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如何统筹区域发展展,区域和谐发展的关系?

人民网―深刻理解统筹区域发展的含义
深刻理解统筹区域发展的含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目标和任务。深刻理解统筹区域发展的含义,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使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配合。这里所讲的统筹,是要实行非均衡与均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或者称为“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这是从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实际存在非均衡格局的国情出发,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寻求最有利于东中西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措施。也就是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战略重点和政策倾斜的“度”,从而以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我国东部地区掌握着较先进的技术,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比较丰富;中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但比西部地区先进。这种梯度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正是基于这种客观事实,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由东到西的梯度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这种梯度发展是适合当时我国国情的,也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扩大的地区差距既不适合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而现阶段的协调发展,必须是与梯度发展相衔接、相结合的。统筹区域发展,就是把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既不“抑西扬东”,也不“抑东扬西”,而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为“龙头”,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实现沿海与内地、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首先需要协调好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考虑东中西部的资源禀赋,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地区优势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应在相互开放和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把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其次需要协调好地区内部的发展。既要有重点地推进生产力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又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协调主导产业同其他产业的关系;既要推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也要推进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既要推进经济的发展,也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人民日报》&日&第九版
(责任编辑:刘锋)
热门评论文章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或反映。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3:07:30&)
37字(10985/80)
( 15:23:41)
( 15:23:16)
( 15:22:38)
( 15:21:50)
( 15:21:26)
0字(412/0)
( 15:21:01)
( 15:20:36)
0字(1895/0)
( 15:19:59)
( 15:19:28)
0字(431/0)
( 15:19:02)
0字(252/0)
( 15:18:37)
( 15:18:03)
( 01:31:23)
( 15:17:36)
( 15:17:09)
( 15:16:40)
( 15:16:05)
( 15:15:01)
( 15:14:29)
0字(988/0)
( 15:14:05)
0字(111/0)
( 15:13:35)
0字(1051/0)
( 15:13:06)
( 15:12:36)
( 15:12:08)
( 15:11:02)
( 15:10:25)
( 15:09:49)
( 15:09:20)
0字(2753/0)
( 15:08:53)
0字(634/0)
( 15:08:24)
( 15:07:40)
( 15:07:12)
( 15:06:06)
( 15:05:39)
( 15:05:10)
( 15:04:46)
( 15:04:20)
( 15:03:56)
( 15:03:16)
( 15:02:48)
( 15:02:23)
( 15:01:57)
( 15:01:31)
0字(420/0)
( 15:00:31)
( 14:59:59)
( 14:59:28)
( 14:58:59)
( 14:58:34)
( 14:58:08)
0字(564/0)
( 14:57:40)
( 14:57:10)
( 14:56:40)
( 14:56:06)
( 14:55:31)
( 14:55:01)
( 14:54:34)
( 14:53:56)
( 14:53:30)
( 14:53:06)
( 14:52:35)
( 14:52:06)
( 14:50:42)
( 14:49:30)
( 14:48:53)
( 14:48:22)
( 14:47:47)
( 14:47:06)
( 14:46:34)
( 14:46:01)
( 14:45:35)
( 14:45:08)
( 14:43:53)
0字(115/0)
( 14:43:19)
( 14:41:53)
0字(263/0)
( 14:39:26)
( 14:38:41)
( 14:37:01)
156字(6/0)
( 14:19:44)
219字(118/1)
( 14:38:32)
( 13:12:58)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第10版:区域经济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山东统筹规划四大临港产业区
本报讯 记者单保江、通讯员王永刚报道:山东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黄河三角洲四大临港产业区取得新进展。近日,由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出台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四大临港产业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临港产业区的具体范围和发展重点,这将有利于各临港产业区协同推进、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东营、滨州、潍坊和烟台莱州四个临港产业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发展,在山东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省这次对上述四大临港产业区进行整体规划,使其既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各自特色,又凝聚合力,相互呼应,形成山东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该规划的出台,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进一步细化,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规划,东营临港产业区将建设石油化工基地、能源储备基地,建成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物流节点、鲁北及晋冀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滨州临港产业区将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绿色化工、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建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先导区,环渤海区域性物流中心,重要的蓝色经济集聚区,生态和谐的宜居新城;潍坊北部临港产业区建成海洋循环经济试验区,特色海洋产业集聚区,蓝黄战略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宜居滨海新城;莱州临港产业区建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先行区,烟台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潍坊市副市长、滨海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树华告诉记者,四大临港产业区发展规划的出台,为临港产业发展拓宽了思路,提升了层次,开发区将认真落实和实施规划,突出抓好临港产业区发展,在潍坊滨海重点培育100家骨干企业和1000个重点项目,力争用8年至10年时间,使滨海的工业过万亿元,再造一个海上工业潍坊。 滨州临港产业区.,是市委书记张光峰重点关注的项目。为加快这一新经济带的崛起,滨州市举全市之力建设北海新区,强力推进滨州临港产业区快速发展。目前这里海水“一水多用”和精细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物流、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几十个大项目正在建设。滨州市港航局副局长李文明介绍说,今年滨州港将投资18.97亿元,进行港口及物流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航道等设施全部完成后,这里将能够满足3万吨至5万吨级船舶停靠。滨州港是山东省最北部的港口和整个济南都市圈惟一的出海口,四大临港产业区规划的实施,将促进滨州临港经济实现新的突破。您现在的位置: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深入研究我国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指导我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深入研究我国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指导我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
在线支付满99免快递费
作 者: 著
ISBN:3出版时间:页数:286
包装:平装开本:16开字数:
我要买:件
淘书推荐图书套餐
2种图书组合购买
总定价:¥91.00
总淘书价:¥42.50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深入研究我国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指导我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简介: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华风经 济学丛书》摘要: 地区发展差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理论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它同样也是各国政策制定者普遍关 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经济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业绩。我国 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也经历了若干次转移。20世纪80年代是珠江三角洲,90年代前期是长江三角洲,90 年代后期是环渤海地区,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 我国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在空间上不断转移,而且速度在不断加快,对接受开发的地区,能够起到一 种激励的作用,但开发的效应是在逐步递减的。中国区域空间格局依然存在突出问题:受自然、历史以及 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沿海地区的经济集聚优势进一步体现, 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区域发展的空间割据、市场分割问题仍十分突出。 西部许多落后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存在多重发展差距。因此,中国经济的整体快速增长并没有实现地区间均 衡的经济发展,中国空间二元性的发展格局依然存在。地区差距的持续扩大必然会对我国整体的长期经济 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强大的理论和现实需求使学界对地区差距问题倾注了 大量的研究精力和热情,众多学者从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角度,对中 国地区发展差距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当前,我国的地区差距和经济增 长的差异表现出很强的地理空间特征,基本上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以西部地区为外围的中心一 外围产业空间分布模式。我们有必要思考:中国目前的产业空间分异形成的内在机理是什么?这种产业空间 分异格局将对我国未来的总体经济发展、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 缩小我国经济发展差距,提高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构 成了本课题的研究动机。 为此,本课题放弃了传统的新古典分析范式,转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 起来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下,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运输成本的前提下去研究生产要素流 动、产业集聚与我国产业空间分异之间的关系,显然,这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何雄浪所著的《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西南民 族大学华风经济学丛书》得以产生。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深入研究我国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指导我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作者简介:  何雄浪(1972—),男,四川南充人,2007年6月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2007年8月到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08年12月从宜宾学院调入西南民族大学工作。现为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老师、宜宾学院政管系老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在《经济学(季刊)》、《学术月刊》、《南开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级课题1项,获四川省政府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深入研究我国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指导我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目录:l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第一优势、第二优势与产业空间分异
& 1.3 &新经济地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学术历程
& 1.4 &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与结论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视角、思路与内容
& I.7 &本章结论
& 2.1 &土地成本、规模报酬与产业空间分异
& 2.1 &核心一边缘模型及其短期均衡
& 2.2 &核心一边缘模型的长期均衡
& 2.3 &本章结论
3 &企业异质、规模报酬与产业空间分异
& 3.1 &模型的建立
& 3.2 &市场均衡、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 3.3 &生活成本指数、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 3.4 &工人收入、规模报酬与劳动力空间流动
& 3.5 &本章结论
4 &企业异质、资本创造与产业空间分异
& 4.1 &模型的建立及短期均衡
& 4.2 &长期均衡分析
& 4.3 &本章结论
& 5 &企业异质、人力资本流动与产业空间分异
& 5.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5.2 &企业区位选择、企业利润与产业空间分异的数字模拟.
& 5.3 &本章结论&
6 &市场潜力、就业密度与我国地区工资差距
& 6.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6.2 &实证分析
& 6.3 &本章结论
7 &企业效益、地区资本收益差距与我国地区资本流动
& 7.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7.2 &实证分析&
& 7.3 &本章结论
8 &地区资本收益、资本创造与产业空间分异
& 8.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8.2 &实证分析&
& 8.3 &本章结论
9 &企业生产规模、劳动生产率与本地市场需求
& 9.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9.2 &实证分析
& 9.3 &本章结论
10 &市场规模、要素禀赋与我国区域发展分异
& 10.1 &多地区FC模型与市场规模、要素禀赋.
& 10.2 &实证分析
& 10.3 &本章结论
l1 &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增长动态变化与产业空间分异
& 11.1 &理论模型分析
& 11.2 &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 l1.3 &本章结论
& 11.4 &本章附录
商品问答(0条)
暂时没有问答
本期限时抢购
抢购价:?4.901.0折
同类图书热卖榜
&16.5030折
&17.6049折
&11.3049折
&14.0036折
&14.6049折
&28.9049折
&15.2040折
&32.4072折
&11.7030折
淘书推荐特价好书
&15.1036折
&17.2049折
&13.7049折
&12.2049折
&67.6049折
&14.2049折
&18.6049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筹区域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