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通物流网中学捐款视频新闻

山里娃危房里读书&教师与村民流泪呼吁(2)
学校列入“撤校并点”计划 附近11村万余村民不理解
作者:李革革 刘建安 来源:娄底新闻网
核心提示:??核心提要: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村民素描:为保学校,管区11村万余群众卖谷、卖鸡甚至卖牛来集资
对于撤校并点,附近村民坚决反对
2006年,龙通中学被鉴定为D级危房后,当地村民踊跃捐款20万元,政府也拨款40万元改造危房。2007年改建了主教学楼,后因资金不足,至今仍有1500余平方米没有改造,目前仍有10余名教职工、400余名学生在D级危房学习、生活。
李春光,龙通村支部书记。从2006年开始,他就一直为筹集学校的改造费用四处奔波。在龙通管区一提起他,群众无不称赞。“李支书为了学校那真是费了很大的劲啊!”村民魏秋桃告诉记者,李支书为了学校的事情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刘树祥夫妇家,是村里的低保户。一听说龙通中学的处境后,刘树祥夫妇把积攒下来的200元全部捐了。魏金娥,村里的特困户,一直以捡垃圾为生。听到龙通中学的学生在危房里读书,她把捡垃圾挣来的10元钱捐了出去。
刘斌1000元、魏秋桃1000元、刘石文1000……管区内的11个行政村,所有村民都积极地为学校捐资赠款,献上自己最真诚的心意。
“有的村民把家里的谷挑到镇上卖、有的卖鸡、有的甚至卖牛全力支持学校的改造工程。”魏秋桃说,村民早已把学校的事情当做是自己家里的事情。
县教育部门:危房改造这是件蛮困难的事情,该校早已列入“撤校并点”计划
针对龙通中学危房改造一事情,县教育部门的一名主管官员邹某告诉记者,这件事情县教育部门早已知道,要想改造危房还是有困难的,因为该校于1996年就已列入“撤校并点”计划,国家和政府对此类学校是不投资的。
邹某说,离龙通中学不远的太平铺(地名),新建了一所示范性中学,配套硬件措施齐全,是以后重点扶助的对象。“好多村民嫌地方远一点,其实最多也只比原来多7、8里路,还有附近的社会风气不好,这确实存在。”该官员说像黄、赌、毒这样的现象附近居民都见怪不怪了。
在撤与不撤的问题上,该县教育局局长段绍之表示:目前尚无具体的执行计划,县教育局会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见、村民委员会、镇人大决议做出最后决定。
而当提到因为撤校并点,一些农村孩子没有读书的现象时。邹某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等记者采访完要离开的时候,邹某向记者表示他刚才说的话不算,算了也没说。
责任编辑:李革革
中共娄底市委 娄底市人民政府官方门户网站
主管:中共娄底市委宣传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娄底新闻网(红网娄底站)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Email:# (#→@)
法律顾问:欧阳旭东热点图推荐
??????????山里娃危房里读书 教师与村民流泪呼吁
山里娃危房里读书 教师与村民流泪呼吁
12:31 来源: 娄底新闻网
   教育部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旨在通过撤校并点,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集中力量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开始了新一轮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如今,一些地区却出现了学生失学、上学难的现象,在贵州的山区、在湖北山区、在西部农村……“撤校并点”出现了水土不服。现在,在省新化县的一个贫困山区,一所名为龙通中学的学校面临着同样严重的问题。
  学校素描:学校荣誉奖项颇多  师生却在D级危房里上课、住宿 
龙通中学的奖项颇多
  龙通中学是省市新化县琅塘镇龙通管区的唯一一所中学,曾经连续3年被评为全县“十强学校”,2007年又被评为十强学校。学校培养的学生在全县、全省甚至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奖。
  上世纪70年代初,龙通中学由村民集资、集工、集料合力建成一所二层砖木结构教学楼。现在,学校楼房历经30多年的风雨,早已破旧不堪,摇摇欲坠。2006年11月,新化县房管局派人来此勘查,鉴定学校楼房为D级危房。
新与旧的对比,目前还有一个班的小学生在危房里上课
  “教室的门,不管春夏秋冬都是敞开着,我怕万一楼房要倒了,学生们可以更快的跑出去。”在危房里教书的戴恩聪老师告诉记者,他从1974年就来到学校教书了,那时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现在已是两鬓斑白。“教了30多年的书,现在是我最担惊受怕的时候。”一提到目前教书的,戴老师感叹地说道。
  刘旭光,在龙通中学教了20多年,现在住在危房里的一个不足8平方米的房间。“学生走楼梯时弄出的动静,有时都把我都震昏了。”刘老师说,因为房子的木板年代已久,楼板有的都出现了裂缝,人走在上面直摇晃,现在,学生们都是轻手轻脚的上下楼梯。
因为缺少资金,学校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肖志光,新化中师毕业后,分配在新化县铁炉中学教书,现为龙通中学的支书。年仅40来岁的他,满头布满了白发。“学校的事情我得负责啊!万一楼房倒塌了,我是要负主要责任的。”肖老师告诉记者,一碰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是最担心的时候。“老师,我的被子淋湿了……老师,我们该怎么办啊!”每次到了下雨的天气,他都会忙个不停。“学生的被子淋湿了,我负责晒干。有时候学生半夜里被雨淋醒,我得负责烧水好让他们冲凉,再让他们和别的同学挤着睡一晚。”肖老师越说越激动,眼眶里都噙着泪水了。“要是楼房真倒了,有关部门查下来,即使拉我去坐牢,也希望能够引起重视把房子修好。”
村民素描:为保学校,管区11村万余群众卖谷、卖鸡甚至卖牛来集资
对于撤校并点,附近村民坚决反对
  2006年,龙通中学被鉴定为D级危房后,当地村民踊跃捐款20万元,政府也拨款40万元改造危房。2007年改建了主教学楼,后因资金不足,至今仍有1500余平方米没有改造,目前仍有10余名教职工、400余名学生在D级危房学习、生活。
  李春光,龙通村支部书记。从2006年开始,他就一直为筹集学校的改造费用四处奔波。在龙通管区一提起他,群众无不称赞。“李支书为了学校那真是费了很大的劲啊!”村民魏秋桃告诉记者,李支书为了学校的事情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刘树祥夫妇家,是村里的低保户。一听说龙通中学的处境后,刘树祥夫妇把积攒下来的200元全部捐了。
魏金娥,村里的特困户,一直以捡垃圾为生。听到龙通中学的学生在危房里读书,她把捡垃圾挣来的10元钱捐了出去。
  刘斌1000元、魏秋桃1000元、刘石文1000……管区内的11个行政村,所有村民都积极地为学校捐资赠款,献上自己最真诚的心意。
  “有的村民把家里的谷挑到镇上卖、有的卖鸡、有的甚至卖牛全力支持学校的改造工程。”魏秋桃说,村民早已把学校的事情当做是自己家里的事情。
  县教育部门:危房改造这是件蛮困难的事情,该校早已列入“撤校并点”计划
  针对龙通中学危房改造一事情,县教育部门的一名主管官员邹某告诉记者,这件事情县教育部门早已知道,要想改造危房还是有困难的,因为该校于1996年就已列入“撤校并点”计划,国家和政府对此类学校是不投资的。
  邹某说,离龙通中学不远的太平铺(地名),新建了一所示范性中学,配套硬件措施齐全,是以后重点扶助的对象。“好多村民嫌地方远一点,其实最多也只比原来多7、8里路,还有附近的社会风气不好,这确实存在。”该官员说像黄、赌、毒这样的现象附近居民都见怪不怪了。
  在撤与不撤的问题上,该县教育局局长段绍之表示:目前尚无具体的执行计划,县教育局会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见、村民委员会、镇人大决议做出最后决定。
  而当提到因为撤校并点,一些农村孩子没有读书的现象时。邹某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等记者采访完要离开的时候,邹某向记者表示他刚才说的话不算,算了也没说。
记者手记:
  来自教育部的最新消息称,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
工作了二三十年的乡村教师,站在危房前,呼吁大家关注农村教育
  目前,龙通中学面临着相当困难的局面。一方面,学校的危房还住着400余名师生,没有地方安置。“新建的主教学楼12间教室早已用完,就连多功能语音室都以占用。”学校校长伍先葵说,学校还把5-6年级的学生寄在了琅塘中心小学,但要是全部过去,那边也接收不了这么多的学生。另一方面,1996年,学校列入了“撤校并点”计划,10年来,学校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拨款。直至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政府拨款40万元改造学校危房工程。而现在,县教育部门继续施行的是“撤校并点”的措施。“没办法,别处浏阳市整个市都只有50多所学校,而我们县就有100来所学校,所以必须撤了才有效果。”一名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他们是想一直这样拖着,既不撤,也不拨款。让学校自生自灭,直到学校的倒闭了。” 肖志光无奈的说道,学校的危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再不处理,以后肯定会出事的。
  采访纪实:
  日——30日,经过为期三天采访,记者从龙通中学的师生、从学校附近的村民身上看到:他们对学校饱含着深情。
  村民告诉记者:要是学校撤了,他们就租车联名上访。“这所学校的一砖一瓦,都是我和当时公社里的人从山下担上来的,要是撤了就如自己丢了一个孩子。”学校老师刘万球激动地说道,他从19岁就来到了这所学校,直到现在,55岁的他还在学校教书。
  “撤校并点目的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但在我们这种贫困的边远山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肖志光老师告诉记者,在他曾经任教的铁炉中学,因为撤校并点后,村里的部分学生就失学了。
  而当地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撤校并点后,没有失学的现象。为调查出真相,12月30日下午,记者在肖老师的带领下,驱车赶往离新化县城一百多里路的命田村——铁炉中学的所在地。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2个多小时才到命田村。
  “老肖,什么风把你吹来啦!”刚进铁炉完小(原铁炉中学)校门,我们就听到了热情的招呼声。“老刘啊!近来好吗?”肖老师迎了过去,简单的向老刘说了下我们到来的目的。
  老刘是铁炉完小的校长刘石玉,他是肖老师的好朋友。一听到撤校并点的事情,他激动了起来。“现在就有初中没读完的孩子在家里。”刘校长立刻翻开档案说道:“有刘敏敏、戴玲玲、戴瑞盈……这些都是没读完初中的。”
因为胆子小,戴瑞盈躲到了奶奶的身后
  “孩子出去打工了,现在不在家,有事情吗?”当刘校长带着我们来到刘敏敏家时,他的母亲说。随后,学校的老师帮我们找来了戴瑞盈,这位年仅15岁的小姑娘,现在在家和奶奶住在一起。“她有心读书的,但人胆小,不肯出去读书,要是家附近有中学,她肯定是上了的。”奶奶苏台芳告诉记者,加之家里贫穷,也就没送小孩子去读书了,“现在在家里靠她砍柴为生。”
  最后,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撤校并点后,在新化的部分山区确实出现了孩子失学的现象。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有:
  一:加重了农村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
  就拿铁炉中学为例,刘校长告诉记者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收入来源十分有限。但他们大都也知道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宁愿节衣缩食也要送孩子上学。在就近的教学点上学,没有伙食费,住宿费的支出,他们还能勉强承受。
  学校撤掉之后,附近的孩子要想读初中,就得去几十里路外的金凤中学读书。“‘上七下八’这是指孩子们要翻越九龙山的15里路程,翻过之后,还得做一二十里的车。”接着,刘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保守帐:现在乡村的公路设施已日趋完善,从命田村坐车去金凤,整个路程达到近40里路,路费一星期下来就得14元。再加其他开支,一年下来至少要2000元。对农民家长来说,增加了一笔大的开支,他们难以承受,很可能直接导致辍学的发生。“从95年撤校到现在,保守的估算村里没读完初中的人至少300人。”
  二:安全问题
  “小孩子这么小就得远离父母,生活又难以自理,哪个父母不操心啊!”刘校长说,就在铁炉中学撤校的那一年,村里一个叫刘雄的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学校报名,“谁想半路上,被山上滚下的石头砸中,造成了脑骨折,现在还有后遗症。”
  小学毕业的学生还都只有十二三岁不等,要离开家里独自到其他地方去上学,路不好走,如果遇到下雨打雷等恶劣天气就更危险。加之还要寄宿,年纪太小,生活很难自理。学生每周要来回走几十多里的山路,非常辛苦,反而可能带来了厌学情绪。(李革革 刘建安/报道 邹机慧/摄影 徐果/编辑)
  这几天,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孩子的书包轻了吗?
播放:542 评论: 165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人们除放灯之外,常设有灯谜盛会。
播放:700 评论: 268
  除夕夜过后,看到满地的炮竹碎片,你会想到谁呢?
播放:547 评论: 124
  在坦克研制方面多少有些墨守成规的俄罗斯,最近高调推出了他们的新坦克
播放:555 评论: 123
  国际科学家宣布在南极附近深海发现多种不明生物,可能是之前不为人知的新物种
播放:547 评论: 143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捐款单位或个人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捐款单位或个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8|
上传日期: 12:13: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捐款单位或个人
官方公共微信地 址: 新化县琅塘镇龙通中学
区 号: 0738
临近街道邮编信息
临近机构邮编信息
全国邮政编码在线查询
省份:请选择省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
城市:请选择城市
县区:请选择县区
全国邮编查询
旅游景点天气
天气预报未来3天详情
出行工具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潍坊龙通物流网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