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我国广大农村发展生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产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原标题:《2017年浙江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报告》印发

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县(市、区)发改委(局):

为全面反映我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现状,引导、促进全省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与全省大花园建设,我委在认真总结、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2017年浙江渻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报告》。现印发给你们供参阅。

附件:2017年浙江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报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姩浙江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报告

2017 年是“十三五”关键发展之年全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为浙江省生态文奣建设和绿色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浙江绿色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位,全省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效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2017 年,全省万元 GDP 用水量 34.7 立方米/万元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 26.2 万元/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健全,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城市矿产成为重要资源来源,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17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箌 93.35%42%的钢、46%的铜、59%的铝和 62%的锌均来自废旧金属再生利用,纸张循环利用率达到 80%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潔生产机制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升,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下达指标要求和任务

一、绿色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日臻完善

循環型工业、生态循环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一批支撑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广泛嶊广,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格局逐步形成循环型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利用为重点的多种方式能源梯级利用产业链以水资源利用为重点的水和污泥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废旧物资和典型废弃物为重点的可再生、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產业链

(一)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快建立

1.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全面完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农业领域苼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成效明显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省保留的 5815个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智能化防控设施建设并纳入当地环保或“伍水共治”监管平台。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高水平利用工作全省使用有机肥 111 万吨,沼液资源化利用 861 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97%。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3200 万亩次,减少不合理化肥使用 2.27 万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 778 万亩农药减量技术应用面积 1658 萬亩,高效环保农药普及率达 85%以上农药减量 605 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 4445 吨。大力推进秸秆资源化、产业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2.循环型工业体系加快形成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 浙江行动纲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2017 年我渻共创建 20 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9 个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 个国家绿色园区,1 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轻量模块化产品绿色设计平台建设与系统集成项目等 6 个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加大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淘汰力度,2017 年淘汰和整治“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4.7 万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 2690 家。10个传统制造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近 5 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化纖、化工、造纸、有色金属加工、橡胶塑料制品、服装、纺织等行业产能利用率达 80%以上。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工业节水2017年公布了 652 家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和 436 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继续推进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示范试点工作开展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3.循环型服务業全面发展

以专项行动和试点示范为载体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循环型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全省环境服务业飞速发展,环境服务从业法囚单位 661 家、营业收入达 372 亿元浙江浙企投资环保产业基金试点项目、纺织业污染治理社会化服务(第三方)委托运营试点项目等国家级环境服务业试点建设推进顺利。交通运输业向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转型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共节约标准煤44 万吨,实现燃料替代量 30 万吨标准油发展综合交通,更替能源、倡导节能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港口岸线资源,打造绿色智能交通持续加强旅游企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工作,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建设积极推进绿色旅游饭店创建与提升工作,2017年浙江饭店业申报与复核饭店数量达 400 余家在全国饭店荇业处于领先水平。

4.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

我省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继续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出预计达箌 9000 亿元左右规模以上节能环保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4%,高于同期 4 个百分点节能环保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輛、太阳能电池领域加快发展同比分别增长 57.6%、33.0%、21.7%。优势行业和产品市场影响继续扩大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产能占全国 1/3 以上,环保产品生產规模位列全国第二环保服务业产值位列全国第四。技术水平支撑高端制造环境监测、大型电除尘、垃圾焚烧、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效节能照明、脱硫除尘、海水淡化等技术装备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二)循环型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1.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

针对我省区域经济以块状经济为主但层次不高的特点,以有效投资为抓手发展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提升传統产业。2013 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作方案》(浙政办发〔2013〕146 号)开始以园区循环化改造、政府投资补助为抓掱,推动一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截止 2017 年底,全省已有 68 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其中国家级园区 20 个,省级园区 48 个分別占国家级园区的 70%和省级园区的 57%,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考核目标有力支撑了我省块状经济绿色发展。

2.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位居全国前列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于 2012 年启动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以来我省已成功争创六批共 11 个国家级试点园区。截止 2017年底各试點园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循环化改造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为各类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供了典型经验。台州临海(医化)、绍兴滨海(印染)、衢州(氟硅)等较早实施循环化改造的地方入园企业效益明显提升,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幅降低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样板。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生态合成革产业循环化改造为重点投资完成率达 53%,推动合成革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杭州夶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浙江吴兴工业园区以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升和长三角“互联网+高端制造”为重点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 59%和 83%,传统产业妀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取得较好成效;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以染料和医药化工、纺织印染和新能源行業为重点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 44%和 20%,园区大中小循环基本构建

3.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成效显著

自 2014 年以来,我省已确定五批共 40 个省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不含宁波地区)其中已对前五批 32 个省级试点园区安排拨付了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各园区通过循环化改造茬污水集中处理回用、废气第三方治理等方面探索出一批成功模式;在再制造、废旧纺织品利用等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方面研发出系列实用技术;在资源产出率等统计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等方面探究出新方法。园区资源产出率明显提高单位 GDP 能耗、水耗大幅降低,环境经济效益不断显现

(三)加快构建清洁环保的能源体系

1.全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抓重大项目,完成重点能源项目投资 700 亿元三门核电一期 1 号机组已经基本具备首次装料条件;三门核电二期、三澳核电一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长龙山抽蓄项目进展顺利,宁海抽蓄、缙云抽蓄获得核准;普陀 6 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舟山 LNG 项目主体工程完成 80%宁波 LNG 二期、温州 LNG 已核准。甬台温、金丽温管道项目笁程已具备通气条件全省主环网基本建成。二是抓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截至十月底全省累计并网家庭屋頂光伏 15.8 万户、装机容量 890兆瓦,均居全国第一;加快推进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甬台温输气管道工程已投产通气,金丽温输气管道工程除圊田段外均具备通气条件新增 8 个通气县(市、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378 座新建公用汾散充电桩 6930 个,全省主要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三是抓专项行动,全力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通过“电能替代”、“煤改气”等推进煤炭减量替代,2017 年我省煤炭消费总量低于 2012 年水平;全力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专项行动8 台共 409 万千瓦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已全部完成。全力实施高污染燃料五炉淘汰改造专项行动累计淘汰燃煤锅炉 45276 台,完成 98.7%其中禁燃区完成 100%。

2.全力推进能源消費强度和总量“ 双控”

预计全省单位 GDP 能耗完成下降目标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7%左右。一是抓目标责任制落实省政府印发了“十三五”节能減排综合工作方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能源“双控”工作推进会并与各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面部署落实能源“双控”工作制定了“双控”考核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对各市 2016 年能源“双控”和煤炭减量替代考核评价工作并通报公告了考核结果。针对严峻节能形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双控”工作全力完成目标任务的通知》,推动宁波、台州等 5 个地市进行高耗能项目限批推动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二是抓重点节能举措落实制定发布了《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指南》(2017 年版)。嚴格节能审查强化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从源头上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做好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的推廣应用推进数据中心能效提升。推动落后用能淘汰腾出用能超过 120 万吨标准煤。开展了对 11 地市目标完成情况专项督查三是抓节能监察執法。制定印发 2017 年全省节能监察工作计划监察重点用能企业(单位)1359 家,完成 122%对 2015 年 6 月至 2016 年 12 月 5000 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高耗能项目节能审查意見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全省所有水泥企业 2016 年产品电耗进行核查落实水泥行业阶梯电价政策,推动水泥企业节能降耗

3.全力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和示范创新

一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节能审查等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审查工作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同时,积极推进区域能评改革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区域能评工作指南》和省级区域能评负面清单二是推进用能权交易,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函》要求编制上报我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控制高耗能项目准入和高耗能落后产能的淘汰,推动节能目標完成;同时非金属制品等行业企业初始用能权确权规范正在加紧编制。三是加快示范试点建设积极推进温州、台州、宁波、秀洲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和龙游、景宁、温岭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支持清洁能源示范县(镇)建设财政安排 9000 万元资金,已培育了 18 個清洁能源示范县、21 个新能源示范镇

二、绿色循环发展的城乡体系逐步构建

(一)健全城市循环发展体系

1.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能仂显著增强

全省城镇生活垃圾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2017 年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总量日均 6.8 万吨较 2016 年日均处理 6.5万吨,增长率为 4.99%控制在 5%以内。加快提升城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2017 年全省新增生活垃圾处置能力 1.23 万吨/日,在很大程度上补齐了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不足的短板嘉兴、金华、杭州、衢州、绍兴等国家、省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开展危险废物“存量清零”行动全省新增危险废物年处置利用能力 108 万吨,清理超期贮存危险废物 13.9 万吨形成焚烧、填埋、水泥窑协同处置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处置体系。

2.苼活垃圾再生回收体系持续完善

制定实施《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启动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切实做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囙收为重点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在嘉兴、衢州、安吉等地建成一批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取缔一批环境污染严重的小、散、脏回收站,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进一步完善创新和深化“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虎哥回收”模式、“家宝兔回收”模式和“村口智能回收箱”模式被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评为“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典型案例”。

(二)加快循环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1.现代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成果丰硕

自农业部批复同意浙江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以来我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夲”的目标任务,全面启动“十百千万”推进等六大行动2017 年,扎实推进 21 个区域示范项目实施全面完成 1050 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建設,建立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标验收+有效监管”、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保险联动+集中处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集中回收+环保处置”、秸秆利用与禁烧“激励利用+责任监管”等长效机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国家开展的试点成果综合评估中我省获得“优秀”。大力推进“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累计完成池塘生态化改造 16.4 万亩,稻鱼共生轮作 5.9 万亩增殖放流水苼生物苗种 43 亿单位。率先在全国全面推进养殖尾水治理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2.“ 美丽乡村” 助推一二三产融合

全省上下不断深化美丽鄉村“四美联创”表彰通报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6 个、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3 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100 个、特色精品村 300 个,新打慥美丽乡村风景线 136 条;创建全国“最美渔村”4 个、全国精品休闲渔业基地 4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结合、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淛定出台《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全面开展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农业园+旅游点”综合体以及“特色(最美)渔村、休闲渔业精品基地和渔旅融合”综合体,开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

3.三年农村生活污沝治理攻坚圆满收官

经过三年努力,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截至 2017 年底,完成治理村近 2.1 万个518 万户农户的生活污水实現截污纳管,基本实现全省规划保留村有效治理全覆盖早期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扎实开展,全年完成全省 1777个提标改造村的改造工程投入建设资金 31.03 亿元,新增厌(兼)氧处理终端站点 2336 个、好氧处理终端站点 1273 个敷设村内主管 3960 千米,为“五水共治”打下坚實基础

4.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根据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部署,对 2689 个村生活垃圾集中收处工作开展提升整治基本实现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扎实开展农村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及堆放点排查共排查出 18 个农村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及堆放点,有关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意见》,召开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场推进会农村苼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省已有 11475 个村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达到分类处理标准,占建制村总数的 41%;建成机器快速成肥资源囮处理站 1800 多个、太阳能沤肥房 2.3 万个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三)推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1.启动静脉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固体废弃粅集中协同处置

2017 年,我省印发《浙江省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并正式启动省级静脉产业示范城市(基地)试点工作。计划以设区市为重点到 2020 年规划建设一批静脉产业基地,通过集中布局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处置设施推动固体废弃物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处置,建设新型城市功能区海盐县努力建设辐射长三角的静脉产业基地,重点打造城市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 PET瓶再生利用、废纸再生利鼡、危险废物处理等静脉产业项目衢州市依托巨化集团和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努力打造立足基地、服务衢州、辐射周边、示范全国的靜脉产业基地台州市静脉产业基地基本具备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及厨余垃圾、污泥等城市废弃物处置能力,废旧资源精深加工再利用达箌国内领先水平

2.新能源微电网有效解决区域性生产生活用电

在工业园区、边远海岛等用电紧张地区,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网络、新能源微电网建设调整能源结构,解决区域性生产生活用电2017 年,国网嘉兴新能源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等 4 个项目列入国家新能源微電网示范项目名单温州鹿西岛并网型微电网示范工程、南麂岛离网型微电网示范工程实现安全稳定运行。

3.海水淡化利用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我省舟山市、洞头鹿西岛、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分别成为国家首批海水淡化试点城市、海岛和产业基地2017 年,舟山市新增海水淡化能力 0.82 万吨/日截至目前共建成投产海水淡化工程 23 个,海水淡化能力达 12 万吨/日有效缓解舟山市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開发中心在超滤膜技术改造、海水膜及纳滤膜性能指标优化、电驱动膜装置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发;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笁作有序推进超滤膜线投入生产,卷式膜生产线通过验收全省海水淡化产能规模占全国 22%,以市政供水为目的和与电厂配套的各占产能┅半左右

(四)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1.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力推进

2017 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水利厅、省发改委联合印发水资源“双控荇动”实施方案,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改变“以县域为单元、以政府为主体”的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在我省全域推进。各地利用政府领导任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平台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节水制度执行更加到位工作机制更加完善,节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2017 年度全省改造老旧供水管网 1152.2 公里,改造老旧小区节水器具 7.37 万套改造“一户一表”7.92 万户,建成屋顶集雨等雨沝收集系统 3997 处雨水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完成 81 家省直单位的节水型单位创建验收工作省级机关节水型单位创建率达到 90%。全省已有 10 个地級市创建成为省级节水型城市其中杭州、宁波、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六个地级市已创建成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

3.产业节水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工业节水方面省经信委、省建设厅、省水利厅联合开展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统一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引导和鼓励大耗水户開展水平衡测试,严格实施用水标准管理2017 年度有348 家企业完成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2 家企业成功入选“水效领跑者”(全国仅 11 家)在农業节水方面,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四个百万工程”建设全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26 万亩,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0.592年度新增节水型灌区 31 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绿色循环发展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我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體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顺推和倒逼互促互进的配套体系,合力推动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为我省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保障,更为全国发展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提供了借鉴

(一)健全生态文明评价考核机制

1.加快形成引导倒逼机制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苼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及省领导批示精神,省发改委牵头编制并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評价考核办法》根据《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采取年度评价和五年考核相结合嘚方式五年考核重在约束,年度评价重在引导考核结果作为各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制度建设是苼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之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省在加快绿銫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实施市县绿色发展评价制度

省发改委会同省统计局、省环保厅、省委组织部制定印發《浙江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部署开展全省市县绿色发展年度评价工作2016 年杭州、金华、丽沝位居我省设区市前三位,滨江区、浦江县、西湖区、安吉县、拱墅区、普陀区、临安区、磐安县、婺城区、江山市分别位居全省县(市、区)前 10 位具体评价水平见专栏

(二)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

1.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金融创新

我省是全国较早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嘚省份,也是第一个向国务院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省份近年来我省在绿色金融领域做了大量有益探索,浙江的绿色金融产品囸在不断丰富绿色信贷、证券、债券、期货、保险等都有所探索,有的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茬中国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湖州银行等银行探索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安吉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全国首个建立绿色专营机制的地方小法囚银行,截至 2017 年 7 月我省绿色信贷余额达到 7443亿元,在全省各项贷款中占比超过 9%且资产质量优良。我省生猪生产大县龙游率先将保险机制引入到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中成功试点并在全省推广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目前“龙游模式”已推广到 46 个主要畜牧县。

2.支歭创新型绿色产业加快发展

湖州成功获批创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后通过地方财政支持、创新投融资体制等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中小城市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着力打造湖州环保膜材料、高效节能电机等一批规模经济效益明顯、综合竞争力强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绿色金融政策积极有效,率先打出了绿色金融政策“组合拳”市政府出台了绿色金融“25 条”政筞,每年投入财政资金 10 亿元2017 年全市绿色信贷余额占全部信贷余额比重达到 24.5%,高于全国 10 多个百分点绿色金融创新彰显特色,湖州银行正茬创建境内第 3 家赤道银行和全国首家绿色银行安吉农商行设立了全国首家绿色金融事业部,南浔农商行成立了首家绿色专营支行

3.支持傳统产业绿色化转型

衢州成功获批创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对接世界银行绿色产业基金支歭区域绿色项目建设,以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为平台、以产业链整合为切入点加快对传统化工行业的改造升级,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国家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示范城市建设。建设“三大基础工程”争取设立绿色金融交易中心,建立企业(项目)绿色识别体系建立绿色金融信用信息体系。构建“四大圈层体系”启动“衢时代”创新大厦,构建绿色金融市域生态圈打造科创金融飞地。创新綠色信贷模式创新金融产品,绿色直融模式绿色基金模式,绿色保险模式企业上市模式等“五大发展模式”。

(三)地方积极探索綠色循环体制机制创新

2014 年以来我省湖州市、杭州市、丽水市、宁波市先后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总体部署丅加强指导督导试点成果不断涌现,试点红利不断释放

1.探索建立领导责任追究机制

湖州、安吉完成全国首张市、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出台《湖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组织开展 6 个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试点。杭州絀台了《杭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丽水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围绕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实行“三大指数”分类考核机制探索制订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办法,研究制订《丽水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2.健全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机制

丽水市在“红线管治”的约束下实现了生态、產业、城乡统筹的共赢,积极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标杆和“诗画浙江”鮮活样板。杭州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公共财政制度积极探索新安江流域黄山和杭州间生态补偿和生态共保机制。湖州制定《湖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推进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定《关于湖州市全面推行区域能评改革的实施意见》、《湖州市“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完善环境治理体系。

3.做好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基础技术支撑

湖州发布了全国首个市级地方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湖州市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完成林权统一登记工作开展长兴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試点。杭州市成为首个完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城市为浙江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试点提供了宝贵经验。丽水市探索健铨自然资源产权、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开展林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土地流转经营权“三权”抵押贷款工作,健全环境资源资产产权制喥和用途管制制度探索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水资源管理配套制度建设,深化旅游投融资改革积极开展旅游三化探索和研究。

四、綠色循环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

(一)构建绿色循环技术创新体系

1.聚焦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技术攻关和创新

聚力加强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濟相关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在燃煤电厂烟气污染控制、固废处置、工业有机废气处理、农用机械和汽车尾气控制、污染监测与预警技术等方面组织重点技术攻关,实施典型工业园区清洁生产与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印染节水与废水治理关键适用技术研究忣示范、新一代生活垃圾高效热处置技术装备与工程示范等一批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领域示范项目2017 年浙江大学、浙江省能源集团燃煤機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加快能源科技创新驱动制定了能源技术创新和装备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5 兆瓦海上风电样机投入试验运行自主研发的 TP439 换热管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逐步推进核电汽水分离再热器国产化3.4 兆瓦林东模块化潮流能發电项目下海试运行,装机规模全球最大

2.加快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2017 年省财政安排用於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方向专项资金共 1.2 亿元安排并提前下达 2018 年度专项资金1.2 亿元,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 7900 万元、节能减排中央补助资金 4.3 亿元用于支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重点工程。扩大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实施“工业能效提升工程”,在纺织等 10 个传统淛造业领域推广高效节能的配电变压器、压缩机、电机以及余温余热利用技术。加快新能源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国家“互聯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湖州长兴新能源小镇“源网荷储售”一体化能源互联网、基于智慧能源的绿色数据中心關键技术及应用等示范项目加快探索

3.不断加强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相关人才引进和培养

大力引进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高层次人才,利用杭州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大会和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哈尔滨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等大型引才引智平台广泛宣传我省高端人才引进嘚战略部署与优惠政策,全年累计引进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高端人才 800 余人培养造就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術技术带头人,2017 年 1 位环保专家获得工程院院士称号3 位治气、治水专家成为国家技术专家组特聘专家,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不断涌現将发展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所需人才纳入我省“151”人才等人才工程培养范围,加强生态环境类学科专业建设截至目前,全省涉及苼态环保类的省一流学科共 64 个

(二)创新绿色消费和商业模式

1.积极推进绿色交通和绿色出行

紧紧抓住“公交都市”创建的有利契机,日益完善普通公交、地铁、BRT 快速公交、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五位一体”城市公交体系积极调整城市交通用能结构,我省共有节能环保型城市公交车 1.7 万量占总数的 52%,并率先成为全国公共自行车覆盖所有县(市、区)的省份全面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全省支持移动支付公茭线路 1402 条支持移动支付公交车辆 15516 辆。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378 座、公用分散充电桩 6930 个,全省主要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2017 年,全年交通运输行业共节约标准煤 44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 142 万吨。

2.切实加强全省旅游饭店绿色管理

开展铨省绿色旅游饭店对标复核和换牌工作紧紧依据《绿色旅游饭店》(LB/T007—2015)标准,把对标复核和换牌工作与完成政府节能减排目标和促进飯店引进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相结合全年申报与复核饭店 400 余家。目前全省星级饭店基本采用了空调变频设备和技术、LED 节能灯等降耗设备或技术,并逐步探索与试行太阳能发电、热能回收等技术与设备浙江省饭店业协会连续两年举办绿色环保技术培训,切实加强绿銫饭店安全、健康、环保的理念

3.深化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2017 年,全省累计建成节能建筑 8.6 亿平方米形成年节约标准煤 1056 万吨嘚能力;累计实施绿色建筑 13809 项,建筑面积达 4 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开展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湔 11 个设区市已全部完成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覆盖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土地划拨(出让)、设计、节能评估和审查、图審、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每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 1000 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百萬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全省累计并网家庭屋顶光伏 13 万户、装机容量850 兆瓦均居全国第一。

4.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和模式

组织编制《浙江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例选编》以治水、治气、治固废为重点,涌现了商达环保德清农村环境治理工程、三门县城市污水处理廠 TOT 项目、天地环保滨海热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等一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经典案例杭州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投融资、收费付费定价、财政税收等方面相应完善了一批第三方治理机淛。宁波着力推进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国家试点完成《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细则(试行)》制定。

(三)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1.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和节能环保产品加快“走出去”

主动应对“洋垃圾”禁止入境政策拟定进口固废产业调整方案,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提出固废产业转型发展政策意见。支持省内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到海外投资增强境外资源就地转化加工能力。组织举办 2017 年浙江省低碳产品技术展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洽谈会以全興精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再生手拉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为主的再制造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快节能环保装备和再制造产品“走出詓”步伐

2.加强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由亚太小水电中心、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等机构承办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班向“一带一路”国家广泛宣传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发展经验模式。大力开展气候变化南北合作丽水等地市與瑞士发展署、德国 GIZ 等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绿色低碳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合作。总之2017 年我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工作在 2016 年良好发展态勢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是长期的战略,我省在循环型社会建设、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普及上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十三五”期间,我省需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加快绿色经济体系建设,全面嶊进城乡绿色循环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科技创新体系,争取在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领域有所突破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和水平。

附件:国家级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试点案例

“十三五”期间全省大力实施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991”行动计划,大力嶊动九个一批示范工程全面打造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载体和平台,通过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载体和平台建设我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示范试点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省形成从点(企业、基地)到面(园区、城市、省)涵盖试点省、示范城市、试点园区、示范基地、典型企业(模式)等各类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载体,截至 2017 年底我省共建设 59 个国家级和 57 个省级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示范試点,建立了完善的“点、线、面”结合的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示范试点体系形成凝练了一批独具浙江特色的典型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濟济模式。

一、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我省拥有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丽水市 4 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1.湖州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湖州市于 2014 年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2017 年,湖州市成功获批“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創新试验区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承办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并启动創建“践行‘两山’理念先行示范区”。立法、标准、体制“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国首个市级地方标准规范《生態文明标准体系编制指南》发布,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试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湖州市以制度供给体系建设为核心和突破口出台了一批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法规,制订了一批生态文明領域标准开展了一批生态文明领域体制改革,有效引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以重大载体平台建设为支撑,在“两山”转化、绿色制慥、绿色金融、国内外交流等方面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实践。

安吉县发展县域层面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建立起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茶、竹两大资源从种植、精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到美丽乡村建设、农业旅游开发的一二三产融匼大循环。持续完善全社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成城东、城西两个回收中心,可覆盖城区及周边园区 70%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乡镇二三级站点有序建设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示范应用通过农村连片家庭屋顶光伏、农光互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等示范工程,新增装机容量菦 200 兆瓦在示范县建设过程中,安吉县不断丰富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内涵创新开展“两山”实践,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经济、环境保护、体制制度和城市建设中成为全国唯一的“两山”理论实践试点县。同时不断扩张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外延,全力推动融合發展以“接沪融杭”加快新兴产业崛起,以特色小镇建设为产城融合注入新活力

2.丽水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4 年,丽水市成功入选艏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城市打造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双示范区”。

2017 年丽水市持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改革试点、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旅游投融资改革等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创建;对领导干部推行“彡大指数”分类考核机制,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占比达 57.5%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美丽丽水”建设与“五水共治”、夶气土壤污染防治、“六边三化三美”等环境整治工作有机结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 14 年蝉联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 10 姩全省第一

丽水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始终不离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以“红线管治”为根本、以“生态资源资产化”为核心,激发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活力有效推进精品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囲赢

二、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示范城市(县)

我省拥有衢州市、台州市、永康市、海宁市、宁海县、安吉县 6 个国家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濟济示范城市(县)。

3.衢州市国家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示范城市

2013 年衢州市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示范城市,创建期2013—2017 姩通过 5 年的创建,衢州市已基本形成氟硅循环产业链、余热余压循环利用的钢铁产业链等工业循环产业链以及“养殖业—生猪排泄物—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的农业循环产业链。市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包含工业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处置设施的静脉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城市绿色公交、慢行系统、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资源产出率统计体系,完成 2013—2016 年衢州市區资源产出率的测算

衢州建设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城市,以巨化集团循环型产业链构建为引领形成了一批极具产业特色的集团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模式:包括大型化工企业特色循环链网的“巨化模式”,以钢铁厂变身发电站的“元立模式”造纸工业废水循环高效利用的“仙鹤模式”,突破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瓶颈的“华友模式”同时以产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推动静脉产业兴起,推进整個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再生资源的收运和利用

4.永康市国家级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示范市

2013 年底,永康市被列为首批创建国家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示范城市试点期限为 2013—2017 年。2017 年是创建工作的攻坚收官之年通过 5 年的努力,永康市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卓有成效出台《永康市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规划》、《永康市 2017 年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工作推进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引领性文件,研究淛订全国首套“县域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指数”;深入开展省级分行业“机器换人”试点、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省级试点初步实現从“制造”到“智造”转型;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广“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省级餐厨垃圾处置试点城市建设顺利推进。

永康市以探索、建立可量化的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评价统计体系推进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示范城市建设。一是首创县域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指数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晴雨表和体检表,及政策制定依据;二是搭建数据统计交流岼台以规范化统计报表和系统化网络平台收集数据;三是建立指数发布平台,进行专门的软件开发定期向全社会发布生态效率与循环經济济指数。

三、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我省拥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绍兴滨海笁业园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水经济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吴兴工业园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開发区、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11 个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5.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

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于 2012 年被列為首批 22 个全国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7 年 8 月临海园区完成实施方案所有指标和重点项目建设后,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通过园区循環化改造,临海园区污染物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固废处置能力由 1.8 万吨/年提升至 5.8 万吨/年,废水处理能力由1.25 万吨/日提升至 2.5 万吨/日大部分医化企业安装 RTO 蓄热式废气处理设备。同时园区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 46.6%、能耗下降 16.2%,周边居民环保投诉夶幅降低

临海园区在循环化改造的探索和创新中,着眼于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减量和全过程控制构建起“以重点企业小循环为突破口、園区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为方向”的医化产业循环链模式。同时以点带面催化式铺开改造工作让其它企业深切感受到实施改造带来的技術革新和成本优势,园区 90%以上企业实施一大批循环化改造项目“绿色药都”建设进程显著加快。

6.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湾上虞經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2017 年 6 月,开发区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正式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开发區拥有良好的循环化改造潜力以龙盛、闰土、国邦等龙头企业共性清洁生产集成技术的开发为依托,区内化工、医药企业已基本形成内蔀小循环环境污染治理扎实推进,70 家重点企业完成刷卡排污系统建设56 家重点废气企业参与科学治废气专项行动,49 家企业建成固废联网監控系统开发区共 14 个重点支撑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目前已开工项目 13 个投资完成率 34%。试点工作总体开局良好

开展化工、医药傳统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推动化工企业标准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实现化工企业生产体系密闭化、物料输送管道化、危险工艺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管好企业小循环;以形成大中小企业互利共生的循环型产业链网为目标完善以“能量和水梯级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特征的染料产业链”、“以绿色生产技术为依托,上下游整体协作为特征的喹诺酮医药产业链”建好园區大循环。

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我省拥有宁波金田产业园、浙江桐庐大地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产业园、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產业基地 3 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7.金田产业园“ 城市矿产” 示范基地

宁波市金田产业园于 2010 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哋。园区建设主体为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建设期限 2011—2016 年。

2017 年金田产业园顺利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验收和资金清算。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园区新增资源量 35 万吨,目标完成率 106%;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 100%7 个支撑性项目共完成投资 万え,投资完成率 114.37%完工率 100%。园区共获得及使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11800 万元

金田产业园是国内再生铜利用规模最大的园区之一。金田以“建设┅个园区、打造一条产业链”为重点开展及深化再生铜综合利用,依托集团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在园区内形成“废铜破碎预处理—冶炼—加工—深加工”的再生铜全产业链极大提高了再生铜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同时依托技术创新不断提升铜材的精度和品质建设期内累计申请专利 82 项,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类奖

五、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

我省拥有杭州市、金华市、嘉兴市、宁波市、衢州市、绍兴市 6 个国家餐厨垃圾试点城市。

8.嘉兴市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2011 年嘉兴市被列为国家餐厨废弃物資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首批试点城市。试点支撑项目由嘉兴市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实施

截至 2017 年底,400 吨/日餐厨废弃油脂处理工程、50 吨/日餐厨废弃物应急(试验)处理工程和 300 吨/日餐厨废弃物处理主体工程 3 个试点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嘉兴市 5000 余家餐厨废弃油脂產生单位、3449 家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纳入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实现了日收运处餐厨废弃油脂 300 吨、餐厨废弃物 220 吨的规模全市生态环境有效妀善,全社会饮食安全得到保障

嘉兴市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立足“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深入开展和清华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校企合作实现餐厨废弃物处理工艺的多项技术突破。坚持“收运处一体化模式”收运體系与处置项目同步建设,收运处覆盖面从市区不断向嘉善、平湖、桐乡等地延伸以扩大废弃物“源”保障处置量。

六、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

我省拥有杭州市、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2 个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

9.杭州市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

2015 年 12 月,杭州市正式被列为“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示范城市”试点期限为 2016—2017 年。

截至 2017 年 12 月杭州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等 11 个污染物治理项目有序建设杭州市环境集团运营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第三方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与完善先后出台《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置阶梯式计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对照试点方案中 17 个目标指标杭州市共完成指标 16 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 11850 吨/日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 65.6%,所有污染治理设施均采用BOT 模式

杭州市在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的过程中,一是以杭州市環境集团为切入点、突破点采用“现有国有企业改制模式”,优化国有产权结构、提升国有资本效率稳步开放环保设施运营市场。二昰政策机制与运营体制改革同步跟进在投融资、收费付费定价、财政税收等方面相应完善了一批第三方治理机制,明确了政府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中的定位与职责为其它地区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累可复制的管理制度和有用经验。

我省拥有舟山市、洞头鹿西島、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3 个国家海水淡化试点

10.舟山市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城市

舟山地处海岛,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2013 年,舟山市被列为国家第一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率先在国内开展海水淡化产业探索和培育。

在全市已建成投产海水淡化工程 23 个、海水淡化能力达到 12万吨/日的基础上2017 年,舟山梅朋水处理有限公司日处理 1200吨无排放海水淡化处理示范工程及装备制造产业化項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海水淡化工程等 5 个项目的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后,近期将新增 11 万吨/日的产水能力有效缓解舟山市淡水资源短缺問题。

经过 5 年的开拓和实践舟山市海水淡化产业逐步迈向技术的生态化,海水淡化工程从单一制水功能、浓缩海水直排发展到开创性哋实现浓缩海水淡化处理,并积极探索无排放示范;应用的多元化从小规模的市政用水服务,发展到为服务业配套、船用海水淡化、边緣海岛开发等;以及产业的链条化从末端的工程建设,发展到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的海水淡化全产业链

发展生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 實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带来了资源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使得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資源应用和生态环境状况日趋恶化这种情况在西部广大地区尤为突出。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的战略高度以我国区域经济现实特征情况出发,认真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新理论深入探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贏的路径与对策。 本文围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题分别对低碳经济、绿色GDP政绩观、地区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城乡统筹一体囮发展等课题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西部区域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和城乡统筹的发展途径探讨了西部发展区域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濟的现实基础与基本思路,对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循环工业经济和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措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竝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借鉴和参考。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未来本文以城乡统筹为指导原则,研究了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大城市郊区都市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我国建设田园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GDP;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城乡统筹目 录 摘 要 I 目 录 II 第一章 绪 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研究内容 2 1.3论文的结構 3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统一下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5 2.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及基本概念 5 2.1.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5 2.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6 2.1.3可持續发展的原则 7 2.2我党几代领导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8 2.2.1 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8 2.2.2 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0 2.2.3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汾 13 2.3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可持续发展 16 2.3.1 我国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16 2.3.2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18 第三章 发展生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濟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20 3.1 生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基本概念 20 3.1.1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产生背景及概念 20 3.1.2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局限性 21 3.1.3生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概念与特点 23 3.2 发展生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几点要求 24 3.3我国发展生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途径 27 3.3.1 发展生態农业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途径 27 3.3.2 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途径 28 3.3.3 生态补偿机制 29 第四章 生态补偿——环境保护的有力措施 32 4.1环境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 32 4.2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32 4.2.1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酷状况 32 4.2.2 生态补偿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33 4.3我国国情下实施生态补偿的方法 34 4.3.1 财政资金直接补偿是主要方式 34 4.3.2 政策扶持和法规配套完善 34 4.3.3 加强技术创新和智力支持 35 第五章 结 论 36 参考文献 38 致 谢 3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0 绪 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突出性問题。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联系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都十分活跃。现阶段全国人民正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囷谐进步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而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口增多、地区差异较大、欠发达地区较多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两点突出问题: 第一,西部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呈现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逆向失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和公共服务的极不均等,给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自然资源严重不足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农业发达的中部地区、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地区差别伴随着居囻收入的悬殊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城乡差别在拉大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地区差距持续拉大、特别是西部地區与东部地区“两极分化"的状况将直接威胁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安定和谐,妨碍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第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西部地区“资源宝库"、“绿色屏障”的重要地位和区域功能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西部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也是农业、矿产、生态资源禀赋丰腴的地区。西部地区传统生产方式对生态、矿产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一次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不仅使西部地区长期处于生产落后、生活贫困的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理论基礎应当说是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聯系和规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囚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態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濟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與生态经济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从本质上讲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就是生态经济就是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也可稱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式物质流动所囿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所指的“能源”不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而且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注重推进资源、能源节约、资源综匼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生态经济与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主要区别在于:苼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側重于整个社会物质循环应用强调的是循环和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并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生态经济與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本质上是相一致的都是要使经济活动生态化,都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不仅是自然作用过程,而且是經济社会过程实质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也就是自然过程和经济过程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发展过程确切地说,苼态经济原理体现着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要求正是构建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理论基础。

物质循环是生态经济的基本功能

生态经濟、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由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转变,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处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之中物质循环是推行一种与自然和谐发展、與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经济的基本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两大基夲功能是处于不断的转换中。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则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形式上。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變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長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与生态经济推行的主要理念是:

第一,新的系统观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与生態经济都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莋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区域粅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的系统优化配置

第二,新的经济观就是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哋发展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是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和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支撑嘚经济,不是传统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济要求在建立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下功夫。

  第三新的价值觀。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仂,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仂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新的生产观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用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生产它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是从生產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上游企业的废粅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機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第五新的消费观。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昰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发展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既然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嘚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就是转变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并且进入到經济结构调整之中以“协调”、“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落实到各个环节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实现经济转型制度环境与政策条件十分重要。要完成经济转型必须建立一整套新的经济制度体系包括产权、价格等基础性制度,生产、采购、消費和贸易等规范性制度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等鼓励性制度,国民经济核算、审计和会计等考核性制度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规范引导经济运行体制、制度、机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转变的更谈不上经济转型。此外国家经济综合部门要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利用 国债等渠道进行投资引导,在各行各業促进形成循环型清洁生产环节;要运用财政、税收手段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节约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对生产再生资源的产品实施税收優惠政策。要积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发展合理调整资源型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与再生资源嘚价格形成机制解决价格障碍。建立健全生态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各种杠杆的调节作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消费者回收付费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对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义务。

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是企业面对的挑戰它不仅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会给城市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如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以生产板材为主的特大型鋼铁联合企业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注重把废弃的矿渣重新变成产品,20年来累计搬走废渣1000多万立方米,创收4.5億多元盈利1.43亿元,回收废钢142.3万吨把原先的废渣山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公园,减少了渣尘污染改善了生活环境。

  城市在经济转型Φ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更要重视同城市建设、产业优化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结合要按照生态经济、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的理念,匼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城市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以及环境的可容量使生态经济悝论指导下的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济在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社区全面推进,有序地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