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元值得存花旗银行美元存款利率吗?

> 详细内容
误把捡来银行卡当工资卡 2500元存进去取不出
日 06:55 []&&&&[字号:
  误把捡来的银行卡当成工资卡&钱存进去取不出来&希望玫瑰卡主人周文斌帮忙
  晨报讯(记者&杨薇)把钱存到了别人的银行卡里。
  “两张卡一模一样的,我也不知道那个是捡的啊。”小郭后悔又着急。
  捡了张一样的银行卡
  今年春节刚过,皇姑区向工街的小郭家来了亲戚串门。“他在半路捡了一张银行卡,顺手放俺家了。”小郭的爱人吕萍发现这张卡和丈夫的工资卡一样。“都是原沈阳市商业银行的玫瑰卡。”
  吕萍把卡顺手放在抽屉里,工资卡则放在自己手里。几天后丈夫小郭想存钱,看见抽屉里有张玫瑰卡,以为是自己的那张,到银行窗口就存了2500块钱。
  “存完钱,有个习惯,到自动柜员机上查一下。这一查不要紧,柜员机提示我密码不对。”小郭马上意识到不对劲。
  2500元存进去取不出
  小郭回到存钱的银行窗口,银行工作人员证实,卡里确有2500块钱,可密码不对。
  小郭又跑到铁西保工街七马路的开户银行,“工作人员问我是不是叫周文斌,我一下就蒙了,卡是用我的名开的户,怎么变成了周文斌?”
  小郭这才知道,这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卡。可钱已经存进去了,怎么能取出来呢?
  “银行告诉我,除非用密码否则取不了。可我只知道一个人名,联系方式都没有。”银行只能提供这张卡的开户名,其他联系方式不能透露。
  银行还告诉小郭,卡并没有注销,这也是小郭为什么能存进去钱。而且卡里除了2500块钱,没有余额,原来应该是张空卡。况且卡也不是一卡一折的,钱在里边,卡在小郭手里,别人取不走。这也让小郭稍稍放了心。
  可是小郭拿着别人的卡,存着自己的钱,取不出来,只能干着急。
  “希望您能帮我取出钱”
  那阵子,妻子正怀孕,小郭怕她生气,就没敢告诉吕萍,他也抱着一丝希望,希望自己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可几个月过去了,媳妇把孩子也生下来了,还是一点信儿都没有。
  之后小郭才把这件事告诉了媳妇,吕萍知道现在不是埋怨的时候。万般无奈之下,23日吕萍给晨报打来电话,希望晨报可以帮助找到丢卡的周文斌。
  昨日,记者见到着急的夫妻俩,那张卡他俩都随身携带,因为拿着卡就等于拿着2500块钱。
  “我们不为别的,我爱人下岗挺长时间了,攒2500块钱不容易,本来想存起来就稳妥了,谁知道还存到别人的卡里了。其实这事从头到尾都挺巧合的,亲戚捡到卡,正好放我家了,咱家还正好就有这样一张卡。”吕萍说。
  “事情过去差不多半年了,我也没有找到您,希望您看到报纸,能和我联系,帮我把卡里的2500块钱取出来。不知您是男是女,多大年纪,还是称呼您朋友吧。这件事只能麻烦您了……”
  钱取不出来,小两口挺上火&■本报记者&吴怀宇&摄
(新闻来源:华商晨报)
[凡华商晨报稿件,未经辽一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hsepaper)
【】 【】 【】 【】
>> 您觉得这条新闻的发烧指数:
您的评分:
平均评分:0.0
       
>> 新闻留言:
共有 [0] 篇留言100万存1天中介返还2500元 揽储催生灰色产业链
  
  核心提示:
对于银行而言,每月末的存贷比考核好似一个紧箍咒。为了在银根收紧的经济环境下吸引资金,银行开出了具有诱惑的条件。
  对于银行而言,每月末的存贷比考核好似一个紧箍咒。为了在银根收紧的经济环境下吸引资金,银行开出了具有诱惑的条件。在“丰厚”回报之下,目前各地已有专门公司经营此道,受银行委托大肆揽储,逐渐在地下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高出银行年利30倍
  在浙江省义乌,楼明就是当地揽储者之一。
  “其实,这个生意非常的简单。就是你到我指定的银行存款1天,每100万返2500元。”他向记者透露,这个价格还有得商量,要看具体的资金量有多大了。
  据楼明介绍,他的生意基本上在义乌和浦江两个地方,几家大行和信用社都有业务,方式非常简单,办一张储蓄卡就行。“上个月,两家大行都委托了一笔存款,做了大概3000多万。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一下。”
  他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是银行职员,而是在一家公司做业务员,“公司与银行业务非常紧密。”银行每到月末之前就会放出需求资金的消息,基本上需求量都在千万规模,最后由公司负责“搞定”。
  此外,楼明的资金来源遍布全国各地。“外地客户只需要在浙江办一张银行卡,定期通过异地存款就可以了。”
  他建议记者在浙江的四大行都办张卡,“这样今后合作就能方便很多。”他透露,除了浙江之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都是资金的来源地。但总体上以省内资金优先介入。
  记者计算了一下,4月6日加息前,银行存款一年的定期利率为3%,折合成日利率0.008%,与上述操作的日利率0.25%相比,后者是前者的30倍。即使每月到银行存取一次,其收益也高于一年的定存。
  灰色产业链浮现
  在与楼明的接触中,记者发现该公司除了委托1天存取的业务之外,也帮助银行高息揽储、高息放贷。比如,在银行存款方面,100万的资金定存1年的利息是3万,但是与楼明合作,他还会私下再返你3万~4万。
  “这种定期存款业务不能中途取出来,否则会被银行索赔。所以,从公司角度来看,对于资金的控制力相对弱点。”楼明认为,这种业务目前不会与不熟悉的客户做。但是,与直接到银行存定期相比,这高出一倍的利息可以算做是一项额外收入了。
  关于记者对资金安全的担忧,楼明显得并不意外。“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我不会碰你的钱。存取都是你自己到指定的银行操作,不会有任何风险。”楼明告诉记者,从表面上看,银行也是局外人,并没有参与到这些交易中来。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种银行吸储模式的形成有两种可能:银行违规吸储,私下与外面的企业达成协议,通过企业把资金存进来;或者是有银行内部业务人员私下与外面企业达成协议,为了拿到银行的高额“奖金”,采用了一种违规的方式。
  然而,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楼明的“生意”如今在全国各地都不鲜见。随着存款准备金率调至20%(大行),银行目前的资金“饥渴”程度越发严重了。尤其是在每月的最后一天,75%的银行存贷比将直接影响银行的放贷额度。为了顺利“达标”,各家银行使尽了浑身解数,一幕幕揽储乱象陆续上演。
 编辑:陈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微博:
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华商财富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一、原创内容页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 ()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
男子670元存款被银行无故冻结30年获赔2500元
&&来源: 中国新闻网&
670元存30年利息有多少?
你猜你猜你再猜……
陈浩龙存的670元被无故冻结30年,银行只答应给本息802元
法院也这样判,经检察官调解,银行最终一共赔偿陈浩龙2500元
银行员工张洁,给王亮的存折上多存了700多元钱。
王亮账户没钱,而且不承认存折里多出了700多元。
张洁私自从陈浩龙(王亮的同事)的存折里扣划670元。
存折显示,陈浩龙的存折里,日有存款670元。
纠纷的事情很明确
追讨的过程很漫长
人民币购买力变化很大
银行工作人员操作失误
陈浩龙的670元被冻结
年 银行不理不睬事情一拖再拖
30年前,670元购买力超强!
买5000斤大米或6700斤苹果或950斤猪肉或16000多个鸡蛋……
30年前,家住石柱县的陈浩龙,在县里的一家银行存进了670元。可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为了取出这笔钱,他花了30年,而且银行只答应给他本息802元。石柱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经过多方调解,除存款本息外,银行额外赔偿了陈浩龙一笔补偿金。最终,陈浩龙总共拿到了2500元。
陈浩龙今年70岁,住在石柱县三店乡。1980年,陈浩龙在石柱县的一个单位上班,每个月工资18元。陈浩龙主要负责采购货物并销售,单位给了他们1000多元作为流动资金。当年的12月17日,陈浩龙在县里的一家银行办理了活期存款业务。账户里存款最多时有2000多元。后来,陈浩龙把个人积蓄300多元的现金,也存进了这个账户。
1982年初,银行的工作人员张洁突然找到陈浩龙,询问王亮(陈浩龙的同事)的家庭住址。原来,因为张洁的工作失误,给王亮的存折上多存了700多元钱。后来要从王亮账户里扣划这笔钱时,却发现王亮的存折里没钱。同时王亮不承认自己存折里多出了700多元。张洁、王亮协商多次,没有结果。几个月后,陈浩龙拿着存折去银行取钱时,发现自己的存款被冻结了。“存折里有670元。”陈浩龙回忆说,这笔存款是他日存入的。
发现存款被冻结后,陈浩龙找到了银行负责人。这位负责人称对这件事并不知情,只是告诉陈浩龙,他存折里的670元被取走了。后来,陈浩龙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因为王亮不肯承认自己存折里多出了700多元,张洁就私自从陈浩龙的存折里扣划了670元。“她凭什么这么做啊?”陈浩龙显得非常激动。
面对银行的不理不睬,陈浩龙感到很无奈,也很无助。不过,这么多年来,陈浩龙从来就没放弃过要回属于自己的这笔存款。“这是我的钱,他们凭什么说冻结就冻结?”
自从知道这件事的真相后,为了讨个说法,陈浩龙无数次找到这家银行。可是,银行一直没有给陈浩龙一个说法。后来,银行不再理会陈浩龙,事情也就这样一拖再拖。
这些年来,家人和朋友都劝陈浩龙放弃。毕竟,当年的670元,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陈浩龙说,虽然这笔存款越来越不值钱,可是,时间拖得越久,他却越在乎这笔钱。“如果没有一个结果,我会死不瞑目。”
30年后终于拿到了自己的钱。但是,陈浩龙的心里依然不是个滋味。他说:“30年前,67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用这笔钱,我可以做很多的事。现在,我拿到了2500元,这钱还能做什么嘛?”
今年50岁的谭女士刚退休。1979年12月谭女士参加工作,一直在铁路系统上班。起初,谭女士是火车站的一名客运员,每个月工资21.5元,1982年工资涨到了36元。
“那个时候,还没有100元的钞票,10元的钞票就已经算是大钞了。”谭女士说。
87岁的刘爷爷,1982年退休。“那个时候,退休工资有50多元。存670元,要省吃俭用两三年。”刘爷爷退休前,是一家国营厂的科级干部,他说,670元在那个时候,的确算是笔巨款了。
刘爷爷回忆说,30年前,一斤米只要1角钱多一点,2角钱的米已经算是很好的米了。
谭女士回忆说,那个时候,还很少有人穿皮鞋,一般都穿3元不到的解放鞋或布鞋。一件纯棉的衬衫,大概要卖10元钱,这已经算是奢侈品了。那个时候,根本没什么所谓的“牌子货”,买衣服买鞋,最看重的是质量。
“一斤苹果1角钱,一个鸡蛋4分钱,猪肉7角钱一斤……”71岁的邹婆婆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对当时的物价还记忆犹新。邹婆婆回忆说,当时,他们一家3口的花销每月40元左右。
2009年 银行只承认活期本息计802元
2009年,陈浩龙终于等到了机会:银行以前的负责人都退休了。陈浩龙把自己保存了20多年的存折交给新上任的银行负责人,希望有一个说法。可是,半年后,银行的这位负责人又调走了。好在接手的另一位负责人表示,等银行装修完后,她会负责查清楚这件事。
陈浩龙又等了近半年,终于得到了银行方便的答复:银行方面在业务操作上的确存在失误。但是银行方面坚决不承认冻结了陈浩龙的存款,也没有解释为什么陈浩龙拿着存款却取不出钱来。银行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按本金和活期利息共计802元支付给陈浩龙。
日,陈浩龙不服银行的解决方案,向石柱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银行返还存款本金670元,并按当时的定期存款利率标准支付存款利息。
石柱县法院审理后认为,陈浩龙在银行存入670元是事实,但陈浩龙无法出示存款被银行冻结,导致无法取出的证据。法院判决银行支付陈浩龙存款本金670元,并按照同期同类活期存款利率标准,支付陈浩龙自日起至存款本息还清时止的利息。本金加上利息,也就是802元。
2011年 法院判决称只能按活期利率算
30年后,670元一眨眼就用完!
买一双鞋子或一件衣服或吃一顿饭或100斤苹果或70斤猪肉……
日,陈浩龙在银行存了670元。30年后,按照活期,他能拿到的本息是多少?
银行是这样计算的:本金670元,按当时的活期存款利率,算出一个季度的活期利息。然后本金670元加上这个季度的利息,乘以当时的活期存款利率,算出下个季度的本息,以此类推。这个计算过程很复杂,银行是通过一个专业软件算出来的。最终,银行算出来的结果是:670元的存款,30年后利息为132元,本息总计802元。
670元存30年活期利息只有132元
日,陈浩龙向石柱县检察院提出申诉。石柱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及时与法院进行了沟通。
经过调查取证,查清事实真相后,检察官积极组织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最后,双方决定不再按利息进行核算,而是除存款本金外,银行额外赔偿陈浩龙一笔补偿金。最终,陈浩龙总共拿到了2500元。(文中人物除陈浩龙外,均为化名)
2012年 检察官协调后银行共赔2500元
30年后,670元又可以做些什么呢?记者昨天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670元,做不了什么事。”
按照昨天某超市的价格,我们算了一下,670元大致可以买到如下商品:200斤大米,或100多斤苹果,或100多斤鸡蛋,或70斤猪肉。相比30多年前的购买力,下降了很多。如果买鞋子、衣服的话,用完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谭女士是个爱打扮的人。她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末,670元可以给丈夫买一套不错的西装。可现在,如果要给自己买一个牌子稍微好一点的衣服,早就不止670元了。现在一件看上去很普通的短袖,可能会超过1000元。
张先生最近在南坪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月租800元。“我讲了很久的价才到这个价格。”张先生说,现在,600多元已经很难在市区租到两室一厅的房子。
“一斤鸡蛋要5块多了。”邹婆婆说,现在一个鸡蛋算下来要5毛钱左右了。而且,用几毛钱就能买到的东西,几乎已经很难找到了。“感觉钱是越来越不经用了。”邹婆婆说,他和老伴一个月的生活开销,大概2500元左右。
22岁的小肖,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在一家外企公司做广告策划。他告诉记者,在见习期间月工资大概3000元左右。他刚买了一套西装,花了4000多元。
李小姐在一家公司做文职工作,每个月的工资3000多元。有时候,买一套好一点的化妆品,就要2000元左右。
“那个时候的10元,比现在的100元还经用。”80岁的谭爷爷做了几十年的木匠。1982年,他每个月的工资有近60元。退休后,谭爷爷现在每个月的退休金是2600元。
[编辑: 刘皓]
上一篇 : 下一篇 :
Copyright & 2008 PENINSULA MORNING POS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
ICP号:辽B-2-4-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辽B-2-4- 号储户存2500元银行错成25000元
银行自行扣钱引纠纷
  据《扬子晚报》报道&日前,扬州一市民去银行存钱,银行工作人员说对方存了2500元,自己粗心错存成25000元,发放了25000元的银行卡,发现错误后根据有关规定扣除了22500元。而储户坚称自己就是存了25000元,要求银行将22500元“补上”。目前,警方正在协调此事。  1日上午,一男子来到扬州邮政储蓄银行荷花池支行,向工作人员“讨要”22500元现金,双方商量无果只好报警求助。这名从江都赶来的男子说,5月6日,他到这家银行存款25000元,银行称操作出现了问题,实际上只存了2500元现金,于是将卡内22500元现金擅自扣除,后查看银行卡确实少了22500元钱,而银行为自己出具的对账单上也是25000元存入,于是到银行讨要被扣走的现金。警方查看当天监控录像,确认该男子只存了2500元钱。原来,5月6日16时50分,一名顾客到这家银行柜台存钱,先将一张存折内的2000元取出,又从口袋里掏出500元,存入了一张邮政储蓄银行卡。当天晚上,这家银行对账时,发现22500元现金不知去向,后通过监控录像确认,当天16时50分交易时因操作失误,将2500元存入款错存成25000元。随后,工作人员按照“冲账”程序,把错误的记录正负抵消,恢复了本来的账目。第二天,银行通过当地相关部门找到该顾客,对方拒绝签字和协调,也拒绝看监控录像。
新晚报版权所有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制作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人把2万元存入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