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林场有荒山3250亩数亩做什么好

5000亩荒山染新绿·毕节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06版:地方新闻
第01版 首版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社会看台
5000亩荒山染新绿
——金沙县梦樵茶业一路高歌猛进
  金沙县梦樵茶业公司新购进的贵州省目前唯一的一台微波缓苏机。
  (龙 军
金沙县梦樵茶业公司5000亩连片茶园远眺。(龙 军
  日前,笔者到金沙县龙坝乡采访,看到该乡在偏岩河谷地海拔900多米到1300米左右的大小几十个山头、十几条沟壑的山梁上,漫山遍野一片碧绿,已发展连片茶园5000余亩,茶叶长势良好。  据龙坝乡党委政府有关领导介绍,该乡为发展茶产业,充分利用温和湿润的气候和分布在全乡境内的酸性紫色土壤特别适宜茶叶生长的优势,提出了“茶叶上山、蔬菜下田,开发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家园”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筑巢引凤,着力发展茶产业,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成一万亩生态有机茶基地。为此,该乡采取了五大措施:一是组织乡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到遵义市湄潭、凤岗等茶叶大县实地考察和参观学习,统一思想认识;二是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完善以交通、水利、电力等为重点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梦樵茶业公司落户该乡,采取“政府主导、公司主体、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创办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基地”;四是大力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将农民手中闲置的零星荒山草坡流转给该县梦樵茶业有限公司,由公司集中起来连片种植茶叶,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五是大力发展以养殖野猪、家禽为主的林区特种养殖,新建大型沼气池,为生态有机茶叶基地建设提供有机肥来源。  笔者实地参观了该乡招商引资创办的茶产业龙头企业——金沙县梦樵茶业有限公司的连片茶园。在山头上,笔者采访了公司主要负责人董建廷。40多岁的他,个子高大,精明强干,由于长年摸爬滚打在山上,皮肤略显黝黑。黄建廷向笔者介绍了梦樵茶业有限公司的成立和发展状况,该公司是于2008年4月注册登记成立的一家集茶园基地建设和茶叶工贸、良种茶苗无性繁育、养殖业、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综合性公司,目前是金沙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县级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为做大做强茶产业,采取了四大措施。一是提高科技含量,以短养长,确保有机茶园形成良性循环。为保证标准生态有机茶园建设,该公司采取茶林下养鸡和空地间套作豆科作物,为茶树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条件,无污染、肥效高、肥效持久,节省人工、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茶园经济效率。林下养鸡取得为茶树提供肥料、防虫、松土控草的功效,该办法降低了茶园投入成本,提高了树体抵抗能力,生产出“健康、绿色、优质”的茶青,形成原生态循环有机系统。二是建立以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2008年5月,公司在龙坝乡组织官田坝村、五关村、小里村、金云村的茶农成立“金沙县金龙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公司积极协助专业合作社和金沙县龙坝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开展工作,形成以基地为龙头的有机茶种植产业带,实现了新茶100%无性系良种化、基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环境清洁化、生产机械化。目前,公司已建立茶叶基地5000亩,茶园日常管理,每年可提供5000个劳动日,农民可增收150万元。三是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抽人分别参加全国有机茶、无公害茶叶开发培训会和中级评茶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论证,还从贵州省茶科所高薪聘请了茶叶栽培专家到基地指导管理工作,并接收贵州省茶叶学校3名学生到基地实习,同时与贵州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农学院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四是搞好发展规划。金沙县梦樵茶业公司为打造一流茶业,规划先行,以发展“打造万亩茶基地,推出梦樵生态茶”为目标,现正逐步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计划发展到10000亩,并在茶叶产品开发及营销上,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从市场中筹集资金、循环滚动发展,对茶叶消费市场、消费群体、销售策划作了系列的规划。  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司规划建设生产、观光旅游基地,集中生态旅游观光及生产加工、娱乐文化、休闲、茶文化博物院、休闲住宿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公司计划用最短的时间,辐射带动龙坝乡形成万亩茶园及几千户茶农,形成高产量高品质的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到时,公司可创年产值7000万元、利税2500万元,种植养殖农户3000户,解决700人的就业。&&&&&&&&
毕节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毕节市南部关新区北安置区市行政办公中心左侧
毕节日报社主办    邮编:551700 电话:
所有内容为毕节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提供技术支持猜您喜欢的
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
点击或扫描关注
电话:周一至周六 9:00-17:30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第04版: 郊县/看点
&&&&标题目录
&&&&点击排行
&&&&新闻热读
记者邸志永 通讯员郭英昆报道:在仅有48户村民的莲花沟,28岁的李献明仅一年多就带领村民绿化荒山1500多亩,在这位被村民称为“愚公”的年轻人心中
“我有一个梦想,让这荒山变成花果山”
  8月4日,在曲阳西部山区的莲花沟村,一场久违的甘霖从天而降。紧密的雨点赶跑了暑气和干旱,带给李献明更多希望。此时,他正带领62名村民,在村南荒山上挥锨舞镐、劲头十足地在早已挖好的鱼鳞坑中栽种枣树、槐树。  年仅28岁的李献明,是莲花沟村156人的党支部书记。当书记一年多,他就带领村民绿化荒山1500余亩(其中自己植树900亩),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当代“愚公”。  “每当看到村外野草丛生、沙荆遍地的荒山时,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有能力时一定要让这荒山变成‘花果山’。”2002年,刚满20岁的李献明就立下了这样的决心。当时,他和人在村北王快水库进行网箱养鱼,由于勤劳能干和思路活跃,当年就挣了几万元,盖上了5间新房,并购买了一辆面包车,过上了有车有房的富裕生活。  2009年初,在村党支部选举中,李献明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当选党支部书记当天,李献明就表示要承包村南1000亩荒山。李献明承包荒山的消息一下子让这个不足200人的小山村炸开了锅,人们都说他疯了。“荒山是个无底洞,把钱投进去连个响声也听不到。”“你刚结婚,把钱都投在山上,何日是个头?”亲戚朋友也劝说他不要冒风险。  村民的冷言和亲朋好友的阻力是有根据的。    上世纪80年代,莲花沟村南的荒山是齐村乡的植树基地,乡里曾发动上千人挖坑植树,但是却没有一棵成活。20多年来,虽然该乡的荒山大都承包出去,但是这里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承包。然而,下定决心的李献明不顾妻子和朋友劝告,毅然签订了承包合同,誓要干出一番事业。  为早日让荒山披上绿装,李献明把养鱼挣的几万元都拿了出来购买树苗;为保证树苗成活率,他还把妻子的嫁妆钱拿出来雇人挑水上山;在钱紧的时候,还将家里的面包车卖掉……  “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玩具,当我们家孩子想要一个只有10多元的玩具汽车时,他都没有答应,现在我都不敢抱着孩子到街上玩。”提起丈夫这两年的投入,妻子王合惠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承包荒山我不反对,偷偷卖掉汽车我不反对,但孩子生病输液,7天时间他该打个照面吧?”然而,看着丈夫承包荒山后整晚睡不着觉,一个晚上就抽三四盒烟时,王合惠又心疼起来,从娘家借来5万元,带着孩子跟丈夫一起钻了山……  一年多来,李献明在绿化荒山上累计投入20余万元,挖鱼鳞坑9万多个,栽植枣树、槐树9万多棵,绿化荒山900亩,并带领乡亲们绿化600多亩。望着葱绿的山坡,李献明信心满怀:“我们在山上植树的同时,还要在树下放养柴鸡,几年后,这里的荒山一定会变成山清水秀的‘花果山’。”
All Right Reserved
保定日报社 全保定网 版权所有[] 03版:温州新闻
专家指出温州本地种油茶潜力大前景好
万亩荒山变身油茶园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杨世朋 报道组 周梅红 夏文科&魏盛辉) 昨天,在瑞安市陶山镇棠梨埭村的300多亩油茶园里,村民们正为几个月大的油茶苗施肥。村里兴起的油茶热,让去年的荒山地变成了如今的油茶园。&&据介绍,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近年来,油茶籽提炼的茶油作为一种高品质食用植物油,以其绿色、生态品质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茶油价格曾达到相同级别花生油价格的两倍。受消费市场刺激,我市文成、苍南、泰顺等地昔日荒废的油茶林,摇身变成了农户手里的“香饽饽”,目前泰顺全县已新发展油茶2万亩。 &&在素有“浙南油库”之称的文成,荒废20多年的1万余亩油茶林经农户重新整理后,预计年产油茶籽300多吨,为农民带来150万元收入。这些油茶籽经过当地农业企业加工后,可产油约75吨,产值达300多万元。在苍南县桥墩镇华玉山野油茶基地,5000余亩核心区可产茶油籽200多吨,引进加工流水线发展深加工后,总产值可达500万元以上。据文成县农业开发企业“山哥哥”负责人金宪五介绍,该企业每年油茶籽需求量为3000多吨,且需求量随着茶油市场的升温而逐年上升。泰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则因势利导,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户掌握油茶种植管理技术,该县洲岭乡近百户农户发展油茶1100多亩。为了解决油茶产供销问题,当地许多农户还联合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投资办起茶油加工厂。&&“村民们都希望种植油茶来脱贫致富”,瑞安陶山镇梨埭村村委会主任兼油茶合作社负责人潘忠云表示,去年下半年,由半数村民集资入股的合作社组织挖山开荒300多亩,如今都种上了油茶苗。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油茶生长周期计算,预计5年后每亩可收获油茶籽250公斤,按市场价6元/公斤计算,每亩产值在1500元左右,全村300亩油茶的年产值可达45万元。&&据陶山镇农办主任张天财介绍,按照瑞安市政府每亩补贴300元计算,该村开荒300亩能拿到9万元。鉴于油茶市场的广阔前景,可以说,开荒种油茶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预计结籽后两至三年就能收回成本。他表示,如果条件成熟,镇里将引导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扶持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以实现农民增收。&&对于这股油茶热,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系主任王立新表示,农户们发展种植油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目前,油茶在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我国已将油茶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物资来开发。温州具有种植油茶较为适宜的土壤和气候,而且文成、苍南、泰顺等地的种植潜力还很大。不过,种植油茶也需要注意品种选择及日常管理措施,农户们可以多与农技部门交流沟通,获得相关技术支持。
已有 条评论
还可输入字
|&&&&|&&版权声明&&|&&
地址:温州公园路日报大厦1204室 电话:0
Copyright & 2009 - .cn. All Rights Reserved23年在10万亩荒山和同事种2300万棵树
日  来源:生活日报
  23年间张洪河和同事们种了2300万棵树。 通讯员供图
护绿人张洪河  □记者 段婷婷 王健  23年前,他还是个年轻的小伙,身体壮得像头牛;23年后,他的腰累弯了,长清10万亩荒山却被染绿。他是长清区林业局林业站站长张洪河。  “看到荒山,我就想种树。”1991年张洪河刚从事林业工作时,看到一座座荒山,他就下定决心,要在山上种满树。为了让山绿起来,他一方面每天和同事们背着干粮和水上山考察,另一方面精选优良树种,从50多个杨树品种中选出适合在长清大面积种植的进行推广。由于长期劳累,1997年,张洪河被查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本来这个病需要静养,但是他还是每天往山上跑,有时甚至早上5点就带着止痛药上山,最晚的一次中午饭吃到了下午5点。如今,他的脊柱已弯曲变形得厉害。  “张洪河,你还要不要命了,你不为自己着想,难道就不为俺娘儿俩着想吗?”有一次张洪河差点晕倒在山上,妻子对他发了脾气。他宽慰妻子说:“放心吧,我还行。”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对不起老婆孩子。他把青春都给了山里的绿树,没有时间陪家人,女儿的家长会他一次都没有参加过。  23年间,他和同事们在长清的荒山种下了2300万棵树。如今荒山绿了,他又“转战”高速种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生活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生活日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承包荒山多少钱一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