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传输介质有哪些访问控制层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层性能建模与分析
下载积分:1598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10:5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层性能建模与分析.PDF
官方公共微信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介质访问控制层.pdf7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6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三章 介质访问控制层MAC
ZigBee 的 MAC 层主要是为 Zigbee 节点的 MAC 层实体之间提供
可靠的数据链路,它处于 NWK 层和 PHY 层之间。 IEEE 802.15.4
定义的 MAC 层参考模型如图 3.1 所示:
M C P S - S A P M L M E - S A P
P D - S A P P L M E - S A P图 3.1
MAC 层参考模型
其 中 , PD-SAP 是 物 理 层 提 供 给 MAC 层 的 数 据 服 务 接 口 ;
PLME-SAP 是 物 理 层 提 供 给 MAC 层 的 管 理 服 务 接 口 ;
MCPS-SAPMAC Common Part Sublayer-Service Access Point是 MAC
层 提 供 给 网 络 层 的 数 据 服 务 接 口 ; MLME-APMAC Sublayer
Management Entity-Service Access Point是 MAC 层提供给网络层的
管理服务接口。
主要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1) 处理 PHY 层上传的数据帧 PSDU;
( 2) 利用 CSMA--UA 机制共享物理信道;
( 3) 发送信标帧和检测、跟踪信标帧;
( 4) 数据应答重传机制;
( 5) 能量扫描、主动扫描、被动扫描和孤点扫描;
( 6) 关联和退出关联功能。
介质访问控制层概述无线信道属于共享信道,在任何时间,若有一台设备正在使用该
信道发送数据,则其它设备就不能使用该信道,否则就会因为冲突 碰
撞 而产生错误。如何解决无线信道的合理共享是 MAC 层的关键技术之一,整个网络的性能如吞吐量、延迟、能量消耗等将取决于所采用
的 MAC 协议。
MAC 层拓扑结构
根 据 应 用 需 要 MAC 层 可 以 组 织 成 星 型 start网 络 或 对 等
peer-to-peer网络 也称点对点网络 ,图 3.2 给出了这两种网络结构。
每个网络都由一个 16 位长度的 PAN 标识符 PAN identifier, PAN ID
进行唯一区分。在 ZigBee 网络中,支持两种类型的物理设备:全
功能设备 FFD和精简功能设备 RFD。全功能设备 Full Function
Device, FFD:支持任何拓扑结构,可以成为网络协调器,能和任
何设备通信;精简功能设备 Reduced Function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局域网使用广播 ... 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称为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介质访问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4:31: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介质访问控制子层.PDF
官方公共微信第五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1 主要内容(1)5.1 局域网概述 5.2 局域网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5.3 局域网技术 5.3.1 信道分配 5.3.2 多路访问协议 5.4 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 5.4.1 IEEE 802.3 和 Ethernet 5.4.2 IEEE 802.4:Token Bus 令牌总线 5.4.3
IEEE 802.5: Token Ring 令牌环 5.4.4 几种局域网的比较 5.4.5 逻辑链路控制LLC 2 主要内容(2)5.5 网桥技术 5.5.1 连接 802.X和 802.Y的网桥 5.5.2 透明网桥/生成数网桥 5.5.3 源路由网桥 5.6 高速局域网技术 5.5.1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5.5.2 DPT (Dynamic Packet Transport) 5.5.3 快速以太网 5.5.4 千兆以太网3 5.1 局域网概述(1)? 局域网产生的原因C 80年代,微型机发展迅速,彼此需要 相互通信(近距离),共享资源; C 分布式的网络应用:分布式计算,分 布式数据库? 定义C 局域网是一种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 设备互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4 5.1 局域网概述(2)? 局域网的基本特点C 高数据传输率(10 ~ 1000 Mbps) C 短距离(0.1 ~ 10 km) C 低出错率(10-8 ~ 10-11)? 局域网发展趋势C 高速,10G Ethernet C 移动,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5 5.2 局域网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局域网拓扑结构 C 星型结构 C 环型结构 C 总线型结构 C 树型结构 ? 传输介质 C 双绞线 C 基带同轴电缆 C 光纤 C 无线6 5.3 局域网技术(1)5.3.1信道分配 ? 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两类C 使用点到点连接的网络 ―― 广域网 C 使用广播信道(多路访问信道,随机访问信 道)的网络――局域网 ? 关键问题:如何解决对信道争用? 解决信道争用的协议称为介质访问控制 协议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是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一部分。 ? 信道分配方法有两种C 静态分配 C 动态分配7 5.3 局域网技术(2)? 静态分配C 频分多路复用 FDM(波分复用WDM) ? 原理:将频带平均分配给每个要参与通信的 用户 ? 优点:适合于用户较少,数目基本固定,各 用户的通信量都较大的情况 ? 缺点:无法灵活地适应站点数及其通信量的 变化 C 时分多路复用 TDM ? 原理:每个用户拥有固定的信道传送时槽 ? 优点:适合于用户较少,数目基本固定,各 用户的通信量都较大的情况 ? 缺点:无法灵活地适应站点数及其通信量的 8 变化 5.3 局域网技术(3)? 动态分配C 信道分配模型的五个基本假设: ? 站点模型:每个站点是独立的,并以统计固定 的速率产生帧,一帧产生后到被发送走之前, 站点被封锁; ? 单信道假设:所有的通信都是通过单一的信 道来完成的,各个站点都可以从信道上收发 信息 ? 冲突假设:若两帧同时发出,会相互重叠, 结果使信号无法辨认,称为冲突。所有的站 点都能检测到冲突,冲突帧必须重发; ? 连续时间和时间分槽(确定何时发送); ? 载波监听和非载波监听(确定能否发送)。 9 5.3 局域网技术(4)5.3.2多路访问协议 ? 定义:控制多个用户共用一条信道的协议 5.3.2.1 ALOHA协议 ? 70年代,Norman Abramson设计了 ALOHA协议C 目的:解决信道的动态分配,基本思想可用于 任何无协调关系的用户争用单一共享信道使用 权的系统; C 分类:纯ALOHA协议和分槽ALOHA协议10 5.3 局域网技术(5)? 纯ALOHA协议C 基本思想:用户有数据要发送时,可以直接发至 信道;然后监听信道看是否产生冲突,若产生冲 突,则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重发 C 多用户共享单一信道,并由此产生冲突,这样的 系统称为竞争系统; C 信道效率 ? 假设:帧长固定,无限个用户,按泊松分布产 生新帧,平均每个帧时(frame time)产生N 帧(0 & N & 1);发生冲突重传,新旧帧共传 k次,遵从泊松分布,平均每个帧时产生G帧;11 5.3 局域网技术(6)?吞吐率 S = GP0,P0为发送一帧不受冲突 影响的概率;?一个帧时内产生k帧的概率:Pr[k] = GkeG/k!,两个帧时平均产生2G个帧,在冲突 危险区内无其它帧产生的概率为:P0 = e2G,所以S = Ge-2G; ?效率:信道利用率最高只有18.4%.12 5.3 局域网技术(7)? 分槽ALOHA协议C 基本思想:把信道时间分成离散的时间槽, 槽长为一个帧所需的发送时间。每个站点只 能在时槽开始时才允许发送。其他过程与纯 ALOHA协议相同。 C 信道效率 ? 冲突危险区是纯ALOHA的一半,所以 P0 = e-G,S = Ge-G; ? 与纯ALOHA协议相比,降低了产生冲突 的概率,信道利用率最高为35.8%。15 16 5.3 局域网技术(8)5.3.2.2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 载波监听(Carrier Sense)C 站点在为发送帧而访问传输信道之前,首先 监听信道有无载波,若有载波,说明已有用 户在使用信道,则不发送帧以避免冲突。? 多路访问(Multiple Access)C 多个用户共用一条线路17 5.3 局域网技术(9)? 1-坚持型CSMA(1-persistent CSMA)C 原理 ? 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 ? 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发送; ? 若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至发现信道空闲, 然后完成发送; ? 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 开始发送过程。 C 优点:减少了信道空闲时间; C 缺点:增加了发生冲突的概率; C 广播延迟对协议性能的影响:广播延迟越大, 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协议性能越差。18 5.3 局域网技术(10)? 非坚持型CSMA(nonpersistent CSMA)C 原理 ? 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 ? 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发送; ? 若信道忙,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 发送过程; ? 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 始发送过程。 C 优点:减少了冲突的概率; C 缺点:增加了信道空闲时间,数据发送延迟增 大 C 信道效率比 1-坚持CSMA高,传输延迟比 1-坚 持CSMA大。 19 5.3 局域网技术(11)? p-坚持型CSMA(p-persistent CSMA)- 适用于分槽信道 - 原理 ? 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 ? 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以概率p发送数据, 以概率q =1- p 延迟至下一个时槽发送。若 下一个时槽仍空闲,重复此过程,直至数据 发出或时槽被其他站点所占用; ? 若信道忙,则等待下一个时槽,重新开始发 送 ? 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 发送? 五种多路访问协议性能比较20 21 5.3 局域网技术(12)5.3.2.3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协议CSMA/CD ? 引入原因C 当两个帧发生冲突时,两个被损坏帧继续传 送毫无意义,而且信道无法被其他站点使用, 对于有限的信道来讲,这是很大的浪费。如 果站点边发送边监听,并在监听到冲突之后 立即停止发送,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因 此产生了CSMA/CD。22 5.3 局域网技术(13)? 原理C 站点使用CSMA协议进行数据发送; C 在发送期间如果检测到冲突,立即终 止发送,并发出一个瞬间干扰信号, 使所有的站点都知道发生了冲突; C 在发出干扰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 间,再重复上述过程。23 5.3 局域网技术(14)? 工作状态C 传输周期 C 竞争周期 C 空闲周期? 问题C 一个站点确定发生冲突要花多少时间? ? 最坏情况下,2倍电缆传输时间? CSMA/CD功能流程24 5.3 局域网技术(15)5.3.2.4 无冲突协议(Collision-Free Protocols) ? 基本位图协议(A Bit-Map Protocol)C 工作原理 ? 共享信道上有N个站,竞争周期分为N个 时槽,如果一个站有帧发送,则在对应的 时槽内发送比特1; ? N个时槽之后,每个站都知道哪个站要发 送帧,这时按站序号发送。25 5.3 局域网技术(16)C 象这样在实际发送信息前先广播发送请求的 协议称为预留协议(reservation protocol) C 效率 ? 轻负载下,效率为 d / (N + d),数据帧 由d个时间单位组成; ? 重负载下,效率为 d / (d + 1)。 C 缺点 ? 与站序号有关的不平等性,序号大的站得 到的服务好; ? 每个站都有 1 比特的开销。 26 5.3 局域网技术(17)? 二进制倒计数协议 (Binary Countdown) C 工作原理 ? 所有站的地址用等长二进 制位串表示,若要占用信 道,则广播该位串 ? 不同站发的地址中的位做 “或”操作,一旦某站了 解到比本站地址高位更高 的位置被置为“1”,便 放弃发送请求 C 效率 ? d / (d + log2N)27 5.3 局域网技术(18)5.3.2.5 有限竞争协议(LimitedContention Protocols) ? 占用信道的策略C 竞争方法 ? 例,CSMA; ? 轻负载下,发送延迟小;重负载下,信道效 率低 C 无冲突方法 ? 例,基本位图法; ? 轻负载下,发送延迟大;重负载下,信道效 28 率高 5.3 局域网技术(19)- 有限竞争方法 ? 结合以上两种方法,轻负载下使用 竞争,重负载下使用无冲突方法。 ? 减少竞争的站的数目可以增加获取 信道的概率 ? 基本思路:将站分组,组内竞争; ? 问题:如何分组?29 5.3 局域网技术(20)? 适应树搜索协议(The Adaptive Tree Walk Protocol)C 工作原理 ? 站点组织成二叉树;30 5.3 局域网技术(21)? 一次成功传输之后,第0槽全部站可竞争信 道,只有一个站要使用信道则发送;有冲 突则在第1槽内半数站(2以下站)参与竞 争。如其中之一获得信道,本帧后的时槽 留给3以下的站;如发生冲突,继续折半搜 索。 C 当系统负载很重时,从根结点开始竞争发生 冲突的概率非常大。为提高效率,可以从中 间结点开始竞争。问题:搜索应该从树的哪 一级开始?31 5.3 局域网技术(22) 波分多路访问协议? 波分多路访问协议是利用FDM、 TDM或者两者结合起来,将信道分 成多个子信道,然后动态地根据需 要分配这些子信道。 这样的方案通常用于光纤LAN上, 从而允许在同一时刻,不同的会话 使用不同的波长(即波长)。?构建全光学LAN的一种简单方法是使 用一个无源的星型连接器。为了允许在同一时刻有多个站进行传输, 波谱被分成多个信道(波段)。 这个协议称为WDMA(波分多路访问) 每个站被分配两个信道,一个窄的信道用 作控制信道,通过它可以向每个站发送通 知信息;一个宽的信道用作数据信道,通 过它每个站都可以输出数据帧。32 退避算法CSMA/CD算法中,在检测到冲突,并发完阻塞信号后, 为了降低再冲突的概率,需要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然后再用 CSMA的算法发送。为了决定这个随机时间,一个通用的退避 算法称为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其过程如下: ①对每个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参量为L=2。 ②退避间隔取1~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个时间片等于 2a。 ③当帧重复发生一次冲突时,将参量L加倍。 ④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这个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 告出错。 这个算法是按后进先出的次序控制的,即未发生冲突, 或很少发生冲突的帧,具有优先发送的概率。而发生过多次冲 突的帧,发送成功的概率反而小。33 5.3 局域网技术(23)5.3.2.6 无线局域网协议 ? 无线局域网产生背景C 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促进了无线局域网的发展 C Portable(轻便) ≠ mobile C 要做到真正的移动,需要使用无线信号进行 通信 C 基于蜂窝(cell)的通信 C 每个蜂窝内只有一个信道(与蜂窝电话不同) C 一个站点发送的信号,只能被它周围一定范 围内的站点接收到 C 短距离传输34?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5.3 局域网技术(24)? 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不同,具有 C 隐藏站点问题(hidden station problem) ? 由于站点距离竞争者太远,从而不能发现潜在介质 竞争者的问题称为隐藏站点问题。 ? A向B发送数据的过程中,C由于收不到A的数据, 也可以向B发送数据,导致B接收发生冲突。35 5.3 局域网技术(25)- 暴露站点问题(exposed station problem) ? 由于非竞争者距离发送站点太近, 从而导致介质非竞争者不能发送数 据的问题称为暴露站点问题。 ? B向A发送数据,被C监听到,导致 C不能向D发送数据。36 5.3 局域网技术(26)? 传统的CSMA协议不适合于无线局域网, 需要特殊的MAC子层协议C CSMA ? 在电缆上,信号传播给所有站点 ? CSMA只判断本发送站点周围是否有活跃 发送站点 ? 冲突被发送站点发现 ? 某一时刻,信道上只能有一个有效数据帧 C 无线局域网 ? 信号只能被发送站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站 点接收37 5.3 局域网技术(27)? MAC子层协议需要尽量保证接收站点周围一定范 围内只有一个发送站点。 ? 冲突被接收站点发现 ? 某一时刻,信道上可以有多个有效数据帧 ? MACA(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避免冲突的多路访问 - 是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基础 - CSMA/CA(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避免 冲突的CSMA)协议 - 基本思想:发送站点刺激接收站点发送应答短帧,从 而使得接收站点周围的站点监听到该帧,并在一定时 间内避免发送数据38 5.3 局域网技术(28)C 基本过程 ? A向B发送RTS(Request To Send)帧,A 周围的站点在一定时间内不发送数据,以 保证CTS帧返回给A; ? B向A回答CTS(Clear To Send)帧,B周 围的站点在一定时间内不发送数据,以保 证A发送完数据; ? A开始发送 ? 若发生冲突,采用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等 待随机时间,再重新开始。39 40 5.3 局域网技术(29)? MACAW(MACA改进型)C 对MACA协议做了改进,提高了性能 C 主要改进 ? 对每个成功传输的数据帧,都要产生确认 帧 ? 增加了(发送站点的)载波监听 ? 发生冲突后,针对每个数据流(相同源和 目的地址)执行后退算法,而不是针对每 个站点 ? 发生拥塞时,站点间交互信息41 小结? 关键问题:在MAC子层,如何解决多个站点争用共享信道? ? 信道分配方式:静态(FDM、WDM、TDM),动态 ? 多路访问协议 C ALOHA:纯ALOHA、分槽ALOHA,(冲突危险区) C CAMA:1-坚持型CSMA、非坚持型CSMA、 p-坚持型 CSMA(分槽协议) C CSMA/CD: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 无冲突协议、有限竞争协议 ? 无线局域网协议42 5.4 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 IEEE 802协议C IEEE 802系列标准定义了若干种LAN,包 括对物理层、MAC子层的定义和描述。它 的组成如下: ? 802.1 基本介绍和接口原语定义 ? 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 802.3 采用CSMA/CD技术的局域网 ? 802.4 采用令牌总线(Token Bus)技术 的局域网 ? 802.5 采用令牌环(Token Ring)技术 的局域网43 5.4 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2)? 802标准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位置44 5.4 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3)? LAN的参考模型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Logical Link Control) ? 引入LLC子层的原因: C MAC子层只提供尽力而为的数据报服 务,不提供确认机制和流量控制(滑动 窗口),有些情况下,这种服务足够, 如支持IP协议;当需要确认和流控的时 候,这种服务就不能满足,需要LLC。 ? LLC子层提供确认机制和流量控制; ? LLC隐藏了不同802MAC子层的差异,为 网络层提供单一的格式和接口;45 5.4 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4)? LLC提供三种服务选项: C 不可靠数据报服务 C 有确认数据报服务 C 可靠的面相连接的服务 ? LLC帧头基于HDLC协议 C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 数据封装(发送和接收) C 成帧(帧定界、帧同步) C 寻址(源和目的地址处理) C 差错检测46 5.4 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5)? 介质访问管理 C介质分配(冲突避免) C冲突解决(处理冲突)? 分成两个子层的原因- 管理多点访问信道的逻辑不同于传统 的数据链路控制; - 对于同一个LLC,可以提供多个MAC 选择47 48 5.4 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6)5.4.1IEEE 802.3 和 Ethernet ? 历史C ALOHA系统 C ALOHA + 载波监听 C Xerox 设计了2.94Mbps的采用CSMA/CD 协议的Ethernet C Xerox, DEC, Intel共同制定了10Mbps的 CSMA/CD以太网标准 C IEEE定义了采用1-坚持型CSMA/CD技术的 802.3局域网标准,速率从1M到10Mbps, 802.3标准与以太网协议略有差别。49 5.4 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7)? 802.3采用的电缆标准?物理层类型用以下域表示:- &数据传输速率 Mb/s& &介质类型& &最大段 长 (*100m)& - 10Base5含义:10:10M Base:基带 传输;5:500米 50 5.4 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8)? 10Base5:粗缆,AUI接口; ? 10Base2:细缆,BNC接口,T型头; ? 10Base-T:RJ-45接口 C 收发器(transceiver):处理载波监听 和冲突检测? 布线拓扑结构C 总线形,脊椎形,树形,分段51 5.4 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9)? 扩展网段长度C 中继器:物理层设备,只对信号进行 接收、放大和双向重传; C 两个收发器之间最多使用4个中继器, 最长2500米? 802.3的信号编码C 由于曼彻斯特编码的简单,所有的 802.3基带系统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52 53 54 8个办公室的网络连接 (a) 粗缆 (b) 细缆 (c) 10Base-T 双绞线。55 10Base-T hub56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0)? 最短帧长 (1)由于局域网总线结构采用CSMA/CD方式, 希望能够检测冲突; (2)那么,怎样来估算所需的冲突检测时间? 结论:对于基带总线而言,此时用于检测一个 冲突的时间不会超过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的传 输延迟的两倍。 对于宽带总线而言,冲突检测时间等于两个 站之间最大传播延迟的四倍。57 基带传输实例:图中假定发送时间为 1,A,B两个站点位于总 线的两端,传播时间为 a=0.5,由图中可以看出, 当A点发送后,经过 2a=1的时间才能检测出 冲突。 所以对于基带 CSMA/CD,要求分组长 度不应太小,否则在冲 突之前传输已经完成, 如果太长,肯定产生冲 突,实际上分组被冲突 所破坏。 t0a=0.5发送时间=1AA开始发送 t0+a-ξBAB开始发送t0+0.5BAB检测出冲突 t0+1-ξBA正好在发送结束前A检测出冲突58B 最小帧长? 最小帧长:保证在信息发送完成之 前能够检测到冲突。 ? 最小帧长为Lmin ? Lmin=2R×d/v ? 其中:R为网络数据速率 ? d为最大段长 ? v为信号传播速度59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1)C 10Mbps LAN,最大冲突检测时间为51.2微 秒,最短帧长为64字节; C 网络速度提高,最短帧长也应该增大或者站 点间的距离要减小。? 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C 算法 ? 将冲突发生后的时间划分为长度为51.2微 秒的时槽 ? 发生第一次冲突后,各个站点等待 0 或 1 个时槽再开始重传;60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2)? 发生第二次冲突后,各个站点随机地选择 等待0,1, 2或3个时槽再开始重传; ? 第 i 次冲突后,在 0 至 2i-1 间随机地选 择一个等待的时槽数,再开始重传; ? 10次冲突后,选择等待的时槽数固定在0 至210-1间; ? 16次冲突后,发送失败,报告上层。? 交换式802.3 LAN- 目的:减少冲突; - 两种实现方法61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3)? 一个卡内是一个802.3LAN,构成自 己的冲突域,卡间并行; ? 使用端口缓存,无冲突发生。62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4)5.4.2IEEE 802.4:令牌总线 Token Bus (自学) 5.4.3IEEE 802.5:令牌环 Token Ring ? 技术产生原因C 环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广播介质,而是不同的 点到点链路组成的环,点到点链路有很多技 术优势; C 各个站点是公平的,获得信道的时间有上限, 避免冲突发生; C IBM选择Token Ring作为它的LAN技术。63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5)? 基本思想 C 令牌(Token)是一种特殊的比特组合模式,一个 站要发送帧时,需要抓住令牌,并将其移出环; C 环本身必须有足够的时延容纳一个完整的令牌,时 延由两部分组成:每站的1比特延迟和信号传播延 迟。对于短环,必要时需要插入人工延迟; C 环接口有两种操作模式:监听模式和传输模式。 C 当一个站点有数据发送时,在令牌通过此站点时, 将令牌从环上取下,发送自己的数据,然后重新生 成令牌,发送站负责将发出的帧从环上移去,并转 入监听模式。64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6)- 确认:帧内一个比特域,初值为0,目的站 收到后,将其变为1;对广播的确认比较复 杂; - 重负载下,效率接近100%。 - 环网设计分析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1 比特的 “物理长度”,数据传输速率为 R Mbps, 典型信号传播速率为200米/微秒,则1 比特 的“物理长度”为 200/R米; - 环接口引入了1比特的传输延迟。65 66 环的长度用位计算? 环上每个中继器引入 1 bit ? 环上保留的位数:传播延迟(?s /km)? 介质长度 ? 数据速率 + 中继器延迟67 例:? 介质长度 L = 1 km ? 数据速率 C = 4 Mbit/s ? 站点数 N = 50解: 传播延迟 tp = 5 ?s环上保留的位数 = 5 ? 1 ? 4 + 50 = 70 bit68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7)? 802.5的布线- 屏蔽双绞线,速率为1/4/16M,采用差 分曼彻斯特编码传输; - 为解决环断裂导致整个环无法工作的 问题,使用线路中心(Wire Center) 进行布线,线路中心设有旁路中继器。69 70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8)5.4.4三种局域网的比较 ? 802.3C 优点 ? 使用最为广泛; ? 算法简单; ? 站点可以在网络运行中安装; ? 使用无源电缆; ? 轻负载时,延迟为0。 C 缺点 ? 使用模拟器件,每个站点在发送的同时要检测 冲突; ? 最短帧长64字节,对于短数据来讲开销太大;71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19)? 无优先级,发送是非确定性的,不适合于 实时工作; ? 电缆最长2500米(使用中继器); ? 速率提高时,帧传输时间减少,竞争时间 不变(2a),效率降低; ? 重负载时,冲突严重。? 802.4C 优点 ? 发送具有确定性,支持优先级,可处理短 帧; ? 使用宽带电缆,支持多信道; ? 重负载时,吞吐量和效率较高。72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20)C 缺点: ? 使用大量的模拟装置; ? 协议复杂; ? 轻负载时,延迟大; ? 很难用光纤实现。? 802.5C 优点 ? 使用点到点连接,完全数字化; ? 使用线路中心,自动检测和消除电缆故障;73 5.4局域网的IEEE 802系列标准(21)?支持优先级,允许短帧,但受令牌 持有时间限制,不允许任意长的帧; ?重负载时,吞吐量和效率较高。 - 缺点 ?中央监控; ?轻负载时,延迟大。74 5.5 网桥技术(1)? 定义:网桥(bridge)是工作在数据链 路层的一种网络互连设备,它在互连的 LAN之间实现帧的存储和转发。 ? 为什么使用桥?C 学校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分别拥有自己独立管 理的LAN,为了进行交互,需要使用桥来实 现互连; C 一个企业分布在相隔很远的不同建筑物内, 在每个建筑物内组建单独的LAN,并使用桥 将这些LAN连接起来,是比较经济的方案;75 5.5 网桥技术(2)76 5.5 网桥技术(3)C 将一个负载很重的大LAN分隔成使用 网桥互连的几个LAN以减轻负担;77 5.5 网桥技术(4)C LAN上的两台机器其距离超过2500米,必 须使用网桥将这个 LAN 分隔以保证网络的 正常工作;A bridge using a leased satellite channel to connect LAN segments at two sites. A satellite bridge can span arbitrary distance.78 5.5 网桥技术(5)C 网桥可以互连不同类型的LAN; C 网桥可以隔离负载,防止出故障的站 点损害全网 C 网桥可以有助于安全保密。79 5.5 网桥技术(6)? 网桥的工作原理C 连接k个不同LAN的网桥具有k个MAC 子层和k个物理层。80 5.5 网桥技术(7)5.5.1连接 802.X和 802.Y的网桥 ? 互连时需要解决的相同问题C 不同LAN帧格式的转换; C 不同的LAN速率不同,网桥要有缓存能力; C 高层协议的计时器设置; C 不同的LAN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不同,例如: 帧分别为,5000。解决办法: 丢弃无法转发的帧。81 82 5.5 网桥技术(8)? 三种不同的LAN互连共有九种组合C 动作 ? 格式转换和重新计算校验和 ? 变换位的顺序 ? 复制优先级 ? 产生一个虚拟的优先级 ? 放弃优先级 ? 把环排空 ? 设置A/C位 ? 解决速率快慢问题 ? 处理帧太长的问题83 84 5.5 网桥技术(9)5.5.2透明网桥/生成树网桥 ? 工作原理:C 网桥工作在混杂(promiscuous)方式, 接收所有的帧; C 网桥接收到一帧后,通过查询地址/端口对 应表来确定是丢弃还是转发; C 网桥刚启动时,地址/端口对应表为空,采 用洪泛(flooding)方法转发帧; C 在转发过程中采用逆向学习(backward learning)算法收集MAC地址。网桥通过分 析帧的源MAC地址得到MAC地址与端口的 对应关系,并写入地址/端口对应表; 85 5.5 网桥技术(10)C 网桥软件对地址/端口对应表进行不断 的更新,并定时检查,删除在一段时 间内没有更新的地址/端口项; C 帧的路由过程 ? 目的LAN与源LAN相同,则丢弃帧; ? 目的LAN与源LAN不同,则转发帧; ? 目的LAN未知,则洪泛帧。86 87 5.5 网桥技术(11)? 多个网桥(并行网桥)可能产生回路88 5.5 网桥技术(12)? 解决多个网桥产生回路的问题 C 思想 ? 让网桥之间互相通信,用一棵连接每个LAN的生 成树(Spanning Tree)覆盖实际的拓扑结构 C 构造生成树 ? 每个桥广播自己的桥编号,号最小的桥称为生成 树的根; ? 每个网桥计算自己到根的最短路径,构造出生成 树,使得每个LAN和桥到根的路径最短; ? 当某个LAN或网桥发生故障时,要重新计算生成 树; ? 生成树构造完后,算法继续执行以便自动发现拓 扑结构变化,更新生成树。89 90 5.5 网桥技术(13)5.4.3 源路由网桥 ? CSMA/CD和Token Bus选择了透明网桥,Token Ring选择了源路由网桥 ? 源路由网桥的原理 C 帧的发送者知道目的主机是否在自己的LAN内; C 如果不在,在发出的帧头内构造一个准确的路由序 列,包含要经过的网桥、LAN的编号。并将发出的 帧的源地址的最高位置1; ? 例:图中A到D的路由为:(L1,B1,L2,B2, L3)91 5.5 网桥技术(14)C 每个LAN有一个12位的编号,每个网桥有一 个4位的编号; C 网桥只接收源地址的最高位为1的帧,判定 是转发还是丢弃; C 源路由的产生:每个站点通过广播“发现帧” (discovery frame)来获得到各个站点的最 佳路由。 ? 若目的地址未知,源站发送“发现帧”, 每个网桥收到后广播,目的站收到后发应 答帧,该帧经过网桥时被加上网桥的标识, 源站收到后就知道了到目的站的最佳路由。92 5.5 网桥技术(15)? 优点- 对带宽进行最优的使用。? 缺点- 网桥的插入对于网络是不透明的,需 要人工干预。站点要知道网络的拓扑 结构。93 5.5 网桥技术(17)远程网桥? 远距离网络连接。 ? 在每一个LAN上安放一个网桥,并且用点到点 数据链路协议,比如:PPP,由协议把完整的 MAC帧放到数据域中。94 5.6 高速局域网技术(1)5.5.1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 特征C 使用多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C MAC协议与 Token Ring 类似 C 100M的速率 C 采用4B/5B编码方法 ? 32中组合中的16种表示数据,3种表示定 界符,2种表示控制,3种表示硬件信号, 8种保留 C 最大距离200公里 C 最多1000个站点95 5.6 高速局域网技术(2)C 通常作为连接LAN的主干网络 C FDDI的双环操作 C FDDI定义了两类站:A类站连接双环,B类 站连接单环。 C 为提高信道利用率,站点发完数据后立即产 生新令牌,环上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帧;96 97 98 5.6 高速局域网技术(3)5.5.3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 标准C 1995年,IEEE通过802.3u标准,实际上是 802.3的一个补充。原有的帧格式、接口、规程 不变,只是将比特时间从100ns缩短为10ns。? 对10 Mbps 802.3 LAN的改进C 一种方法是改进10Base-5 或 10Base-2,采用 CSMA/CD,最大电缆长度减为1/10,未被采纳; C 另一种方法是改进10Base-T,使用HUB,被采 纳99 100 5.6 高速局域网技术(4)? 100Base-T4C 使用4对 ISO/IEC 11801定义的 3、4、5类平 衡双绞线; C 3类非屏蔽双绞线(UTP),使用25MHz的信 号(802.3使用20MHz的信号,由于使用 Manchester编码,波特率=2*比特率); C 4对双绞线,1对 to the hub,1对 from the hub,另外2对根据数据传输方向变换; C 8B6T(8 bits map to 6 trits三进制数)编码, 使用三进制信号(ternary signals),1对双 绞线的比特率为25 * 8/6 = 33.3 Mbps,正向 100M,反向33.3M。101 5.6 高速局域网技术(5)? 100Base-TXC 使用2对5类平衡双绞线或150?屏蔽平衡电缆, 1对 to the hub,1对 from the hub,全双工; C 5类双绞线使用125 MHz的信号; C 4B5B编码,5个时钟周期发送4个比特,物理层 与FDDI兼容,比特率为 125 * 4/5 = 100 Mbps ;? 100Base-FXC 使用2根多模光纤,全双工? 100Base-T4 和 100Base-TX 统称 100Base-T102 5.6 高速局域网技术(6)? 两种类型的HUBC 共享式 HUB,一个冲突域,工作方式与802.3 相同,CSMA/CD,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半 双工 … C 交换式HUB,输入帧被缓存,一个端口构成一 个冲突域。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 标准:802.3z ? Gigabit Ethernet 使用扩展的 802.3 MAC 子层接口,通过GMII(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与物理层相连; 103 5.6 高速局域网技术(7)? 物理层实体:1000BASE-LX, 1000BASESX, 1000BASE-CX, 1000BASE-T. ? 1000BASE-X(包括1000BASE-SX, 1000BASE-LX, 和 1000BASE-CX)物理 层标准符合 ANSI X3.230-1994 (Fibre Channel) FC-0 和 FC-1,采用8B/10B编 码;1000BASE-T 采用4B/5B编码; ? 在一个冲突域内,只允许一个repeater104 广播域和冲突域两个广播域,6个冲突域105 5.7 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 机、路由器和网关?中继器、集线器:目的是延伸网段、改变传输媒体;信号(含噪声)的接收和再 生;通过转发器互连的设备处于同一广播域;?网桥、交换机:目的互连两个独立的、仅在低两层实现上有差异的子网;信息帧 的转发(含异构网互连时的重新封装);?路由器:目的互连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同构或异构的网络;分组的封装和转发,屏 蔽3层以下的差异;?网关:两个应用之间的互连。例如:传输层网关、应用层网关等。106 107 5.8 虚拟LAN(VLAN)? 虚拟网络技术打破了地理环境的制约,在不改动网络物理连 接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将工作站在工作组或子网之间移动,工 作站组成逻辑工作组或虚拟子网,提高信息系统的运作性能, 均衡网络数据流量,合理利用硬件及信息资源。 ? 同时,利用虚拟网络技术,大大减轻了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 的负担,降低网络维护费用。B1,B2网桥 S1,S2交换机 形成两个虚拟局 域网(VLAN) VLAN1: A,I,J,K,L,E,G,H VLAN2: B,C,D,F,M,N,O108 虚拟局域网实例?设备选用Catalyst5500交换机1台,安装WS-X5530-E3管理引擎 ?多块WS-X5225R及WS-X5302路由交换模块 ?WS-X5302被直接插入交换机,通过二个通道与系统背板上的 VLAN 相连,从用户角度看认为它是1个1接口的模块,此接口支 持ISL(Interior Switching Link),该协议用于实现交换机间的 VLAN中继。 ?在交换机内划有3个虚拟网,分别名为default、qbw、rgw,通 109 过WS-X5302实现虚拟网间路由。 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是与地理位置无关的 局域网的一个广播域,由一个工作站发送的广播信 息帧只能发送到具有相同虚拟网号的其他站点,可 以形象地认为,VLAN 是在物理局域网中划分出的 独立通讯区域。 ? 在以交换机为核心的交换式局域网络中,VLAN 技 术应用广泛,其优势在于控制了网络上的广播风暴, 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利于采用集中化的管理控制。 ? 其中,基于端口的 VLAN 划分方式较为常见,通过 将网络设备的端口划归不同的 VLAN 实现广播帧的 隔离。110 虚拟局域网? VLAN的4种划分方式分别为: (1)基于端口划分; ? (2)基于MAC地址划分; ? (3)基于第三层地址划分; ? (4)基于策略划分(或基于应用划分)111 虚拟局域网? 在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中,交换机上的每一个端口 允许以三种模式划入 VLAN 中。 ? 端口允许以3种方划归VLAN,分别为: (1)access模式,端口仅能属于一个VLAN,只能 接收没有封装的帧 (2)multi模式,端口可以同时属于多个VLAN,只 能接收没有封装的帧 (3)trunk模式,该端口可以接收包含所属VLAN信 息的封装帧,允许不同设备的相同VLAN通过trunk 互联112 习题(P285) ? 19、21 ? 补充习题113
计算机网络 课件
第5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输介质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