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并购资方看的企业文化怎么写介绍怎么写

“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于-18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峰会由《21 世纪经济报道》携旗下中国资本跨境投资并购第一垂直门户晨哨网主办,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联合举办。此次峰会云集400多名各国政界精英、中国大买家、全球卖家、知名并购基金、投行、咨询公司、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投资并购专业机构,是一场并购业务生态领域的思想和资源盛会。
4月17日,在由中国资本跨境投资并购第一垂直门户晨哨网主办,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上...[]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现在开始。  此次峰会由《21世纪经济报道》携旗下中国资本跨境投资并购第一垂直门户晨哨网主办,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联合举办。此外还要感谢君合律师事务所、丰实金融、曼达琳基金、上海东方明珠(集团)有限公司,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浙江商会、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法国马赛商学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此次峰会云集了各国政界的精英,中国大买家、全球卖家、知名并购基金、投行、咨询公司、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投资并购专业机构,是一场并购业务生态领域的思想和资源盛会。与会嘉宾将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产业升级的机遇与问题,解构中国企业全球并购投资战略与技巧,分享跨境并购投资资源和智慧。  下面请允许我依次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来宾,他们是:  21世纪传媒CEO沈颢  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尚玉英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  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境外二处处长刘霞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行部副总经理张都兴  21世纪经济报道副主编、晨哨网总编王云帆  渤海产业基金总裁李祥生  交银国际(中国)首席执行官陈维  中关村管委会国际化业务总监曾晓东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上海市商务委外经处处长孔福安  宏源证券并购部总经理洪涛  同鑫汇基金总裁王世谕  国浩律师事务所费周平  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费小妹  以色列Infinity集团总裁兼创始合伙人高明哲我  曼达林基金执行合伙人高臻  越秀集团总经理助理兼资本经营部总经理李峰  沃特(中国)财务集团CEO张志浩  晨哨集团CPO罗小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据局长施海宁  君合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刘大力  民生银行投行总经理张立洲  普华永道全球合伙人黄耀和  中金国际投行部执行董事刘书林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邵春阳  晨哨集团COO宋艳  复星集团CEO梁信军  以及三位特邀嘉宾: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丰实金融合伙人任剑琼,丰实金融创始人卢长奇(音)。  感谢各位的到来。现在有请本届峰会主办方代表,21世纪传媒CEO沈颢先生上台致开幕辞,掌声有请。  沈颢:各位尊敬的嘉宾,大家早上好,  2013年以来中国海外并购风起云涌,我们觉得有一个信念越来越坚定:世界正迎来第六次的并购浪潮,而中国将是这次浪潮的&弄潮儿&。  中国能否成为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的主体?取决于全球资源中国整合。在先行者们看来,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有人力嫁接海外资源和中国市场,有人力消化在全球的并购资源。中国资本也为发达市场企业解决的不仅仅是流动性的问题,更带来成长动力,这也是中国区别于上世纪90年代,以日本为首的并购潮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所在。而通过海外并购,将全球资源和中国相关产业对接,并有效的重组,无异将大幅提升企业与产业的价值,使中国经济科学高效的实现升级。  回顾全球经济史,已经出现五次大的并购浪潮,这五次大的并购浪潮有一个共同特点:强强联手,或者以强并弱。未来以中国为主导的第六次并购浪潮,将是第一次以新兴市场并购发达市场,第一次以非英语国家去并购英语国家的企业,第一次以相对落后的产业并购相对先进的产业。也就是说,以弱并强。正是这样的现象,让我们将此称为第六次意义上的并购浪潮。  如何以弱并强?这是今天在座行业精英要做的课题,也是大家花两天时间要寻找的答案。我想说,这也是我们媒体需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21世纪经济报道,是中国领先的商业报纸也是中国经济的观察者。其次大家也知道,今天的媒体面临剧变,我们希望以更新的方式、更深的理解介入、服务中国经济,21世纪经济报道,也在进行战略性的转移。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转向专业细分市场的深度专业服务。中国对外投资正当其使,晨哨网也应用而生。我们不仅在观察这个市场,也在参与、改进这个市场,这个理想任重道远,一如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再次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  主持人:感谢沈总的致词,也要感谢一汽大众为我们带来的赞助,接下来有请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尚玉英为我们带来演讲《上海自贸区境外投资机制创新》  尚玉英:感谢大家,非常高兴可以参加本次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  在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境外投资并购快速发展,上海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走出去企业领袖和相关的服务机构,今天会聚一堂,共享跨境资源并购和智慧,工商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的大计。我谨代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表示祝贺,我就上海走出去战略进行一个交流。  上海企业走出去,步入了新的阶段。到2013年,上海有5家企业进入全球财富500强,10家企业上榜中国非金融类跨国公司100强。  (一)抓住机遇,对外投资增速明显提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随着全球进入总需求不足、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之前的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转变为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在发达国家呈现的技术并购机会及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应该说,上海企业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契机,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资产缩水,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欧美各国迫切希望吸引外来投资等有利条件,加快了对外投资并购的步伐,实现了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年五年间,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44.5亿美元,实际投资额达到96亿美元,分别是2008年之前累计额的3.9倍和4.4倍。  (二)优化结构,对外投资质量明显提高。增速提高的同时,上海企业对外投资质量也在明显提高,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变化。  一是投资的目的地,从发展中的经济体,转向了发达的经济体,这是非常重要的变化,反应了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五年来,对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的投资额达到10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额的69.9%,2013年更是达到了30.6亿美元,占总投资的82.6%。  二是投资的领域,从传统的贸易网点建设,和加工制造,转向了服务业。五年来对服务业领域的投资额,达到了104亿美元,占同期71.9%。其中,2013年对房地产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和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投资,达到了34.7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80.5%。  三是投资方式,从绿地投资为主,转向以并购等方式为主。2013年并购和增资方式对外投资额达到了30.6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71%。  四是投资主体的变化,以国企为主转向多种所有制企业并购齐驱的格局。五年来非公企业对外投资额达到78.3亿美元,占同期的54.2%。其中2013年非公企业对外投资达到了20.9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额的48.5%,相当于一半的比重。  (三)转型升级,对外投资水平明显企业。  上海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着眼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要素,在技术并购、品牌投资、渠道拓展、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投资的国际先进技术,提升全球细分领域地位。  二是投资全球知名品牌,促进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立足于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成功实现中国发展动力,与全球优质资源的对接。  三是投资全球供应链,加快对境外渠道整合步伐。  四是投资开拓新空间,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比如绿地集团在国内市场发展20年后,投资欧美发达国家一线城市的地产开发项目,寻求新的发展项目,推动企业的国际化。  (四)改革创新,对外投资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同时,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始终秉持改革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企业的国际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创新对外投资促进机制,充分利用上海国际投资促进服务机构集聚优势,通过上海投资促进机构联席会议,上海对外投资合作专业服务联盟,和上海海外久远服务中心等,发挥各国驻沪投资促进机构的积极作用,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组团式的专业服务,防范境外风险和处置境外突发事件。在中国上海自贸区率先探索对外投资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出台促进本土跨国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国企松绑,为民企加油。优化财政金融等相关政策,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服务。推动和支持重新设计国际化的发展框架。  二、上海企业走出去,我们认为要把握新的机遇。  当前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改革举措的深入落实,和自贸区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走出去再次面临新的机遇。  (一)要把握改革开放的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的地位,将进一步释放企业走出去的活力和动力,对外投资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政府职能的转变,将更好的提供权益保障,投资促进、风险预警等公共服务。对上海而言,自贸区的深入建设,将形成强有力的境外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有利于推动上海成为国内走出去的高地。  (二)要把握投资发展周期的机遇,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投资周期发展理论,预计我国对外投资迎来快速发展周期。另外根据国际的经验,发达经济体的对外投资存量,一般是利用外资存量的1.3倍,目前发达经济体对外投资存量占GDP比重平均是30%。发展中的比重平均为13.8%,中国仅仅是5.2%。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预测,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吸引外资,成为净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空间巨大。  (三)要把握参与全球价值链整合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促生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新时期在全球竞争更加聚焦价值和效率的新趋势下,我在正在实施更主动的开放战略。通过跨境投资并购等方式,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上海的创新转型,也迫切需要走出去,提高在全国范围内配置品牌、科研、市场资源、能源、劳动力等各类要素的能力。  三、上海走出去要力推新举措。面对难得的机遇,上海将紧紧抓住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机遇,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努力使上海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桥头堡,实现上海走出去新跨越。  一是着力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在自贸区境外投资备案制等试行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球实行境外投资备案制,进一步确立企业对外投资主体的地位。推动建立对外投资便利化机制,协调解决企业走出去的有关共性问题。深入落实上海国资改革20条意见,细化相关的配套政策,为国企走出去松绑,积极呼吁民营企业等所有制企业的不同诉求,调整优化鼓励有关措施,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目前也希望按照三中全会改革的要求,要进一步探索研究个人对外投资的便利化。  二是着力完善对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上海市全国国际化服务机构最集中的地区。全国有228家外国的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其中有121家在上海,我们将充分发挥国际化机构集聚优势,构筑走出去服务生态圈,重点鼓励和支持方向是金融服务、信物服务、投资促进、人才培训、风险防控。  三是着力提升企业跨国经营水平,主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但是我们可以加强规范、引导,坚持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导向,应该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强跨国经营行为的规范引导,结合实际也在研究上海企业经营跨国行为准则,逐步培育一支遵循国际准则的高水平队伍。  四是着力突破跨国经营人才短缺瓶颈。目前,人才可能是制约我们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大的难题。所以我们将在怎么支持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多做一些工作,特别是加强专项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加大对跨国经营人才专项培训机构,探索建立走出去的专业人才库。我们相信上海企业只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整合,不断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一定能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营转型升级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尚书记的精彩致辞,如今房地产行业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行业,全球房地产的发展将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掌声有请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带来主题演讲《绿地的全球地产开发思维》。  张玉良: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可以参加今天这个海外并购主题的峰会,这个主题我觉得非常适合时点。一是过去20年,我们看到全球大公司到中国来投资,未来10年我们会看到什么?沈处长讲的,会看到中国的企业到全球舞台上风起云涌,前段时间总书记讲,中国的经济外交要放到重要的位置。我想,中国的全球化,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重要力量。在当今做这件事,我觉得《21世纪经济报道》是做了上海想推的事,我觉得非常伟大。  绿地这两年,抓住了房地产国际化的很好时机,我们觉得是非常好的窗口期,这个窗口期我认为是这样的。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经济由底部往上走,这个过程中资源价格可能比较低,但是产品的价格在往上走。第二,中国经济保持中速成长,这个过程中有很大市场,但全球的契机也非常好,是非常不错的契机。近两年,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向外走出去,走得比较快、走得比较稳,2014年将是绿地国际化战略的稳健提速和收获之年。全年总投资额将超100亿美元,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  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有两点做法。首先,我们觉得要做中国市场的海外延伸。中国的企业,在中国有很大的品牌、很大的影响力、很大的市场号召力。中国大量的市场在海外延伸,做这个市场的过程中,你可能要优先考虑,这样可以化解你的风险。你不仅要做中国市场,也要做外国消费者的市场。像伦敦的房子,70%是卖给全世界的人,而不是只卖给英国人。你做纽约市场也一样,悉尼市场也一样,&优先&我们要考虑。第二,要以中国的中产阶级共成长,我们现在有几个数字非常令我们兴奋,一是中国的出境旅游,目前有1亿人口,未来三年会到2亿,而且成长速度非常快。中国由于各种因素,有大量的移民,客观市场是巨大的。我们还看到这么多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城市,伦敦、纽约等等,到处可以看到中国的留学生。去年我到美国一所大学做演讲,1000人当中,有80%是中国的留学生,他们说,好像是不是在北大或者清华演讲?这个市场量非常大。第三,注重自己的团队走出去,不仅要投资,而且要有团队。对一个企业来讲,投资是投行做的事情。我们的优势,除了在全球有一般的优势外,我们还有开发的能力、开发的优势,我们做投资外,还要做开发硬性管理,也有一些媒体报道,到海外就做投资,因为你不熟悉。不熟悉,你要从不熟悉到熟悉,这样才能可持续、可控,而且中国要适应全球的文化。但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有一些要坚持,这也是对的。第四,要持续的跨国经营,不是今年投完就结束了。要对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考虑。今年以来,我们开始向深耕市场走。前段时间,我们除了去年、前年投的悉尼墨尔本项目,我们今年又投了两个项目,要持续的讨论。  三是绿地集团国际化的主要体会。  1、中国企业走出去,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这是国家的需要,中国要在全球有作为。你不出去,要想国家力量的强大,至少是一个缺陷。另外也是企业的需求,凡是领袖企业,都是国际化的做。中国的龙头企业,也应该到国际上参与竞争,这是必由之路。也有媒体朋友不断的问我,13亿市场的人不做,为什么要做1亿人口的市场(指旅游市场),我说中国市场要做,但是全球市场,合适的时机,有能力要做,当然没有能力就不要做。  2、国际化有助于开拓企业新的发展空间。  3、国际化有助于提升企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你在国际化配置之后,可以把全球一线的合作伙伴,能够到中国合作,提高你在中国的市场竞争能力,也有巨大的帮助。你可能在国内,只有国内的公司了解你,国外的公司很少了解你。举的例子,以前人家瞧不起中国,那时候中国的发展不够。现在你强大了,走出去,无论政界、商界,服务机构都会跟着你走。  4、国际化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当你走出去之后,体制机制要适应国际化,如果没有国际化,就要有倒逼机制。我们也感觉到,中国的政府,商务部、发改委等等都非常支持我们。与此同时,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包括我们看政府的动作,哪些动作是智慧的?哪些动作不够智慧、需要改进?因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有很多事情,包括韩国,我刚才嘉宾交流,有些税收政策,我们的国家导向和专业部门不匹配,人家的税收政策很科学、合理。我觉得将来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一定也会改进。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自己的很多差距。全球大企业,你在全球发展过程中要适应它的法律和文化,但是我们通过直接在那里环境的合作,会极大的推进我们的进步。所以全球化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国家利益需要,也是我们切身要做的。  四、国际化有很多的风险需要防范。  1、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民俗,政策法律,除了通常的汇率风险、产品开发风险外,还有很多你看不到的,你只有深入进去才可以看到,这种风险我们应该可以防范。  2、应该充分的应用全球专业化机构的力量。有很多力量你要用好,不是你要听它的,它是你的工具。要和一流的合作伙伴合作。  3、在分工细化且系统的海外市场要用好专业服务机构的力量。  最后,我也愿意跟很多合作伙伴、合作方一起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家共同合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先生的精彩致辞。接下来有请联合主办放的领导,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为我们演讲《中国走出去形式分析和投资促进服务》。  刘殿勋: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可以出席今天的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我代表商务部对本次活动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本次活动,《21世纪经济报道》和晨哨网做了很好的准备,刚才尚玉英业介绍了走出去、跨国并购的良好经验,张总对走出去的案例也介绍得非常好。接下来我就我们掌握的一些情况,就我国走出去的情况做一个基本介绍。  随着中国近几年的持续增长、活力增强,也为中国企业更广泛接触国外市场,为中国企业到海外开拓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从去年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还是体现出了一些基本的特点。  第一、总量规模稳步扩大。我国这两年,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2013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同比增长达到了16.8%,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901.7亿美元。到去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以前我国大家比较熟知是贸易方面,78年改革开放之后,贸易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我国贸易总量很大,但是投资类上升也非常快,不仅国内讨论,国外的经济界、企业界也在关注这个话题,为什么?因为时间太快了,时间太短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才多长时间?没有多长时间。在短短的时间内,达到这样的一个量的提升,这个方面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第二是从去年对外投资区域来看,较以往比较合理。一方面中国对外投资,从国别和地区来看分布更广泛,另外一体现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上,从国别、地区来看还是相对集中的。比如去年,我国对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及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一共900亿,对9个国家的投资到了654亿。这个数字,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72%,对发达国家和新型经济体的投资明显增加。去年我国对三个地区的投资高速增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东盟。对俄罗斯的投资增长是几何速率的增长,500%多的增长。  第三投资主体的结构优化。我国投资,央企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民营和地方企业也快速崛起,对外投资热情很高涨。去年我国地方企业对外投资3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占36.6%。在地方投资当中,有三个省比较突出:广东、山东、江苏。  第四,产业构成齐全并且重点突出。我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一些重点的行业方面也相对集中。从行业构成来看,九成投资流向商务服务业,采矿、批发零售、制造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此外,在这几个领域里面,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是其中增速最快的领域。这两个领域都增长了100%以上。  第五,跨境投资并购迅速发展。从专业机构的统计数字来看,去年我国跨境并购涉及到的交易额是514亿,比2012年的330亿上升幅度非常大,达到50%以上。我国在海外的并购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尤其是欧洲,刚才尚主任在上海、海外的投资过程中,也分析到,有一部分积极的变化,发达国家的比例从去年数字来看比较高,从全国数字来看也是这样。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占到了一半以上。在欧洲,成为去年海外并购领域的重点,主要分布,从产业上来看,包括能源、房地产、金融、工业技术、互联网几个领域。海外并购由能源、矿产行业,逐步向高新技术、高端制造业进行转移。从去年这方面的产业结构变化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国内企业又快又稳的走出去,从国家政策的推动来看,这些政策效果在去年我国企业央企、民企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符合的,国家在这方面的推导作用成效比较明显。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前景调查,中国依然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外国直接来源地,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这些变化,应该说对我国的企业以及个人,对海外投资,从审批流程到信贷的税收、融资保险、外汇管理等方面都会给予进一步的支持。我们也相信中国的企业在未来走出去的过程中,随着政府管理体制的变化,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这方面得到的支持越来越大,中国走出去的合作形式也会越来越好。  贸发会也做了一个乐观的预测,前几天IMF的总裁也做了乐观的、世界宏观经济方面的预测,他们认为金融危机也好,前一阶段世界经济低迷的形式已经结束了,也预计到中国在2013年来算,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达到5000亿美元,这还是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从上面的这些,比较向好的分析来看,中国海外走出去的企业也好,我国的整体战略也好,应该说有很好的收获。但是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比如我们国家海外投资的总额,从现在来看,因为世界上的资本流动超过万亿,从总数来比,从全球规模来比,依然还是偏低的。企业海外并购投资失败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这个上面,无论从主管部门也好,还是从我国的主要投资促进机构也好,商会组织也好,以及包括我们的组织也好,都有责任将这方面做得更好,为我国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帮助。  这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前一阶段因为世界经济形势的原因,国际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的大型国企、央企影响比较大。有的企业在前期准备、风险防范不足,信息不对称、对境外监管制度和国际规则不熟悉,还有尚主任提到的专业人才的问题。  二、对外投资建议。  首先要充分了解对外投资的信息,做好前期准备。要更深入了解国际规则,多双边的国际投资协定。我国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对国际规则的了解,尤其是对投资国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首先,我们要在这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尤其是境外法律法规,相关的监管政策、福利、税收等等。第二,也要善于利用有关资源,比如政策方面的变化、主要的服务机构,在国外很多国家的服务促进机构,就是政府部门的一个构成。每年这些机构都会发布很多投资促进方面的资料、信息,投资促进局我们也会发布,比如国别报告,我们有一个网络会不断更新政策信息。这些方面,也希望各企业可以前期关注到。跨境并购,要着重了解跨国并购的审查等相关内容。第二是张总提到的,要借力专业机构,我已经看到国内这几年,有一些企业在海外走出去的过程中,借力专业机构,规避了很多风险,而且非常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引进、培养自己本身的高端专业人才,特别是有计划的来引进培养一批熟悉国外法律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第三是增强自身的国际化经营能力。第四是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海外投资还是有系列的独特风险,包括前几年大家知道的非洲市场,也包括其他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有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汇率、法律等。企业自己本身也应该构筑比较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和防范机制,建立更灵活高效的海外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第五是要提醒大家,要树立我国在国外的形象,企业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宣传,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刚才张总说得非常好,中国文化,要适应世界文化,适应投资国的文化。在你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为当地社会进行贡献,树立中国企业的投资形象,和东道国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  这是我们对去年和前段时间我国在投资领域里面的基本情况。  三、投资促进服务。  我们隶属商务部,负责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的投资促进工作职能,推动企业开展跨境并购活动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从去年年初开始,投资促进事务局,在具体工作方面有一些思想上的转变,我们在投资促进服务上,更加追求从产业化、专业化的角度进行推动和开展。在2012年年底,我们完成了自己内部的机构设置调整,新成立了5个产业部门,也就是说现在局内的工作开展,是由综合板块和产业板块,这两个在做。五个产业部门,按照全产业覆盖来做的,分别为资源能源产业部、机械工业品和消费品、信息技术和服务业。重点是要结合优势的国内产业资源和国内外的产业特点,开展专业化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搭建这样的中国和国外双向投资促进平台,我们局建设了辐射主要国家的工作网络,到目前为止,我们代表国家,也代表商务部,和国外很多机构有合作的协定。比如我们和16个国家和90家机构有合作协议。在这个协议之下,有一系列的双边互访,有投资推介、介绍等等。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在合作框架下推进更务实的活动,这个我们已经在做了。  投资促进事务局有很多多双边的投资合作机制,比如在习总刚刚访问完德国,我们和德国间有一个高级别的企业家工作组,这是两个国家分别由经济界非常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这方面的,每年一度的交流。第二是和墨西哥的高级别工作组,另外在地区交流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平体,就是中国和芝加哥有一个市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有七个城市,上海也在其中。包括和葡语国家的投资工作组等等,包括和东盟十国的都有,我们和这些国家机制上的投资促进机构有合作平台,我们也希望这样的平台,不仅是讨论我们双边间的投资促进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希望可以结合各地区的、企业的诉求,具体把我们的企业和地区具体工作内容纳入其中。第三个方面,我们在积极拓展,布置我们在海外的工作网点。我国在投资促进领域,从自身国家各地区和企业的发展来看,还是比较滞后的。去年我们在韩国收购了一个点,今年上半年准备在德国开一个点。这是在海外工作网络上建设的。  针对国内五个产业部,根据他们各自的产业情况,成立了五个产业工作委员,到将来会形成一个互动。  投资项目信息库,我们也在不断的改进,2013年底完善了商务部的整个项目搜集工作,目前项目的覆盖面也还可以,这方面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借用。目前的信息是3万多条,还在发展中,涵盖了29个省,150个地区和市。我国的地级市有20多个,还有一部分不在里面,也希望各企业家可以利用好这个平台,来为自己的企业发展产生作用。跨境投资并购,也离不开智力的支持,我们局建立了一个双向投资促进的专家库,希望通过我们国家级层面的专家学者讨论,课题的调研,我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可以发挥智囊作用,我们也希望在座的企业家可以善于利用这样的专业机构资源,还有一些基金、投行这样的资源,我知道主办方还要揭牌成立全球并购智库。我们非常希望可以为大家走出战略方面提供相关的帮助,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局长的精彩致辞,接下来有请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境外二处处长刘霞为我们解读发改委&9号令&新规,有请。  刘霞:各位大家好,请允许我就近期发改委发布的2014年&9号令&,境外合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关于&9号令&的出台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的境外投资迅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6300亿美元。其中,2002年中国境外投资仅有27亿美元,2005年达到123亿美元,2010年增长到590亿美元,2012年达到878亿美元,连续迈上了几个台阶。2013年中国境外投资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实现了21%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领域不断拓展,在保持传统能矿行业大规模投资的同时,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明显加快。  2、投资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分布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的投资集中在约40个重点国家。  3、投资方式日趋多元化,除了绿地投资外,中国企业越来越多采用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收购,BOT、PPP等多种方式开展境外投资。据初步统计,2013年并购类项目投资金额已经超过50%以上。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方向,中国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效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为此国家发改委采取措施,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根据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投资改革,确立企业投资地位决定,为适应中国境外投资发展形势要求,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改善了境外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具体措施,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大幅下放管理全县,建立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制度,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创造更加宽松、便利的条件。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部署,为了积极推进境外投资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的转变,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今年的4月8号,国家发改委以&第9号令&发布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9号令&。&9号令&是对2004年4月,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精神,以2004年的第21号令发布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修订。2004年21号令,是把境外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了核准质,并明确了核准的具体范围、内容和申报程序。这对规范和促进境外投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境外投资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趋势,对境外投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要求,要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合作,加快和有关国家地区商签投资协定,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2013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的通知(国发2013年47号文件),明确规定中方投资10亿美元及以上项目,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钱款规定之外的中央管理企业投资项目和地方企业投资3亿美元和以上项目,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备案,为此国家发改委对2004年21号令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发布2014年&9号令&,进一步规范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管理,确立了企业对外投资地位,为做好对外投资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简单介绍一下9号令和21号令的变化。  与原21号令相比,&9号令&内容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幅提高了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权限,缩小了核准范围,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根据国务院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今后除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外,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项目全部实行备案制。中方投资10亿美元及以上,涉及敏感国家、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实行核准制。也就是说,境外投资项目不再按原来区分资源类、非资源类,除了涉及敏感类的项目外,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权限,由原来按资源类、非资源类划分的1亿、3亿美元的权限,统一提高到了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中方投资10亿美元以下项目一律实行备案,中央管理企业实施的境外投资项目,地方企业实施的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备案,地方企业实施的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等投资部门来进行备案。  原21号令规定的核准范围,包括境内各类法人、通过在境外控股的企业和机构,在境外实施的并购项目。现在的&9号令&规定,已在境外设定的中资企业,在境外实施的在再投资项目,如果不需要境内投资主体提供融资、担保,不再需要办理核准或备案手续。&9号令&同时还规定,中方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大型境外收购和竞标项目,投资主体在对外开展实质性工作之前,应向国家发改委保送项目信息报告。报告的限额由以往的1亿美元以上提高到3亿美元及以上项目,并明确国外收购和竞标项目的含义,对外开展实质性工作的含义等。这其实就是解释一下,境外收购的项目是指投资主体,以协议、要约等方式收购境外企业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资产或其他权益的项目,境外竞标的项目指投资主体境外公开或不公开的竞争性投标等方式,获得境外企业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资产或其他权益的项目。对外开展实质性工作,境外开展的含义指对外签署约束性协议,提出约束性报价及向对方国家和地区审查部门提出申请。境外竞标指对外正式投标。  第二点变化,简化程序,明确时限,提高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规范化、便利化的水平。&9号令&明确对于需要发改委核准,或由发改委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地方企业可以直接向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由省级发改委提出审核意见,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属于国家发改委备案的项目,也采取同样的程序,不再要求地方企业按照县、市、省层层申报,同时&9号令&对发改委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的全流程办理时限进行了明确,并对核准备案的条件进行了简化。  第三个变化是突出了依法行政,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维护秩序。根据国务院关于强化行政问责,严格责任追究的要求,&9号令&新增第五章关于法律责任的内容,明确规定国家发改委工作人员,如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违反规定程序和条件办理项目核准备案等行为,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根据权利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监管同步到位的原则,&9号令&明确国家发改委要加强境外投资项目指导和监督职责,维护境外投资良好工作秩序。明确规定,对于未按规定办理核准或者备案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从而加强跨部门的工作衔接和联合执法,推进形成境外投资项目的形成合理。  第三介绍一下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主要条件。根据国际化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和行政制度审批的要求,结合境外投资管理的情况,&9号令&明确国家发改委办理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主要是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审核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境外投资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资本项目管理相关规定,是否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公共利益,以及投资主体是否具备相应投资实力等内容进行审核。  第四,备案管理将采取进一步便利化的措施,首先对于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一律实行表格化申报和办理,不再要求申报单位提供项目办理报告,只需要按规定填写表格和必要附件,大大节省企业准备申报材料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行政管理,逐步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切实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便利化服务。我委部门正在开发全国境外投资项目网上备案系统,利用互联网备案,申报单位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提交备案申请,并实时跟踪项目办理进程。按照目前项目进展的进度,下半年可以上线运行,到时将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境外投资的便利化水平。  第五,&9号令&新增了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宏观指导,投向引导,和综合服务等内容,国家发改委将汇同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实现。一是建立健全多双边投资机制,目前中国累计对外商签130多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90多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用好这些协定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扩大商签国家范围,同时继续建立和完善与重点国家、政府间的投资促进合作机制,协调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并共同反对各种形势的投资保护主义行为。二是加强政策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控制的系统化和制度化,继续完善境外产业和国别指导,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和监管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和中介服务,整合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企业的信息资源,建立境外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积极发展和对外投资相关的各类中介机构,支持行业协会和商会发挥好自律、协调服务功能。四是要规范企业投资和经营行为,积极引导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保护生态环境,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树立好中国企业依法经营、重信守诺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以上是对发改委&9号令&要点的简要介绍,为了配合实行好&9号令&,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关于实施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就项目的核准、项目备案、项目信息报告的申报材料、具体内容、申报格式、申报流程等提出明确要求,以便利企业更规范的申报各类境外投资项目。以上就是我的介绍。  最后 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处长的介绍,接下来有请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先生为我们演讲,题目是《中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趋势与监管要求》。  徐明:各位来宾上午好,非常高兴首要参与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我为大家讲讲中国上市公司的趋势和监管要求。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实现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和促进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上交所对此是一个积极的、开放的、支持的态度,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并购重组活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整体实力的上升,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应该说是如火如荼,数量越来越多,交易金额越来越大。但是和境内并购相比较,上市公司进行跨境并购面临着时间跨度比较强,整合难度比较大,交易结构比较复杂,法律风险比较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个命题作文探讨中国上市公司的跨境并购,我觉得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根据会议安排,就这个题目我想谈几点看法,不一定成熟,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正确认识跨境并购的发展趋势。  1、从目前来看,中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还不太活跃。  2、未来来看,中国上市公司的跨境并购会活跃。  为什么说目前还不太活跃?我们从上交所900多家上市公司,让公司部的同事做了统计,年,共有737家启动了重大或非重大的资产重组和吸收合并的事项,交易的金额达到656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很大。但是看了一下,其中涉及到跨境并购只有12家海外并购资产。这个比例很少,占比是1.6%。境外投资收购境内上市公司,也仅仅出现两单,占比更少,0.27%,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刚才商务部的刘司长、发改委的领导,包括市里商委领导也都说了数字,可能口径不一样,我这个结论还是不太活跃的。  将来会活跃,为什么这么说?我有三点理由支撑这个观点:一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二是国家鼓励,三是企业本身有需求。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的大幅度发展会提升上市并购重组的活跃度,去年中国的GDP达到了9.2万亿美元,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促生了一大批具有稳固市场资金实力雄厚,以及丰富资本运作经验的上市公司。在前五次的并购浪潮中,并购活动的活跃度和经济周期,我们觉得有很强的一致性。本次峰会的主题,我们讲的是中国与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中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案例会不断涌现。  第二,国家宏观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跨境并购,刚才几位嘉宾说得很清楚,特别是发改委的&9号令&详细讲了怎么支持企业走出去。政策层面来看,201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201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今年3月份发布的国发14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并购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体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意见》对引导企业开展跨境并购提出了明确要求,里面讲到落实完善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鼓励具备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境并购,规范企业并购秩序,加强竞争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积极指导企业制定境外并购风险应对预案,防范债务风险,鼓励外资参与我国企业兼并重组。另一方面,再简化审批程序上,意见提出简化海外并购的外汇管理,改革外汇登记要求,进一步促进投资便利化,优化企业境外收购的并购程序,加快核准手续,这些的中心意思,就是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政策支持力度上,在程序办理上都逐步的简化了。  第三,上市公司的自身发展需要,这是从企业本身来看。在自身发展的内省动力推动下,很多中国上市公司选择通过跨境并购,打破市场技术壁垒,推行全球化。所以我们相信,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平台进行全球化资本运作,会更便利、快捷,未来跨境并购会越来越多出现上市公司的身影。  二、进一步转变对跨境并购的监管理念,强化信息披露监管要求。  我们要转变观念,二是要提高我们的适应度,三是打击在并购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1、转变跨境并购的理念。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一度以大股东注资和借壳上市等交易类型为主。这些关联交易类的并购重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定价虚高、报表重组,资产以次充好,监管部门也形成了需要对资产定价的公允性。但是跨国并购,以市场化的交易居多,行业特征、市场环境,交易条件等要素都会影响交易价格,交易最终定价也往往是交易各方,我们包括董事会,管理层,股东大会等博弈的结果。对此类交易的监管,在应该着眼于程序审核、程序把关,确保形成充分的博弈机制,确保上市公司充分信息披露,要从实质性的判断转变为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监管者很难对企业的跨境并购进行实质性的判断,也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判断。监管理念当中,对信息披露进行监管,要公开、透明。市场自己决定,让利益各方进行充分博弈,这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上交所也在积极参与其中。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加强信息披露的事中、事后监管,督促相关各方归位尽责,取消、减少盈利预测、业绩补偿、资产评估等的规定、要求,加强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机制。我们期待新修订的两个部分可以进一步的活跃跨境并购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支持上市公司进行有利于持续发展的并购重组活动。  2、进一步提高跨境并购审计评估等相关监管要求的适应性。  由于上市公司跨境并购出现的时间不是很长,案例也并不是很多,实践中对上市公司的跨境并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目前来看,有关并购重组的相关规定,我觉得还要进一步的完善,比较完善的,比如审计、评估的相关规定。根据相关,审计和评估机构,应该为我国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按照中国的会计准则和评估准则出局报告。实践当中,海外收购标的资产的历史财务报告,通常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和中国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审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一般也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是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具有我国证券、期货从业资格,而且跨境并购市场化交易居多,交易达成前,交易对方不太愿意向境内审计评估机构提供过度的资料,和现行规则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3、杜绝利用海外收购,损失上市公司的利益的行为和股价炒作的行为。对于上市公司或相关主体利用虚假海外收购炒作公司股价以及大股东通过先收购海外资产、再高溢价注入上市公司等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保持高度关注。通过向中小投资者揭示风险,保证投资者的知情权。通过督促上市公司和相关主题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加大中介机构的责任,与海外监管部门还要进一步的加强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利。  三、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怎么解决问题。  上交所处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和服务的一线,日常工作中通过和上市公司的交流、对规则的研究、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跨境并购在宏观层面和规则层面存在一些可以改善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境并购审批制度还是比较复杂,程序比较多,用时有点长,尽管几位领导说了在改。目前上市公司跨境并购涉及到的部委很多,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商务部等很多部位,核准手续相对有点复杂,尽管现在在改进的过程中。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跨境并购往往需要反复谈判,时间窗口稍纵即逝。实践中,审批的效率和进程,对并购的成功率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相关规定,海外并购,除了签署正式收购协议后,还需要得到正式的核准。签署协议和递交约束力标书前,还需要获得文件的确认,增加了一定的操作复杂性。第二,从规则层面,跨境并购规则当中,有部分限制性的条件,成为跨境并购的制约因素。我们注意到,国内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的支付手段,大部分是由大股东先行发起收购,或者是上市公司通过小规模的现金交易进行收购,支付手段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规模。  在上市公司收购海外资产过程中,标的资产规模比较大,发行股份是比较理想的支付方式。但按此方式进行收购,不仅需要按照证监会重大资产重组办法的要求,取得证监会的核准,如交易对方不是中国公民或者是机构,还需要符合商务部关于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办法的要求。首次投资完成取得的比例,不低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取得上市公司A股股份的三年内不得转让,对投资者的资产规模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我们有的上市公司反应,对外国上市公司要求比较高了,他们可能达不到10%这个比例,规模大不到就无法进行交易实施。有了股权还要锁定三年,比境内锁定期更长,对跨境投资的便利性可能就有很大的影响。  3、海外收购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大、不足。规模较大的海外收购当中,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量很大,而目前我国并购市场自有资金占比较高,融资手段比较匮乏。海外收购中,境外银行和境内金融市场无法提供以收购标的资产或股权作为抵押贷款,和同类定向债务工具,银行融资较为有限。  优化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规则的建议:进一步简化海外收购的核准手续;在坚持对等原则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外国投资者准入;加大海外收购金融支持。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级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鼓励通过并购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资产活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购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中国资本市场运作的核心机构,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推进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并购、重组,做大做优做强,同时督促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履行相关程序,做好持续性信息披露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打击内幕交易,忽悠式重组,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我们相信通过政府机构、企业自身及中介机构的努力,我们期待中国资本市场在新一轮并购重组的浪潮当中,能够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挥更大的作用。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徐总的精彩发言。  感谢一汽大众奥迪对本次活动的倾情赞助,全球并购大家知道现在有很多的机会,有哪些机会又有哪些优势?我们有请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行部副总经理张都兴为我们讲讲全球并购的机会和中国优势。  张都兴: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受主办方的邀请,和大家交流一下并购的机会和中国的优势。  这个题目,是主办方给我的&命题作文&,在此之前,我特别高兴听到了刘司长、刘处长、徐总等各位嘉宾对全球并购的鼓励信息,还有绿地的张董事长,对企业在全球并购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作为银行,我们在企业全球并购或者说国内并购的过程中,也充当了一个合作伙伴的角色。主要从并购的融资、并购顾问的角度,为企业提供一些服务。之前,我们也有一些基础的研究,另外我们这几年也有一些实践,我把我们研究的初步成果和我们的基本做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信息方面的服务。  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研究中,对这十年来整个全球并购市场的发展,有几个基本观点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全球并购市场的基本变化。  这个是全球并购,这几年有这么一个特点,我们中国在全球并购市场的份额增长得非常快,大家从我PPT中可以看到。2003年,每年大概326个项目,到了2013年有3000多个项目。交易的金额也增长了10多倍,复合增长30%。在全球市场上,总体的份额10年从1%提高到了10%,这里面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经过十年的发展,并购市场规模从全球的1%,增长到10%。从这些数字验证了我们整个中国的并购市场,是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这是我们第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第二,中国的企业在这10年的并购发展过程中,整个的驱动因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10年前,我们主要追求市场占有率,追求协同效应,产业整合,降低成本。在经过10年变化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个驱动因素的规律上,仅仅从规模上的扩张,到整个的竞争实力的增强,一般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  第三,我们并购的行业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金融服务行业(含房地产)的并购案例从08年之后大幅上升,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美国的房地产地产,估值比较低,所以收购有上升。  2、并购案例分布从下游消费品领域,向上游资源品领域迁移的趋势。我们从03年做到2012年,金属、矿产这些都做得非常多。这是行业上的特点。  3、尽管这10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也有一些比较稳定的并购行业的发展,像医药,工业机械、通用化学品,每年医药都是非常重要的并购行业,我们和外资投行交流比较多。整个的国家处在一个消费升级,处在医疗体制改革、全民医保的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行业从03年到现在的发展非常好。  地域特点,我们为了说跨境并购,把整个中国的并购也要说一下,让大家有一个了解。刚才刘司长讲的时候对我们也有启发,他说的趋势,和我们数字在微观研究上还是比较一致的。  一个是国内企业在国内的并购,另外是国外企业在我们国内的并购,另外是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并购,有三大类。这三大类,总体来说特点不太一样。我们境内的企业间的并购规模非常大,发展非常快。我们在这方面,给各企业也做了非常多的案例。另外,我们算了一下,境内企业和境内企业的并购,这块占整个并购案例的60%,境外企业到境内并购,占了30%左右,我们发现和整个中国经济的景气程度呈负相关。前几年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外国企业到国内并购比较多。大家知道,这几年房地产大家看得比较多,李嘉诚又卖了国内的资产,摩根斯坦利卖了什么房产等,我们的经济稍微下滑的时候,其实这就是负相关了。出境并购比较缓慢,和微观的验证比较一致。相对来说,增长额比较大,但增长还是比较缓慢。国企和民企间的重点还是不太一样的,融资方式上,传统的融资方式相对比较多,今天是说跨国并购,现在需求很大,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的银行,在国际并购方面的经验还比较少,尤其在跨国并购的时候牵涉到国外的法律、税收、融资,融资的资金跨国流动,这里边都有一些我们不熟悉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我们企业、无论我们的银行,还是我们的投行,都要做相关的工作。  今天第二部分,我核心的讲讲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机遇在哪里?  首先,资源类的行业。我们提了几个要点,我们重点关注的地区,澳洲、非洲及南北美洲,能源、矿产行业以及资源地产。通常来说,此类并购涉及的金额较大,也需要庞大的外部资金支持。  第二是制造业,重点关注地区包括欧洲和北美。较高端的国内制造企业通常通过并购获得品牌并突破贸易保护,打开欧美市场。较低端的企业利用海外并购进行发展中国家市场,缓解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  第三是农业,重点关注地区包括东欧、南亚、南美洲及澳洲。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同时又面临农村的快速城镇化,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压力巨大。而国外很多地区有着大量适合植物生长又闲置的土地。  第四是文化产业,重点关注地区包括欧洲、北美和东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日益为海外所青睐。并购海外文化产业企业,国内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运营模式,提高国内文化产业的内容和质量,并向国际输出优质的产品,建立沟通海内外文化的桥梁。  中国企业处境并购潜在的机遇,对国有企业,侧重资源和能源的产业,重点在澳大利亚、东南亚、非洲和中亚等地。民营企业,则倾向于通过并购获得品牌、知识产权和海外市场渠道,更关注北美和欧洲的收购目标。  第三部分,中国企业处境并购的优势。刚才各位嘉宾讲了,我国很支持,从国家的政策、各部委的措施,包括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支持,包括企业的潜在需求,包括我国整个生产能力,有一个巨大的生产能力,也需要海外寻找新的市场,寻找新的投资者。主要讲讲银行方面给企业并购方面的支持。  银行的支持,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的银行体系也不断的完善,服务的内容也不断的扩张。十年前,工商银行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银行,一个本土的商业银行。我们经过十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06年的上市,一系列的国内外收购,我们现在也是一个全球的、综合性的金融集团,在国内有商业银行,我本人在投资银行部门。我们还有私人银行、还有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这是我们在国内,除了证券牌照没有,我们别的牌照都有了。在海外,香港有我们的投行中心,有香港第四大的商业银行工银亚洲。在全球,包括阿根廷、南美、欧洲、美国,包括亚洲,我们大概40多家分行。分行建立的整个过程,我们为企业服务,企业需求多元化,企业要走出去、要多元化,企业需要多元融资,银行作为为企业服务的角度,随着10年的开发,服务功能不断的完善。就海外走出去这块,我们作为全球市值最大或者说第二大的,在国内我们是最大的银行,一方面是融资支持,从传统的商业银行产品里面,我们有出口信贷,跨境并购融资,国际银团贷款,有传统并购业务的支持。这几年为了支持国内国际并购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我们和银监会一起,开发了这么一个产品,我们叫并购贷款。我们可以直接给企业的股权融资提供并购贷款,还设立发起一些并购基金,还有一些跨境并购的结构化设计的融资方式,作为我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集团来说,内外互动,为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从国家战略上,对金融的支持来说也做了一些特别具体的支持。比如国家开发银行,现在已经发起了很多支基金,尤其是中非发展基金,现在已经七年了,在基础设施、农业、建材等领域,成功投资很多非洲项目,成为中非投资合作的重要桥梁。我们自己这么多年来也在摸索,我们成立了中欧基金,中非基金,我们自己也试图努力做一些跨国的并购基金,这样跟我们投行融资产品和商业银行的融资产品,还有投资银行国际国内的并购团队,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些并购服务。开发银行更多承担政府的职能,我们作为商业机构,更多是商业性的功能,政府的加上商业的配合,可能在不同的机构,不同的项目走出去的时候,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组合的支持方案。  这几年,我们也做了大大小小的项目,刚才也说了,像万达集团,天齐锂业收购澳洲泰利森等等,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  今天借这样的机会,把我们研究的基本观点,还有投资银行业务基本的做法和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汇报一下,我们也非常愿意和企业界的朋友一起,互相支持,共同挖掘这些国际国内的并购项目,一起把中国制造、中国企业品牌做到全球品牌,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做出工商银行应有的贡献。今天我就汇报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总的演讲,接下来是主办方21世纪经济报道副主编、晨哨网总编王云帆,题目为《晨哨,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吹哨人》  王云帆:各位尊敬的来宾,非常感谢,我们准备了300人的会场,上午登记到场嘉宾超过了400位,大家热情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像。我们从决策开始做,到今天只有40天的时间,可以请到这么多的贵宾和这么多的机构,非常荣幸,非常感谢大家。  大家知道,《21世纪经济报道》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媒体,也是所谓的传统媒体。今天我们又创办了一个新媒体,叫晨哨网。为了表示我们是向新媒体转型的决心,我今天特意不打领带,更加&IT&一些,以后我想我可能会穿牛仔裤上台。  定义一下,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这样的概念,21世纪传媒CEO在开场致辞当中已经给出了定义。很多人会问我,什么叫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我们认为,不仅在规模、特征上,都有鲜明的特征。这次最大的特征就是说,新兴市场国家,对发达国家在进行并购,这是前所未有的趋势。这个趋势中,中国又是新兴市场国家当中的主题,这使并购浪潮产生了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特征,有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  一、中国和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  我们的总结,一共有6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1、时代在变化。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假如WTO融入了世界贸易体系,把产品卖到全球,就是所谓中国制造和人口红利时代。下一个10年,中国与全球打交道的主要筹码渐渐改变,尤其是贸易时代积累的巨大剧本能力和中国本土消费市场的高速崛起,使中国进入市场和资本红利的时代。  2、政策在变,在中国,政策是最清晰的路标。2013年5月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突然提出了&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的操作方案&,这个提出超过我们所有人的预期。紧接着是上海自贸区的落地,及自贸区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去年年底,对外投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包括发改委&9号令&。这么一系列的强烈政策信号,让我们对市场充满了信心。  3、市场在发生变化,市场规模总体上升。  4、主体在变。一个健康的市场一定是橄榄型的,在以往中国对外投资结构是畸形的,两头大中间小,是国家资本和个人资本占主导。而未来一旦政策放开,中小型的企业资本将成为市场主力,而另一种更成熟的资本形态,专业跨境并购基金,也将进入市场。这意味着这个市场的成熟。  5、标的在变。中国大致有三次走出去,产能收购、资源收购、经营股权收购。第三轮跨境并购,我们认为是一种非常新型的思路,更加符合中国构建新兴大国关系的战略意图,因为它可能创造双赢的局面:全球资源 中国整合。  6、玩法在变。新玩法是把三个要素结合起来,中国资本、中国市场的紧密结合,尤其一个新的趋势是和中国资本市场在进行结合。所以我们特意请来上海所的徐明先生,为我们讲中国上市公司走出去的变化。我们认为,这个会为专业投资机构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晨哨与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  我们不仅要观察市场,现在还要参与市场,甚至改进这个市场,为此做出媒体的努力。我们的方向,我们会进入中国机构资本跨境投资并购细分垂直领域的资讯提供,并且用互联网化的方式运作这件事,进行一些跨界的整合。我们具体在做哪些事情?首先,我们做三个产品。一个是新闻门户,传统媒体只生产新闻,现在我们要在这个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垂直的研究,所以我们会建立一个数据库。希望针对中国买家的需求,生产一个数据库,接下来是项目库,下午会发布。接下来下面对应的三个,是市场活动,俱乐部,并用众包方式介入中小规模跨境并购一站式服务。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线上的第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叫晨哨网,是一个全球投资并购的新闻投资门户。2013年的10月上线,提供这个领域专业细分资讯,欢迎大家登录这个网站,最方便的是在微信上下载我们的公号晨哨网。  第二个产品要进行深度研究,做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在开发当中,我们昨天做出了中国海外投资第一季度的并购报告,虽然我们研究能力还比较有限,大概4位专职编辑,但你们也可以和市场上其他的潜在对标机构比较一下,他们的数据和我们的差别,有好几个机构发布了类似的报告,我们无论在分类的专业性、标准化,以及整个搜索面和最后得出的数据结论上,我认为远远超过现有市场上供应的数据库服务。今年我们这部分的人员投入,大概会增加到20人左右,国内还少有一个机构,投入这么大的资源研究这么一个细分市场。到今年下半年,我们相信会源源不断推出数据库的产品。  这个是我们最创新的平台:项目库。详细情况下午会进行介绍,简单来说就是全球可交易资产和股权信息的发布管理和撮合平台,是UGC的互联网模式,和全球潜在卖家和卖方代理人建立联系,他们会把信息放到我们的平台上。这么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又要体现项目的特征?这个非常困难。去年我们拜访了40个专业机构的70位专业人士,开发了这个系统,这个项目会在6月6日上线。  大家知道,海外跨境并购是一个2B的市场,线下服务非常重要,我们会提供三种服务:首先是市场活动,除了今天由我们自己主导发起的,还会做很多定制的市场活动。我们之前做得非常成功的希腊国家招商项目,号,希腊欧债危机后,向全球推出一个巨大的资产包,500亿欧洲。但这样的一个信息,中国投资人居然不掌握,我们也觉得很惊讶。我们做报道以后,我和希腊驻华大使上海总领事沟通,策划了一个活动。号,我邀请希腊外交部长,希腊的国家经济事医总秘书长,希腊共和国基金的CEO,希腊共和国基金的CEO,希腊投资发展署的CEO,四位部级干部,专程为我这个项目飞到上海,做了一场比们路演。日,希腊总理访华,到上海举办了论坛。我帮希腊这倡论坛上,请了40家中国的企业,20家企业参加了总理晚宴。总理晚宴之后,我安排了中国最顶级的5个企业家,包括宗庆后、郭广昌、张玉良,和希腊总理进行了一小时的比们会谈。去年6月16日,我们带着16家中国企业到希腊进行一轮商务考察,到目前为止签了3个意向,总标的超过了10亿欧元。今年我们会针对各国家发起定制服务的项目。  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专门的仪式,要发起中国跨境并购的俱乐部,或者叫智库。我们分两个层面,一个是智库,主要是顶级的大机构,大概有30家左右,我们首批联合发起机构有10家左右。智库会系统化的培训和服务,中国正在探索走出去的、可能性的中小企业。今天到场的几位企业大佬,都是我们首批的联合发起人。  我们会为中小型(大概指1亿美元以下市场)企业市场,有一个专门的服务体系为他们服务,这个市场非常特殊,不像海外,不论大型、中型都有不同层面服务体系支撑,在中国,以前都是大型的,中国是资本项目管制,很少有中小型的项目。这2、3年三个因素叠加,使中小型的跨境并购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一个是海外外地,二是中国实力上升,和政策面的变化,这三个因素在短期内叠加催生了这个市场的需求。在国内市场,国际一线投行,高盛等垄断的1-10亿美金的市场,四大头行,中信、中金投行他们在服务,1亿美金市场,没有一个呈品牌的、特别专业的服务机构。我们有志于提供这样一个一站式服务,但我们是媒体出身,并不是自己做FA,不会自己做法律、会计和融资业务,我们媒体搭一个平台,用互联网众包思维搭建一个平台,搭建一个一站式的并购链平台,将来服务中小型的企业。谁最应该做这件事?其实是政府。今天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局长,上海商委的主任都来到现场,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我们的活动?他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都在干这个事。我们和领导说,晨哨网要做什么?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帮助政府做政府现在想做的事情,这个理念也得到他们的高度认同。大家短时间内会看到,我们将会推出一系列这样的服务。  总结:我们媒体为什么要这么努力的转型,做出这样一个尝试?除了媒体自身变革的原因,更重要是我们相信全球正在掀起第六次并购浪潮,这次区别于西方百年并购史上经典的五次浪潮,核心特征就是以中国为主体,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浪潮滚滚而来,我们是站在浪尖的吹哨人。  主持人:谢谢王总的精彩演讲,接下来有请上午的亚洲演讲,有请渤海产业基金总裁李祥生先生上台演讲,为我们带来《自贸区第一支跨境并购基金的诞生逻辑》  李祥生:首先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邀请我参加本次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特别感谢王总给我一个借口,可以穿牛仔裤来,这是一次新的浪潮。  为什么要做境外投资?90年代初,我们分析日本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区别,90年代中,全球十大银行前九大是日本银行,第十大是花旗银行。今天,日本银行看不见了。日本银行当时怎么做大的?因为当时日本本土经济大,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本身经济发展停滞,它的企业消失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打造跨国公司,是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个根本方法,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根本看法。我们具体看一下每个行业,制造业,我们以前投资很多制造业,制造业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行业。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子行业当中,我们的量一直非常大,但没有在尖端。我们看了一个中国的机床厂,肯定是中国最大的。但厂长和我说,赶上德国的机床,起码还有20-30年。德国的机床的销售额却没有增长,这是很大的并购机会,我们可以双方结合,打造全球性的公司。高盛全球总裁到中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了,最积极的参与者还是美国这些公司。高盛最大的官是全球总裁,中国银行一般国际业务是部门经理,这是我们的经济形态和他们的差别。所以,我们也需要走出去。实体经济走出去的时候,我们的金融服务业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金融服务,要打进别人的市场,为别人服务。未来我们的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为全球服务?  资源,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资源的需求重大。我访问国企某块资源的掌门人,我说,你的资源是什么?他说去丽江酒吧里边墙上有一句口号,让他深受启发&把全世界的妞都泡了,让别人无妞可泡。&我说什么意思?他说我要把这个行业的资源全买了,让别人没有资源可买,这时候我就取得了定价权。我说你可以做到吗?他说可以,因为我有巨大的经济实力。为什么?我买回来之后,卖得掉,中国市场很大。这个问题,也给我们很大的答案。今天我们具备能力走出去,我们也需要走出去。  品牌,我们看看品牌是什么?今天我们看一个数据,很让人惊讶。中国进入500强的企业有73家,但这并不是让我们骄傲的地方,当年日本比我们多得多。看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全球100大品牌里面,没有中国。大家都知道中国很有钱,但是没有品牌。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奇瑞和我说,品牌上花了无数的功夫,但是最后卖的还是我制造业加一个简单的毛利,因为中国人做不出品牌。简单的方法,做不出我可以买,这也是国际并购的思路。中国为什么需要做国际并购?下一个浪潮,是因为中国需要,中国也具备了这样的实力。  我们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要做一个国际的并购基金,渤海基金站出来说,我们是渤海基金的,别人问我第一个问题,说你是为政府服务?还是赚钱。我告诉你,通过这个公司我是赚钱的。我们怎么做?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我们去并购一个国外的企业,我们帮它走进中国的市场,首先从损益表上我们增加第一项,增加收入。第二,可能某一块的制造业基地搬到中国,我们可以降低它的成本,得到利润。我们利用东方市场的倍数高,我们加一个乘数,这就是我赚钱的模式。  为这个业务,我们打造了新的平台,大家都知道,渤海基金有中国政府的背景,管理公司股东GP里面,我们有: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寿、邮政储蓄银行、全国社保,我们非常强大。但是我们并不认为我们完全具备了做国际并购的能力,为此我们引进了两个合作伙伴,一个是嘉实基金。嘉实基金作为公募性基金,和上市公司有更好的接触面,渤海基金的股东是最大的金融机构,通过和嘉实公司的合作,我和上市公司的口子打开了。还有一个合作伙伴是一个美国公司,当时挑选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选择,它不是美国的八大基金,我没有选他们,我选了一个很好的基金,这个基金有很强的政府背景。进入我董事会的主要合伙人是美国副总统拜登的孩子,和约翰克里的孩子,通过他们的平台,是否可以解决一些投资贸易保护主义的东西?我们希望把这个基金打造成一个具有强烈中国背景的国际型基金。首先,我们希望是国际化,基金也是国际化的,我们不完全在中国投资,在全球投资,包括中国。希望这个平台的搭建,在整个市场上是非常独特的品牌。  我强调它的独特性,是我今天最重要的目的,我来推销我们,希望和大家合作。我希望和实业企业合作,希望和你们一起投资,希望和中介机构合作,希望得到你们的服务。我更希望和基金公司合作,希望大家一起做。如果你有好项目一起头,我有好项目拉你一起做,做的时候大家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合作。这是我今天推介的最重要核心,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先生的精彩发言,接下来是我们的午宴时间。
4月17日(周四)
(公共论坛)
9:00-9:30&
注册和欢迎接待
9: 30-9: 40&
主办方致辞 21世纪传媒CEO沈颢
9:40-9:55
上海自贸区境外投资机制创新
演讲嘉宾: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尚玉英 &
9:55-10:10
绿地的全球地产开发思维
演讲嘉宾: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
10:10-10:25
中国&走出去&形势分析与投资促进服务
演讲嘉宾: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
10:25-10:40
解读发改委9号令新规
演讲嘉宾: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境外二处处长刘霞
10:40-10:55
中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趋势与监管要求
演讲嘉宾: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
10:55-11:10
11:10-11:25
全球并购的机会与中国优势演讲嘉宾: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行部副总经理张都兴
11:25-11:40
晨哨,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吹哨人主持嘉宾:21世纪经济报道副主编、晨哨网总编王云帆
11:40&12:00
自贸区第一支跨境并购基金的诞生逻辑演讲嘉宾:渤海产业基金总裁李祥生
12:00-13:30
自助午餐(凭餐券)
13:30-14:45
圆桌论坛一: & 政策篇
演讲: 发展混合所有制,助力中企走出去(10分钟)交银国际(中国)首席执行官陈维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国际化发展战略(10分钟)中关村管委会国际化业务总监曾晓东人民币之路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10分钟)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主持人:21世纪经济报道副主编、晨哨网总编王云帆 对话嘉宾:上海市商务委外经处处长孔福安宏源证券并购部总经理洪涛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同鑫汇基金总裁王世渝
14:45-16:10
圆桌论坛二: & 案例篇 & & & & & &
演讲: 解密沃尔沃落地嘉定(10分钟)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费小妹中以跨境并购投资的价值和成功经验分享(10分钟)以色列Infinity集团总裁兼创始合伙人Amir Gal-Or 中国对欧洲投资机遇(10分钟)曼达林基金执行合伙人高臻 116亿创兴银行并购案是如何炼成的(10分钟)越秀集团总经理助理兼资本经营部总经理李峰
主持人:晨哨集团CPO 罗小军对话嘉宾:上海市嘉定区经委、商委、金融办主任谈兵以色列Infinity集团总裁兼创始合伙人Amir Gal-Or 沃特(中国)财务集团CEO张志浩越秀集团总经理助理兼资本经营部总经理李峰曼达林基金执行合伙人高臻
16:10&16:25
16:25&17:40
圆桌论坛三: & 实务篇 &
演讲:政府如何打造并购金融服务链(10分钟)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施海宁全球并购的法律风险和结构设计(10分钟)君合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刘大力全球资产波动趋势与中国投资策略(10分钟)演讲嘉宾:民生银行投行部总经理张立洲
主持人:晨哨集团COO宋艳对话嘉宾:民生银行投行部总经理张立洲普华永道全球合伙人黄耀和中金国际投行部执行董事刘书林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邵春阳
17:40-17:55
全球并购智库成立揭牌仪式
17:55-18:30
中国企业全球化:机遇还是陷阱?演讲嘉宾:复星集团CEO梁信军
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
绿地集团董事长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
复星集团 CEO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硅谷银行亚洲区总裁&
Dave Jones&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行部副总经理
交银国际(中国)首席执行官&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
上海银行行长&
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
中国(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秘书长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中关村管委会国际化业务总监&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
民生银行投行部总经理&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副局长&
光明集团副总裁&
上海张江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
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上海市浦东科投董事长
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CEO
浦发金融市场业务总监&
以色列Infinity集团总裁&
Amir Gal-Or&
雨润集团副总裁&
上海市浙江商会&
上海市商务委外经处处长&
同鑫汇基金总裁&
申能集团董事长&
复星医药董事长&
复星中国动力基金总裁&
云峰基金主席&
曼达林基金执行合伙人&
丰实金融创始人CEO&
普华永道全球合伙人&
中兴通讯国际市场副总裁&
渤海华美并购股权投资基金总裁&
君合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
三胞集团副总裁&
道合金泽中国区总裁&
中金国际投行部董事总经理&
新华信托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
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
汤臣集团董事局执行董事&
金亚科技集团董事长&
凯雷投资集团董事&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上海赛领基金董事总经理&
Michael Weiss&
沃特(中国)财务集团 CEO&
丰实金融合伙人&
中粮信托副总经理&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上海金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Point Stone Partners创始人&
Michael Lee&
摩根士丹利地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Denise Lau&
SunRoute INVESTING CEO&
Harilao Petrakakos&
越秀集团总经理助理&
戴德梁行中国董事总经理
铁狮门董事总经理&
时间:日   (全天,公共论坛,普通票/邀请制)   日   (全天,闭门会议,VIP 票/邀请制)地点: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晨哨网联合主办: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上海浦东滨江大道2727号)交通:坐地铁2号线至陆家嘴站   出站沿丰和路西行5分钟
  晨哨集团(Morning Whistle Group)旨在搭建一个针对中国需求的跨境投资并购互联网平台。它包括:  一个新闻网,提供实时的全球并购新闻和情报;  一个数据库,系统化研究全球一级市场的行情和趋势,以及各类实用工具;  一个项目库,汇聚全球可交易资产和股权信息,并为中小规模的跨境并购提供一站式服务管理。  晨哨不是一个传统媒体,它由诸多资深法律、投行、资管人士共同创建,在专业性的基础上,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技术,打造国际一流的,具有革命性的投行前期服务。
本次论坛将邀请多位专家与长江商学院世界级金融教授共同聚焦“改革再深化”。...[]
2014年第二季度投资报告会。主办机构i:股市动态分析、东方财富网、融慧公司...[]
2014(第七届)中国绿公司年会将于-2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
4月18日,由投中集团举办的“2014中国投资年会·上海”将在上海金茂君悦酒店举办...[]
2014年年会将设置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四场国别会议,分别邀请上述经济体政府...[]
深圳前海首华贵金属交易中心开业盛典暨2014首华中国贵金属高峰论坛将于2014年...[]
日(下周二),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将联合美国亚洲金融协会...[]
2014年的大会将采用"三天两地"的模式,分别在5月26日在北京、5月28日在上海举办一天活动,为一北一南两个地域的投资者分别进行介绍和推荐。...[]
日,安居客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梁伟平,拇指阅读创始人左志坚首批加入安泰EMBA创新思维训练营。...[]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值班热线:021-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证券投资咨询资质:上海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编号:ZX0064
&沪ICP证:沪B2-&&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愿景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