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深圳市实行净菜上市注册制能杜绝审批腐败吗,

媒体称上市审核权年内不会下放交易所 注册制推出尚早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注册制推迟?“上市审核权年内可能不会下放交易所"
  澎湃新闻记者 唐莹莹
  澎湃新闻26日从接近证监会人士处获悉,今年审核权可能都不会下放,注册制推出尚早。市场原本预期,上市审核权有望在今年6月底下放沪深交易所。
  26日晚间,证券时报消息称,注册制推行工作首先从下放发审会开始,现在的证监会发审会届时将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各自组建的聆讯质询委员会取代,现行的证监会发审会将被沪深交易的聆讯质询委员会取代。注册制将跨出实质性的一步。
  但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注册制不会那么快推出,一样还是行政审核,不过审批速度会加快,主要原因还是存在法律障碍。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3月5日称,今年资本市场将实施注册制改革,具体方案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待证券法修订完成正式实施期,注册制即可落地。
  今年“两会”期间,肖钢接受采访时也一再表示:注册制改革要等修改证券法以后才能实行。肖钢续称,证券法修订草案拟在4月下旬进行一读,须完成三读才能颁布实施。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股票发行核准制,市场一直翘首以盼注册制的到来。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如今核准制的弊端包括:企业为顺利通过发审会,对拟上市资产进行过度包装,导致估值的偏离、超额募资、一级市场定价畸高以及权力寻租,使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等。而注册制的意义在于保障投资者充分的知情权,使得投融资双方信息对称,以维护市场公平。
  毫无疑问的是,今年以来,IPO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今年的1月5日、1月30日、3月2日,证监会分别核准了20家、24家、2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
  而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截至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12家,其中,已过会34家,未过会578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52家,中止审查企业326家。
  此外,上证所和深交所也积极为注册制做着各项准备。业内人士分析称,证券法修订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注册制,但法律修订是前提,而注册制早晚会实行,只是时间问题。
(责任编辑:杨明)
&&&&&&</div
官方一再推带薪休假,甚至将鼓励“周五下午+周末”小短假。[]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图文揭秘……[]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注册制会带来创业板史无前例的大牛市
注册制会带来创业板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作者:跟我走吧14)
很多银粉在我文章后面跟帖警告我注册制一来,小心手上的创业板股票一地鸡毛,我现在回应一下。
我喜欢思考,大家站在李博士、习大大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搞注册制?注册制到底谁受益?习李一再强调的是经济转型,强调新经济,强调创新,强调国企改革。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06、07年的大牛市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再往前看温总理上任的当年2003年3月成立了国资委。在随后进行了股改,然后出现了在998到6124的大牛市中彻底解决了所有大型国企上市时问题。工、农、中、建4大行的上市彻底解决了它们积压多年的呆坏账的问题。
我们看看05到07年的大牛市的背景和内在逻辑。
往前看朱总理时代留给温时代的问题。朱是个铁血宰相,朱当时在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的企业几乎95%的企业都是国企,要知道当时南京一个火柴厂都是街道所有(算是最小国企组成形式)。那时候,由于有了乡镇企业的竞争,国有企业处于人人混日子的低效率的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国企工人抱着干不干3顿饭的想法,前期毛时代留下的大锅饭的习惯,在**当总理的时代由于争论姓社还是姓资,当时的政治条件下没有解决国企大锅饭的问题。工人天天到工厂报到,然后就是各忙各的,男的打牌,女的打毛线,大家可以看看那个时代的电视剧了解一下历史)。
乡镇企业由于是农民开的(最成功的是江阴华西的吴仁宝,死时胡锦涛、江泽民、习大大都送花圈的),他们祖祖辈辈都没有给他们赚钱的机会,只有种田的份,所以一旦给了政策,在工厂车间里干活那可比干农活舒服多啦,农民工迸发出的工作热情和效率是十分惊人的。
所以导致大量国有企业在乡镇企业面前彻底丧失了竞争力,那时的国企效率低的惊人。朱主政的政府为了彻底解决城里几亿职工不干活,光拿钱的现状。进行了壮士断腕的举动,就是搞个人承包国企,能转型成功就转型,不成功的就倒闭。导致大量国企倒闭。还记得下岗职工这个名称吗,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所以朱留给温的是一个动了大手术的中国经济,给温解决了中国经济一个最大的毒瘤,就是没有了大量只拿钱,不干活的国企了。那时候中国的地方国企90%以上都倒闭了。只留下了国计民生的一些行业由国企主导。如银行,电信,铁路,电力,石油等等。但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最大的副作用给温解决。就是银行在国企倒闭中积累了大量的倒闭国企呆坏账问题。这个问题3,5年内不解决,应该很快会发生金融危机的。
温上台后,为了解决银行的问题,成立国资委,谁都知道
当时的国有资产最大的忧患是银行,解决不好银行有可能倒闭。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就是上市。那时的股民都知道,股市就是为国企解困的。但是当时的股市解决一般体量的国企没问题而要银行这样的巨无霸上市,必须要有一轮轰轰烈烈的大牛市来迎接银行的上市。
接下来温总理为了大牛市设计了一系列的动作。
首先,先于2003年3月成立国资委代表政府持有大型国企的股份。接着搞了一个国九条,紧接着搞了股改,给小股东(大股东送股给小股东从而全流通)让利。最后大力发展公蓦基金。引社保基金入市。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银行上市准备的大蛋糕。接下来就是全体股民最快活的日子啦。
总结一下上轮大牛市的内在逻辑:政府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大型银行呆坏账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上市。如何让大型银行顺利上市(要知道上轮牛市前股票也经常停发,更别说工行这种巨无霸上市)?必须来大牛市。如何来大牛市?第一,股改,让股民觉得有便宜可占;第二,引流,大力鼓励公蓦基金发型。最后,牛市来了,银行顺利上市,彻底解决了银行的呆坏账这个影响中国经济稳定的问题。
接下来谈一谈注册制会带来创业板史无前例的大牛市。
先看看温给习李留下了什么问题,习李该如何通过资本市场解决温给中国经济留下的问题。
首先,经过温时代国企垄断行业的公司已经无比巨大,这就带来2大问题:
第一,绝对的垄断带来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在国企工作过的球友应该知道国企高层权力之大,赚钱太容易,所以才有大量的精力搞女人、搞钱、搞内斗,巴结领导,升官发财。这日子简直就是土皇帝。
第二,国企不是靠市场竞争带来的壮大,是靠垄断,这就带来了一个国富民穷的现状。国企的过度强大,大大打击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所以,习大大和李博士现在是要解决的是什么,大家应该非常清楚,那就是腐败。
腐败问题基本集中在政府和国企里,由于国企挣钱太容易啦,所以国企的高层领导和土皇帝已经没有区别啦(在国企工作的球友可以发表一下看法)。腐败的结果也带来了腐败的牛股,如官员喝的茅台,官员吃的獐子岛。而要根本的解决腐败问题,就要国企再改革,很显然这次国企改革对国企是不利的。以银行为例,利率市场化,就是让这些银行行长参与市场竞争,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
通过打破垄断,让这些躺着挣钱的孙子不可能再像吸血鬼一样吸老百姓的钱啦。中国老百姓为什么没钱,银行的贡献巨大:第一,低息揽储,让你的利息远远跑输cpi。第二,在你买房的时候2次赚你全世界最暴利的利润。为什么说2次,一次是贷给房地产商的钱,赚的利息要老百姓买房时承担,一次是你买房子的时候的贷款利息再次吸你一次。而且几乎是全世界最贵的银行利息,美国好像买房者负担的是1%到2%的年利率。当然,还有第三,就是再让在二级市场买他们股票的银粉赔钱(这只有部分人能享受到这样的优越待遇)。银行的垄断实在太万恶啦。当然所有的垄断都十分万恶,好像中国的上网费也是占工资比例最高的。
显然,习大大和李博士是爱民如子的领导,已经在打破垄断的路上了,我相信很快银行、电信这些垄断行业不会再像过去那么容易赚我们的钱啦,迟早会藏富于民。
好了,破完垄断,就该说到经济转型,这个词我相信球友应该天天看到,8月6、7、8日人民日报连续说了习大大提到的经济形式闪耀新亮点,经济形式运行呈现新特征,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阐述了中国经济会呈现新常态。
这一切都说明习大大拿下康师傅以后就要进行经济转型的这个巨大的战役啦。
看一看这轮创业板牛市的内在逻辑。
习大大、李博士面临的问题,是要发展创新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消费经济,从滥采滥伐到中国创造,从投资拉动到消费拉动,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李博士一再强调,要金融为中小企业服务。要解决中小高新、网络服务型企业资金缺口和融资难的问题,只有资本市场能解决。银行贷款只认房子,车子,机器。所以解决他们的融资问题只有创业板的大牛市。解决方案:1、注册制(注意,注册制是为不盈利的高新企业上市服务,这个类似当年的股改力度,这样下个腾讯,下个百度都会留在中国的创业板里,这是最大的功劳)。2、新国九条,新新国九条,最关键的是大力发展私蓦基金(引流如创业板,显然新生代80后私募基金经理只会买创业板股票)。3、退市制度,显然只能在创业板推行,都是民营企业,退市不会有地方大员找肖刚麻烦的。4、沪市的新兴产业板显然也需要创业板的牛市配合才能开版。说明沪市领导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沪主板不会再有牛市啦(7年的走势已然变僵尸板),为了避免边缘化,也搞一个新经济的板块活跃沪市,不然,这领导做的,呵呵。
再谈一下最低级的问题,创业板注册制只是允许不盈利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并不是让他们一注册就上市,上市数量很显然还是要看大盘脸色。没有05年沪市大牛市,谁敢让一裤子屎的工行上市。显然,没有15年创业板大牛市的配合,谁敢让大把不盈利的公司上创业板。
05年的主板大牛市,是胡温设计的,为银行呆坏账准备的,15年的创业板大牛市是习李设计的,为中国经济转型而准备的。当年听温总理的话,在股改提出后买入股票的朋友们,现在我们应该听习李的话在注册制提出后买入创业板的股票。
创业板的小伙伴,你们准备好了吗。
。。。。。。。。。。。。。。。。。。。。。。。。。。。。。。。。。。。。。。。。。。。。。。。。。
网友评论:
吉哥青年人:作为你的小兄弟,这篇文章存在的问题必须给你指出来,强哥请见谅。
1、思路大体对,但结论有问题。创业板2015年不会有大牛市,今年后面总体而言也不乐观。你的结论说2015年大牛市就等于说创业板明年就是主板的2007年,等于说创业板2016年后会炒完就废,但我认为经过明年的回调蓄势,创业板的大牛市从2016年才刚开始,大概就是注册制的时间,是长牛慢牛,逐渐体现内生价值,而不是一通炒作就完事。
2、对时机的把握存在大问题。目前创业板的指数受TMT影响大,而去年的行情后业绩也就是成长性没跟上,像乐视网这样业绩的可谓凤毛麟角,多数都稀里糊涂,再加上混合所有制,国有资产证券化及优质壳资源的大行情,所以创业板指数必然面临中线的回调压力,为期至少一年左右。
& 综上所述
我认为创业板中线面临回调,不过这也只是为未来的大牛市深蹲蓄势而已,不用怕。至于银粉说注册制导致创业板完蛋完全是胡说,注册制从根本上会充分推动创业板的发展,当然退市制度也要充分配合才行,而且是新经济必然是长期牛市,慢牛是体现,往后创业板甚至整个A股会越来越像美股。
注册制真正到来之前,创业板绝对不会有像2013年那样的大行情,目测2016年左右会是新旧经济的分水岭。
GT周:注册制
退市制度就是股市的新城代谢,无新城代谢就会变成僵尸市场。。。
wwei12:兄台所言极是。国有银行以建行为例,内部贪腐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最基层的网点一级,网点负责人可以贪腐,可以不作为,乱作为。网点的业绩与他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网点的营销费他都可以乱花,基本上没有人去问。他所要做的就是营销他的上级,即市一级的行长,给行长足够的银子,他的位子保住就成了。这就是现实中的建行。所以你看到它大量的去股市圈钱,业务没有什么创新。现在国家的政策一变,对他的业绩的影响就立马显现。银行业确实是需要好好的查查,清理清理了。
天__剑:退市制度推出,那些炒垃圾股,炒概念股的,踩地雷的机会更大!而优质基本面 成长 强大的财务
强大的盘口,才能避开地雷。
Joe_daddy:绝对好文,跟兄分析的精辟,目前的国企依靠垄断赚取了巨大利润,滋生了大量腐败,如果国家不破除这种垄断,鼓励并扶持民营企业创新并进入国企垄断行业,中国经济将会持续下滑,老百姓生活将不断下滑,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动荡,你懂得。
老拙:13年以来创业板大涨,最根本原因有两条:第一,IPO暂停;第二,创业板不能再融资。这就像大锅里不加水,火一旺必然沸腾。现在IPO重启,创业板可以快速再融资,就像往沸腾的锅里一瓢一瓢地加水。注册制来了,就会像一大桶一大桶地向锅里倒水,后果可想而知。在股市,把主观臆断当成客观现实,会很危险。
当时银行股领头大涨的根本原因,是为提升银行业绩进行不对称加息,与股改产生了共振。
罗盘战法: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证券法和相关法律得以完善的前提下,注册制推出后会相应建立退出制度和信用体系制度,对于目前高估值,低业绩或讲故事的创业板企业会被迫实现价值市场回归,市场估值随着与香港市场的接轨会重新定位。总体估值应该至少会下调百分之三十以上或者更多。
科技黄金十年:我们知道海外有很多钱,当中国开始企稳,政治上不确定性下降,海外钱进来配置的力度会很大。接下来的事情是什么?我看到你连抢一周多,我想的事情是你会一直抢,哪里排队抢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排队,那个时候媒体会说沪港通会秒杀。于是大家看了之后,存量的钱会亢奋起来。到时候会有一个交易制度上的BUG,导致不断有热钱涌入。还有一个,A股市场是做空很难的市场,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做多港股便宜的做空A股的东西。但是A股做空非常难。融资融券成本7、8个点,你怎么做融券。另外你们看空的标的真的可以借的到券吗?要卖股票的大小非会把股票借给你做空他的股票吗?所以他是一个A股正向波动的放大器。
七里山:房地产已成为这届政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地方政府的利益,地产商的发展,老百姓的压力,都要面对,都需平衡。房地产涉及面太广,目前打压不得,跌得厉害了,老百姓的不动产也贬值,就不好玩了。房地产是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现在好多地方又开始想方设法放松房地产了,但老百姓也明白,观望的多,拿出真金白银的少。据我了解的形势,好多地方土地都流拍,没有房产商参与,可见地产形势实在是不好。经济发展依赖地产的时代虽然没有结束,但已经面临转型,也必须转型。新兴产业新兴经济是唯一出路,从领导人讲话里可看到,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是今后的方向,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也好,作为一个服务工具也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涨是大概率事件。现在一些大神到处吆喝银行股便宜,房地产底部,金属有色机会多等等,是的,这些行业也不可能一味下跌,但上涨的空间有限,而新兴行业的发展至少现在看不到天花板。精选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今后十年最大的机会等着你!
孤舟行:外资也是资本,也是逐利的。它会顺应趋势,跟着趋势走。别指望它改变趋势去买内资不会看好的冷门股。前几年房价那么高,都认为外资比较理性不会投,但最后它还是推波助澜。如果买狗屎能挣钱,外资会毫不犹豫的买入狗屎,更别说创业板了。
外资进来,你以为他是什么,八国联军?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它要研究中国市场特点,适应中国特色。他要带着敬畏的心态来研究这个市场,顺应这个市场,跟随这个市场,而不是改变这个市场。当年朱总理请史美伦来,想改变这个市场,最后辞职走了。没招,中国是个酱缸,谁进来都得变成一滩泥。君不见,那么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都学会行贿了。
Creasy1211:貌似主板也会实行注册制吧?资产证券化,国企改革,这两个东西早就提出来了,我觉得这届政府能把这两个东西踏踏实实搞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其他经济发展的产物,则是大势所趋,根本无法抗拒。如果说中国过去二十年的经济,是第二产业占主导的话(所以钢铁啊,地产啊,煤炭啊,装备制造业,化工什么的,在上个牛市都涌现了大量牛骨),那以后肯定是第三产业占主导,去年的传媒,游戏之类的,都慢慢证明了这些。所以投资可大可小,也许没有那么复杂。这些貌似高中政治书上面就有提吧。套用一句话,对于中国股市的未来我是看好的,但是过程会是曲折的。
caimi:站在阴谋轮的角度上,主力资金是有动力压住大蓝筹(大型国企)价格的,目的在于随后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某种程度上和上一轮类似,压住价格搞全流通,搞成了牛市也就来了。
看好股市的新人:市场是朴素的,没有那么多大道理。想要高估值可以,拿成长性来。可能有人会说创业板也有好公司,但整体呢?创业板开板已经五年了,整体的成长性相对主板有优势吗?注册制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供求关系,发行市盈率高,大家就会抢着发,届时别说60市盈率,即便10倍市盈率,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也会蜂拥而至。
悟空18号:看了文章和评论,我笑了。都是持股决定思维的人,赞此文的都是持有创业板股票的主。注册制的到来,大量赚钱的不赚钱的公司都纷纷涌入创业板,管理层放手可不管盈利不盈利,风险成倍的增加,就看现在上市的公司,一上市业绩立马变脸,别被现在新股的爆炒蒙蔽了眼睛,那是发得还不够多,等大批量上市了你就能买到像腾讯、百度的股票?哪有那么多高新企业,哪有那么多的高科技公司,说白了就是为了企业融资,让贷不到钱的企业到股市中圈一笔钱,免得倒闭的企业太多。呈然你可能买到牛股,但你只要买到一只退市股,你就血本无归了!别人云亦云,要有独立的思维!
top_gun888:问题是创业板现在59倍的平均市盈率,银行股的4倍平均市盈率,就是傻子也知道银行股比创业板股票便宜十几倍。至于你说创业板股票还要怎么涨?一方面创业板在整体业绩成长性上就没表现出来其比银行股整体成长性要好,另外,银行股4倍市盈率涨一倍到8要远比创业板平均59倍的市盈率涨一倍到118要容易的多!经济规律和常识远比博傻爆炒要长命,理性可以迟到但早晚是要表现的。
夕难再晨:新经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错,银行地产的衰落也不会出现在一天两天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问题是如果我们以赚钱为出发点来考虑,真的在乎十年以后银行日子过得艰难吗?我们只在乎银行现在真的很便宜,并且未来七八年银行仍然是个赚钱的行业,银粉买了便宜的东西在未来几年收获了就走人了,谁也不会傻得真的长期持有一辈子。
创业板目前PE60倍,真心不便宜。可能未来十年后,创业板会再出现腾讯百度一样的公司,这几乎是一定的,但是您真的有能力现在找出来吗?您真的有耐心去买一个有前景的贵的东西,等待十年时间去消化它目前的高估值吗?
我们是投资者,一切以盈利为目的,分析公司和版块只是盈利的工具,不是最终的目的。两者的区别要心里有数才好。
徐农民:以后的大牛股(涨10倍以上)大多肯定在创业板、中小板等小市值公司,现在蓝筹一是因为代表传统经济,二是目前市值已经较大了,再想10倍几十倍的涨,确实很难了。但小市值公司成为牛股相当于大浪淘沙,概率相当低,投资者必须具有超强的洞察力,同时必须及时跟踪,随时调研,同时还要非常好的运气。同时,还要注意增长陷井,就是公司市值如期增长,成长10倍以上,但投资者却得到很少,远远低于市值增长,那就是公司的市值增长较大依靠增发、配股、收购合并等扩股手段,同时,分红较少,这就是增长陷井。这跟投资蓝筹正好相反,银行等蓝筹市值增长少,但估值低,分红多,分红再投入收益就很不错,只要以后估值校正到合理水平(1.5PB.
10PE),回报就惊人了,如果天上掉馅饼,牛市来了,估值更高,那更是意外之喜。老巴说不要去跨高的栏杆,找低的容易栏杆。所以说,投资蓝筹比投资小市值股确定性强些、要求低些,回报高些。但投资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你有金刚钻,也可揽磁器活,获得你应该的收益。
REyes:创业板走牛固然有内在的必然,但李博士和习大大仍然希望借此将大象级别的国企按照市场化来操作。毕竟这些大象国企的效率提升具有极大的空间,这个改变也能使得大象国企不再成为某些人的提款机。比如中石化按照业务类型分拆成5份,类似与当年东北高速那样分拆就能实现六倍于原有市值,再就此引入民资参与经营管理。或许这样才是习李最愿意看到的,一方面大力推荐新经济接力房地产经济,一方面将大象国企改革成为具有市场化能力的经济稳定剂
欢欢虎01:成长股有成长股的投资逻辑,成熟股有成熟股的投资机会,方式不同而己,没有必要厚此薄彼。只是因为目前中国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寻找未来的支柱行业,寻找未来的蓝筹,是重中之重,新经济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可能更突出,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而已
雷公资本:文中大部分观点我赞同。但是把创业板和银行股对立起来有点不符合逻辑。我的观点如下:
1、银行是经济的发动机,银行没有活力则企业没有活力。现在中国的情况就是银行活力不足,导致的实体经济活力不足、转型力度不足。上峰让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让利率市场化,这些都是盘活经济的重要步骤。银行会因此完蛋吗?不会。银行的活力不足,其实是被制度束缚了,只要多给一点宽容,银行是最知道怎么做生意(吸血)的主。换句话说,银行如果完蛋(无血可吸)了,那实体经济一定是完蛋了,国家一定完蛋了。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大牛市必定是伴随着金融大牛市,没有金融系统的活力绽放,不可能有实质意义上的牛市。
2、注册制是为创新开路。目前为止,中国最顶尖的技术型企业基本上都去了境外上市(少数在香港),上峰一定非常痛心这个现象。这说明中国不乏好企业,但确实是缺少一个好制度。什么是好的制度?雷公认为,就是“宽容”(或曰包容)。美国的资本市场就是一个包容度特别大的市场,它几乎包容了全世界最牛掰的企业、全世界最强大的资本,由此也造就了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因此,增强金融系统的活力,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举措。注册制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金融制度改革,它的目的就是让资本市场“更宽容”。如果我们细细品味此次国企改革的目标,不难发现其核心内容就是“宽容”。我想,在“宽容”的大框架之下,各大行业的包容性政策都会出来……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制度问题,制度的一小步就会引发社会的一大步,这一点我保持乐观。当然,有人会说,不能只强调“宽容”,风险怎么办?我认为,中国没有金融风险,中国的风险是监管过度创新不足。包容并不等于“放任”,关键还是要让制度也能够动态更新,以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3、创业板中的有相当一部分依然是落后的传统制造加工型企业,主板中却有不少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朝阳行业(这不是中国特色,美股也是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创业板与主板对立起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我认为,只要是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准的创新型企业,就应该适当多宽容,宽容就会成就伟大的企业,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因此,中国的牛市注定是结构性(局部)牛市,过去那种“鸡犬升天”式的系统性(整体)大牛市估计很难再看到。事实上,中国正处在这种结构性牛市当中,不是吗?我们盼望的牛市从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难道还要等到2015年吗?只不过,金融的牛市才刚刚开始……
总结一下:牛市早已在我们身边,与创业板还是主板无关,与蓝筹还是红筹无关,找到好行业、好企业才算是抓住了牛。
跟我走吧14:雷公指出的问题,我也有领会,完全同意,其实创业板也有传统产业股票,如星辉车模,主板也有新兴产业股票,如浪潮兄弟俩。抓住雷公分析的经典听风识鸟的雄文,也就是我以前文章里表示的预测未来新科技和新经济的方向。谢谢分享。
小权: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有机会,传统产业机会源自改革,市场信心的增加,属于价值修复。新兴产业是行业预期,业绩的兑现,相比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走的是大牛股姿态,价值修复和行业预期,业绩兑现,那种赚钱更容易?相信大家心中有数。
守时乘势:呵呵,论据,论证都很牵强;对工农中建剥离不良的历史也基本不清;工农中建处置不良难道就依赖股市这点融资?另外农行的上市根本没赶上大牛市,已经是一地鸡毛以后的事了。工农中建的股份制改革包括上市的最大好处是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原来国有银行成为地方金库的现象大为改善。
又,连美国都是华尔街主导,而华尔街不就是金融的代名词么?国内的投资者居然比美国还厉害了,银行反倒成了夕阳、落后产业,成为了创新经济的死对头了,莫名其妙
等待无价:银行证券股这段时间的上涨,意味着A股投资的好机会来临。大盘股搭台(指数震荡走高),小市值成长股唱戏(创小板大部分股补涨),成长股大市值龙头横盘(前景依然光明,横盘消化估值),这种分化的局面将是下半年的主旋律。在这个熊末牛初的浮躁阶段,我们的主要视角依然是寻找、筛选、布局下一只“网宿”、“尔康”、“万向钱潮”、“成飞集成”……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从行业、公司内在驱动力、市值、中报最新变化,力求找到未来三年内远不只翻一倍的好股票,逢回撤分批潜入,耐心持有,收获一倍涨幅还是大有可能的。
银行股还有估值修复的机会,这一点大概率。但银行股在目前经济脆弱向好、转型困难重重、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的复杂情况下想出现大幅上涨也是不太现实的。市盈率低就是好的投资标的么?有些传统行业如银行、地产、煤炭、白酒、钢铁(特钢除外)……等等在可预见的将来,至少在习大的任期内已经失去了腾飞的翅膀。市场先生只是偶尔的犯错,传统行业的低估值将会成为市场常态。就像注册制实施之后,很多小盘垃圾股(除非重组转型)被拋弃、成为仙股、等着退市也将成为常态一样。在这个特殊的时点,我们是时候谋划并得出明确的投资观念了:对低估值的传统行业,我是中线看多(修复行情)长行看空的;对新兴成长行业我是长线看多但必须精挑细选的。有一种选择将会是回报远大于风险、进退皆能自如、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的好办法:寻找未来前途光明、现在已在领跑、股价处在长期均线附近的、不受注册制冲击的好股票,其特征就两个字——稀缺。
银行与产能无关,银行也永不过时。但你若有基层公务员的朋友,可以问下地方债务平台的隐忧和不确定性;去过银行办事的人都能感觉到银行离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还很远很远;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两头吸血躺着赚钱的时代将一去不返;了解一下银行基层职员,你将会慎重考虑长线持有银行股的合理性有多少。我不是银粉,更不反感银行股,但要我像云蒙那样持有招行8年我办不到,也不羡慕,因为随便逮一只医疗医药股长期持有都不差于银粉。我的结论就一句话:选择银行股也能赚钱,但长线看银行股真不算好标的。
贺勇:如果片面的用股价分析行业,这基本不懂股票,事实上银行是高速发展的,这是事实,就否定了你,如此低估加上业绩的增长只能变得越来越低,大家都知道他太低了,他就该涨了,据我所知我认为2006年权证点燃了牛市的激情。股市开始活跃,赚钱效应出现,我的心中没有创业版和主板之分,我只看公司业绩,和股价。股市有个关键因素。低吸高抛,鉴于文章对创业版的描述和业绩事实反差太大,为了躲避谎言被揭穿后的落寞,我认为应该抛售,找更便宜的股票。创业版还会涨,问题你要买那只股票,主板也有大牛股,你要买那个?这是问题。
夕难再晨:同意不能寄望疯牛出现的观点。
事实上,牛市什么时候会出现,出现以后会按照什么加速度前行,什么时候转熊,这些都是常人难以预测的。可以说,预测这些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回头看,96年-01年的五年大牛市,05-07年的三年大牛市,还有紧随其后的熊市,都是市场自己走出来的,市场的参与者在其中的每个时点,也是事后才知道自己身处什么位置,而在当时那个时刻,大家对自己所处的位置都是盲目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也是我认为投资为什么要紧抓低估值的原因,因为预测市场太困难,几乎是一件无可能的事情。创业板60倍PE,即便当前认为前景性再佳,您怎么知道今后几年的市场走向?主板估值足够低,安全边际够大,这就足够了。
& 至于银行股如何估值的问题。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具体国情都不同,但是有一条,估值的核心是PE而非市值。
银行股虽然不能按照07年疯狂大牛市的30-40倍PE估值,但是参考成熟市场平均15PE的正常估值,加之我国目前人均收入还处于国际上非常低的位置,在牛市终端给出15-20倍PE,我认为是合理的。
很多人现在总是担心银行股市值过大,不合理,实际上现在还没有习惯罢了。过几年,银行回归到其正常PE的时候,世界十大大市值公司中长期被几家中国银行占据,将成为常态。
牛眼逍遥散:我工作7年,从高效的民企,到公司治理相对完善的半国企(民资混合),再到现在的纯国企。纯国企管理很糟糕,效率最低,任人唯亲,排资论辈,董事长只考虑升官不关心企业盈利和战略发展。不过,我们是资源企业,资源带来的红利,还可以再吃一段时间。
火星兔:解决国企倒闭、工人下岗的问题,靠的是入世,外贸大发展,三资企业大发展,民营经济大发展,解决了就业和坏账问题,从而造就了6000点的大牛市。这是基本的逻辑问题。从错误的起点开始长篇大论,只能得出离谱的结论。
市场的作用是配置资源,审批制是权力代替市场(仅限一级市场),注册制才是真正的市场,才能带来优质、低价的小企业。
注册制带来效率提高,必然带给理性投资者丰厚回报。牛市是否因此而来,天知道。本人以为牛市与注册制没有必然联系。
小盘股也曾经带给投资者巨额财富,中小板初创正值熊市,大批上市细分行业龙头,又赶上入世和全球化的机遇,企业大发展。低估值,高成长,民营企业,中国擅长的制造业,低工资,环保成本低,这一切造就中小板5年牛市。
创业板10年诞生,新经济、高科技,要求创新。然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创新难有发展。估值高高在上,更像一台高效搅肉机。高位持有,伤筋动骨。
天宇星空201:只要是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准的创新型企业,就应该适当多宽容,宽容就会成就伟大的企业——不管何年何月,此条大原则都是有效的,但短期可能不是效率最高的,支持雷公。
老拙:股市就像烧水的大锅,只加水不添柴不成,只添柴不加水也不可能。所以咱们看完加水之后,要看看添柴的情况。
现在A股市场大概分成了两口锅,一口锅叫传统经济大锅,一口锅叫新经济小锅。
随着IPO重启,两口锅都在一瓢一瓢地注水,同时也有一些新的柴火加进来了。很明显,新添进来的柴火,主要加到了大盘股的锅底下,这口巨大的锅出乎人们意料地开始冒热气了。
很快就要沪港通了,将会有3000亿新的柴火添进A股来。按规定(是不是习李的意图?),这些柴火只能添到大锅下面。
那位说了,沪港通还得有2500亿柴火从A股出去呢!没错。但问题在于,出去的柴火主要会从哪口锅下面抽出来?很明显,出去的柴火不会去香港买大蓝筹,因为港股的大蓝筹比A股贵不少,所以去香港的柴火一定是去买港交所比A股便宜很多的新经济小盘股。那么这些去香港的柴火,主要会从哪口锅底下抽出来,就很清楚了。
这么一进一出,哪口锅未来会更旺些,也就很清楚了。
我的更多文章:
( 12:30:30)( 12:30:30)( 12:30:30)( 10:10:10)( 12:30:30)( 12:30:30)( 19:53:28)( 12:30:30)( 10:10:10)( 12:12:1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壳上市审批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