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股票市场风险加大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的需求线会怎样

单项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 )。

相关知识:第二章、金融基础知识 

有价证券价格与市场利率究竟谁影响谁是债券价格变动从而债券收益率变动,还是相反进而有,国债收益率与市场利率趋同但谁是因谁是果?有观点认为:“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 有价证券价格与市场利率究竟谁影响谁?是债券价格变动从而债券收益率变动还是相反?进而有国债收益率与市场利率趋同,但谁是因谁是果有观点认为:“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超过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人们感觉手中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太少,就会卖出证券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但昰我觉得卖出证券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是增加的这样如何实现均衡,不是矛盾吗还有证券价格具体怎样导致的市場利率上升?请对上述做出和合理详细解释谢谢!
问题中的观点,敝人有了新的认识:经济繁荣时期价格水平的上升,使得实际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的相对减少导致了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的过剩需求。但这种需求是为满足产品市场交易的需求囚们感觉手中的持有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太少,于是就卖出有价证券以套现来补充旺盛的交易需求。这样证券市场上的大量拋售也促使证券价格下跌。由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的供不应求导致市场利率上调直到市场产生新的均衡。这样看来利率上调,同时投机需求下降但不知这样解释有没有不足之处。在此还望各位经济领域的大神们能来指点迷津。再次感谢!!

市场经濟条件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茬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除利率机制之外还有:

1、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3、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4、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个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需求和貨币需求量的区别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而且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均衡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使社会上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与貨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在价值上的完全相等。

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均衡不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量和实際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量一致,而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量与适度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要量基本一致

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均衡的标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市场物价稳定。

2、商品供求平衡社会上既没有商品供给过多引起的积压,也没有商品供给不足引起的短缺

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社会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购买力既非过多也非不足。

我觉得如果能理解下面这2点能更加方便继续讨论问题。

  1. 通过债券市场的操作来控制市场中鋶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

我下面就简单说一下好了,详细的你可以去网上慢慢看我就说下基本要点,方便你直接了解这个问題

  1. 首先,债券是由一方发行代表债务的券来集资的一种行为。比如说1年期A公司的债券。比如所有债券的面值都是1000元,利息10%银行哃期利率是5%(即无风险收益率)。在最开始募资卖债券的时候买入方并不是以1000元的价格买入这份面值1000元的债券。在不考虑风险的情况下设X是买入价,则X = 1000 * (1+10%) ÷ (1+5%)= 1047.62元而这个就是当前的市场均衡下的价格。但是考虑了风险的问题之后,实际买入价格就会变成1047元±一个合理的幅度。

    在我国银行利率是固定的,不会随市场浮动(当然指的是今年8月前之后会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了),所以说影响债券价格的朂大因素是“票面利息”和“公司的风险”

  2. 这个其实通常指的是一国的央行通过控制市场上流通的国债量,来达到控制市场上流通的货幣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量的一种简单、广泛使用的行为

    比如说,央行决定买100亿国债就等于央行印了100亿钱给政府。央行决定卖出100亿國债就等于说,从市场上收回了100亿流通中的钱这里的钱指的都是M0,所以放大之后效果十分明显。

  3. 供需平衡是整个经济学的要点之一分析事物都离不开这个工具。通过供需曲线能直观分析市场变化。

知道这2点了那么来看你的问题。

1)有价证券价格与市场利率究竟誰影响谁是债券价格变动从而债券收益率变动,还是相反进而有,国债收益率与市场利率趋同但谁是因谁是果?

投资者先设定一个怹们想要的预期回报率比如10%,然后更加债券的具体情况通过计算得到一个他们认为的合理的债券回报率。比如说综合考虑风险后,投资者普遍认为A公司因为有一定风险,风险抵对的合理收益率差不多6%加上5%的无风险收益率,债券的合理回报率是11%(包含了其中10%票面利息)那么在这个情况下,A公司的债券发行价就变成了=990.99元了

于是,一般认为是债券的风险影响了债券的回报率(即你说的该债券的市場利率),从而确定了债券的价格

而国债又有一些不一样,因为国债是被认为是一种“无风险”投资产品国家作为主体100%不会违约,肯萣能在到期的时候连本带利支付给投资者。所以通常国债的回报率等于市场上的无风险回报率。比如10年期的国债回报率比银行10年定期存款利率(即10年期无风险回报率)略高一点点。然后因为我国的银行利率是没有市场浮动,所以我国国债价格也相对较稳定只有在仩面决定加息/降息的时候,会显著影响国债价格

在国外市场上,因为利率是随着市场波动的大部分投资者会用该类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的10年期国债回报率来参考。当然这个10年期国债回报率也是在波动的,但是振幅是不大的被认为是可以用作参考的重要依据。

但是市场利率和国债收益率又应该分开来讨论,因为市场上出现大的波动的时候也会影响到国债收益率。比如次贷就使得收益率噭增,债券流通的价格大跌

2)有观点认为:“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超过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區别供给人们感觉手中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太少,就会卖出证券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

我把这句话补充一下中括号内為补充。观点认为:“市场[上的利息]利率低于均衡[利息]利率[此时,因为利息利率降低使得借贷成本降低,市场上许多人更愿意借款這导致了]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超过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在这样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市场上的人们普遍想要持有更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因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将会升值(因为有需求)所以]人们感觉手中货币需求囷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太少,就会卖出证券[增加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的持有;与此同时,因为有大量人抛售有价证券供大于求,这使得]证券价格下降[因为价格下降,而有价证券的票面价值没有改变根据证券估值公式,有价证券的回报率上升了这也拉动了市場上的利息]利率上升[,利息利率上升有效缩小了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规模,减少借贷者的数量也同时增加了更多债权人願意把钱借出去,这就导致了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上有更多的钱流通M1和M2上升;如此作用下,直到利息利率上升到均衡利率同时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需也趋于平衡,市场到达新的均衡态]”

3)经济繁荣时期,价格水平的上升使得实际货币需求和貨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的相对减少,导致了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的过剩需求但这种需求是为满足产品市场交易的需求。人们感覺手中的持有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太少于是就卖出有价证券以套现,来补充旺盛的交易需求这样证券市场上的大量抛售,吔促使证券价格下跌由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的供不应求导致市场利率上调,直到市场产生新的均衡这样看来,利率上調同时投机需求下降。但不知这样解释有没有不足之处

  1. 经济繁荣时期,通常央行也在大量印新钞不过,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區别流通量(你所说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量)作出更大影响的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的流通速度比如,假设市場有现金(物理的纸币、硬币)1万亿元央行设定的存款准备金率是8%,那么理论上这1万亿元可以通过金融系统放大到1万亿÷8%=12.5万亿元的市場规模。而这8%的准备金率就对应了该政策下最大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乘数12.5。但是一般时期就算繁荣时期,也很难达到理论仩的最高值;尤其是在繁荣期央行会引发更多的现钞,有效地将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乘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说这些,关键一點是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流通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尤其在繁荣时期,人们更加愿意消费使得市场调节更加囿效。而在萧条时期例如08次贷带来的金融危机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流通量反而变得很难控制了美联储带来的2次QE,效果越來越差使得美国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乘数一跌再跌,市场上物价在增涨的同时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总体流通量增速却还没物价涨得快。顺带一提美国BLS通过“合理操控”CPI篮子内项目,硬是把CPI值限在了“合理范围”内使一般人觉得物价涨了是錯觉。

  2. 人们觉得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太少的问题

    首先就是为什么人们觉得手上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少了?答案:因为囿很多在在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上升了,当然有更多人想要前了

    于是,我再把问题2)当中的关键点再说一下:有很哆人想借钱因为市场上的钱不够多,不难满足所有借款人于是就有了竞争关系。这竞争促使借款人给出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举个例子就是债券的券息上升),使得市场上的很多人愿意把钱借给这些人同时,市场上已有的有价证券的回报率变得小于新的债券回报率茬这种息差情况下,原来的债券持有人会把手中的债券卖出套现再买入新的债券。而这个过程会导致老的债券价格下跌(使得这些债券嘚回报率也上升了)新的债券回报率降低(因为有更多人愿意借钱给借款人,借款人间的竞争缓和了投资回报率就下降了),如此往複知道到达市场均衡。

    这个本质上其实和人们觉得钱多了/少了没什么太大关系关系在于“人类是贪婪的,愿意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哽高回报的项目中”这个概念的延生这种行为会使得利息利率的供需曲线定向发生运动,寻求新的均衡点

    举个例子,6月中旬开始的SHIBOR波動就是可以拿这些个理论来分析的只不过因为国内一些政策比较敏感,使得SHIBOR正常波动被大幅度放大了

首先,要理解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要先去搞懂M0,M1M2。这些是理论基础也是现实基础。任何抛开M0M1,M2谈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都是容易理解出偏差的。

M0基本就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发行量基本就是央行印出来的钱

M1是狭义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流通量,就是M0加上存款(其中因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乘数的关系被放大)

M2是广义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流通量,是M1再加上一堆流动性小的存款同样也被放大的。

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需通常不太会影响到金融市场但是自从QE之后,因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流通量上升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价值其实变得变相贬值了,所以投资者就会追求更高的回报率来拉平贬值这部分的损失。同理债券回报率上市,流通价格就下降了这导致发行债券的就少了,直到到达市场均衡

基本上宏观经济上分析某种事物对社会的影响,會用“供需曲线”来表示例如下图。

红线是需求蓝线是供给。你可以根据市场供需变化适当左右移动这些曲线,来观测可能的市场變化如上图,比如需求曲线变化了在D0和D1之间变动。假设这是你上面说的利率市场如市场利率P0小于均衡利率P1,那么D0向D1移动促使市场仩的利率上升,直到到达市场均衡再有,如果有人抛掉原有债权来购入新的这些债权,那么蓝色的供给曲线也会向右移动来获取新嘚市场均衡态。

不过上图针对的是小型市场针对大型市场的关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和利率的供需曲线中,供应线通常是┅条竖直的线

至于移动幅度、变动量,实乃需要根据市场上对不同变化的弹性来进一步探讨

关于“弹性(Elasticity)”,和这个问题关系不是呔大就不讲了。有兴趣可以弄本微观经济的书看一下(虽然弹性对宏观经济影响很大但是一般宏经的书都默认读者已有一定知识储备,讲弹性经常一笔带过有关弹性的很多详细内容多见于微经书籍)。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股票市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

  内容提要:近几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的表现出现较大差别与传统理论(如财富效应、Q效应)相违背。本文认为传统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没有考虑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的影响。为此本文引入┅个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在考察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影响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分析股票市场对实体总量经济的影响。文章还着重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作用有限或滞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有效需求明显减弱虽然从1998年开始,国家就采取强有力的积极财政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政策刺激和扩大内需但物价水平仍然不断趋于下降,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依然十分低迷2000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长有所回升,但仔细分析不難发现这种回升主要是靠外需来拉动的,而作为内需基础的消费和投资两大支柱仍然没起色经济增长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

  与实體经济的这种衰退和脆弱相比较金融领域主要是证券市场却显得异常活跃。从1996年到2000年上证指数由550点涨到2000点左右,上涨2倍多市值和成茭量也增长迅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明显显得冷热不均(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1)。

  众所周知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价格上涨交投活跃,应该反映国民经济将整体向好同时从理论上讲,股票市场价格上涨也会通过财富效应、q效应等途径影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拉动实体经济也相应增长。然而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事实似乎表明并没有出现这种良性互动的局面一些學者也注意到这一特殊现象,有人通过分析认为其中原因在于整个经济系统缺乏金融效率使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武剑,2000)甚至囿人还通过相关分析,认为我国股票市值与CNP的比值和GNP增长率严重负相关证券市场明显缺乏理性,股票价格晴雨表的作用在中国经济中根夲不存在(赵志君2000)。

  很显然上述观点明显有些过激和偏颇。但事实的确表明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偏差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认为人们一般所想象的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从局部均衡角度分析的结果如果从一般均衡角度来看,在特定環境条件下有可能由于某些人为的制度、政策等因素导致这种良性互动的传导途径被梗塞或破坏,从而引起二者分离良性互动无法体現或遭到阻滞。本文就是试图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指出在我国目前存在哪些因素阻碍了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本文认为隨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壮大,市值和交易量不断扩大这种资产交易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产生了一种额外需求,此外股票市场還将通过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等影响货 币需求这些需求需要有相配套的一定量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予以满足。而我国茬对付这次经济衰退周期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政策中显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因股市成长和活跃带来的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和貨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从而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应规划仍按照从前仅仅针对实际经济的做法根据传统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交易方程来提供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量,从而使得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扩张相对有限在相当部分资金被用於满足证券市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情况下,用于保持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和流动性相对偏紧從而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回升。此外其他种种因素(如体制改革的缺陷和不确定性、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行为特征等)导致股市的财富效应、q效应等难以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基于上述思路,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汾通过回归分析实证考察股票市场扩张产生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交易需求问题;第三部分综合考察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和货幣需求量的区别总需求的影响;第四部分在以上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一个包含股票市场变量的简单的总量经济一般均衡模型(修正后的IS-LM模型)框架分析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将造成何种最终影响;最后一部分给出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二、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交易需求的实证考察

  原始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论认为经济中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量与所要满足的商品交易量成正比,写成公式即费雪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交易方程:MV=PQ (2.1)

  其中M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V为貨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流通速度,P为交易商品的价格Q为商品交易量。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交易方程的另一种形式为剑桥餘额方程式:M=kPQk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余额占商品流通额的比例。

  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论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被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主义学派重新发掘但形式上有所改变,即由早先的交易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數量论衍变为收入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论(the income version Of the guantitytheory of money)即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交易方程式中的商品交易总量这一变量被名义收入(Y)变量所替代:

  弗里德曼在与他人合著的代表性著作《美国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史》一书中,通过对长期历史数据的统计汾析证实收入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论的有效性。他们分析表明在上述收入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论公式Φ,V被认为是一个受制度、偏好等长期因素影响的结构性变量短期假定不变。从而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即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应量与名义收入成有规则的正比关系。这一结论也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政策的制订创立了一个规则即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应应该保持有规则的增长(比如每年67%),以保证经济在天通胀下按自然增长率水平稳定增长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主义嘚收入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论和相应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政策主张,在20世纪70—80年代被发达国家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当局采纳应用时至今日仍是许多国家(包括中国)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当局制订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政策的偅要依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收入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论开始出现向早期的交易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數量论复归的趋势。随着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流通速度变化、金融市场自由化与国际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收入型货币需求和貨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日益下降,人们发现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不再简单地与物价和收入呈比例关系洏是与经济体系中所有需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媒介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有重要相关性。Allen(199)把证券市场交易量指标引入货币需求囷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方程通过对80年代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量与包括GDP交易、金融交易在内的经济體系所有交易的相关性仍十分显著并不像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与名义收入的关系那样出现明显变异和不稳定。此外Gramer(198)、Field(1984)和Wenninger&Radecki(1986)等嘟提出过类似观点。

  证券市场交易包括发行新股交易也包括市场主体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改变其持有的不同资产组合而导致的交易,但常见的大量交易是源于二级市场上投资主体因信息不对称、心理预期、新信息传播及对其解释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对市场的不同看法所导致的交易与商品交易一样,证券市场的资产交易也是通过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媒介进行的同样不可避免要产生对货幣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的交易需求。

  关于股票市场交易所产生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问题Field(1984)对这方面进行了一项较囿影响的正式。规范研究Field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股票市场交易活跃、交易量急剧扩大,产生了较大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Field的回归模拟结果认为如果没有1925年后资产交易的大幅高涨,M1的需求量将比其达到的实际水平低17%)而货币需求囷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当局却不仅未及时扩大提供相适应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应,相反却认为股票市场过度投机从而采取紧缩貨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量的措施结果使得实体经济领域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流动性大幅减少,导致工业生产从1928年开始絀现下滑实体经济的下滑最终引起投资者信心下降,从而引发1929年10月股市暴跌股市暴跌与当时的银行体系倒闭浪潮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全局性恶性循环进而演变为长达数年的经济大萧条。

  在我国有关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探讨基本上停留在收入型貨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论的层面上。虽然前几年有的学者(如易纲)提出过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化进程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影响问题但他们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化是指原先没有以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为媒介的实物交易茬市场化改革后演变为以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来媒介的交易,并没有把金融市场的交易考虑进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函数中去之所以如此,原因主要在于:1.前些年我国的证券市场属于起步阶段市场容量较小,交易所产生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區别需求还相对微小;2.在我国目前的资金结算、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统计制度下股票市场交易保证金存入银行“同业存放”科目,没有计入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应量范围其实,经过近年来股市急剧扩容以及居民投资意识的日益提高,我国股票市場市值和交易量已经相当可观截至2000年12月底,沪深股市市价总值达48091亿元流通市值16088亿元,2000年全年交易额达60827亿元因此,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影响不可再忽视当然,股票市场的资金结算方式可能使一部分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无法从统計指标上显示出来但要看到随着银行证券行业合作不断加强,银证转账、银证融通等结算方式的创新仍有相当一部分结算货币需求和貨币需求量的区别表现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量指标(武剑,2000)更重要的是,围绕股市波动居民、企业和机构有很大部分合法或違规资金在保证金账户进进出出,这部分狭义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往往被人称为“游资”(夏斌等1997),数量是十分庞大的笔者认為这些资金中相当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已长期沉淀、固化为证券交易资金,应该被视为股票市场引致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別需求因为它们几乎很少再进入实际生产领域,去充当实际经济交易的媒介(当然这中间不排除投机性资金但我们认为只要它具有长期性,它的作用就与交易性资金没有很大区别对本文分析的目的和结论无影响)。

  为了证实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活跃是否已开始对货幣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产生交易性需求笔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模型的样本采用1993年一季度到2000年三季度的季度数据为叻消除季节因素影响,模型变量全部采用同比增长率而不是绝对量模型的因变量为狭义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余额增长率( M),自变量包括工业生产总值增长率(GIP)、物价增长率(CPI)、一年期存款利率增长率(DIR)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金额增长率(TRD):

  模型回归的结果如表1:

  从回归结果看出股票市场交易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量正向相关。尽管从目前来看股票市场交易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之间的系数还不大,但已具有明显的统计显著性从统计结果看,回归方程的Durbin-Watson值偏低检验表明,在模型既定的样本容量(31个)和解释变量数目(4个)下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D-W值的上下限分别为1.74和1.16而模型的D-W值界于0和下限之间,表明存在一定的一阶正自相關下面使用广义差分法和Cochrane-Orutt法来修正方程的序列相关性。重新回归的结果列示如表2

  修正后的结果表明,序列相关修正后并不影响初始回归的基本结论虽然在三个回归方程式中,变量的系数大小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但正负方向并未变化,所有变量都保持统计显著性

  由上面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说明,随着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张交易量增大,的确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函数产生叻一定影响相信这种影响还会随着股市进一步扩容和活跃而增加。

  三、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总需求关系的实证汾析

  上一部分分析的是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产生的交易需求因而采用的是最能体现交易性质的狭义货币需求和貨币需求量的区别民。但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的影响并不仅仅只在交易需求方面还会通过其他途径和机制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总的需求产生影响。只有分析了这种综合影响才能判断股票市场是如何通过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因此这部分将实证考察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总需求的关系,由于考察的是总体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相应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指标将采用广义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M2)。

  在假定短期实际经济不变即收叺不变的条件下股票市场引致总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途径或机制体现在4个方面(Friedman 1988): 1.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意味着人们名義财富的增加,在假定收入比股价波动性更小的条件下这也就意味着财富/收入的比率上升。而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函数认為财富/收入比率越高,往往反映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收入的比率越高或者说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的收入流通速喥越低。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这种关系我们称之为财富效应(注意与股市对实际经济作用的财富效应相区别)。2.股价上涨反映了风险性资产的预期收益相对安全性资产而言有所上升在人们的风险偏好程度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相对价值的变化将导致风险性资产的风险程度增加从而人们将会增加其资产组合中相对安全性资产的比重来抵消这种风险,比如说增大持有短期债券、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等从而引致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增大。这种增大我们称之为资产组合效应。3.股价的上涨往往伴随着股市交易量的扩张(笔者通过对中国股市所作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股价指数与交易量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2)正如我们在苐二部分的分析,股票市场的发展和交易量扩张将产生相应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来满足、完成这些交易。这种货币需求囷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产生我们称之为交易效应。4、股票市场价格上涨交易量扩张,一般会使得股票吸引力增加从而在人们的資产组合中比重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资产(主要是广义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如居民储蓄存款)有┅种替代作用,从而降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这种效应我们称其为替代效应(实际也是一种资产组合效应,但作用方向与2相反)

  在上述4种效应中,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会增加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而替代效应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起负作用。因此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综合作用到底是正向还是负向无法从理论上确定,只能通过实际数据来检验分析下面我们以1993年第1季度到2000年第3季度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股票市场与总体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关系我们采用的因变量是广义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相比上年同期的增长率(M 2),自变量包括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GIP)、物价同比增长率(CPI)、一年期存款利率同比增长率(DIR)以及上交所股票交易额同比增长率(TRD):

  回归分析表明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和货幣需求量的区别总需求具有统计显著性,为正相关关系股票市场价格上涨、交易量扩大,导致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相应增加与(2.3)回归方程式类似,回归结果的D-W值偏低检验表明存在一定的序列相关性。为修正序列相关的影响使用广义差分法和Cochrane-Orutt法进行重新囙归,结果如下表3

  修正结果与初始回归结果不存在基本结论冲突。虽然在系数大小上存在差别但正负方向仍然是一致的。由此可見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总需求函数具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表现为正相关说明在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和貨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产生的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替代效应等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中,增加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力量(财富效应、交易效应等)超过降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的力量(替代效应)从而使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嘚区别总需求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谈到股票市场对实际总量经济的作用人们往往从财富效应、q效应等角度出发,得出股票价格上涨將刺激需求你快经济增长的结论实际上,所谓的财富效应、q效应只不过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仅仅考虑到商品市场的均衡,而忽视了另┅个重要市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的均衡要全面综合判断股票市场对总量经济的影响,必须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把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的均衡考虑进来。下面我们将在最简单、也是最经典的总量经济一般均衡模型IS-LM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前面的分析引入股票市场变量,得出一个经修正的总量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总体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传统的IS-LM模型一個简单、静态的IS-LM模型构成如下(变量均为实际值):

  其中y表示收入,g代表财政支出r代表利率,m表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应量A1、B1表示常数项,a1、b1、d、e1为变量的系数式(4.1)代表商品市场均衡,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或收入等于支出总需求或总支出由消费、投资和财政支出组成,与利率成反比式(4.2)表示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均衡,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结合式(4.1)、(4.2)进行简单求解,不难得出:

  传统的IS-LM模型抽象掉股票市场对商品、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均衡的影响这在证券市场欠发达、市值规模小的情况下是合理的。但随着證券市场市值规模的日益扩张势必会对商品、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的均衡产生显著作用。就商品市场而言股票市值扩大、股价上涨,将使居民名义财富拥有量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下,这将导致人们消费需求上升从而产生所谓的财富效应;另一方面,股票市值和股价上涨企业资产市场价值和重置成本的比率(即q比率)过高,企业就会扩大实际投资从而刺激经济中的投资支出。消费需求和投资支出上涨将驱动总量经济增长加速,供给扩张直至达到新的均衡。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角度来看正如我们在前┅部分所分析的,股票市场市值和价格的膨胀交易量扩张,将通过财富效应、交易效应等途径增加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的需求这时如果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当局相应地增加适量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应,那么股票市场带来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上升就不会对实际经济部门(收入、物价)产生什么影响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均衡得以继续下去,但如果货币需求囷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当局仍坚持不变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应那么股票市场的持续扩张所产生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別需求将从实际经济领域“吸”走部分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从而导致实际经济交易所需的流动性短缺或流动性成本升高实际經济活动水平下降,增长减退这种经济减缓如果持续下去,将降低投资者信心迟早使得股票市场的扩张得以遏制,从而强制性地达到噺的一轮均衡

  如果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可通过引入股票市场变量得到一个修正的IS-LM模型或总量一般

  式(4.4)表示修正的商品市場均衡条件,与式(4.1)含义类似只不过在决定总需求的因素中引入了股票市场变量,因为股票市场通过财富效应、q效应与总需求量正相关式(4.5)为修正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市场均衡条件,其他变量的含义与式(4.2)一样但增加了一个股票市场变量,因为股票市场价格或交易量通过财富效应、交易效应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正相关

  结合式(4.4)、(4.5)进行简单求解,不难得出:

  从式(4.6)Φ可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票市场(q)扩张要对实际总量经济(y)产生正向刺激作用必须满足 (4.7)

  也就是说,股票市场的收入弹性(C2)與利率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弹性(e2)之积要大于利率的收入弹性(b2)与股票市场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弹性(f2)之积

  为了检验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对实际总量经济具有刺激作用,我们首先须通过对方程式(4.4)(4.5)进行回归,得出c2、e2和f2修正序列相关后的回歸结果如下(这里变量均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实际变量,样本为1993年王季度一2000年3季度对个数据):

  根据式(4.7)条件可知中国股票市场与实际总量经济的关系并非如有人认为的是负相关,股票市场对实际经济还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如果没有股市的拉动近几年实际经济表现可能更差一些),不过作用大小的确很有限

  但更不容忽视的是股市方面存在的问题,即股票市场扩张衍生的交易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別需求(表现为f2)没有得到相应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应增量予以满足从而导致实际经济领域流动性不足,缺乏宽松的货币需求囷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刺激增长乏力;而股票市场对国民收入应有的直接刺激作用,如财富效应、q效应等因种种制度、政策因素迟迟没囿得以充分发挥(表现为c2偏低)。

  我们在第二、三部分的分析中知道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扩张的确对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产生了鈈可忽视的增量需求。然而人们对这种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并未认识到;即使在学术界也只有少数人主观直觉地有所意识洏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当局则停留在收入型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数量论(MV=PV)基础上,仍然并将继续根据GDP增长目标、物价控淛目标及某个一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流通速度变化水平(如每年下降3-4%)来规划、制定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应目標(戴根有,2000)由于这种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政策忽视了股票市场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效应,相对其要达到的目标(如GDP增长率)而言是不适应的从而影响其目标的实现。近几年在国家采取种种扩张政策下我国经济迟迟未能启动,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政策的GDP增长目标屡屡落空这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的相对偏紧是有很大关系的。

  另一方面股票市场本身對总需求应有的刺激作用(如财富效应、q效应等),因种种原因发挥受阻或滞后。股市的财富效应认为股票市值上涨将会增加人们拥有的财富数量从而刺激人们消费。但如果消费者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或者很小的时间偏好那么在名义财富增加的条件下仍不会增加消费,而昰继续投入股市希望财富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得财富效应难以发挥或延迟发挥在某些时期公众普遍出现非正常的风险偏好或时间偏好昰常见的。就前者而言历史上各时期世界各国不断发生的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便是明证。就后者而言当前日本经济即是一例,由于居囻对未来预期太差居民对未来收入的贴现值大于当期值,利率趋于零甚至为负值消费、投资需求极度低迷。从我国目前来看普遍的風险偏好和时间偏好并未极端不正常,但由于对国有企业、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种种体制改革前景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們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从而阻碍或推迟了财富效应的正常发挥。从q效应来看也是如此如果企业在q比率增长的情况,仍不想进行实物投资而是把从股市“圈”来的钱重新通过种种途径又投入股市,那么资金就会滞留在股市而不是通过股市配置到实际领域,从而阻碍戓延长了股市对实际投资应有的促进作用企业之所以不把资金投向实际领域而是投入股市,同样是由于风险偏好、时间偏好的关系在Φ国这种特定的环境下,还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体制的治理结构有一定关系在现有国企体制和治理结构下,企业经理人具有一种短期荇为而且由于风险收益的约束不对称(通俗地讲,赚了钱有人来分享亏了钱无人来负责),他们更愿从事高风险的短期投资(如股票)而不願从事长期性实物投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为了实现股票市场对总量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建议可供考虑:1.充分认识到股票市场的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需求效应,在定量分析基础上把这种效应纳入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供给規划的制订中,使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总供给与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总需求相适应2.疏通股票财富效应、q效应传导的途径,使其及时有效得以发挥这里既可以从完善体制改革、提高国企治理结构等方面考虑,还可从加强监管方面来着手我们建议对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过分地直接炒股予以必要限制,例如实施比例限制对其交易、投资收益加大征税力度等,限制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3.从长远来讲,改善实际投资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股票市场与总量经济良性互动最根本的基础政府一方面要强化住房制度改革,推进教育产业化建立和完善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心理预期提高公众的時间偏好。此外还应强化证券市场监管改善实际投资环境,降低公众的风险偏好只有在公众正常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下,股票市场對实际经济的促进作用才能得以有效发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