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货币货币政策未来发展方向怎么样?

受联合国文化体育基金会盛邀协办“老将军书画”全球未来城公司经理David Bratslavsky和副经理Jenna Nelson与联合国文化体育基金会主席合影。 公司经理David Bratslavsky和副经理Jenna Nelson。全球未来城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国文化体育基金会主办、全球未来城控股有限公司协办为庆祝联合国成立69周年“老将军书画展”到会嘉宾非洲联盟主席Taj Harmad、Sidney Baumgarten将军、黄万荣将军、刘建业将军、王京石将军、张志祥将军和王传厚将军。【纽约讯】联合国文化体育基金会主办的“老将军书画”展成功举办。该基金会周主席表示,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让中国将军的书画精品走出国门,在联合国这一国际舞台上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将军文化;同时全球未来城控股有限公司的协办也为中美两国的退役将军们提供文化交流、科技交流注入了新的意义,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为中美文化交流做一份贡献”。位于曼哈顿的全球未来城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拓展数据货币市场发展的公司,其口号是入住全球网民自己的城市,谱写消费大众自己的历史,分享未来利润,探索未知世界。日前受联合国文化体育基金会盛邀协办“老将军书画展”,公司经理David Bratslavsky和副经理Jenna Nelson等高层主管亲临会场,与老将军及到会嘉宾畅谈中美书画底蕴,同时也回答了数据货币世纪全球发展的主导趋势。该公司高管David Bratslavsky经理表示,受联合国文化体育基金会盛邀,全球未来城控股有限公司协办为庆祝联合国成立69周年“老将军书画展”非常高兴。联合国长期以来为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不同艺术形式举办大小型的展览活动,但以退休中国老将军为主题的书画展示还是第一次。通过他们的神韵挥毫,展示了中国一代军人的钢铁军魂,这对美国乃至全球退伍军人都是一种鼓舞和震撼。全球未来城控股有限公司就是以这种军魂精神为宗旨,大胆探索,不断求新,走进数据货币网络,公司能成为本次活动的协办感到非常荣幸。在同老将军和在座嘉宾的交流中,全球未来城控股有限公司介绍了目前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关注数据货币未来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是一个主导趋势,预示到虚拟经济是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主导趋势。David Bratslavsky表示,互联网金融最伟大之处在于,它让市场参与者更加大众化,更加惠及普通百姓。每一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展示、支援和分享自己喜欢的创意和产品,在大众化的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资源将得到最优配置。不管是否认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确正在发生巨变,或许很多人仍然怀疑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怀疑其巨大的变革力量。其实,理解互联网金融,我们需要拥有想像力,而不是传统的演绎。在这一股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产生了巨量的经济活动,因此也孕生了颠覆传统实体产业的新颖产品——数据货币!数据货币是指非正式的货币,知名的虚拟货币如百度公司的百度币,腾讯公司的Q币、Q点,新浪推出的微币等等。2013年流行的数字货币有,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夸克币、泽塔币、烧烤币、便士币(外网)、隐形金条、红币、质数币。目前全世界发行有上百种数字货币。圈内流行“比特金、莱特银、无限铜、便士铝”的传说.数据货币之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大家熟悉的游戏币在单机游戏时代,主角靠打倒敌人、进赌馆赢钱等方式积累货币,用这些购买草药和装备,但只能在自己的游戏机里使用。那时,玩家之间没有“市场”。自从互联网建立起门户和社区、实现游戏联网以来,虚拟货币便有了“金融市场”,玩家之间可以交易游戏币。第二类是门户网站或者即时通讯工具服务商发行的专用货币用于购买本网站内的服务。使用最广泛的当属腾讯公司的Q币,可用来购买会员资格、QQ秀等增值服务。这一些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不存在兑换关系,只能够在网络社区中获得和使用。第三类互联网上的数据货币如比特币(BTC)、莱特货币(LTC)等。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体产生的电子货币,也有人将比特币意译为“比特金”,是一种网络数据货币。主要用于互联网金融投资,也可以作为新式货币直接用于生活中使用。这一些虚拟货币能与法定货币相互兑换,还可以用来购买虚拟和真实的商品或服务。 参加此次展览的将军艺术家包括中国将军书画院执行院长黄万荣少将和常务副院长熊元吉少将,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张志祥少将,军事经济学院原副院长蔡宜乔少将,总参军训兵种部原副部长杨绪明少将,海军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彭彰年少将,央视国际画院院长赵立凡,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建业,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国芳,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职业画家苏彦斌、黄新华、赵鸿雁、周博等等。本次活动在中美书画界、军事、高科技领域受到热烈反响与关注,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特地为此次活动发来了贺电,美军退役将领和美国政界人士以及联合国官员也应邀前往祝贺。此外,纽约华人各界纷纷前往,著名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终身名誉主席、美国国际硬笔书法家联盟主席庞中华、美国资深媒体人莫利亚、联合国资深翻译陈峰、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协会主席Taj Harmad,以及联合国政治部、新闻部、维和部等多个部门的代表嘉宾也应邀出席活动。全球未来城控股有限公司地址:17 Battery Place,New York,NY 10004;联络电话:917-698-8824。
我是参与者 我是受益者 &&本人从事互联网多年 &只做先机的项目 &想了解网络黄金的加我微信yue &备注网络黄金
我是参与者 我是见证增长的 本人从事互联网多年 &是比特币参与者 &也是受益者 &想了解网络黄金的加我微信 &一对一全力辅助运作备注网络黄金
昵称验证码评论:百度总裁张亚勤: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三个维度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随时[继续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扫描左侧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还能分享到微信或微博。
09:55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浙江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虽已落幕,但有关互联网的话题却没有因此冷却。12月22日,百度总裁张亚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说,随着全球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关键拐点已经到来。这是中外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新契机。
早期,中国互联网发展多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模式,但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呼之欲出,这也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弯道超车”提供了机会。
“国外的市场搭建和发展模式仍在给中国互联网提供价值,而我们发展的下一阶段,是把在电商和O2O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带到国外,推动全球市场的扩张与发展。”在张亚勤眼中,目前中外互联网的发展已进入协同阶段。
《21世纪》: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亚勤:过去三十年,互联网所做的事情主要是把物理世界数字化、虚拟化,而今后的三十年则要经历一个相反的过程,把数字世界、互联网世界的技术、文化、商业模式全部映射到物理世界中,索引真实世界,连接人与服务。
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在三个维度全面展开:第一个维度,万物互联;第二个维度,互联网改变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第三个维度,Smart Plus,即为智能化生活或者工作。
《21世纪》:重点会是哪些领域?
张亚勤:近年来,互联网与线下服务业的融合已经全面展开,电影、餐饮、出行以及垂直行业的“线上化”发展相对较快,O2O的空间很大,中国在这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垂直市场和用户存在庞大的服务需求,是充满机遇的业绩开拓点,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并且能作为带动大众创业、的源动力。
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来巨大商业机会,百度的无人车项目已经在城市公路上开始跑起来了。无人车是人工智能在改善人们生活、出行方面的一个很重要体现,有助于打造分享经济,并对未来的出行驾驶和整个城市交通设施架构带来重大影响。
未来二三十年,机器的智能可能会达到和人同样的水平,而这正是物联网连接人与服务,对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产业结构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1世纪》:您认为,对中国互联网而言,国外互联网发展有哪些借鉴之处?
张亚勤:国内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国外对比,除了高度重视科技研发的相同点之外,更多的可以从政策环境和发展模式方面进行借鉴。
首先,要实现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互联网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习惯将协同创新视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基础,通过一系列科技政策,加强全社会对信息化关键技术深入持久的支持,逐步形成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
其次,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人才的流动吸纳。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保护对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推动尤为明显。专精尖的高技能人才能够在企业和院校间自由流动,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创新进步。此外,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利用资金和环境优势,采取人才掐尖战略,广泛吸纳国外IT的高精尖人才。
另外,要有庞大的技术市场容量。美国的技术市场规模足够大,战后经济复苏就是由商业企业推动的一轮又一轮技术革新带来的。企业面对庞大的技术需求,愿意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
美国还有完备的风险投资机制。美国互联网产业先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世界上最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和最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这对轻资产的科技创业公司尤为关键。
《21世纪》:中国互联网产业是否到了能为世界互联网产业做贡献的阶段?如果是,具体在哪些领域,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张亚勤:中国和美国是走在全世界互联网发展最前列的两个国家。在互联网的主要领域,包括社交、游戏、内容等方面,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移动互联和消费服务领域,中国已经比美国发展得更为成熟,比如电子商务,中国产生了几家在百亿美元以上的市值独立电商公司,相反美国除了亚马逊和eBay之外,很少有独立的电商公司出现。
随着全球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关键拐点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迅猛,带动商业与服务创新,逐步受到投资者青睐,中国之外的国际化业务,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新征程的前线。中国在包括衣食住行、电商等许多方面都领先于国外,中国互联网企业把在电商和O2O领域的成功经验带到国外,可以推动全球市场的扩张与发展。
借助O2O蓝海市场契机,我们把成功的经验、产品和技术带到其他国家,可能事半功倍,获得非常好的增长效果。国际化拓展方面,百度首先选择重点区域进行布局,即那些处于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夜,又有庞大人口作为基础的国家市场。百度把有全球通用性且在中国做得很好的产品推向这些国家,并很快进行本地化,帮助价值变现。
(编辑:范文清,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
每日精彩好文,尽在好买财富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收听好买财富官方微信
微信号:howbuy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1.5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2%
0.96% 1.2%
0.60% 1.2%
0.60% 1.2%
0.60% 0.8%
0.60% 0.8%
0.60% 0.8%
0.60% 0.8%
0.60% 0.8%
0.60% 0.8%
0.60% 0.8%
0.60% 0.8%
0.60% 1.2%
0.60% 1.2%
0.60% 1.2%
0.80% 0.8%
证监会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银行级加密,保障安全
好买获得腾讯B轮投资,全面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掌上基金人人都是基金经理
行情、资讯、热点,一手掌握
精选牛基,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
7X24小时,随时随地买卖基金
2.扫描下载到手机
注册领红包
扫一扫,立即下载领取
新手专享新手适合买什么基金?
第一次,安全最重要
七日年化(01-22):2.63%
闪电存取 | 远超活期 | 安全保障
买的少一点,试试水
看看大家都在买什么
本周热销基金全称“未来货币网络智库系统”,是一个关于货币的艺术思想库
《21世纪商业评论》专访未来货币创办人吕东源
         “大师已死,维基永生!” & & & & & & & & & & & ——《21世纪商业评论》专访未来货币创办人。  导语:【1917年杜尚把小便池搬到博物馆是有一定的历史语境的,那是100年前工业思维下的艺术产物。而在未来,艺术作品的面貌可能会是更加智能、主动、去中心化的……(原文:《》)】&& 图为吕东源装扮成移动的ATM机,穿梭于人群中回收、交换“货币”。采访人Q:黄燕仪 受访人A:吕东源 Q: &在刚结束不久的世界青年艺术节中,“未来货币”的展览吸引了多少人参与,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数字?参与者主要是哪些国家的人?你们收回/交换了多少份“未来货币”作品方案?A: 参与者主要来自英国、欧元区和中国。北美、南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艺术家都有参与。这次在艺术节开幕式上的“造币活动”取名 “QE(n+1)”。恰巧这次英国展期间赶上美国QE3推出,那我们想反正美国一直在无限量地 “印钱”,艺术家们也在创造“思想的货币”,活动直接就叫“QE(n+1)”好了。 &“未来货币”这次展览的大体的流程是:我们在互联网上征集到国内100多件“未来货币”的方案,方案都画在了智库统一印制的“货币模板”上。之后将这些“货币”带到英国,与其它人制作的“货币作品”自由的进行交换。在世界青年艺术节期间,总共产生了187件“新货币” 作品,包括先前国内征集来的100多件共计300余件“未来货币”。这些作品我们会陆续在网络上发布。 & &因为这个活动一直处于“交换的状态”,实际目前在我们手上的“未来币”还是100多张左右,只是与开始的100张方案相比,大部分已经被更新掉了。当然每一次换回的“新货币”作品,我们都会用数码照片记录存档。这个活动我们持续了8天时间,艺术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举行。而且我们还在大英博物馆的货币历史主题馆、伦敦街头、诺丁汉商业区都开展了“QE(n+1)”的活动,以便让我们的这个计划充分深入当地社会,与英国本地人产生交流和互动。&Q: & 在这些“未来货币”作品方案中,有没有一些比较独特、有意思的作品,能否同我们介绍一下?A:
&有意思的货币方案其实真的太多了。国内有位艺术家还发行了“瑭华竞选美国总统元”,他要在今年跟美国人一起选总统。比如还有像病毒货币、外星人殖民货币、种子货币、情绪货币、液体货币、光存储货币……等等。如果我们把“货币”理解成广义上的“能量交换的凭证”的话,那就有太多的可能性了。未来货币智库的规则是允许很多人一起完成一个“货币课题”,比如说“光合作用”货币是某一位艺术家首先想到的,但我们仍然鼓励其它人对这个方案进行扩展和完善,不存在方案抄袭或者雷同的问题。毕竟“货币系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更希望能让这个构想有更多的细节,更加可信并具有预见性。 & 特别要提的是,在去年10月份,未来货币智库有幸接触到了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余斌部长,采访他对建立“世界货币”、“亚元”的看法。在他看来建立“亚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与“同根同源”的欧元区相比,亚洲向来是“离心离德”,在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具备建立亚元的条件。而他首次公开对外提出了“华元”的货币构想:他们曾经研究过在华人世界里,建立一个华人的储备货币体系。华人涉及到的范围相当广范——包括中国两岸三地、东南亚的华人地区如印尼、欧美的华侨华商等。可以说能与“国家级智库”的专家们交换想法,是我们做“未来货币”过程中最惊喜的收获。在现场中国艺术家们展示制造“未来货币”的流程说明——《轻松三步,创造你的“艺术货币”》。(左起)李雨茜、金大朝、蔡醒善、张琨、吴浩若、王超。Q: & &在WEYA上,用于交换的“货币作品”除了你们之前在网上征集的100份“货币作品”外,是否包括参展的十余位中国艺术家和其他外国艺术家的“货币作品”A: &国内征集来的100多份方案,有很多都是非专业人士的作品。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特别区分哪些是艺术家的、哪些是非艺术家的作品;哪些是专业经济学家的预测,哪些又不是。在整个完成过程中,我们想充分体现在创作身份上的“对等”和“开放”。而我想特别说的是,国内的这“12位艺术家”其实是这次QE(n+1)活动的“共同发起人”, 而我们这些人大多都处在中国不同的城市,有的在北京,有的在安徽、四川、广东。大家完全通过网络协作,有各自的分工:比如有负责前期策划案,有负责平面设计、整理档案、媒体发布等等方面。而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没有任何酬劳,更不用任何奖惩措施,完全凭借默契和共识进行合作,甚至有很多发起人我至今都没有见过面。 &Q: & 您觉得“未来货币”在WEYA上的展览效果如何?大家的反馈如何?对您个人而言,有什么收获或感受?A: & &在WEYA开幕式当天,带到现场不到200份“货币模板”,几乎瞬间就发完了,大家参与的热情度完全超乎我的预料,有的人觉得我们印制的“货币卡片”太精美了,有一些卡片拿走后就没有被收回。总之这种参展经验对我而言真的太棒了。 & 其实“未来货币”的展前布展工作还是蛮波折的,开始原定是在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美术馆里展出这件作品,这样看起来更有“作品感”。到了当地我们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决定在开幕式、闭幕式上做即兴的行为表演,因为这更符合“未来货币”的气质。毕竟一个 “另类”的作品,如果放在一个“传统”的展厅里,就显得太不实验了。后来证明,我们这个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艺术节开幕式上,世界各国的艺术家都聚集在城堡博物馆前的草地上,就像一个大Party,这是做互动最理想的场所。整个开幕式的气氛还是蛮轻松的,当地官员讲话很简短,大部分时间都交给艺术家们自由的狂欢。 & 在“造币”的过程中,我们还精心准备了80枚“礼物货币”, 都是有中国特色的京剧脸谱挂饰,和国外艺术家的“货币”做交换,这些礼物相当受欢迎!“礼物货币”是受到斯宾塞.约翰逊《礼物》一书的启发。礼物的交换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很多经济学意义,这也是我们艺术实践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现场参与的每个人都能感到到他们很享受这个“造币”的全过程,而且一些代表团的艺术负责人也表达了对这个行为表演的赞赏。 & 中国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也十分抢眼,很多人之前在国内并不熟悉,实施前也没有做太多的沟通,但在现场大家都合作的十分默契。其实也多亏了中国艺术家们的配合才能使得这个大型行为得以顺利实施,这件作品属于每一个人。 & 日 伦敦大英博物馆世界货币展厅。在老式古董造币机前,艺术家与世界各地的游客互动“造币”。图为蔡醒善、宋恩明、张思茉、吕东源在开展QE(n+1)艺术行为。Q: & 除了此次在WEYA上的展览,“未来货币”还举办过哪些活动?有无一些常规、定期的活动?A:
& 我们在2011年8月份举办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未来货币”的研讨会,很多国内外的艺术家、策展人和评论人参与。今年主要是在做“QE(n+1)”的活动,我们计划将“未来货币”办成一个艺术巡展的模式,在世界各地以多元化的面貌呈现给观众,这次英国的展览就是这个计划的第一站。“未来货币”智库目前的常规的工作主要是收集货币方案和整理创作者访谈。我们没有硬性规定要把某些活动“常规化”,“进化”才是常态。我们力图让每一次的活动都更加有趣,而这些活动也都是“未来货币”网络系统的组成部分。Q: &当代艺术家沈少民提到:“大多数艺术家,对“钱”这个题材通常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您怎么看?作为“未来货币”项目的发起人,您为什么在众多可供艺术创作的题材中,会想到选择“货币”这个题材?能不能分享一下这个项目最初的创意来源?A: &沈少民老师是我最尊崇的当代艺术家,他的理念和作品对我影响都特别大。他对年轻艺术家的支持和帮助也非常多,“未来货币”的很多构想都是在和他多次探讨中成型的。沈老师的说法我很认同,国内外有很多艺术家都普遍有一种“梵高情节”,认为搞艺术是很精神化的东西,只要谈钱就是“不纯粹”的。但在我看来钱可能就像颜料和画笔一样,是我们很重要的“创作材料”,钱应该是艺术家的工具,但绝不应成为创作的动机。 &“钱”这个题材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其实并不“新”,重点在于你想用这个题材表达背后的“声音”是什么。比如安迪-沃霍尔就做过很多钱币方面的作品,他创作的出发点是来自他对“波普”和“重复”理念的探索。而在我们眼里,“货币”和以往用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看到了它背后承载的是一个庞杂、动态的“金融巨系统”, 而“未来的货币”涉及到社科、人文、政经等很多层面。我们给自己设定艺术课题之一就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系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吗?”Q: &“未来货币”介绍说是一个自由、免费、基于网络规模协作的多语种货币智库项目。请问目前该项目的作品都有哪些语种?在这些作品中,您有没有发现或总结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品的异同之处?A:
这个问题好尖锐,其实说成“多语种”真的很惭愧,因为目前我们限于资金和技术等问题,这个目标还无法真正实现。不过我们下一步正打算让更多的语言类专业的网友参与“未来货币方案”的翻译工作,这个尝试本身也符合“维基精神”。 &全球收集来的方案大多都是用英文写的,因为即便是非英语国家的艺术家多少都会写英语,这样做在“货币交换”的环节上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减少了沟通成本。也有配上少量自己国家的语言:比如法语、日语等……。最大的不同是国外艺术家参与度会更高,想象力也更丰富。而且他们对政治性的问题更感兴趣:比如,他们在回答我们设计的问卷时,选择“假如我是美国总统,会怎样应对金融危机”这个问题的比例略高于国内。共同的问题是大家对“价值”和“财富”的理解都有局限:比如,在回答“假如给我一千万”这个问题时,世界各地的人回答“买房买车给家人”的比例相当高,可能大多数人并没有认真考虑过“财富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其实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我们下一步打算在幼儿园的孩子上继续测试这个问卷。 & 还有一个最大的隐忧是,我们在征集过程中发现,国内学经济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对“未来货币”的构想仅仅停留在很概念化的层面上。而且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在中国留学海外的经济学学生身上也有同样问题,他们充其量能想到的方案只有“电子货币”之类,照本宣科、被西方经济学体系灌输的一代青年学生,很难想象他们在经济学领域有怎样的学术贡献。微博上就有网友呼吁我们把“未来货币”这样的课题带到他们的学校里去。这一点也坚定了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做货币题材的想法,毕竟艺术家就是一群最会胡思乱想的家伙,想象力有时真的要比知识重要。Q: & 我看到“未来货币智库”的微博上写过:“希望减少对参与者的资金依赖”。“未来货币”虽作为非盈利公益活动,但筹备举办活动肯定需要资金支持,该项目目前的资金来源是?A:
&这句话是对那些为智库提供资金支持的网友们说的。事情是这样:去英国之前,“未来货币”智库在国内的某家众筹网站做了一个征集货币方案的活动。我们用可以去英国做展览作为交换条件,每个网友可以支持十几块到几百块不等的金额,支持我们印制展出材料、宣传品的费用。最终我们筹集到了将近一千元的资金,但是由于没有达到筹款目标这个计划没能成功。 & 其实这件事的象征意义可能要大于筹款本身,我们是想尝试让“艺术货币”和现实中的法定货币发生某种关联,并且尝试借助一个比较成熟的“网络平台”进行“虚拟繁衍”。同时这件事后我们也在反思,靠“物质刺激”去引导参与者的行为,其实并不太符合“维基协作”的理念。你很难想象让“百度知道”付费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所以我也并不看好国内问答社区 “略晓网”的那种付费模式。 & &说回来,即便我们做公益和学术性的东西,我们也不会回避“钱”这件事,而且这会是我们下一步首要考虑的问题。希望能和国际上的艺术基金或者艺术机构合作,得到一定的创作资金支持。让这个作品能真正良性运转起来,这有点像找风投的意味。当然我们也有一定的原则:尽可能保证艺术学术和作品质量上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不会受出资人的过多影响。Q: & “未来货币”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艺术界的关注度如何?同行及外界如何看待这一项目?A: & &国内艺术界对这种“新形式”艺术的理解和认知,还仅仅停留在“社会化艺术项目”或者“艺术活动”的范畴,国内艺术家们对“维基模式”、“系统”等概念仍然都很陌生。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其实还是蛮多的,我和一些艺术策展人、画廊老板谈“未来货币”时,经常是讨论得面红耳赤。不过我喜欢批评,在质疑声中我可以不断完善这个理论,让它的逻辑更严密,架构更强壮。 & 用一个比喻或许能说明“未来货币”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比如海上只有一艘航母其实并不可怕,几枚鱼雷就能击沉它。航母真正的威力是它能组成“航母集群”,这就成为了一个系统:有护卫舰、补给舰、舰载机、卫星、导弹、潜艇、指挥系统等等子系统,这些有形的“作战模块”其实是构成了一个无形的网络,一个有着强大作战功能的“作战系统”。从这一点来看,传统艺术作品更像是一艘“航母”,而非“航母集群”。“未来货币”其中的网络智库、艺术活动、行为、绘画等等都是这个“系统型作品”的一部分,这些都只是“可视化”的,而真正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是整个作品当中最无形的那张“网”。
& &前不久,古根海姆亚洲馆的负责人亚历山大o孟璐(Alexandra Munroe)来央美讲座时,就对《未来货币》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她用了“Love it”来形对未来货币项目的喜爱。孟璐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美术史学家,目前她正在做“网络模式”艺术方面的研究。她来央美讲座的题目就叫《放下权威:当代全球艺术中的艺术家、网络及合作》,介绍了很多“网络模式”的艺术项目和艺术的发展趋势。不过当时现场观众的反应大多是质疑和困惑。问题大多集中在“艺术家的专业性何在?”、“这样的艺术品怎样收藏?”、“艺术家如何生存?”等等。 & 当然我们非常期待能有机会和古根海姆这样国际级的艺术机构合作。孟璐博士的研究和我们艺术小组研究的方向惊人的一致,这也让我们很振奋,毕竟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情其实非常酷,这种探索也是最前沿的。Q: & “未来货币”从属于维基主义美术流派,而在中国,这个概念是由您在08年提出。目前看来,维基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形势如何?能否预测下其未来的发展态势?A: & “维基美术”的提法,在国内艺术圈看来其实非常“陌生”,甚至我一度很担心如果提出它就会立刻招来圈内人士的“口诛笔伐”。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也没有真正在公开的场合和刊物上发表过关于“维基美学”这样的论文和学术研究。因为我们很清楚,自己不是艺术理论家,与其说太多的大道理,不如去实践我们的这个构想。其实国外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产生这样的艺术形式了,只是国内很少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 &
我需要简单解释下什么是“维基美术”,这个概念来自于美国2007年的经济学著作《维基经济学》,书中提到了“ 维基经济学是一门对等生产的科学和艺术”这一论述。而针对这一全新艺术形式的预言,早在凯文o凯利(KK)1993年《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一书中就已经提及:“当代艺术、设计趋向于更多的运用分析控制的手段,而进化主义颠覆了这种趋势。……进化艺术家进行了两次创造。首先,艺术家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为生成美而设计了一个世界,或一个系统。其次,他是这个伊甸园的园丁和看护人,诠释并呈现出他选中的作品。他更像慈爱的天父引导一个个生灵降临世间,而不是冰冷的模具塑造出一个个创造物。” & 维基艺术主张利用集体智慧,通过因特网的网络协同社区(WikiSns)大规模协作,对等创作。“维基”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等、协作和进化”,艺术家和观众的身份界限十分模糊,甚至可以相互转化。这就打破了传统艺术精英的体制和游戏规则。换句话说,这将注定不是一个能够产生大师的时代:——“大师已死,维基永生!” &“维基美术”的美学理论目前仍然不够完善,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加入进来,去充实它。据我所知西方已经有很多这样特征的艺术小组出现了。我们这些年坚持这样去做,的确是有这样的“雄心”去开创一个全新的美学体系,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和艺术形式一直是处于跟随西方艺术体系和游戏规则的境地,这需要去改变。 & 我们都知道西方艺术史的艺术脉络、各种艺术流派的产生是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的,受到当时科技、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发展的直接影响:比如现代科学的光谱色谱理论促成了印象主义的产生,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直接影像了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创作等等。按照这样的逻辑,如今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艺术”、“装置艺术”那样的旧有艺术形态上了,1917年杜尚把小便池搬到博物馆是有一定的历史语境的,那是100年前工业思维下的艺术产物。而在未来,艺术作品的面貌可能会是更加“智能、主动、虚拟以及进化的”。Q: &您认为“未来货币”项目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它对个人、社会乃至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A: &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大……留给批评家们回答吧。我只管去做,坚持做下去至于能启发到谁,影响到谁,这些我们都无法预料。 & & 如果对于我们的艺术小组来说,“未来货币”的意义在于实践:一场关于网络化规模协作的艺术实验。我们试图放下“艺术家”那种高高在上的精英标签,愿和所有人平等、开放地去完成一件大型“社会雕塑”。 & &在我们看来,艺术不是“小圈子”里的自说自话,不应该是恶俗斗狠的的“脱裤子、吃大便”,更不仅仅是富人们炫耀身份地位的奢侈品,艺术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我不敢说我们做的就一定是“好艺术”,但是如果能让“艺术” 真正还原它智慧、向善的本来面貌,那这可能就是我们坚持做“未来货币”项目的意义。在此次“QE(n+1)”活动中,我们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无论国家、种族、身份,最后手里都能交换到一张别人的“货币作品”,这个“交换环节”的目的也在于此。 Q: &对于“未来货币”项目,您对其有一个什么样的愿景?希望将它做到什么程度?会做多久?A: 我喜欢“愿景”这个词,对于用来形容一件艺术作品还蛮具有“实验性”的。我们能想象到的作品形态是:希望《未来货币》有一天能成为像“维基百科”那样自主运转的网络智库系统,让《未来货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WIKI模式”的艺术作品。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可以自由编辑、创造你的货币方案。你可以是经济、艺术方面的专业人士,也可以是普罗大众。让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在里面自由的创造“新观念”、交换“新货币”,就像是一个大型网游一样……一个聚集了众多艺术家和经济学家的网游。 & 希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未来货币》能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民间智库组织,提供独立的学术支持。在艺术潜能启蒙、财商训练等方面,能为国内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公益性教育服务。 & 会做多久……这是个好问题。只要互联网存在,这个项目可能就会一直做下去,而且我们真的希望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这个作品的创造者和拥有者。这或许就是“系统型艺术”的魅力所在:就像华特-迪士尼先生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乐园还在。Q: & 目前,未来货币智库项目的团队有多少成员?从去年3月创办至今,大概有多少人参与了你们举办的活动?A:
&团队成员3人,专职的2人,同时还做一些其它艺术项目,也接一些商业方面的设计业务维持小组运转。多少人参与这个真没统计过,直接和间接参与“未来货币”的400人肯定是有了。Q: &能不能透露下“未来货币”的下一步计划?A:
“未来货币”智库打算去幼儿园、小学拍纪录片——采访孩子们对“钱”、“价值”等问题的看法。每年定期跟踪回访,以短片的形式定期更新。可能会当作一个课题,会跟踪拍摄他们的一生。纪录片“采访对象”和“采访录音”都必须保证是真实的、非编排过的,但是我打算用“动画片”的手法呈现。这么做一方面有考虑到保护孩子隐私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想尝试用更有趣的表现手法做纪录片。毕竟要拍一部关于孩子的纪录片,“动画语言”会是最好的呈现方式。当然整个过程,也一定要很“WIKI”! & 由衷感谢《21世纪商评》的采访。【End】& &【声明】以上文字为采访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此文与《21世纪商评》107期内容不同,如无《21世纪商业评论》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未来货币,你来“造”》一文。&&&&&
还没有人赞过这篇文章,赶快抢个沙发!
&&最近访客
(所有用户)
Copyright (C)
artintern.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国际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4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货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