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买的保险如今每月领1.8元 商业养老保险每月交多少险还值得买吗

25年前100元买养老保险 如今每月领1.8元-董维亮 买房子 商业保险 保险金额 锅盔-东方财经-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25年前100元买养老保险 如今每月领1.8元
原标题: 老人25年前100元买养老保险 如今每月领1.8元  图片说明:25年前花2个月工资购买的保险,如今每月只能领1.8元。  当初花了两个月工资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多年后的收益令投保人董维亮大感意外――每月1块8角钱。“25年前的1块8角钱还能做不少事,现在就连一个锅盔都买不到。”10月28日,家住成都市金牛区北站西一巷的董维亮致电本报民情热线(028-),反映自己1989年花100元购买了中国人寿的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20多年过去了,到了领养老金的时候,保险公司给他的养老金每月却只有1.8元,“连坐公交车的费用都不够。”  董维亮的反映是否属实?商业保险收益如何计算?市民购买商业保险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参保人憋屈:  两月工资买的保险,25年后每月仅领1.8元  10月28日,在成都市梁家巷,记者见到了董维亮。董维亮现年已经71岁,1989年购买保险时,“刚过完46岁生日”。  董维亮原本是成都某厂职工,1984年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1987年在荷花池办起金牛区第一个自行车租赁及修理行。“自己当时原本并没有购买保险的打算,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保险,收益率多少、每月领取金额都没有概念”。  但董维亮最终还是爽快地参了保。  “推销保险的人员是当时我所在的街道办个体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们介绍,只要买了这份保险,60岁就能领养老金。我想着老了有保障,而且有街道办人员出面担保。”董维亮回忆,“但当时保险公司并没有出具任何凭证,也没有告知未来收益”。  一直到1992年,董维亮再次找到该街道办个体协会负责人,对方“这时才出具了一张收据,但上面依然没有今后收益的任何说明”。  2003年,董维亮年满60岁,达到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  2006年3月,拿着协会出具的收据,董维亮来到中国人寿成都分公司,直到这时,保险公司才换发了养老金保险领取证,并告知自己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1.8元,“这个数字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当时我就不接受。100元在1989年并不是一笔小的数字,相当于我两个月的收入。”董维亮介绍,自己当时租车7天才收2元钱,锅盔仅5分钱一个。  保险公司说法:  储蓄性养老保险,收益不随物价指数上涨  每月1.8元的养老保险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10月28日,记者跟随董维亮一起来到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这是董维亮第三次来到这里,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念旭再次接待了他,记者跟随来到客服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办公室前。  技术人员打开电脑,迅速进入公司内部系统,输入保单号后,董维亮的信息很快跳了出来。“董维亮投保类型为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险种系数为0.01799”。  “系数×参保金额就是每月应该领取的保险金,0.0元=1.799元。”技术人员解释,“根据四舍五入我们支付了1.8元,实际上每月还多支付了1厘钱”。“投保时每月1.8元还可以买30多个锅盔,现在为啥不跟着涨?”董维亮不明白。“商业保险到期后领取的收益金是不与物价指数挂钩的。”曾念旭说,“养老金领取证等同于合同,合同上写的是多少,到时候就只能领多少”,“不能因为20多年前1.8元可以买几斤肉,现在物价涨了也要求保险公司支付和当时购买力一致的保险金额”。  技术人员进一步解释,“商业保险和社保不同,社保缴费基数每年都会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上下浮动,因此到期后领取的金额会与物价水平挂钩,但商业保险不一样,即使物价暴涨,商业保险公司也没有要求被保险人增加保金,因此保险到期后,要求根据物价水平支付保金是不公平的。”  曾念旭说,根据合同,2003年开始,董维亮已经可以领取养老金,每年21.6元,10多年下来,事实上已经回本了;再说,这笔保险金看似少,但是被保人从60岁起,月月都有,一直到被保人“百年”,“与投入相比,累计算下来其实也不少。”  临出门时,公司保安透露,像董维亮这样的参保人很多,每月都有几个“来讨说法”。  专家提醒:  商业保险不是社保,选择之前须充分了解  预期与现实差距巨大,如何看待董维亮的经历呢?  成都市政协常委、律师蒲虎认为,首先要确认买保险之初双方是否因沟通不到位而存在误会,如果董先生误将商业保险当做社保了,那可能一开始预期就高了。其次,要查看当初的合同,看到底购买的是何种险种,如何领取。第三,如果保险合同当中的某些条款存在虚假宣传、欺诈、格式条款等,董先生可以主张合同无效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即便董先生的诉求得到支持,能获得的仅仅是100元本金加上这些年的利息,也就几百元钱,距离董先生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商业保险不是社保,仅仅是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买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成都某保险从业人士则提醒,商业保险“与买房子一样,有赚有赔,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  这位人士说,目前新的储蓄性保险共有三种收益,一是每年的定期分红,二是满期金,三是意外保障。目前有的寿险公司有3年期和5年期的储蓄性保险,收益只与银行存款差不多。但如果参保人中途出了意外,保险公司可以支付3倍赔付。实际执行中,“在宣传的时候,我们要求推销人员宣传3倍赔付,而不宣传增值保值。”  该人士还透露,目前保监会要求,对保险的宣传上也不能有“保值”字样,只能说“有好处”。(刘宏顺 阮长安)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5年前100元买养老保险 如今每月领1.8元
日 08: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老人25年前100元买养老保险 如今每月领1.8元  图片说明:25年前花2个月工资购买的保险,如今每月只能领1.8元。  当初花了两个月工资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多年后的收益令投保人董维亮大感意外――每月1块8角钱。“25年前的1块8角钱还能做不少事,现在就连一个锅盔都买不到。”10月28日,家住成都市金牛区北站西一巷的董维亮致电本报民情热线(028-),反映自己1989年花100元购买了中国人寿的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20多年过去了,到了领养老金的时候,保险公司给他的养老金每月却只有1.8元,“连坐公交车的费用都不够。”  董维亮的反映是否属实?商业保险收益如何计算?市民购买商业保险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参保人憋屈:  两月工资买的保险,25年后每月仅领1.8元  10月28日,在成都市梁家巷,记者见到了董维亮。董维亮现年已经71岁,1989年购买保险时,“刚过完46岁生日”。  董维亮原本是成都某厂职工,1984年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1987年在荷花池办起金牛区第一个自行车租赁及修理行。“自己当时原本并没有购买保险的打算,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保险,收益率多少、每月领取金额都没有概念”。  但董维亮最终还是爽快地参了保。  “推销保险的人员是当时我所在的街道办个体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们介绍,只要买了这份保险,60岁就能领养老金。我想着老了有保障,而且有街道办人员出面担保。”董维亮回忆,“但当时保险公司并没有出具任何凭证,也没有告知未来收益”。  一直到1992年,董维亮再次找到该街道办个体协会负责人,对方“这时才出具了一张收据,但上面依然没有今后收益的任何说明”。  2003年,董维亮年满60岁,达到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  2006年3月,拿着协会出具的收据,董维亮来到中国人寿成都分公司,直到这时,保险公司才换发了养老金保险领取证,并告知自己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1.8元,“这个数字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当时我就不接受。100元在1989年并不是一笔小的数字,相当于我两个月的收入。”董维亮介绍,自己当时租车7天才收2元钱,锅盔仅5分钱一个。  保险公司说法:  储蓄性养老保险,收益不随物价指数上涨  每月1.8元的养老保险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10月28日,记者跟随董维亮一起来到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这是董维亮第三次来到这里,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念旭再次接待了他,记者跟随来到客服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办公室前。  技术人员打开电脑,迅速进入公司内部系统,输入保单号后,董维亮的信息很快跳了出来。“董维亮投保类型为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险种系数为0.01799”。  “系数×参保金额就是每月应该领取的保险金,0.0元=1.799元。”技术人员解释,“根据四舍五入我们支付了1.8元,实际上每月还多支付了1厘钱”。“投保时每月1.8元还可以买30多个锅盔,现在为啥不跟着涨?”董维亮不明白。“商业保险到期后领取的收益金是不与物价指数挂钩的。”曾念旭说,“养老金领取证等同于合同,合同上写的是多少,到时候就只能领多少”,“不能因为20多年前1.8元可以买几斤肉,现在物价涨了也要求保险公司支付和当时购买力一致的保险金额”。  技术人员进一步解释,“商业保险和社保不同,社保缴费基数每年都会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上下浮动,因此到期后领取的金额会与物价水平挂钩,但商业保险不一样,即使物价暴涨,商业保险公司也没有要求被保险人增加保金,因此保险到期后,要求根据物价水平支付保金是不公平的。”  曾念旭说,根据合同,2003年开始,董维亮已经可以领取养老金,每年21.6元,10多年下来,事实上已经回本了;再说,这笔保险金看似少,但是被保人从60岁起,月月都有,一直到被保人“百年”,“与投入相比,累计算下来其实也不少。”  临出门时,公司保安透露,像董维亮这样的参保人很多,每月都有几个“来讨说法”。  专家提醒:  商业保险不是社保,选择之前须充分了解  预期与现实差距巨大,如何看待董维亮的经历呢?  成都市政协常委、律师蒲虎认为,首先要确认买保险之初双方是否因沟通不到位而存在误会,如果董先生误将商业保险当做社保了,那可能一开始预期就高了。其次,要查看当初的合同,看到底购买的是何种险种,如何领取。第三,如果保险合同当中的某些条款存在虚假宣传、欺诈、格式条款等,董先生可以主张合同无效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即便董先生的诉求得到支持,能获得的仅仅是100元本金加上这些年的利息,也就几百元钱,距离董先生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商业保险不是社保,仅仅是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买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成都某保险从业人士则提醒,商业保险“与买房子一样,有赚有赔,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  这位人士说,目前新的储蓄性保险共有三种收益,一是每年的定期分红,二是满期金,三是意外保障。目前有的寿险公司有3年期和5年期的储蓄性保险,收益只与银行存款差不多。但如果参保人中途出了意外,保险公司可以支付3倍赔付。实际执行中,“在宣传的时候,我们要求推销人员宣传3倍赔付,而不宣传增值保值。”  该人士还透露,目前保监会要求,对保险的宣传上也不能有“保值”字样,只能说“有好处”。(刘宏顺 阮长安)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16版:财经
&&内容检索:
&&日 星期五
25年前100元买的商业养老险如今每月只领1.8元
业内分析称参保金额低,产品难以抵抗通胀风险
  漫画 雷小露&&25年前花100元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如今每月可以领取多少养老金呢?近期,有媒体报道,成都一居民在1989年花费百元购买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如今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只有1块8毛钱。昨日,记者从相关保险公司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确实有一些投保人购买了几十元至百元不等的商业养老险,但由于保费低且物价飞涨等多种因素,如今每月都只能领取几元钱的极低养老金。&&实习生 陆卓婧
现代快报记者 刘元媛&&案例&&25年前买养老险如今月领1.8元&&为了让退休后的生活更有保障,如今不少人会在拥有社保的情况下,再购买一份商业养老保险。那20多年前购买的养老险又是怎么样的呢?&&据媒体报道,成都一居民在1989年花费100元购买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100元在现在不算多,但在当时也是该投保人两个月的工资,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到了2003年,该投保人年满60岁,已达到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但让该投保人不能接受的是,当年花“大钱”购买的养老保险,如今每月只能领到1.8元的养老金。&&承保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根据保单号查询后发现,该投保人投保的是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险种系数为0.01799。系数×参保金额就是每月应该领取的保险金,0.0元=1.799元。这样一来,事实上保险公司还多支付了1厘钱。尽管如此,该投保人仍然无法接受,“当年租车7天才收2元钱,锅盔仅5分钱一个”。但如今1块8毛钱可能都不够坐一次公交车的。&&分析&&参保金额低&&通胀率又高&&对于上述投保人的情况,记者昨日咨询了南京地区多家保险公司,由于要追溯到20多年前,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老保险人都表示没见过这种情况。而一家大型寿险公司南京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南京地区一些开始领取商业养老金的投保人也出现类似情况。“由于当年缴的保费低,现在领养老金的话每个月就只有几元钱”。&&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当年参保金额太低,直接导致每月领到手的养老金少得可怜。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物价飞涨,如今1.8元的购物力显然也无法与当年相提并论。但由此也暴露了传统型养老险很难抵御通胀的弊端,如果通胀率较高,长期来看存在贬值的风险。因此,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分红型养老险由于具有保本、保息和收益分红的特点,就能有效抵制通胀率。&&探究&&早投保的不一定吃亏&&是不是早期购买商业养老险的投保人都无法获得较好的保障呢?南京市民包先生在1998年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当时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高达8%左右。包先生告诉记者,从30岁起开始缴费,一共缴30年,每月固定缴纳200元。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包先生从60岁起每月都能领取1000多元的养老金。在领取第一笔养老金的时候,保险公司还会一次性给予包先生4万多元,这样算下来,只要3年时间包先生就能拿回之前总共付出的7.2万元保费。包先生告诉记者,当年买的养老险就是沾了高预定利率的光。&&所谓“预定利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来设置的。&&一家寿险公司精算师表示,由于养老险是先缴费后领钱,高预定利率意味着花同样保费未来可以领取更多养老金;或者在领取同等养老金的情况下,缴纳保费更少。&&但在1999年,保监会发布紧急通知,规定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2.5%的上限。此后,这一低预定利率维持了14年之久。直至去年8月, 保监会发布通知,规定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上限由原来的2.5%放开至3.5%。其中,为鼓励发展养老业务,养老年金及10年期以上的普通年金上限放宽至4.025%。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25年前100元买养老险 如今每月只领1.8元
  当初花了两个月工资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多年后的收益令投保人董维亮大感意外&每月1块8角钱。董维亮原本是成都某厂职工,1984年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1987年在荷花池办起金牛区第一个自行车租赁及修理行。
25年前花2个月工资购买的保险,如今每月只能领1.8元。
  当初花了两个月工资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多年后的收益令投保人董维亮大感意外&每月1块8角钱。&25年前的1块8角钱还能做不少事,现在就连一个锅盔都买不到。&10月28日,家住成都市金牛区北站西一巷的董维亮致电民情热线(028-),反映自己1989年花100元购买了中国人寿的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20多年过去了,到了领养老金的时候,保险公司给他的养老金每月却只有1.8元,&连坐公交车的费用都不够。&
  董维亮的反映是否属实?商业保险收益如何计算?市民购买商业保险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参保人憋屈:
  两月工资买的保险25年后每月仅领1.8元
  10月28日,在成都市梁家巷,记者见到了董维亮。董维亮现年已经71岁,1989年购买保险时,&刚过完46岁生日&。
  董维亮原本是成都某厂职工,1984年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1987年在荷花池办起金牛区第一个自行车租赁及修理行。&自己当时原本并没有购买保险的打算,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保险,收益率多少、每月领取金额都没有概念&。
  但董维亮最终还是爽快地参了保。
  &推销保险的人员是当时我所在的街道办个体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们介绍,只要买了这份保险,60岁就能领养老金。我想着老了有保障,而且有街道办人员出面担保。&董维亮回忆,&但当时保险公司并没有出具任何凭证,也没有告知未来收益&。
  一直到1992年,董维亮再次找到该街道办个体协会负责人,对方&这时才出具了一张收据,但上面依然没有今后收益的任何说明&。
  2003年,董维亮年满60岁,达到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
  2006年3月,拿着协会出具的收据,董维亮来到中国人寿成都分公司,直到这时,保险公司才换发了养老金保险领取证,并告知自己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1.8元,&这个数字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当时我就不接受。100元在1989年并不是一笔小的数字,相当于我两个月的收入。&董维亮介绍,自己当时租车7天才收2元钱,锅盔仅5分钱一个。
  保险公司说法:
  储蓄性养老保险收益不随物价指数上涨
  每月1.8元的养老保险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10月28日,记者跟随董维亮一起来到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这是董维亮第三次来到这里,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念旭再次接待了他,记者跟随来到客服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办公室前。
  技术人员打开电脑,迅速进入公司内部系统,输入保单号后,董维亮的信息很快跳了出来。&董维亮投保类型为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险种系数为0.01799&。
  &系数&参保金额就是每月应该领取的保险金,0.元=1.799元。&技术人员解释,&根据四舍五入我们支付了1.8元,实际上每月还多支付了1厘钱&。&投保时每月1.8元还可以买30多个锅盔,现在为啥不跟着涨?&董维亮不明白。&商业保险到期后领取的收益金是不与物价指数挂钩的。&曾念旭说,&养老金领取证等同于合同,合同上写的是多少,到时候就只能领多少&,&不能因为20多年前1.8元可以买几斤肉,现在物价涨了也要求保险公司支付和当时购买力一致的保险金额&。
  技术人员进一步解释,&商业保险和社保不同,社保缴费基数每年都会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上下浮动,因此到期后领取的金额会与物价水平挂钩,但商业保险不一样,即使物价暴涨,商业保险公司也没有要求被保险人增加保金,因此保险到期后,要求根据物价水平支付保金是不公平的。&
  曾念旭说,根据合同,2003年开始,董维亮已经可以领取养老金,每年21.6元,10多年下来,事实上已经回本了;再说,这笔保险金看似少,但是被保人从60岁起,月月都有,一直到被保人&百年&,&与投入相比,累计算下来其实也不少。&
  临出门时,公司保安透露,像董维亮这样的参保人很多,每月都有几个&来讨说法&。
  专家提醒:
  商业保险不是社保选择之前须充分了解
  预期与现实差距巨大,如何看待董维亮的经历呢?
  成都市政协常委、律师蒲虎认为,首先要确认买保险之初双方是否因沟通不到位而存在误会,如果董先生误将商业保险当做社保了,那可能一开始预期就高了。其次,要查看当初的合同,看到底购买的是何种险种,如何领取。第三,如果保险合同当中的某些条款存在虚假宣传、欺诈、格式条款等,董先生可以主张合同无效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即便董先生的诉求得到支持,能获得的仅仅是100元本金加上这些年的利息,也就几百元钱,距离董先生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商业保险不是社保,仅仅是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买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成都某保险从业人士则提醒,商业保险&与买房子一样,有赚有赔,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
  这位人士说,目前新的储蓄性保险共有三种收益,一是每年的定期分红,二是满期金,三是意外保障。目前有的寿险公司有3年期和5年期的储蓄性保险,收益只与银行存款差不多。但如果参保人中途出了意外,保险公司可以支付3倍赔付。实际执行中,&在宣传的时候,我们要求推销人员宣传3倍赔付,而不宣传增值保值。&
  该人士还透露,目前保监会要求,对保险的宣传上也不能有&保值&字样,只能说&有好处&。
记者 刘宏顺 阮长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或电头为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并保留的电头。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分享
看金华新闻,关注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
市直各部门网站您所在的位置:&&&&&&&&&详细信息
保险――餐饮业的终极防火墙
发布日期:【】&& 【】
  [摘要] 餐饮业经营者,除了注重供应商筛选,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操作流程设计及培训,更需为自己设置一道终极防火墙,那就是保险。   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从2010年的82%下降至2013年的42%。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选择消费地点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价格和便利性。对于餐饮业经营者而言,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员工工伤、火灾及爆炸,这3种危机不仅具有意外性,更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经营过程中,地滑造成顾客摔伤、乘坐电梯时发生意外等,只要是企业应该做但是没有做到致使客户人身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都会对餐企经营带来影响。除此,餐厅也可能会遭遇火灾、爆炸、水管爆裂、盗窃、员工受伤等带来的损失。   虽然可以通过日常的管理措施尽可能进行规避,但是它们并不能完全被消除。   平安财险河南公司的餐饮业研究员郝发治提醒:“餐饮业经营者,除了注重供应商筛选,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操作流程设计及培训,更需为自己设置一道终极防火墙,那就是保险。”这样,一方面可以“转嫁”餐饮业主的责任风险,减少索赔纠纷;另一方面,也确保辛苦打拼的财富积累,不会被这些突发性事件击溃并化为乌有。   以平安财险为例,早已推出餐饮行业风险解决方案,针对消费者、餐企、员工三方所受损失都拿出相应解决方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走入大众的视野。中国传统教我们防患于未然,面对餐饮行业诸多不确定因素,设置终极防火墙很有必要。
去哪儿网深陷“乌龙门”:买“航延险”哪家靠谱?三个途径最让你放心 最近有报道称,去哪儿网销售的太平洋保险公司承保的航班延误险为假保险。“假保单事件”在近几年确实经常发生。 DM理财研究员 李剑华/广州报道 近日,央视报道称,去哪儿网销售的太平洋保险公司承保的航班延误险为假保险。紧接着,去哪儿网和太平洋保险联合发表声明,称保单号在太平洋保险官网查不到、保单号 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在商业保险范畴内,投保不同险种在发生保险事故后,获赔情况有所不同。大体上,财产损失不能获得多种赔偿,人身损失可以获得多种赔偿。 重复投保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发生损毁,各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 这几天一则保险新闻走上了风口浪尖。 成都一老人25年前投保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在当时“租车7天才收2元钱,锅盔仅5分钱一个”的1989年,老人买这份保险花了100元。而如今到了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只是每月仅能领到1.8元。 25年前的100元,是投保人两个多月的工资,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在物价高企的当下每月的1.8元恐怕只能在街边买一个包子。养老又从何谈起!
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由三大支柱组成,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则是“广覆盖,低保障”,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企业年金则无法满足不同企业和员工差异化的养老需求。因此,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就成了养老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阳光人寿总精算师陈兵介绍,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
发表评论已有条评论,热门搜索:
25年前100元买的养老险 如今每月只领1.8元
来源:新浪财经编辑:
  当初花了两个月工资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多年后的收益令投保人董维亮大感意外――每月1块8角钱。董维亮原本是成都某厂职工,1984年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1987年在荷花池办起金牛区第一个自行车租赁及修理行。  25年前花2个月工资购买的保险,如今每月只能领1.8元。  当初花了两个月工资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多年后的收益令投保人董维亮大感意外――每月1块8角钱。“25年前的1块8角钱还能做不少事,现在就连一个锅盔都买不到。”10月28日,家住成都市金牛区北站西一巷的董维亮致电民情热线(028-),反映自己1989年花100元购买了中国人寿的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20多年过去了,到了领养老金的时候,保险公司给他的养老金每月却只有1.8元,“连坐公交车的费用都不够。”  董维亮的反映是否属实?商业保险收益如何计算?市民购买商业保险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参保人憋屈:  两月工资买的保险 25年后每月仅领1.8元  10月28日,在成都市梁家巷,记者见到了董维亮。董维亮现年已经71岁,1989年购买保险时,“刚过完46岁生日”。  董维亮原本是成都某厂职工,1984年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1987年在荷花池办起金牛区第一个自行车租赁及修理行。“自己当时原本并没有购买保险的打算,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保险,收益率多少、每月领取金额都没有概念”。  但董维亮最终还是爽快地参了保。  “推销保险的人员是当时我所在的街道办个体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们介绍,只要买了这份保险,60岁就能领养老金。我想着老了有保障,而且有街道办人员出面担保。”董维亮回忆,“但当时保险公司并没有出具任何凭证,也没有告知未来收益”。  一直到1992年,董维亮再次找到该街道办个体协会负责人,对方“这时才出具了一张收据,但上面依然没有今后收益的任何说明”。  2003年,董维亮年满60岁,达到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  2006年3月,拿着协会出具的收据,董维亮来到中国人寿成都分公司,直到这时,保险公司才换发了养老金保险领取证,并告知自己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1.8元,“这个数字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当时我就不接受。100元在1989年并不是一笔小的数字,相当于我两个月的收入。”董维亮介绍,自己当时租车7天才收2元钱,锅盔仅5分钱一个。  保险公司说法:  储蓄性养老保险 收益不随物价指数上涨  每月1.8元的养老保险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10月28日,记者跟随董维亮一起来到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这是董维亮第三次来到这里,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念旭再次接待了他,记者跟随来到客服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办公室前。  技术人员打开电脑,迅速进入公司内部系统,输入保单号后,董维亮的信息很快跳了出来。“董维亮投保类型为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险种系数为0.01799”。  “系数×参保金额就是每月应该领取的保险金,0.0元=1.799元。”技术人员解释,“根据四舍五入我们支付了1.8元,实际上每月还多支付了1厘钱”。“投保时每月1.8元还可以买30多个锅盔,现在为啥不跟着涨?”董维亮不明白。“商业保险到期后领取的收益金是不与物价指数挂钩的。”曾念旭说,“养老金领取证等同于合同,合同上写的是多少,到时候就只能领多少”,“不能因为20多年前1.8元可以买几斤肉,现在物价涨了也要求保险公司支付和当时购买力一致的保险金额”。  技术人员进一步解释,“商业保险和社保不同,社保缴费基数每年都会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上下浮动,因此到期后领取的金额会与物价水平挂钩,但商业保险不一样,即使物价暴涨,商业保险公司也没有要求被保险人增加保金,因此保险到期后,要求根据物价水平支付保金是不公平的。”  曾念旭说,根据合同,2003年开始,董维亮已经可以领取养老金,每年21.6元,10多年下来,事实上已经回本了;再说,这笔保险金看似少,但是被保人从60岁起,月月都有,一直到被保人“百年”,“与投入相比,累计算下来其实也不少。”  临出门时,公司保安透露,像董维亮这样的参保人很多,每月都有几个“来讨说法”。  专家提醒:  商业保险不是社保 选择之前须充分了解  预期与现实差距巨大,如何看待董维亮的经历呢?  成都市政协常委、律师蒲虎认为,首先要确认买保险之初双方是否因沟通不到位而存在误会,如果董先生误将商业保险当做社保了,那可能一开始预期就高了。其次,要查看当初的合同,看到底购买的是何种险种,如何领取。第三,如果保险合同当中的某些条款存在虚假宣传、欺诈、格式条款等,董先生可以主张合同无效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即便董先生的诉求得到支持,能获得的仅仅是100元本金加上这些年的利息,也就几百元钱,距离董先生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商业保险不是社保,仅仅是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买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成都某保险从业人士则提醒,商业保险“与买房子一样,有赚有赔,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  这位人士说,目前新的储蓄性保险共有三种收益,一是每年的定期分红,二是满期金,三是意外保障。目前有的寿险公司有3年期和5年期的储蓄性保险,收益只与银行存款差不多。但如果参保人中途出了意外,保险公司可以支付3倍赔付。实际执行中,“在宣传的时候,我们要求推销人员宣传3倍赔付,而不宣传增值保值。”  该人士还透露,目前保监会要求,对保险的宣传上也不能有“保值”字样,只能说“有好处”。(记者 刘宏顺 阮长安)
交易网&&责编:来源网络
约稿、发稿、频道合作、软文推广&&&&联系人:刘女士&&&&电话:0&&&&QQ:
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邮箱,中国制造交易网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
你的总积分:
你好,欢迎登陆
(登录发表评论才能获得积分)
个性化推荐
相关产品信息:
相关企业信息:
转载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制造交易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展示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广告经营许可证 | 豫B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保险每月领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