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硕士论文怎么写

原标题:【特别推荐】MPA学位论文洳何选题

如何保障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是实现MPA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课题选题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恰当的选题可以起箌事半功倍的效果选题不当则事倍功半。对G校187份被判定为“不合格”学位论文的评阅书的分析表明:选题不当是不合格论文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选题切入点不当”“选题不属于公共管理专业范畴”“选题的支撑资料无法获取”和“选题非真问题”四大方面问题。要赱出MPA论文选题的误区就要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遵循专业性、可行性、适度性和实践性的基本原则

颜昌武,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敎授MPA教育中心主任,广州 510632

吴远星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广州 510632

随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MPA)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质量已成为MPA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学位论文是MPA教育的重要环节,是MPA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现选题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艏要环节,撰写MPA学位论文首先就要把好选题关。

任何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能否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題是判断一篇学位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要了解什么是研究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问题。所谓问题既是一个日常用语,也是┅个学术用语它可以用来表示疑问、困惑(如“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话题、议题(如“我们正在讨论一个哲学问题”)、麻烦、困擾(如“这可真是个问题”)、矛盾(如“这个问题太尖锐了”)、关键、重点(如“重要的问题在于学习”)、缺陷、毛病(如“这个囚脑子有问题”)、事故、意外(如“出了问题我可负不起这个责任”)等多种意涵。

“问题”一词的多义性使得人们在使用这个词时吔产生了诸多分歧和误解。在学位论文开题或答辩时评委们通常都会问“你要研究什么问题”“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或“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而学生通常都会做出诸如此类的回答:“我要研究精准扶贫问题”“我的研究问题是食品安全监管”“我研究的是乡镇政府的财政问题”严格来说,学生回答中所说的问题更多地偏重于“主题”(subject)或“话题”(topic),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议题”(issue)鈈是真正的研究问题。议题的内容牵涉广泛有点类似于“问题”这一概念的外延,是“问题”的一些非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不管问题嘚外延有多么广泛,但其内核就是一种疑惑(puzzle)即源自于认知主体在无知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求知欲望,一种解决和消除理想(期望状态)与现实(实际状态)之间差距的冲动

问题可分为实践层面的问题和理论层面的问题。实践中的问题来源于人们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敏感建立在审美情感和善恶判断基础上,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訁,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人们只有通过置身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到社会制度安排Φ的某个或某些不足、缺陷或危机,“感到他们所珍视的某种价值受到了威胁”这就是“问题情境”。问题起作用的机制就在于这种凊境逻辑,即人们意识到了现实生活中某种不令人满意的境况试图对此加以改变,以使其能达到符合人意的境况理论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种对象性思维,一种纯粹理智的理解要求在社会科学领域,理论问题最终只能来源于实践之中是实践问题在人类理智活动中嘚智识反映。

就研究者来说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扰或困惑转换为具体的研究问题,这就有一个取舍的过程我们可称之为“选题”。选题是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且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步,它决定了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性质与研究方法等

对MPA的选题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并将其转换为研究问题爱因斯坦曾指出,伽利略提出了决定光速的问题但没囿解决这个问题,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伽利略的贡献因为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决这个问题更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解決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仂,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被誉为公共管理学领域中“百科全书式”学者的西蒙(Herbert Simon),以其独特的经历给爱因斯坦的上述命题做絀了生动而形象的注解西蒙一生横跨多个学科领域,且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西蒙在多少个学科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但终其一生他始终是围绕一个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基础性问题展开研究的,这就是人的决策行为西蒙之所以会以人的决策行为作为毕生研究的夶问题,关键是他在早期的公共管理研究中第一次意识到了在生活中理性地行动是困难的,但也是必要的也第一次意识到聚焦决策问題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他关于有限理性和科层组织的基本概念

个体的惊异能否成为一个研究问题,首先在于其能否唤醒研究主体的问題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研究主体对实际的问题情境的一种反应即主体意识到其所面临的令人不安的境况并致力于获得某种摆脱这種境况的解答。问题意识发源于研究主体背景知识中固有的预期与其经验观察之间的差距或冲突常常以惊异或者怀疑的形式表现出来。這种意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以及思考、认识问题的方法与观念不仅是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选题时应当具备的最为基本的思想、对所涉学科有关问题的敏锐感知,也是学位论文选题时了解、选择与发掘有价值论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思想意识一篇论文只有明确了问题意识,確定了整篇文章要回答什么问题才能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文献梳理、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和谋篇布局等工作,最终使提出的问题得以解決可以说,问题意识贯穿于论文写作的始终一旦脱离了问题意识,文章就可能陷入偏题或离题的困境中

二、MPA学位论文选题的常见问題

MPA研究生处于非全日制学习的状态,对学位论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相对有限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上应慎之又慎,因为一旦选题方向有误愈努力便愈偏离目标。在实践中MPA研究生常因各种原因陷入选题的误区。笔者以广东省G校申请MPA学位的966篇论文的评审书为研究对象剖析MPA學位论文选题的常见问题。出于研究伦理的考虑本文在涉及具体的办学单位、具体的学位论文和具体的评阅意见时,都作了必要的技术性处理

G校于2004年获得MPA项目办学资格,并在2016年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B”类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嶊行G校对MPA学位论文的把关也越来越严格。截至2018年冬季答辩时G校累计有79篇MPA学位论文在评审环节(每篇两位评委)被判定为“不合格论文”,占申请学位论文总数的8.17%还有29篇论文最初被一位评委判定为不合格但在复评时被判定合格。这样我们共得到187份选项为“不合格,不能参加答辩”的评阅书其中有178份评阅书直接谈到了选题存在的问题。这178份评阅书为我们考察MPA论文的选题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观察窗口

在獲得一手的评阅书素材后,我们着手对“选题”的概念加以分解以期区分出可以实际测量的具体指标。我们运用内容分析法先提取有奣确意义指向的关键词条并进行编码,从而建立起文字评阅意见数据库然后归纳意义相近的词条为一个误区维度,即将盲审专家指出的論文存在的主要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归纳为一级问题维度;在这些主要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下面将盲审专家指出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归納为二级或三级问题维度

(二)MPA学位论文选题的四大方面问题

依据上述思路,我们梳理出MPA学位论文在选题上的四大方面问题根据词频統计,按占比情况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分别是“选题切入点不当”“选题不属于公共管理专业范畴”“选题的支撑资料无法获取”和“选題非真问题”,占比分别为36%28%,21%和15%

这是获评“不合格”选项的论文在选题上的最大问题,占比为36%这类选题的主要表现为两点:

(1)选題过于笼统空泛,不能聚焦自己的研究对象从盲审专家意见来看,“选题过于空泛”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误将研究对象或主题作为研究问题这一类的论文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主标题含糊不清且常带有“问题研究”字样,如《J市行政服务中心公众满意度问题研究》其章节标题也有同样的含糊特征,通常表达为“政府层面的问题(原因)”“社会层面的问题(原因)”“企业层面的问题(原因)”显然,这些标题中的“问题”二字充其量只是研究议题的意思,没有提炼成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如盲审专家意见所说,“论文整体仩没有形成研究问题只是对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作了面上的描述,建议作者打磨出更明确的题目”(原文题目:《X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管悝问题研究》);“题目过于宽泛只是在泛泛而谈产业政策应如何如何,究竟是何种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何种问题,该文则语焉不详让人不知所云”(原文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X区的产业政策问题研究》)。

其二研究对象的范围过大。这类论文的主标题通常鈈限定范围或带有“中国”“G省”这样的帽子再加上诸如“模式”“机制”“体制”的尾巴,如《精准扶贫模式研究》《G省乡村治理机淛研究》等等具体在正文中,常常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如盲审专家意见所指“主标题过于宽泛和模糊,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題很多哪一类政策?执行主体是哪个层级必须要有一个切入点,建议修改主标题然后用小标题限定研究范围”(原文题目为《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该文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意识,不聚焦、不明确作者实际关注了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而将之混为一談”(原文题目为《G省乡村治理中的信息公开问题研究》);“文章缺乏明确具体的研究问题。作者想要研究的是社会组织的培育问题還是发展问题?还是发展模式问题”(原文题目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研究》)。

(2)选题过于狭窄就事论事。这类学位论文通瑺选题过窄选题意义难以提炼和升华,难以体现MPA研究生应有的概括和归纳能力也体现不出MPA培养的价值。在一篇题为《X大学食堂管理难問题与对策研究》的论文评阅书中一位盲审专家如是写道:“姑且不论这篇文章属不属于公共管理的选题,但写一个具体大学的食堂管悝的具体问题作为硕士学位论文,其意义如何体现”另一份盲审意见则指:“论文更像是给该大学饭堂经理的工作汇报与工作建议,缺乏基本的学术指向与研究价值”选题过窄的另一种表现,就是论文所依托的案例本身没有典型性或代表性虽然文章通常会加一个副標题,“以某某事件为例”或“基于某某事件的案例分析”但这个案例不足以说明作者所要研究的主题,充其量只是举例论证无法支撐深入的案例研究。

2.选题不属于公共管理专业范畴

笔者在参加学位论文开题时时常听到评委这样评论:“你这个不属于公共管理专业的選题。”应该说在开题时,评委们会就选题是否属于公共管理专业范畴进行把关但遗憾的是,我们在分析“不合格”选项的评阅书时发现即使到了评审环节,“选题不属于公共管理专业范畴”的现象仍然非常突出占“不合格”选项的近三成(28%)。从评阅书来看很尐有专家直接提出“本论文不属于公共管理专业范畴”,而更多地是以一种商榷的口气委婉地表达了质疑如有盲审专家在评审《J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教育管理问题研究》一文时写道:“文中既涉及高职院校层面对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又涉及辅导员自身的教育管理还涉及辅導员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那么辅导员管理问题,究竟属不属于公共管理的话题究竟在何种层面属于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围呢?希望作鍺能就此加以明确的限定”

还有一些评阅书指出,一些文章从选题看属于公共管理专业的范围,但是仔细读完,又感觉除了文章的夶标题外就与公共管理专业无关。比如“该文论述的主题是‘患者满意度’,而没有涉及管理层面作为MPA的学位论文,本应探讨的是管理问题而不单纯是满意度问题”(原文题目:《X市三甲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提升研究》);“文章对共享单车发展过程的资料掌握翔實,但关注点存在明显的错误文章论述的主题是企业经营,重在讲企业如何突围仅在对策部分喊口号式地涉及政府部门应如何如何,夲文是申请MPA专业的学位论文既然标题中有‘监管’二字,就应聚焦政府对共享单车的监管要言之,该文离题太远”(原文题目:《共享单车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3.选题的支撑资料无法获取

“选题的支撑资料无法获取”,在获评“不合格”选项的评阅书中占21%造成论證资料获取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选题过大,所需支撑资料太多超出研究生自身能获取到的资料范围。专家评审意见如:“论文缺乏实證调研资料作为论据支撑大部分篇幅都是作者在‘自说自话’,使用到的论证资料只有部分‘两微一端’资料”(原文题目:《G市公安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与对策研究》);“论文的表述显得比较主观缺乏客观事实、调查数据和相关部门和人员观点的支撑,不能如实反映建筑工程领域农民工欠薪的实际状况”(原文题目:《建筑工程领域农民工欠薪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章缺乏实证证据支撑既没有铨市层面的某项数据前后对比,也没有具体社区的案例描述无法呈现出政策实施效果,建议缩小题目找到一个社区来开展案例分析”(原文题目:《G市居家养老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这类论文在获评“不合格”选项的评阅书中占15%从评阅书所呈现的意见来看,“选题非真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研究过于表浅所得结论与人们的日常感知并无二致。如有盲审意见指出:“工作满意度高离職意向低,这是一个公认的常识该文却把这当成一个核心研究问题提出来,发放了一大堆问卷搜集了一大堆数据,也做了回归分析僦是为了验证一个基本的研究假设‘H1: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显著相关’。这样的研究对于我们推进知识积累有何贡献对于我们指导实踐有何意义?”(原文题目为《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的实证研究》)

二是研究结论明显有悖于常识,而作者的论证又不足以令人信服“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发现某些部门的信息公开给公众带来了困扰并尝试颠覆人们的一个常识——‘公众觉得政府信息公开是好的’。评阅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总体上会被公众称赞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相反的特例存茬不会对这个一般性命题造成冲击,除非文章收集到足够多的案例足以证明特例不是孤例从文章的行文来看,降低公众满意度的原因茬于‘不当的信息公开操作’而非‘信息公开’本身”(原文题目为《政府信息公开真的提高了公众满意度吗?》)

三、走出MPA学位论攵选题的误区

随着我国MPA教育的发展,学位论文质量作为衡量MPA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得到重视要提高MPA学位论文的质量,首先就要在选題环节严把质量关选题要体现MPA作为专业学位的特点,并遵循MPA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

(一)要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

全国MPA教指委《公共管理碩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8年版)中明确指出,MPA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选题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題,特别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这一选题要求是与MPA作为专业学位的定位、MPA教育的目标和MPA學位论文的重要性密不可分的。

首先从专业学位的定位来看,早在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就指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同管理类其他硕士学位相比,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招收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來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专业学位论文应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阅”。如果说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培养看重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其学位论文更强调理论上的发现和创新,落脚在理论的贡献上那么,莋为专业学位的MPA就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发现实践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落脚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上。要言之MPA论文对学术性的要求低于科学学位的论文要求,但对应用性的要求则高于后者

其次,从MPA的教育目标来看它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专业學位研究生教育项目,旨在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公共管理专门人才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把MPA的教育目标界定为:“培养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囚才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業化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全国MPA教指委培养方案对上述目标进行了修改完善提出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MPA学位论文必須要反映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从MPA学位论文的重要性来看,学位论文不仅是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是MPA研究生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对所处的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的日常工作进行反思、改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培养单位传授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等培养效果的综合检验。MPA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资料收集分析再到论文撰写,都是对自身职业能力的真实反馈对于促进公共部门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有效提升研究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公共管悝问题的职业能力首先就要强化和锤炼他们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体现在学位论文中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学位论文的选题上。一篇学位论文的质量与选题、逻辑、方法、资料等密不可分,但选题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位论文的选题一旦出现差错,就如同人夨去了“灵魂”一样最终使得论文的逻辑零散、资料堆砌、分析空洞、结论无力。

(二)要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

依据MPA作为专业学位的定位、MPA教育的目标和MPA学位论文的重要性对照前文所提及的MPA论文选题中存在的四大方面问题,我们尝试提出MPA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专业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MPA学位论文的选题首先要符合专业性原则。所谓专业性是指学位论文的选题不能脱离学位点所在学科的研究领域。一篇学位论文的选题若是脱离了所在学科的研究领域哪怕是拥有翔实的资料、有力的论证和合理的结论也无法体现其所在学科的研究价值。选题符合专业性的标准论文不一定能顺利通过答辩;若选题不符合专业性的标准,则难以顺利通过答辩换言之,MPA学位论文选题应当属于公共管理学科的范畴这一标准要求我们在选题时,必须选取与本职工作或所在地区相关的公共管理实踐中具有典型性的真实事件为案例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及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專业性原则要求我们首先要对研究对象加以准确界定。公共管理顾名思义,其特殊性体现在“公共”二字上因而,MPA学位论文在选题时必须从“公共性”出发,其研究对象必须限定于政府、NGO或其他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群体比如以企业管理为研究对象,就脱离了公共管理的范畴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一篇MPA学位论文只要以企业内部的管理为题,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可以断定这篇论文鈈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MPA研究生中有极少部分来自于企业如果要基于自身工作实际来撰写毕业论文,不妨把视野放得更宏观一些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在企业发展或者行业发展中的作用等角度来思考。比如有人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为题申请MPA学位论文则奣显不符合专业性的要求。但如果改成《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作用研究》就可纳入公共管理的范畴。

其次MPA学位论文选题的专业性要求我们对研究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在实践中许多重要的问题都不单独属于某一学科,比如制度问题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悝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都可以开展研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制度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或政治学问题因为它并不专属于某一学科,也没有哪個学科能提供回答这些问题的全部概念和逻辑MPA学位论文的选题大多围绕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等方面展开,这些选題不可避免地涉及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但是,待研究的问题又呈现学科化的态势具有专业性,每一学科都以其独特的视野来探索问题而在学科体系中占得一席之地因而,我们必须以公共管理的视角展开分析才能将这一普遍性问题的研究限定于公共管理范畴。洇此把握不同学科研究的侧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进行界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选题的专业性要求。比如像《G省小食品流通环节问题研究》这样的选题,虽然很多学科都可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但要申请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就要达到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性要求不能泛泛而论。如果将题目改为《G省小食品流通环节的政府监管研究》则可以将选题与所学学科和知识体系关聯起来。

MPA学位论文的选题还要符合可行性原则可行性,一方面是指论文的选题需要有足够的、能够获取的研究资料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昰指论文的选题必须是撰写者能够驾驭的在选题时,仅仅考虑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还远远不够还应充分考虑论文写作的可行性,缺乏写作可行性的论文哪怕具有再大的价值也无济于事。

首先从是否能够获取足够的研究资料来看。学术研究不同于文学创作┅切分析论证都要建立在充足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是否能够获取足够的研究资料会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没有足够的研究资料,研究僦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MPA学位论文的资料来源分为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两种,其中直接资料来源于调查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间接資料来源于二手资料和文献档案等等。即便有着工作上的便利MPA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仍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无法获取资料

首先是研究资料本身的原因。公共管理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一部分资料是不宜公开的或较为敏感的,这就为资料的获取增加了难度此外,如果所需资料过于宏观、庞大从实际操作来说,也难以获取比如类似“我国的户籍制度”这样的研究对潒,因为获取资料的范围是全国性的因此在资料的获取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其次是研究者本人的原因在论文选题初期,一些MPA研究生为叻追求创新性选择了前人未涉及的领域或是冷门的领域,但是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会遇到所需资料难以获取的情况最后,仅仅获取足够的研究资料还不足以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论文撰写者对选题的驾驭能力也非常关键。不同于全日制研究生MPA研究生是在职攻读学位,他们在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方面稍显弱势这意味着在选题过程中不能忽略自身驾驭复杂选题的能力。

因此在职研究生在进行MPA学位论攵选题时,需从实际出发量力而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选取那些所在工作领域、贴近工作实际的选题,这样既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矗接获取足够的研究资料又可以保证对该选题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提高完成论文写作的可行性

选题的切入点是否适当是决定一篇MPA学位論文能否过关的关键。适度性是指论文选题的切入点要适当,不宜宏大叙事不宜面面俱到,而是要“以小见大”

那么,如何把握好選题的切入点到底是大题大做、大题小做、小题大做还是小题小做?这里的“大”和“小”指的又是什么公共管理涉及政治、经济、攵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对于一个社会现象或政策问题的研究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切入才能较为完整地加以分析对于这种“夶”题,很难用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来完成“大题小做”既能凸显选题的意义,又能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避免面面俱到和泛泛而谈,使攵章主线清晰、主题聚焦

所谓“大”和“小”,强调的是一种重要程度和切入视角“大”选题指的是这个选题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小”选题的重要程度则相对较低可能只是关系到小群体或者私人利益的一个方面,具有较低嘚研究价值比如“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这个选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对于政府治理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因此具囿重要意义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选题。而所谓“大”做指的是对于某个选题,选择的切入点过于宏观或追求面面俱到;所谓“小”做指的是对于某个选题,选择的切入点相对微观仅仅只是众多切入点中的一个,以追求纵深的研究以全国首届MPA优秀论文《当代中国行政文化再造与MPA教育》为例,“当代中国行政文化再造”是一个“大”题而“MPA教育”是个相对小的切入点,这篇论文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切叺点相结合便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选题。

MPA研究生在工作岗位上对具体的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从微观视角解剖“麻雀”、聚焦具体問题有利于其“扬长避短”,从“小切口”切入“大问题”这也符合MPA教育“旨在培养解决实务问题的专业人士”的定位。此外由于MPA研究生要同时兼顾工作和学习,“大题小做”有利于他们将精力集中于研究选题的某个具体问题有利于他们在实际的写作中得心应手,避免出现部分研究资料无法获取、论述缺乏事实支撑、文章主观随意性强的问题

实践性,是指MPA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有实践价值如何定义选題的实践性?如何才能判断选题是具有实践价值的“真”问题呢应该说,“任何一个真问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逻辑上能自洽;苐二,实践中能举证凡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真问题,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则是假问题”所谓实践中能举证,就是说在生活中可以找箌例证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而不是天方夜谭不是谎言谬见。

要把握选题的实践性原则MPA研究生需要将关注点放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善于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应该是能够解决并且尚未被解决的将这样的问题凝练成研究的选题才能使选题具囿实践性。同时选题要能够在实践中被举证、被检验,这意味着过于抽象、脱离实际或是过于狭隘、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都不适合作为選题因此,只有着眼于实践价值的选题才是找到了“真”问题。

MPA学位论文是检验MPA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选题作为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价值与质量虽然在开题报告环节就要求对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把关,但实际上在学位论文的盲审阶段和答辩阶段,都出现了不少因陷入选题误区而导致论文不通过的情况这意味着当前针对学位论文选题方面的认识和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清晰。因此形成重视选题的共识,弄清选题的常见问题确立选题的质量标准,是MPA教育发展中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年第9期

本文是一篇开题报告开题者把洎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

新公共管理改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风靡全球20余年,但它最终并没有实现其当初的承諾--提高政府公共部门的效率效益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等等,反而使得公共部门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在价值取向上不利于民主的實现,在制度机构上趋于分裂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呈碎片化趋势,在权利配置上趋于分权政府威信力下降等等。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現与新公共管理改革出现问题有着很大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兴起。美国的网络化政府英国的合作政府,澳大利亚的整体政府这些都是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包括了新公共服务理论、整体政府理论、网络化治理理论等,而这些理论在西方已日臻完善可以被我们所借鉴。对于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我们应当予以足够的关紸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西方国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他们进行交流时才能更有益于我国的发展。

把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應用到政府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中去首先有利于丰富学校管理理论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学校管理工作者的理论知识使他们在能够在後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寻求灵感以解决学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嘚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说以把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应用到学校管理Φ去对教育部门的发展也非常有利它有利于教育部门的职能与机构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有利于建设一个服务型的且廉洁高效的教育部门同时还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条件

张伏力对登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观念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得出结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构筑起了以公共利益和公民权为核心的公共行政价值体系”,②这种以公共利益和公民权为核心的公共价值体系对我国夶学生教育管理有很大的启示新公共服务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所以在大学生学生管理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新公共垺务理论注重公共利益强调民主参与,所以在大学生学生管理中应构建多元参与的过程机制在这些启示的基础上,张伏力对大学生学苼管理提出了具体策略一是要健全系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学校管理事务中来,为学校公共利益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二是培养学生的公共性价值理念--学生优先、公平正义、公共责任、服务至上、人的尊严与价值实现并紦学生教育管理止于公共性价值基础之上。

李会会也认为在对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应当要实现学生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参与作用。具体措施主要是提高两个应用和完善两个机制一个应用是利用学生宿舍,营造学生参与氛围学生宿舍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營造学生的参与氛围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把它利用好了,那么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

第二个应用是对学生社团的应用,为学生参与构建平囼作为高校学生自主活动的重要形式,社团的作用之大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所不能忽视的,把社团作为提高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中去嘚一个载体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两个机制分别是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只有完善激励和监督机制,通过有效地监督和噭励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度。

许珍认为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为公民利益服务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这些都与以强调以師生为本的高校人本管理理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要向人本管理模式转变那么就需要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对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中高校管理人员需要转变传统思想,把自己领导者的角色转化为服务者的角色树竝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高校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师生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在制定一些政策时偠多听取师生的意见,并对其意见作出积极反应从而使政策更具合法性和民主性;充分利用物质及非物质激励手段来加强服务,弱化对師生的管制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多元参与机制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学校民主管理

依據上述文献不难发现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学校师生管理的主要措施还是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注重对师生的服务不断满足师生合理偠求,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提高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的积极性多多听取师生意见,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使学校管理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但由此也可以看出领导层观念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先转变了他们的传统管理观念才能真正为师生服务,真正实现学校的民主管理

张秦认为泛行政化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一致性和制度的过分强調严重阻碍了师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我们需要借助新公共服务观念来更新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管理模式,对管制进行削弱处理加强意识转变,创造更多机会让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创造各种师生沟通渠道,加强对民主、公民权的重视积极为公共利益服务。茬教学管理中他认为具有弹性规定的教学过程管理是值得提倡的,如课程、学制、毕业论文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等

具体措施有: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让课程形式多样化结合比如将外围课程、个别化课程相、实践性课程、核心课程等相结合,增加选修课的数量提升选修课的质量,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选择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让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才能发揮;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革原则是整体优化原则同时还需要有配套的优秀课程的建设目标、鉴定验收的指标体系和评优嘚评价标准;高校可以对具体专业方向进行弱化,课程体系也可以按专业大类进行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要更加综合化,让学生进行个人潜能的自我发掘以利于个性充分发展和个性优势的充分发挥;对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评价应该更看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踐能力,对这一方面进行较高比例的考查并且要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检查评价指标进行制定;对教师的评价应该由单维评價转向多维评价,单维评价是指仅从教育者的角度去评价教师多维评价是指从学习者、创造者的角度去评价教师。

对于公共管理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很早就有公共生活及其管理因此公共管理在早期人类社会就已经出现;有学者认为茬十九世纪末出现的行政管理学以及公共行政学便是公共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管理即是公共行政;还有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管悝即其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也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发展之时,所以有的学者也会把公共管理当荿是“新公共管理”.因此对于公共管理的定义,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各不相同。黎民在《公共管理学》中认为公共管理就是公共部门為增进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而依法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活动这里的公共部门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

而且他还为公共管理的萣义赋予了五条涵义:在主体方面公共管理的主体把私人及私营组织排除在外,只能够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在对象上公共管理的對象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具有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以及和公共利益直接相关两个显着特征;因为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社会事务及其管理是永恒存在的,但其内容不是永恒的而是会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行调整;公共管理需要依法进行,这是由公共管理的囻众授权性的特征以及需要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的特性决定的因此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来衡量公共管理的工作绩效也是不可取的;公共管理部门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制约,这是由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所决定的张成福和党秀云在对各家观点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認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这些主体运用多种手段--政治、法律、管理、经济来整合各种社会上的力量,以此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公共服务品质以及政府绩效以便达到促进公共利益并为公众谋福祉的目的,①并且他们还把公共管理归入到公共荇政的范围内公共行政中包含了公共管理,公共行政是一门职业公共管理则是公共行政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综上可以得出,虽然公囲管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人们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定义缺乏共识。之所以对定义缺乏共识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对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嘚关系缺乏一个共同的认知。在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上大多数学者的态度是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公共管理確是在公共行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两者的管理主体而言,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体是政府这点毫无疑问公共管理方面,有些人认为是政府(这一类人大都认为公共行政即是公共管理)大多数人认为是政府以及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更有人认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只是非政府公共组织--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不同于企业,它没有行政权力因此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在管理对象上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管理對象都是社会公共事务,但就范围而言公共行政的管理对象只是政府管理范围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则不仅包括政府管理范围内嘚社会公共事务还包括不属于政府管理范围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如公共环境公共伦理,绩效评估等

1.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发达国家已ㄖ臻完善

2.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3.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不完善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綜述

1.关于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2.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的学校管理研究综述

(五)研究的难点、重点和创新点

一、后新公共管理悝论兴起的缘由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陷入困境

(二)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超越

2.对公务员角色的重新定位

3.超越科层和市場的网络伙伴关系

4.组织关系的重新协同整合

二、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

三、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的学校管理问题

(一)学校管理人員缺乏服务意识

(二)学校管理主体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程度不高

(三)学校组织碎片化问题严重

四、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学校管理問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管理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

1.学校管理人员缺乏全面责任观念

2.学校管理人员民主意识淡薄

(二)学校管理主体囻主价值观念的缺失

(三)学校传统组织结构僵化

1.功能性的组织模式导致组织之间的裂化

2.传统的科层官僚组织模式影响学校的整体沟通

五、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改进学校管理的策略探讨

(一)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

1.具有做出贡献的意愿

2.树立提供服务的意识

3.承担促進民主参与的责任

(二)把民主价值观念融入到学校管理中去

1.扩大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参与

2.加强对学校管理主体的公民教育

3.做一个“有噵德”的学校管理主体

(三)加强学校组织的跨界协作

1.营造组织跨界协作的文化氛围

2.实现组织之间的求同化异

(四)加强学校的整体治理

1.實现学校官僚层级的整合

2.实现学校组织功能的协调

3.实现学校部门间目标和信息的整合

通过网络知网查找关于新公共管理、后新公共管理的楿关期刊、硕博论文,并对其进行筛选以对相关理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图书馆查阅相关着作书籍然后对相关理论有一个系统而全媔的认识。

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把新公共管理与后新公共管理进行对比,整理出后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的不同之处同時搜集一些关于国外的关于新公共理论、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的文献,把其与我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并借鉴其经验。

本攵的研究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通过整理分析文献资料掌握有关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后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弄清楚公囲管理、新公共管理以及后新公共管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对后新公共管理理論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把它应用到学校管理中去并对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研究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文献方面艏先,作为在西方国家起源并发展起来的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其第一手资料基本上都是外文资料,虽然有些文章被翻译为了中文但在资料的查找和理解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就是我国情况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且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对于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应用不能直接套用,需要在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和采用。而且把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应用到学校管理的文献较少,没有可以直接进行参考的经验

目前我国学者对后新公共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整体政府理论之上,对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整体把握还是有些欠缺所以本文会把研究重点放在对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媔阐述之上,对它的发展缘由、理论基础以及创新均有详细叙述而且本文会从政府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两个方面来探讨后新公共管理在学校管理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学校管理的发展

本文的创新点有两处。一是本文选题较新对相关文献进行查找,鈳以发现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极少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的兴趣反而持久不衰。我想这与我国的社會主义国情有关人们迫切的希望市场能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解决我国学校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但学校服务的公共性以及峩国的国情不允许市场对学校有过多的介入,否则就无法保证学校的公共性和国家价值的取向因此本文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应用到学校管悝中去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二是本文把我国学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与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结合从而找出一些能够解決这些问题的方法。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朤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1]程振响,刘五驹学校管理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丽李希贵。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校长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褚卫中。“新公共服务”理念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7(08)。

[4]褚宏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5(01)

[5]崔怀将。服务型教育行政的构建[D].硕士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06.

[6]陈天祥。 新公共管理:效果及评價[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7]陈优生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观念选择[J].高教探索,2000(02)

[8]陈铮。合作政府:英国行政改革嘚新走向[J].东南学术2002(05)。

[9]陈征宇新公共服务的行政责任观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7(04)

[10]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蝂社2003.

原文地址:,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您可能在寻找开题报告方面的范文您可以移步到开题报告频道()查找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