄服务业发展中,竞争性行业与非竞争性行业区分不明确,哪些行业需政府扶持,哪些行业由市场引导,没有从政策上划分清楚,影响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尤其在养老服务行业,民营资本在融资服务、财政支持、土地使用、医保定点等方面先天不足,享受不到公办机构的优惠政策,无法平等参与竞争。
老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本市老龄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范围较小、专业服务人员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如民办养老机构老人活动场所明显不足;老年专卖店主要集中在服装、用品等领域,食品保健品专卖店在中心城区很难见到;针对老年人的房地产中介服务几乎没有;社区老年照料中心专业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其变为老年人活动站等。
老龄服务环境需要改善,老龄服务业管理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老人对保健品市场不满意影响因素排在前两位的即是老年保健品质量没有保证和保健品价格混乱,社区养老和旅游服务不到位等。
老龄服务行业发展不均衡:老龄服务业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行业发展不均衡。政府主导的医疗、休闲娱乐、老年教育等行业发展较快,老年人满意率较高,老年房地产、旅游等从原行业剥离进入老龄服务业的进程较慢,服务水平提升较慢,老年人满意率明显偏低。金融保险业、咨询服务业很少开办专门为老年人相关的服务业务,80%的老年人对老年金融产品和咨询服务项目不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建议 发展空间巨大 鼓励企业参与
完成这次调查后,研究小组也提出了相应建议:老龄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应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老年服务业的发展途径,推进老年服务业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服务机构按市场化要求自主经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口老龄化特点相适应的老龄服务业体系和运行机制。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扶持老龄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各种团体及个人,投身于老年服务业。加快老龄服务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老龄服务业从业人员水平。尽快规范老龄市场秩序净化老龄消费环境。养老院(/)
民资掘金养老市场路径扫描
-----------------------------------------------------------------------------------------------
十年等一&床&,储蓄养老下的&未富先老&&&供需悬殊的养老服务市场蕴藏&朝阳&前景,亟待候场的民资又该以何种方式掘金?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给出了初步路径: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商机较多有望成服务主流
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即养老不离社区,是大多数老人盼望的养老模式。《意见》提出,各地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凡新建居住区,要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使用。要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养老服务。
全国社会福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傅旻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居家养老在未来将成为主流养老方式,其所涉及的商机较多,包括日间照料服务、老年用品等。准备涉足这个领域的企业或个人要对服务对象的支付能力和意愿进行探索,避免盲目跟风。&由于目前整个市场还不成熟,居家养老需要由政府购买一定服务,鼓励企业参与到居家养老的服务领域中来,同时要由政府对资源进行整合,扩大信息的覆盖范围。&
投资收益大但资金回流较慢
建设发展养老机构,尤其是非公立养老院,是未来的趋势。《意见》提出,将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门槛。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民资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开设养老机构是一个投入大、风险大、回报时间长的产业。基于养老事业的公益性特质,迅速获利不太现实,准备踏入这个领域的企业需要做足最初不赚钱的准备。&养老院的选址、价格、定位、服务对象的购买能力等,都需要投资者做出准确的把握,一旦判断出现差错,投资者将会陷入巨大的风险当中。&傅旻说。
势在必行但是一场持久战
自己所居住的场所中是否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是决定老人选择何种养老方式的关键。《意见》提到,未来将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申请成为定点医疗机构。并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副院长朱林认为,&医养融合&未来势在必行,但由于涉及医疗行为,就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包括对医生是否具备资质、医疗行为是否规范等。政府也要针对&医养融合&出台相应政策,如对医院开设老年病区以及养老院增加医疗服务要有硬性规定和标准。医疗行为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患者的认可度,而提高认可度是个长期过程,企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近八成老人认为“养老靠自己”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代际关系的改变,&养儿防老&的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老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日渐改变。日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关爱老年人,情动夕阳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老年人的家庭代际关系做了相关调查。
据该团队负责人陈纡介绍,开展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当代社会家庭代际关系现状,挖掘老年人内心的需求,也借此倡导人们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老年人。调查活动将大陆、台湾以及国外问卷进行对比、改编,根据老人对他人的依存度制成依恋问卷(老年版)。调查人群均为60~80岁老人,分为苏南、苏北、苏中三个区域。
调查发现:79.1%老人认为自己已没多少价值甚至无价值,对子女和他人的期待值和信任度也并不很高,认为养老需要靠自己。持这种悲观态度的老人从地域分布看苏南、苏中、苏北依次减少。仅有9.3%的老人对自己和对社会及他人的期望持积极态度。这么高比例的老人对自己的评价悲观,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养老院(/)
社区医院与养老院“联姻”
&没有医护人员、没有医疗设备,一旦生病,只有拖着年迈又不便的身体,前往医院就诊。&这就是南京众多养老院现状。养老院看病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养老事业的发展,也是很多老人宁愿独居,也不愿住进养老院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前,记者了解到,南京市民政、卫生等部门正联手破题,他们尝试推广&养老院+社区医院&模式,将&养老&与&医疗&相结合,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而且为部分社区医院医疗资源匮乏,探索一条新途径。
楼上养老,楼下就医,老人看病很方便
近日,在秦淮区欢乐时光老年公寓,今年100岁的叶翠娥老人对记者说,她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多亏住在这里,看病打针一般不用出门就能解决。
&医院和养老院实际上是一体的,除了一楼正常门诊,其他楼层都是养老院的,住着老人。&欢乐时光老年公寓院长解定兰说,现在老年公寓和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相通的,楼上的老人一旦身体不适,下了楼就能到社区医院就诊。
&这么大年纪了,腿脚也不灵活,经常去医院也吃不消。&叶翠娥说,住在这里,只需交一项护理费,连住院费都省了。让叶翠娥开心的,这里每周都会给老人进行一次体检,每天都有医生来巡房,嘘寒问暖。
75岁的惠清美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肾病很多年了,每天要到医院进行4次腹透,每次20元,一天就要80元,还不算去医院的车费和挂号门诊费以及护理费,算一算这些费用加起来需要多少钱啊!&惠清美说,入住老年公寓,交了3200元,所有的都包了。
记者了解到,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绝大多数患有各种疾病,特别是各种慢性病。&目前,公寓住了304名老人,只有十几个人生活能完全自理,其余都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而且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疾病。&解定兰说。
养老院和社区医院&联姻&各方都受益
&您这肚子有点胀气,让护士揉揉就好了。&&手指血液流动不畅,吃点活血化瘀的药就没事了。&&&昨天,在老年公寓,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陈萍在查房,询问老人病情。
陈萍说,社区医院配备的专业医生和护士,能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提供专业诊治服务,无需子女或护工陪伺,还有像挂水、B超、生化、心电图、胸片检查都可以在这里完成的。
&以前,不管老人生大病小病,都要去医院,不仅老人辛苦,还延误治病。自从养老机构住进医院后,方便了养老机构,更是方便了老人,医院也得到了更多实惠。&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徐其平告诉记者,其实老年人基本都有医保,他们不但可以在养老院看病,还能享受医保报销,就像住在医院一样,所以养老院和社区医院&挂钩&,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有专业医务人员坐诊,使得老年公寓更有竞争力;而很多社区医院面临吃不饱,两者一结合医院业务量也增加了。据了解,欢乐时光老年公寓开到社区医院以来,床位爆满,而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一改社区医院的冷清局面,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
&养老院+社区医院&模式将在秦淮区推广
目前,我市养老机构已达280家,其中医护型的养老机构只有80家,绝大多数医疗机构还不能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但记者了解到,尽管养老院和社区医院&联姻&,能取得养老院、老人、医院的三方共赢,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作为全市&养老院+社区医院&模式的试点,欢乐时光老年公寓能与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深度合作,中间经历了6年的磨合。
&刚开始周围居民反对,怕老人影响他们看病,后来经过多次协调,居民慢慢理解了。&解定兰说。&对于社区医院我们也有担心,因为社区医院医疗设施还不完备。&徐其平说,比如,老年人疾病多,行动不便,一旦发生意外,现有的医疗设施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像便携式的心电图机、B超以及移动式X光机,医院还比较缺。
市民政局福利事务处处长周新华说,养老院办在社区医院是多方共赢的,但养老机构与卫生机构的合作,还涉及系统间等相关问题,目前操作方式较为简便,标准也不太统一,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了解,&养老院+社区医院&这种模式将在秦淮区推广,如果运作顺利,会考虑在全市推行。&引导和鼓励部分符合条件的疗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以及传统养护型养老院向以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护型养老机构转型,缓解老人看病难。&周新华说。养老院(/)
天津专业养老护理员紧缺 拟多项措施鼓励从业者
--------------------------------------------------------------
记者昨天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天津市专业养老护理员不足6000人,这与天津市140万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相比,尚属&凤毛麟角&。针对养老护理员紧缺的现状,民政部门正在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规范养老护理员队伍等多项措施,并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制度。
目前,护理人员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内在职护理员仍是以40、50人员为主,年轻人特别是医护专业,甚至是养老护理专业的大学生都不太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养老护理员岗位还没有被人们正确认识,简单地将养老护理员等同于喂水、喂饭、端屎倒尿的工作。
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方嘉珂表示,养老护理员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养老机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很多老人将来就会陷入无人照顾和照料的尴尬之中。想解决养老服务人员缺乏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合力,要稳定护理员队伍,一方面靠待遇,一方面靠价值感。
据介绍,护理员&本土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让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护理老年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老年人在一个城市里生活了几十年,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对饮食、语言等都形成了一个定式。&他们需要本地的护理员照顾自己,说自己听得懂的话,聊自己了解的生活内容。但养老护理员职业被边缘化后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首选,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养老护理员&本土化&,要不断出台各项利好的政策支持。&方嘉珂表示。
为解决本市养老护理员短缺和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民政部门将通过培训和鉴定取得资格等方式,让养老护理走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的道路。在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的同时,在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补贴,让这个职业展现出应有的职业优势,让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同时,在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服务专业(职业),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实现100%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半年里只有15人来陪长辈吃过饭
-----------------------------------------------------------------------------------------------------------
今年3月起,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福利院特别为住院老人开辟了&孝亲角&,提供厨房和套房让家属来为父母做顿饭,共叙天伦。在此次奉贤区老龄委推出的&常回家看看&圆梦行动中,&孝亲角&也被选为特色活动之一。不过,&孝亲角&辟出近半年,仅有15名晚辈来与老人们吃团圆饭,大多数人推脱说&工作太忙没空来&。
子女:答应了两月还没来
奉贤区柘林镇福利院的&孝亲角&早在区民政局、老龄办推出&常回家看看&活动之前便已存在。&我们觉得这个活动非常好,便一起纳入进&常回家看看&主题系列活动了。&奉贤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程华说。
柘林镇福利院院长王仁官发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们早已不缺衣少食,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特别是来自亲情关爱。为此,福利院于今年3月专门在原有食堂一侧开辟了&孝亲角&,希望住院老人的家属能于百忙之中抽出空暇,每月一次陪同老人共进午餐,并提供了免费食材和单独灶台以及配备有两桌八椅和独立卫生间的套房,供老人享用&亲情饭&,子女及家属只需提前登记即可。
然而实施至今效果并不理想,福利院内目前共有70名老人,仅有15个晚辈来为老人下过厨做过饭。&我们工作人员每周都给家属打电话,催他们来&孝亲角&给老人开小灶加菜,但大多数人都说自己太忙,没空来。&据福利院院长王仁官介绍,&孝亲角&面向院内所有五保户(即孤老)、残疾人、寄养户(家中有子女)及其家属开放,院内已为此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即便如此家属还是声称太忙不愿过来。&我们只是希望&孝亲角&能把寄养户子女先带动起来,来陪老人吃吃饭聊聊天,让老人开心,但大家积极性都不高。有个家属口头答应了,但拖了两个月都没来。&
老人:不愿麻烦孩子
柘林镇新寺村10组的张水芳老人今年已80岁高龄,当初因腿部残疾入住福利院,已有7年。对张阿婆而言,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就像儿女一样。&您想不想儿女、孙子孙女?&张阿婆说:&孩子们都忙,我告诉他们住在这里很开心,没事就不要来看我了。&在记者的追问下,张阿婆脸上的笑容退去,说:&我心里还是很想儿女的,不过大儿子有残疾不方便,二儿子搞企业很忙,我不想麻烦他们。&
副院长何女士坦言,像这样&不愿麻烦子女&的心理在老人中很普遍,老人们嘴上说得很好,为了体谅子女工作忙不想成为他们的包袱,但心里还是殷切盼望着子女能常来看看。每当看到有的老人整日翘首以盼亲人前来探望却最终失望落寞的情景,总感觉特别揪心。现在老人们吃得好用得好,但满腔心里话却没处说。许多人下班开车、骑摩托过来也就几分钟,却连这点都做不到。
福利院:推广颇多无奈
王院长称,平时双休日来的家属比较多,但也有两三个月才来一次的。也有人带菜来给老人吃,但不会陪同进餐,通常放下东西,问问老人身体状况,半个小时后就走了,很少有深层次交流。尽管如此,子女们一来,老人们还是高兴得就像个孩子,逢人就讲&我儿子来看我,给我带了什么菜&。
针对目前&孝亲角&的闲置率较高,王院长表示院方在执行方面也有一定难度。出于食品安全和方便管理,孝亲角目前由院方提供食材,且每月限1名家属报名使用。但即使是这样只需子女空手前来的规定,子女也百般推脱不愿前来。极个别的即使来了,也顶多两个人来,并未带上孙辈前来探望老人,与之共同进餐。福利院尽了最大努力推广却成效甚微,对此也十分无奈。 &养老院(/)
老人多甩手大步走(养老提示)
-----------------------------------------------------------------------------------------------------------
散步是最适合老人的锻炼方式之一。但老人散步也有讲究,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强度,才能对健康有益,达到锻炼效果。
首先,要保证正确的姿势,散步时千万不要弓腰驼背,驼背会破坏身体平衡感,降低运动效果。再次,要做到收腹,否则,无论你走多久的路,都将始终无法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效果。走路时还要做到挺胸、夹紧臀部等。对于老人来说,还可适当加大散步的步幅,这样才能运动大腿肌肉,避免出现萝卜腿。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承明告诉记者,患有骨质疏松症及心脏病的老人,散步时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中等步幅,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
很多老人喜欢背着手散步,其实散步时应适当甩开手臂,起到一定的平衡身体的作用,防止发生意外跌倒,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散步时摆臂能让行走的效率更高,同时,正确的摆臂姿势能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提高腿部动作的效果。因此,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此外,老人散步应尽量选择公园等环境舒适、空气质量高的场所,尽量避免在街道及马路上散步。此外,要避免空腹散步,在散步前要适当吃点食物,但不宜吃得太饱,如果吃得太饱,应休息30分钟后再散步,确保消化道供血,增强消化功能等。(养老院/)
居家养老中心老人排队玩电脑
&&-----------------------------------------------------------------------------------------------------------&
&终于懂了,为何伢们有网瘾。&60岁的徐爹爹自从学会上网后,他每天早早来到居家养老中心图书室抢电脑。
昨天,仅有5台电脑的武昌紫阳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有20多位老人排队等待上网。下棋、看新闻、聊QQ、看电影&&老人们说,有了网络,感觉生活充实多了。
今年4月,紫阳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图书室添置了5台新电脑。起初,老人们都不会上网,听戏、下棋、看书,成了他们的乐子,电脑并不受关注。
&有些老人对上网感兴趣,我们就教他们。&社区工作人员说,网络的魅力,很快迷倒居家养老中心的老人们。60岁的徐伟康爹爹,才学会上网2个月。他说,此前的退休生活,不是唱歌,就是听戏,现在每天上午都到这里抢电脑上网,下棋,看电影。&打开网页,你想看什么就点击什么,太丰富了,时间也好打发。&他说,他已离不开网络,每天都想玩一会。
54岁的林女士的女儿在法国生活。在其他老人的带领下,她也学会了上网,还申请了QQ号,&我每天都可以跟女儿进行视频聊天。&
紫阳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程荷艳说,中心有40多个老人学会了上网,年龄最大的有70岁,平均每天有20多个老人排队抢电脑,有人甚至自带午饭,在电脑前一呆就是一天。目前,社区工作人员正在教老人们记五笔字根,让他们学会打字。养老院(/)
谁来赡养中国老人——中国养老困境
-----------------------------------------------------------------------------------------------------------&
养老院(http//)
六城市养老院调查记(政策聚焦)
-----------------------------------------------------------------------------------------------------------
&&&&&& 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往往更需要子女的问候。那么,法律实施后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增加了吗?给老人更多关爱,除了法律约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日前,记者前往呼和浩特、石家庄、南京、成都、广州、深圳等六地调查采访。
  为什么住进养老院?
  老人:孩子&工作忙&&没条件&
  7月1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四川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院内鸟语花香,但人迹稀少。一打听才知道,成都将迎来一轮降雨,老人们都被转移走了。晚霞位于成都市郊,旁边有条河,一下暴雨,容易被淹。
  魏莉不知道87岁的老母亲戚素云被转移走了,她拎着袋子来探望。得知情况后,她决定回去找车把母亲接回家躲一躲。晚霞的副院长廖春寒说,魏莉是独生子女,非常孝顺,但家里居住条件有限,又有了孙子,住不下。而戚老太太非常明事理,主动要求到养老中心住,一住就是两年多。
  &怎么不跟子女一起住?&在江苏南京的尧石托老中心,当记者抛出这个可能会让老人尴尬的问题时,78岁的杨兆奎倒是一脸不在乎:&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住在这里挺好。&
  老人们为什么要住在养老院?除了居住条件限制,本报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子女&工作忙&是老人们说得最多的一个原因。
  深圳市华龄老年服务中心总干事夏维德说:&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照顾老人有心无力,子女才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
  松鹤园老年公寓是河北石家庄一家由企业投资兴建的养老机构。90岁的王文秀老人房间里放了两张单人床,&另一张床留着孩子们来看我时能休息休息。&王文秀说。老人身体硬朗,已在这家老年公寓住了五六年,她告诉记者:&子女都在本市工作,隔三差五来看望我,我现在在这已经住习惯了,都不愿意回家。&
  松鹤园院长杨素说:&以我们的观察,老人一方面都能体谅子女工作忙,另一方面心里还是盼着子女能常来看望。&
  探访老人的子女多了吗?
  子女:&不是怕犯法,而是良心发现&
  记者在广州市采访发现,这两天来养老院探望老人的年轻人明显增多。比如广州友好老年公寓,6月4个周末8天平均每日1200人次,7月第一个周末两日平均每天1580人次。
  魏婆婆今年69岁,5年前因患有老年痴呆症,住进广州寿星大厦爱星院。魏婆婆的大儿子叶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有三兄弟,平时大家各忙各的,都说忙,没时间去养老院看母亲。&这次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后,我就和兄弟们商量好了,规定每周至少一个人去养老院看母亲,轮流探望,过年过节就全部一起去陪。&&不是怕犯法,而是良心发现!&叶先生坦承,新法出台之后,看到相关报道,他们几兄弟很受触动。
  但在石家庄松鹤园老年公寓,杨素认为子女探望老人情况的变化并不明显。松鹤园住着100多位老人,杨素说:&如果说有一点变化,就是之前偶尔会有老人跟我们说,想孩子了,让我们打电话叫他们来,这段时间基本没这种情况了。&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益寿园老年公寓接待室,工作人员曾培仙拿出一本探亲家属登记册,册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家属探访记录。&7月份的探访人数基本上和之前持平,&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了,并没感觉到探望老人的子女数量明显增多。&曾培仙说。
  呼和浩特社会福利院专门收养 &三无&人员和家庭无力照顾的孤、残老人。虽然住着200多名老人,但儿女前来探望的却寥寥无几。院长张新生表示,福利院目前有儿女的老人仅占5%左右,家庭没有能力赡养老人,即使福利院打电话催促儿女前来探视,也起不到效果。
  法律约束力不够强?
  养老院:维护亲情靠的不是法律
  作为一名养老机构的负责人,杨素表示支持&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几年前,我们这确实有过子女把老人送进来就不管的现象,我们几次打电话,要么不接,接了也是冷言冷语。最过分的是有的老人临终通知子女,子女都找理由推脱。有了明确法律条文,不仅是对我们从事养老工作的一种支持,也是对老人权益很好的保护,更是对个别不孝子女的一种约束。&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康泰老人乐园的工作人员秦玺林也十分支持&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自觉看望老人的,你不说他也会来看望,不看望的,即使有法律约束也叫不来。我们在工作中还发现,经常看望老人的子女大都能够理解我们工作,我们的工作人员跟他们很容易沟通,而半年一年也难来看望老人一次的子女常常会因为老人正常的头疼脑热找工作人员的麻烦,所以我们十分拥护法律的实施,儿女来得多了,我们的工作就更容易开展。&
  但杨素同时也觉得,&常回家看看&其实很难界定,&怎么算&常&,十天半月还是半年一年?&杨素认为,子女真正应该重视的不是某一条法律,而是老人真实的内心感受。
  &其实,父母与子女间真正和谐的亲情关系最终靠的不是法律的保护与约束,而是建立在原本就应有的真心的互相关怀与爱护之上。&杨素说。
  内蒙古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韩晓娟表示,虽然不常看望老人将违法,但在执行层面上依然有所欠缺。&由谁执法、怎样执法等问题依然模糊。&
  法律如何更可行?
  民政部门:结合法律精神出台相应措施
  有人说,不常常探望老人属违法操作性不强,难以执行。广州友好老年公寓的常务院长张慧清却认为&既对也不对&,&关键是你有没有具体落实的办法和措施。&
  张慧清介绍,早在2006年,广州友好老年公寓就推出了《亲情协议》提醒子女及时尽孝。老人入住时,要求子女承诺&每月至少探望一次,每周至少电话慰问一次&,如子女不常探望父母将被列入&不爱爸妈黑名单&,不断收到院方以短信、电话、电邮等方式发出的&快来看老人&温馨提示。
  张慧清说,签订亲情协议后,楼区班长会视老人的身体和精神情况以及其子女的探视频率,及时向子女发出&温馨提示&。据统计,过往6年,院方与老人子女签订了3000多份《亲情协议》,探视率达到98%。
  陆小姐有一年被公司派驻外地工作,无法抽身回广州探望父亲,曾经进入友好老年公寓的&不爱爸妈黑名单&,不断收到楼区班长的&温馨提示&。她认为&《亲情协议》对老人是安抚,对子女是提醒,是一个人性化的举措&。
  韩晓娟说:&我们能不能学习国外的经验?例如经常探望老人的子女、与失能或高龄老人共同居住的子女能否给予某些税费的减免,同时为看望父母而建立专门的带薪休假制度等,保证法律制度更好地实施和落实。&
  内蒙古一些养老院为配合法律实施,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督促儿女常来探望老人:呼和浩特穆斯林老年公寓将原本可以每半年或一年一付的养老费改为尽量每月一付,督促儿女交纳费用时可以多看老人一次;巴彦淖尔市康泰老人乐园从&七一&开始,在节假日组织老人联欢,邀请子女和老人共同表演文艺节目,促进子女与老人多沟通&&
  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福利科科长郁燕平介绍,对于那些拒不看望老人的,政府部门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措施来约束,更没有把他们列入黑名单。&会结合法律精神,对这些子女出台相应的约束措施。&他说。养老院(http//)
养老床位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实际养老床位达到14.5万张,接近户籍老年人口的4%。昨天下午,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获悉,养老床位建设任务指标首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市政府办公厅对2012年市人大代表调研报告的复函显示,目前本市有近1万张以医疗为主的养老护理床位,&十二五&期间老年护理床位将发展到2万张,加上各个养老机构的床位,&十二五&期间本市实际拥有各类养老床位将达到14.5万张;这些养老床位属于&基本养老服务&范畴,即优先满足困难群体的生活照料、长期护理、医疗康复的基本服务需求。同时,本市还鼓励发展多层次、多模式养老服务,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目前,全市养老床位的入住率为70%左右,中心城区高一些,一些中心区甚至一床难求,郊区则相对较低。郊区入住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选址规划不尽合理,没有考虑交通、医疗等配套。面对如此区域差异,该如何破解?
&十二五&期间,全市养老机构建设的目标是:重点加强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采取差别化政策,对经济相对薄弱的郊区和中心城区,大幅度提高市级建设财政补助,建立养老机构统筹建设资金机制和养老机构规划制度;首次将养老床位建设任务指标列入绩效考核,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不能完成任务的中心城区,部分床位可以通过资金统筹由郊区完成,每张床位约55万元,以此提高郊区建设养老床位的积极性,同时避免目前郊区养老床位存在的&短板&。
此外,专业服务人员短缺,依然是机构养老面临的另一个瓶颈。目前,全市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近5.5万人,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征: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学历水平低,年龄普遍偏高。这种劳动付出与收入待遇、职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从业队伍不稳定。为此,市民政局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岗位补贴,在嘉定区、徐汇区、浦东新区试点,鼓励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业等级资格培训。同时,在全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训基地,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养老院(http//)
20多房企试水养老地产 现状不乐观
-----------------------------------------------------------------------------------------------------------
到2015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就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除万科、保利等房企纷纷打出养老地产牌外,包括人寿、泰康等诸多保险企业也将养老地产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涉足其中。
然而,虽然被&炒得热&,但目前养老地产的状态却是&做的冷&。究其原因,专家表示,养老地产未来必然是大趋势,但无论是房企还是险企运营模式尚不成熟,旧思路依然未改变,甚至将养老地产作为圈地工具,并未真正将服务理念植入养老地产项目之中。此外,相关鼓励性政策的缺失或政策壁垒也阻碍了企业和资本进入市场的动机和热情。
20多家房产企业打出养老牌
一份来自润土咨询的《2012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报告》就显示,住房条件已经升格成为除健康之外影响老年人生活幸福度的重要指标。
老人不仅可以完全依靠自己养老,追求居住空间与时间上的自由支配,对于养老机构的接受度也在上升。一线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分别有34.1%和46.9%的老人表示愿意去养老机构,二线城市石家庄、济南也均超过三成。
正是由于嗅出了其中的商机,地产开发商们也开始加码布局养老地产。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已有20多家房地产相关企业正式打出了养老牌。除此之外,一些保险企业也涉足养老地产。
去年12月19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养老、健康产业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该公司有意进驻广州金融城投资养老地产项目。
在这一份战略协议中,广州市政府将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新华保险在广州市内开展养老、健康产业以及医疗卫生相关领域的投资,为新华保险在市区内开展医疗卫生保险服务,参与市属公立医疗机构及区域内其它性质医疗机构的改制、重组提供便利,并为新华保险后援服务中心建设、投资性不动产项目提供选址、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起保险企业涉足养老地产的案例。中国人寿在2010年就透露,初步规划构建养老社区&一南一北&的格局,并已在河北廊坊拿地超万亩,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此外,中国人寿在福建厦门也有养生基地项目,在全国共有6个养老养生基地,其&一南一北&养老养生示范基地的格局已经形成。
今年9月份,中国平安宣布将在浙江桐乡开建养生综合养老服务社区。11月初,合众人寿斥资3.7亿拿下沈阳棋盘山13宗土地,其中7块地将用来开发养老社区。除此之外,合众人寿还在武汉建有健康社区。
&将保险产品与养老地产相结合,是很好的拓展业务的渠道,同时保险公司在拿地政策上也可获得适当倾斜,减少拿地成本。&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险企的养老保险产品与养老地产有着内在联系。
&炒得热,做的冷&:养老地产现状不乐观
保险企业投资养老地产得益于2009年10月开始施行的新《保险法》,其中允许保险资金在遵循安全性前提下投资不动产。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养老地产这块&蛋糕&无疑让险企跃跃欲试。然而,看起来很美的养老地产投资似乎面临盈利难题的尴尬。
按照保监会规定,险资投资兴建养老社区,不同于房地产商可以通过预售商品房或按揭贷款的形式一次性收回成本,投资细则要求&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不动产项目,不得自行开发建设投资项目,不得以分拆形式销售养老项目产权,不得利用销售养老项目产权获得销售收入&的禁令,这让保险商的经营模式只能限定在&只租不售&的范围内。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直言,与传统服务业不同,养老社区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资金流动性弱,若缺乏长期资本支持,很难获得规模效应并维持长期运营,养老社区产业发展需要长期资本市场的配合。
&养老地产投资是大方向,但目前市场刚起步。&杨红旭称,有些企业是打着养老的名义&卖房子&,也不乏有保险资金以养老的名义&圈地&,总之,业界对养老地产的投资目的不纯。&毕竟这是一个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国内目前缺乏可供借鉴的盈利模式。&
其实,不仅仅是险企投资养老地产困难重重,房企在开发养老地产项目时同样看似发展火热,实则并不乐观。养老地产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也仍未有成功的典型案例。
&老年人独自居住并不意味着远离亲情,老人与子女需要更多的交流,他们希望与子女居住距离是在临近小区或同一小区的不同楼中。他们理想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相结合。&北京润土咨询董事于贵红向记者指出。
&开发商真正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依然较差,一些地产商为了压缩成本,将养老地产的选址放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这样阻碍了老人与子女的相互照顾。&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向记者指出,由于地处偏远,相关的医疗、交通、购物等设施也相对不完善,这造成了老人极大的生活不便。
一些房企进军养老地产更多的是通过养老项目达到圈地目的,并非建立在真正为老年人服务的思维模式上。
&在土地市场价格日益走高的市场背景下,养老地产成为开发企业进行&圈地运动&的工具,成为房企曲线拿地的&拿地模式&。&张宏伟说。
应加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
&目前国家不管是在政策还是在金融方面,对养老产业的扶持或者支持力度,目前做得都很少,老龄化社会是不是来得太快,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要做好产业,不管是在资金上面,还是用地各方面的政策支持方面,一定要有大量的支持。&国家健康住宅委员会发起人郑志坚同样表示应给予养老地产更多政策支持。
武汉大学社会学家周运清教授则表示,开发商应首先转变服务理念。他认为,当前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成为商家的主攻目标本无可厚非,但养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问题,现在养老却成为商家新的消费噱头,商家仅仅作为养老产品的供给者,离真正的养老服务供给者相去甚远。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同样表示,&养老地产不应该完全是地产,涉及方面会很广,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直到日常起居呵护,不能一概而论。老龄化产业是一个很大产业,这种产业带有一定的公益,应该在服务上多做文章,不只是房地产商卖房子那么简单的问题。&
对此,张宏伟建议应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地产及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同时,鼓励养老产业龙头企业出现,这将利于养老运营服务内容&标准化&,从而引导市场走向成熟规范。
张宏伟称,鼓励养老产业龙头企业出现,一定程度上会避免&作坊式&的作业服务方式,无论从服务体系的构建、服务内容标准化,还是专业度,企业都可以通过&标准化&体系的运营模式进行快速复制与扩张。
&当前养老地产及相关产业的政策仅仅是民政部倡导的比较多,其他相关部门则在配合上尚难以落实,因此,需尽快消除当前的无形的政策壁垒。&张宏伟还指出,应积极开展和支持护工等比较稀缺的产业人才培养,缓解养老产业领域人才紧缺的状态。养老院(http//)
帮香港“凑”老人,我们准备好了吗
报载,香港政府打算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推行&广东计划&,支持香港长者异地养老。此前,老人必须每年在香港住一段日子,不能长期离开香港,否则就拿不到高龄津贴(俗称&生果金&)。推行&广东计划&以后,即使长住广东也可以照拿津贴。香港一直奉行&福利不过境&原则,&广东计划&则是个例外。
港府为何设置津贴门槛?2011年,香港推行&6000元计划&,向每一位香港永久居民派发6000元现金,不料吸引了很多早已移居世界各地的港人登记领取。相比一次性的&6000元计划&,高龄津贴则是年年派发,港府意识到,如果不设门槛,那些移居高福利国家的香港老人不会放弃申领津贴,这样就给纳税人造成巨大压力。
香港社会老龄化严重。据报道,二十年后,每四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港府每年在老人福利支出上有300亿港元,按照规定,超过70岁的老人家,无论贫富都能拿到津贴,每月约有1100多港元。即使如此,由于老年人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这一投入依然捉襟见肘。此次&广东计划&可看作是养老外包的一种尝试。
为什么是广东?粤港两地同枝同气,不少香港老人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逃港&时赴港揾食的广东籍人,如今落叶归根,回乡下休养是自然之事。另一方面,广东物价相对低、生存压力小,因此对香港长者来说是个不错的养老选择。据公开报道,香港有六七万老人长期在广东养老。但物价上的优势近年也逐渐式微,许多港人情愿回港看病,持医疗券去公立医院不过几十元甚至几块钱港币,而去内地医院的开支则数倍于此。
香港老人来粤养老,会不会摊薄本地养老资源?本身已相当稀缺的社会养老资源能否承担得起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有人甚至将&广东计划&放在限奶令下对照,发出&广东要不要帮香港凑老人&的质疑。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随着计划推行,在香港老人聚集较多的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等地,一段时期内养老置业势必相当蓬勃。番禺的祈福新村开盘之初,就有1/3住户是香港老人。而广州本地的养老机构如寿星大厦、友好老年公寓中,港人比例则只有3%-5%。因此,香港老人回粤养老,倒不见得都会选择养老院,自然对本地养老资源造成的冲击也有限。况且港府也有意在广东建设更多服务港人的养老机构,将安老方面的一些社会保障措施和理念推广到广东,这也可看作是&广东计划&带来的副产品。
虽然冲击不大,但广东方面也应及早做好准备。广东能否满足来粤长者在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诸多新问题,都在考验粤港合作双方的诚意和努力程度。&广东计划&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同样也是提升广东本地养老理念和服务水准的契机。
养老院(http//)
最容易的困难事:到养老院看看
&戏彩娱亲&等古代24孝故事,曾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国人孝亲敬老的标杆。时代在发展,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从没有变过,但是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唠唠家常有时却成了最容易的困难事。不久前,我国修正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律,明确规定与老年父母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年老父母,以表关怀敬重父母,否则将构成违法行为。对此,近日记者连续走访了市红梅托老园、喜临门安康老年公寓、大西路老年护理中心、官塘桥敬老院等多家养老机构,对子女们有无常来看看进行了了解。
这是最容易的困难事
今年35岁的欧先生,母亲因为脑萎缩近几年一直在一家名为甘露的托老机构生活。欧先生坦言,这几年来看母亲的时间并不多,&工作不忙时,我能做到一周一两次,特别忙时有时只能十来天一次。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如果我不努力打工,母亲连托老机构都住不上。前几年,我是把母亲放在家中自己照料的,但那样我光天天看护就忙不过来,根本不要说出去工作。所以,我知道尽孝的重要性,但有时候真的觉得这是最容易的困难事。&不过,欧先生也表示,现在他会保证每周至少去探望一次母亲,哪怕工作再忙再累。&我母亲现在基本不能自理,也不认得人,我去看她,去一次伤心一次。虽然我看她她没感觉,但我总要尽到孝道,这是为人子女者必须有的感恩之心。毕竟是母亲将我们养大的。&
在喜临门安康老年公寓记者遇到了前来探望奶奶的赵女士。赵女士拎着刚买的鸡蛋煎饼,正耐心地询问这几天天热后老人有没有什么不能适应的地方。&我父母去年去世了,但奶奶还健在。虽然法律对子女看望老人的规定不一定适用我们这些孙辈,但我仍然觉得百行孝为先,珍惜、孝顺要及时,没有人比父母更愿意对子女无私付出,所以我们该尽心尽力回报父母养育的恩情,真正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后悔就晚了。况且追根溯源,没有奶奶也就没有我的父亲,我当然要对奶奶尽孝。我小时候,奶奶也照料过我。&
能抽空打个电话就行
今年86岁的潘奶奶今年2月住进了大西路老年护理中心,潘奶奶告诉记者她的大儿子在广州工作,很有出息,只是小儿子和小儿媳双双下岗,四处打工非常辛苦。&我不想去广州,只想在镇江。但是小儿子和儿媳要养活自己和孩子,平时也没空照顾我,所以他们和我商量到护理中心来过,不然让我一个人在家,他们不放心。我能理解他们的,所以我就来了。我也不强求他们必须一周来多少趟,我有事了,他们有空了,就来看看我。如果忙,能抽空打个电话就行。他们忙生活不容易的。&说到这,体谅孩子的潘奶奶告诉记者,她一个月有2000多的退休金,在护理中心生活每月还能余下点,所以她能支持的时候还想支持下小儿子。言来一片爱子之心。
79岁的徐老先生最近很是高兴,三个子女轮流将老人接到家中歇夏。&我住到养老机构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与我格格不入,我属于早睡早起,但他们睡觉晚,起得又没有我早,孙子孙女又上了高中,天天点灯熬夜,他们怕影响我,我又担心影响孩子,平时他们不在家也没人跟我说话,我想养老院都是同龄人,我就自己要求住了过来。不过,到了夏天后,孩子们知道我怕热,怕我在养老机构住得不习惯,加上孙子孙女又放假了,就接我回家住段时间,感觉还是蛮幸福的。其他老人家也挺羡慕我的。&说起法律规定子女要常看望老人以尽孝道,徐老先生表示,亲情要靠法律强制力才能落实,让人无限唏嘘。养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敬爱和孝顺父母则是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强制儿女奉养父母的法令是明智的措施,可起到威慑作用,减少不幸事故的发生,当然是一桩好事。但更重要还是要提升孝亲敬老尊贤文化,在整个社会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氛围。
养老机构(http//)
就近养老方便子女探望
&其实,养老机构最方便子女探望的优势在于就近。&全市最大的民营养老机构喜临门安康老年公寓的负责人邵川江告诉记者,目前她的养老机构里有100多位老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老人都是选择就近养老,既自己生活方便,也方便子女探望。&我们这很多老人的子女,常常是下班就顺道来一下,问问老人有什么需求,吃过饭再逛过来,跟老人说句话。比不跟子女住的老人见到子女的时间多多了。有的子女还常常做了饭端过来,因为靠得近嘛。前两天有一个当媳妇的端着一碗馄饨就给公爹送来了,老人开心着呢。&
我市最早的民办养老机构红梅托老园的负责人石红告诉记者,现在的子女们来看老人的意识明显强多了。不过他们也有针对性地将半年付费改成月付费,没有特殊情况不接受划卡,&这样至少一个月能见着一次。&
官塘桥敬老院院长严龙泉则表示以后打电话给子女也理直气壮了。&我们敬老院现在住的都是&五保户&,除了一位,都没有子女。而这一位也因为特殊原因,不常来看望老人。之前我们即使打电话给这个儿子,也感觉不是太理直气壮的。我们敬老院目前面临着搬迁,以后可能会扩大出老年公寓这一块,到时候如果有类似的情况,我们再打电话就理直气壮了。&&&&&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当年曾风靡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所有老人的心声,让我们都常回去看看。
关注养老,更应关注政府养老责任
-----------------------------------------------------------------------------------------------------------
7月1日,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同一天,无锡市北塘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赡养案,判定子女每两月必须回家一次看望老人,成为该法生效后的首个判例。&常回家看看&在经历了修法时的激烈争议之后,再次成为诸多媒体议程设置的焦点。
这样的舆论反响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已经迈入了一个老龄化社会。为人子女的中青年人负担加重、工作压力日增也是事实;空巢老人增多,老无所依、精神抑郁更是很多家庭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倡导公民尽子女之孝,&常回家看看&,既必要又紧迫。
但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正本身来看,&常回家看看&虽是热点,也绝非唯一&焦点&。去年底,该法从6章50条扩展到9章86条,新设三章、新增38条、修改38条。这样的修正规模,堪称&全方位&了。比如,新法对&老年人监护制度&的明确,就不失为一大亮点。
因此说,媒体对子女&常回家看看&的聚焦,事实上是以突出一点而遮蔽了这部法律修正中的更多亮点,当然可能也遮蔽了这部法律修正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被误读的&常回家看看&
再如,新法在总则中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字义上看,&社会养老&只是养老体系中的一部分,完善的养老体系理当覆盖&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并形成四位一体。但修改的部分着重于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而政府责任相对显得有所弱化。
从&常回家看看&条款本身来看,也明显被媒体误读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的完整规定是,&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从中不难看出,&看望&和&问候&是选择性义务,经常看望也行,经常问候也可以,总的原则是关心家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忽视、不冷落。很多人抱怨说因各种条件所限,不能&常回家看看&,但隔三差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老人,总可以做到吧!至于&探亲休假权&,立法上已经关照到了。批评者所提出的,其实多为法律的执行问题。
我觉得从立法技术上来探讨这一条款的科学性,是无可厚非的。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容许这样、那样的质疑。但作为一个家庭中的儿子或女儿,上有老人需要关爱还对这一条款提出执行上的问题,是很不应该的。这不是做不做得到的问题,而更多是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
被冷落的&社保普惠化&
子女尽孝是中国养老传统,不容否认更不容忽视。但在新形势下要&保障老年人权益&,除了从道德层面提倡子女尽孝之外,更应以立法规范和强调政府责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增多,既受社会转型、工业化加速、人口流动更趋频繁等因素的影响,但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的生育政策使然。在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家庭结构下,一个三代之家,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个小孩,负担不可为不重。国家立法不应总想着去强调公民的义务,而更应去规范政府的责任,以制度保障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能。
从大的背景来看,中国更应该做的,不是非得以立法来约束子女&常回家看看&,而更应着力让子女少一些为生计所迫的背井离乡。这仍然需要政府在社会保障的普惠化上加大力度。目前正在大规模展开的&城镇化&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但&城镇化&并不能解决政府在社会保障投入中的所有不足。对&常回家看看&的过度讨论,就明显掩盖了政府在养老体系中的投入不足和关照不够。这才是最让人忧心的地方。
当然,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有对政府责任的相关规定,但其中不少均可归属于&授权型条款&。如第10条的&表彰奖励权&,第38条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权&,第42条的&养老服务标准制定权、养老服务评估权&,第44条的&养老机构许可、登记、指导、监督、管理权&等等。这些条款在客观上强化了政府权力,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还需警惕各级政府基于这些授权做自我扩张的解释。
被忽略的&政府养老责任&
新法中也不乏针对政府的&义务型条款&,如在政府投入上,第39条第1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服务需求,逐步增加对养老服务的投入。&稍作分析即不难看出,哪怕是作为国家法上的原则性规定,这一条也嫌太过模糊。比如何谓&逐步增加&?除了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CPI是否也应考虑进来?尤其是,各级政府未做到养老服务投入的&逐步增加&又怎样?
更为关键的是,在整个第八章&法律责任&中,找不到具体约束各级政府的责任机制。大家都在讨论&常回家看看&怎么执行,但却忽略了政府的养老责任怎么履行,以及怎么监督各级政府对其养老责任的履行。
若超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看老年人权益保障,我们还面临着立法体系与司法体系的整合与协调问题。比如刑法中明确规定有&遗弃罪&,但在司法实践中,因遗弃老人而获罪的个案极其罕见,这并不说明现实中子女遗弃老人的个案很少,而是&清官不理家务事&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司法救济功能的发挥。未来要强化对老年人的权益保障,不但应规范和强化政府责任,同样也应规范和强化司法责任。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忘记一个人要多长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