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社会风气气和孝道的调查报告2000字

关于中国孝道文化的思辨--《文学教育(下)》2013年10期
关于中国孝道文化的思辨
【摘要】:正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伦理道德、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建设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孝道文化,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处理好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社会意义。一.孝的定义及其发展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商殷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B823.1【正文快照】: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伦理道德、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建设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孝道文化,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处理好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文范;[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董清风;;[J];中国保健营养;2010年08期
高淑兰;;[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2期
小芬;;[J];中国保健营养;2010年08期
张文范;;[J];今日科苑;2004年04期
吕洪年;孙健龙;;[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9年02期
王世德;;[J];文史杂志;2008年03期
吴礼明;;[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刘同昌;;[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徐元君;;[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文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仵志君;;[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刘福林;;[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冀载民;;[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孟精华;曹文敏;李福生;;[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马琳;;[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詹昭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顾嘉禾;;[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C];2005年
方世信;;[A];陕西省老年学会——试论倡导新孝文化的社会意义论文集[C];2003年
魏彦彦;;[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沭元;[N];巴中日报;2007年
冯一鸣;[N];巴中日报;2007年
赵陈;[N];巴中日报;2007年
杜满仓;[N];平凉日报;2008年
钟从如;[N];巴中日报;2007年
王维香;[N];人民日报;2007年
徐铭宏;[N];巴中日报;2007年
牟陶;[N];巴中日报;2007年
方立天;[N];中国民族报;2005年
姜广辉;[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长坤;[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磊;[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路彩娟;[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周作福;[D];山东大学;2007年
丁成际;[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苏君丽;[D];河南大学;2009年
莫慧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王苏;[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王丹;[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阿布都如·苏力;[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管锦绣;[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 字体大小:&&&& 】
吴野松调研全市弘扬孝道文化工作
信息来源:铁岭市政府网&&&&&&&&&&&&&&&&&&&&&&发布时间:日
  1月12日,铁岭市委书记吴野松调研全市弘扬孝道文化工作。他强调,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切实把弘扬孝道文化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吴野松先后来到铁能公司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陈淑萍家、调兵山市兀术街道兀术街村、调兵山市六一幼儿园、银州区银冈小学、银州区社会福利院、凡河城区钻石广场,分别视察孝道家庭建设、乡村孝道文化建设、孝道文化进校园、福利院孝道文化建设及孝道文化广场建设等工作。  调研中吴野松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这一民心工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孝道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民心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努力让全市人民生活在一个崇尚道德、诚信友善、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之中,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吴野松强调,要突出重点,大力弘扬和传承孝道文化,让讲孝道、行孝道、传孝道在铁岭蔚然成风。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作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表率,以孝道文化提升政德官德修养;各级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及社会组织要积极打造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孝道文化活动,培育孝道模范和典型;各级妇联组织要组织开展好“孝德家庭”、“孝道模范”等系列评选活动;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孝道教育和行孝习惯的养成,将传统文化教育、孝道文化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教育教学中,为孩子奠定一生的良好品行基础,同时要带动家长,形成良性互动;共青团要更多地组织团员青年经常深入到敬养老院行孝道、献爱心、受教育;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好敬老爱老工作实事,出台更多更好的惠老助老政策,设计建设好孝道文化广场,营造浓厚孝道文化氛围。  吴野松强调,要加强领导,形成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强大合力。全市各级党委要创造性地开展孝道文化建设工作,结合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使孝道得到充分弘扬。全市各类媒体要广泛宣传孝道文化,积极倡导敬老光荣、不孝耻辱的社会风气。  市委常委、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韩有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勇,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军一同调研。
【 字体大小:&&&& 】
【 相关信息 】&&&&在中国,“道德”一词自古以来都有着沉甸甸的份量。而近年来,曾经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各种道德缺失现象却屡见不鲜。日至12月15日,人民网强国论坛调查专栏《态度》联合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中国公民道德调查”。五成民众认为当下中国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一般”,七成民众认为“社会不公”对道德水平负面影响巨大。
【时间】日~12月15日。【方法】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和网民自填网络问卷。【线下】范围:北京、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秦皇岛、运城、沈阳、哈尔滨、吉林、鸡西、上海、南京、福州、九江、青岛、武汉、南宁、洛阳、湘潭、重庆、贵阳、昆明等共28个城市。对象:城区18-60周岁常驻居民。有效样本量:1400个。抽样误差:95%置信度下抽样比例误差±2.6%。【线上】有效样本量:2240个。
【社会风气】73.8%的民众赞同“社会不公影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49.6%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中国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一般,认为比较好或非常好的合计占29.7%,还有两成左右认为非常差或比较差。
&&&&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道德状况与10年前相比有所上升,近四成认为下降,12.7%认为基本没变。民众对“拜金”风气比较忧虑。对“当前社会金钱至上的风气较重”观点持赞同赞同态度者占76.3%。
&&&&73.8%的受访者认同社会不公影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对个人道德影响较大的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社会风气(93.3%)、家庭教育(55.7%)和个人价值观(54.8%)。&&&&媒体对道德模范的宣传有利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平。66.2%的受访者认同媒体宣传道德模范给社会带来的正面作用,超八成受访者认为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应加大。
【社会公德】“见死不救”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对“不要随意帮助陌生人”持赞同、不赞同和不置可否态度者分别占三成;年纪较大的人更认同“不要随意帮助陌生人”。
&&&&多数人对处于危难情境和弱势地位的人怀有同情和相助之心。八成民众认为“见死不救”并非因为冷漠自私,而是出于救人反被讹诈的担忧;仅14.6%认为是“人们自私,不愿救助”。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相信“见死不救”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助人为乐讲策略,风险防范意识强。若路遇突发疾病、意外受伤等需要救助者,选择“立刻上前救助”的人为19.7%,58.0%选择“拨打紧急电话或报警后离开”,20.5%的人选择“请路人作证再救助”,仅1.8%选择“离开”,数据表明,人们遇到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时,救助方法更讲究策略性,自我保护、风险防范意识强。
【职业道德】民众对农民、军人和农民工群体的职业道德水平评价最高
&&&&受访者对社会上人们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评价不高。“互害型社会”一词最近在网上流传,比如卖“化学牛肉”的吃毒大米,卖毒大米的喝假酒,卖假酒的吃“化学牛肉”……彼此互害的情况几乎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五成民众认为目前多数人的职业道德水平一般,认为“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21.6%,认为“非常差”和“比较差”的占28.0%,还有50.4%认为“一般”。
&&&&职业道德评分最高的三类群体是农民、军人和农民工,得分在3.70-3.86分之间(注:计分方式采取里克特5点量表进行测评,非常好=5分,比较好=4分,一般=3分,比较差=2分,非常差=1分),其次是企业职员(3.29),最低的是执法人员(2.31)。
&&&&六成民众认为自己“爱岗敬业”,同时赞同“太诚信容易吃亏”,防范心理普遍。17.2%坦承自己对工作的态度是“赚钱第一,其他都是次要的”,15.2%用“得过且过”来形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
【家庭道德】八成民众认同“孝为先”
四十岁人群对“夫妻和睦”重视不够
&&&&中国人仍视“孝”为百善之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道德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状况发展与变迁的基本标志,有了“家和万事兴”,才有“国和万事旺”。本次调查中,八成民众认为孝敬长辈是家庭道德品质中最重要的内容,表明“孝”仍是人们最看重的品质。五成民众认为夫妻和睦月践行孝道同样重要。其中。四十岁左右的人群对“夫妻和睦”的重视程度比年轻人和老年人弱,对“邻里和睦”的重视程度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强。
&&&&“孝”最重要的是常回家看看和关心长辈身体健康。“孝敬长辈”的内涵是什么?近八成民众认为“经常问候和看望长辈”和“关心长辈健康”最重要;三成人认同“对长辈有礼貌”和“凡事听取长辈意见”;还有两成人认为“给父母赡养费”和“不做啃老族”也是孝敬长辈的体现。仅有5.3%的人认为“传宗接代”即为“孝”。
&&&&婚外恋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婚外恋现象原因的看法,以12000元为“分水岭”。当家庭月收入高于12000元时,受访者中认为“家庭内部因素导致婚外恋”的比例开始下降,同时认为“家庭外部因素导致婚外恋”比例开始上升。
【青少年德育】超六成民众认为家长未能在子女面前“以身作则”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道德方面的作用还未形成合力。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青少年德育的三个主要途径。三方面力量彼此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塑造个体的道德观。受访者中51.8%认为在当前社会,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对青少年德育发挥的作用“相互抵消”,30.1%认为三方之间“相辅相成”。64.1%的受访者认为如今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德育时,以身作则的情况“不太好”或“非常不好”,26.4%的人认为“一般”,仅有不足一成的人认为“比较好”或“非常好”。数据表明,目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道德方面的作用还未形成合力,青少年面临着认知失调的窘境,如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造成知行难合一的冲突,应当引起注意。
&&&&中小学德育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有提升空间。关于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设置,四成受访者认为“合理”,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26.5%表示“不太合理”或“非常不合理”,33.5%认为“一般”。
【网络道德】超三成民众关注或参与过网络骂战,但恶语相向者极少
&&&&约五成民众认为当前网络公共道德整体水平“一般”,认为 “较好”和“较差”的各占25.4%和24.3%。“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无约束性、虚拟性容易导致道德失范”以及“自律性差”,被认为是导致网络不道德行为的两大原因,六成的受访者赞成上述观点。
&&&&“在社交媒体中骚扰他人”被认为最不道德。网络世界中,“在社交媒体中骚扰他人”最令人反感,其次是“使用盗版软件”;“浏览或与朋友分享色情内容”及“对新闻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被认为处于“一般”和“轻微不道德”之间。
&&&&五成民众认为网民在传播信息前有求证其真实性的责任。只要传播了虚假信息,就一定违背道德吗?民众对此意见不一。69.4%表示“明知是虚假信息还传播”不道德。分别有73.2%和64.0%认为,“编造虚假信息并转播”和“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不道德”;26%认为“不知是虚假信息而传播,不违背道德”。超五成民众表示,“对信息的真实性不加求证就传播”不道德。
&&&&超三成民众关注或参与过网络骂战,但恶语相向者仅为极少数。本次调查发现,六成民众对网络骂战“不参与也不关注”,26.3%的人会关注但不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争论,仅一成表示参与过骂战,这其中只有极少数(2.2%)承认自己在骂战中曾对他人恶语相向。
&&&&微博大V的微博言论有着一定的公信度。对微博比较了解的受访者中,有五成对微博名人或加V用户发布的微博“比较信任”,48.3%“部分信任”,持“不可信”或“部分不可信”态度的占23.8%。调查结果表明,微博大V的言论在网民心中公信度较高,如何保证微博言论的真实性,不误导民众误导舆论,是微博大V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伦理学基地主任葛晨虹
“见死不救”不能急于入罪
&&&&一直以来都有人呼吁“见死不救”入罪,并举例说美国、法国等一些国家都有相关立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社会环境、制度、法律设置安排不是很匹配、很完善,仅仅给人们去做这样的要求,要求你必须见义勇为,也有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因为,见死不救入罪实行起来很复杂,有些人不具备救助常识,所以不能急于立法,而是探讨一下全社会制度配套方面做得更好更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
“不要随意帮助陌生人”这种看法不应提倡
&&&&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不要随意帮助陌生人”表示支持、反对、不置可否的人,分别占三成左右,而且,年龄大的人更同意这个看法。因为年龄大的人,可能不像年轻人那样有激情有热血,会更加世故一些,对这样的事“看多了”,对人际关系会有一些悲观的看法,不像年轻人那样经得起考验。但“不要随意帮助陌生人”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服务热线:9
无微不至的关怀
& 亲情周到的护理服务
整洁的院内环境
&居住环境温馨整洁
照顾饮食起居
& 营养膳食的合理安排
大连养老院
联系人:孙女士
地& 址:新华街152号(联合路大医住院二部东门对面)
当前所在页面:
孝道养老具有优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作用
&&& 传统孝道对于形成民族尊老爱幼、友爱待人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了很大作用。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①提倡孝道养老,由己及人,有利于养老尊老和慈幼、抚幼的社会风气。传统孝道中的一些思想虽有其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一面,但是在客观上都起到了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
&&&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倡孝道养老,有助于促进家庭团结,使家庭成员能和谐相处,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和谐美满,那么新农村建设中的精神文明水平就能提高,进而形成有利于农村老人晚年养老的社会道德氛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在家能孝敬父母,在外一般也能与人友好相处,并进而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在古代,孝道养老的道德准则被看作是一种家庭道德,是维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家庭的幸福与否,固然与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和调整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础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价值取向、道德评价会对家庭每一位成员发生影响,约束着家庭成员的孝道养老行为。通过父母与子女之间亲缘关系基础上的孝道养老的双向互动以及情感交流,使家庭建立起互爱互助、温暖愉快的亲情关系,进而形成晚辈行孝、长辈爱幼的和谐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使农村老人老有所乐。
版权:大连温馨养老院关于孝道文化的结题报告怎么写?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关于孝道文化的结题报告怎么写?
关于孝道文化的结题报告怎么写?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孝道文化“善事父母者,从老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风气败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