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本华女飞行员宋寅的简历表

致我飞翔的青春--《军营文化天地》2013年10期
致我飞翔的青春
【摘要】:正"求求您了,让我再测一遍,我真的想当飞行员",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孩满脸委屈的哀求着,对面穿军装的老医生不无尴尬的解释,"姑娘,你这视力,真过不了,已经多给你一次机会,你还是别难为自己了。""可是,呜……呜……"伤心的低声抽泣徘徊在走廊上。刚通过了眼科检查的我,不经意从他们身边经过,被哭声吸引却看到了这一幕——真是不忍,唉……这招飞体检果真如当初宣传时的严苛,犹如"大海捞针",我,有没有当这根"针"的命,自己也没谱,恐怕一会儿就轮到我号啕大哭,但可以肯定的是没她这么的梨花带雨。然而世事难料,谁也不曾想,那天的招飞竞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短短几年后,我成了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中的一个,每天都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接受任务。
【关键词】:
【分类号】:I267【正文快照】:
“求求您了,让我再测一遍,我真的想当飞行员”,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孩满脸委屈的哀求着,对面穿军装的老医生不无尴尬的解释,“姑娘,你这视力,真过不了,已经多给你一次机会,你还是别难为自己了。"“可是,呜……呜……”伤心的低声抽泣徘徊在走廊上。刚通过了眼科检查的我,不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传奇:怀孕7月仍翱翔蓝天
&&&&本文摘自《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
  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训练篇
  共和国第一批14名女飞行员,在其飞行生涯中,之所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专机、救灾等飞行任务,没有因为她们自身原因造成任何飞行事故,靠的就是“女飞”精神和过硬的飞行本领,她们的钢铁翅膀是在暴风雨中练出來的。停飞时,她们都为自己的飞行人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八”起飞典礼之后,首批55名女航空员全部留在北京西郊机场,编入空军运输航空兵独立第三团,代号为2343支队。女航空员集中编在二大队六中队,陈志英为中队长。为了更好地培养、锻炼和使用她们,不久又将她们分开编入各飞行大队,开始了真正的飞行员生活。
  1952年“三八”节,14名女飞行员虽然驾驶飞机飞越天安门,接受了首都人民的检阅,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但是她们那时还是航校刚毕业的学员,还不是飞行部队成熟的飞行员。由飞行学员转变成能遂行各种飞行任务的飞行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她们必须由简到难的飞完昼间简单气象、昼间复杂气象、夜间简单气象和夜间复杂气象的训练课目,才能成为“全天候”飞行员、机长。再往前走就是“四种气象”&的教员,还往前进,那就是最顶级的“四种气象”的指挥员。由于多种原因,14名女飞行员中,最终达到这个层次的只有3人,她们就是:陈志英、秦桂芳、伍竹迪。其他多数为“四种气象”&或三种气象条件的机长、教员。从飞行学员到“四种气象”&的机长、教员、指挥员,这段路很漫长,很艰巨,也很惊险。
  当她们自身的翅膀练硬之后,在执行专机等任务的同时,还担负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的男、女飞行员。她们作为飞行指挥员和教员,在训练新飞行员的过程中,无私地把“女飞”精神、飞行经验、飞行技术传给下一代,同样演绎出了一连串的感人故事。她们为空军飞行人员队伍,特别是为女飞行员队伍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令爷们“臣服”的女教官
  飞行部队训练都是从难从严,专机部队飞行训练那就更难更严。难度越大,标准越高,风险也就越大,难、严与险是相互关联的,有时要付出血的代价。对飞行员来说,最难飞、最危险的课目是“昼间复杂气象”和“夜间复杂气象”课目训练,简称“两复”训练。就是在大雪、大雨或云低等复杂天气的条件下,飞行员飞行时看不到地面,全靠飞机上的仪表指示飞行,特别是着陆时,飞机进入五边后,很长一段时间看不见跑道,有时高度只有五六十米时,飞机才穿出云层。那时是飞行员最紧张的时刻,也是检验飞行员飞行技术和航行经验的关键时刻。为了提高飞行员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的本领,部队必须进行“两复”训练。飞行员也只有经过“两复”训练,才能成为“全天候”飞行员,才能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飞行任务,翅膀才真正变硬了。可是,北方一年四季的复杂天气并不多,专机部队为了加强“两复”训练,没有复杂天气,就人工“制造”复杂天气,他们新设置了“盲降”&课目(后改为“仪表着陆),并报请空军有关部门审核,经空军批准,将这种方法写入了大纲(草案)。同时列入大纲(草案)的新课目还有起飞后单发,即收起落架后,一个发动机停车;无灯着陆,即夜航不开飞机着陆灯着陆。这些新课目,都是难度很高、风险性很大的课目。试飞这样的新课目,自然是难度更高,风险性更大。第一个试飞大纲(草案)新课目的就是伍竹迪。
1956年《新观察》第15期刊登了左蓉的文章,标题为”一个女飞行员的盲目着陆飞行“,文章生动详细地描写了伍竹迪飞”盲降“的情况。”飞机平稳上升着,高度表的指针继续转动,我看了看前面,只见苍苍茫茫、天地一片,再加上天气不好,我就更分辨不出什么了。就在这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飞行员前面的胶玻璃窗突然一下子被罩了起来。我心里暗暗着急,飞行员看不到外边,瞎子似的将要飞到哪儿去呢?……“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文章作者不了解”盲降“的内情,才有上述疑问。大纲中的”盲降“课目规定,飞机起飞后,高度达到50米时,右座教员将左座学员前面的舷窗用黑布帘罩严,学员全凭仪表指示操纵飞机作大航线,直到五边下滑飞机过近距导航台,信标机铃声响过之后,教员才将布帘拉开,这时的高度应是50米。作者最后写道:“铃声响过之后,前面的窗罩也立刻打开,我几乎叫了起来,原来飞机正对准跑道不偏不歪地下滑呢。几秒钟后,飞机就轻轻地落在跑道上了。盲目着陆飞行,标志着她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精通这样的课目,她就可以在天气不好时按仪表指示穿云下降,有能力完成各种飞行任务。伍竹迪就是这样将翅膀练硬的。”伍竹迪除试飞“盲降”新课目之外,起飞后单发,无灯着陆两个新课目也是她试飞的,全都安全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真要提高“盲降”能力,光靠“拉窗帘式”的训练还不行。因为有教员在右座保驾,飞行员有依靠,飞行时心里压力不大。因此还必须让飞行员在真正的复杂天气中去锤炼,真枪真刀才能练出真本事。
  日,也是大年初五,部队放完春节假刚上班的第一天,北京地区下起了罕见的大雪,古人云“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是北京大雪的真实写照。那天纷纷扬扬的飞絮,绵绵不断地向地面扑来,转瞬间,西郊机场变成了银色世界,西山恰似一条银龙,盘卧在机场的西侧,长河宛如一条玉带,镶嵌在机场的东边,跑道就像一条宽敞的银河,通向蒙蒙的天际。瑞雪兆丰年,年关刚过的这场大雪,必将给北京人带来一个好年景,但给西郊机场带来的却是……
  为了提高飞行员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技术,部队领导决定抓住北方这难得的复杂天气,组织昼间和夜间复杂气象训练。当天上午向飞行人员下达飞行任务后,即开始飞行和机务准备。下午一点多钟,首先是飞伊尔-14的飞行员飞,尔后是飞里-2的飞行员飞。白天没有伍竹迪她们第一批女飞行员的事,她们的计划是晚上飞“夜复”。我们第二批女飞行员飞“昼复”,与大姐们差两个档次。我是第一次在这么复杂的条件下飞行,真过瘾。飞机刚一离地便被白茫茫的飞雪所裹,平时清晰可见的昆明湖、万寿山、玉泉山等地标地物都从视野里消失了,飞机仿佛穿行在时间隧道之中。我只能按仪表指示操纵飞机,按飞行人员的行话叫“盲目着陆”,简称盲降。着陆时,飞机过了近距导航台(离跑道头1公里左右),高度下降到50米了,才隐隐约约看到跑道中心延长线的灯光。飞机快进跑道头了,才能看清跑道。
&伍竹迪即将驾机起飞
那天不只是雪大,而且还伴着结冰,飞机的操纵性能变得很差。严重结冰导致飞机的流线型被破坏,而使飞机失去操纵,所以每飞三次仪表起落后就要将飞机滑回停机坪,一方面换人,一方面给飞机敲冰,同时对飞机进行一次检查。飞行员没有过硬的技术是无法在这种天气条件下起降的,指挥员没有魄力和胆略也是不敢在这么复杂的天气组织飞行训练的。
  然而,白天的这种天气对伍竹迪等第一批老大姐来说,已算不上什么,她们早就飞完了“昼复”,她们都等着晚上飞“夜复”。这是飞行员最高难度的训练课目。当时我们这些羽毛未丰的小姐妹还没有资格飞。特别眼馋晩上飞“夜复”的老大姐们。
  晚饭后,伍竹迪等大姐们都整装待发,在飞行教室做准备,等伊尔-14飞机飞完后她们接着飞。她们正准备时,猛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震得玻璃窗直哐当。她们不约而同地往外跑,一直向机场跑去,刚跑几步就看到万寿山的左后方升起一股冲天的橘红色火柱,大伙儿不知发生了啥事,站在大雪中发愣。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坏了,伊尔-14飞机撞山了!”他的话音刚落,机场里的救护车、消防车、拖车等呼啸着向东营门驶去。听到响声和嘈杂声,本已入睡的我们,也从床上爬起来,穿上毛皮飞行服往外跑,刚出门就被大队干部全撵回了宿舍,并传达部队首长的命令,所有空勤人员回自己宿舍休息。
  当晩,撞在万寿山后面黑山上的是3246号伊尔-14飞机,机上10名飞行人员全部遇难。原因是飞机起飞后,一台发动机故障,高度太低飞行员来不及处置。这10名飞行人员全是部队的技木尖子,全都执行过中央首长的专机任务。当晚的飞行事故对我震动很大,我彻夜无眠,亲身感受到了飞行事业的危险性。“两复”训练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面临着生死考验。
  虽然一夜未合眼,第二天一早仍按时起床,我们知道在这种困难的时候,应该管好自己,不能给领导添麻烦。正当我们自觉地打扫室内外卫生时,大队值班员吹哨集合,让大伙儿去跑道扫雪,上午有专机任务。那时候,机场还没有现代化的扫雪设备,全靠人工用铁锹铲、笤帚扫,然后用木板将雪推到跑道两边5米外的草地里。
  以往扫雪时都特别热闹,欢声笑语,打打闹闹,不是雪球橫飞就是雪埋活人。扫雪成了大家在一起玩雪、赏雪的好机会。但日早上的扫雪场面,却异常冷清,整个跑道上只有铁锹撞击水泥地面的当当声和木板与地面磨擦的吱吱声,人们的心跟冰冷的世界一样被冻结了。
扫雪时我见到了伍竹迪大姐,一夜之间,她仿佛老了许多,平时爱说爱笑的她,头都不抬的只顾埋头扫雪。她此时的心情异常沉重,一方面她为一瞬间失去10名老战友而悲痛,另一方面她还心有余悸。因为昨晚她爱人程宝海也参加了飞行。当没弄清楚是哪架飞机撞山之前,爱人生死未卜,那段时间急得伍竹迪的心都要从心口蹦出来了。虽然一夜过去了,爱人也平安回来了,但她仍惊魂未定。看她那过度疲惫哀伤的样子,我没和她打招呼,又使劲扫起雪来。
伍竹迪正带领学员登机
&&&&按常规,部队摔飞机后,要停飞进行整顿,总结经验教训,处理后事,安抚人心。特别是昨晚摔的是我们部队当时最好的伊尔-14飞机,牺牲的飞行人员都是部队的精英。而且这次事故是部队成立以来损失最大的飞行事故。为什么不停飞,还要执行专机任务,难道不怕祸不单行吗?是哪位首长这么信任我们部队?后来才知道,2月9日白天,空军向部队下达了送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到外地视察的任务。当晚发生飞行事故后。空军刘亚楼司令员和吴法宪政委即到事故现场察看,并向罗总长报告了事故情况,建议取消专机任务。罗总长听完汇报后指示,要认真总结教训,但任务不能取消。第二天上飞机前,罗总长对部队领导说:“一支经得起摔打的部队才是过得硬的部队,我相信你们,我今天、以后仍然要坐你们的飞机。”摔飞机后,整个部队的士气非常低落,少数飞行人员萌发了停飞的念头。但是罗总长专机的轰鸣声,就像一针强心剂,将低落的士气鼓了起来。伍竹迪大姐也很快摆脱了飞机失事的阴影,事故后的第三天,她就执行了去西安的飞行任务。
  俗话说得好,打铁必须自身硬,因为伍竹迪自身练就了过硬的功夫,她不仅是位优秀的机长,也是一位令爷们都“臣服”的飞行教官。关于伍竹迪当教员之事,我在《我是蓝天的女儿》一书中,有过详细地描述,现将部分内容简述如下。
  1964年,全军揿起了轰轰烈烈的练兵高潮,人人争当技术尖子,全军开展大比武。空军为适应形势发展,缩短航校毕业飞行学员到部队后的改装训练年限,决定进行改革,由过去的3到6年飞完四种气象缩短到2年。这个试点任务交给了我所在的飞行大队。大队长高玉成,副大队长伍竹迪、王全奎。我被选为教员。当时我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没有信心。伍副大队长多次找我谈话,帮我卸包袱,树信心:“晓红,咱们都是女飞行员,很多事情有同感。从我们飞上蓝天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体会到,阻挡我们飞行的障碍有很多很多,但最根本的障碍其实是我们自己。如果不战胜自卑就无法战胜飞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决不能首先认为自己不行,不如男同志,不如别人,必须肯定我行,一定行!一定要有这种信念。秦桂芳飞得好,就是她非常自信,我也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当初,领导让我当教员,我就很自信。不管是比我官大的、比我年长的、比我资格老的,我都带过。”接着她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个男学员(在陆军时是个连级干部)见是个女教官带他,很不乐意,给领导提出来要换教员。大队领导问他为啥要换教员,他说她是女同志。领导又问他,女同志为啥不能当他的教员?他摸着脑袋想了想后回答道:“女同志总不如男同志!”
  领导笑了;“你了解你的教员吗?老实告诉你吧,她出席过空军首届英模功臣代表大会和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是个响当当的女同志。她不仅技术好,教学能力也很强,把你安排在她的教学组,是为了照顾你这位陆军老大哥,你能碰上她这样的教员是你的福气。”
  那位男飞行员听后将信将疑,没再提换教员的事。结果他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改装训练。分别时他握着我的手,含着泪只说了一句话:“伍教员,谢谢你,我们的好教员。”
讲完这个故事后,伍大姐接着说道:“晓红,我可以骄傲的告诉你,很多我带出来的飞行学员,已经成为部队的骨干,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了我的顶头上司。我们大队的高玉成大队长(后成为该师师长、空军参谋长助理、少将)、王全奎副大队长都是我的学员。”
  伍副大队长的一席话,打掉了我的自卑感,我暗下决心,争当一名像伍大姐那样的好教员。但同时脑子里又多了一个问号,她那么优秀,为何学员高玉成当了大队长,而她这个优秀教员却还是副大队长?这个问题3年后才找到答案。
  教学中我处处以伍竹迪大姐为榜样,因人施教,教学关系融洽,我带飞的学员进度快,飞行质量高,我被评为“郭兴福式”的飞行教员。我心里明白,这都是伍副大队长帮助的结果。那两年,她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带飞任务外,都要询问我的带飞情况,给我出谋划策。总结每个学员的优缺点,制订第二天的带飞方案。她才是真正的“郭兴福式”的优秀教员。
  在训练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王全奎副大队长带飞的一名学员,怎么教他总飞不好,王副大队长对他失去了信心,最后提出淘汰他。大队支委会在讨论是否淘汰那名学员时,王全奎副大队长又提出,如果伍竹迪副大队长肯带他,可以先不淘汰他,如果伍竹迪副大队长不愿意带他,就淘汰他。大队长征求伍竹迪的意见时,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伍竹迪带飞学员时,特别注意观察学员的特点,调动他的积极性,挖掘他的潜力,做到因人施教。结果这个学员在伍竹迪带飞下,不仅跟上了飞行进度,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来当空军实行飞行员等级制时,他被评为空军第一批特级飞行员。伍竹迪就是这样,越是接受能力偏低的学员,越能激发她的教学潜能,动脑子想办法带好他。她常说自己很喜欢当教员,学员的优异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她为自己培养的学员遍布运输机部队而欣慰,而自豪。
&&&&新中国第一个飞特技的女性
  第一批女飞行员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和国防建设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我在前几篇中分别介绍了她们的部分功绩。我作为第二批女飞行员,还亲身感受到,她们对新中国女航空员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贡献同样是巨大的。我们第二批女航空员不用说,笫三、第四乃至第五批女航空员的成长也有她们的心血。第三批女航空员从下放锻炼开始,就得到了第一批老大姐的培育。黄碧云、何月娟分别是她们预校和航校时的直接领导,具体负责她们的培训工作。秦桂芳大姐对二、三、四、五批女航空员的成长都有过贡献:她是第二批女飞行员的带飞教员,是三、四、五批女航空员的文化和航空理论教员。其中她们对第二批女航空员的影响最大,最直接,最深远,故事也最多。
  第一批女飞行员中,与我渊源最深的当属陈志英大姐,原来我认为对她很了解,从最近所掌握的材料看,其实我过去对她的了解还很不全面,直到2010年11月,我动手写本书之前,才知道了她在二航校学飞雅克-18飞机的一些故事。
  共和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与第二批女飞行员,航校学习时,有许多不同点。首先是学制不同,第一批属于速成,在校时间只有7个多月,平均每人飞行时间只有77小时44分。第二批是正规教学,学制是两年。其次是训练内容不同,第一批在航校时有很多课目没飞,如特技&(包括斤斗、螺旋、大坡度、滚翻)、转场、跳伞等,第二批上述课目全都飞过;三是飞机、场地等环境不同,第二批飞的是雅克-18教练机,机场是长春大屯机场。每次飞行时都带降落伞,第一批飞行时从不带降落伞。四是领导与教员队伍构成不同,第一批女飞行员的领导和教员是清一色的男性,第二批女飞行员的领导与教员中则有女性。其中最大的不同是训练课目。
& 陈志英(前排右一)与飞行训练结束后的女航空员在一起
&&&&1957年,陈志英借调到长春第二航校,任理论训练处学员大队副大队长,主管女航空学员中队,具体负责我们第二批女航空员的培训工作。陈志英到航校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训练大纲。她到航校之前,训练部门已拟定了一个大纲草案。她对草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特别是将女学员与男学员的训练大纲进行了比较。校领导和训练部门针对男女学员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两套训练大纲。男学员大纲中的有些课目女学员大纲中没有,如一些高难度的特技课目。当校领导征求她对大纲的意见时,她提出:“总体看来,训练大纲的内容比较全面,但我认为男、女学员的训练课目应该一样,男飞行学员能飞的课目女飞行学员也能飞。”
“我们预料到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对这个问题我们也是反复研究了很久才初步定下来的。男、女学员毕竟有区别,女学员心细,动作柔和,但胆小,力量也相对较弱,有些课目不大适合女学员。这不是歧视你们女同志,这是从生理条件方面考虑决定的,希望你能理解。”校领导耐心地给她解释。
&&&&陈志英外表虽有几分男人相,但她很内向,不善言词,更少与人争吵斗嘴,也很少动怒激奋。但对校领导的解释,她还是据理力争:“您的解释我不能接受,如果领导让我负责她们的教学工作,希望尊重我的意见。胆小不是我们女飞行员的特点,我不否认,一般来讲,女同志的胆量是要小一些,但胆量是可以练出来的。我们第一批女飞行员中,开始是有人胆小,不过后来都练出来了,没有一个胆小鬼,秦桂芳比好多男同志还胆大。飞行不需要大力士,体检合格的女飞行员都有足够的力量,完成各种飞行操纵动作。”
  在她的力争下,航校领导采纳了她的意见,对女飞行学员的训练大纲进行了补充,与男飞行学员的训练大纲基本一致,增加了跳伞、特技等训练内容。训练大纲定下来之后,她又向校领导提出她要改飞雅克-18教练机的请求,而且还要求按学员的训练内容飞。这就意味着学员要飞近一年的课目,她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飞完。她的“无理”要求校领导当然不会同意。没想到平时有些“软弱”的陈志英,执拗起来也像秦桂芳有股牛劲。当然她的请求并非无理。她这人不会与领导当面争闹,她是靠软磨,反复给领导申述她的理由。
  “我与飞行学员不同,我已经飞了五六年里-2运输机,复杂气象也都飞过了,算是”老飞“了。理论学习、体验飞行、基本驾驶、编队、转场等训练内容都可免掉,我重点了解雅克-18教练机的性能特点,掌握以往没有飞过的特技课目就成。我相信有一个月时间,就可以飞完学员要飞的全部课目。我之所以要求改装,对培养第二批女飞行员有利。女同志最了解女同志,以后我可以亲自带飞和检查她们的飞行,用现身说法与亲身感受帮助她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我想这也是空军首长调我来帮助培养她们的原因吧!”
  她的理由与诚意说服和感动了校领导,最后同意了她的要求,让她去大屯机场改飞雅克-18教练机。
一个月后的大屯机场,塔台附近聚满了人,有航校、大队领导,有飞行教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他们都以十分激动的心情仰视着二号空域,今天陈志英将给大家做结业前的汇报飞行,飞行课目有斤斗、大坡度、螺旋、滚翻等高难度的特技动作。2号空域就在机场的右上方,在场的人不用望远镜,都能清晰地看到飞机的行踪。
上午10时整,陈志英驾驶雅克-18教练机,出现在2号空域。飞机在她操纵下,时而跃升,时而俯冲,时而盘旋,时而翻滚。跃升时如同长剑破天,俯冲时好似流星泻地;盘旋时宛如天马行空,翻滚时仿佛蛟龙闹海。她的一杆一舵虽不像特技飞行员那样险象环生,扣人心弦,但也让观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每当陈志英做完一个动作,观众就会报以一阵阵热烈掌声。做完一系列特技动作后,陈志英驾机返场降落。飞机在她驾驭下,就像一片鹅毛轻轻地飘落在跑道上。一下飞机,校领导走上前去,向她表示祝贺,一方面祝贺她以全优的成绩结业,祝贺她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奇迹,在短短的一个来月时间里就飞完了雅克-18教练机的全部场内练习和特技课目。另一方面祝贺她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飞特技的女飞行员,开创了新中国女性飞特技的先河。
&著名影星女飞行员李霞卿(左)
曾经有人说陈志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飞特技课目的女飞行员,过去我也这样认为,但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后来我查资料获悉,她只是新中国第一个飞特技的女飞行员,而并非第一个飞特技的中国女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就有了第一批华侨女飞行员,其中有辛亥革命烈士秋瑾之女王灿芝,有著名女飞行家张瑞芬。张瑞芬85岁曾回国省亲,她是第一个取得美国飞行执照的中国女性,也是中国第一个飞特技的女性,她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特技表演曾轰动全美。1976年她荣获美国建国200周年先锋奖章。当时与张瑞芬齐名的有著名影星飞行员李霞卿,她也飞过斤斗等特技课目,为抗日募捐曾到世界各地进行飞行表演。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一次特技表演中因飞机失事而殉难。还有香山双杰,欧阳英和朱慕飞。欧阳英于1920年11月在一次试飞过程中,不幸因机翼折断,坠机身亡,她是第一个献身航空事业的中国女性。朱慕飞是中国第一位空军女飞行员。后来还有华侨女飞行员黄桂燕、李月英等人。
  陈志英改装训练结束之后回到了校部,她不仅带回了优异的训练成绩,还意外地收获了爱情,28岁的她,在改装训练阶段认识了一位比她小6岁的教员,她爱上了他,后来两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姐弟恋,留下了一段人间佳话,这段佳话留待后面详述。
1957年2月,我们第二批116名女航空员从徐州到了长春第二航校。分学三种专业,48人学飞行,48人学领航,20人学通信。我被分在飞行学员区队。我们到航校后最高兴的事,就是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陈志英和领航员魏砾两位大姐,从北京专机团借调到长春航校,负责培训我们。陈大姐担任学员大队副大队长,主管女学员中队。魏大姐任女学员中队的副中队长,主要负责女学员的思想工作。我第一次见到陈志英大姐,她就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她身高1.70以上,可谓身材魁梧,但不臃肿,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五官在椭圆的脸上组合得十分协调,显得十分俊美。她面庞上总带着甜美的笑容,她语速缓慢,音调适中,话语中总透着亲切与慈祥。没有一丝领导干部的架子,也没半点名人的傲气。我们对她有很强的信任感,我为自己能遇到这样的大姐而庆幸。陈志英大姐回到我们学员队时,大伙儿都为她觅到佳婿而高兴,吵嚷着早点吃她的喜糖。正当我们翘首以待,急切盼望着陈大姐带我们转入外场飞行时,一场整风反右运动,打乱了我们的训练计划。
反右派斗争在我们女学员中队是分两步走,先批判右派和右派言论,然后是自我批判,批四个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本位主义。学员之间相互批评。整风小组对每个人作出小结。最后是学员中队党支部对每个人作出整风反右运动的组织结论。
  1958年春,整风反右运动结束后,&学校政治部门对每个学员进行了更严格地政治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整风反右运动的表现,个人的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等。审查结果,100多名女学员大多数被淘汰,其中也有我,因为我姑父是资本家。一些有所谓右派言论的女学员被发配到北大荒去劳动改造。我算是幸运的,组织上决定我去学气象,宣布名单前陈志英大姐找我谈话,先是对我表扬了一番,接着是要我正确对待,服从分配,千万不要发牢骚闹情绪。并要我代表被淘汰的学员讲话。我当时强忍着委屈点了头,然后跑到厕所里大哭了一场。这是我有生以来,遭受最惨痛地一次打击。高中毕业后,我放弃大学不上,与父亲闹翻(他反对我参军,要我上大学)、与姑父家断绝来往,和初恋的同学断绝关系;我吃苦耐劳,努力学习,事事处处听党的话,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飞上蓝天,可是这一切顷刻之间都化为泡影。随着飞行梦的破灭,眼前的一切全变了,连生命都失去了意义。我是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委屈。要不是有陈大姐那番话支撑着,我肯定会倒下。第二天,我在分配大会上发言表态,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分配。我的发言对被淘汰的姐妹起到了稳定情绪的作用,我也做好了去学气象的准备。可是当天晚上,陈大姐又到宿舍里找我,她把我领到她的办公室,从我的宿舍到她的办公室,只有几十米的距离,然而就是这短短的几十米改变了我的一生。进到办公室后她拉我坐下,看着我可怜兮兮的样子,忙笑道:“晓红,别哭丧着脸啦!组织上又慎重研究了你的情况,根据你的一贯表现,决定你留下来继续学飞行。”当时我是啥表情,后来一点也记不起来了,人被意外的惊喜惊傻了。后来才知道,是陈大姐的据理力争我才重新获得了飞向蓝天的通行证。宣布淘汰人员名单后,她让我表现要好,还让我代表发言,不让我发牢骚,这都是让我留下的理由之一。陈大姐为我的事,真可谓用心良苦,费尽心机。这是她第一次改变我人生的命运。
  最后,140多名女学员,淘汰了68.2%,只剩44人转入外场训练,其中包括我在内的21人学飞行,17人学领航,6人学通信。
  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我们正式开飞了,踏上了通往云端的路。也就在这一天,我在滑行时,由于刹车动作太猛,使飞机拿了大顶(机头冲下机尾翘起),结果将发动机的螺旋浆打坏了一叶,致使整副螺旋浆报废,造成地面三等事故。
  事故发生后,我不知所措傻了眼,泪水夺眶而出,红着脸,低着头躲在座舱里不敢出舱见人。很快陈志英大姐与其他领导干部赶到飞机前,陈大姐一面安慰我一面扶我出座舱。她眼里没有一丝责备的目光,全是亲切地抚慰。教员饶和风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令我铭记终生,他说:“小苗,别哭,这都怪我思想麻痹,和你没关系。就算是地面三等事故,也是我的,你不要受影响,我们都接受教训,你聪明好学,我有信心把你带出来。”但是事故的阴影总缠着我,飞行时患得患失,不敢做动作,结果拉下了进度,迟迟放不了单飞。
有天晚上陈大姐找我谈心,让我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晓红,我们女同志掌握飞行技术没有什么先天不足,但是,我们女同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容易自卑,爱面子,特别是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陷进去不能自拔。你一定要战胜自己,丢掉一切私心杂念,不要怕出事。只要认真接受教训,你那么聪明,以后会飞得很好,千万别丧失信心,不敢飞了。你知道,你的飞行权利来得多么不易啊,领导上研究了多少次,我和魏大姐给你说了多少好话,你难道就不珍惜吗?你难道就不想争口气?现在领导、教员,还有20个姐妹都很关心你,为你担心。你自己好好想想,究竟还想不想飞,敢不敢飞?”
  陈大姐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我醒悟,近两年的苦和累我都经受住了,难道就为这么一个跟头再也爬不起来?不!我是共产党员,我不能退缩,不能辜负陈大姐与饶教员的希望,我只要接受教训,相信自己,一定能飞出来。在陈大姐与饶教员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很快跟上了进度。我放单飞虽比其他姐妹晚一些,但放单飞后,我是越飞越好,进入了优秀学员行列。
  在飞特技课目前,女人胆小的弱点在一些姐妹身上表现出来了。一听说要在天上翻斤斗,还要高速旋转着往地面俯冲,多吓人呀,一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听说航空史上这样的事屡有发生。幸好陈大姐率先飞了特技课目,她一方面从思想上做姐妹们的工作,一方面给大家做示范飞行。她飞得很精彩,她以高超的飞行技术打消了姐妹们的担心,给我们壮了胆。但实际飞起来,有些姐妹还是不敢大胆做动作,迟迟单飞不了。
  由于我接受了教训,解放了思想,特技课目飞得很好,60度大坡度盘旋,我压的坡度一度也不少,斤斗我做得干净利落,做失速进螺旋我不胆小犹豫,教员夸我很有男子汉气魄。教学组还专门总结了我飞特技课目的经验。他们不是从技术上总结,而是从思想上总结。他们总结的经验是:打掉女孩子的虚荣心,让她们少一些小心眼,小计较,多一些大度量,大目标,再难的课目她们也能飞好,再难的动作她们也能做好。回头看看自己的航迹,还真是这么回事。这些变化与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陈志英大姐和饶教员。
  陈志英大姐不仅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对其他姐妹也倾注了同样的心血与情感。汪云至今还记得陈志英带她飞螺旋的情景,有一次陈志英带汪云飞特技课目螺旋。改出螺旋后,汪云还一直蹬着舵,眼看飞机又要进入螺旋了,陈志英大声提醒她赶快松开舵。经她及时提醒才确保了飞行安全。因为雅克-18教练机在800米低空,只能改一次螺旋,改两次高度不够,有坠机的危险。总之,我们21个女飞行学员,在航校时给陈志英大姐添了不少乱,开始是我拿大顶,打坏螺旋浆,紧接着俞亚琴着陆时打地转擦坏了翼尖,后来又是沈本华空中违纪开座舱盖,丢失绝密军用地图等。但她从来没责怪过我们,都是反复做我们的思想工作,鼓励我们轻装前进。她为培养我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只有我们这些受益、受惠、受教育的蓝天姐妹才能感受得到,我们后来所取得的一些成绩,都有她的一份功劳。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陈大姐也走了40多年了,但我仍想对着蓝天白云说一声:谢谢您,陈大姐!我希望我这发自内心的呼唤,能让您在九泉之下笑得更欣慰,更开心,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怀孕七月还在飞的闯将
  我虽然在航校开飞首日拿大顶受挫,但在后来的飞行道路上,我是顺风顺水,福星总是高照在我的头顶上。我到西郊机场后,被分在五大队,恩师陈志英是这个大队的副大队长,而我的改装教员是秦桂芳中队长。这一连串的喜事,令我乐得都找不到北了。早在航校时陈志英大姐就多次向我们介绍过她的事迹,我不仅从报刊上读到过介绍她业绩的文章,还在《人民画报》上见到过她的形象。知道她是一位名扬中外的蓝天女闯将。我不仅有幸和她生活在一个大队,与她朝夕相处,而且她还成了我的改装带飞教员,可以直接向她学习她那高超的飞行技术,聆听她对飞行的独特见解,这真是我飞行生涯中最大的幸事。
在秦桂芳中队长身上,可以无须夸张地说,同时凝聚着男人和女人的美。虽然她从不注重修饰,穿着也总是跟不上时代潮流,但她皮肤细嫩红润,两个大大的黑眼球使她的双眼又大又亮,微笑时稳约可见两个圆圆的小酒窝,使她不失女性之美,她是位很有魅力的漂亮女子。她不仅具有女人的外貌美,而且还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她1.65米的身高,适中匀称的身体,硬朗得好似钢铁铸成一般。她潇洒倜傥,豪放开朗;她作风泼辣,胆大心细;她为人正直,大度豁达;她遇事冷静,临危不惊;她勤于动脑,善于观察。要不是有些自由散慢,不拘小节,她可算得上是一位完人。直到今天,我个人认为秦桂芳是中国女飞行员中最为杰出的风云人物。如果不是历史的原因,她一定会在航空事业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位著名女飞行家媲美。有这么优秀的飞行员带我改装,能不兴奋激动吗?
& &秦桂芳的英姿
百闻不如一见,在改装训练过程中,我才真正了解了我的教员。秦中队长带飞我时,总是先把操纵要领讲得清清楚楚,到空中后就放手让我自己大胆驾驶,当我操纵不当时,只要不危及飞行安全,她总是笑呵呵地看着我,让我自己纠正。一般情况她不插手操纵,总把机会留给学员。带飞教员怕不怕学员犯错误,敢不敢放手让学员纠正错误,这与教员本人对飞行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把握安全的能力有关。秦教员之所以敢于放手让学员操纵,是因为她对整个飞机的性能、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完全有把握让学员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自己纠正自己的偏差。由秦教员带飞,我一点也不紧张,也不怕自己出偏差,有她在右座坐着就有安全感。
  有一次飞转场训练,那天的航线是北京-西安-重庆,飞行高度3600米。进入陕西上空时飞机时而能见时而进云。由于当时我领航技术不过硬,完全按领航员给的航向飞。谁知领航员计算有误,我们偏航了,而且是偏向秦岭方向。当时我一点也没发现,闷着头往前飞。这时坐在右座的秦教员笑呵呵地问我:“你要往哪里飞?”
  “当然是往重庆飞呀!”我顺口答道。
  “你仔细看看无线电罗盘的指示!”
  我仔细一看指针指在346度的位置上,这时才知道偏航了。秦中队还是看着我笑,那意思很明显,偏航了看你咋处理。我不等她发话,赶紧压杆蹬舵,修正航向,两三分钟后,飞机出了云,看到秦岭从侧面掠过,好险!我被吓出一身冷汗,她却坐在一旁还在乐,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在学员面前秦教员总是微笑着讲评时,秦教员像换了个人似的,脸上没有了笑容,非常严肃地指出:“一个合格的飞行员,任何时候都要心中有数,因为飞行训练出来要当机长,你是一机之长,不能完全依赖领航员,自己一定要清楚飞机的状态,飞机的位置,航线上的天气,降落机场的净空条件等等。要不然就像你今天那样,开着飞机往秦岭上撞。晓红,你一定要记住,飞行员错不起,有些错误,往往没有改正的机会,老天爷不会让你第二次撞山。”
  讲评完后,我问她:“秦中队长,你是不是早就发现飞机偏航了?”
  “当领航员告诉你航向时,我就发现不对,他的计算有误差。”
  “那你为什么不早提醒我,险些撞山。”
  “傻丫头,我是看你能不能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放心吧,有我为你保驾护航,还能让你撞山。再说啦,我也不会拿我的小命开玩笑,我有安全底线。”
  “您可真能沉得住气,万一我紧张做错了动作咋办?”
  她又笑了,笑得很开心:“你虽然没发现航向的错误,但你最后的处置很果敢,动作很准确,只有这样你的翅膀才能练硬实。我当时要是替你操作,你哪有这紧急处置的机会,也不可能有事后千斤难买的体会,这就是经验,我把经验留给了你。”
  听完她的话,我又把当时的情景回忆了一番,在慢慢回放的镜头中,我才真正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此时,我打心眼里感激秦教员,敬佩秦教员,她是最好最好的飞行教员,如果有一天让我当飞行教员,也像她一样带学员。
我在秦教员带飞下,不仅很快掌握了一般的驾驶技术,还学到不少她创造的绝招。例如里-2飞机的性能规定,90度的正侧风最大风速不能超过8米/秒,超过这个风速着陆就有偏出跑道和擦翼尖的危险。而秦教员通过多次观察中国和苏联民航(解放初期,西郊机场是军民合用)飞行员的起降方法,以及本部队一些国民党起义留用飞行员的侧风修正方法,结合自己的飞行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种“上风头修正法”。用这种方法修正侧风,大大地提高了里-2飞机大侧风着陆的极限,由8米/秒提高到12米/秒。按教材和大纲规定,飞行员在准备着陆的下滑航道上,有侧风时,一直要向来风方向压住杆,向来风的反方向蹬住舵,即侧滑修正法,确保飞机对正跑道中心线下滑。随着飞机速度逐渐减小,就要逐渐增加压杆蹬舵的量,当杆和舵用到最大限度时,飞机必须着陆,若再不接地,飞行员再也无法用杆和舵修正了,只能复飞。秦教员的“上风头修正法”与上述方法不同。在五边准备着陆的下滑航道上,把飞机放在侧风的上风头一侧,既不压杆也不蹬舵,而是借助侧风风力,将飞机逐渐吹到航道中心线上,当飞机接近中心线快落地时,飞行员才开始用杆和舵修正侧风,这样杆与舵的可用余地很大,飞机着陆后,杆与舵都用不到极限量。
为了苦练这一招,她没少挨批。有一次团长指挥训练,她五边下滑时,不是对正跑道,而是偏向侧风一边。团长便提醒她:“06号对正跑道下滑。”
  她也不吱声,仍在上风头一侧下滑。团长急了,连声高叫道:“06号,对正跑道!对正跑道……”
  他还在喊,而她却轻松落地了。当然,不听指挥的她,难免挨一顿狠批,说她是歪门邪道。直到大同救灾她的“上风头修正法”&让大伙儿尝到了甜头,才得以正名。因为在那种特大侧风情况下,也顾不了许多了,无论白猫黑猫,能逮住耗子就是好猫;无论这方法那方法,能将救援物资送到灾区就是好方法。现在回顾那场大同大救援,秦教员总结出的“上风头修正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基本上无暖冬,露天冰场一般能使用两至三个月。三月的北京乍暖还寒,飞行员平时都还穿棉衣棉裤,飞行时则穿棉皮飞行服和高统毛皮飞行靴。女飞行员身着棉军装或棉皮飞行服,娇美的身段都无法显现。也没有男同胞专注她们的曲线,她们彼此更不关心身材的变化。秦中队长怀孕三四个月后,我们才知道她有了身孕。这时已经是五月份了。首先透露她怀孕信息的,不是她的肚子而是她那身打扮。她不再穿佩有中尉军衔的军装,而是穿一套肥大的男式单军装,不用问,这准是她爱人王效英大队长的旧军装。无论飞不飞行,她都穿着这样的“孕妇服”。除衣服变了之外,其他一切活动都和怀孕前一样。飞行人员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她照样在球场上和男同志拼抢,上机场飞行照样和大家一起走路。飞行员的生活区在机场的东南角,停机坪在机场的西边,号称西停机坪,两地之间的距离大约5里路,中间要穿过跑道。那年月,后勤保障条件差,空地勤人员往返机场没有汽车接送,全靠两条腿,大伙儿戏称“11”号。如有紧急任务,就跑步上机场。秦中队长肚子大后,也跟大家一样,挺着大肚子走来走去,风雨无阻。部队规定,每周机务人员要对飞机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叫机械日。为了密切空地勤人员的感情,机械日这一天,空勤人员要用半天时间去机场擦飞机,秦中队长怀孕后没落下一个机械日。
  1959年“十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大庆日,为了迎接“十周年大庆”,我国将从苏联引进一批伊尔-18大型客机。西郊机场原有跑道的长度、宽度和厚度都不具备该机型起降的要求,于是空军决定翻修跑道,所有飞机临时转到京郊其他机场。我们这批正在改装训练的飞行人员,组成训练小分队转场到沈阳东塔机场,在那里继续训练,计划于机场跑道修好后返回北京。
&&&&已有4个月身孕的秦中队要不要去沈阳,团与大队两级领导的意见高度一致,都不同意她继续当教员,让她留守。原因很简单,如果她去沈阳继续带飞改装学员,那就意味着她要怀着六七个月的孩子飞行,这可是自有女飞行员以来,从未有过的事,万一有个闪失,上至空军领导,下至她爱人王效英大队长以及第一批姐妹,都没法交待。当时我们学员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不希望中途换教员,强烈希望秦中队长能和我们一起去沈阳,但另一方面又想让她留下,好好保护肚子里的孩子,不忍心为我们改装的事,让她冒风险。不过通过近半年的接触,我已了解她的性格,也只有一个人能留下她,那就是她爱人王效英。除此之外,天王老子也没法让秦桂芳留下。但根据我的观察了解,这个唯一能留下她的人,又偏偏不会留她。为什么?后面自有答案。果不出我所料,能留她的人没有留她,那些留不住她的人自然无法让她留下。就这样已有4个多月身孕的秦桂芳带着我们飞往沈阳,开始了紧张又愉快的飞行生活,书写了一段航空史的传奇佳话。
  沈阳东塔机场当时是军民两用机场,除我们训练外,还有民航班机起降。在那里除一些了解内情的人以外,机场不少人并不知道秦桂芳是女飞行员,都当她是一位有孕家属。
& 秦桂芳(左一)的潇洒英姿,中为邱以群,右为万婉玲
东北沈阳夏天也不是很热,秦桂芳一个夏天都没穿过衬衣,总是套着一件肥肥大大的旧军装。说心里话,她能和我们一起来东北,我们很感动。她带飞的学员共5人,我和韩淑琴之外,还有3名男学员,他们是从歼击机部队转过来的。我们5人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起飞之前,先把秦教员坐的座椅调整好,免得操纵飞机时,驾驶盘顶到她肚子里的孩子。随着秦教员肚子里的孩子逐渐增大,她坐的座椅向后调到了尽头。在空中我们尽量注意动作,特别是着陆往后拉驾驶盘时,动作不能太猛,有时拉不到位,秦教员发现后,很少动手的她,会出手拉一把,一边拉还一边笑谑道:“你手下留情,未出世的孩子看不见,听不着,不会感激你。”有一次着陆,我老想着一定要轻着陆,千万别蹾着教员肚子里的孩子。由于思想开小差,目测没掌握好,着陆时拉飘了,飞机蹦了几次后才重接地。当时我想到的不是教员给我打几分,而是她肚子里的孩子,那时她肚子里的孩子快7个月了,万一把孩子给蹾掉了可咋整。一走神,又没控制好方向,眼看飞机就要偏出跑道,在这关健时候,挺着大肚子的她,压杆蹬舵,立刻把飞机纠正过来了,动作还是那么麻利,根本不像有7个来月身孕的孕妇。
当天晚上散步时,她说了一番令我终生不忘的肺腑之言,她说:“晓红,你一向飞得很好,今天出现一系列差错,原因不在你,而是我肚子里的孩子。你的想法我明白,都是为了他(她)好。可是你想过没有,由于你思想不集中,出了飞行事故,那我未出世的孩子就成罪魁祸首了。你应该了解我,我之所以来沈阳,唯一的目的就是把你们尽早带出来。不是我有意偏心,我对你与韩淑琴的关爱要多一些,因为你俩是女飞行员,是我们的接班人,‘女飞’精神要靠你们发扬光大。我可以坦白地告诉你,我不是不考虑肚子里的孩子,这是我的第一个孩子,老王也很看重这个孩子。我当然要百倍呵护他(她)。但孩子与咱们的事业比起来,孰轻孰重,不用说你也清楚。万一孩子掉了,我们还很年轻,还可以再要再生,可你们的飞行时间耽误不得,流失的时间追不回来。当然,不是说离开我地球就不转了,也可以换教员带你们,但中途换教员,会影响你们的训练进度,因为教员了解学员和学员适应教员都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同时我相信我自己总结出的格言:‘娇贵非福,皮实非灾’。他(她)未出世就随娘顶风雨,踏云浪,将来一定比娘还皮实。”这次谈话,我才真正接触到了秦桂芳中队长的内心世界。
  1959年国庆前夕,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改装训练计划,回到了北京。日,秦桂芳的第一个孩子降世了,是个男孩,取名王秦岳。离她产前最后一次飞行才两个多月,后来有人和秦桂芳开玩笑:“你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争取打破你自己创造的记录,干脆把孩子生在天上。”由于这件事太离奇,至今仍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还有更离奇的,产前的第10天,她还在塔台指挥飞行。秦桂芳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女人,神奇得令人难以置信。
  秦中队长不仅是我的良师,教我飞行技术,传授飞行经验;她还是我的益友,关心我的生活,帮助我寻求爱情与幸福。前面写过,老伴何孝明一生与女飞行员有缘。他与秦大姐之间也有一段奇缘。1957年初他来到西郊机场后,就分在秦大姐所在的三大队,大队长是后来成为秦大姐爱人的王效英。那时老伴才是一个下士地勤兵(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士兵军衔分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五个等级),秦中队长已是中尉飞行机长。秦大姐一生没有等级观念,对上不阿谀奉承,对下不轻慢歧视,一视同仁。两人都喜欢看书,有共同语言,而且爱好相同,都是篮球场上的高手,两人都是部队男女篮球代表队的主力。秦大姐各类球都玩得很好,其中篮球技术最出色。
  早在1948年,她在香港读书时,就被选入香港青年会组织的“公民女子篮球队”,那年暑假,她们球队乘飞机去菲律宾比赛,受到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那时她才14岁。她凡到一个单位,都是这个单位女篮的绝对主力。航校学习期间,由女飞行学员组成的女篮,打遍牡丹江市无敌手,在当地很有名气。到部队后她的这一特长得到充分地发挥,团长、政委都钟爱篮球。只要在这个部队呆过的人,无论是干部战士,还是职工家属,都知道秦中队长在天上不让须眉,在球场上也一样不服男子汉,经常光着脚丫子和他们拼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共同的爱好使何孝明与秦大姐很快熟悉了,秦大姐有时还利用出差的机会替他买书,我们家的那套《汉书》就是秦大姐1963年“三八”节在北京给买的(老伴有个习惯,在书的扉页上都注明购书日期与地点)。她与孝明在同一个飞行大队生活工作的时间长达8年之久,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情,当我与孝明相爱的事传出去之后,反对之声四起,连我最敬重的陈志英大姐开始也反对。因为何孝明有明显的弱点,他不大关心政治,迷恋小说,不务正业。第一批女飞行员中,第一个知道我与孝明好的是秦大姐,第一个支持我的也是秦大姐。这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家联系不断的重要原因。2010年11月,为了帮助我收集资料,老伴专程去了一趟广州,在秦大姐家住了5天,受到了秦大姐和王老将军的热情接待。他们还给孝明看了从来未让外人看过、保存了50多年的爱情日记。老伴回来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发现了新大陆,看到了秦、王二位首长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情爱日记,日记真是让我震撼。”日记上写些啥,下文自有分解。
&&&&敢说“不”的大嘴辣妹
  第一批女飞行员中,有四位先后调离专机部队,王坚与施丽霞于1954年调往南苑机场,邱以群于1959年2月调往十六航校,她们三人主要执行教学保障任务。武秀梅于1966年3月,调北空运输团,主要执行北京空军的军事空运任务。
  1954年空军成立了“指挥员训练班”,训练师团干部,让他们学习空中领航,“指挥员训练班”&驻南苑机场,请有苏联顾问。施丽霞调到南苑机场后,苏联顾问对她这个大眼大嘴姑娘不很信任。施丽霞的眼睛大得出奇,欣赏她的人说她的大眼像一对银铃,又大又亮:与她不对付的人(施丽霞不仅眼大嘴也大,她的大嘴从不饶人,炮筒子,到处“树敌”),却说她长的是一对牛眼,与人干架时,牛眼红得喷火。苏联顾问都叫她大眼睛姑娘,他们欣赏她的美丽,却怀疑她的技术。她调到南苑机场后,苏联顾问要对她进行技术检查。
  考核飞行的那天上午八点十分,苏联顾问上了施丽霞驾驶的飞机,顾问斯道尼科夫坐在右座上(一般飞行时副驾驶员坐在右座,教学飞行时,教员坐在右座),施丽霞坐在左座。前文写过,施丽霞一生“犯上”,从不怵官,多大的官在她眼里就是一个普通的人,自然也不怵身边的这位洋顾问,相反还要杀杀他的傲气。她从开车起,将一系列动作做得既准确又利落,让顾问无可挑剔。顾问当然不会让她顺顺当当地飞,趁她不备时,关掉了飞行员与地面联络用的3M电台的电门。四转弯前,施丽霞按下驾驶盘上的发射按钮与地面塔台联络:“红城,1567请求进入五边着陆。”(空军给每个飞行员都编了号,1567是施丽霞的飞行编号。)
  耳机里没有塔台的回答。施丽霞又呼叫了一次:“红城,红城,我是1567,我是1567,听见请回答。”
指挥员仍然没有回音,耳机里连点杂音都没有。施丽霞立马判断出电台故障,她随即检查了飞行帽的插销,看是否脱落,然后下意识地向电台开关望去,并随手打开被顾问关掉的电门,很快耳机里响起了指挥员急促的呼叫声:“,我是红城,听见请回答!听见请回答!”恢复联络后,施丽霞忙里偷闲冲坐在右座的顾问笑着做了个鬼脸,那意思很明显:“您的那点小动作难不倒我!”飞机落地后,顾问冲施丽霞竖着大拇指,嘴里连连叫道:“哈拉绍!哈拉绍!”(俄语,好的意思。)飞行成绩大本子上每项成绩都是5分。从此施丽霞被苏联顾问重用,为进一步提高她的飞行技术,斯道尼科夫顾问先后两次带她到哈尔滨、杭州进行昼复、夜简和夜复训练。
&&&&施丽霞的自传里,有一段她飞夜航时的感受:“夜间航行,在空中别提有多美了,这种心旷神怡的心情无法表达。天上星星点点,地下万家灯火,天地连接处,星光灯光混成一体,蔚为壮观。祖国辽阔的天空,到处是我的家,任我自由翱翔,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啊!祖国的夜空太美了,我愿夜夜将你守卫!”这段诗一般的感受,充分反映了她当时的愉快心情。
  施丽霞在苏联顾问的培养下,很快飞完了“四种气象”的训练课目,成为一名“全天候”机长,她执行任务的气象条件是:云底高100米,能见度1公里。有一次飞大连,当地天气异常复杂,云底高只有50米,过远距导航台了,塔台指挥员还看不到飞机,急得他连声呼叫:“,你在什么位置?”
  “我在跑道延长线上,马上出云了。”听到施丽霞的镇定回答,指挥员才放下心來。以后施丽霞执行了不少艰巨的飞行任务。
  有一次,空军调她们机组到哈尔滨第一航校,为他们进行飞行员投弹训练。凡是没有接触过女飞行员的人,大都会犯轻视女人的毛病,看不起她们,航校的教员和学员也不例外,一看是位年轻的女机长,都对投弹训练信心不足,因为这是一项对飞行技术要求极高的训练课目,飞行员和投弹人之间的配合要非常密切,否则,炸弹不可能命中目标。别看施丽霞平时粗手粗脚,从她身上很难找出女人的温柔,然而一到飞机上,往驾驶员座椅上一坐,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各种动作的力度把握得非常精准,该用力的动作,一点也不含糊,需要多大力她使多大力,恰到好处,决不逊于任何男飞行员。对于该轻柔的动作,她会一改地面的粗猛,用学员夸她的话说,“施机长飞行像绣花,动作精细柔和。”大伙儿戏称她为“蓝天绣女”。
  投弹训练的具体任务是:每次上三至四个学员,每人投3枚炸弹,每进入靶场上空一次投一枚。若空中侧风不大,学员计算准确,飞行员航行诸元保持得好,即可顺利投下炸弹,取得好成绩。施丽霞为了保持好飞机的高度、速度和方向,操纵起来真如绣花一般轻柔细致。学员喊左2度,她立即手脚一致地柔和操纵飞机向左改2度,喊右2度,她又向右改2度。动作一点也不粗,否则10度都出去了,还得来回修正。施丽霞凭着她过硬的飞行技术,往往是一杆一舵到位,学员喊几度就是几度,既迅速又准确。学员又送她一个雅号:“一舵准”。有一个学员还给施丽霞写了一首诗,内容如下:
  献给蓝天绣女的歌
  传说神女隐巫山,未曾下凡来人间。
  今日得见飞天女,从此男儿不羡仙。
  您摘彩云作丝线,绣出朵朵红牡丹。
  牡丹开在青烟里,伴我长空把敌歼。
虽说这首诗有点像顺口溜,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了学员对施丽霞的赞赏、感激和爱慕之情。
这次任务,不仅难度大,飞行强度也很大,一天飞3次,要飞八九个小时。从天不亮就起床,直到日落西山才离开机场。当时正值隆冬季节,虽然穿的是狗皮飞行靴,脚还是冻得跟猫咬似的痛。每飞完一次,下飞机后就在机场连蹦带跳地跺脚。但为了培养飞行学员,苦和累施丽霞全不在乎,她只有一门心思,就是飞!飞!飞!在这种高难度、高强度情况下,施丽霞机组连续飞行了三个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航校领导、教员和学员的一致好评,她还没回到北京,为她请功的电话就打到了“一高专”校长办公室。“指挥员训练班”后改为空军第一高级专科学校,简称“一高专”。
  校领导正准备给她立功的时候,她却在沈阳惹了祸,告状电话也打到了校长办公室。
  原来从哈尔滨回北京不久,她又率领机组去大连周水子机场,帮助沈空训练领航学员。有一次飞夜航到沈阳东塔机场着陆加油,然后准备返回大连,到调度室办手续时,沈空不放飞,要她们机组当晚和沈空歼击机部队进行一次夜间攻击练习,让她们当靶机。施丽霞一听,牛脾气马上上来了,当即与他们吵了起来。她火气大,嗓门高:“你们是沈空,我是北空,你们没有权力命令我给你们当靶机。”
  “你现在是在沈空执行任务,就得听我们指挥。”
  “你别弄错了,我来沈空的任务是为你们训练领航员,不是给你们当靶机。”
  “既然这样,我们直接与北空联系,让他们给你下达命令。”
  施丽霞见他们要拿北空领导压她,更火了,调门也更高了:“老实告诉你,你们别拿北空领导压我,我相信北空领导不会同意你们的无理要求。白天我们没进行任何研究,根本不知道如何攻击法,怎么进行联合演习?仓促上阵,出了问题你们负得起责任吗?”
  “这点你放心,出了问题我们负全责。”
  “屁话,飞机都摔了,你负全责管屁用。”
&&&&她的脏话一出,争吵立刻升级。
  “原来你是个胆小鬼呀!”
  “我是胆小鬼,你找胆大的去,干嘛老缠住我们不放。”施丽霞飞行不输男儿,吵架也不让须眉,一群男人硬是拿她没办法,最后还是放她走了。
  架是吵赢了,但到手的军功章却吵飞了。回到“一高专”她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主要是批评她不该和兄弟单位领导吵架,更不该暴粗口,有损女飞行员的形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但对她坚持原则这一点还是给予了肯定。
  1966年,施丽霞因身体原因停飞,1969年调到诸城机场任调度长。头一天上班就闹了笑话,她向高密机场调度室打电话通报本场飞机活动情况时,对方非常吃惊,以为她打错了电话,忙问她:“你是哪里?你是谁?你的代号?你为什么是个女的?”
  难怪对方一连发出4个问号,因为空军,乃至全国当时还没听说有女航行调度员。以后,凡是第一次接听她电话的对方,几乎都问同样的问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飞行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