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行为习惯总结幼儿收拾玩具的良好习惯开题报告

教育随笔——培养大班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几个措施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几个措施
——教育随笔
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可以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并多鼓励幼儿,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大班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学习生活。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整理习惯,我们尝试着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潜移默化受影响。
《纲要》指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因此我们老师对班级里的物品都要固定位置摆放,让大家都知道物品摆放的固定位置,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规则,老师们逐渐都遵守了。老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钢琴上、柜子上到处整洁了,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了,孩子们也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
2、师幼共同商讨,制定班级规则。
《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书吧里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等等。孩子们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哪去、外套随时脱随时叠整齐放好、笔和笔套不可以分家、书吧里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等。最后,孩子们给每个区角都讨论、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在区角活动时大家都会自觉去遵守。
3、开展多种活动方式,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
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美发厅”“手工坊”等,让幼儿都有机会在活动区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巩固了共同制定的区角规则,这样,幼儿的良好整理习惯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逐渐形成和习得。
 (2)我们通过比赛活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在每次的比赛结束后,我会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评比"能干小小手"的活动,幼儿整理习惯有了很大提高。
当然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需要我们老师长期的反复引导和耐心教育。我们会坚持不懈的继续下去,我们会和孩子共同努力的。
附:幼儿整理习惯培养的照片
& 学具会及时归位并摆放整齐 &
&共同制定并遵守图书区约定 &
老师要及时给予幼儿表扬 & &
&比一比谁的书包整理的最好 &
&大家看谁的被子叠的好 & &
&我们一起来把作品收拾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Copyright &
蜀ICP备号 公安备案:1&&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常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因而良好常规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怎样把常规转化为幼儿的自觉生活习惯。本学期我们小班年段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关于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研讨。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现小结结如下:
&&& 一、 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们在学期初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 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统盘的考虑。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导幼儿收拾玩具为例,说说各班是如何开展的。
&& (一)各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目标。
&&& 小一班:大多数的幼儿已经学会给玩具分类,但多数幼儿区角的观念还不是很明确,在区角活动后收拾玩具时经常将玩具放错,如语言区的玩具放到动手区。目标就定位为学习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 小二班: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的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的捡起来,目标定位为懂得玩完玩具后要放回原位,学习收拾玩具的方法。
&&& 小三班:在玩娃娃家时,幼儿不能有次序地收拾玩具,菜市场的菜经常很随意地放回塑料筐中。目标定位为初步学会按相同标记收拾玩具。
&&& 小四班:一样玩具要收拾,许多同伴都来帮忙,你帮着往那搬,我帮着往这搬,最后玩具没收好,还争吵了起来,有时还撒了满地,这都是因为孩子无法把握好如何适度的帮忙,协作帮忙的方法没掌握。目标就定位为学习合作收拾大型玩具。
&& (二)通过相互观摩讨论,寻找成功教学策略。
&& &1、标志法:
&&& 小班幼儿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更不识汉字,记忆的持久性较差,就运用标志引导幼儿分类收拾,如放串铃的框子外就贴上串铃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如音乐区的玩具用上唱歌、音符等较形象的图案;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形象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 2、游戏法:
&&&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玩具柜上,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了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还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相同的动物回到同样的家,让幼儿了解到标志的起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 3、情景法
&&& 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情景式教学是小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如设置小熊家的情景,以让幼儿帮小熊整理家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讨论收拾玩具的次序,并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进行收拾。
&&& 4、观看视频
&& (1)把幼儿平日里乱收玩具的情况拍摄下来,让幼儿通过观看自己的录象进行思考和讨论懂得爱护和收拾玩具。
&& (2)拍摄有关幼儿搬玩具的相关录像片段。
&&& 片断一:一个幼儿搬不动玩具。
&&& 片断二:许多幼儿来帮忙,没商量,方向不一致,玩具还是没收回原位。
&&& 片断三:一个幼儿来帮忙,协商一人搬一边,玩具收回原位。
&&& 片断四:许多幼儿来帮忙,商量方法,玩具收回原位。
&&& 也是让幼儿通过观看、体验、比较寻找出最好的方法。
&& (三)活动后的反思
&&& 1、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如游戏时搭建的房子不牢固,致使场面有些混乱;摄的视频材料,不仅要注意整体内容,还要关注视频中的对话,它可能就是影响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提问的设计,不适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应多为选择性等较简单的问题,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
&&& 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生情并茂。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 3、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规
&&& 通过不断学习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是让幼儿主动发展的好机会,在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力,还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意识。还孩子一起制定常规,能使孩子们由简单、被动遵守规则转变为自身良好的习惯。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班生活习惯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