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直播自己的录音音质很好的mp3,但是直播的时候传到手机用户的耳朵里声音变得

我用isk—800的电容麦,自已唱歌的时候在耳机里听到的声音非常棒,可是录音后的重放效果特别的闷。咋回事_百度知道
我用isk—800的电容麦,自已唱歌的时候在耳机里听到的声音非常棒,可是录音后的重放效果特别的闷。咋回事
我用isk—800的电容麦,声卡是创新5.1
0090款,自已唱歌的时候在耳机里听到的声音非常棒,可是录音后的重放效果特别的闷。咋回事?如果有哪位朋友可以帮忙调节一下参数更好了。谢谢。
提问者采纳
可能的原因:1、软EQ没调好,中高音衰减太多2、你的播放/录音软件不好或有问题,可下载一款好的软件或重装一下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是这样的,你自己听到的声音你自己知道,当你说完话以后是从你耳机里进入你耳朵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从骨骼传到你耳朵里的,就算耳机的再闷,你骨骼传到耳朵里的还是很清晰的,所以你在耳机里听到的声音很好,但是录音以后就没有从骨骼里传到耳朵里这门说道了,所以说只有闷的声音了,本人建议,你换一个驱动那或者在调,这次调试的时候注意录音调试,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听到别人听到你唱歌的时候的效果了。
你很欣赏自己。
KX效果没调好
电容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Skullcan, 这款耳机的外观很好,声音很清晰,低音效果也很好。第一次买骷髅的耳机,刚收到货的时候不会用,只是和普通的耳塞一样放在耳朵边挂着,还以为音质不好呢,后来用用才知道,原来这个耳塞是可以塞进耳朵里的,有点类似于入耳式的耳机。这样整个效果立刻不同,无论是音量还是清晰度,低音全都感觉很好。-1号店社区
关注我们:
相关商品评论
经验耳机耳麦全攻略,选耳机再也不用烦
Skullcandy 斯酷凯蒂 S2HMFY-016 骷髅头 HEAVY MEDAL 入耳式耳机 带mic 黑银色
更多Skullcandy 斯酷凯蒂 S2HMFY-016 骷髅头 HEAVY MEDAL 入耳式耳机 带mic 黑银色的评论
万千优惠资讯抢先收到,互动、查物流一步搞定!
Copyright(C) 1号店网上超市 ,All Rights Reserved&&[&& 原创&&]&& 作者:&&|&&责编:于梦琦
无时无刻享受好音质的强大功能  对于很多想要购买高品质随身播放器的用户来说,都有这样的一个困惑。虽然在路上我听到的音质得到了提升,但是对于办公室和家里来说,往往需要重复投资才能都享受到同样高品质的声音表现,能否一款产品全搞定?其实这样的播放器不少,但是目前最具性价比的应该就是这款H06了。EROS&H06播放器  前文中提到它的线路输出和USB接口都具备另外的功能,USB接口可以在菜单设置中切换成为USB&DAC模式,用户可以直接使用H06链接电脑成为一台USB解码+耳放一体机。而线路输出的3.5mm接口还可以作为同轴输出使H06作为一个纯数字转盘使用,直接连接自己的解码器。EROS&H06播放器  对于用户来说,简单的直接连接电脑就可以直接回放在电脑上的音乐了,对于用户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完美的解决路上和办公场所家中无法得到同样声音表现的完美方案,并且有效的避免了重复投资。EROS&H06播放器  对于其他功能来说,这款产品也一样做到了非常人性化,首先在产品的接口增益方面具有高中低和自动三档可供选择,而默认选择的自动则是当用户每次插入耳机的时候都会得到提示分类为高、中还是低阻抗。而在线路输出也可以设置线路模拟输出的增益为+6db、0db和-6db三个选项,用于匹配不同的放大设备连接。并且这款播放器还配置了数字滤波器的模式切换,分为缓和陡两项,在听感上也会有细小的差别,但是不会影响整机的素质和风格变化。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灵敏度 阻抗
硬件论坛精选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1008005¥106006¥64807¥88008¥400009¥3200010¥8888为什么我用手机录音时插上了耳机,却不能用耳机录音,只能用手机录。而换个手机却可以呢?-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为什么我用手机录音时插上了耳机,却不能用耳机录音,只能用手机录。而换个手机却可以呢?
为什么我用手机录音时插上了耳机,却不能用耳机录音,只能用手机录。而换个手机却可以呢?
转载 编辑:李强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为什么我用手机录音时插上了耳机,却不能用”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为什么我用手机录音时插上了耳机,却不能用”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为什么我用手机录音时插上了耳机,却不能用耳机录音,只能用手机录。而换个手机却可以呢?,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耳机手机不兼容解决方案2:什么意思?解决方案3:有什么办法吗解决方案4:换个麦呗 不兼容也不能打死他…解决方案5:谢谢,我明天去买解决方案6: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解决方案7:有办法吗解决方案8:换个耳机试试通过对数据库的索引,我们还为您准备了:答:如果耳机是原装的,那就是手机或者耳机的问题了,当然软件也有可能出现漏洞,建议打电话试试麦克风,如果正常的话就是软件问题===========================================问:我的是手机耳机,前几天还好好的,现在就不行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能...答:手机耳机是输入输出双插头 电脑是单插头,可以试试把耳机稍拔出点===========================================问:买了唱吧用的插手机上的麦克风,插上说话的时候耳机里有声音,但是手机...答:这个是你伴奏开得太大了,麦克声音小,盖住了人声,为嘛这样说呢,因为你的手机能语音又能听音乐,故曰。===========================================问:为什么我的手机现在戴上耳机之后不能用录音机录音?之前还可以的,我的...答:耳机坏了===========================================问:为什么我的手机现在戴上耳机之后不能用录音机录音?之前还可以的,我的...答:不行的,手机跟电脑的线路上不同的,插到电脑上效果很不好,这秒耳机可以听到,下一秒就是电脑扬声器放的,就是一会儿耳机放,一会儿电脑放。===========================================问:插上耳机后我唱歌它就是不能录音,一直都是0分。怎么会这样啊??答:你好,可能你的耳机没有带麦克风或者耳机麦克风损坏。插上耳机时手机会屏蔽手机内部麦克风调用耳机的麦克风===========================================问:不插耳机的话就说是 录音初始化失败答:可能是话筒坏了,或者是和话筒录音连接的问题===========================================问:为什么手机原装耳机插上手机录音时听不到声音但却听见手机按键操作声,...答:没有耳麦 或者耳麦坏了===========================================问:我的手机插耳机之后就没有办法录音,有的时候可以,有的时候不可以,不...答:你的耳机支持麦克功能吗??=========================================== 为了避免兼容性问题,请您升级至 Adobe Soundbooth CS4 或者 CS5 版本,这两个版本是完全兼容 Windows 7 的。===========================================你的耳机有麦吗? 如果有,请再看看你的K歌软件是否开启麦克风音量。===========================================耳机除了两个耳塞还有一个那个可以按的,类似长方体,你对着背面唱才可以===========================================YY声卡设置里面 麦克风不要放大 调成软件混音。YY唱歌最好用酷狗 要是还不行 你把你QQ留下 我可以给你远程试调一下 不过也是试试 不一定能调好。===========================================电脑的粉红色端是声音输入的即用来录音的)第②步:情况一:右击桌面"我的电脑"--属性-... 第⑤步:确保你的麦克风(耳机)是正确地插在主机箱前面,如果你主机箱后面插有音箱,请关...===========================================右击右下角的喇叭图标 选择录音设备 双击麦克风-选择侦听,然后在侦听此设备上打上勾,试试 祝你好运=========================================== 我也是win7,可以重新插拔一下耳机或者把耳机设为默认音频设备,添加耳机为录音设备(点击添加新设备,找到他),最好下载一个耳机音响切换程序===========================================因为你的耳机不带麦克风!===========================================内部线路故障吧,大概。另外提醒你一下,经常把耳机插在手机上用会增加数倍辐射,对脑部伤害很大,望注意身体…===========================================一般用手机录音音质都是比较差的。 如果想好点的话只能在比较安静和回音大的房间里,同时要配备耳机,因为手机附带的麦克风是用作日常电话音质处理的,不是拿来做音乐处...===========================================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学网: []
用户还关注
可能有帮助把麦克风放在脑洞里。
把麦克风放在脑洞里。
刻薄的说,中国有多少人能分辨假唱?又有多少人在意假唱?有多少摄制组(无论电影还是电视)真的在意同期录音的品质并且有能力去执行?&br&&br&与钱无关,与态度和能力有关。
刻薄的说,中国有多少人能分辨假唱?又有多少人在意假唱?有多少摄制组(无论电影还是电视)真的在意同期录音的品质并且有能力去执行?与钱无关,与态度和能力有关。
来自子话题:
以标志性的索尼D50为例吧,其他录音笔也是类似的。主要有两个原因:&br&1. 作为一台专业的录音/回放设备,D50的声音就像不导电的蒸馏水那样纯净。专业设备设计的初衷就是要尽可能还原声音的原貌,所以D50在没有什么EQ之类的东西的同时,追求原汁原味,并且对声音细节的回放相当惊人,被誉为「音乐分析器」。这种超级平淡直白的声音风格得到了众多强烈鄙视音染、EQ的大牛的推崇。&br&2. 同样因为是专业设备的缘故,D50的推力比绝大多数便携式播放器要大,能够更好地推动大牛手中的高端耳机,充分发挥耳机的实力。&br&以上。
以标志性的索尼D50为例吧,其他录音笔也是类似的。主要有两个原因:1. 作为一台专业的录音/回放设备,D50的声音就像不导电的蒸馏水那样纯净。专业设备设计的初衷就是要尽可能还原声音的原貌,所以D50在没有什么EQ之类的东西的同时,追求原汁原味,并且对声…
听音乐的人大体有两种:&br&一种是听着价值不菲的音响,感受着纤毫毕现的效果(不可否认,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下,很多人有这样的听觉辨别能力),然后陶醉于录音及器材牛逼而获得满足。总的来说,这些人是主要听器材而不是听音乐的。&br&另外一种更关注音乐本身音乐本身,当然有好的录音,好的器材更好,但是就像传统的美食家一样,吃饭的环境很优雅,装食物的碟子很精致,食物摆放得很漂亮,固然很好,但关键最重要的还是食物本身味道好。&br&&br&前者喜欢牛逼的狗叫的录音,什么森林水滴的录音,甚至会超过一场交响乐,只要音响和录音好。他们听《悲怆》能够听到身心愉悦,听《田园》能听到热血澎湃,皆因录音版本好,音响效果好。&br&他们一般不会听勃拉姆斯,私底下会觉得马勒千人交响NB之处要远超贝9,他们甚至会觉得贝多芬最出色的作品演绎会是TELARC的电子贝多芬。&br&事实上,这部分人基本上不会分辨到卡拉扬的四次贝多芬交响乐全集录制的指挥上的差异,但是会对录音效果的差异津津乐道。&br&&br&后者会更关注与音乐本身,他们会沉浸于作曲者,演奏者所带来的情绪体验中,他们会关注和共鸣于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体验。他们能够体会到不同演奏者,指挥家所演绎的不同张力。&br&而所有的录音效果也好,器材也好,对于他们只不过是为了达成上述体验的工具和通道而已。&br&&br&两者的本末的追求不同,前者更像是追求和享受新闻联播的播音,要求字正腔圆,口误极少,言语流利,悦耳动听,但是讲的是什么内容并不重要。后者更像去听大师的公开课及演讲,坐在富丽堂皇,舒适明亮的大会场固然好,但是去摩肩擦踵的小礼堂也一样可以,关键是去听大师讲了什么。&br&&br&既然问题谈到了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交响乐的录音,我就多说几句。听了觉得后悔的,我只能说,他并不是真正喜欢贝多芬交响乐的,并不是真正享受贝多芬交响乐的。他花了几万几十万,买了那么NB的音响,听这“破玩意”,根本体现不出他音响的NB,当然是要后悔的,否则光听这些个,花了那么多银子购置的NB器材不都成了摆设。同理,他更会觉得穆特远超海菲兹。&br&&br&这也很正常。我没有任何歧视任何一方的意思,这事本身就是个求仁得仁,求义得义的事情。自己听着高兴就好,哪怕都在干“听音乐”这么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愉悦自己,满足自己的途径和角度,只是别把&br&“宁可听二流的立体声,也不听所谓大师的单声道”&br&当作真理到处来讲就好。
听音乐的人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听着价值不菲的音响,感受着纤毫毕现的效果(不可否认,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下,很多人有这样的听觉辨别能力),然后陶醉于录音及器材牛逼而获得满足。总的来说,这些人是主要听器材而不是听音乐的。另外一种更关注音乐本身音乐本…
准备长篇大论一番,这是一个高端问题,涉及到音乐本身和一些比较进阶的混音概念。&br&让我们注视音乐,通常不论RIDE还是HH都可以称之为一种节奏嚓,CRASH更多的是充当一种点状的爆发性音色,而节奏嚓有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来判断我们怎么控制他的音量,就是它到底是律动的补充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律动层次。丰富的HH技巧和重要的律动必然是要提升HH的音量,因为它在音乐中的分量很重,枯燥的重复性节奏必然要降低音量,因为简单的不断重复会让人厌恶。典型的音乐风格比如HIP HOP,FUNK。踩镲技巧与节奏丰富的曲目音量必然大,蝴蝶嚓一类律动不变但是音色引领律动的音量也大,而那种连音色都不变的一下下,而对律动的帮助也是可有可无的HH音量小(摇滚乐居多)&br&贴一个比较经典的HH音色变化领导律动的。跟地鼓军鼓的关系类似中国戏曲的紧打慢唱。看似变化不多的HH却用音色的变化领导着小律动与情绪。&br&&a href=&/widget/9098095/singlePlayer.sw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idget/433440&/span&&span class=&invisible&&6_/singlePlayer.sw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而CRASH主要起到点状的作用,为什么比通常小后边会说道。&br&有限的动态造成的影响——在如今不断压榨HEADROOM换取响度的时代压缩CRASH早就成为一个规范。因为CRASH的冲击力可以通过音色的变化来反应,比如说混音后的成品文件中可能CRASH所在的重音只比没有CRASH的时候大了3dB,但是因为这个变化的高频音色的加入让冲击力已经得到加强,可几乎没有增加HEADROOM的负担,在这里物理上的动态和听觉上的动态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也是在母带部分怎么样听上去有动态而实际上全曲也就可能只有5个dB动态的精髓。即通过一个几乎没有动态的音色来反应动态的感觉。&br&典型的案例可以参照我在叉烧发的这个分析文章&br&&a href=&/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40&extra=page%3D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宏观动态——LADY GAGA Bad Romance&i class=&icon-external&&&/i&&/a& &br&再从混音师的角度上让我们看看在混音上涉及到的概念叫做基准动态水平。&br&引入一个基本概念——基准动态水平(RDL)&br&RDL是一个在美国录音领域近几年才逐渐普及的概念,他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将音乐量化成一个既定参数用来直观的感受音乐中力度、音量、主观情绪间的变化,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基础属性。简单的说,任意一段音乐情绪基调是最基础的属性。或激昂或优美,或忧伤或欢乐,反映在音乐上会有一个对力度,音量有绝对领导力的情绪基调。而所有的非常强(fortissimo),弱(piano),中强(mezzo forte)都是基于这个情绪基调的,优美为基调的非常强(fortissimo)显然与激昂情绪的非常强(fortissimo)是截然不同的。而这个基准动态水平不仅对前期录音时乐手的力度有指导性作用同时对于后期音量的AUTOMATION有着指导意义。这个理论的推出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一个量化的数值,将情绪,力度,音量进行直观的统一,这是作曲家与录音师为音乐服务的共同平台,将感性数据量化也让录音师关注到:虽然我们的AUTOMATION只能对音量起作用,但是从录制开始我们要对情绪与力度负责,音量的AUTOMATION才能最大化的起到为音乐服务的作用。&br&这个概念说起来云山雾罩,简单的来说我们通常听的所谓的HIGH歌平均的情绪就是激进强烈的,可能平均下来就是ff,那么他的最强也就不会太强了(无对比)。而平均情绪为中弱的情歌可能强的部分只到mf就合适(情绪才平顺)。你会发现相对比例上来说,重型音乐因为基准动态处于极端状态,所以CRASH就很小,甚至只是一个音色,而交响乐音乐因为基准动态水平最贴近自然演奏,所以对嚓音量就会大的多才合适。&br&——————————————————————&br&引申到一些混音哲学上来说&br&音乐,终究一切的一切是服务于音乐的,比例的大小来自于不同声部对音乐的贡献,就像大部分的音乐主线是人声与鼓BASS组成的。节奏,旋律会奠定一个音乐基础的线条,跟随者这个基础线条,其他的声部与音色也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整个音乐的控制力来说,没有对音乐本身清晰的理解一切混音技法都是浮云。混音师需要了解音乐意图在制作中让人们永远被我所设置的无形的手牵引,他的注意力,他的思想和他晃动的身体。比如我会让HH引导他的身体晃动而不会让一个CRASH带他出戏,自此一堆音乐素材才有了音乐的灵魂。&br&————————————————————&br&再补充一下关于OH的那个问题,OH通常放置在侧面才会收到明显的嚓片晃动的声音,有很多种摆法,地鼓军鼓轴心对称,或者作为CRASH点话筒的方式都有,也有使用立体声制式的,这点距离一般不会多增加什么房间生,架的很高就不叫OH了,可以当做场话筒。还有忘了某个国外大牌乐队录音是不打CRASH的,录完再补CRASH的采样贴,这样为了OH能够成为所有鼓和HH RIDE的补充,放心的使用压缩器,而不会因为CRASH的突然出现对压缩器产生不必要的触发。
准备长篇大论一番,这是一个高端问题,涉及到音乐本身和一些比较进阶的混音概念。让我们注视音乐,通常不论RIDE还是HH都可以称之为一种节奏嚓,CRASH更多的是充当一种点状的爆发性音色,而节奏嚓有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来判断我们怎么控制他的音量,就是它到…
本回答严重偏题,丝毫不谈设备,各位勿喷,我就是想写写&br&&br&&br&&br&这个的话,我来答一下,虽说我自己没有做过,但是朋友在荔枝fm有做过两期,当时是想和她合伙办一个高大上的,后来发现这种形式还是不太适合我的内容风格,当时策划是台面上的东西归她,我负责幕后这些东西,所以我讲的可能会偏向内容和运作这块,我看前面的答案大多说的是节目本身这些稍微表面的东西,我也就补充补充&br&手机码字,排版见谅。&br&&br&1.制作&br&除去设备的问题,以及默认为录播,我认为节目首要考虑的是内容,要不做文摘类,要不做谈话类,要不就是原创文稿了,当然还有音乐类,其实也算是音乐摘,媒介不同而已。&br&之前朋友做的节目就是文摘类,也没有太多的观点,门槛比较低,分享罢了。这类节目要注意的是版权问题,选文时要注意作者意愿是否可以转载,节目中最好说明摘抄和原作者(朋友第一期节目的文章来自知乎),其它没什么了,这一类节目我想在各大fm里应该都很多了吧,没什么市场,不推荐。&br&接下来就是访谈节目,或者叫谈话类,我见到也有不少。基本模式无非就是每期一到两个话题,请两个嘉宾谈一谈,这类节目有长期合作伙伴会比较好,其它的我不算了解,不多说,以免打脸。&br&再就是原创文章类的,也是我当初想做的。说起来也蛮简单的,写文章或稿自己念,当然形式有很多,脱口秀类,散文类,思想类,经验分析什么的,变化很多。&br&&br&有了内容,接下来是音乐,大家也都知道好电台怎么能没好音乐。音乐这一点算是比较难做好的,当然你也可以一首夜的钢琴曲五从头播到尾。音乐这一块要准备得还蛮多的,先不谈音乐分享类,对于以文字为主的节目,背景音乐需要做到基本符合文字的情感基调,有一定的长度,不能喧宾夺主,这也就限制了大量歌曲(特指有人声的),考虑到大多数人对曲是没什么了解的,平常接触的也都是流行音乐,最多恐怕也就是风格偏向大一点的流行音乐,所以背景音乐这块还是蛮有难度的。如果是音乐类的倒是可以随意一点,等下还会再说。我想好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让节目内容锦上添花,对表达个性也是有帮助的,还可以提升一下逼格。&br&&br&包子的馅和调料都有了,那么包子要做多大呢?这就是节目时间长短问题,还是根据内容来吧,常见的基本在二十分钟以内,除非你对自己的内容有信心,要不别像罗辑思维那样每期都将近一小时。其实说时间不准确,确切的说应该是内容信息量,所以分享类的节目做长一些也是没问题的,访谈类和原创文字类节目时间长观众疲劳自己的工作量也会大很多。&br&&br&2.推广&br&说推广当然就要讲市场,当自己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鲜明的特点和风格会相当重要。&br&定位,听podcast的人有很多,有些人只想睡觉前催眠,有些人想找一些干货,还有些纯粹为了放松心情。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是在有了优秀的内容后最该考虑的。做节目就像做产品,不像艺术品,最终还是要推向市场,所以产品一定会有妥协。例如我的策划,做思想类,若不做妥协,估计不会有太多人收听,纵使制作再精良。事实是妥协也无济于事,podcast的用户群体决定这类节目很难存活(个人观点),而音乐分享类和文字分享类永远都是佼佼者。说多了也没什么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做之前要考虑内容和听众群体的关系,再去思考为什么节目没人听。&br&宣传方面可以借用其它平台的资源,如微博微信博客之类的,同时可以和听众互动。&br&说多一点,要有稳定的听众群体尽量保证定期发布节目,最好能有互动。至于周期要根据节目长短,节目内容还有个人精力来调整&br&&br&3.后话&br&这里说的都是我自己的意淫,想想做电台的初衷,应该都是这四个字——传播思想。无论是分享原创都是向他人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并且不断寻求认同。如果同志们有心去做,想要做大做强的话,我可以说一下我的设想。当电台已经有一定量的稳定听众,难免会觉得电台这种形式会束缚自己,又或者想寻求更大的平台,可以和第一方合作,开专栏什么的,知乎的例子我就不详说了。再一个就是跨界,用更有表现力的媒介,文字固然有文字的魅力,但其表现力不及声音,更不及视频带来的视听冲击。这也都是后话了,难度也不是一般地大,我就说说罢了。&br&&br&最后最后,以上个人言论,如有不当欢迎语气平缓地指出,谢谢。&br&如有转载请属上我的名字(应该没人转载)&br&欢迎大家讨论,如果有要做电台的我会尽量帮忙给点建议的。&br&再啰嗦一句,我不是骗赞的,别看字数多就点赞,写得好且切题再点赞,客官们请客观
本回答严重偏题,丝毫不谈设备,各位勿喷,我就是想写写这个的话,我来答一下,虽说我自己没有做过,但是朋友在荔枝fm有做过两期,当时是想和她合伙办一个高大上的,后来发现这种形式还是不太适合我的内容风格,当时策划是台面上的东西归她,我负责幕后这些…
与其罗列一系列的重要性,我觉得大家不妨亲身体验一下声音设计的力量。&br&请准备以下电影片段:&br&拯救大兵瑞恩 雨中狙击手pk&br&七宗罪 开场&br&以及较好的聆听设备。&br&&br&首先请关闭声音只看画面,考虑一下如果自己来为这两个片段制作声音,会添加哪些内容?可以写在纸上列个表。&br&&br&然后再请关掉画面,仔细聆听这两个片段,再把所有听到的声音写下来。&br&&br&最后请同时看和听,体会一下你「听」到的声音和你「看」到的声音之间的区别,区别越小,说明你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度越高。
与其罗列一系列的重要性,我觉得大家不妨亲身体验一下声音设计的力量。请准备以下电影片段:拯救大兵瑞恩 雨中狙击手pk七宗罪 开场以及较好的聆听设备。首先请关闭声音只看画面,考虑一下如果自己来为这两个片段制作声音,会添加哪些内容?可以写在纸上列个…
来自子话题:
&b&话筒(+话放)+声卡+电脑&/b&&br&&br&预算很少:得胜SM5B+MUSE07PRO+玲珑VJOY+配置好点的电脑,装上Studio One 2/FL Studio&br&&br&预算多了点:&br&RODE M3/音频应用NB1/MXLV67&br&+Steinberg CI1或CI2(好像是800元左右)/Focusrite一千来块的那两款卡/Steinberg UR28M(好像是这个型号,3000元)&br&+电脑:CPU(推荐Xeon E3 1230V3)和内存(推荐8g以上)最重要,硬盘次重要,显卡最不重要(但最好是N卡,因为A卡和一些软件驱动冲突)&br&装上Studio One 2/FL STUDIO等&br&&br&话筒线用秋叶原的就行,不要拖太长&br&记得备两三个6.5转3.5的小转大,大转小的转接头 &br&&br&&b&监听耳机&/b&&br&预算少就搞个Superlux的一百来块的就行,或者AKG K77,&br&&br&&b&还有话筒架,防喷罩&/b&。&br&&br&淘宝上买吸音棉,用比较宽的双面胶往墙上贴&br&不要太图便宜,挑品质好点的,防火防啥的都好点。&br&室内通风,放点活性炭吸收有害物质。&br&&br&如果不方便买吸音棉,可以买超市里那种&b&大的海绵拼图,在地板和墙面上贴好&/b&。&br&&b&家里不要的毯子窗帘望墙上钉&/b&。&br&&b&房间里不要太空旷,摆些东西,特别是角落&/b&。&br&&br&别买调音台,唬人的。
话筒(+话放)+声卡+电脑预算很少:得胜SM5B+MUSE07PRO+玲珑VJOY+配置好点的电脑,装上Studio One 2/FL Studio预算多了点:RODE M3/音频应用NB1/MXLV67+Steinberg CI1或CI2(好像是800元左右)/Focusrite一千来块的那两款卡/Steinberg UR28M(好像是这个型号,…
在不考虑唱功的情况下:&br&&br&唱歌时听不到自己的声音确实是会跑调的,因为唱歌时,人的嘴和耳朵有一套可以迅速修正音高的负反馈机制,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就意味着不能对音高进行实时的监控,没法修正,所以跑调。棚里的歌手带着耳机不跑调是因为耳机里除了有伴奏之外,还会返送自己唱歌的声音&br&&br&想戴耳机唱,但是有没有返送人声的条件的话,有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耳机只带一只耳朵,然后用手指堵住另一只耳朵,这样就可以清楚的听到自己唱歌的声音了
在不考虑唱功的情况下:唱歌时听不到自己的声音确实是会跑调的,因为唱歌时,人的嘴和耳朵有一套可以迅速修正音高的负反馈机制,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就意味着不能对音高进行实时的监控,没法修正,所以跑调。棚里的歌手带着耳机不跑调是因为耳机里除了有伴奏之…
一般电台的音频文件管理都是一套定制的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及相关软件,但软件做的很差,倒是可以从曲库中找到歌曲,但编辑起来非常麻烦,基本没用。&br&播出过的节目是有录制下来保存的,但一般不会再去读取。&br&&br&在mac上做音频管理,我推荐AudioFinder,基本上也没有比它更好的了。&br&&br&Audiofinder功能包括:&br&基本支持所有的音频格式&br&给音频加标签、能够快速搜索音频文件&br&与Mac OS的finder深入整合&br&自带切片、Fade功能,即便做beat slicer也非常方便&br&支持Appleloop/REX/ACID等格式&br&直接从音频软件里面Drag and drop&br&tap测速度、自动测歌曲的key&br&转换采样率、格式&br&发布到SoundCloud&br&&br&顺便推荐一下Mac下我常用的APP:&br&&br&非常简单的音频编辑/转换——Fission&img src=&///8dd896c2e4a38d01c8c61_b.jpg& data-rawwidth=&217& data-rawheight=&2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7&&格式转换:MP3/Wav/Aiff/Flac/AAC&br&编辑:裁剪、正常化、淡入淡出&br&&br&内录音频——Audio Hijack Pro&img src=&///ecf63bde_b.jpg& data-rawwidth=&235& data-rawheight=&1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5&&&br&可以录制任何其他App播放的音频&br&自动开始、结束、自动命名等功能&br&&br&Capo变调夹&img src=&///c13efbac21c_b.jpg& data-rawwidth=&156& data-rawheight=&1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6&&——扒歌、练琴必备&br&&br&Loop循环是最基本的,但不是太方便&br&慢速播放、升降调&br&2.0以后有很大进步,加入了和弦标记&br&分解音频可以看到类似Piano Roll钢琴卷帘窗&br&一般歌曲的低音直接可以看到了&br&还可以做Tab6线谱,但应该不好用&br&&br&&br&Roland R-mix&img src=&///bd788b3bb9b1a1a637def9_b.jpg& data-rawwidth=&228& data-rawheight=&1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应付各种来找伴奏的,10分钟搞定。。&br&并不是高科技的消音软件,快速minus one&br&但可以选择性的对某些频谱和声像的某部分做消音,也可以Solo某一部分。&br&扒歌也用得上,Solo一样乐器,然后开始。。
一般电台的音频文件管理都是一套定制的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及相关软件,但软件做的很差,倒是可以从曲库中找到歌曲,但编辑起来非常麻烦,基本没用。播出过的节目是有录制下来保存的,但一般不会再去读取。在mac上做音频管理,我推荐AudioFinder,基本…
&p&作为一个录音工作者,我想我有责任有义务向你解释一下这个欣(lin)喜(ren)若(ju)狂(sang)的问题。&/p&&br&&p&录音艺术这门学科,是在上世纪随着无线电广播和有声电影的出现而诞生的。&/p&&br&&p&录音艺术所学的并不单单是录音,它是一个很广泛的学科。事实上它包含有 《声音设计基础》、《音频硬件原理与应用》、《拾音技术》、《现场扩音技术与实验》、《现场同期录音实验》、《混音艺术》、《毕业设计》等等。&/p&&img src=&///1d49c5aecd00d346ff5e9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1d49c5aecd00d346ff5e9_r.jpg&&&br&&p&这只是我们的专业课程,还有《音乐声学》、《MIDI与音频技术应用》、《电子音乐制作》、《欧美流行音乐的历史与风格》、《音乐音响听觉训练》、《视唱练耳》、《钢琴》、《作曲》、《欧洲乐器学》、《和声(理)》、《曲式与作品分析(理)》、《管弦乐配器法》、《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论文写作》、《艺术概论》等待我们去挑战。&/p&&br&&p&看晕了吗,不过没关系,下面展开。&/p&&br&&p&&strong&声音设计:&/strong&&/p&&p&是指在影视节目制作中对整个节目或片子的音响部分(包括语言音响、音乐音响和效果音响)作总体设计,以便使音响和其他艺术手段一起共同完成艺术形象塑造的工作。声音设计人员根据节目或片子的总体艺术构想,策划、设计节目或片子的音响构成和录制方式,并组织实施、录制、合成节目。简单的来讲就是你看到的所有影视媒体的声音部分,都是由我们来设计与策划制作的。&/p&&br&&p&&strong&拾音:&/strong&&/p&&p&顾名思义就是收集声音的过程。虽然听起来比较简单,但你要想录一个另人满意的声音,是需要很多的知识与时间的积累,有时候就是麦克风一个小小的角度就使声音变得不理想,所以录音是一个需要细心与耐心的工作。&/p&&br&&p&&strong&现场扩声:&/strong&&/p&&p&大概是大家最常见的录音师的一个工种,也叫现场调音。主要负责演出现场音响系统的搭建、操作以及维护。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就不需要我多费口舌吧,你可以想象一场音乐节音响突然没声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歌手无声的演唱,大家都在安静的pogo、跳水(这个世界疯了吗),反正我是亲身感受过,可以想象台上的歌手是有多么尴尬。&/p&&br&&p&&strong&混音:&/strong&&/p&&p&最后要隆重介绍的是混音,混音是音乐制作中的一个步骤,将录好的对白、音乐、音效等多轨音源整合至一个单声道(Mono)立体音轨(Stereo)、5.1声道或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这些原始声音信号,来源可能分别来自不同乐器、人声,收录自现场演奏或录音室内。在混音的过程中,混音师会将每一个原始信号的频率、动态、定位和声场单独进行调整,让各音轨最佳化,之后再叠加于最终成品上。这种处理方式,能制作出一般听众在现场录音时不能听到之层次分明的完美效果。混音是对一个录音师音乐鉴赏能力,听觉能力,声学知识的综合考量,是录音中的艺术。&/p&&br&&p&&strong&母带处理:&/strong&&/p&&p&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但是都不知道母带处理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母带处理工程师通过精确的EQ补偿修正和动态压缩,可以音乐听起来更有光泽,更加丰满,更有张力。同时,母带处理工程师也会根据调整专辑内部每一个作品之间的相对响度以及间隔时间,使作品间的衔接更加自然柔和。通过极高品质的降噪工艺让每一个细节的感染力都发挥到极致。&/p&&br&&p&————————&/p&&br&&p&大体上就是这些工作,对于音乐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虽说没有职业录音师有这么多大活,但我们也不是省油的灯…呃,应该是没事的人,学校里大大小小的音乐会、录音、民歌采风都离不开我们的身影,每次的音乐会,当别人坐着等待演出的时候,我们却忙于布线,接杆,话筒摆位,工作站搭建,当演出完毕大家都忙着合影的时候,我们又开始将设备整理好,搬回设备间。尽管我们很辛苦,但是为大家奉献了那么多场精彩的音乐会,那么多优秀的录音室作品,我们还是非常高兴。可尽管如此但大多数同学仍然以为我们只是搬音箱工,我们怎么可能只是音箱搬运工呢,还有话筒耳机调台声卡话放麦架线车电脑需要我们的帮助。&/p&&br&&p&我们为表演者在舞台上的闪耀而在台下默默努力,不辞辛苦我们为了一个好的声音设计没日没夜的寻找最合适的素材,任劳任怨。我们为了每一首录音质量的完美,绞尽脑汁,细心调整每一个话筒的摆位、距离,做好每一次拾音方案的设计。&br&&/p&&br&&p&&b&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段视频:&a href=&/v_show/id_XODA3OTgxNTIw.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_show/id_X&/span&&span class=&invisible&&ODA3OTgxNTIw.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p&&br&&br&&a class=&video-box& href=&/v_show/id_XODA3OTgxNTIw.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445E6873EEA14BCBEED46E80F9F-DB2B-2BD2-49DC-EBB10D9EB2B0&&&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你不知道的录音艺术&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ODA3OTgxNTIw.html&/div&
&/a&&p&这就是你不知道的录音艺术,它真实的存在,在我们每个录音师的生活中,它又是如此的梦幻。在每个录音师的心中,为音乐的传播贡献一丝光亮,为世界不断寻找最真实,最温暖的声音表达,&br&&/p&&br&&p&为了,每个耳朵的梦想。&/p&
作为一个录音工作者,我想我有责任有义务向你解释一下这个欣(lin)喜(ren)若(ju)狂(sang)的问题。录音艺术这门学科,是在上世纪随着无线电广播和有声电影的出现而诞生的。录音艺术所学的并不单单是录音,它是一个很广泛的学科。事实上它包含有 《声…
来自子话题:
Update:&br&&br&「洋葱哥」王上的 live 视频——&br&&a href=&/u23/v_NjgyNDM0ODQ.html/880831_wjw163.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23/v_NjgyNDM0OD&/span&&span class=&invisible&&Q.html/880831_wjw163.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 live 与 studio 版本的对比——&br&&a href=&/u41/v_NjgyNDM0MTQ.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41/v_NjgyNDM0MT&/span&&span class=&invisible&&Q.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 Update:&br&&br&玉1(@郑晨鑫):&blockquote&你的干音质量如果差得很 再牛逼的混音师也没法做出惊艳的效果来&/blockquote&玉2(@阚欧礼):&blockquote&混音师有多大作用,混音师能改变的部分是声音而不是情绪,我们可以动用手中的效果器作为调色板来粉饰音乐,但是仅仅是色彩的变化,我们几乎无法涉及最根本的情绪。我们可以修音高对节奏,但是永远是从巨2修饰到将就能听,而不是从非常好修饰到无敌的好。因此对于唱的巨烂的有奇效而对于唱得好的其实动作就会很小。&/blockquote&—————————抛砖引玉分割线—————————&br&&br&感謝邀請!我是二把刀电贝斯演奏家,不懂录音、混音,&b&以下内容纯属抛砖引玉。&/b&&br&&br&如何看待后期制作…?咳咳。挺好的。引用@郑晨鑫 童鞋在评论里概括的主旨进行开篇点题:「你的干音质量如果差得很,再牛逼的混音师也没法做出惊艳的效果来」。&br&&br&首先我看到的「网罗新声代」视频都是录音室作品,不是现场演出。录音室的话,心理压力会很小——这个怎么说呢,有的人进棚会觉得反而心理压力更大,但你会有很多种方法和足够的时间放松下来。一般的录音棚都会有舒服的休息室,舒服的沙发,有的还有各种游戏机、桌上足球、斯诺克,各种乐器和玩具随便散放着让你玩,录音师如果很好人的话也会陪你聊天开玩笑什么的。并且很重要的是,棚里你可以试唱试录很多次,直到放松下来能够完全发挥水平为止。一首歌平均算 5 分钟,一个钟头可以录 12 takes(如果一名歌手真的需要唱 12 遍才能彻底放松下来的话)。放松下来之后趁着好状态再录若干 takes,从中选出 best of the best 进行拼接——基本酱吧。&br&&br&所以,录音室作品效果喜人,实属正常。在修之前就很有可能会比现场作品强一大截。&br&&br&至于提问者关心的「修」的问题,其实是审美取向的问题。Pop 与 Rock 的很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举个非常不恰当的栗子——假如说后者的审美取向类似于「wabi sabi」[1] 的话,那么前者就站在它的对立面。关键词:粉饰。&br&&br&粉饰(修饰、修音、润色)究竟好不好,要看你立足何处。不能简单的说好,或者不好。对于流行音乐而言修音就是必须的。调整音高、降噪、去掉换气声等等。对于摇滚乐,很多时候唱破音、卡拍不严实、弹劈了(弹呲了)、推过了都会让听众会心一笑,录音师往往也会说「Keep it!Rock is straight!」[2]。&br&&br&回到问题,作为流行众我会觉得后期制作挺好啊,没有后期制作还能听吗;作为摇滚众我会觉得修你妹啊修,唱什么样就放出来什么样不行吗。我本人没什么倾向性,经常在两种立场之间转换。并不一定非要分出高下——实际上刻意去分也分不出高下来。&br&&br&最后,为了弥补前面絮叨的废话,放点干货。&br&&br&为「洋葱哥」王上的 &i&Lune&/i&(&a href=&/v_show/id_XMzkwNDc4NzY4.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_show/id_X&/span&&span class=&invisible&&MzkwNDc4NzY4.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 进行后期制作的 O2录音棚混音师廖国钺,本身也是一名爱唱歌的青年人。这里是他的现场演出视频:&br&&a class=&video-box& href=&/v_show/id_XMzE4OTYyNDY0.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EB7A504CD5-A280-404D-80&&&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廖国钺《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清华大学第21届校园歌手大赛复赛...&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MzE4OTYyNDY0.html&/div&
&/a&&br&下面是他为自己录音、制作的视频(完全可以说是录音室作品):&br&&a class=&video-box& href=&/v_show/id_XMzA2OTA3MjA0.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E7DBB8C10CD696FD-22D4-BEEE-227D-93E735C2B0F0&&&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可惜不是你 廖国钺 侯士程(吉他)&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MzA2OTA3MjA0.html&/div&
&/a&&br&两个视频对比一下(当然,如果是同一首歌的话对比效果更好),就会发现廖国钺童鞋本身唱歌水平就不错,后期制作最大的帮助基本就是修正音准,基本没有办法能够「增加」感情,也基本不能凭空添加演唱者没唱出来的颤音,更不能把演唱者没用气息「包」着的音给「包」上。&br&&br&所以除了向混音师们致以正常程度的敬意之外,不用过多关注后期制作——尤其最好不要质疑歌手全凭后期制作,这种质疑可以轻易取得胜利,但毫无意义,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现场演出本来较之录音室作品质量就会打折扣,天后王菲都会紧张,况他人乎。&br&&br&最后夹带私货性质的呼吁一句:还是关注(抽象的)音乐本身比较好玩一些,关注歌词、旋律,应该像关注手机配置一样关注和弦性质、走向。&br&&br&* * *&br&&br&[1] 摇滚乐并非不用任何录音棚后期技术进行粉饰,只是与流行乐的粉饰方式不同——基于二者不同的审美取向。关于「wabi sabi」,参见:&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62&/span&&span class=&invisible&&834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2] 某乐队在某史册留名录音棚被某大牛录音师这么说的。其实很多乐队应该都这么被录音师说过
Update:「洋葱哥」王上的 live 视频——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 live 与 studio 版本的对比—— Update:玉1(@郑晨鑫):你的干音质量如果差得很 再牛逼的混音师也没法做出惊艳的效果来玉2(@阚…
谢邀。其实和上面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啦,我补充一下下。&br&1.音色。听起来不一样就是音色不太一样啦。音色是由于声源的结构、材料不同而导致的,而其本质原因是因为整体振所产生的局部不同频率振动(整体振动产生基音,局部不同频率振动产生泛音)而泛音列与基音的组合,产生了音色的不同。人听自己说话是声音通过骨头直接传入耳膜,骨头的振动直接传入内耳,骨传导耳机就是这个原理啦。而其他人听到你说话,话筒录到你的声音,则是你头部整个的共振,带动空气的振动进入耳廓,带动鼓膜振动,再传入内耳(或者进入话筒),产生的泛音列不同啦,所以音色不一样。&br&2.传播的损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会导致频率,动态的损失,自然不如自己听自己的声音那么“高保真”,录音的声音才是你自己的真实声音。我们听自己说话永远都是脑放大开的状态....
谢邀。其实和上面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啦,我补充一下下。1.音色。听起来不一样就是音色不太一样啦。音色是由于声源的结构、材料不同而导致的,而其本质原因是因为整体振所产生的局部不同频率振动(整体振动产生基音,局部不同频率振动产生泛音)而泛音列与基…
来自子话题:
&a href=&http://www.zoom.co.jp/products/q2h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Q2HD | ZOOM&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事儿深了去了,足够写一本书了……&br&古典音乐的审美观念通常是建筑在厅堂内真是演奏的聆听体验之上的,当然越发展越有很多激进派走刺激路线,做得好的确实也让人惊艳一把。&br&还好这个题目提到的是不为人知的技巧,常识就不算一般人不知道的部分了吧……说几个抛砖引玉&br&往地下泼水——这事儿在很多专业书籍里边提到这种方式都解释成是因为携带了水分子的空气阻尼更大,潮湿的空气对高频传播性下降,从而带来一种额外的温暖感。但是其实适度对很多东西都起作用。我本来也是从小拉大提的,拉提琴的都知道其实在干燥的环境中会尤其影响琴的音质,过渡潮湿也会让琴的状态不佳,适宜的温度和适度才能让演奏和声音同样都变得流畅而舒适。所以泼水这事有作用肯定是板上钉钉的,国内外也都发生过也是一定的。不过对于木地板的录音棚或者音乐厅恐怕有两回就得换了…………&br&苦逼调律师——国外录钢琴专辑的一个常态,就是调律师是待命的,不论是演奏或者湿度温度的变化都很容易让钢琴变得不准,调律师的任务是保证几乎每一个瞬间钢琴音准状态的良好,而不是说调一次律用一年的那种。&br&教堂情节——很多古典音乐喜欢在教堂录制,不知道是不是又上帝庇护,一般教堂为了增加天降圣言的感觉,混响时间都在6秒以上,这个混响时间在理论上不适合大部分音乐演奏,因为混响声会掩盖后边至少一个乐句的清晰度……但是很多专辑录音依然喜欢选择教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拍照好看……典型的一个失败例子是指环王原声的录音就在教堂进行,听听那浑浊的声音……近场话筒也挽救不了6秒以上的混响……&br&厅堂有玄机——这是学声学的时候的几个案例告诉我的,曾经建筑师考虑过如何建成一个可变混响时间厅堂,通常在后台或者穹窿顶留有一个可开合的大空腔,通过开合空腔外的帘幕或者干脆就是硬质的反射来调整厅堂混响时间,虽然说混响不一定好听但是对于延长混响时间是立竿见影的。当然这个系统在录音棚不是通过空腔,是通过改变墙面材料完成的,手工翻转和电动都有,日本NHK的录音棚就是通过改变墙面材料电动控制混响时间的。&br&抛砖引玉,先就想起了这么多,再想起来再补充。
这事儿深了去了,足够写一本书了……古典音乐的审美观念通常是建筑在厅堂内真是演奏的聆听体验之上的,当然越发展越有很多激进派走刺激路线,做得好的确实也让人惊艳一把。还好这个题目提到的是不为人知的技巧,常识就不算一般人不知道的部分了吧……说几个…
我在家用一个暑假独自录制完成了一张原创专辑,我来抛砖引玉吧。&br&&br&&b&一.录音软件的选择&/b&&br&
Adobe Audition &img src=&///0dadb194b903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br&
网上教程很多,简单易学。配合一些音效插件使用,对于你的需求来说足够了。&br&&br&&b&二.录音设备&/b&&br&&br&&br&1.得胜电容麦 SM-8B
(约240元)&br&&img src=&///4f5a11f84a04d3cfaf247dc_b.jpg&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br&&br&&br&2.录音支架
(约80元)&br&&img src=&///6b0d7bddca33c89a36f0d50e32d3d8f0_b.jpg&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3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br&3.防喷网
(约20元)&br&&img src=&///eb2306ce7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
或&br&&img src=&///a0ccdb4d6b9aa1df6fc4b0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1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br&&br&&b&三.声卡
&/b&(约550元)&br&&img src=&///e75e3cb881b981acceaa6eb8d8d2d453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e75e3cb881b981acceaa6eb8d8d2d453_r.jpg&&&br&&b&四.监听
&/b&&br&根据经济情况而定,买个头戴式耳机就OK。&br&&br&&b&以上录音用的设备,总共大概&u&1000&/u&元,根据你的需求,足够了。&/b&&br&&b&我当时录音还买了幻象电源,防震架等等,按照你的需求这些都用不到。&/b&&br&&br&&br&欢迎来听我的歌,看看效果:&a href=&/dalizhaoxian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alizha&/span&&span class=&invisible&&oxian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Cover 部分都是用以上的设备录制完成&br&专辑 部分增加了其他MIDI软件制作完成。
我在家用一个暑假独自录制完成了一张原创专辑,我来抛砖引玉吧。一.录音软件的选择 Adobe Audition 网上教程很多,简单易学。配合一些音效插件使用,对于你的需求来说足够了。二.录音设备1.得胜电容麦 SM-8B (约240元)2.录音支架 (约80元)3.防喷网 (约…
和“归零,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零”用的是一个声优。。。
和“归零,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零”用的是一个声优。。。
不谈风格说技术都是耍流氓。
不谈风格说技术都是耍流氓。
来自子话题:
这个问题我有问过山新。&br&&br&
她说给游戏配音时确实要单人配音,并且在配音的时候全要靠脑补场面,还要想象其他声优的语气和状态以保持画风一致。配音工作相较动画确实有难度。&br&&br&
至于为什么这么录,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只是一个进度问题。&br&&br&
游戏的配音工作进行时游戏也在研发中,很少提供画面来给你看。甚至大部分配音工作都完成了游戏还没研发完。_(:з」∠)_&br&&br&===================我是帅气的分割线=========================&br&&br&
2.17更新&br&&br&
受评论区@&a href=&/people/NightFullMoon& class=&internal&&洪逸群&/a& 启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rpg游戏大多数是用鼠标点一下,角色说一句话,所以声优单独配音也更适合这种模式。&br&&br&还有评论区@&a href=&/people/sapphire-lau& class=&internal&&lau sapphire&/a&
说的也很有道理,像一些剧情有根据玩家选择而进行不同剧情的游戏更适合逐句配音。如《史丹利的寓言》、《上古卷轴5》等。&br&&br&
一般动画或电视剧是在制作和录制结束之后,配音工作与后期特效双线进行。这段时间是电视剧或动漫在等电视台安排档期。即便是网播动漫也有条件在预定时间之前完成配音。配音时间较充足,可以做到几个声优档期合理安排一起配音,并且完成后的配音在动漫或电视剧发布后很难做修改。相较之下,游戏的发布时间与平台没有什么关系。即便是游戏的配音包中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发布补丁来纠错。比如:古剑奇谭1中男主角有两个版本的配音,古剑奇谭2中发布了补丁包删除了一部分剧情和配音。&br&&br&
被书记赞了好开森,还有祝各位知友春节快乐!!!
这个问题我有问过山新。 她说给游戏配音时确实要单人配音,并且在配音的时候全要靠脑补场面,还要想象其他声优的语气和状态以保持画风一致。配音工作相较动画确实有难度。 至于为什么这么录,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只是一个进度问题。 游戏的配音工作进行时游…
PC:&br&1、onenote 或 Evernote都可以,都很实用&br&2、我常用一个软件叫Moo0 录音专家,非常方便。:&br&&a href=&/?top=http:///commercia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top=http:///commercia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喜欢里面的二个小功能:无声时暂停和仅录取人声。&br&&br&手机:&br&如果你有一个安卓4.0的手机,可以试试使用Evernote,它在安卓4.0上支持语音转文字,虽然效果不算太好,但最方便的是占用的空间非常小.&br&&br&&b&对于会议录音的管理,我一般是跟思维导图互补:&/b&&br&&br&(1)在会议进行的同时,安排一个人用思维导图进行会议记录,把屏幕直接用投影投出来,大家都能看到会议记录的情况,可以非常方便的实时调整,就有人突然来了或走了,也能根据思维导图快速了解会议的进展和决议,在开完会时,大家都能对会议记录保持统一意见,&b&而不是过段时间说不知道当时的任务安排,对自己的任务进行抵赖&/b&。&br&&br&PS:最好把会议记录细化到批准人、负责人、被通知人、一致意见、亟待解决的问题、已完成的任务、后续工作、任务、完成时间都细化出来,如果你用MandManage还可以直接转出成Project项目文件。&img src=&///d503ebcb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2、录音完之后 ,会用CoolEdit做一下编辑,把有用的地方切成片断直接放到思维导图中相应分支,,然后把录音改名,按时间、项目、地点、会议名称命名。&br&&br&3、如果时间太长,编辑音频麻烦,可以在相应分支中直接记录时间点放在主题便笺或备注中。&br&&br&4、最后把这个思维导图和放在一个目录中按归档到项目目录中,最好把思维导图转成一个图片,这样在查看非常方便,打开图片就能看这个录音的全部内容,判定是否对自己有用。还可以再把这个图片放在Evernote中相应的项目中, &b&Evernote 支持图片中的文字搜索,直接用关键字搜索,就能找到相应的图片。&/b&&br&&br&5、关于文件大小:一个比较清晰的MP3语音文件,大约每秒占用1K。如果会议导图用了总共一个小时的累积语音文件,大概也就是几M。&br&&br&6、思维导图可以非常方便以大纲的方式转成文本,然后群发给参加会议的人。
PC:1、onenote 或 Evernote都可以,都很实用2、我常用一个软件叫Moo0 录音专家,非常方便。: 喜欢里面的二个小功能:无声时暂停和仅录取人声。手机:如果你有一个安卓4.0的手机,可以试试使用Evernote,它在安卓4.0上支持语音转文字…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音质dj音乐盒201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