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安川伺服控制器应投自然基金哪个方向

自动控制系-航海学院
||||||||||
自动控制系
主& 任:& 刘明雍&
副主任:& 张立川、牛云&
支部书记:张福斌&
原306专业);2003年4月与“热能与动力工程(原304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原305专业)”两专业合并成立机械工程及自动控制系;2013年6月以原306专业为基础,重新成立为自动控制系。本系是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
&2.学科专业&
设有兵器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2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招生,设有武器导航与控制技术、武器系统工程与仿真技术、水下运载与探测平台技术研究、深海新型结构物设计与力学特性研究4个学科方向及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研究生按二级学科招生,设有武器系统及运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3个学术型硕士点,控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专业型硕士点;本科生按专业招生,设有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本科专业。&
3.师资力量&
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15人,高工1人,讲师2人,工程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6人,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9人,占比76%。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7人。严卫生教授、刘明雍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严卫生教授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4. 教学与科研环境
本系建有现代化的科研与实验设施,包括3个实验室和1个仿真中心,分别为:水下信息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导航与控制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以及水下武器系统仿真中心。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5. 主要学科方向及研究领域
(1) 水下航行器的导航与控制技术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鱼雷、水雷、军用UUV等各类武器的导航、定位、控制、制导以及运动参数测量技术。&&
(2) 军用仿真技术
&&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军用仿真的基础理论方法及水中兵器和水下战场环境的仿真工程技术。&&
(3) 电力电子技术与驱动控制
&&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武器的电动力驱动与控制、动力环境预警、新型功率电源变换器及控制、复杂机电系统建模控制与仿真等技术。&&
(4) 工业控制技术
&&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嵌入式控制系统及资源调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
6. 科研项目及主要成果
自动控制系长期坚持从事水下航行器的导航、控制与仿真技术教学和科学研究,不但为国家尤其是国防工业培养了大批的高层次人才,还直接参与多个国防预研和重点型号研制。近五年,我系教师
主持武器预研基金重大课题1项,参与1项;
参与863项目,军口5项、民口1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5项;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主持武器预研基金3项,参与2项;
主持总装预研基金6项,参与4项;
主持国防基础科研1项,参与2项;
主持船总基金、航空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8项。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受理29项.
具体科研项目、获奖、专利、论文列表如下
近5年主要科研项目统计(截至2013年8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讯受限下的欠驱动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单领航者距离测量的多AUV协同导航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信息融合度的分布式AUV分群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地磁多参量多目标搜索的AUV仿生导航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Z源网络的功率变化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混合功率电源网络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广播通信的多AUV协同导航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双领航者广播通信的多AUV协同导航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UUV水下动态对接回收中的路径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视觉伺服的AUV自主对接建模与非线性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水声伪距的多自主水下航行器协同定位算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信约束分布式合作协进化算法的种群交互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讯和测量受限下多AUV分布式协同目标估计与跟踪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讯受限下面向海区监视的多UUV协同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向海洋观测的多UUV协同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 项目
863、国防基础科研、武器装备预研项目
智能水下航行器技术研究
装备预研重大课题
磁流体&&探索研究
磁流体&&关键技术(1)
磁流体&&关键技术(2)
&&总体技术论证(1)
&&总体技术论证(2)
&&总体技术论证(3)
基于先进理论的xx控制技术研究
国防基础科研
基于UNCW的xx单信标定位方法
基于水下网络战的多平台攻防仿真技术研究
水声制导仿真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xx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xx优化的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
xx弹道设计研究
xx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性能研究
xx路径规划及其编队控制技术研究
xx INS/DVL/GPS组合导航方法研究
装备预研重大课题
水下综合信息网技术
远程智能水下航行器试实验平台技术
国防基础科研
新型xx总体技术
国防基础科研
xx无人水下航行器技术
多载荷远程自主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省部级基金
数字化约束下&&控制系统建模与设计方法研究
&&光纤捷联惯导初始对准粒子滤波算法研究
惯导/速度/线导/地磁多源信息融合导航技术研究
&&系统效能仿真与评估
面向CPS的嵌入式计算机调度与控制的协同设计
陕西省 自然科学基金
&&弹道及捕获能力分析
重点实验室基金
无人水下航行器捷联惯导逆向初始对准算法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同时制图与定位算法研究
水下信息与控制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
面向通信代价敏感系统的分布式合作协进化算法研究
中国博士后 科学基金
国防横向课题
航向系统自对准技术研究
xx三维视景系统
实体运动模型库
视景仿真软件优化开发
水下战仿真模型研究
新型xx仿真设备
xx模拟器研制
xx作战三维演示系统
国内外仿真标准研究
xx的对抗要素研究
缆控作业潜器(ROV)航行控制软件开发
机载稳定平台伺服系统建模辨识和控制器设计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变频驱动系统
民用横向课题
动力环境安全隐患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
国家信息安全计划
永磁同步交流电机(PMSM)控制系统设计
蓄电池充放电安时计研制
随钻测井系统主控制器设计
近5年主要科研获奖统计表(截至2013年8月)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
&&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
徐德民 严卫生刘明雍 等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
&&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
徐德民 严卫生刘明雍 等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
多载荷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
徐德民 严卫生刘明雍 等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导航控制一体化仿真系统及关键技术
康凤举杨惠珍 等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控制系统
康凤举杨惠珍 等
近5年主要教学成果、获奖统计表(截至2013年8月)
教学成果奖
《计算机仿真技术》教材建设 &&&&&&&&&&&&&&&&&&&&&&&&&&
西工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
结合科研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大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西工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
高立娥& 刘卫东& 康凤举
《多媒体与可视化仿真技术》教材建设及课程教改实践
西工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刘卫东 高立娥
构建专业课综合实验体系,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西工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严卫生 高& 剑 张福斌 刘明雍 张立川
面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西工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
李& 宏 王崇武 贺昱曜 焦振宏 曹文伦
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重点实验室拓展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西工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
康凤举 杨惠珍 高立娥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陕西省精品课程,2010
贺昱曜 李宏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
陕西省精品课程,2008
计算机仿真技术
&西工大精品课程,2008
国家、省部级规划教材
计算机仿真技术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
吴旭光 杨惠珍 王新民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2
吴旭光, 牛云 何军红
现代仿真技术与应用 (第二版)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
康凤举 杨惠珍 高立娥
最满意教师
西工大最满意教师
西工大最满意教师,
近5年专利统计表(截至2013年8月)
xx导航与控制一体化模型建模方法
一种定常海流作用下的xx建模方法
xx数字动态实时仿真装置及方法
无人水下航行器xx实时仿真方法
一种xx导航方法
一种xx陀螺罗经稳定方法
基于细分技术的尾流自导仿真可视化方法
基于DSP的多轴交流电机同步伺服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计算机内存程序代码和数据的自检方法
一种xx导航定位精度考核方法
深度模拟器实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一种保证xx纵平面航行安全的决策方法
一种采用势场法的xx变深控制方法
近5年发表的论文代表作(截至2013年8月)
&&&&&&&&&&&&&&&&&&& Copyright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TEL:& 029-&&&FAX:029-&&&
&Email:&&&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工程学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工程学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采摘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系统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采摘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_好文章摘抄-牛bb文章网
您的位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www.niubb.net&&时间: 17:44:34
所属专栏: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内容简介前言目 录1内容简介本《项目指南》主要列出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2001 至 2004 年 间资助数理化、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生物、农业、医药、城市建 设与环境、管理等九大学科(领域)基础性研究的主要范围、鼓励研 究内容。 同时刊出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章程以及各项管理办 法,并附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格式)等有关表格、 学科代码、国家和地区代码、职称代码、民族代码[注]以及申请单位 代码。 本《项目指南》的发布,目的在于为北京市属及中央在京科研单 位、高等院校、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申请北京市自然科学 基金提供指导。它既是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者和评审、管理 人员的指导性文件, 也可作为各科研部门和单位科技工作者进行基础 性研究选题和工作的参考。[注]:学科代码、国家和地区代码、职称代码、民族代码参照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代码。2前言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于 1990 年,目的是加强北京应 用基础研究和和部分基础研究工作, 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的方针 和北京市科技发展规划, 在北京市科委的领导下, 有效地利用自然科 学基金,指导协调基础性研究工作,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科学技术 进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受理北京地区研究院所、 高等院校和有条件 的企事业单位中科技人员提出的申请。采取同行评议、专家评审、择 优支持的方式, 资助有重要科学意义的, 尤其是针对首都特点和需要 的,开拓新兴学科、新兴技术领域的研究,资助解决首都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关键科技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资助培育 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的技术基础研究。基金鼓励跨学科、跨行业、跨 单位的联合研究, 鼓励中央在京单位与市属单位的合作研究, 鼓励国 际科技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青年科技人员开展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分成项目、专著出版、实验室建设、国 际交流等类型。资助项目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预探 索项目等四个层次。其中,面上项目是基金资助的主体。 为了加强对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工作的引导,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员会确立了突出重点、定向引导、择优支持的方针,定期出版《北京 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每年公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 助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选题” 。3《2001――200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以下简称 《指 南》 )编制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北 京市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 结合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 突出首都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 难点和关键科技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和 高新技术的技术基础研究。在《指南》的指导下,加强和发展北京市 基础性研究, 促进科技进步, 持续不断地支持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在资助中,将适当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倾斜,向创新性强的高 新技术的技术基础项目倾斜,向有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 向中央在京单位与市属单位优势互补的合作项目倾斜。 在《指南》资助范围以外,凡符合申报项目的基本条件,有创造 性的基础性研究项目,均可申请资助。 《指南》内容包括 9 个学科 24 个分学科,重点放在信息科学、 材料科学、 生命学科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组织 100 余位有关学科和部门的专家、 学者几经修改而成。 经市基 金委员会审定,北京市科委核准。 《指南》在编制过程中,得到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 领导、专家和管理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4目录一、数学、物理、化学 数学、物理、二、材料科学1.高分子材料 2.金属材料 3.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工程科学1.机械工程 2.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 3.生物医学工程四、电子、信息科学 电子、1.微电子与电力电子 2.计算机与城市信息化 3.自动化与智能控制 4.激光与光电子五、生物科学1.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 2.酶与发酵工程六、农业科学1.农学 2.林学与园艺学 3.畜牧与兽医学七、医药科学1.基础医学 2.临床医学 3.预防医学 4.药学 5.中医药学八、城市建设与环境科学1.城市建设与建筑 2.环境保护九、管理科学5一.数学、物理、化学 数学、物理、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和工具,它广泛渗透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 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近半个世纪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相关工程 技术紧密结合,成为许多高技术的核心。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运动形态及其与能量相互作用 的一门基础科学。 物理学研究的进展和新的成就对其他学科有重要的 影响,并在与其他学科交叉中发展出许多新兴学科。物理学基本规律 的不断认识、掌握和运用,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 用,并正为新技术革命开辟道路。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反应的科学。它的 发展与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医药、材料、信息、能源、农业、环 境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化学研究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 资源开发和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数学、物理和化学是基础科学,它们的进展和突破,将对开拓新 的科学前沿,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并推动科技进步和经 济、社会发展。加强基础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及科技人员的科研水 平和综合素质。北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有条件的单位,可 以根据本单位的基础、人力和发展方向,进行有特色的、有限目标的 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一、数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离散数学;概率论6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及数理逻辑等分支领域。 二、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学;声学;等离子 体物理;核物理与核技术;理论物理等。 三、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 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化学等。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 2.应用领域中的数学模型研究。 3.数学理论中交叉分支的基础研究。 4.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 5.激光物理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6.低温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 7.核技术应用基础研究。 8.复杂结构的力学分析、优化设计及数值模拟方法。 9.有序高级结构、分子聚集体的结构、构筑与性能研究。 10. 生物活性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11. 合成化学的新反应、新试剂、新技术和新方法。 12. 催化科学和表面物理化学(含电化学) 。 13. 现代分析化学、波谱学及物质结构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14. 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的数学模拟、解析和计算机 处理技术。715. 数理化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新生长点的探索研究。 . 二.材料科学1.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 北京地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具有相当好的基础, 通用高分子材料 生产技术起点较高,工程塑料起步较早。基础性研究侧重于:功能高 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改性、高性能工程塑料;探索材料的加工工艺 和各种环境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提高通用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质 量。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分子设计、合成技术、反应 过程、表征分析、结构与性能以及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通用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合金化、填充、复合等新方法、新技术的` 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面向电子信息工业所需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纳米分散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3.新型功能性涂料和粘结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应用基础研究。 4.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药物控制释放)的制备和应用基 础研究。85.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合成技术(包括配套关键性助剂) 、结构与 性能、成型加工的应用基础研究。 6.新型建筑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的应用基础研究。 7.与生态工程有关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再生材料 的应用基础研究。 8. 与节水工程有关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的应用基础研究。2.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重点发展新型功能金属材料、 高性能结构材料以及两者 相结合的新型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结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高科技发 展需求,研究新材料、新工艺,解决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环境工程 等领域的关键问题。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及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机制;制备与加 工技术对金属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涉及材料设计、制备、加 工、连接、改性以及再生等领域的技术与科学问题;材料与使用环境 的交互作用及控制;金属材料性能测试、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信息产生、接收、传输和存储过程及器件化技术中有关金属 材料的基础研究。92.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所涉及的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 和性能等的基础性研究。 3.非晶、微晶、薄膜材料、团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功能特性的 研究。 4.高性能磁性材料的应用及制备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5.先进的功能――结构一体化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性 研究。 6.高比强/刚度、耐蚀、耐热等高性能的先进金属结构材料及其 相关技术基础研究。 7.金属材料的腐蚀、防护及表面处理的基础性研究。3.无机非金属材料 . 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研究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人工 晶体、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与环境材料等的设计、制备、结构、 性能及其相互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研究高效益、低消耗、高的性 能价格比的材料。在结构材料方面,向着高比强、高耐磨、抗腐蚀、 耐高温、高韧性及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功能材料方面,向高效能、 高可靠、高灵敏、智能化、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研究具有优异 功能特性的有关单晶、多晶、非晶态材料及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 方面,主要研究人工骨、植入材料、人工齿以及骨水泥材料等。根据 北京市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材料研究应与电子信息、生命与环境学 科的应用相结合,鼓励材研究器件与应用相结合。10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合成研究;材料的 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材料物理化学研究;新型建筑材料的 基础性研究;新型医用生物材料研究;新型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环 境条件对材料的老化、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材料的检测、分析 和评价的新方法、新技术;高新技术在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改性 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纳米功能材料及制备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2.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3.光电信息用新型功能材料研究。 4.精细陶瓷及智能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强韧化机制及性能的 研究;多层次复合结构材料、梯度材料的基础性研究;超细粉体制备 及材料复合新技术的研究;先进无损评价技术的研究。 5.特种玻璃、新型建筑材料及建筑涂料的基础性研究。 6.有益于健康与环境的特种功能材料的基础性研究。11三.工程科学1.机械工程 .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科学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革。机 械科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相结合,正向着 设计、制造自动化、集成化、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等方 向发展。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机械学;强度与刚度理论;摩擦与润滑原理与技术;设计原理; 材料成型;特种加工;超精加工;测试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 等现代制造技术的理论与应用。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面向北京市重点行业的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 2.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3.高性能传动原理与应用;高效率、高精度加工技术与装备。 4.激光、超声及电加工等特种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与装备。 5.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6.快速成型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7.成型加工与模具技术。 8.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129. 微型机械与纳米技术。 10. 难加工材料的加工理论与应用技术。 11. 新型工具材料的加工制造与工作机理研究。 12. 机械系统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 13. 测试技术与测试自动化的原理与应用技术。2.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 .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科学是研究能量的贮存、 释放及热和功的 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能源的高效、清洁、安全、合理利 用的科学。它所涉及的基础性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能源、交通运 输、机械、化工、冶金、轻工、建筑、材料、环境控制、医药卫生、 航空航天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高质量能源利用中的传热传质学、燃烧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 学;新能源利用与节能新技术;常规能源利用的合理化与环境控制研 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内燃机、锅炉、窑炉等燃烧装置提高热效率、减少排放污染 以及新型燃料与燃烧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2.内燃机、叶轮机械、管道输送及其它热设备中提高效率、安13全性和减少噪声的内部流体动力学研究。 3.热力装置(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及热电联供)中提高供 热和制冷效率,改善环境状况的先进燃烧、传热传质技术研究。 4.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化学能等新能源利用的研究。 5.符合首都环保要求的节能技术、装置及系统的研究。 6.首都能源供应与消费结构综合利用的系统工程研究。 7.城市垃圾低污染焚烧技术及能量利用;工业余热安全合理的 综合利用。 8.改善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状况,提高热效率、节能、减少排污、 降低噪声的研究。 9.天然气汽车的安全应用技术;电动汽车及太阳能车辆的应用 技术。3.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工程学与生物学、医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 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是应用物理、化学、数学以及工程学的技术 原理和方法,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从 整体和局部揭示人体的生命现象,运用工程技术方法分析、识别、控 制人的生理、病理状态的过程,为防病、治病、康复与卫生保健提供 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的高新技术学科。14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医学图像处理与医学影像存档、通信系统(PACS) ;生物信息的 检测与分析;各种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社区 与家庭医疗保健及心理医学等的应用工程基础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医学图像处理、分析、评估;医学可视化与虚拟现实;以及 PACS 的技术基础研究。 2.医学信号检测、处理与建模、仿真的技术研究。 3.社区医疗与远程医疗工程中的相关技术基础研究。 4.各种物理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医学应用、剂量学、卫生 防护等的研究。 5.新型医用激光、射线、热疗等治疗设备的技术基础研究。 6.心理医学与行为学的工程技术基础研究。 7.医疗器械的评估及检验技术研究。 8.新型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及其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9.医用图谱及医学专用数据库的建立。15四.电子信息科学1.微电子与电力电子 . 分别以信息处理和功率处理为主要对象的微电子学和电力电子 学是电子信息科学和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它们渗透到国民经济各 个领域, 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高速建设 “数字北京” 的关键。 北京地区具有发展微电子和电力电子的科技优势和发展产业的 迫切要求。有重点地开展这个领域的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对 促进“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特别是对建设北方微电子基地和 实施光机电一体化科技与产业工程都具有战略意义。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涉及新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件、模块的理论和技术 基础研究;半导体应用产品的封装、热设计及可靠性研究;数字化控 制及其应用的技术基础研究;电动机高效调速、高效电源和高效电光 源等节能新技术的技术基础研究;改善电力品质的基础性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超高速半导体异质结构器件、IGBT、IEGT、FRED 等新型半 导体器件、硅基与非硅基用户专用集成电路、用户专用智能化功率模 块和新型传感器件的设计、制造的基础性研究。162.碳化硅、氮化镓、SiGe/Si 等新型半导体材料、超高亮度蓝― 白发光材料的理论、制备及其应用的基础性研究。 3.半导体器件新工艺和测试新方法的基础性研究。半导体器件、 电路、模块及其应用产品的失效机理、电磁设计、热设计及稳定性、 可靠性研究。 4.电力电子装置和系统中的新型拓扑(如交交矩阵式变频技术、 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和软开关逆变技术) 、电磁兼容、谐波治理及损坏 机理(如电应力)的研究。 5.高效电动机调速新技术在首都城市交通(地铁、轻轨、磁悬 浮)和节能家用电器中应用的技术基础研究;高效长寿命新型电光源 (如 HID 灯、无电极灯、蓝光 LED―白光转换等固体发光光源)及 其控制新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6.SOC(System on Chip)的设计理论与方法。2.计算机与城市信息化 . 当今的计算机已发展成为高速处理任何可用数字形式表示的巨 量信息的强大工具,以因特网(Internet)和万维网(WWW)为代表 的新模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对整个科学体系的内容与方法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计 算机与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首都科技与经济实力的重要标 志。北京有加速城市信息化的迫切需求和有利条件,加强计算机与城 市信息化的基础性研究,对于首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7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高端计算机及有关算法的基础性研究;人机交互、信息安全、多 媒体信息处理的基础性研究;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内容的智能化处理的 基础性研究;生物信息学研究;5C 融合数字化产品、电子服务及其 关键技术的基础性研究等。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高端计算机(High end computer)及有关算法的基础性研究。 主要内容有: ● ● ● ● ● 大规模并行的高可用技术。 分布共享存储技术。 海量存储系统及其单一文件系统。 可扩展性技术。 基于 Linux 的机群与网络操作系统等。2.自然的人机界面与和谐人机环境关键技术的研究。 主要内容有: ● ● ● ● 汉语识别与自然语言(汉语)理解。 多模态人机交互的原理与方法。 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人体生物特征(包括指纹、掌纹、虹膜、姿态、语音、手势 等)的提取与识别, 。183.网络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 主要内容有: ● ● ● 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内容版权保护技术。 用户认证技术。4.信息内容的智能化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主要内容有: ● ● ● ● ● 因特网上海量信息的智能化检索。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基于检索的视频、图像编码方法。 网上软件机器人。 智能代理与知识集成。5.宽带网与网络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 主要内容有: ● ● ● ● ● 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带宽 IP 技术。 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 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 基于宽带网的创新应用。 无线移动接入技术。6 . 5C 技 术 ( 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Consumer ElectronicsContent)融合的数字化产品核心技术研究。主要内容有:19● ● ● ●数字化家用电器产品的创新研究。 中国人使用的移动计算机产品的核心技术研究。 信息内容的智能处理。 嵌入技术的研究。7.电子服务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主要内容有: ● ● 清算与支付技术。 SOD(定制物流与配送服务)关键技术的研究。3.自动化与智能系统 . 高速计算和高速信息网络等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自动化技术的发 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大大拓宽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使复杂系统 的建模、 分析与控制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自动化系统向网络化、 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对新一代自动化技术和智能系统开 展应用基础研究, 必将促进本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向更高的水平发 展。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复杂系统的建模、 优化理论与方法, 基于网络环境的自动化技术, 先进计算机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城市公共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 化,工业控制的新方法,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机器与智能系统。20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系统建模与优化 ● 交通系统建模、信息组织与协作机制的研究,交通系统智能 控制和优化调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 ● 动态企业建模、企业经营过程重组与优化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软计算技术的复杂系统建模方法。 进化算法及其在调度、规划中的应用。2.系统检测与控制 ● ● ● ● 网络环境下的远程监控系统。 复杂动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 控制组态软件结构体系研究。 典型不确定非线性工业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和流程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 究。 ● 现场总线及相关技术。 无速度传感器交流调速系统、节能型高性能伺服系统的研3.智能系统 ● ● ● 智能传感器系统及多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融合技术。 智能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研究。 针对工业、家庭、办公和社会管理自动化等应用背景的新的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214.激光与光电子学 . 激光与光电子学是光学和电子学结合形成的学科。 它既是基础研 究领域又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前沿学科。北京地区应侧重开展激光医 学、激光加工、激光全息、激光检测、光纤和光电信息技术等领域的 基础性研究,注重激光新材料、新器件、新型激光器和激光新技术, 激光与光电子应用的技术基础研究, 为形成和发展激光与光电子产业 奠定基础。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激光器、光电子器件及其系统的机理、结构、波段、工艺研究; 激光材料与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光信息处理、传输技术的研究;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光学传感、激光检测、激光全息、激光 化学分析、激光通讯、激光环境监测等激光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新型激光器、可调谐激光器、光电子器件和激光机电系统的 研究。 2.激光器老化、失效机理的研究; 3.激光晶体、特种晶体、光纤、薄膜等新材料及其工艺的研究。 4.激光医疗、诊断技术基础及其应用研究。 5.激光加工技术基础及其应用研究。 6.激光检测技术基础及其应用研究。227.激光环境监测技术基础及其应用研究。 8.光学信号的快速、实时检测处理的研究,激光存储、激光全 息、成像、显示新技术研究。 9.激光通信技术与器件的基础研究。 10. 光转换器件、全光通信系统的研究。五.生物科学1.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研究是当代农业和生物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的领域。果蝇基因组、水稻基因组及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结果的公 布,为动植物功能基因的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研究提出了要求和目 标。这一领域的研究对北京市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发 展以至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战略意义。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生物遗传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 动植物重要功能基因的研 究;转基因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生物技 术疫苗的研究;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疾病 防治及抗性品种选育的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有用基因的分离、修饰、导入及遗传上稳定的环保型的转基23因植株的获得。 2.以培养生产性能优良的转基因畜禽为目的的外源基因导入研 究。 3.新型表达载体和启动子的构建及改造的研究。 4.北京地区主要畜禽病害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及生物技术 疫苗的研制。 5.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研究。 6.以解决作物抗虫、抗病、抗旱、抗寒为目的,构建高效表达 的多元抗性载体系统,获得抗虫、抗病、抗旱、抗寒植株。 7.各种抗性突变体的离体诱导和筛选;通过体细胞培养、外源 基因导入等遗传操作方法获得抗性突变体及其在抗性育种中应用的 研究。 8.DNA 指纹分析和分子标记技术在主要农作物和畜禽遗传分 析、进化、分类、种质鉴定、产权保护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寻找与主 要经济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速育种 进程。 9.农作物对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及水分、 养分高效利用品种选育新方法的研究。 11.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蛋白的研究。 12.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检测评估体系及对策的研究。 13. 以了解重要功能基因表达调控为目的的蛋白质组学的研 究。242.酶与发酵工程 . 酶与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 酶是生物体进行新陈 代谢的生物催化剂。酶工程主要包括酶的开发与生产,酶(细胞)的 固定化和酶的分子改造、修饰技术。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选育、微 生物和动植物细胞培养、代谢产物发酵以及微生物机能的利用等。生 化工程是利用生物物质(酶及微生物、细胞及细胞组织)结合化学和 工程学原理进行原料的生物转化和生产的技术, 包括生物反应器的设 计与放大、过程参数的检测与控制以及产品的分离、精制技术。酶与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 生化工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支撑和保 证。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菌种选育、 代谢调控及酶学研究; 发酵生产过程的优化调控研究; 酶或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及其动力学研究, 生物反应器及其调控测试手 段的研究;产品分离纯化技术的基础性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新型酶制剂(包括基因工程表达的酶制剂、手性化合物生产 用酶类及环境净化用酶类等) 酶抑制剂的研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 (包 括酶分子改造与修饰技术研究,提高酶活力及稳定性等) 。 2.酶及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及酶反应动力学研究,酶诊断试剂及25其分离、纯化的技术基础研究。 3.我国特有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抗生素、激素、酶抑制剂、 新型功能寡糖、 多糖及特定功能性材料等) 产生菌的应用基础研究 (包 括菌种选育、 发酵产物的生理功能、 发酵工艺优化及相关的微生物学、 生理学、生物化学及代谢工程等) 。 4.酶反应及微生物发酵动力学及优化控制模型的研究;生物反 应器放大规律及其生产控制技术的研究;与生产控制有关的检测方 法、仪表、计算机系统的建立等。 5.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微生物及动植物细胞的生理、 代谢调控、细胞结构,改造目前已应用的生产菌株,提高发酵产物的 产量和质量。 6.微生物和动植物细胞资源、材料及高效的选育方法研究,筛 选和创建在农业、食品、医药、化工和环保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无 公害及毒副作用的新品种的技术基础研究。 7.新型高效生物产品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生化分离过程的 集成研究。 8.微生物监测或治理环境污染的新技术及技术基础研究。 9.工程细胞高密度培养和提高表达率的研究。 10.重要工业、农业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26六.农业科学1.农学 . 农学是以农作物―环境系统为对象,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 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科学。 北京市农作物与环境系统的基础性研究, 要适应首都郊区农业的 地位和自然条件的特点,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效益,保护生态 环境,为建设首都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北京农业结构调整与 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成果。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作物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基础与调控;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植物保护研究;土壤与植物营养学研究;高新技 术在粮食生产、加工上的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农作物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种质资源的发掘、改良、 利用和遗传研究;作物育种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途径;雄性不育和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利用途径和方法。 2.农作物优质、高产的生理生化基础、调控原理及相应的栽培 新方法、新技术。273.农作物抗病虫、抗逆境的生理生化基础、遗传规律及其在育 种和栽培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4.养分、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土壤学及植物营养学基础,提高 作物对肥料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基础性研究。 5.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群发生规律及其以生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技 术研究;作物害虫天敌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6.农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精确农业的应用基础研究。 7.现代化农业范示及其相关研究。2.林学与园艺学 . 林学是以森林为对象,研究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群体结构与功能 以及对森林资源进行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性科学。园艺学 是以园艺作物-环境系统为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园艺作物的产量、 品质、效益并美化环境的综合性科学。 北京市林学与园艺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合理利用和保护林业、 园 艺业自然资源,研究森林、园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为改善首都的生 态环境,美化首都提高现代化林木和园艺产品的生产水平和规模,提 供科学依据和成果。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林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与技术,生长发 育及调控;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森林生物28多样性;采后贮藏、保鲜、加工的生理与技术;主要病虫害的持续控 制研究;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林学、园艺学上的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林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特性鉴定、遗传评价、发掘、改良 及核心种质保存方法的研究。 2.林木、园艺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的理论、方法、技术的研究。 3.园艺作物优质、丰产、高效的生态、生理生化、遗传基础及 调控技术的研究。 4.林木、园艺作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调控技 术的研究。 5.林木、园艺作物的营养、激素调控、节水灌溉的理论与技术 研究。 6.园艺作物采后生理、产品贮运保鲜新技术、加工新工艺的研 究。 7.园艺作物工厂化生产专家系统的研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规 律、生物与环境调控及可持续发展、适宜设施栽培的园艺新品种选育 等。 8.园艺作物雄性不育和性别分化的生理生化基础与分子机制的 研究。 9.优质园艺产品的安全生产体系、市场标准的建立以及检测新 技术的研究。2910.都市绿化新树种、草种筛选和培育方法研究,防治沙漠化抗 旱树种优化配置的遗传评价与利用研究。 11.北京城市绿地变化的动态评估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12.北京石质山地农林复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13.重要林木、果树和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以生防为主 的综合防治原理和技术的研究,害虫天敌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14.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人工林定向培育、集 约经营技术及木材高效利用的研究。 15.森林灾害的监控和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 16. 北京防护林生态工程体系对环境与农业生态保护屏障作用的 研究。 17.野生动、植物珍稀种群保存和发展的关键生态系统和技术的 研究。3.畜牧与兽医学 . 畜牧学主要研究畜禽及经济动物的育种、饲养、繁育和动物产品 的生产、 加工, 为合理开发利用畜禽及经济动物种质资源、 饲料资源, 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改善人民的饮食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和成果。 兽医学主要研究预防和治疗畜禽及经济动物疾病,保障、促进畜 牧业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 逐步提高优质动物产品在农 业生产中的比重。30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畜禽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规律、遗传改良以及新品种选育;杂 种优势利用和饲养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畜禽营养生理学、营养代 谢学、营养调控理论、饲养学、生殖生物学;疾病病原学、病理学、 免疫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以及主要疾病(包括营养代谢病)的诊 断与防治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畜禽品种选育方法、技术、途径的研究。 2.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与水产养殖业疫病发生与流行规律、预防 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3.畜禽主要疫病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与生态学、分子致病机理 及免疫机理的研究。 4.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检测新技术的研究与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兽药制剂、生物制品工业化生产工艺规程和质量控制的研究,新生物 制剂、佐剂的研制,兽药残留监测技术研究。 5.必需营养素在畜禽体内代谢规律、营养互补及其对畜禽健康、 繁育与免疫影响的研究。 6.饲料添加剂对动物机体调节机制及代谢动力学的研究,饲料 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特种饲料加工技术的研究。 7.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环境、饲养方式、应激对畜禽行为、生理31和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8.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粪污处理的研究。 9.对环境无污染的规模化生态养殖业的基础工艺研究。 10.生物安全系统工程及保障动物健康新技术的研究。 11.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疫病诊断、监测和防治的计算机多媒体专 家系统的研究。 12.重大畜禽疫病预测、预报的生物数学模型的研究。 14. 动物产品加工工艺的技术基础研究。七.医药科学1.基础医学 . 基础医学主要研究人体的基本生命现象及疾病的发病机理, 是临 床医学、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对提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已经渗透到基础医 学的各个学科,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在分子、细胞水平,结合组织、器官整体水平,研究阐明人体的 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病机理,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 与病原学、病理学、药理学、内分泌学、神经科学、医学生物信息学;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呼吸系统 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等北京地区常发重大疾病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32物学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人体重要蛋白质、细胞因子及活性多肽的结构、功能、调控 及应用的基础研究。 2.北京地区常见重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疾病相关基 因结构、功能以及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导入系统等研究。 3.北京地区常见重大疾病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包括细胞增殖、 分化、凋亡及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等研究。 4.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包括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调控机理 与应用途径等;异种器官排异、抗排异机理及免疫干预研究。 5.生命科学新技术在医学中应用的基础性研究,包括新的诊治 途径、技术以及高通量筛选分析体系(如生物芯片)等研究。 6.医学生物信息研究,包括信息收集、贮存、分析、应用,建 立专业数据库等。2.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基础研究主要是探索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 疗的机理, 以期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 北京市临床医学的基础研究, 要适应首都的地位和特点,结合科学前沿,形成和发展优势领域,增 强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3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诊断、 治疗与临床前和治疗过程中的基础 性研究;人口控制与优生优育;老年医学和运动医学。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高血压和心脑肺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诊 断及防治的基础性研究。 2.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机理,遗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 性的关系,高危个体的识别、监控,早期诊断和防治新方法的基础性 研究。 3.老年医学相关的基础性研究。 4.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5.主要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防治的基础性研究。 6.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防治的基础性研究。 7.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以及防治新方法、新技术 的基础性研究。 8.先天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以 及防治与免疫重建的基础性研究。 9.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基础性研 究。 10. 细胞、 组织和器官移植的临床前及其供、 受体相容性的研究。 11. 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分子遗传学及其早期识别和治疗34的研究;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基础性研究。 12.创伤、修复和康复机理及其相关关系的新观点和临床应用前 的基础性研究。 13.盲、聋人的发病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基础性研究。 14.口腔疾病防治新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3.预防医学 . 预防医学研究环境、营养、社会、心理、行为等因素对人群健康 的影及其所涉及的病因的机理。 重点开展城市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和北 京市民常见疾病预防的研究。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流行病学;毒理学;社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 与环境医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儿童与少年卫生学; 卫生统计学; 卫生检验学;精神卫生学;地方病学;寄生虫学;媒介生物学;性传 播疾病学和消毒学。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北京市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及其治理效果的评价;易感 人群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和毒物危险度评价方法的研究。 2.营养、运动和社会因素与常见慢性病发生、康复的关系;食 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353.北京市特殊劳动环境对职业人群健康损害的机理及防治对策 研究。 4.重要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流行规律、预防策略的研究以 及相关机理和方法学研究。 5.医院内感染、消毒、细菌耐药的研究。 6.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及控制吸烟的研究。 7.北京市出生缺陷病因与机理的研究。 8.具有抗突变、抗氧化、抗衰老以及解毒作用的北京市自然资 源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9.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老年退行性 疾病和心理、精神、神经系统等疾病及中毒、损害的流行病学、病因 学和预防的应用基础研究。4.药学 .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合成、分析、构效、新药设计、制 剂、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的科学。北京市药学研究的重点是创新性新 药、新生物技术制剂、新剂型及其新技术的研究。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具有生物活性、医用前景的天然产物及新合成化合物的化学研 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合成、分析、构效关系和新制剂的研究; 新化合物和有效成分的基础药理学研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36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根据重大疾病(例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精神 疾病等) 的病理生理、 发生、 发展机理, 有针对性地设计新药的研究。 2.在分子(酶、受体、核酸等)和细胞水平上,评价药物活性 的新模型、新靶点的方法学研究。 3.药物的定性和定量的构效关系研究。 4.具有确切生理、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和内源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和制备,或作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新药 设计、合成以及药效、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5.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制备体内微量存在的、具有特殊 生理活性的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血液成分等)的研 究。 6.新制剂、新释药系统及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性研究。5.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和调节方法的一门科学; 中 药学是研究中药来源、采制、功效及应用方法的一门科学。应用中医 药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医药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是中医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拥有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专家群体 和中药研发、生产企业,也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条件优势,应在组 织多学科协作及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在中医药理论、方法、产业化37方面有所突破。 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中医基础理论概念、 内涵的规范化研究; 中医药防治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养生保健理论的研究;中 药基本理论、方药药效及中药制剂关键技术的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阴阳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 则治法及“四诊”量化的研究。 2.中医药防治常见及疑难病症(如肿瘤、心脑血管病、中医急 症、脾胃病、肾病、肝病、妇科病等)的机理研究。 3.北京地区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研究。 4.北京名老中医疗效卓著的单方、验方的研究。 5.中药资源、栽培、药性、归经、炮制、配伍规律的研究。 6.中药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的研究。 7.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8.有确切疗效的中药方剂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38八.城市建设与环境科学1.城市建设与建筑 . 城市建设与建筑是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科 学。该领域的基本任务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科学方法,研究发展 适合北京特色和国际化、现代化需要的城乡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规划、 设计和施工方法, 研究城市及其建筑物与环境、 自然生态关系的协调, 为城乡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和工作环境。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建筑学;结构工程学;市政工程学;建筑环境学;建筑材料学; 城乡规划学;路运交通规划学与控制;城市的抗震防灾。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适应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的城乡规划结构模式形态、城市设计、 规划理论、发展预测以及城市智能化管理等的研究。 2.适合北京特点的人居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工 环境)与人体健康的综合性研究,公共建筑、居住区和住宅的设计理 论与功能的研究。 3.首都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现代化研究。394.建筑节能及能源合理利用的基础研究。 5.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地下和地上建筑物和结构物的工程力学、 工程结构及其设计、施工原理、方法的研究(包括自适应和智能控制 的新型结构体系研究) ,结构耐久性评价与维修加固技术研究。 6.北京城市抗震、防灾减灾的综合对策研究。 7.文物建筑和名胜古迹保护的技术、方法研究。2.环境保护 .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也是首 都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要 结合首都特点、具体情况和发展的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首都 的环境问题,研究城乡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制约条件,提出首都圈环 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基本对策和基本方法。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影响首都环境状况的基本社会、自然条件和规律的研究;准确及 时了解首都环境质量状况、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首都污染发 生发展的趋势与规律;整治首都环境的战略、政策、规划及管理的理 论方法研究;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对生态、人群健康影响的基 础性研究;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的基础性研究;首都生态与自然 资源研究;工农业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废物减量化与资源再生、综合利 用的技术基础研究。40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 1.首都圈的生态环境变化与保护对策研究。 ● 北京城乡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城市生态规划方法学研究。 ● 首都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因素及其与污染发生、 发展关系的 基础性研究。 ● 生态环境变化与防治对策研究,如:生态环境预警研究、生 态系统退化过程与防治对策研究、生态区建设研究等。 ● 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水工程对生态 环境影响与发展趋势研究。 2.首都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 首都人居环境的污染现状、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 究。 ● 首都圈环境激素类(环境荷尔蒙)的污染现状、对人体健康 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 人口密集区空气中 PM10μm 和 PM2.5μm 成分组成、分布 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3.首都的空气环境研究。 ● 首都空气污染现状、有机污染物的监测调查。● 北京市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气溶胶生成机制及防治对 策研究。 4.固体废物41● 城市垃圾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新方法 研究。 ●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利用研究。5.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污水资源化的技术基础研究。 6.其他 ● 首都建设项目、整治项目、治理项目的综合优化与评估体系 研究。 ● ● ● 首都环境容量研究。 高层建筑群的环境质量研究。 环境监测方法体系与评价技术研究。九.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为管理和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支持和进行策划的科学。加强管理科学研究,对 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资助的主要范围: 资助的主要范围: 现代化首都、国际性城市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城乡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研究;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科教兴国战略 研究;科学技术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适合首都特点的管理与 决策理论方法、技术手段、技术支持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鼓励研究内容: 鼓励研究内容:421.北京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中的技术发展方向、重大技术领 域选择与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2.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研究。 3.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的研究。 4.科技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北京地区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发展战略及其在首都创新体系 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43 欢迎您转载分享:
相关好文章摘抄
热点好文章摘抄
精彩书库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下伺服控制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