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研究一定没有生态效标效度的评估方法有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可编辑】浅谈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的方法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可编辑】浅谈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的方法(可编辑)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00:15:3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可编辑】浅谈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的方法
官方公共微信心理学研究中生态学取向的思想渊源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心理学研究中生态学取向的思想渊源
&&& 从思想渊源上讲,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勒温(Lewin, K)的心理场理论。&&& 通过对美国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的原因进行研究,勒温发表了《心理生态学》一文,认为在考察个体和群体行为时,必须首先考察环境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所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以及这种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勒温认为,环境对人的行为只有间接的影响,这是因为环境首先影响人的知觉,然后通过知觉而影响其行为。这种观点虽然与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有一定的差距,但也隐含着一定的生态心理学思想。对环境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对社会环境与动机因素的重视,无疑为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40 年代,布伦斯维克(B runswik, E)在对心理学的发展进行了总体分析之后认为,心理学研究必须关注有机体在日常环境中达成重要目标的能力,并提出生态心理学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一,必须在环境背景中研究有机体的心理过程;其二,必须同等重视环境和心理过程。这就为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即应当重视自然或真实条件下的心理问题,并将心理问题与环境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此外,他还提出了“生态效度”这一概念,并将“生态效度”定义为“个体的自然或习惯居住地的刺激变量的发生及其特性”。由于生态效度弥补了实验室研究的不足,减少了人们对实验室研究的批评,因此被看作实证研究必须遵守的外部效度。&&& 巴克(Barker, R. G. )将勒温的研究兴趣与布伦斯维克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摒弃了勒温将人从其自然环境中抽离出来的做法和布伦斯维克过分强调环境的无序性的特征,开创了在自然现场中收集环境和行为关系的研究资料的新模式,并于1947年和其同事在美国小镇建立了中西部现场研究站,为在原处研究人类的心理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方便。1949年,他们共同发表了《心理生态学和心理社会发展问题》,这既是其正式进入生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宣言,也是其向生态心理学完全转向的标志。此后,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生态心理学理论研究,“行为背景理论”和“人员配备理论”已成为生态心理学和生态行为学研究中的支柱性理论。&&& 与巴克同时代的吉布生在“二战”期间负责为美国空军设计机舱内的仪表盘和机场跑道信号。在实验中,他发现在紧急起飞和着陆时,飞行员是“直接发现”信号而不是在知觉中“构造”信号的心理表征。由此,他发现了实验室知觉研究的人为性以及实验室中心理学研究的弊端。他认为,实验室的知觉研究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知觉价值很小,并因此而开始了知觉的生态学研究。他呼吁心理学家走出实验室,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研究人的真实的心理现象。他非常重视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解释心理过程,并将个体视为能主动探索环境且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生态个体。&&& 受吉布生生态学思想的影响,奈塞对其理论进行了修正,明确倡导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强调外在于实验室的世界,认为知觉像进化一样,包含着对环境的适应。1985年,奈塞对吉布生的生态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生态心理学是一种认真对待环境的理论,因为它关注日常情境中的心理。后来,他又进一步解释道:“我是在非常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生态学’这一术语的,以便包含知觉、记忆、语言和思维等研究的许多不同的功能性取向。⋯⋯我们都想知道人类在与其环境进行正常交往时实际上在做什么”。显然,奈塞扩大了吉布生生态心理学的含义,使其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更大的适用性。奈塞所倡导的是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这种研究取向所关注的是心理和行为发生的背景以及与此背景相联系的行为和过程。通过追溯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学取向的思想渊源,我们可以发现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不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理解为“单个的、孤立的原因的线性效应,而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放置于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中,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广泛联系中来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其目的在于使心理学研究走出实验室,回归到人的生活情境中,主张在现实环境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即要研究人的现实行为和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认为心理不会发生在文化背景之外,而是在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基础上,心灵和世界的共同生成。显然,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是以生态的或共生的观点、手段和技术来考察、探讨、干预心理过程和心理内容,要求尽量保持心理和行为发生的自然性。这种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必然会为心理健康研究开辟新的视野。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全国客服①
全国客服②
全国客服③
&&&&&&&&&&&&&&&&&&&&&&&&&&&&&&&&&&&&&&&&
最新文化精华
&&&&&&&&&&&&&&&&&&&&&&&&&&&&&&
学校地址:南京市白下区常府街85号新大都广场写字楼乙幢27楼A座 客户服务 电话: 025---
中华心理教育网 心理咨询师官方QQ群 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中华心理教育网(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人格心理学考试模拟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人格心理学考试模拟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认知的生态研究模式述评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关键词:认知生态学;认知心理学;生态瞬时评估法中国论文网 /4/view-3264591.htm  摘要:在认知心理学领域里存在着三种研究取向,即符号加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和生态主义取向。对心理学生态主义研究取向的界定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梳理广义生态学取向下的认知实证研究,可知认知生态学取向的研究模式有三种:情绪与认知、任务情境与认知、社会文化因素与认知。认知生态学应注重狭义生态学取向的认知研究,在动态系统研究中加入社会文化因素,并结合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等因素来探讨社会文化对认知的影响机制,加大生态学方法如生态瞬时评估法(EMA)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4-04  Review on the Ecological Mode of Cognitive Research  SHAO Hua1,2  (1.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erbin 150080;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Key words: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Abstract: There are three orientation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namely the ones of symbol processing, connectionism and ecology. The ecology orientation can be defined in both broad and narrow senses. A variety of cognitive researches are analyzed and categorized under the general orientation of ecology, and the research modes of ecology orientation are presented, which mainly involve emotional, task context,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Future cognitive ecology should focu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ecology in its narrow sens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shall be incorporated into a dynamic research system, some factors (eg. cognitive styl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shall be integrated for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exert impact on cognition, and the use of ecological method such as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EMA) shall be increased.  现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它是心理学在行为主义衰落后对意识研究的回归,20世纪7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学派。目前普遍认为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存在三种研究取向,即符号加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和生态主义取向。我们知道,任何学科中的生态学研究取向都是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生态学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心理学的生态学研究取向主张在现实环境、现实生活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即要研究人的现实行为和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这种取向认为人的认知不会发生在文化背景之外〔1〕,而是在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基础上生成的。可见,生态学研究取向所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动态交互过程。  一、认知心理学的生态研究取向?界定  谈到生态意义范围内的认知心理学研究,首先要确定的是,认知心理学的生态学研究取向到底是如何界定的,或者从更广阔意义上讲,生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如何界定的?很多研究者认为生态心理学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把它看成是一种取向比看成是一门学科更为妥当,更能反映目前它内部比较复杂的现状,也更具包容性。  奈瑟和赫夫特是生态学取向研究的领军人物,他们对心理学生态学取向研究做出了明确界定。1976年奈瑟在《认知与现实》一书中论述了“生态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的概念,并进一步认为,不仅实验室研究应该使用更多自然的测试材料,而且很多研究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场景中进行。对日常情境中的认知的关注——这就是对认知生态取向的界定。承认背景性因素在心理现象中的关键作用,以多元的和交互的因果性取代单一因果性和对事件的单向解释,这就是生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易芳对二人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指出,可以按照对环境关注程度和方式的差异把现有研究分为两大类:一类把环境看作是研究对象的背景,另外一类则是把环境和人的交互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广义生态心理学取向的研究包括这两类的研究,而狭义生态心理学取向的研究则只包括后一类研究〔2〕。  综上,在理解生态学研究取向内涵的基础上,对认知领域的各种生态学取向研究进行梳理、分类,以进一步明确在此领域如何开展具体的研究,并促进认知的生态主义取向研究快速向前?发展,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认知的生态学取向实证研究?模式  按照广义的生态取向研究范畴来看,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很多研究都具有生态学意义。从广义上讲,只要考虑了外界因素如文化、教育、个性特征、情绪等对认知的影响,就可以认为是属于生态意义范围内的研究。而如果在研究过程中考虑了认知与其他因素的动态交互性,就可以说这是狭义的生态取向研究。对以往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类,可知认知的生态学研究有如下主要模式。  1.模式一:情绪与认知  关于情绪与认知的研究或者涉及此方面的研究有很多。Smith和Lazarus等在1990年探讨过认知—动机—情绪系统〔3〕,根据他们的观点,认知评估会影响个体的应对,而情感指向的应对策略会影响个体的目标、信仰和意图等认知因素。后来很多学者在探讨相应问题(例如应对、情感计算的相关研究)时,都以此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模型。这些研究共同的结论就是这些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  在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不同的情绪类型和情绪调节方式为自变量,以考察被试的认知。情绪类型一般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具体为焦虑、抑郁等情绪。情绪调节方式有原因调节、反应调节、减弱调节、增强调节。很多研究都证明了情绪对知觉、注意、执行控制和决策等都具有一定影响。有些研究亦提出了相应的模型,如Pessoa提出双竞争模型来描述情绪和情感如何影响信息加工的过程。刘烨等专门探讨了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并对情绪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作了详细总结〔4〕。庄锦英探讨了积极和消极情绪对大脑信息加工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更多采用自动加工,大脑的加工速度变快,加工内容增多,创造能力增强;消极情绪条件下,被试更多采用控制加工,大脑加工速度变慢〔5〕。卢家楣等人探讨了焦虑类型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焦虑状态对学生的创造性有显著影响〔6〕。此类研究在方法上也越来越重视生态学效度,如在自然教学情境中诱发学生的负性情绪。关于抑郁症患者认知方式特点的研究也很多,而认知疗法也是比较有效的广泛使用的方法。但是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与认知到底何因何果,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2.模式二:任务情境与认知  这是一种具有高生态效度的研究。与传统的实验室研究不同的是,被试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所需面对的问题都是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我们每天面对的问题都是形形色色的,并不是实验室里单调的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因此,任务情境的安排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聂晶认为,在内隐学习的研究中,动态系统范式就是这样一种研究。具体实施方法就是在实验室中对人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模拟,因此系统任务就具有了独特、真实的情境〔7〕。动态系统范式与其他范式相区别的地方就在于其真实的任务情境,也就是说随着个体的活动,任务情境也在改变,而任务情境的改变,又会影响个体的活动,这是一种交互的、动态的关系。在认知心理学中,Dauwalder等人亦指出,最近认知科学的发展表明,复杂性理论与动力学的一般方法对行为和认知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经建立的动力学范式在方法上可以给我们最好的帮助,二是智力活动的目标导向观点很好地体现了动态协同方法的思想〔8〕。  在关于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中,此种模式的研究也非常广泛。例如,前瞻记忆的自然研究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在向被试布置前瞻记忆任务后,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来完成任务,对日常情境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不加控制或很少控制。而前瞻记忆的情境模拟法则是由主试安排、模拟一个日常生活活动的情境,然后将前瞻记忆任务植入这一情境中,从而对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进行考察。可以说情境模拟法既具有实验法的优点又兼顾了生态效度。  3.模式三:社会文化因素与认知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社会文化在心理学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吴晓燕等认为,文化认知观是指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视角研究人类认知的一种理论模型,其基本依据是:(1)文化存在实质上就是人类认知能力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2)当今人类社会中,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认知活动,都可以纳入到文化框架中去分析和认识〔9〕。这实质就是用社会文化心智论代替计算心智论。  社会文化对人类认知是否有影响?答案是肯定的。这主要表现在对认知领域的跨文化研究方面。在国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认知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杨红升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为被试,研究知觉、记忆、思维、面孔识别等认知过程,结果显示,这些都受到文化因素影响。文化不仅会影响到价值观、自我概念、人格等心理的建构,同时也会对从基本的感知觉活动到面孔识别、记忆以及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10〕。在认知的跨文化研究中,自变量主要集中在国家、民族、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社会结构、教育、生产方式等因素上。汪洪等人研究了文化程度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对认知活动有重要影响〔11〕。陈中永等人对我国八个被试组的多民族认知方式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策略、社会结构的紧密性和社会化倾向、现代化影响因素对个体的认知操作和认知方式都有重要影响〔12〕。陈姝娟等人以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儿童为被试,研究他们认知方式的特点,并考察不同认知方式与视错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视错觉和认知方式的文化差异显著,且居住环境、年龄和认知方式是影响视错觉的重要变量〔13〕。  这些研究表明,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是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也许,跨文化研究的最初目的是要证明人类的心理过程是具有一致性的,对人类心理的研究可以排除文化及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事实却是相反的,那么试图排除一切外界因素干扰的实验室研究还是不是唯一有价值的研究手段呢?社会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已毋庸置疑,文化差异的解释已没有多大意义,文化对认知具体的影响机制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人提出,在对认知活动的文化差异进行研究时,有必要对文化背景的内涵进行剖析,解析出具体的变量,然后对文化差异背后的因果关系做深入研究〔9〕。这给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三、研究展望  认知的生态学取向研究是认知研究领域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更加注重狭义的生态学取向的认知研究,即注重认知与环境动态交互过程的研究。人与环境是共生的,是互相建构的,研究复杂的认知必须要结合认知发生的外界环境因素。  在认知的生态学研究中,社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这类研究基本上属于广义的生态学取向研究范围,即只是静态的考察文化背景对认知的影响。研究者在这一点上可以有所突破,如在采用动态系统研究法时,可以考虑选择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或在实验过程中加进教育因素等等。社会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已经很明显,但这种影响的机制到底是什么?是否具备一定的神经基础?这也许应该结合进化心理学、神经科学进行研究,并应考虑人的个性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认知风格这个概念就涉及到人的信息加工方式的特点。社会文化因素对认知风格存在影响,而社会文化因素和认知风格对认知过程都存在影响,这已被证明。但认知风格是不是外界因素影响认知过程的中介变量,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其他的人格特征因素是否对认知过程存在一定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在认知的生态取向研究中,生态瞬时评估法(EMA)的使用应该得到大力推广。生态瞬时评估法是1994年提出的,国外关于EMA的研究已经活跃了几十年,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使用最为广泛,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此已有很多学者表示关注。生态瞬时评估强调对现实生活中表露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评估和研究,它是一种研究模式,包括一系列具体方法和基本的方法论。EMA的研究设计、评估内容和技术等都是围绕具体研究进行的,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和所基于的理论框架。但是对研究对象现实评估数据的收集是EMA研究的共性和重点。EMA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日记形式的纸笔评估、直接行为观察、自我监测、经验抽样、动态监测等等〔14〕。前面已述,对认知心理学生态取向的界定即是“对日常情境中认知的关注”,而生态瞬时评估正是能为这种研究取向服务的一种研究方法。  当然,认知的生态学研究方法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思考和完善,例如说如何建立更合理有效的研究模型或范式,如何更好地加强实验室方法与生态学方法的结合,使之更好地为具体研究服务等等。总之,认知的生态学研究取向以及具体的生态研究模式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也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Galotti,K.M.?Cognitive Psychology in and out of the Laboratory?〔M〕.Washington:Brooks/Cple Publishing Company,1994:27.  〔2〕易 芳.生态心理学之界说〔J〕.心理学探新,2005,(2):12-16.  〔3〕Smith,C.A.,Lazarus,R.S.?Pervin,Editor,Handbook of Personality: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Guilford Press,.  〔4〕刘 烨,付秋芳,傅小兰.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J〕.科学通报,):.  〔5〕庄锦英.情绪影响决策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81.  〔6〕卢家楣,贺 雯,等.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791-796.  〔7〕聂 晶.内隐学习的动态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8〕Wolfgang Tschacher,Jean-Pierre Dauwalder.?The Dynamical Systems Approach to Cognition: Concepts and Empirical Paradigms Based on Self-Organization,Embodiment,and Coordination Dynamics(Studies of Nonlinear Phenomena in Life Science)?〔M〕.New Jersey:New Jersey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Ltd.,.  〔9〕吴晓燕,陈忠华.文化认知观:认知的生态、社会和文化特征〔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4-119,119.  〔10〕杨红升.文化差异的认知影响〔J〕.心理科学,):.  〔11〕汪 洪,陈志勇,等.文化程度对军事训练成绩及脑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15.  〔12〕陈中永,郑 雪.中国多民族认知活动方式的跨文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25-33.  〔13〕陈姝娟,周爱保.认知方式、视错觉及其关系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4):42-44.  〔14〕邵 华,吕晓峰.EMA——一种生态主义的研究模式〔J〕.心理科学,):.  (责任编辑:舒莉霞)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不同生态效度的呈现方式对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知觉预测的影响--《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不同生态效度的呈现方式对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知觉预测的影响
【摘要】:生态学效度是运动领域研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实验旨在探讨虚拟全景呈现方式和单一屏幕呈现方式下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的判断是否存在差异。研究选取9名上海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二级运动员为被试,在运动员判断发球旋转时记录下他们的反应时、正确率和事件相关联电位数据。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决策过程在不同呈现条件下存在差异,更具生态效度的呈现方式下反应时更长,且完成认知加工过程所需的潜伏期及振幅也存在差异。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G846【正文快照】:
长久以来,体育科研工作者在实验情景中对运动员的认知优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3],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存在这样的疑问: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运动员在实际情景下的认知决策过程,更加逼真的呈现方式是否会影响研究的准确性[4]。究其问题本质,所涉及的是由美国心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效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