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大师谭志远相关lpl视频回放放

木偶艺术研讨会现场记者 王蓉 见习记者 李兴鹏 詹叶青/文 孔棋/图  参加首届国际木偶艺术研讨会的海内外十多名木偶专家昨共同为扬州木偶剧“把脉”。本报记者专访与会专家,大师们就扬州木偶剧如何传承,如何创新,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畅谈了各自看法。  百花齐放,坚守住表演阵地  —国家二级舞美设计师殷大宁  演出市场的变化,对杖头木偶戏产生影响很大,杖头木偶戏好像已不适应大剧场的演出。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好多演出团体都排演人偶剧式的所谓木偶戏。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人演为主,杖头木偶变成了铁枝木偶,变成了大头娃娃,这样下去杖头木偶戏这种演出形式慢慢就要消失了。首先木偶的操纵演员对杖头木偶就不感兴趣了,最起码不是那么刻苦地练习操纵木偶基本功了。  时代发展了,我们的杖头木偶戏也要发展,也要顺应这种形势。但还要保持杖头木偶戏的特色才行。好多剧种是靠戏流传下来的,戏又有好的新的剧本。有了新的剧目才能创造出新的杖头木偶的演出形式、新的操纵技巧,才能培养出产生出好的各具特色的演员。剧团每个演员都要有自己的表演风格特色,这样一台戏才好看。  木偶戏应该走近儿童  —国家一级编导焦锋  木偶剧剧本创作有广阔的天地,大千世界,古今中外,甚至花鸟虫鱼,玩具用品(拟人化)都可成戏。古装、现代、童话、神话、寓言、小品、哑剧、课本剧等都可以编写;京剧、话剧、歌舞剧、舞蹈、杂技都可以演出。题材的广泛性,演出的多元化,使木偶剧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和尤受少年儿童青睐的艺术奇葩。  众所周知,每出戏都有高潮部分。舞台上的木偶剧演出高潮戏和观众厅里小观众们的观剧高潮,往往同步出现。如《琼花仙子》中的反面人物妖道“麻胡子”,成了扬城“过街老鼠”,“麻胡子”在观众厅东躲西窜,企图寻找小观众的庇护,立即遭到小观众追打,把“麻胡子”赶回到舞台上,台上台下氛围十分热烈,把戏推向高潮。  从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  —市非遗保护中心  办公室主任王克  从非遗保护的角度来讲,扬州木偶剧团的木偶戏的发展传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做好保存的工作。在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杖头木偶的资料、图片、历史遗存。此外,对一些老艺人、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艺术要通过一定的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存。  此外,在传承上,首先要“沉”下去,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到古代文学和经典里面去寻找营养。传承一个是师徒传承,另一个就是学校的培养,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和学术活动,通过文字、书本的形式传下去。  呼吁木偶理论成体系  在发展中前行  —中国木偶皮影杂志主编姜尚礼  中国木偶艺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了,被称为“百戏之祖”也不为过。中国的木偶艺术发展至今,却没有一个专门的理论体系,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缺失。  现在中国木偶戏后备人才缺乏,各个剧团里真正的多面手,甚至是在某一方面有独到成就的艺人也越来越少。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状呢?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都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看一场木偶戏;二是整个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有所变化,一些传统剧目也不太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胃口。不过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只有一些艺术大家的经验总结,没有理论指导就很难去发展。  呼吁尽快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让青年演员努力学习,专心致志在剧目建设、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木偶剧不能成为人偶剧  —原中国木偶剧团团长谭志远  1983年,我曾经带过的一个徒弟,当年他的基本功很好,现在已经有50多岁了。前几天我去看了他所在剧团演出的一场戏,看完我很有感触。他现在演的是大头娃娃戏,已经完全丢掉了木偶戏的基本功了。非常可惜。  杖头木偶操纵时的标准水平线,现在许多青年演员在一定的负重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基本上达不到了,他们要求木偶越轻越好。好的操纵演员是练出来的,要吃很多苦的。现在好多演出都不是木偶戏,应该叫人偶戏,长久下去,他们还能演杖头木偶戏吗?  人偶戏只能说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木偶戏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因为这种形式创新就丢掉木偶戏。特别是青年演员,基本功需要苦练。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人对偶操纵”这个原则,放弃这个原则都是放弃本体。  三问木偶戏  1  木偶戏的起源?  最早是祭礼工具  “我们通过中国木偶史了解到,出现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俑,是替代活人而作为陪葬品的,这是最早的木偶。”国际木偶联合会中国中心主席、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主席李延年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手工业的发展,能被人牵动用于古代中国丧葬殡仪,表达生者某种意愿的木偶终于诞生了。  随着能够被灵活操纵的木偶诞生,木偶渐渐进入娱乐形态,木偶艺术也就相应形成,以至最终进入娱乐表演阶段。“操纵木俑并进入娱乐状态,这是木偶艺术诞生的标志。”李延年说。  2  为何被称“百戏之祖”?  充满个性受众多  中国的木偶艺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了,比起不到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国戏曲、戏剧艺术,人们称其为“百戏之祖”。国际木偶联合会中国中心主席、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主席李延年在会上介绍说,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因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喜欢而存在、发展与繁荣的。  “不同门类的艺术都有它擅长的表现手段,也存在着喜爱它的特定人群。尤其是它所拥有的充满个性的艺术特征,更是决定了它的基本观众群体的多与少。而中国的木偶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长久受到广大百姓的青睐,更被广大的少年儿童所喜爱。”  3  为何深受儿童喜爱?  贴近孩童心理特点  中国木偶艺术最初是作为祭礼工具出现,为何在千百年间深受广大的少年儿童欢迎?李延年表示,可玩耍操纵用于表演的木偶,与孩子们的生理特征与审美心理需求,客观地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首先是因为木偶本身所具有的玩具属性,正好与孩子们同玩具游戏的生理需求和审美心理需求相对应;其次是因为木偶在人的操纵下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形态,正好与孩子们自身的动作形态十分相近,这使得孩子们在同小小的木偶之间,生成出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此外,因为木偶能在人们的操纵下扮成角色表演故事这一特性,正好同孩子们爱听故事、爱模仿的心理特点相契合。“这一需求与被需求,喜爱与被喜爱的因果关系,正是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得以有两千多年的生存与发展历史的关键所在。”&&& & 正文
全国木偶制作培训班专家云集外教加盟汇聚中外视野
&  培训班授课情景。王璐摄  本报记者 王璐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联合主办,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杖头木偶制作人才培训班的课程已过半。昨天,来自英国的制作专家Astles Cariad为学员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将学员的视野引向国际领域。一个月以来,30名学员向各个流派的木偶制作大师虚心求教,同时,这些木偶制作人才不时迸发的新观点、新思路也让授课专家为之惊叹。  专家云集  外教加盟汇聚中外视野  此次培训班中的授课专家阵容,会集了全国各个流派的木偶制作大师。据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所长戴荣华介绍,在已进行的课程中,曾塑造了“小铃铛”等经典形象、如今已82岁高龄的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刘霁,擅长仕女造型、木偶化妆技术国内首屈一指的满书香等制作专家依次授课。接着还有封保义、谭志远、钱时信、谭奇书等专家的课程,可谓各具特色、流派纷呈。  昨天,培训班又迎来一位特殊的老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中央戏剧与演讲学院教授Astles Cariad。她以理论讲解、图片展示与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教授方式,为学员们系统讲解了英国木偶发展的脉络、制作特色及代表院团,并为传统杖头木偶的传承发展提出建议: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与不同门类的艺术家交流,开阔眼界。  现场除了学员,作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扬州杖头木偶制作专家,封保义也认真聆听了Astles Cariad的授课。他表示,中国木偶制作人应多了解国外木偶的发展现状,吸收外来营养。  形式多样  理论+实践收获新思路  据了解,此次全国杖头木偶制作人才培训班是全国木偶界首次召开的相关主题培训班,不仅会聚了全国木偶界大师级的老专家,更采用多样的授课形式与内容。  戴荣华说,授课方式采用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学员们也可以变身老师,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学员中也是藏龙卧虎,他们大多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木偶制作水平颇高。这些木偶制作人才不时迸发新观点、新思路,也让授课专家为之惊叹。  据戴荣华介绍,在学员的经验分享中,大家发现了一种制作木偶的新材料——墨班纸。“不同于传统技艺的多次成型,这种新材料可以一次成型,简便了制作工序,还可防水。”戴荣华表示,此次培训班中,来自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等各个流派的学员们相互交流,吸收众家之长,也为扬州杖头木偶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来源:扬州网&&
作者:王璐&&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江苏文明网 版权所有&&& & 正文
全国木偶制作培训班专家云集外教加盟汇聚中外视野
&  培训班授课情景。王璐摄  本报记者 王璐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联合主办,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杖头木偶制作人才培训班的课程已过半。昨天,来自英国的制作专家Astles Cariad为学员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将学员的视野引向国际领域。一个月以来,30名学员向各个流派的木偶制作大师虚心求教,同时,这些木偶制作人才不时迸发的新观点、新思路也让授课专家为之惊叹。  专家云集  外教加盟汇聚中外视野  此次培训班中的授课专家阵容,会集了全国各个流派的木偶制作大师。据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所长戴荣华介绍,在已进行的课程中,曾塑造了“小铃铛”等经典形象、如今已82岁高龄的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刘霁,擅长仕女造型、木偶化妆技术国内首屈一指的满书香等制作专家依次授课。接着还有封保义、谭志远、钱时信、谭奇书等专家的课程,可谓各具特色、流派纷呈。  昨天,培训班又迎来一位特殊的老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中央戏剧与演讲学院教授Astles Cariad。她以理论讲解、图片展示与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教授方式,为学员们系统讲解了英国木偶发展的脉络、制作特色及代表院团,并为传统杖头木偶的传承发展提出建议: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与不同门类的艺术家交流,开阔眼界。  现场除了学员,作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扬州杖头木偶制作专家,封保义也认真聆听了Astles Cariad的授课。他表示,中国木偶制作人应多了解国外木偶的发展现状,吸收外来营养。  形式多样  理论+实践收获新思路  据了解,此次全国杖头木偶制作人才培训班是全国木偶界首次召开的相关主题培训班,不仅会聚了全国木偶界大师级的老专家,更采用多样的授课形式与内容。  戴荣华说,授课方式采用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学员们也可以变身老师,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学员中也是藏龙卧虎,他们大多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木偶制作水平颇高。这些木偶制作人才不时迸发新观点、新思路,也让授课专家为之惊叹。  据戴荣华介绍,在学员的经验分享中,大家发现了一种制作木偶的新材料——墨班纸。“不同于传统技艺的多次成型,这种新材料可以一次成型,简便了制作工序,还可防水。”戴荣华表示,此次培训班中,来自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等各个流派的学员们相互交流,吸收众家之长,也为扬州杖头木偶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来源:扬州网&&
作者:王璐&&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江苏文明网 版权所有视频新闻: -
新闻热线:3 转 804
分类信息推荐
当前位置:
&>&&>&&>&全国木偶制作培训班专家云集
全国木偶制作培训班专家云集
百姓生活网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联合主办,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杖头木偶制作人才培训班的课程已过半。昨天,来自英国的制作专家Astles&Cariad为学员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将学员的视野引向国际领域。一个月以来,30名学员向各个流派的木偶制作大师虚心求教,同时,这些木偶制作人才不时迸发的新观点、新思路也让授课专家为之惊叹。&&&&
&&&&专家云集
&&&&外教加盟汇聚中外视野
&&&&此次培训班中的授课专家阵容,会集了全国各个流派的木偶制作大师。据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所长戴荣华介绍,在已进行的课程中,曾塑造了“小铃铛”等经典形象、如今已82岁高龄的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刘霁,擅长仕女造型、木偶化妆技术国内首屈一指的满书香等制作专家依次授课。接着还有封保义、谭志远、钱时信、谭奇书等专家的课程,可谓各具特色、流派纷呈。
&&&&昨天,培训班又迎来一位特殊的老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中央戏剧与演讲学院教授Astles&Cariad。她以理论讲解、图片展示与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教授方式,为学员们系统讲解了英国木偶发展的脉络、制作特色及代表院团,并为传统杖头木偶的传承发展提出建议: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与不同门类的艺术家交流,开阔眼界。
&&&&现场除了学员,作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扬州杖头木偶制作专家,封保义也认真聆听了Astles&Cariad的授课。他表示,中国木偶制作人应多了解国外木偶的发展现状,吸收外来营养。&&&&
&&&&形式多样
&&&&理论+实践收获新思路
&&&&据了解,此次全国杖头木偶制作人才培训班是全国木偶界首次召开的相关主题培训班,不仅会聚了全国木偶界大师级的老专家,更采用多样的授课形式与内容。
&&&&戴荣华说,授课方式采用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学员们也可以变身老师,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学员中也是藏龙卧虎,他们大多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木偶制作水平颇高。这些木偶制作人才不时迸发新观点、新思路,也让授课专家为之惊叹。
&&&&据戴荣华介绍,在学员的经验分享中,大家发现了一种制作木偶的新材料――墨班纸。“不同于传统技艺的多次成型,这种新材料可以一次成型,简便了制作工序,还可防水。”戴荣华表示,此次培训班中,来自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等各个流派的学员们相互交流,吸收众家之长,也为扬州杖头木偶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来源:扬州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谭志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