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区六大政策+发展林业

我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分析 我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分析 - 我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分析 我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分析& 调研报告  加入时间: 16:03:21     点击:1397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湖南的母亲湖。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就益阳范畴,洞庭湖经济生态经济区域主要包括资阳区、赫山区、南县、沅江市、大通湖区、高新区。2011年,这六大区域总面积为530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3%;人口 289 万人,为全市的60%;实现GDP641亿元,为全市的73%;实现财政总收入46.8亿元,占全市的78%。农民人均纯收入8040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267元。以上数据显示,洞庭湖经济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对益阳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益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产业发展呈现农业加快现代化、工业加快新型化、服务业加快创新化发展的“三大加快”特征。 && 一、产业发展现状 && 2011年,我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641亿元,增长& 13.2%。其中第一产业14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272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227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为22.2:42.5:35.3。人均GDP 24311元,按汇率折合3757美元。 && (一)农业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初具规模。益阳洞庭湖区是湖南省农业主产区之一,水域广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鱼米之乡”、“淡水鱼都”等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粮食、棉花、淡水鱼、生猪、苎麻、茶叶等已列入全国农业优势产业生产带,苎麻产量居全国首位,芦苇产量居湖南省第一。2011年度,益阳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南县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赫山、资阳是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2011年,我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02.5亿元,增长4.6%。其中粮食产量为 174.3万吨,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三,并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八连增”。棉花产量6.6万吨,蔬菜172万吨,油料15.4万吨,水果35.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9%、20.1%、5.1%和14.2%。水产品产量24.87万吨,增长0.7%,产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农业规模化经营有新进展。赫山区、沅江市、南县相继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5%,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7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2011年末,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60%以上,水稻生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0%,两项指标均居全省之首。 && (二)工业快速推进,优势产业作用突出。近年来,我市洞庭湖区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发展卓有成效,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十一五”以来,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2011年,我市洞庭湖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4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55亿元,全部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8.6%。其中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38家,过10亿元的企业有中联重科、益阳电厂、科力远、汇盛科技、艾华集团、纳爱斯、益阳电业局等7家。支柱产业逐渐形成,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纺织等优势产业。其中,装备制造业去年的总产值突破2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园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目前,益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拥有1个国家级工业园区(益阳高新区)和3个省级工业园区(长春经开区、沅江高新区、南县经开区)。2011年这4大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46.2亿元,占整个规模工业的57.3%。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几年我市洞庭湖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龙头企业带动重点产业发展,打造了陈克明面条、口味王槟榔、辣妹子系列食品等知名品牌,挂面加工、水产养殖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1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产值达170亿元。企业上市成绩突出,继去年赫山区的汉森制药、沅江市的太阳鸟游艇成功上市后,今年3月16日南县的克明面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4.36亿元,成为今年全省首家农业上市企业。 &  (三)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创新做文章。2011年,我市洞庭湖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6.5亿元,增长12.3%。一是巩固传统产业发展。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12.5 %。二是现代服务业长足发展。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2011年实现增加值42亿元,增长10.2%。同时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支点,力争通过3-5年,把益阳打造成为“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三是旅游业发展来势看好。益阳洞庭湖区文化底蕴深厚,洞庭湖渔耕文化、花鼓戏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的发掘取得明显成效,休闲度假游、生态观光游等发展势头较好。2011年,益阳洞庭湖区实现旅游收入37.2亿元,增长22.8%。奥林匹克公园、山乡巨变第一村为国家4A级景区,皇家湖旅游度假区基本建成并对外营业。 &&& 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近年来,我市洞庭湖区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但从整体上来讲,该区域产业发展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减排压力大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从战略层面谋划和加快发展。 &&& (一)农业发展障碍因素较多。一是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近年来,我市洞庭湖区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整体素质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现有农村劳动力超过120万人,不仅规模大,而且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78%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7.1%,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9年,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不到三成,低素质劳动力大多缺乏技能,创业意识不强,转移就业面窄,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传统农业改造升级进展缓慢。传统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落后,长期停留在初级产品和原料产品的生产与供应上,洞庭湖区的农业中传统农业仍占较大的比重,导致农业增产增效缓慢。三是科技兴农力度有待加强。目前,益阳农业发展中生产性成果推广多,质量效益型及取得突破性、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科技成果推广少;满足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成果利用多,资源开发利用型科技成果利用少。四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毁损严重,沟港渠道淤塞,塘坝不能正常蓄水,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农用道路建设滞后,阻碍农业机械全面推广。 &&& (二)产业生态化标准不高。我市洞庭湖区主导产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生态化标准不高,节能减排压力大。目前我市洞庭湖区的产业大部分为资源加工型产业,面临改造提升、转型发展的瓶颈制约,尤其是纺织、造纸等湖区传统产业,大多都进入了高能耗、高成本、利润空间递减的阶段,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急需寻求新突破。 &&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比如,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业为代表的三大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不到20%。特别是洞庭湖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充分,品牌知名度不高,无论是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均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 三、几点建议 && (一)加大农业投入。众所周知,农业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粮食生产更是如此。为保障粮食安全,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强化洞庭湖区粮食主产区地位,进一步加大粮食财政奖励和补助政策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加大对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工程投入,推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推进高产创建,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加快良种推广力度,积极运用生态农业科学技术,强化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促进粮食生产绿色高效,做大做强“湘米产业工程”,不断提高优质粮食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确保洞庭湖区为全国粮食生产作贡献。 &&& (二)加大生态投入。发展新型工业化,关键是工业规模做大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减少资源消耗。一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环保设施投入的补贴力度,鼓励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洞庭湖区的传统产业,大部分是依托当地资源形成的纺织、造纸、食品加工等行业,而这些行业面临的环保投入也多。二是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比如,能源产业方面,积极开发沅江漉湖、大通湖舵杆洲风力发电资源。支持高新区、南县生物质能热电建设。大力发展以晶鑫新能源、中科恒源等为龙头的光伏产业。积极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创建活动。三是土地配置向园区倾斜。 && (三)扶持新兴产业。我市计划力争通过3-5年,把益阳打造成为“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根据规划,益阳服务外包产业将主要落户在洞庭湖区,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鼓励支持。同时针对湖区的特点,大力发展湖乡特色旅游业。&&&&&&&&& &&& (四)加快城乡统筹。近几年,我市先后推进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大通湖区、益阳东部新区、沅江草尾镇等城乡统筹示范点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工业集中化发展。为贯彻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洞庭湖区域应继续探索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先行先试,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优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制,为全省乃至全国在粮食主产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样板。财政、金融、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在洞庭湖区实施“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等方面应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上一条:下一条:没有相关信息相关热词搜索: 洞庭湖经济区 中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京ICP备号-1 主管: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 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 联系电话:11 法律顾问:湖南国纬律师事务所 地址:湖南长沙市八一路59号省科技厅大院产权交易楼四楼421室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