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杂志属于省级刊物还是国家级刊物目录?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最近搜索来访记录
新疆的网友用手机今天在百度搜索“收到教师教育研究的用稿通知,但不知道是真还是假”访问了本页吉林吉林的网友用手机一周前在百度搜索“教师期刊 版面费”访问了本页中国的网友用手机一周前在百度搜索“关于教师 的杂志”访问了本页浙江的网友用手机一周前在百度搜索“萧山 陆明霞 初中英语老师”访问了本页河北廊坊的网友一周前在百度搜索“教师 版面费”访问了本页
广告公司VIP推荐信息
广告设计制作最新信息
广告公司相关分类用户等级:幼儿园中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 小时
等级:幼儿园中班
<em id="authorposton14-1-22 14:22
查看: 381&
《华夏教师》由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教育类权威期刊,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该刊现已被《中国知网》等权威网站收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双色印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0-1045/G4,国际刊号为:ISSN。邮发代号为:82-439。该刊以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教学为特色,着重反映国内大中小学管理者的先进经验及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探讨及总结的教育心理、教学心理及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本刊内容涵盖教育管理、教师及教学的各个方面,指导与宣传国内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者形象及成就,也是教育各界领导、教育一线管理人员的得力助手。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 一、& && && && &主要栏目总的来说,分为热点、人物、心理、理论、视野、文化等六个板块,具体可分为:封面人物、热点聚集、三生动态、三生理论、三生感悟、管理纵横、校园巡礼、校长论坛、治校方略、华夏视点、教改前沿、课堂心得、交流与经验、教学相长、教育探索、教育心理论坛、校园心理、问教天下 二、& && && && &文章要求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不多于20个汉字。正文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2、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3、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须一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论文中如有图片图表等,要保证图片清晰,有图序和图题,表格要有表序和表题。5、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6、来搞必须采用Word格式发送。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摘要和关键词、引言(序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以及毕业院校等),并请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三、& && && && &与本部合作刊物《职教论坛》 《中学时代》 《基础教育参考》 《内蒙古教育》 《广西教育》
《大学教育》 《时代青年o教育》 《基础教育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学生之友》 《中学数学》 《中学物理》 《语数外天地》 《高中数理化》
《语文天地》 《学苑教育》 《时代教育》 《当代职业教育》
四、& && && &&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李编辑 /7QQ号码:上班时间:(周一至周六早上8:30至下午6:00)如不在线请留言投稿邮箱: (邮件主题:《华夏教师》投稿)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356 小时
元宝:1859
金币:54011
<em id="authorposton14-1-23 17:52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85 小时
金币:5059
<em id="authorposton14-3-22 02:09
济南特色勋章
描述:济南地区用户专用勋章
小豆包勋章
完成头像任务获得!
家长帮十周年纪念勋章,参加十周年用户印记活动获得。
Powered by最新动态:
论文发表:快速发表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等学术期刊发表。
辅导:硕博论文、MBA论文、本专科论文、英语论文、职称论文、国外课程作业。
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公司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代理杂志社征稿、杂志投稿,加急论文指导等。
其他:著作出版、挂名;外文翻译;论文参考资料出售。
详细情况请与客服联系
编辑之友杂志征稿启事 编辑之友杂志投稿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集团 杂志投稿邮箱:
杂志类型:新闻类杂志-G 期刊查询:国家新
煤炭工程杂志封面 煤炭工程杂志社投稿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单位: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国内刊号:CN11-4658/TD 国际刊国家级刊物《教师》杂志 弘扬志愿精神面貌 点燃如火青春——走近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行动】西南大学|中国大学生在线()
国家级刊物《教师》杂志 弘扬志愿精神面貌 点燃如火青春——走近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编者按:自1999年始,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组织优秀青年志愿者到中西部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扶贫支教工作。浙江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01年正式成立浙江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弹指一挥间,从金华到龙州,支教之路一走就是十年。10年来,60志愿者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本刊记者走近“弘扬志愿精神& 点燃如火青春”的浙江师大研究生支教团,隆重推出本期特稿,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代又一代的志愿者在西部这片土地上身体力行,在广袤的土地上播撒爱心奉献的种子,用昂扬向上的澎湃激情与脚踏大地的执着行动,不断续写研究生支教团新的青春华章!
一、支教足迹——“十年·爱心·接力”
这一年,是浙江师范大学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第一年,即参加第三届支教项目。浙江师范大学组建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支教对象选择了红八军的故乡——广西龙州县。创办研究生支教团的支部刊物《走过》。
“心心桥” 尖峰基金——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浙江师范大学“心心桥”尖峰基金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本着关心西部,关注弱势群体,帮助贫困学生的目的而设立,支持并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该基金每学年评选一次,资助标准为初中生400元/人、高中生800元/人,资助对象为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龙州县所属的城乡各级中学(含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在校优秀中学生,其中基金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的专项基金和学生个人捐款。本着公开、公平的原则,研究生支教团8名成员根据各学生申请材料,下乡进行实地采访,通过与贫困学生面对面交流,采访学生班主任等形式,核实材料的准确性,确保评选工作的顺利开展。据统计,2007—2008学年浙江师大“尖峰基金”评选囊括了除龙州职业技术学校外的全县16所初中和唯一一所普通高中,总共资助了来自龙州中学、民族中学等17所学校的52名学生,资助金额达28000余元。
“扶贫助学行动”
“扶贫助学行动”研究生支教团和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会本着建设西部,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联合发起并实施的一项献爱心行动,支教志愿者们通过家访调查、课堂了解,班主任访谈等多种途径确定了需要受资助学生,并呼吁高校先进班级体、社会热心人士以“一对一”的形式资助面临辍学的中学生。在支教队员的努力下,学校在龙州结对助学学生65名,资助款达39000元。《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青年时报》等各大媒体对师大的支教队员的生活和工作经常做一些相关报道。读者和观众通过报社和师大的支教网站更了解了扶贫接力计划,更了解了这去研究生支教团,了解了西部的贫困孩子,很多人便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希望能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
推出“知心姐姐信箱”活动
支教团利用受援地学校原有校刊影响力较大的优势,编辑出版“美丽心灵”专刊,力求宣传心理健康理念和知识。专刊内容涉及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等相关知识及案例,生动形象的形势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专刊刊登“悄悄话”信箱开通的通知,把两项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专刊发行之后,“悄悄话”信箱和“美丽心灵、健康校园”的其他活动为更多学生所知。
创办国内首家中英文双语支教网
& 浙江师范大学龙州支教网是浙江师范大学底二批赴广西龙州支教的志愿者利用各自在计算机、英语、中文等方面的特长,精心组织、策划,通过下乡家访、走访调查、与班主任沟通、直接与学生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和志愿者在龙州的支教生活的第一手真实资料,克服资金、技术、人力有限等种种困难建立起来的。支教网站大致包含“远山呼唤”、“支教新闻”、“聚焦支教”、“志愿者之窗”、“支教简报”、“民风民俗”、“支教掠影”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志愿者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龙州,宣传中国的西部教育,争取国际上慈善机构或个人的资助,在原来中文网站的基础上开通了英文版,成为国内首家中英文双语支教网。其中“远山呼唤”栏目是网站的重点版块,它详尽地介绍了龙州县五十多名特困学生的基本资料和家庭情况,旨在让外面的人来看一看贫困山区孩子的无奈,听一听来自远方的呼唤。
第六届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大型捐赠活动。
“悄悄话”心理咨询信箱
“悄悄话”心理咨询信箱是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贯以来的传统活动,第七届支教团以“悄悄话”信箱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龙头。通过校园广播、校园通知等多样的形式在校园中进行宣传,借助支教团的具有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的优势,鼓励学生与支教团的知心姐姐、知心哥哥交流,学会正确的看待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烦恼。为保护个人隐私,活动在学校设置专门的信箱,支教团以回信的方式进行回复,同时学生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和支教老师交流。“悄悄话”信箱共收到信件三十余封(含电子邮件),支教团一一进行了回复。
第八届支教团开设“浙江师范大学支教班”和“浙江师范大学英语培训班”系列活动;
第九届支教团;
把爱夹在书中——“浙江师范大学爱心图书角”
“爱心图书角”是由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团委组织,校青年志愿者总队联合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员们共同举办的以捐赠图书实物的形式而成立的爱心图书室,用于改善龙州地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所带来的学校图书馆书籍和学生课外读物严重缺乏的问题。几千册图书抵达龙州,浙江师范大学第九届支教团的王丽燕和她的队友们一起对图书进行分类、上架,盖印。这些来自千里之外的图书,包括为高中学生精心挑选的《史记》、《资治通鉴》、《鲁迅全集》等名著,总价值14万余元。
积极参加“学雷锋”、“防旱保春耕”等活动
浙江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积极参加了龙州县“学雷锋”、“防旱保春耕”等活动,切实落实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与大学生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们一起,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青春活力。志愿者亲历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认识,也使自己在基层的服务中得到锻炼。
第十二届支教团…… ……
二、支教影像——“感动·进步·收获”
《带着妈妈去远方》——屠佳
[心声]浙江省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杰出青年志愿者、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屠佳:“我从小长在城市从来没去过农村,许多人担心我会忍受不了那里的贫困,会后悔我冲动的决定,但是一年365天,我一路行来一路歌,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我--80年代的独生子女,一样能够担当得起责任,一样有一颗并不冷漠的心。”
[感动]从小在浙江宁波优越生活当中长大的23岁的女孩儿屠佳,是一个性格鲜明,始终对生活充满乐观憧憬的年轻女孩儿,2003年9月她自愿报名参加研究生支教团,成为扶贫接力计划青年志愿者去到广西边区贫困中学支教一年。在屠佳出发之前,父亲却被查出患了肺癌并已是晚期,父亲过世之后,屠佳的妈妈感情深受刺激,身体情况也开始一步步崩溃。但作为母亲的何黎明,没有违背丈夫弥留之际支持女儿的遗言,同时她也很理解女儿的选择。她忍住丧夫离女的孤独,亲自把女儿送上了西去的列车。支边教学、帮助别人、乐观积极,然而屠佳毕竟自己也只是一个才22岁的孩子。转年的清明节,她又想起刚刚去世不到一年的父亲,更惦记起一个人孤零零在宁波的妈妈。屠佳的妈妈也为了让女儿能更集中精力搞好支教工作,专门从浙江赶来广西为自己的女儿陪教,娘俩住在一起,由妈妈照顾她日常生活。&&&
《我去广西支教》——张妮佳
[心声]全国第十五次团代会正式代表——第六届支教团队长张妮佳:“我憧憬着这段新的人生经历,马上要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支教了,我会用自己所学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出一分力。既然选择了支教,就不能退缩,虽然有压力,但我们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满载而归。”
[进步]张妮佳在校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第六届支教团团长,与六名支教队员成立了一个临时党支部,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广西各偏远地区,了解当地群众的需要,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支教团充分发挥利用各人的所长,为山区的孩子提供更多精神食粮。张妮佳的特长是唱歌、演讲和辩论,她担任过校合唱团团长、校艺术团团长、院学生会副主席,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她要为那里的孩子成立一个少年艺术团:“那儿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支教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专长,为孩子们带去一种全新的课堂思维,让他们喜欢上自己的校园生活。”
《为龙州的孩子建一所图书馆》——李封
[心声]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免试研究生,曾任人文学院团总支副书记,第五期支教团队员李封:“龙州的孩子精神生活太贫乏了!没有文化生活,没有课外书,没有健康的娱乐方式,孩子的生存求知环境太恶劣了。我们想在当地为孩子建立一个图书馆。”
[收获]在获得保送研究生的机会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李封与教育学院的李荔波、张国民,数理学院的陈方方,工商学院的陈双双,外语院的王晨婕,却作出了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去西部支教的选择。李封在龙州镇初级中学支教时,发现当地学校的图书馆甚至连一本藏书都没有。临近普九验收,学校为应付检查,就向教师“每人暂借10本书”,验收结束归还给老师。全校30多名教师,因此一共可筹得300多本书籍,再加上原先部分报纸和杂志,凑足了一个书架,以此通过验收。“我们想在当地为孩子建立一个图书馆。”李封与支教团其他五位成员和母校联系,通过捐款、义卖等方式筹集资金。用筹集到的资金联系龙州新华书店,为孩子选购合适的书籍。同时,李封以“爱心播洒人间、教育成就未来”为主题建立了一个扶贫助学网站,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善良有爱心的人们更多地关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帮助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们。
三、支教管理——推进青马工程
浙江师范大学团委依托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形成了集环境助推、机制促进、锻炼强化为一体的大学生骨干培养体系,深入推进青马工程,锻炼了一批研究生会工作的顶梁柱、主心骨,涌现了一批学生精英,并日益成为该校思政辅导员培养的摇篮。
招募机制:浙江师范大学成立了研究生支教招募领导小组,明确招募条件,分管校领导亲自参加招募面试,亲自把关。对符合招募条件的众多报名者通过自荐、笔试、面试、组织考察、校务会议决议等方式,最终确定支教团人员名单。每届支教团出征前,学校都举行欢送会,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亲自送行。每届支教团返校后,学校又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支教团成员的汇报。
培训机制:在每期支教成员确定后,浙江师范大学都组织支教团成员参加党校举办的党员骨干理论学习班,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成才方向;参加浙江师范大学新世纪人才学院举办的有关教育和管理的系列讲座,开拓视野,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同时我们还通过组织支教团成员到师大附中见习和兼课、到学校团委担任书记、部长助理、参加课题研究等途径,有目的地提高支教团成员的教学、组织管理以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浙江师范大学也有意识地让支教团成员参与到学校重大团学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中,从而使他们增进工作经验、磨练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工作能力。
激励机制:浙江师范大学让参加支教的研究生优先选择专业和导师,并设立了研究生支教奖学金,且逐年提高,从第一年的三千元增加到第二年的五千元。学校还设立了研究生支教杰出青年志愿者奖,努力提高支教团成员的认同感和荣誉感。2007年学校又制定了新的政策,研究生支教保研与学校思政保研制度捆绑操作,即在选拔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同时择优确定思政保研人员。按照规定,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参加一年的支教工作后,再从事一年的辅导员工作,研究生毕业后即可留校工作。
四、支教接力——连续的保障
研究生支教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前期、中期、后期管理等各个阶段,涉及到学生、高校、家庭、社会以及服务地的相互联系,而各个环节的衔接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支教团的整体质量。
前提:政策保障
研究生支教团的实施,促进了中西部教育事业发展,成为高校培养青年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在弘扬社会新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支教团成员是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支教扶贫工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是怀着一颗爱心和崇高的理想去支教的,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作为学校,对于这样一批优秀的热血青年,理应多给一些关心和爱护,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在受援地全身心投入支教工作。
基础;机制保障
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即将踏上工作岗位,必然有个适应期。支教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必须要缩短工作适应期,才能更好的做好支教和服务工作。因此,在正式出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招募、培训、激励等机制缺一不可。比如让支教队员到中学实习,获得教学体验;让他们到学校机关部门挂职,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这些做法都是研究生支教团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工作保障
研究生志愿者最主要的身份还是其母校的研究生,其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母校为依托。支教高校拥有大量的人才和物质资源,成为研究生支教活动的坚实基地。支教队员的力量是分散弱小的,但其母校的力量是雄厚强大的,实践过程中,这一块资源的开发大有可为,足以起到研究生支教活动以点带面的作用。研究生支教活动不单单只是教育帮助活动,要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科技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雄厚的物质力量,比如给受援地学校捐款捐物,带去先进的图书资料,帮助受援地搞各类规划等等,扩大支教活动的外延,丰富扶贫活动的内涵。
五、支教思考——长远的影响
研究生支教工作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未来还需要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目前支教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本身支教队伍问题、支教志愿者问题、支教对象问题等都需要一一我们思考与应对。
一、 志愿者自身&&&&
安全是组织志愿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人身安全,心理安全和教学安全三方面的内容。前者无需赘述,这里主要说说心理和教学安全。心理安全主要说志愿者在支教地的心理或精神状态,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志愿者是激昂还是低沉会直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所以志愿者心态一定要积极乐观,两相叠加学生才会快乐,教学安全的前提也就实现了。教学还要考虑到方法,在这点上志愿者不能太随性,不能一味顺从学生意愿,一定要通过考试等方式自我总结不断调整,不要羞于向当地老师请教,他们多年本地教学经验相当实用,有很多可以直接拿来用。
志愿者的形象及自律问题,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类的话,我们更要强调后者。志愿者在支教地不仅是老师还是标志,一种信号——文化的,文明的,高品质的。一言一行都录入当地人认识评价系统的我们一定要自律自重,学生在看着,不要让他们心中的形象倾毁。&&&&
二、 组织与志愿者的关系&&&&&
支教团组织的支教审核及助学金发放存在一定的问题。支教审核很难做到对一位志愿者进行全面了解,而且缺少跟踪评估。有的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出了漏洞才补。助学金的发放可以好好斟酌,有当地老师反映,直接给学生家长可能用作其他方面,学生依然没有钱上学;还有一种情况,学生辍学并不是因为家贫,起码主要原因不是因为钱,而是缺少劳动力,如果支教团单纯给予资助,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资助也就失去了意义。
支教团负责人的选择同样重要。负责人一定要是一个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懂得抽丝剥茧、化繁为简的人。每一批志愿者到当地都会不可避免地与教育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见面,负责人应主动根据个人的性格及意愿、学校需要等原因作出人员分配的相应调整,察言观色,体察实情,做预测,定计划,摸透脾气对症下药。
组织在支教方面的决策,多是通过走访获得信息来制定,有时会参考前方志愿者的意见,但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前者有的消息会过时,即走访信息的汇总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当地学校有时会做教学师资方面的调整;后者又有一定的滞后性,即前方志愿者回报的消息多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或者是学校做出调整之后。这里需要组织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地沟通。
网友评论(0)
请先后再进行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级核心刊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