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点立即购买出来的要我填银行卡分期付款号 我填了还说不支持银行卡分期付款付款

手机不用输入密码可轻易读出银行卡信息 |NFC|银行卡_通讯与电讯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手机不用输入密码可轻易读出银行卡信息
  调查发现,这些手机都搭载了NFC功能,银行人士称,还不会危及银行卡内的资金安全
使用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可以直接读出银行卡最近的消费记录。
  重庆晨报讯 (记者 刘笑嫣)拿出银行卡,放到手机下,不到1秒钟,银行卡信息就会被读出来,想到这些你会不会害怕?最近,有不少市民突然发现,无需输入密码,自己的手机竟然能简单快捷地读取自己银行卡的内容。
  手机可轻易读取银行卡信息
  “我把手机丢到桌上,压在了银行卡上,没想到1秒钟后,手机就跳出消息,发卡行、卡号、余额、最近10笔交易通通显示在上面,吓了我一跳。”家住渝北区大竹林的何娟说,她最近才发现,只要将银行卡芯片朝上贴在自己的手机背面,手机内的支付宝钱包就能自动读出银行卡信息。
  “包括卡号,身份证号前后两位,最近10次消费记录,而且不需要任何密码。我把老公的卡拿来实验,一样的可以读出来。这就是说,别人的手机也能够读出我的银行卡信息,万一有人恶意的读取信息怎么办?”何娟觉得不可思议。
  记者拿何娟的手机实验了一下,确实如何娟所说,只要将芯片卡(磁条卡无效)贴在手机背面,支付宝钱包就会跳出信息,点击读取信息,就能够显示出银行卡相关信息。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手机都可以,iPhone系列全部不行,小米3和三星Galaxy及Note系列则可以。
  很多智能手机都有该功能
  是什么让银行卡信息被读取了呢?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些能够读取银行卡信息的手机都搭载了NFC功能。所谓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目前被广泛使用在门禁卡、公交卡等领域。
  不过,想要手机读取芯片卡信息,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是手机搭载了NFC,其次是安装了可以使用NFC的软件(如支付宝钱包),最后则是银行卡为芯片卡。
  “带有这样功能的手机,太不让人放心了。”何娟说。
  昨日,小米3手机的客服表示,这个功能是出厂自带的,但具体使用情况还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用户可以自行关闭该功能,或者不使用带有该功能的app。
  事实上,手机支持NFC功能是大势所趋,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约有20%左右支持该功能,而据说iPhone6也将支持该功能。
  银行卡安全尚不需要担心
  使用NFC功能可以轻易读取银行卡信息,会不会危及银行卡安全呢?记者实验发现,目前,该功能对银行卡内的资金还是比较安全的。
  首先,NFC对距离要求较高,超过5厘米就会失去效果。将银行卡放入钱包后,手机是无法读取银行卡信息的,因此,用户不必担心有人在公共场所用手机读取银行卡信息。
  此外,支付宝钱包读取银行卡信息后,下方有开通快捷支付按钮。但绑定快捷支付需要支付宝钱包账户实名和银行卡姓名一致,且需要短信验证,因此不必担心他人读取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后随意绑定。
  市内一家银行的信用卡部门负责人周先生称,银行卡能够被读出信息是央行同意了的。日,央行正式发布了PBOC3.0规范,规范中写明,金融应用交易明细文件,可自动记录每次圈存、圈提、消费的交易明细,能容纳10条最新的交易记录。“NFC读取信息后,是无法进行转账操作,市民不必担心。”周先生说。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老人离世银行卡里的钱取不出来 遗产公证书须写清账号
&&&&摘&&要:近日,市民孙女士致电本报,向记者讲述父亲去世后,通过公证处将遗产继承到母亲名下,不过,由于疏忽,公证书上并没有体现具体银行账户,银行工作人员以此为由,拒绝孙女士母亲将相关账户中的资金取出。孙女士说,自己也理解银行的规定,但母亲继承遗产已经过公证处公证,自己也不会去争抢遗产,银行或许有些太“教条”。
  近日,市民孙女士致电本报,向记者讲述父亲去世后,通过公证处将遗产继承到母亲名下,不过,由于疏忽,公证书上并没有体现具体银行账户,银行工作人员以此为由,拒绝孙女士母亲将相关账户中的资金取出。孙女士说,自己也理解银行的规定,但母亲继承遗产已经过公证处公证,自己也不会去争抢遗产,银行或许有些太&教条&。
  就此,记者咨询了银行业内人士,得知各家银行对涉及遗产的情况格外谨慎,都要求取款人出示公证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情感上,我们也希望能满足客户需求,但是这涉及法律问题,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办事&。
  市民讲述 公证书上没写账号,银行不让取款
  孙女士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前炒股多年,股票资金账户一直挂靠在某国有银行,他病重时没将股票资金账户告诉孙女士。父亲去世前,孙女士的爷爷奶奶也已经过世,作为家里独生女的孙女士和母亲成为继承人,孙女士将父亲的遗产通过公证处继承到母亲名下。
  公证书拿到后,孙女士与母亲到证券公司办理相关手续时,才想起与股票关联的银行卡。带着公证书、身份证,母女二人就来到了经一纬一附近该银行营业网点,由于不知道这张卡的密码,孙女士的母亲希望密码重置后再将钱取出。
  看过二人携带的公证书,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公证书上没有体现该行账户,因此即使现有材料可以证明孙女士母亲为唯一继承人,但仍不能办理业务。孙女士说,自己已经向银行工作人员解释多遍,绝对不会因为公证书上没有该行账户而出现遗产纠纷,工作人员也对此表示理解,但是按照规定依旧不能办理业务。孙女士说,自己向银行提出了多种弥补方式,包括写保证书,但是均被银行拒绝。
  要想将卡内资金取出,只能再到公证处协调。记者就此咨询了济南泉城公证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在公证书上添加账号,需要找当时为其公证的公证员本人。
  银行解释 要求持法律文书,是为避免纠纷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质疑继承银行存款需要事先公证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持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就可以证明与死者关系,额外办理手续繁杂的公证书实属多余。
  记者了解到,央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此前曾就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过户、支付手续问题联合下发通知,通知称,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当地公证处(或人民法院)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银行凭此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上述银行业内人士说,由于银行是金融机构,性质比较特殊,再加上业务量较大,因此不可能对取款人提供的各种证明文件的真实性进行实质性审查,这就有可能出现因为文件虚假造成存款被冒领的情况。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银行就要求取款人提供公信力相对较高的生效法律文书,比如公证书、法院的判决书等,作为银行付款的依据。
  该人士提到,银行会有一部分存款,因存款人去世但继承人无法出示法律文书而长期沉睡在账户上。他建议,持卡人尤其是年长者,可将各张银行卡的用途及密码告诉可信任的亲人,防患于未然。
作者:李欣&nbsp&nbsp
网络编辑:陈淑贞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妇科|||||||||||||||骨科|||||||||||||男科|||||||神经|||||||||||
||||||||||综合||||||| |||||||||||||||||& |||||||||||||||||||||||||
待解决的问题
我申请的支付宝账号的身份证和我银行卡的身份证不是一张可以绑定么?
浏览:3663
提问时间: 16:52:46
货已经回来了·但是身份证因为报驾校交上去了·要开通支付宝·只能用妈妈的身份证办银行卡·那可以呢
如果已获得满意的回答,请及时采纳,感谢回答者。若还没有满意的回答,可以尝试以下操作:
补充问题:补充提问细节,以得到更准确的答案
提高悬赏:提高悬赏以提高问题的关注度
追加悬赏分
当悬赏的20分时,该问题将等同于新提出的问题,在所属分类的问题列表中显示为最新
发言即可得1分。若被选为最佳答案,您可获得悬赏分和10分系统奖励分。
我来帮他解答:
如果您了解此提问相关的知识,帮他解答吧!
&登录 | 登录回答可获积分奖励,方便管理自己的回答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0不可以,这样是通不过认证的,你可以看一下户口本,上面也有你的身份证号的。 回答时间: 16:52:46 0可以 回答时间: 16:52:46 0去就是 回答时间: 16:52:46 0可以借用别人的身份证办理银行卡,也可以通过实名验证,但是,有的银行,还必须本人带着身份证去取钱的,这样,是不是有点麻烦呢,如果很急,这个办法也是可以的。 回答时间: 16:52:47 0不可以,支付宝上的身份证,必须和银行卡上的是一致的。 回答时间: 16:52:47«&起始页1第 1 页 / 共 1 页
在线即时咨询
副主任医师
最新资讯热闻推荐
世界银行2012统计,我国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支出占国...
民营中医院有望享受公立中医机构&待遇&rdquo...
. All rights reserved. 凤凰中医频道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保险电销不保险 一个电话千元保费溜出银行卡
  用户投诉 保险公司电话促销,没签书面合同银行卡上竟有“保费”被扣掉
  银行回应 录音为证,电话中同意就和书面签字一样表明合同已经生效
  专家提示 剥夺客户单方终止合同的效力,保险电话营销模式存在法律漏洞
  自2003年电话营销保险进入中国后,这一被寄予厚望的营销方式并没有迅速推广开来,消费者对于这种便捷的投保方式并不买账。去年被“点名”的招商银行至今也没能洗净“欺骗”的罪名。不合理、市场口碑差、信誉度不够高等成为消费者最大的抱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电话销售保险这种营销模式在法律上存在着不少漏洞,由此带来的消费者投诉多、业绩提升艰难、整体市场规模太小等一连串“连锁反应”,让电话销售保险的发展前景遭遇瓶颈,这种在国外颇有“人缘”的营销模式,在中国却受尽冷落。
  事件回放 一个电话被扣费N个电话要不回
  任职于上海水产大学的李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去年曾办理了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当年9月,她接到一个从上海华安保险打来的电话,称该公司与招商银行合作,向客户推出一种赔偿金额高达75万元的名为“绚丽人生”的人身意外保险,书面条款和保单将在确认购买后的一个星期寄出等等,对保险知之甚少的李小姐当时就口头同意了。
  可让李小姐没想到的是,电话刚挂两分钟,她就收到了招商银行的短信通知,说预付款被扣掉了900元。“可是我到现在都没有将合同签名并回执过去,等于说招商银行在完全没有经过我书面签字确认的情况下,就在我的信用卡里扣除了保险费。到现在半年过去了,我想退保,电话打到招行信用卡客服中心,被告知具体退保事宜要打该行的信用卡保险理财服务中心,可是电话打过去又被告知退保应找保险公司,最后保险公司给我的回复是必须把保险合同书寄回去才能退,我就是不明白当时扣除我钱的时候怎么就没有等我书面签字确认之后再扣?既然是电话销售保险,为什么扣钱和退钱之间有截然不同的程序呢?”
  记者调查 银行:“我们提供的是服务而非骚扰,更不是欺骗”
  记者就李小姐的遭遇致电招商银行信用卡服务中心时,工作人员说现在“绚丽人生”这个产品已经取消了,并向记者介绍其他新产品。关于口头同意买保险就马上扣钱的情况,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是以电话录音为依据的,您在电话中同意就和您书面签字一样,那合同是已经生效的合同,您当时可能没仔细听,当时跟您沟通的人一定会问您‘是否同意您的保单在今晚24点正式生效’这样类似的话。”
  这名工作人员还表示,其实现在很多银行都有拓展业务,招行只是和保险公司合作而已。“现在很多人都有保险意识,那么我们就给这些人提供这样一个服务,这就是服务而不是骚扰,更不是欺骗。”至于“必须见到返回的保险合同书才能退保”,工作人员的说法是“每个保险公司的运作方式不同,请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协商之后再跟您联络”。
  专家评论 牵进第三方合同到底是更简还是更烦
  尽管客户和银行各执一词,但是透过法律专家的专业视角,还是能看到保险电话营销这种模式确实存在着不少法律上的漏洞。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李新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首先这种营销模式剥夺了客户单方终止合同的效力,《保险法》第58条规定“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超过规定期限两个月未支付当期保费的,合同效力中止,或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减少保险金额”,然而这种营销模式由于银行的介入,保费要通过每月划款的方式从客户的信用卡账户上扣取,这样实际上形成了银行、保险公司、客户三方的关系,客户如需中止合同,不仅需要通知保险公司,还要通知银行,自身变得很被动,也很麻烦。
  李新卫还说,这种营销模式中保险公司违背了法定的如实告知义务,《保险法》第17条、18条分别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保险合同中有关保险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仅仅是通过电话录音的方式向客户传递部分保险条款信息,客户无法看到真实的保险条款,更无法了解免责条款的具体约定,仅是凭借电话推销员单方的介绍,不能认定保险公司已经依法履行了如实告知的义务。
  中国政法大学留日硕士生刘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银行信用卡还款制度本身也不够完善,在日本,银行把账单寄给客户,在见到客户签字确认后才会从储蓄卡中扣款,而在中国客户接到账单时钱已经被划掉了。国内信用卡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导致接受电话销售保险的客户非常被动,加之看不到完整的风险提示,对于客户来说非常不公平。
  频接保险促销电话银行客户疑资料流失
  近日,有监管部门发出风险警示,要求商业银行在涉及客户电话推销保险产品时须规范操作。据记者了解,有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更为密切,在电话销售中连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也没有放过。
  客户:电话骚扰无异垃圾短信
  沪上白领李小姐对记者说,银监局的风险提示并没有约束滥用客户资料信息的问题,与消费者协会之前的批评仍有距离。在借信用卡资料卖保险的问题上,上海市消保委此前指出,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经营者未经消费者本人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将消费者个人信息向第三人披露。
  李小姐还表示,这种电话骚扰与垃圾短信实质属于一个性质。
  客户纳闷个人资料流失
  有北京网友近日在“海康MSN理财论坛”上称,莫名其妙接到一位女士的电话,先自称是某某银行,后又说是光大永明人寿,推荐一款存款和保险组合的产品,一个月存500元,意外险保额90万元。凑巧的是,他还在前几日接到招商信诺保险的电话直销,也是先自称银行,说是给金卡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然后再说到自己的真实目的。
  该网友感到纳闷,保险公司是怎么得到自己手机号码的?会不会像央视“3.15”曝光的垃圾短信一样背后暗藏利益链条。据说,光大永明人寿给他的解释是对139号段随机抽取的。
  记者昨日以客户身份向光大永明人寿北京分公司电话销售中心进行了解,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所获取信息的客户都与银行有过合作。此外,他们不单联系信用卡客户,还包括购买过理财产品的银行客户。
  客户不知情个人信息不应泄漏
  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不该在信用卡客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个人信息随意给保险公司使用。
  保险公司“通吃”某一家银行的客户名单,是银行借信用卡名单代销保险产品的“升级”。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股权合作日益密切,寻求走向混业经营,保险公司更是可以充分利用银行客户资源,但监管的跟进却显得非常薄弱。早有法律界人士指出,银行把持卡人的相关信息擅自提供给其他经营者,侵犯了持卡人的隐私权。推销人员通过电话销售把对方列入消费行列,有明显的强制交易之嫌。
  即便同属一个母体下的银行和保险,在个人信息的使用上也应该加以注意。尤其当保险公司打电话时,不该先谎称自己是某某银行的。
  一位研究信用卡业务的专家表示,银行应该在客户填写相关资料信息时,让客户选择此信息是否适用于其他业务。对于不愿意受到骚扰的客户,则应该严格保护其个人隐私。
  特别提示
  犹豫期内可以全额退还保险费
  保险电话营销就是通过电话把保单顺利卖出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模式一直都不是很受欢迎,仔细想来并不是客户排斥这些营销方式,只是希望能够平等对待,不能一味的强行推销,尤其是在未经客户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就强制投保,先收取保费,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是多方面的。
  一般来说,正常电话行销的大致过程是:致电客户(录音)——客户确认——银行划账——合同生效——投递保单——客户签收——保险公司取得保单回执。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会将“客户已了解保险条款、客户确认保险合同、同意保险公司代扣保费”等内容进行电话录音,以此作为客户的授权从客户的银行账户上扣款。而客户的保单,在划账成功后第二天的零时就开始生效。随后,保险公司将会在5~7个工作日内把保险合同正本快递给客户。当客户在保单上及相关回执文件上签名后,整个销售过程就算完成了。
  如果客户收到保单后觉得不适合,还有10~20天的犹豫期(各家公司规定不同)可以全额退还保险费。有些公司还规定,如果超过40天没收到保单回执,就把保险费全额退回客户的银行账户。若超过期限再退保,则要收取相应费用。
  中国政法大学留日硕士生刘博建议,保险行业的特点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但是生活中人们对电话那头不认识的人很难建立起这种信任感,所以如果对产品感兴趣,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保障范围,详细跟电话那头的业务员沟通,思考项目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等,不要忙着表态。如果客户真要接受电话销售保险,最好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有保险经验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把风险降到最低。
  相关链接
  上海银监局提示保险电销“不保险”
  日前,上海银监局就电话销售保险业务对商业银行发出风险提示,要求相关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规范操作。
  电话销售保险业务是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作协议,采取电话营销方式,代理保险公司对本行信用卡持卡人销售保险产品,并通过持卡人信用卡扣取保费的一种新型银保合作业务。由于该业务与传统银行柜面代理销售保险业务在营销人员、营销渠道、客户确认购买、保费扣取、保险合同生效条件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消费者在接到销售保险的电话时,容易在不全面清晰了解合同内容的前提下口头同意购买保险产品并同意在信用卡中扣取保费;有的在接到快递的保险合同时,也未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即轻易签字确认,直至履约扣款时引发对合同、客户信息及银行与保险公司业务边界等方面的异议,使银行面临一定的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
  与银行合作的保险公司:
  招商银行:
  生命人寿 泰康人寿 招商信诺中美大都会人寿 中国平安 联泰大都会 新华保险
  兴业银行:
  太平人寿 招商信诺 祥瑞祥泰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网上招工要银行卡号和验证码? 这是网络诈骗
中国江苏网
   10:55:19
         分享到:
春节过后,各类公司、单位要招收大批新人,正是求职人员寻找工作的黄金时期。由于利用求职人员就职心切、大学生涉世未深,让一些网络诈骗团伙有了可趁之机。南京栖霞警方近期就破获一起以网上招工为名,套取求职人员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的案件。
  案例一网上找兼职被骗700多元
  2月9日,家住栖霞区的魏某忽然接到银行的提示短信,内容是其银行卡在淘宝上支付了700余元,魏某当时正在家中睡觉,并没有进行此类支付操作,就感到很奇怪,急忙打电话报警。
  民警赶来后,见魏某还在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便问他,有没有泄露自己的银行卡信息?魏某这才想到,原来前几天他在网上找兼职时,见到一个招聘信息,便与对方联系。对方给他发过来一张申请表,上面要求填写自己的身份信息,并让他填写一个用来当工资卡的银行卡号。随后,对方称要将他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绑定,系统会生成一个验证码,并让他把验证码提供给对方。魏某当时也没在意,便把收到的6位数的验证码告诉了对方,最后,对方竟然要求他提供的银行卡里面至少有500元余额,才能给他打工资,魏某觉得对方提的这个无理要求有点莫名其妙,就拒绝了,随后便把申请表撤销了,也就没在意。 没想到700多块钱,一转眼就没了。
  案例二工作没找到,损失2万多现金
  与魏某遇到类似情况的谢小姐损失却是更加严重,1月29日,谢小姐忽然接到一条短信,内容是能帮她介绍一份工作,并提供了一个客服的QQ账号让她与之联系。求职心切的谢小姐就加了对方的QQ,对方让她提供一份简历,并给她发来一份申请表,上面要求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对方还说为了保证银行卡是谢小姐本人的,要通过平台审核,审核的时候,系统会生成一个验证码,谢小姐必须将验证码给对方以完成审核手续。谢小姐先后将卡里没钱的中国银行和紫金农商银行的卡号和随后生成的验证码发给对方,对方均称审核不通过。最后,谢小姐将余额有两万多元的建设银行的卡号也发给了对方,并将随后到来的6位数验证码也发了过去。之后,对方就消失无踪,再也联系不上了。
  第二天,谢小姐到银行去查看自己的账户,结果眼前一黑,自己卡里的2.3万多元现金全都不见了。一查消费账单,竟是被别人的支付宝分118次,每次200元全部转走。
  警方提醒:网络诈骗手段花样多
  目前栖霞警方正在对两起案件进行追查。办案民警说,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便利,开通了网上银行的服务,网络诈骗手段也越来越多。目前,由于一个支付宝账号可以关联多张银行卡,并且支付宝为了方便服务,对于低于200元的小额现金,不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直接支付,骗子正是通过获取受骗者的银行卡和相关验证码,将受骗者的银行卡与骗子的支付宝绑定,并通过小额转账,一笔一笔转走的。栖文轩 钱鸣
编辑:王高峰、王瑶
  相关阅读:
  ? 14-02-10
  ? 14-02-08
  ? 14-02-07
  ? 14-02-07
  ? 14-02-05
  ? 14-01-28
  ? 14-01-26
  ? 14-01-26
  ? 14-01-22
  ? 14-01-20
新华报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国新网许可证: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不支持银行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