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和汉默军工企业业哪个利益高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 >
哈市赴海淀区中关村学习考察团谈借鉴经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黑龙江日报
  近日,由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率队学习考察北京市海淀区和中关村的活动,在哈市掀起一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头脑风暴”。大家通过学习考察形成共识,要把中关村经验转化为发展推动力,借鉴先进理念,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应有的龙头作用。
  参观座谈,马不停蹄。参加学习考察活动的市直相关部门、部分区县(市)、开发区和部分在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负责人利用一天时间,参观了中关村软件园、神州数码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就搭建高新技术产业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加强园区建设、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对接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灵活的创新机制,完善的政策体系……这些都给他们带来极大震撼。大家认为,哈尔滨产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中关村的创新发展之路对哈市的示范引领意义巨大。哈市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好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路径,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金融、对俄合作等领域与中关村开展合作,把中关村的经验转化为哈市的发展推动力。
  心动,更要行动。返回哈市后,记者在随后采访部分参加学习考察人员时发现,大家已经纷纷行动起来。出思路,搞规划,抓落实,谈对接……探索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热潮在悄悄涌动。大家结合哈市产业发展实际,借鉴中关村和海淀区先进理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有效措施。本报在此刊发部分同志的感想,以飨读者。
  创新服务理念突出合作重点
  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哈市发改委主任朱文玮
  作为代表团成员,通过对中关村软件园、神州数码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地考察和座谈会的深入交流探讨,对中关村的产业布局、服务发展理念等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认为,把中关村的先进经验转化为助推哈市加快发展的动力应把握好两个关键。
  创新服务理念是学习中关村经验的精髓。哈市在推进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过程中,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为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第四代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创造制度空间和环境空间,促进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加速融入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浪潮。
  突出重点是务实合作的关键。哈尔滨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具备发展若干领域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技术条件、资源基础和人才优势。哈市与海淀区、中关村的合作,必须瞄准科技前沿领域,共建合作平台,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金融、对俄合作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借鉴中关村发展理念,把中关村的经验转化为我们发展的动力,形成并完善哈尔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加速创新要素在哈尔滨集聚,努力发挥好带动、服务和辐射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合作推进哈市科技成果转化
  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于沐琳
  下一步,我们将为哈市相关委办局、区县(市)、开发区做好服务,搭建好平台,深化与中关村、海淀区的科技合作,并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合作推进哈市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利用海淀区全国性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我们包装好的项目推向平台进行交易,促进哈市科技成果商品化进程。
  二是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建和发展。我们将深入学习并充分借鉴中关村的成功经验,利用哈市科技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动员、组织全社会,开拓创新思维、探索运营模式,创建各级各类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利用三年时间,在哈市实现孵化器总数100家,为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是共同探索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北京是公认的人才集聚区,利用区位优势,哈市亿阳信通、九州电器、光宇集团等均在海淀区设有研发中心,这对于支撑哈市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在积极寻求承接北京市溢出产业的同时,也要按照市场规律,与中关村、海淀区共同探讨建立利益共享、产业共兴机制,引导哈市大学大所和企业以共建等方式在京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实现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哈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优化的升级。
  创新机制打造高水平园区
  哈尔滨市工信委主任刘兴阁
  中关村在信用体系建设、高新技术发展和园区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要健全完善哈市诚信体系建设。要研究出台哈市信用管理办法,对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规范。结合哈市开发的人口云、法人云等云计算产业示范项目,建立哈市信用服务中心(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用管理咨询、培训,发布信用信息。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担保提升企业信用,净化信用环境。
  加快推进哈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强化人力资源体系,制定哈市人才整体服务方案,下大力气引进人才,特别是归国留学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及科研院所、园区建设资金等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有效促进丰富的智力资源向市场化成果转化。逐步完善创业孵化器体系功能,进而孵化出一批高技术中小企业。
  打造高水平园区。在推进哈市园区建设时,要加强硬环境建设,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搬迁改造给予更大的支持,通过财政资金、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加强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整合社会和行政资源,在企业激励制度和资金支持两条路线上加快机制体制创新,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
  打造全省自主创新基地
  哈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松北区委书记刘臣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哈尔滨高新区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培育产业生态环境、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创办创新型孵化器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有待深入挖掘,与中关村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密切的对接点:打造全省自主创新基地,放大已入驻160家国内外创新研发机构集聚效应,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孵化器,引入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并实现产业化;构建“人才特区”,发挥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功能,建设全市适宜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加速科技金融结合,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建设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承接中关村创新资源外溢和优质项目转移,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哈尔滨高新区有决心、有信心、有条件,借这次与中关村、海淀区开展合作对接的东风,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城载体作用,全力推动合作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将哈尔滨高新区早日打造成为引领哈尔滨科技创新乃至全省创新发展的“动车组”。
  引进管理模式发展云计算产业
  哈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平房区委书记于得志
  与海淀区、中关村的现状相比,我们的发展只能是初期起步阶段。但他们的做法与经验对我们有十分强的借鉴意义。我们也应发挥哈南的比较优势,引进其管理模式与政策落动性能,推动哈南云计算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要牢固树立企业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市场角度出发,以效益出发,推动企业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科技成果对企业的嫁接与会撞。
  二是为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做好进出的平台。我们目前科技与企业还缺少一个有效连接的渠道,尤其是许多当地科技成果处在非产业化阶段。我们要为成果的转化搭建起进出的平台。
  三是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大有可为。建立起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联系,是政府所应发挥且能发挥的职能。
  四是加大与国内外优势区域的合作。当前,我们已经引进了中关村的企业进入哈南,我们还要加大与中关村的联系与合作,增加哈南与中关村合作的程度,重点在数据加工、数据产品研发、数据工厂建设等方面合作,推动中关村与我们合作建立飞地产业园区。
  学习借鉴经验推动区域发展
  香坊区委书记孙洪庆
  香坊区与海淀区有相同的地方,有各自的特点,更有较大的差距。海淀的实力来自哪呢?一是海淀区科技领先,创新驱动。海淀区作为国家人才特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国家文化与科技整合示范基地,集聚着巨大的科技能量,提高了区域竞争实力。
  二是高新产业集中,园区规模化显效。海淀区的海淀园是中关村科技园的发祥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集群,吸引着众多的相关行业企业进驻,园区规模日益壮大。
  三是融合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海淀区不断在推动融合式发展,联合利用全区的各种有效资源,包括利用社会资本与驻区高等院校重大科技成果、新型产业技术,加强与军工资源合作,促进军民合作成立产业基金、建设创新产业园,着力推动科技发展与资本运营同行。
  四是全方位构建,政策支持力度大。海淀区不断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落实“1+6”系列政策。坚持市场导向,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和财政补贴,从项目早期孵化、成长期设计和成熟期的市场占有都给予连续性政策支持,同时还促进政策日趋开放化,形成了对企业的全方位有力支撑和高效服务。
  知己知彼,方能赶超。海淀的优势,正是我们要学习借鉴的经验。
  建好孵化器打造北方药谷
  呼兰区委书记 贾剑涛
  对呼兰而言,不但要学习中关村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的硬功夫,更要学习中关村的创业精神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软环境。
  我们要搭建好公共平台,打造一流服务环境。完善开发区创业创新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好生产力促进中心,构建网络信息、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交流、检验检测报批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区企业提供网络信息、专利申请、品牌申报、商标注册、药品检测、新药报批、人才引进交流培训等方面服务。
  建设好孵化器,打造科技研发转化高地。重点围绕中国北方药谷建设,以人才引进为激励,以新药研发为支撑,高标准建立园区孵化器,在院士工作站设立开放实验室从事药理药效研究,在药物中试基地进行药物初级产业化,面对入孵企业搞好全方位服务,吸引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归国留学人员带项目入园孵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集聚,实现园区规模发展、创新发展。
  完善好体制机制,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动力。坚持精干主体、剥离社会职能,对开发区封闭体制做出改革调整,深化主辅分离,让开发区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抓主业、促建设。大力深化用人机制改革,构建“人员能进能出、经营者能上能下、收入分配能增能减”新机制,不断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
( 东北网责任编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 备案序号:黑ICP备号
黑龙江省政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技术支持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202号 邮政编码:150001 E-mail:webmaster@金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位置:
-& 详细内容
金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成长性等特征,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产业。培育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并最终赢得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主动权的重中之重。
一、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一)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1、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和争夺未来的制高点
高新技术兴起于1943年核能的利用和l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最新技术,是能为当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各种高效手段和方法的总和。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其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以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成长,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当今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是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许多国家都将高新技术产业化视为争夺未来的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标志。
2、奥巴马科技新政将引领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浪潮
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全球并且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各国都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奥巴马执政后,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其中特别强调科学、技术和创新是解决美国面临诸多紧迫问题的关键,制定了全面的科技创新议程,实施科技新政。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约有1200亿美元投向了科技领域用以支持高新产业的发展。经济刺激计划不仅针对当前金融危机,更将重点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寻找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上,注重恢复和发展实体经济。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是针对美国经济复苏,而且将推动世界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发展,对培育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新增长点起到重要作用。科技新政注重优先投资新能源开发,支持干细胞研究,关注航天领域。其中新能源产业是其重中之重,在1200亿美元的科技刺激计划中,新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占了468亿美元,包括高效电池、智能电网改造、碳储存和碳捕获以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利用等,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制造和推广新的切实可行的“绿色产品”来恢复美国的工业,以培育一个超过二三十万亿美元价值的新能源大产业作为美国经济结构的基础。这是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IT产业、能源产业、新材料v超导、纳米w产业和社会发展合成的世界产业革命,将培育出领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O年代的军工尖端技术,6O~70年代在部分高技术领域获得巨大成功,其发展则始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这个类似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产学研结合的试验区于1980年成立了第一家企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发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措施,提出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构建未来经济的战略支撑。2008年,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科技奥运”的理念给蓬勃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共建立了300余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有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尽管2008年受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2.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抉择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抉择,主要表现在:一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供了机遇,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可以趁机吸纳符合自身需求的技术和人才,甚至主动并购国外的研发机构和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大跨越;二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振兴规划、重大工程不仅能带动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发展,还能够给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三是孕育着技术突破和面临转型升级发展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一方面,在危机中一些传统的落后产业遭受到严重冲击,而一些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却在逆境中突起,这些现象为企业指明了产品发展方向和技术研发领域,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和世界各国并驾齐驱的新机遇,使我们有机会从关乎国家产业安全和争取主导未来国际产业分工的高度,来审视并制定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2009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逐步从模糊到清晰,从零散到集聚,在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要求,要抓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和生物育种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轮廓。
(三)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载体建设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项目的带动作用明显,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实力持续增强。截止2008年底,全省已形成杭州、宁波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信息、软件、生物、动漫和宁波新材料产业5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11个省级高新园区,54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2868个,新产品产值630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15%;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47项,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资助经费1.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为了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我省制定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于2009年9月28日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这意味着我省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予以了明确,对优化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保障,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通过实施火炬计划,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逐年发展,特别是1998年经省政府同意,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新世纪以来,通过先后推进二轮技术创新工程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中科院金华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建设等措施,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市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与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拉动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8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于全省12.1%的平均增幅,居各地市第5位。全市32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406亿元,同期增长30.1%,高新技术企业只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6.1%,实现的总产值却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5.7%,较2007年上升1.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更是占到了规上企业利税总额的32.5%。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100亿元到2008年突破400亿元,平均每三年翻一番。2008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8家,年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的有166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125家,超5亿元的23家;实现利税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123家。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是科技项目实施为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技术支撑。2008年,全市组织申报新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20项,其中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71项,同比增长163%,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经费6797万元,同比增长33.5%,列各地市第四位,总量在11各地市中排名第五位。二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成效明显,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核心竞争力。2008年全市新申请专利7463件,授权专利5073件。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考核验收,被省知识产权局推荐为省试点优秀单位,2009年成功跻身为全国第二批、省内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创建市。三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8年,全市有10项科技创新成果获2007年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有80项获市科技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55项。四是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为研发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有14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7家。全市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拥有科研人员5976人,其中中高级职称达2183人,承担市级以上项目133个,其中省级以上112个,投入研发经费8.8亿。全市建立了十余家公共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包括市区、永康市的汽摩配、五金科技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以及五金、磁性材料等10家国家级、省级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或区域创新服务中心。
(三)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初步形成。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体系主要由科技孵化器、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各类科技园区三个层次构成,这一体系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全市企业积极转化运用科技成果提供了示范。一是科技孵化器。目前全市已有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金华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永康、义乌、东阳等县市已建或正在建设孵化器。金华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经多年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地管理和运行机制,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至2008年底,该中心已累计培育、扶持入园孵化企业314家,毕业企业106家,在孵企业实现总销售收入30.5亿,在全省40余家孵化器年度考评中,获得第三名。二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兰溪天然药物、东阳磁性材料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永康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义乌无缝内衣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这些基地为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各类科技园区。金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发展成为浙中地区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人才集聚区,近年来通过重点抓好电子信息产业的培育发展,带动园区企业转化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整体提升。目前园区已从建立时的0.62平方公里扩展到7.02平方公里,2008年园区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0.2%。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加快实体化进程,积极引进国内大院名校入园设立科研分支机构,为院校所科技成果向企业生产力转化搭桥铺路。浙中信息产业园去年挂牌成立,成功引进首批入园企业,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市实现产业化提供了又一个基地。
(四)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竞争力与日俱增。一是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规模快速增长,一举跃升为我市第一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08年,全市116家装备制造类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60.8亿元,其中37家汽摩配企业达88.1亿元。青年、今飞、万里扬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强劲,引领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大功率水轮机、柴油机、数控机床、环保设备等研发生产企业也迅速发展。二是新材料产业稳步推进。2008年,全市81家新材料类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9.8%,仅次于光机电类产业规模,位居第二。以横店东磁集团为龙头的磁性材料产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磁钢生产基地,金属、焊材、化工类新材料企业颇具特色。三是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明显。2008年,全市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达42家,占全市总数的13%,实现工业产值56.8亿。该产业已拥有一批档次高、效益好、市场前景大的产品,尖峰药业的国家一类新药“加替沙星制剂”、康裕制药的国家二类新药“百士欣”、金华康恩贝的阿乐欣、金奥康等产品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四是电子信息产业特色明显,发展迅速。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电子元器件制造、应用软件开发、工控系统开发、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已初具规模,特别是一批最有特色的网络企业快速成长,如利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虚拟物品网络交易平台的交易量已占全国同类产品交易量的70%,销售收入从2004年成立之初的几百万元发展为2008年的1.28亿元;电子元器件制造商东晶电子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等。2008年,全市41家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1.5亿元。
三、制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强,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产业转移方面形成了较大优势,但与省内一些发达地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有:
(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总量偏小,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近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不大,高新技术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比不高,产业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16%,位居第8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4.11亿元,位居第7位。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规模小,自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力量较弱;二是对国内外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在引导扶持力度上不够大;三是区域传统产业的比重较大,产业技术层次较低等。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产品竞争力偏弱
1、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对缺乏。
我市企业的产品不少属高新技术产业范畴,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并不多,一些只能进行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专利作为具有法定产权利益的智力成果,是衡量科技创新成效和核心竞争力水平的一项典型指标。多年我市专利申请、授权量虽然多年处于全省先进行列,但主要集中在机电类产品的实用新型专利上,一些大型设备和新材料、医药、电子类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只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3.1%。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只有约10%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
2、企业组建的研发机构作用发挥有待加强。金华市科技型企业普遍建立了研发中心,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的比例偏低,部分已建立的作用发挥不够,有的研发设备不完善,影响创新活动开展,需要继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
3、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金华市现有各类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数量偏少,部分已建平台后期建设进展不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缓慢,市本级主要有市科技开发中心(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市科技情报所和市科源专利事务所等人员少、规模小,为企业提供科技中介服务的能力较弱。同时,县市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数量较少,金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受发展空间的限制,将影响市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大楼为租用,缺乏集聚创新资源的条件,不利长远发展。
4、产学研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我市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少,产学研结合存在难度。市委、市政府为加强企业与院校所合作,搭建“工科会”平台,通过与中科院等国内著名院校所合作解决了一批企业发展中技术难题,但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发挥,合作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一批事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有待通过合作得到突破和解决。
这些问题和困难将直接影响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进而影响我市产业发展优势的形成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高新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
1、财政科技资金增长速度不快
有的科技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对认定的市级高新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奖励改由各区兑现后,落实难度大。个别科技扶持政策如鼓励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融资等政策尚不完善,市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增幅不大,2008年市本级财政拨款为0.79亿元,位居省内第8位,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92%,从市工发资金、农发资金、预算资金等多个口子统筹安排。
2、企业承担科技创新风险意识不强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创新回报不确定性高,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就会丧失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转而把资金重点放在引进技术和模仿生产上,从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造成不利影响。2008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技术开发费32.58亿元,仅占全省491.36亿元的6.6%,位居第7位。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足将严重制约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后劲。
3、科技风险投资引导政策有待建立
国际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进步、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我市目前科技风险投资引导政策还未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科技风险投入机制未形成,技术和资本结合困难,一大批处于创业发展期的高新技术企业,难以从金融部门、社会筹集资金,从而束缚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创新型人才短缺,制约高新产业发展
由于科技基础薄弱,我市科技人才总量一直偏低。一是引才、用才、留才环境欠佳。200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均居全省第七位,且与杭州、宁波、台州相比差距较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既有金华历史上缺乏大院名校,科技基础薄弱,也有城市吸引力不强、对人才创新的奖励和扶持力度不够大等。二是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不大。目前,我市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多、队伍不稳定,且缺乏领军型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端人才之间学习、生活的沟通交流平台,对我市企业组织开展重大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立足产业,抢抓机遇,转型升级,重点突破,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和产业集聚化,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经济结构,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谐和实现浙中崛起的重要支撑。
(一)注重主体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一是选择一批科技成长型企业,大力孵化与扶持,通过政策、项目和资金等集成支持与倾斜,引导向高新技术领域方向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实现工艺创新和产品更新,使之迅速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备力量。二是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发育。要以各种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投资高新技术项目,支持它们瞄准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产品加强研发。争取承担市、省和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使其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新生力量。三是加大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要加强在传统机械、纺织服装、化工等优势产业,广泛运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着力解决传统产业升级所面临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通过高新技术的采用与辐射,使传统产业高新化,催生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换,逐步实现企业质变,从而扩张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四是抓吸收引进。要借助外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吸引外商资本参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借水行舟、借梯上路途径,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外向度高的项目,把有限的土地优先用于产业配套强、资源消耗少的高技术、高成长性、高税收、高就业企业,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张、档次提高、经济增长加快奠定发展基础。
(二)加强自主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一是要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不断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在充分发挥已有的企业研发中心作用基础上,鼓励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行业研发中心、重大创新平台和公共实验室等,着力提升本地企业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鼓励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组建行业研发中心,便于集中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共享研发成果。二要推进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联合社会各方面科技资源,围绕汽摩配、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组建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市区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便利的科技创新决策、产品差异化发展、解决技术难题、内外技术合作、技术信息和其他信息等多功能服务。三要加大力度进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形成一批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产品,以提高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金华制造”向“金华创造”转变。
(三)加快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途径,是知识成为经济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投入力度,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科技园区示范,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集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当前重点是推进中科院金华科技园、金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高科技园区、浙中信息产业园区等“一园三区”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中科院金华科技园要大力引进省内外大院名校入园设立科研实体机构,为企业与院校所搭建长效科技合作平台;通过腾笼换鸟等途径优化高新园区产业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建设,向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列迈进;将婺南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集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成果中试和企业孵化基地,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与实验检测中心等功能于一体,争创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区;浙中信息产业园区要大力引进市外电子信息企业入园创业,努力发展成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出台鼓励中介机构建设的奖励政策,在扶持已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式从外地引进信息咨询、技术引进、专利受理、资产评估、投融资等方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增强对企服务功能,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四)加大有效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设立科技发展引导资金。整合原有的技术创新、科技奖励、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建设、浙大科技合作、专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专项资金,以及工口、农口用于扶持科技创新的其他有关专项资金,设立市科技发展资金,使财政科技资金相对统一、规范。科技发展资金在使用上要贯彻引导创新、宽容失败等原则,在资助对象上,一方面要重点支持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重大项目攻关,另一方面要重点鼓励广大中小和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为区域创新活动培养主体、积蓄力量。二是尽早设立风险投资引导机制,吸引大批国内外天使投资来我市投资入股中小科技型企业,促进其快速发展;积极鼓励成熟企业上市融资,从资本市场充分“吸血”,快速发展壮大自己,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扶持商业性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对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的创业投资领域。引导基金运作可采用风险补助、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三是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科技发展资金在年度财政预算编制中单项列支,确保科技发展资金年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同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不断增强政府财政资金对企业和全社会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五)强化人才支撑,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重视科研资源的整合利用,凝聚科研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潜力支撑。要建立一套系列配套培养与集聚人才的政策及相应的服务管理措施, 如园区建设、环境配套 (住房、交通、学术交流), 购房、购车的个税减免等,切实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待遇;鼓励知识、技术和才能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稳定和集聚人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多种方式,设立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力招引高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进一步吸引国内外高技术的带头人来我市创业和发展。要以实用化和国际化培养模式,采取多种途径超常规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建立适应多种需求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
(六)完善政策引导,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 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取得了良好效果。当前,特别要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工具,降低高新技术产业成本,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发展。一是用足用好国家规定的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15%的所得税计征等税收优惠政策。调动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的主动性,改变有的企业满足于现在产品有市场,宁愿在广告上舍得投入却不注重于技术创新上花力气的情况,让企业技术研究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二是完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弥补缺位。重点针对鼓励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科技金融、扶持初创型企业成长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补全。
主办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承办单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信息技术中心备案序号:浙ICP备号-1&建议使用IE7.0,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微电军工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